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配沉迷学习2上一章:第2章
  • 女配沉迷学习2下一章:第4章

  今日要不是二姑娘,她估计以相爷的脾气,她怕是要挨好一顿罚。

  郗重也不是爱对下人发脾气的性子,女儿这么说了他也没扫女儿的面子,等人出去了,才叹了口气道:“我忘了你的习惯,这般爱洁,也不知道随了谁。”就是已经是贵人的大女儿,也没小女儿这么讲究。

  乔微没打算就此事和郗重讨论个明白,“您叫我过来是有什么事吗?”一般情况下,郗重是不会叫她晚上去书房的,毕竟大魏的规矩儿大避母,女大避父。

  郗重一边叫人将火炉拿进来给乔微烤火,一边说道:“你今日在威北侯府和高家的姑娘起冲突了?”

  “这种事情也能传入您耳朵里?”乔微有些惊讶,按照道理来讲这种小女娘的矛盾是不该让郗重过问的。

  “你母亲来说的。”郗重说起这事也有些

  头痛,沈氏爱告状的毛病真的让人有些烦。

  乔微恍然,她这些年鲜少虽沈氏外出,都快忘了这位的性子了。

  “可受了委屈?”郗重问道。

  “我都没和高嘉慧搭话,是严姐姐不平替我回了几句。”乔微说到这皱了皱眉,“说起来也不算是起什么冲突,怎么这话就传进母亲的耳朵里了?”

  “你觉得呢?”郗重看向女儿。

  “自然是父亲和太皇太后在朝堂上剑拔弩张,我和高家姑娘的一举一动都被人有心解读,一点事情也能变成风风雨雨。”乔微道:“又或者是威北侯府怕事,将事情告诉了威北侯老夫人。”威北侯老夫人知道了,沈氏自然也就知道了。

  “你觉得是哪一种?”郗重将一杯热茶递给女儿,让她暖暖身子。

  “是哪一种又有什么要紧。”乔微喝了口热茶,觉得整个身子都暖和起来,然后嫣然一笑,“我和高家的姑娘最后谁输谁赢,不在于我们,而在于父亲和太皇太后。”

  说完后乔微看向郗重,正色道:“父亲,算算时间,如今诏书也该到了秦地,秦王若是日夜兼程,怕是五日后就能到京,父亲可有做什么准备?”

  “你什么意思?”郗重皱眉。

  “我是怕有些人拿错了主意,想要趁乱行事。”乔微说道,原著中记载秦王入京前遇到过刺杀,秦王推测是郗重做的,毕竟朝中最不想让他回京的就是郗重了,可乔微不觉得这会是郗重的主意,郗重不至于用这种阴谋小道。

  所以结果只可能是一个,那就是有人趁机想将这潭水搅得更浑,好让郗家和秦王不死不休,好乱中取利。

第7章 削藩集权,帝王之师

  郗重听了乔微的话,皱了皱眉,“你的意思是?”

  “父亲不妨想一想,如若您和太皇太后两败俱伤,最后会是谁得利?”乔微对着郗重问道。

  皇位更迭自古都是父死子继,景祐帝尚是孩童,如若景祐帝有什么意外,那么得利最多的就是和景祐帝血缘关系最近的秦王褚肃,可是除了褚肃之外呢?

  乔微见郗重不说话,沉声道:“我听闻宗正卿韩王府刚刚诞下一个嫡长孙,算算辈分,应当是陛下的子侄。”

  “当初先帝崩逝之时,遗言让父亲和宗正卿看顾陛下长大,父亲掌权朝政,韩王负责宗室。自高祖皇帝始,重朝堂而轻宗室,宗室被历代圣人打压地厉害,父亲总是忽略他们。”乔微提醒道:“父亲,您要清楚一点,在立嗣上,最有权力的除了两宫女主,最有权的还是宗正寺。”

  因为宗室不管朝政,虽然尊贵但不涉朝堂,总是让人想要淡忘他们,但事实上如若景祐帝和秦王都有什么意外,最终在承嗣问题上最有话语权的,宗正卿绝对算是其中一个,而且分量十足。

  宗正卿韩王是先帝的堂兄弟,在宗室中颇有威望,如果最后真要从宗室中选择人来继承大统,韩王的嫡长孙绝对是最有力的竞争者,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孩子比秦王还要更名正言顺一些。

  毕竟历代皇位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从来还没有侄死叔继的说法,韩王的嫡长孙若是过继给景祐帝,则更加名正言顺。

  “这些到底还只是猜想。”郗重看了眼女儿,他不会因为女儿的一句话就去对韩王做什么,但有些事情他会去查证。

  乔微也不是现在就要郗重出手对付韩王,只要郗重能够警醒就够了。

  “您今日叫我过来不会只是为了寿宴上的事情了吧?”乔微换了一个话题。

  郗重道:“你明日进宫吗?”

