大伯道:“这也算第一次这样大量的卖门面,应该没太多人要买。不过你要一下子拿下六个连在一起的,也确实有难度。我跟罗镇长说一下,你去跟他汇报一下。”
黎夏一开始担心的茶老板倒是没看上这里,他们大多都往县城弄门面去了。
县城那边的门面可就贵了,是镇上的三倍起。黎夏暂时都不敢想最旺的那条街。
“好,多谢大伯。”
到九月,第三个车摊摆上了。黎夏选了万玲玲去做店长。
决定之后,她把牟娅从县城叫了过来。
牟娅六月底已经顺利考过毕业考试,拿到了毕业证。她和其他同学一起请徐老师吃了一席谢师宴。是其他人订的地方,在初中旁边的饭馆。
“虽然你的入职时间是写的七月,但我们都知道你实际上比玲玲来得早。我没有选你,有两个原因。第一,你父亲如果知道你当了店长涨了工资,多半会来闹着要更多的钱。如果不给,他去摊子上闹怎么办?不是每次我都在的。他闹一次,咱们摊子的生意就可能一落千丈。”
牟娅点点头。她满十六周岁之后,黎夏给她把工资涨到了一百。至于20块的高温补助,那是一早就有的。所以她也偷着攒了两百块钱了。
是托桂花表姑给保管着。她身上不能放,甚至都不能放在她名下的折子里。
黎夏继续道:“第二就是我要开始忙活开超市的事了。你到时候就跟着我在外头跑吧。”
“好,黎夏姐,我都听你安排。”
黎夏点点头,“你的父亲要怎么对待,你该好好想想了。要不然,将来他肯定要拖你后腿的。听说你继母已经怀上了?”
“是的,我爸前几天还在问我涨工资没有。说继母需要多吃些营养品。”
这难道是个小孩子的责任?
不过黎夏也没多说,这得牟娅自己立场坚定。
“将来我可能要去别处开店,如果你有意愿,可以调你去。”


第66章
九月中旬黎夏得到了去罗镇长办公室汇报工作的机会。
这会儿征地的工作还在进行中。政府征地,老百姓还是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的。基本比较顺利!
罗镇长让人给黎夏沏了茶,然后把人打发出去。
“镇长好,打扰您工作了。”
“我主管的就是经济,你这不算打扰啊。啧,地基都还没挖,你们一个个就开始打主意了。”
看来想吃这个红利的不只她一个人啊。
茶老板没看上,那是他们面对的客人主要不是农民。真要是农民买茶,直接去家里还近便些。
但农贸市场在镇上绝对是将来客流量最大、最繁华的地段了。所以盯上这块肥肉的也不少。
“主要我开超市,必须得是连在一起的几个门面。中间隔了一个都不行。如果实在是办不到,我也得早点另打主意。”
其实这种连在一起的小门面不是黎夏的首选。像明哥租的那栋楼,直接给她两层是最好的。
但镇上目前没有这样的地方。唯有的两座靠街的楼房都是别人的福利房,底楼早被单位安排好了,且在老街上。
所以黎夏只能选择把几个门面打通。
罗镇长端着茶盅道:“自选商场,哦,超市,我在老镇长那里看过照片。确实很不错,一站式购齐生活用品。而且是自选,给老百姓相当大的自主权。这个想法很超前。上海才刚弄一两年,咱们小镇上就有了,是很亮眼的。说说你买下连在一起的六个门面后的具体操作。”
“镇长,我问过了。这每个门面中间的是承重墙,不能打。但在上头开个门还是没问题的。我打算定制框架摆放物品,就靠墙放。“
罗镇长既然看过照片,就很能理解黎夏说的。
“那么,用人上呢?你能给政府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接下来两三年政府有给如今不景气的厂子改制的打算。我会优先录用下岗职工。”
开超市可以是经济工作的成绩,解决即将出现的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也是维持社会稳定。如今为了买房,这饼不得不画了。
