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文 婆文推荐PO18上一章:换亲姐姐重生了[八零]
- po文 婆文推荐PO18下一章:大清第一太子
“拿走你的臭钱。”
田静跺跺脚:“马争一,你什么态度?你帮我补课,我可以给你补课费,你考虑考虑。”
马争一视力不好,她让老师把她调到了第一排,渐渐地,黑板上的字还是模模糊糊,她猜测,自己近视了。
近视是需要配眼镜的,眼镜太贵了,她没有钱,想到眼镜,马争一道:“你为什么想补课。”
田静:“我为了超过田馨,我不能被她比下去丢人。”
马争一:“……”
田静的这个补课费,马争一更不想赚了。
马争一又说道:“田静,虽然我确实缺钱,但也不会给你补课,”
马争一一字一顿说道:“田同学,希望你明白,学习从来不是一个炫耀的工具,努力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成就更好的未来。”
田静一肚子气,好心给马争一送补课费,还听了她一大堆的人生哲理。
田静不管什么未来,她的未来就是一定要比田馨强,不能被她比下去。
田馨路过,正好听到了马争一的话,对她颇为敬重,马争一对未来想的很明白,对自己也很有规划。
中午在食堂,马争一刚好在田馨旁边的桌子站着吃饭。
杨文茹小声道:“马争一跟着她姑姑生活,生活比我还节俭。”
田馨瞥了一眼,马争一的饭盒里是一勺炒白菜、两个窝头,炒白菜是食堂里最便宜的素菜,一份六分钱。
杨文茹道:“田馨,月考你准备的咋样了。”
田馨:“也没什么准备的,每天好好上课,放松心态呗。”
杨文茹道:“我是擦边插班进来的,我们班上的同学成绩都好,我这次月考肯定得砸。”
田馨宽慰道:“能插班进来就很不容易,还有几个月时间,好好学。”
杨文茹:“我如果能考上大专也行,大专毕业说不定分配工作,能坐办公室,有个铁饭碗。”
田馨和杨文茹有一搭无一搭的聊着,吃完饭,田馨回了教室,田馨午休时间不喜欢睡觉,就拿着化学卷子做。
有道题田馨怎么也解不开,锁着眉烦躁的在演草纸上比划。
马争一去水房接水,从田馨身边经过,说道:“你化学公式用的不对,怎么能做出来?”
马争一板着脸,扔下这句就回了座位。
田馨定睛一看,又把题目分析几遍,可不是吗?化学公式用的不对劲。
马争一独来独往,跟谁都处的不近,班里的同学私下说她是冷面人。
下午第二节 课后,田馨往马争一桌子上放了两颗奶糖,是过年从供销社买的:“马争一同学,谢谢你的提醒,那道题我做出来的。”
“不用给我糖,我就是随口一说。”
田馨笑道:“你随口一说,就打开了我的思路,马同学乐于助人,谢谢你。”
马争一很少被同学这么夸,她板着脸,耳根有点红:“以后有不懂的题可以问我,都是同学。”
班里的冷面人,也没想象的那么不容易接近,田馨脸皮厚,第二天数学有不懂的填空题,拿着卷子去了马争一的座位。
马争一皱着脸埋怨田馨耽误她时间,但神情里带着笑意:“你咋这么笨,这么简单的填空都不会。”
解答完题,马争一道:“同样是姐妹,你和你妹妹差距挺大。”
田静?
田馨和田静的关系同学们都知道,也明白她俩不合。
田馨道:“怎么,她烦你了。”
“你妹妹是大善人,给我送钱呢,我没要。”
马争一学习成绩好,心怀也宽广,田馨想,国家通过高考选拔人才,需要的就是马争一这样的同学吧。
马争一独来独往,田馨跟杨文茹商量了,中午吃饭喊上马争一和他俩一起。
杨文茹自然乐意:“马同学别嫌我学习差就行,跟年级第一一起吃饭,我也沾沾好运,月考能考好一点。”
马争一:“现在是新社会,杨文茹同学你不要搞封建迷信这一套。”
杨文茹:“……”
田馨和马争一走得近,这情形落在田静眼里又是极为扎眼。
第二十五章 热情如火
田静一向要强, 马争一对自己爱答不理,现在却跟着田馨去食堂,关系好极了。
马争一学习好, 要是她给田馨补课,自己月考恐怕会输给田馨。
田静想,她妈说的不错,田馨这个人心眼多, 最会算计人,自从她结了婚连娘家人都不爱搭理, 为了跟田静对着干, 非得来上高中。
田馨在西北当了好几年知青, 每天就知道种地干活,书本早就撂下忘没了,想考得过自己, 她做梦去吧!