  “确实该进宫了。”乔微点点头,她已经出宫好几日了,她负责景祐帝的一些功课也耽误了好几日,是时候回去了。

  “父亲可是有什么要嘱咐的?”乔微对着郗重问道。

  “要让陛下和你姐姐沉得住气,陛下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学业,其他的有我这个臣子帮他撑着呢。”郗重道。

  “陛下做了什么?还是太傅跑到您那里告状了?”乔微好笑地问道。

  “闻太傅觉得陛下最近有些心浮气躁,他最听你的话,要好好劝劝他。”郗重对这个外孙也没太多办法,景祐帝是帝王,打不能打骂不能骂,而且景祐帝很小就展现出了帝王气象,他多思多虑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有时候他的话景祐帝也不一定能听进去。

  “我会转告陛下的,让他沉心静气。”乔微点头,他就说郗重不可能因为小姑娘的事情这么急匆匆地把她叫过来,原来问题出现在幼帝身上。

  答应了郗重后,乔微又对着郗重告辞。

  第二日乔微陪着郗重用完早膳就进宫去了。

  她到的时候景祐帝还在上课,太后和太皇太后在上朝。

  “郡主,是先去慈明宫还是紫宸殿?”来接乔微的是季斯,郗太后知道妹妹今日进宫特地将内侍监季斯留下来接妹妹。

  “这几日朝堂闹得厉害,姐姐怕是午时都不一定能下朝,还是去紫宸殿吧。”乔微说道。

  大魏宫殿千万间,其中后宫居所中最重要的还是紫宸、慈明和仁寿三宫殿,紫宸殿是历代大魏帝王的居所,仁寿宫是大魏历代太后的宫殿,本来按照规矩先帝崩逝后,郗太后应该居于此处,可是太皇太后不愿意腾地方,郗太后为表孝意,只能另选慈明宫为居所。

  紫宸殿的内侍见到乔微来了,赶紧将乔微迎进了紫宸殿的偏殿,恭敬极了。

  仆随主样,紫宸殿的内侍之所以这般恭敬,当然是因为景祐帝对这个小姨母的敬重。

  “郡主可来了,陛下这些日子可是念叨着您呢。”内常侍田姜

  将一杯热茶放在乔微面前,“您尝尝这是江南新进贡的今年的第一批新茶,陛下知道您爱茶,都给您留着呢。”

  乔微闻言笑了,抿了口茶,闻着那沁人心脾的茶香,并没有被田姜的这碗迷魂汤弄得昏了头脑,笑道:“我临走前布置地功课呢?拿来我瞧瞧。”

  田姜都想哭了,他给江都郡主上这么珍贵的茶就是想让郡主忘了作业的事情,结果郡主思路清晰,根本没被他带歪。

  可怜的陛下,估计今日又要挨罚了。

  若说这大魏的天下都是景祐帝的,按照道理来讲就是景祐帝名正言顺的夫子闻太傅都是景祐帝的臣子,他也不会惧怕,结果偏偏景祐帝对这个只比自己大上几岁的姨母又敬又爱,自然也怕。

  没办法,田姜只能将收好的景祐帝的文章拿来递给了乔微。

  乔微翻了几页,眉头越来越皱,她没想到自己才离开几日,景祐帝的心就开始浮躁起来,特别是她布置了三篇文章,景祐帝才完成两篇,唯一让乔微还算欣慰的是这两篇景祐帝见解独到,看问题还算是一针见血,能看清问题本质,也没算枉费她的一番苦心。