就是大伯说的,能兑现就行了。
黎夏汇报了小半个小时,罗镇长道:“行吧,我去帮你争取一下。但是钱你得自己准备好。毕竟如今的贷款政策还卡得比较死。不过有你明哥,你应该有地儿弄钱的。”
黎夏道:“镇长,起步阶段他比我还缺钱呢。大也有大的难处!我这缺口还能找家里人多方凑凑。他那缺口我们都爱莫能助。不过,镇长最大的问题都帮我解决了,钱的问题我自己想办法。”现在确实不敢违规贷款给她。
罗镇长肯说试,其实已经有七八成把握了。更何况,黎夏看得出来他说上海才弄一两年的时候,是很动心的。
门面有把握了,到时候钱基本也不差什么。黎夏便开始往县城跑,她要在县城找合适开第二家点的位置了。
除了牟娅这个跑腿的,她和魏容也叫上了。毕竟是家里开大杂货铺的,很多地方比较敏锐。
三个人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的转悠。
最旺的地方别说买、租都早就没地儿了。而且贵得伤心,一年下来光租金都出去两三万。
明哥都只敢往城边上租呢。当然,他是图那里靠近公路好发货。但价格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最理想就楼房的底楼弄四百个平方。要上一层楼就很多人会却步了。
魏容道:“小妹,买的话实在是难度不小,租的话还有些可能。而且买,你钱也不凑手啊。”
“镇上的门面是明年的事,县城应该是后年了。到时候我把六个门面房拿去抵押贷款凑一凑。不过实在不行的话,租也可以。到时候商业化程度会更强,不会轻易出现毁约了。”
黎夏没说她觉得两年后拿三十万出来买门面不是大问题。
首先,餐馆和面摊一年就能给她挣六七万。等超市开起来如果顺利,一年可能十万往上走。
当然,如果不顺她也不用开第二家了。
所谓的顺就是进货、出货转得快,不能押太多现金在货上。刚开始,她应该拿不到先卖再付款的优待。
积压太多货,连百货公司都抡不转,更不要说她一个私人了。
等这两家开起来,第三家就可以缓一缓。不要负债太高!
她们在县城转有了十来天,发现最适合的就是之前听说要修商品房的车站那一块。
那一片规划得还挺大,而且是纯商业化的,比农贸市场还好弄些。唯一的问题就是在开建的时候就得给钱。
魏容道:“这一片可还没开始拆迁呢。开放商拆迁跟政府拆迁不同,难保不出现钉子户。到时候就不知道拖多久了。”
“能修起来的,拖一拖咱们反而更好凑钱。我就怕到时候钱不凑手。”
毕竟是两次时间离得太近了。得等镇上门面的房本下来了才能去办抵押贷款。而且得等镇上超市的生意顺起来。
“二嫂,这个地方算一个备选吧。接下来你带着牟娅再跑跑,尽量多找几个备选的地方出来。这样我们不至于那么被动。”
“好的。”
黎夏回镇上了,如今也只是先跑一跑有个意向,这才好去关注。
没几天,她在家接到罗镇长秘书的电话,“黎夏,我是徐华啊。我调来给罗镇长做秘书了。呃,官方不叫秘书,镇长不配秘书和司机。但干的就这活儿。”
“徐华姐,是你啊。这就更好沟通了。是有什么事么?”
“听说你在县城到处找几百平的大门面。罗镇长让我问问啊。”
“哎呦,可别误会,我那是跑二店的点了。一店我以为跟罗镇长那里汇报过了,就踏实了嘛。”
“你这个动作也太快了吧!”
“不敢慢啊!”慢了,过了98年,商品房的价格就要开始飙升了。虽然不至于像后世打着滚的往上翻,但比现在也是要贵得多了。
而且她不是还想三年后去北京买房落户么。那这两个店子到时候也得能稳定盈利才好。不然她怎么敢抽调那么多现金?
海淀区的学校多且好,她也想像琪姐一样买在海淀区。到时候起码得四五千一个平方吧。
她得能拿出15万现金,还要供房。
感觉自己越来越缺钱啊!