田静想着,等月考成绩出来,田馨考得差,马争一肯定瞧不起她。到时候她在在马争一面前拆穿田馨的真面目!
田馨接近马争一的目的和自己一样,想从她身上学知识、考高分,田静不能让田馨得逞!
田静的小心思田馨无从得知, 她现在除了学习,其他的精力都放在生意上。
晚上放学后,林原来找田馨商议,说茶水摊想雇人。
现在林原茶水摊生意好,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烧水泡茶,赶上顾客多, 人家一看要等许久,也就不喝了。
林原摆摊的地方开阔,他又支了个篷,放了几个小板凳,两张折叠桌,这样顾客也能坐着慢慢喝茶。
板凳和桌子,都是田馨从朱大爷那淘换来的,没花几个钱。
林原仔细计算过,现在的茶水摊,至少要两个人才能忙的开,另外还有一件棘手事,蜂窝煤不够用。
现在摆摊用的蜂窝煤,都是从自家挪用的,用的少还行,摆茶水摊长年累月,需要的蜂窝煤的量就大了,冬天冷,家里还得烧煤,也没多少煤能匀出来。
这件事难办,林原再有能力,他在省城终究人生地不熟的,还得靠田馨。
田馨也发愁。
蜂窝煤都是限量供应的,人家煤铺并不对外开放,有钱也买不到。
田馨没辙,只能把目光放在黑市上。
黑市是个好地方,说不定能寻得到。
黑市卖肉蛋鱼生活用品的居多,田馨绕了一大圈,也没看见有卖煤的,田馨有点灰心。
离开胡同,她恰巧遇见了吴科平,吴科平在五金厂上班,今天出来办点事。
吴科平热情的和田馨打招呼,他瞥了一眼后面的胡同,知道田馨是来的黑市。
“田馨,你来买啥?”
田馨道:“我想买点蜂窝煤,黑市上没有。”
现在蜂窝煤供应量不大,有的人家觉得不够烧,也有四处寻摸的,田馨是没摸到路子。
吴科平把田馨拉到一边,小声说道:“我师父的侄子那能买得到,咱们一起下乡关系铁,我才跟你说,你可一定保密。”
田馨忙不迭点头:“放心吧,我谁也不说。”
田馨算过了,按照一个家庭的普通用量,冬天一个季度一般需要七百坨煤球,田馨想,先买二百坨用着看。
下午,吴科平带着田馨和林原,拐拐绕绕到乡下的一个仓库,买到了需要的蜂窝煤。
搬运的过程有些费哥,路途远,林原推着平板车,回到家一直喊肩膀疼。
煤球码的高,田馨取煤球的时候小心翼翼,兄妹二人把煤球码在了苏家,全折腾完,花费了两个小时。
大冬天田馨出了满身的汗,林原道:“蜂窝煤解决了,小妹,我跟你说说我的打算。”
林原想雇个人跟他一起摆茶水摊,关于人选问题,林原犯了难,去哪寻人?这事还得交给田馨办。
田馨身边也没什么靠谱的人,不过田馨的想法是,可以找一个跟她一样的没安排工作的知青,林原是男人,找个男人一起干活更方便些。
知青点和街道办每天都有人去堵,回城的知青,有太多没安排工作的,大家也都着急。
田馨带着林原去了知青点,不知又下发了什么政策,知青点围了两三圈人,非常热闹。
田馨道:“跟你干活的人,你自己挑。”
林原笑了:“我挑了,人家就跟我干?摆茶水摊可不是什么光彩的活,城里人娇贵要面子,不一定寻得到人。”
田馨叹口气,其实她也知道,找个合适的人不易。
当初田馨去摆茶水摊,身边人都劝,说不体面,沈红缨和田静嫌她丢人,路过都绕道走。
邻居还跟赵桂芬说,田馨一个下乡知青,回城等着安排工作就行了,女同志抛头露面不像话。
田馨当时就算手里捏着临时经营证,在其他人眼里,也不是一门正经生意。
田馨道:“先找找干,你给的工资不低,没准有人乐意。”
现在的铁饭碗难端,不然知青们也不会一直往知青点和街道办跑,林原打算一个月给二十五块钱,这是普通工人将近一个月的工资了。
对于没工作的人来说,二十五块,也足够糊口。
田馨和林原在知青点的门口蹲着,等了许久,也问了几个人,没有一个乐意的,有态度不好的,还讽刺道:“卖茶水?你可别瞧不起人,爱找谁找谁,我不去。”