  “陛下还要多久下课?”乔微问道。

  “看时辰,还有半个时辰。”田姜赶紧道。

  乔微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坐在书案上拿起朱笔为景祐帝批改文章。

  另一边景祐帝一下课,就被内侍告诉他乔微到了。

  “姨母来了?”景祐帝先是高兴,然后又想到了什么,对着旁边的内侍问道:“姨母可有提起作业的事情?”作为一个学生,作业是没法甩掉的烦恼,即便是帝王也一样。

  “郡主正看着呢。”内侍表示这种时候只能让自家陛下自求多福了。

  景祐帝一听这话,脑袋垂了下来,不过他到底心性早熟,没多久就又恢复了成熟稳重的小大人样子,上了辇轿往紫宸殿赶。

  等到景祐帝到的时候,就见到偏殿中的乔微正坐在书案上看书,桌案的一角放着几张宣旨,上面赫然是他的字迹。

  乔微见到景祐帝过来,起身行礼,“陛下圣安。”她在宫中向来礼仪俱全,不会让人抓住把柄。

  景祐帝赶紧扶乔微起来,然后又给乔微见了半礼,“姨母。”

  “陛下最近可是功课太少?”乔微问道。

  景祐帝没反应过来,“最近太傅布置的课业越发重了。”随后疑惑地问道:“姨母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以为陛下功课太少,所以才有心思去想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乔微道。

  景祐帝见乔微这么说有些不高兴,“姨母以为秦王回京是不重要的事情?”自从知道秦王回京,景祐帝就很担心,再加上宫中的风言风语,让景祐帝已经好几日没有开怀过了。

  他本以为姨母过来最起码会安慰他,结果没有,这让他有些伤心。

  乔微也察觉到了景祐帝的情绪,叹了一口气,作为一个孩子能做到景祐帝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来说还远远不够。

  “就算秦王今日已经到了陛下眼前,陛下又能做什么?杀了秦王吗?”乔微上前牵起景祐帝的手让他坐在自己对面,一点点引导。

  从景祐帝内心来说他自然是想要杀了秦王的,不要说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想要杀人很残忍,可景祐帝更明白如果他不杀了秦王,他皇祖母和这位皇叔迟早会杀了他。

  比起人性,他更想要活下去。

  可是就像他姨母反问的一样,就是秦王站在他面前,他也杀不了秦王。

  “姨母,我该怎么办?”景祐帝对着乔微施了一礼,“请姨母教我。”

  “于陛下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好好上课,将太傅所讲所教的东西都学会。”乔微道。

  “可是太傅又不是帝王,如何会帝王之术?”景祐帝反问道。

  乔微听后笑了,果然她这些年的功夫没有白费

  ,虽然景祐帝还小,但已经具有帝王之心。

  “这个世上除了历任先帝,没有人会帝王之术。”乔微看着景祐帝失望的眼神,对着景祐帝道:“可是书中有。”

  “什么书?”景祐帝迫切地问道。

  “史书。”乔微道:“史书上记载了历代帝王的功过,跟着这些帝王学,陛下总会明白帝王之术的。”

  “可是闻太傅说朕太小,还不能读史。”景祐帝闻言有些哀怨。

  乔微道:“如果陛下愿意,我可以教陛下。”

  “真的?”景祐帝双眼亮晶晶的,这个时候才有了一丝孩童的鲜活。

  乔微嫣然一笑,“自然是真的。”

  “太好了。”景祐帝又对着乔微施礼,“多谢姨母。”

  “为陛下讲史是我的荣幸。”乔微道。

  得到自己想要的,景祐帝又对着乔微问道:“姨母这么聪慧,秦王进京后,朕又该怎么做?还请姨母教我。”

  “陛下觉得秦王狼子野心,所倚仗的是什么?”乔微对着景祐帝问道。

  “皇祖母的偏心?”景祐帝想了想道:“还有他在秦地的兵马?”