罗镇长那边听说黎夏是去找二店的门面去了。
“这还真是个急性子啊!”
看来那六个门面还真得给她,不然弄不好就跑县城去了。二店变一店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黎夏回到家,刚上台阶,她妈从厨房窗口看了一眼就道:“你这去县城十来天,人都黑了一号啊。”
黎夏瞅瞅旁边的两个哥哥,“这跟大哥、二哥坐一块儿才显得出是一母同胞的嘛。”
黎夏妈道:“那他们比你可还黑几个号。”
这都快国庆了,今天运花的生意快结束了。有了电子助动器,两人省了不少力气。但晒还是要晒的。
他们如今已经分别从两三个茶老板那里拿花了。一晚上一百斤左右的分量,不一定一家就能给齐。毕竟那附近也有农民做这个手工活。而且镇上去运花的也渐渐多起来。
不过今年比去年赚得多是真的。一天多六块钱,五个月就多了900。
黎竣看到黎夏坐下,伸手给她舀了一碗冰粉,又按她的口味多放稠稠的红糖水。
他和魏容如今都挣得多了,还在盘算往县城买房的事。魏家人对他态度好了不少。这都是托了小妹的福。
黎夏笑着接过来慢悠悠的吃。这是她妈手搓的,比兑的好吃。
国庆一过,就没得吃了。
“爸、妈,你们今年去哪玩啊?”国庆之后,黎阳、黎竣的生意结束,两老就准备出去了
店里让曲叔叔收钱,张嬢嬢暂时看着。十天半月的不会有问题。
黎会计道:“去山东,爬泰山、拜圣人。”
“也是有人在当地给你们安排妥当?”
上一次去西安,花了400块的费用,有人把吃住行给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四位老人都觉得宁可钱受罪,不要人遭罪。
再说了,摊到人头上才一人一百。一年就出去两次,以如今的收入,倒也没什么不舍得的。
这样,家里孩子也要放心得多。
黎会计点头,“易秘书帮我们联系的当地导游,会到火车站来接。这次还有易教授会同我们一道去。”
“那挺好啊。”易教授的爱人也是知识分子。□□的时候不堪受辱自杀了,那之后他就没有再结婚。
大伯和她爸也是上过学的,虽然没读过大学,但后来都自己看了不少书。也不至于有文化方面太大的代沟。
黎阳等他们的话题告一段落道:“小妹,总听你说什么改制,又说剩余劳动力。意思是不是咱们这一片,会有很多人日子艰难啊?”
黎夏道:“你们没在外头说吧?回头有人要骂我乌鸦嘴的。”
真正有想法的人看到厂里渐渐陷入困境,是会自己谋求出路的。这样的人已经不少了,并不只离家。
但有些人他不愿意接受现实。这种人完全是在装睡,喊不醒的。
你苦口婆心跟他讲,他还要说你乌鸦嘴、扫把星。是厂子都是被你给咒垮的。憾山易,憾这群人难。幸亏黎会计不是的固执得不转弯的。
黎阳道:“没有,大伯都不敢在外头随便说,我们哪敢听了半截就出去讲?”
“怎么,大哥,尝到规模扩大的好处了?”