林原纳闷:“一个月可是二十五块钱?这要是换咱们老家,得抢着干。”
可林原也不能把村里人往省城带呀,中间有太多麻烦事,还是找个本地人更好。
到了太阳快落山时,终于有个愿意点头的。
那人叫崔明,当年是插队北大荒的,今年年初回的省城。
崔明的家庭条件差,成分也不好,回城后的工作一直没给他安排。
如果是普通的省城家庭,有城市户口每个月能领供应,吃上面不犯愁。但他妈户口是农村的,粮食关系转不过来,全家的开销都指着他爸三十多的工资,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妹妹。
崔明着急工作的事儿,但知青办不给安排,眼看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有了着落,崔明急的嘴上起了泡,能赚钱,才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林原的茶水摊招人,这活不体面,但一个月二十五块钱的工资让崔明动了心。
崔明怕林原和田馨是骗子,再三询问了,最后敲定明天跟着林原去摆摊。
林原问了崔明的家庭地址和家里的情况,还让他填了一个表,回去的路上,林原心情轻松,和田馨玩笑道:“三妹,等以后赚的多了,哥再多给你一成。”
田馨道:“我现在什么都不做,每个月等着你给我分钱,已经是占便宜了。”
茶水摊交给林原,田馨彻底放了心。
田馨的目光放在了蜂蜜上面,田馨蜂蜜的销路很好,买家介绍买家,回头客也不少。
不过,田馨想再添点其他东西,也不能一直卖蜂蜜,人家买上一次蜂蜜能喝几个月,她得扩展品类才行。
现在这个年代心思活络的人少,不懂得变通,不然田馨哪有机会出来卖蜂蜜。
田馨能卖蜂蜜,也可以捎带着卖其他东西。
省城附近有山,大山附近的人家会上山摘些野蘑菇野菜,但拿出来往外卖的少,基本都是留着自己家吃,改善伙食。
赵桂芬的娘家就是郊外山村的,田馨和苏蔚冬结婚后,赵桂芬带着她去过一次。
赵桂芬父母年纪大了,家里有三个兄弟,那次回去住了一宿,田馨在院子里看见过晾晒的蘑菇,饭桌上也出现过炒蘑菇的菜,上面点缀了星星点点的猪肉碎。
田馨打算收点蘑菇这类的山货,拿到省城来卖。
对于田馨的想法,赵桂芬没有什么不同意的,在她眼里,田馨能干有主意,做事也稳妥,摆这茶水摊生意赚了一些钱,现在人家兄弟干着,田馨还能分到钱,赵桂芬自然高兴。
听了田馨的话,赵桂芬说:“等到了周日,咱们回一趟你姥姥家,乡下人好说话,只要咱们给钱,买点蘑菇应该不难。”
村里有心眼活的,家里从山上摘的蘑菇吃不完,农闲的时候就往县城里去卖卖,换点钱花。
不过没人往省城卖,省城是个大城市,农村人进城发憷,一点蘑菇不值当折腾。
再者说,也没啥代步工具,自行车要工业券,价格也贵,普通家庭也买不起,走着去省城?想想都累得慌。
苏家的自行车修好了,周日一大早,田馨骑自行车后座带着赵桂芬,去了赵家庄。
赵家庄离得不算近,田馨骑得快,也得一个半小时,到地方累的气喘吁吁。
田馨放假时间短,就一天,天黑前还得回家去呢。
说明来意,大舅妈忙不迭点头:“行,蘑菇家家户户都有一些,我带着你去问问。”
走街串巷,田馨收来了四十斤山蘑。
田馨话说的好听,不是买,是换,田馨拿鸡蛋换山蘑,有这么一个说辞。
不想要鸡蛋的,折合成钱也行,交易转了个弯。
农村家家户户养鸡蛋,还想拿去外面换钱呢,谁缺鸡蛋。
于是,大家都折合成钱,用山蘑换了钱。
田馨之所以这么说,也是考虑村里人的感受,田馨山蘑收的多,以物换物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人家农民卖蘑菇心里也踏实一些。