  乔微摇摇头,“不,都不是。”

  “那是什么?”景祐帝不明白。

  “是朝廷给他的节度使的权力。”

第8章 削藩集权,帝王之师

  景祐帝听到这话就更不明白了。

  “既然是朝廷给他的权力,那朝廷不能收回吗?”景祐帝不懂,他现在还没有接触朝政,对这些还没有了解,所以想法还很天真。

  在他看来,既然是朝廷让秦王有了这么大的权力,朝廷能给赐下权力自然也能够收回。

  “陛下是君主,可御令却不出紫宸宫,这是为什么?”乔微问道。

  景祐帝说到这不服气,“那是因为朕年纪尚幼还未亲政,等朕亲政了御令会令天下闻。”

  乔微没有理会景祐帝的小脾气,直言道:“幼便是弱,弱者如何能令人臣服?同样,朝廷政令不出京都,自然也是因为地方强而朝廷弱。”

  “可朝廷有十六卫兵马千万,强于地方军百倍。”景祐帝不明白乔微所说的朝廷弱是指哪个方面,明明这些兵马都是听令于朝廷的,还比不上一个地方诸侯吗?

  至于乔微说他弱的话,他并没有生气,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处境,知道有些话虽然不好听但却是真话,当初姨母给他上的第一节课,没教会他别的,就告诉他要听真话实话,能听进去真话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外面的人的奉承他听得太多了,能给他说真话实话的人,才难能可贵,很多人一辈子不明白的道理,景祐帝很小就懂了。

  “可朝廷的十六卫兵马听命于陛下吗?”乔微看着景祐帝皱眉,接着道:“陛下尚未主政,这些兵马只有在收到两宫女主凤印和阁部盖有玉玺的诏书才会被调动,缺一不可,可太皇太后心向秦王,若真到了最后时刻,怕是不会用印,陛下自然也调不动十六卫的兵马。”

  “于秦王在秦地的心腹一呼百应相比,陛下对十六卫的掌控就弱太多了。”乔微说道:“陛下弱便是朝廷弱,朝廷弱地方强,又如何收回地方权力,说不定最后就会造成藩镇割据甚至是谋逆犯上之事。”

  景祐帝听后有些泄气,不过他很快又鼓足精神,对着乔微道:“姨母,朕该如何做,才能改变现在的局面?”他不想只每天上课读书,他想要参与进朝堂中去,他不想自己最后的命运交给别人。

  “局面已经在改变了。”乔微对着景祐帝道:“从秦王入京的那一刻,局面就发生了颠倒。”

  “秦王离开了秦地,离开了对他俯首听命的军队,就像是老虎没了爪牙。”乔微对着景祐帝道:“陛下以为秦王离开秦地后,对秦地处置应该如何?”

  景祐帝知道这是乔微在考他在教他,这种事情闻太傅不会教他,他母亲和外祖父又觉得他尚小,总想要为他遮风挡雨,也都瞒着他,其实比起躲在长辈后面他更想要自己闯一闯。

  “秦王自然离开了秦地,自然也不能是秦地的节度使了。”景祐帝还记得之前乔微告诉他,秦王最大的倚仗是朝廷此封的节度使的权力,之前秦王仗着秦地雄兵他没法收回,如今秦王入京,一个不在地方的节度使自然就能名正言顺地去掉节度使这个官职了。

  “陛下,当节度使入朝或者是宰辅遥领节度使之职时,可在地方上设节度使留后替自己处理政务。”乔微知道景祐帝对朝政还不熟悉,一点点耐心讲道:“陛下其实说得没错,秦王进京却是要卸任河西节度使。”河西自古为秦地,河西节度使才是秦王真正的官职。

  “陛下对河西的军政有了解吗?知道当下秦王会留谁担任节度使留后吗?”乔微对着景祐帝问道。

  景祐帝摇摇头,他连朝中的情况都不清楚,更何况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河西道。

  “无论是谁担任节度使留后,只要朝廷再派一个节度使过去,最少能在名声上占据大义。”景祐帝虽然不清楚河西道的情况,但是他记得乔微交给自己的东西。

  “姨母之前说过,大义是朕和朝廷最大的倚仗。”景祐帝道:“秦王若想上位,大义反倒是他最难的阻碍。”

  乔微点点头,孺子可教,景祐帝确实

  有成长为帝王的潜质。

  “陛下说得对,只要朝廷新派节度使过去,那么节度使留后也必然要听从新节度使的命令,不然即是犯上忤逆,到时新任的节度使做什么也都是师出有名。”乔微说道。

  “新上任的节度使姨母有人选了吗?”景祐帝听到乔微的话双眼亮晶晶的。

  乔微笑着问道:“陛下觉得呢?”