黎阳点头,黎竣也看过来。
“我判断是会这样发展。但是,到时候厂里也很多像你们一样的壮劳力下岗。竞争也会加大的。不过你们走在了前头,只要你们继续好好做,一般人还是做生不如做熟的。”
黎竣道:“嗯,我们还是有竞争优势的。唉,感觉生活充满奔头啊!现在这样,比单纯端铁饭碗强。”
黎会计看眼厨房,黎夏妈在做明天豆花饭的蘸水。这也是活得比以前又干劲的。
黎夏手把手教她妈做好吃的蘸水。有剁椒和辣椒油的两种,同样受欢迎。
黎夏妈把豆花饭做成了日常项目。
一碗豆花,配一碟泡菜,甑子饭随便添。两块钱一个人!每天都能卖出四五十块钱。
她做好了出来,“夏夏,你到处找门面,回头也给餐馆找一个。”
黎夏点头,老太太尝到挣钱的好处了,不想收摊。行吧,在农贸市场附近租一个门面继续开餐馆,不麻烦。
到时候喊辆车把桌椅板凳一股脑儿的就运过去了。生意可能比现在还好。


第67章
这回是黎夏到明哥的公司开了一辆车,把五位老人送到市里的。
市里也有火车通往山东。坐卧铺比坐长途车舒服,便直接从市里上火车。
易秘书给她找的七座的车。第二排是黎夏妈和大伯母,再后面一排是黎会计、大伯和易教授。
黎夏虽然懒,但每次几位老人出远门她还是会特地给做一些方便携带、储存的小点心,甜、咸都有。
还有泡的鸡爪、鸡翅等。这样万一火车上的饭菜不合口味,也能够调剂一下。
大伯道:“我听我女儿说,鸡爪、鸡翅这些她们在农贸市场都是随便买的。因为北京人太多,每天杀的鸡足够多,都集中起来卖还是很可观的。”
易教授道:“大城市自然有大城市的便利。以后这里也会这样的,等我们黎夏的超市开起来之后。”
黎夏握着方向盘笑道:“我努力。”
大伯笑,“老易你怕是赶不上了。明年三月动工,八月竣工。到时候你已经跟着易澜到市里去了。”
“你呢,你难道不去市里陪孙儿?”
“故土难离啊!没你老兄潇洒。而且,我还想看看这个镇子能发展成什么样。看看我们夏夏开出来的超市。过几年吧!”
易教授道:“我别的都好说,就是惦记黎夏做的鸡爪啊。各种花样的换着来。”
黎会计道:“阿明公司经常有车去市里。到时候让人给你捎上去就是了。”
“那敢情好,我到时候就等着了。”
黎夏直接开到火车站的,不过堂嫂也来送了。她就在市里,总不好不闻不问的。
她拎着水果走过来,黎夏没能第一时间把人认出来。
还是听到她走到大伯、大伯母跟前喊‘爸’、‘妈’,黎夏才反应过来。
堂嫂和长辈都打完招呼道:“怎么,没认出来啊?”
有将近四个月不见了。六七八三个月热,黎夏在家避暑。九月她在县城到处跑。
“嫂子,你这瘦得挺明显啊!”瞧着颜值和身段都有回升啊,人看着也自信了不少。
“我瘦了12斤。请了营养师每天定制食谱,健身教练上门指导锻炼。暑假补了课,跃跃的成绩如今在班上中游。再慢慢适应、进步吧。我也没给他太大的压力。”
两姑嫂买了月台票把五位老人送上软卧车厢。
全买的是下铺,三个挨着的包厢。
这会儿还没有‘小红帽’,但月台票可以进站。
火车缓缓启动,堂嫂扭头问黎夏,“你没什么事要办吧?”
“没有。”
“那跟我走吧,先回去放车。这车忒大,你搁在车库,换一辆小的开回去。要是用得着,你就先开着。”
“这怎么好?这可是大件。”这年头哪怕是一辆奥拓,也得六万八啊。能在深圳首付一套小户型了。
她上辈子那套28平米的单身公寓,首付还没花到六万八呢。
她可不敢真开回去用,太没数了。就是开了,也是开回物流公司去。
堂嫂坐上车,“给你开我乐意!没道理在那小妖精身上花那么多钱,反而跟自己人不舍得?全家人跟鸡犬升天似的来守着她的肚子,啧啧!”
黎夏呼出一口气,重男轻女的思想等闲扭转不过来。
小毛同父异母的弟弟已经出生了,小毛爸爸的口袋一下子就收紧了。
那晚她挂了电话同黎夏道:“掏不出来了!”
黎夏笑,“够你做生意的起步资金就行。”
当时小毛想了想,“够了!”
这会儿听堂嫂这么说黎夏便道:“去照过B超了?”