二舅妈说田馨太小心:“县里还有人来收鸡蛋呢,那阵仗可大,村长都不管。”
可不是吗,田馨还从村长媳妇那换了五斤山蘑回来呢。
现在经济宽松了,鼓励自由发展,大家都是一个村的,能用手里的货换点钱,村长也不能挡着人家的财路。
田馨收的山蘑分了两个档次,价格也不一样,次一点的山蘑零碎不整齐,但味道是一样的,就是卖相不好,到时候卖的便宜一些。
四十斤山蘑捆上自行车,田馨心里沉甸甸的。
蜂蜜加上山蘑,田馨黑市上的货品又充盈了。
这些山蘑田馨另有打算,暂时先不往黑市上卖,她想去省城的饭店碰碰运气。
现在街上基本都是国营饭店,盈亏有上面兜着底,做事墨守成规,有固定的供货渠道,田馨插不进去。
省城有两家私营的饭馆,是年后新开的。
开业的时候热闹极了,还有报纸去写过专访,豆腐块大的版面,田馨在省城晚报上看到过。
也难怪阵仗大,这些年饭店都是国营的天下,国营饭店的菜品单调,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菜单三五年也不换,不仅如此,态度还差,服务员爱耷拉脸,饭还没吃,气都气饱了。
私营饭馆这两家一家都在城东,名字取的也好听,一家叫迎客饭馆,另一家叫人民饭馆。
私营饭馆消费不需要粮票,花钞票就行,就是价格比国营饭店要贵一点。
现在省城有条件的人家,偶尔也想下馆子改善改善,但粮票有限,甚至比钱还金贵,现在私营饭馆不要票,正符合大家的心思。
田馨去商管所办一张临时营业执照都那么难,可以想象这两家店能办食品的营业执照有多不易了。
田馨收了蘑菇,想着去这两家私营饭馆碰碰运气,私营饭馆进货不像国营饭店那么容易,国营上面直接供货,不发愁,私营饭馆全靠店家自己,说不准能看上田馨的蘑菇。
田馨中午午休时,跟班主任请了假,开了个假条出了校门。
田馨的书包里有用报纸裹了一斤蘑菇,友谊高中距离人民饭馆进,田馨中午的空档去问问。
人民饭馆是街边的一间门脸房,估摸着有四十几个平方,里面摆了七八张桌子,屋子显得紧仄。
在饭馆张罗的一共有三个人,一对年轻夫妻,看起来三十来岁,还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
营业执照在屋里正中间高高的挂着,田馨扫了一眼,老板姓李。
饭点的时间,店里的生意很好,几乎坐满了人。
田馨找个空档,找到了李老板,说明了来意。
李老板摆摆手,对田馨的蘑菇并不感兴趣:“啥蘑菇,我们这不需要。”
田馨还想争取一下:“这些都是山蘑,是正经山上的野味,炒猪肉做汤都好吃。”
李老板对于田馨这个不速之客有点反感:“这位女同志,我看你年纪也不大,别出来忽悠人,再者说,人家食客来我们饭馆,点个鸡鸭肉或者面条,没听说要吃蘑菇的,你快走吧,再不走我要轰你了。”
田馨没办法,只好从人民饭馆出来,另一家店离得太远,田馨再过去赶不上下午第一节 课,只能作罢。
第二天,田馨又找班主任开假条,对于田馨频繁的请假,章老师不太满意:“田馨同学,你是高三的学生,马上就要月考了,你的心思要放在学习上。”
田馨连忙点头认错:“章老师,您说的对,我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章老师又给田馨上了十分钟的思想教育课,才勉强给她开了假条。
省城一共才两家私营饭馆,碰壁了一家,如果迎客饭馆也不收田馨的蘑菇,那她只能拿到黑市去卖了。
田馨不太乐意去黑市,蘑菇和蜂蜜不一样,山蘑虽然储存时间长,但到底不像蜂蜜那样,没有什么保质期限,放在避光的地方就妥当了,可山蘑也有长毛变质的风险,蘑菇是田馨拿钱买来的,她着急脱手回本。
到了迎客饭馆的门口,田馨在外面踟蹰了好一会儿,想了好几种说辞。
还是人家老板出来招呼她:“这位女同志,要吃饭吗?”