  景祐帝有些垂头丧气,他尚未入朝,如何知道哪些官员的能力强,他看着乔微有些惋惜道:“若是姨母是男子,朕一定任命姨母为新的河西节度使。”

  “哈哈哈哈哈,陛下此话深得我心。”乔微没有就此事再和景祐帝讨论,而是道:“河西节度使的人选至少要等秦王进京后才能选出,陛下切莫着急,此事有父亲在前朝替陛下看着,必然不会让太皇太后和秦王占了便宜。”

  景祐帝点点头,“朕相信外祖父。”虽然郗重总是觉得他还没长大,但对景祐帝的忠心景祐帝是相信的。

  “姨母,那秦王呢?”景祐帝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秦王回京后朕该如何办?”

  “陛下不用管秦王,秦王回京后有的忙呢,他的麻烦可不少。”乔微摇摇头,原著中秦王是光明正大地携太皇太后懿旨回京的,这一次在她影响下太皇太后已经被逼得认下假诏书的事情,秦王的回京首先等着他的就是文武百官的弹劾。

  “陛下只需安心静待,好好读书,有些事情还不到陛下亲自出马的时候。”乔微说道:“等陛下亲政了,有的是政务等陛下处理,只怕那时候陛下还要头痛政务太多,不得闲暇呢。”

  “怎么会?”景祐帝摇摇头,他现在一心想参与朝政,怎么会觉得朝政厌烦。

  乔微笑了笑,不再说,只是对景祐帝道:“我看了陛下的作业,从这两篇文章来说,陛下虽然文笔稚嫩,但观点却新颖,看问题也算得上知其根本,看来陛下这段日子在学业上下了不少功夫。”其实总体来讲乔微教过不少学生,景祐帝在她历代学生中也算得上出色。

  说起作业这件事,景祐帝不好意思道:“姨母,你罚我吧,我最近确实心思浮动,没有好好完成课业。”在这种时候,他连“朕”这样的自称都不用了,可见在乔微面前,景祐帝真的将自己当成了晚辈。

  “临大事之时,心思浮动也属正常,只是陛下如今也快长大了,对自己应该要求更严格,喜怒不形于色才是帝王心性。”乔微没有因为景祐帝的浮躁而过于责罚这位小皇帝,事实上以他的年纪,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我希望没有下次。”乔微说道。

  景祐帝赶紧点头,“绝对不会再犯。”

  “接下来我给陛下讲史吧。”乔微将一本书递给了景祐帝,“陛下之前问我为何要读史?”

  “读史者,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乔微缓声道:“治道有三,利威名……”

  这堂课乔微并没有给景祐帝讲太长时间,但是景祐帝却觉得比自己上闻太傅几天的课收获得还多,不是说乔微的文学水平一定高于闻太傅,而是只有从乔微这里景祐帝才能学到自己真正想学的。

  等乔微停下的时候,景祐帝还觉得没听够,他还想让乔微再给他讲一讲,但却被自己母亲派来的人打断了。

  “陛下,郡主,太后那里下了朝,请陛下和郡主去慈明宫用膳。”季斯赶紧并报道。

  郗太后唤人,景祐帝和乔微自然都没有推据,就赶紧一起过去了。

  等到了慈明宫,就见到屋里坐着一位保养极好地年轻少妇,一身凤衣在阳光下流光溢彩,一双眼睛在看到两人的时候露出了温柔慈爱的神色。

  乔微和景祐帝上前见礼,郗太后连忙将两人扶起来,然后让两人坐在自己身边,还亲自给两人各盛了一碗粥。

  “这是司膳局新做的牛乳粥,快尝一尝。”郗太后眉眼间没有摄政女主的威严,反而处处透着清丽

  婉约。

  郗太后无疑是美的,不同于乔微瑰姿明丽,郗太后是柔美到了极致的女子,她是标准的大家闺秀,温婉动人。这样温柔的人,自然也被先帝所钟爱,唯一可惜的是先帝早逝。

  乔微有些无奈,郗太后比原主要大不少,丧母和年龄的差距让郗太后把她当孩子养,在郗太后这里她其实养了两个孩子,一个是乔微一个是景祐帝。

  这牛乳粥一般是做来给小孩子长身体的,乔微一个快及笄的少女还是从容地接过,这可是郗太后的慈姐之心,怎么能辜负。

  一旁的景祐帝觉得有趣,他姨母多么厉害的人啊,可是偏偏拿他柔弱的母后没有办法,果然是一物降一物吗?