“嗯,据说是。不过我看你哥也没有特别欢喜再添个儿子。他怕是想要儿女双全。可人家是一门心思想生个儿子来瓜分家产呢。”
黎夏手上稳稳的把着方向盘,怕是医生看走眼了吧。
明哥他们现在住的是市里很早的一批别墅。黎夏直接把车停到车库,从车库跟着堂嫂进的门。
“对了,轻盈快回来了。你跟她即便有什么,也看我的面子翻篇了吧。”
黎夏笑笑,“我跟她本来就没什么。呃,马哥和小邱应该快结婚了吧?”
堂嫂摇摇头,“不知道啊,小王要和你哥分家呢。如果小马和小邱结婚,那多半就要一起出去。你哥最近为这事呕得很。正要大展拳脚的时候,兄弟抽他的台。”
黎夏道:“嫂子,如果需要用钱我手头倒是有两万。只要明年买买门面前还给我就行。”
堂嫂点点头,“这次应该是不用。不过你这份情哥哥、嫂子领了。”
说话间进到了客厅,六米层高空间很宽敞。依然是美式的装修,看来堂嫂确实是中意这个款。
家里保姆丽姐给黎夏端水果拼盘过来,“夏夏,中午我做个你喜欢的糖醋鱼吧?”
她是从小照顾黎跃的,跟着一起上来了。
“好啊,谢谢丽姐。“
堂嫂道:“我下午约了私教上门来,你到时候跟我一块练练?我这里有多的运动装。有一套我作为目标挂那儿的,你应该能穿。”
黎夏失笑摆手,“嫂子,我跟说实话。我下午还有安排,你家的大车我也要开走。我答应了小毛帮她运服装回去。”
小毛租了个门面要开始卖衣服了,今天头回上市里进货。替她卖衣服的就是上次黎夏选人时落选的四人中的牟丽丽。铺面就租在电影院旁边。
因为如今闭路电视家家户户都开了,电影院不景气所以才会空出来。
小毛直接租了一年。明年她说也要去农贸市场附近租个门面。
黎夏就说她今天反正得开车回去,顺道帮她一把。第一次就多进些货,把场子撑起来。
两人约了下午一点半碰头的。
堂嫂道:“你们真是精神好,敢打敢拼的。行吧,那你回头得闲了再来玩。”
吃过午饭,堂嫂给黎夏指了路,她便带着丽姐给她拎到车上的水果、糖果、点心出发了。
堂嫂说很多人往家里送,让她帮忙消灾一点。
这个忙黎夏倒是乐意帮的。
小毛一看到她就嚷嚷起来,“祖宗,你可来了。快来替我看着货!我又饿又急!”
什么急,当然是内急!
黎夏看那些货已经都用黑色大口袋装上了,就放在大树下。小毛方才坐在上头。
这会儿她已经撒丫子往左边跑了,黎夏车都还没停稳呢。
其实公厕离的不远,看都能看到。
这儿青天白日的,倒是不会有明抢的。但小毛要是走开去上公厕,那回来可就不知道丢多少件了。
黎夏方才看到她脸都急得变色了。
她开了后边的车门,把大袋子一个个往上头搬。
过了几分钟,小毛跑回来看到东西都放进去了。对着黎夏拱手作揖道:“多谢、多谢!你真是我的恩人啊。我以前真是把上来进货想简单了。”
“干嘛不带牟丽丽来?”黎夏顺手丢给她一包沙琪玛,她自己背了开水。
“那不是蹭你的车么,我自然能进多少货就进多少货。钱都压在房租和这上头了,员工工资能省一天是一天。”
黎夏挑眉,“孤注一掷啊?”
狼吞虎咽吃着沙琪玛的小毛抬头道:“徐叔说厂子问题很大。让我有其他出路就赶紧去找找。我与其去我亲爸厂里,看我继母脸色,我还不如将就挖出来的钱搏一把。我进的货,我觉得还是应该受欢迎的。我薄利多销嘛!”