田馨想起来,自己中午没去食堂就出来,肚子都唱起空城计了。
田馨看看墙上的菜单,滑溜鸡片一块钱、拔丝苹果七毛,面条最便宜,两毛二,一碗是二两的量,不要票,田馨指了指:“我要一碗热汤面。”
不多会儿,热汤面端上来,葱花和香油的味道扑面而来,田馨味蕾大动。
迎客饭馆的顾客不多,算上田馨才两桌客人,面积也更小一些,看起来不到三十平。
老板是一对老夫妻,老板闲着,田馨一边吃面,一边和老板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
老板以前是国棉厂国营食堂的大师傅,还是田馨本家,姓田。
去年退的休,老板娘是国棉厂的职工,退休三年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来后,夫妻俩动了心,琢磨着开个饭馆。
田爷爷做了四十年的食堂师傅,练就了一身厨艺,他做菜好吃,在整个国棉厂都是有名的,厂里有客人来吃食堂,都是点名让田爷爷做小炒。
迎客饭馆和人民饭馆都在同一个区,距离就两个街区,离的实在是近,明面上竞争着。
但这也没辙,田爷爷田奶奶是省城开的第一家私营饭馆,这个房子是他们自家的房,正好临着街,就拿来开饭馆了,也不能换地方。
开饭馆拿经营许可颇费一番波折,田爷爷道:“不提也罢,商管组的人可不容易点头。”
这一点田馨深有体会,她避重就轻,和商管组打交道的事也简单提了提。
趁着机会合适,田馨问饭馆需不需要蘑菇,她可以给优惠价,就赚个辛苦费。
田爷爷道:“山蘑啊,山蘑有营养,也好吃,前些年我吃过几回,可你也看到了,我们这饭馆客人稀疏,就算是买你的蘑菇,也要不了几斤。”
田馨松口气,只要收蘑菇就行,积少成多,万一哪天迎客饭馆生意兴隆呢。
田馨道:“我可以先送您三斤,您卖卖看。”
田爷爷不同意:“我们也不能占你便宜,那就先来三斤,多少钱我给你。”
田馨从乡下收蘑菇是八毛一斤,跟饭馆合作讲究一个薄利多销,价格不宜太高,田馨打算卖一块五。
田馨道:“我这只有一斤,权当是送的,明天我让我哥再送三斤过来。”
明天田馨要上课,等晚上放学拜托林原帮忙送一趟。
成功推销出去三斤蘑菇,田馨心情很好,连周围的空气都透着丝丝甜意。
这几天田馨担心着迎客饭馆的生意,田馨也不傻,谁都能看出来,同样是私营饭店,人家人民饭馆更受欢迎,客人不断。
人民饭馆不收田馨的蘑菇,田馨所有的指望,都在迎客饭馆身上,田爷爷田奶奶脾气好热情,也更和田馨的脾气。
周日田馨很早就起来,先是学习了两个小时,她上午要跑一趟迎客饭馆,趁着早上记性好,得抓紧时间看书。
田馨高考做生意两手抓,给赵桂芬担心的够呛,她的想法简单,田馨费脑子,隔两天就给田馨煮个鸡蛋吃,吃鸡蛋补身子,多吃肯定好。
望着饭桌上的鸡蛋,田馨的心情沉甸甸的,赵桂芬是个很好的婆婆。
田馨骑车到迎客饭馆时,里面坐满了人,田馨进去一看,好几桌都点了面条。
田爷爷喜气洋洋,和田馨说道:“田馨,你看看面条。”
田爷爷手里端着两碗面条,田馨定睛一看,每碗面条上都飘着她的山蘑,离得老远都闻到一股鲜香的味道。
客人多,田馨先找了个角落坐着看书,等送走中午一波波的客人,田爷爷道:“田馨,你的山蘑真好!我还想买十斤。”