  “说起来,阿微都是大姑娘了。”郗太后看着越发明艳的妹妹,感叹道。

  听到这话,乔微就本能地觉得不好,果然下句话就来了。

  “回头我让季斯找一找宫外适龄的青年,好好给你相看一场才是正事。”

第9章 削藩集权,帝王之师

  作为各个世界被催婚无数次的乔微,早就习以为常,连手中端着牛乳粥的姿势都没有变。

  乔微还没有说话,倒是旁边的景祐帝看了看自己母亲和姨母,出声问道:“姨母一定要嫁人吗?”

  郗太后没有察觉到景祐帝的心情,只以为是景祐帝依恋妹妹,舍不得,柔声解释道:“姑娘家都要嫁人的,不嫁人怎么生儿育女?”

  “也就是说姨母嫁人后就要有自己的孩子了,没法再陪朕了,是吗?”景祐帝有些不高兴,他对乔微的依赖要比自己母后郗太后高得多,在他心里乔微不仅是自己亲近的长辈,更是自己的恩师。

  很多东西,只有乔微愿意教他。

  如果乔微要结婚生子,那就意味着乔微没法像之前一样教授他,这让他十分不高兴。

  “你姨母总要嫁人的。”郗太后还是没有敏锐地察觉到景祐帝的情绪,只是温柔地劝解道,她以为景祐帝只是没长大,有些依赖亲近的长辈罢了。

  这顿饭景祐帝吃得不开心,乔微倒是镇定自若,她在姐姐郗太后面前如同一个害羞的少女一般,低声吃饭没有就自己的婚事发表任何意见。

  等到吃完饭后,景祐帝就道:“母后,姨母还要给朕讲书,朕和姨母先回紫宸殿了。”

  “好。”郗太后温柔地嘱咐着,“你姨母学识好,你不仅要好好听闻太傅这些夫子的话,也要好好听你姨母的话,将你姨母当作夫子尊敬。”

  “朕懂得。”景祐帝应道。

  将景祐帝交给乔微,郗太后无疑是放心的,她还有许多政务要处理,所以能陪伴自己儿子的时间并不多。虽然郗重处理了大部分的朝政,但还是有很多政务要郗太后和太皇太后过目的,郗太后性子不适合主政,但为了儿子也不得不开始学者处理朝政。

  幸运的是有父亲郗重为自己在前朝撑着,郗太后的政务并不繁重。

  “陛下对郡主真的好,也听郡主的话。”季斯在旁边对郗太后笑道。

  郗太后也乐道:“他从小就听他姨母的话,别看阿微比陛下就大三四岁,可从小就能治得住他,也是一物降一物。”

  景祐帝从小受万千宠爱于一身,就是先帝对这个唯一的嫡子也是做慈父的时候居多,这就养成了景祐帝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在先帝去世后,景祐帝仿佛一天就长大了,变得稳重起来,也变得心思重重,只有在面对阿微的时候才像个孩子。

  另一边,乔微和景祐帝离开后,景祐帝不自觉地将小手放在乔微的手中,乔微自然地牵起他的手,就像是小时候一样,两人如同散步一般走在御道上,宫人远远地跟在后面,没有人敢上前打扰。

  感受到包裹着自己手温暖的温度,景祐帝心情好了一些。

  “姨母,你必需要嫁人吗?”景祐帝心中还是纠结。

  “陛下不想我嫁人?”乔微道。

  面对郗太后景祐帝还有自己的顾虑,可是面对乔微景祐帝的感情就真实多了。

  景祐帝摇了摇头,“不想。”随后他又觉得这样不对,问道:“姨母自己想嫁人吗?”

  “我也不想。”乔微笑了笑,“比起为人妻为人母,我更想为人臣为人师。”

  景祐帝听到这话,高兴道:“姨母此言大善。”

  “有朕在,姨母想做什么都行。”景祐帝大包大揽。

  乔微听后笑了笑,“希望陛下记得今日的承诺。”

  旁边的景祐帝道:“朕一言九鼎。”

  这边乔微和景祐帝越发亲密,另一边得知乔微进宫的太皇太后心情就不怎么好了。

  “都是狐媚惑主的东西!”太皇太后这几日在朝中心气不顺,直接将手中的茶盏摔了,“当姐姐的把先帝迷得空置后宫,又来一个当妹妹的迷惑陛下,郗家也太不要脸,这还差着辈分呢,他们也敢!”