黎夏不是很看好,如今大家消费欲望低迷啊!都好久没人托她带衣服了。
到明年这会儿拿回存款的60%了,估计能恢复大半元气。不过反正小毛房租已经付了一年了。也就是牟丽丽的工资需要付。
听说试用期三个月也是六十的工资。压力不算太大!
“你还要不要去吃饭?”
小毛摇头,“不了,吃了这沙琪玛我可以撑到回家再吃。”能省一顿是一顿,市里一顿饭怎么都要花三块钱呢。
她这么说了,黎夏便发动了车子,“后面位置上还有水果。”
小毛垫了个底,转身拿了个苹果伸到窗外倒水冲了冲,然后咔嚓咬了一口。
“黎夏,你要是个男的,我一定死乞白赖的倒追你。”
“我顺手而已,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谁知道将来我有没有求到你名下的时候呢?”
就是没有,也当结个善缘。反正小毛的性格她还挺欣赏的。
黎夏把车开到小毛租的门面,她自己吭次吭次把货下了。
“姐们,等我赚了钱,一定请你吃饭。”
“好,我等着。”
黎夏开回家,兄嫂都不在。她和廖嬢嬢说了一声,“我去县城住一段时间。廖嬢嬢你和我大哥说一下。”
“好!夏夏你可真能干,这么大的车都开得起走。”
“只要会开了,大小是一样的啊。”
黎夏先把车开去物流公司还了,车钥匙交给易澜。
易澜道:“谢了啊!”
“瞎客气,我又不是特地去送你爸一人。你忙你的,我走了——”
其实明哥已经到市里办公了。易澜是留下来负责主持县城公司的工作的。明年公司总部会搬到市里,但还有些扫尾的活儿以及之前签下的业务。
只能是留她下来统筹兼顾了。
黎夏直接去了一中门口的摊子。
表姨看到她很高兴,“夏夏,你过来啦?”
“嗯,我在这边住一段时间。”爸妈都出门了,她懒得一个人住在镇上。窝在表姨住的出租屋,过继续有人照顾的日子。顺便看看三个摊子。
小毛三天后开张,到时候回去给她捧捧场。
到了日子,黎夏把耍星期的易澜叫上了。这也是个有钱的主!
店里衣服都挂上了,牟丽丽和小毛都在。
牟丽丽看店,小毛是中途溜出来的。技术员的活儿一如既往的轻松。
而且如今有活才开工,生产线都停了两条。所有工人轮番上岗。在外头挣外快的不少。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只能做力气活。
黎夏和易澜是开车过来的,易澜的配车。二手夏利!
在镇上车站黎夏看到几个眼熟的工友在兜揽三轮车生意,还有人挑着担子在卖担担面。
这是勤快的了,还有些没活干就凑在一起打牌。肯这么干的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
易澜握着方向盘,“就你的餐馆沿河往上是吧?”
“对。电影院外头宽,可以停车。”这么开其实绕了,但是这个路线易澜比较熟。
开到了,黎夏下车看到徐华也来了,和小毛妈妈站一起。
她笑着向黎夏道谢,“听说进货多亏了你帮忙,谢谢啊!”
“也是正好要开车回来。易澜,这是镇长秘书徐华,这是我堂哥的秘书。”


第68章
本地习俗,开张当天道贺的亲朋好友是要买三样以上物品的,大小不论。哪怕买跟针也算一样。
不过今天,来的人着实不多。来了总不能真多久买过年针头线脑的吧。
来的人有小毛妈妈、徐华、黎夏、易澜、汪敏、刘会计、黄佳玉,没了!
所以徐华才会待黎夏异常的热情。
黎夏给她和易澜做了介绍之后,两人彼此客气的聊了几句。
虽然物流公司要搬到市里去了,而徐华只是一个镇长的秘书,但山不转水转,谁知道还会不会打交道呢?
小毛妈妈看到黎夏,心头有些后悔。两年前小毛闹着要和黎夏合伙做服装生意,她拦了。
如今黎夏不但自己赚了钱,还带着全家都拿上了高工资。附近的人家都羡慕黎会计得很。听说人家老两口又出门旅游去了,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