田爷爷说,开始从田馨那买了三斤山蘑,他其实没抱什么希望,当时觉得有点同情田馨。
田馨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同志,抹开面子来饭馆里推销自己的蘑菇,田爷爷想起自己的儿女,觉得挺心疼的,尤其田馨开始徘徊在门外不敢进来,田爷爷想想都心酸。
蘑菇价格也不贵,田爷爷想,三斤蘑菇自己家留着吃也行,就当是帮帮孩子。
隔天一个年轻后生送来蘑菇后,田爷爷就随手摆在了柜台上,打算晚上带回家去。
可田爷爷没想到,有客人进来,看见山蘑好奇问是什么,是个什么菜。
田爷爷见多识广,问客人吃饭打算花多少人,人家就想吃一碗面条,几毛钱。
店里的面食主打的是热汤面和猪肉面,田爷爷就往热汤面里放了一把山蘑。
不过这碗蘑菇面也透着巧思,蘑菇焯水去味,炝锅的是荤油和小葱花,荤油能激发出蘑菇的鲜香味,口味层次更丰富。
十几分钟的功夫,田爷爷这碗蘑菇面就做成了,热气腾腾的面条飘着山蘑特有的鲜味,客人吃完忙不迭点头,直夸好吃。
歪打正着,田爷爷饭馆的菜单上,就添了这碗蘑菇面。
后面有其他人点蘑菇面,外面路过的客人闻到香味进来问是什么,自然也坐下来点碗面吃。
面条看起来便宜,但成本也低,面条不是纯精面,是粗粮细粮合在一起擀的面条,吃起来口感筋道。
炒菜鸡鸭人们嫌贵,点的人少,面条实惠管饱,谁都吃得起。
就这样,没几天的功夫,蘑菇面成了田爷爷店里的招牌。
田爷爷笑呵呵道:“真是要感谢你的蘑菇,要不然我们饭馆生意也没这么好,我琢磨了,除了面条,我再添几个菜,炒蘑菇、蘑菇汤,蘑菇做菜的花式不少,我看客人挺喜欢吃。”
鱼、肉虽然供应少,不经常吃,但月月也能沾到,山蘑省城人没见过,图个新鲜。
蘑菇面就比普通的热汤面几分钱,谁也不差这么一点。
田爷爷又找田馨定了十斤,田馨说一会儿回家就送来,她有自行车,蘑菇不占地,送货也方便。
田爷爷亲自下厨,给田馨做了一碗蘑菇面。
面里只有蘑菇,素的很,但田馨觉得,这并不比国营饭店里的大肉面差!
蘑菇的鲜味在味蕾跳跃,一碗面吃完,田馨忍不住道:“田爷爷,还是你的厨艺好。”
同样的食材,在不同厨师的炒勺下也是不同的味道,考验的是师傅的功力。
私营饭馆的食材有限,田爷爷还算是有门路的,一般人可开不了饭馆。
田馨的蘑菇暂时有了销路,田爷爷的蘑菇面是刚开始,如果后面卖得好,肯定会和她加大供应量。
田馨没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这次从赵家庄买来的四十斤蘑菇,看来很快就能卖完!
一个庄采摘的山蘑有限,田馨如果后续还想进货,恐怕要扩大范围。
田馨想,到时候就得麻烦几个舅舅舅妈帮忙盯着了,也不让他们白忙活,给些辛苦费。
田馨又往迎客饭馆送了一趟蘑菇,出来后,她打算去看看二哥的茶水摊。
林原摆茶水摊除了下雪下雨,平时全日无休,哪怕是刮着大风也照去不误。
田馨骑车十多分钟到了林原那,有零星几个喝茶的年轻女同志。
田馨凑近看,有个红着脸的麻花辫在和林原说话。
林原看见田馨,朝她挥手:“你怎么来了?”
田馨把自行车支在一旁,道:“我顺路过来看看,今天生意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