  这话一屋子的宫人都直接吓懵了,太皇太后这是说江都郡

  主魅惑陛下呢,这可是亲姨母和亲外甥,污了陛下的圣名和江都郡主的闺名,郗太后和郗相可不会饶了他们。

  太皇太后身边的内常侍于昆赶紧道:“都下去吧,谁要是敢将太皇太后的话泄露出半个字,仔细你们的脑袋。”

  宫人赶紧躬身应是,随后赶紧下去了。

  于昆赶紧上前亲自将茶盏收拾好,劝道:“太皇太后,陛下对您到底还是孝顺的。”他这是在提醒太皇太后,就是对郗太后再厌恶,景祐帝依旧是帝王,她身为祖母也不该如此诋毁自己的亲孙子,大魏的君主。

  太皇太后也知道自己刚才口不择言了,不过到底这些年随意惯了,见不得别人忤逆她,更不愿意低头认错,只哼了一声,“他更孝顺他母后。”再没有提起江都郡主。

  “秦王殿下就要回京了,您以后不缺人孝顺的。”于昆跟在太皇太后那么多年,最了解如何说话会令太皇太后开怀。

  果然提起秦王,太皇太后的郁气就都散了,眉眼间换上了慈爱,“阿肃一直都是最孝顺的,比哀家的其他孩子孝顺多了。”

  这话于昆更没法接,太皇太后一共就两个孩子,一个是秦王另一个就是先帝。太皇太后和先帝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嫌隙,主要还是因为太皇太后当年想要将自己的侄女嫁给先帝,结果被先帝拒绝了反而求娶了郗相长女,也就是如今的郗太后。

  见正妃的位置无望,太皇太后和东乡侯便将目光放在了贵妃的位置上,但先帝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纳高家女,最后甚至为了郗太后连后宫都空置了。

  太皇太后认为先帝有了媳妇就忤逆自己这个母亲,对先帝自然也就怨上了,连带着对郗太后之子也就是景祐帝也看不顺眼,一心想要扶持自己的幼子秦王上位。

  皇家的这种恩怨,于昆没法接话,更不敢非议先帝的不是。

  有些话太皇太后能说,他说就是大不敬,是死罪。

  “对了,赏花宴的事情准备地如何了?”太皇太后问道:“可惜高家没有合适的姑娘,不然也不愁阿肃正妃的人选了。”秦王是她的老来子,高家合适的姑娘都是秦王侄女辈的,和秦王并不匹配。

  “都准备地差不多了,要不要等殿下回京您再举办这赏花宴?到底还是要看看王爷的意思不是?”于昆觉得太皇太后有时候太一厢情愿,给秦王选妃却不问秦王的意见,估计秦王心里会不痛快的。

  如今太皇太后为了秦王已经和陛下还有郗太后闹掰,现在唯一的依靠就是秦王,如果秦王不上位,到时候太皇太后的日子可想而知,他作为太皇太后最亲近的内官,自然要为着自己的小命考虑,不让太皇太后和秦王离心。

  “你说得也对,是该问问阿肃的意见。”太皇太后对先帝和秦王完全是两种母爱,对秦王绝对是一个好母亲,事事以秦王为先。

  “对了,听说嘉慧那丫头又和郗微发生不快了?”太皇太后在宫中也是消息灵通地很,更何况高嘉慧和乔微的不和早已在京都传得沸沸扬扬。

  “不过是有两句口舌之争。”于昆劝道:“高姑娘没受委屈,您放心。”江都郡主又不是什么没人帮衬的小可怜,她背后是太后陛下和郗相,这种时候就算他这个内侍也不希望太皇太后为了一个娘家侄孙女对郗家再做出什么挑衅的行为。

  太皇太后也就没再说什么,看着桌上一堆弹劾她还有裁撤武德司的奏章就气得又开始骂郗重。

  另一边乔微在紫宸殿的偏殿住了好些天,景祐帝的心态也基本稳定了,给景祐帝讲学的闻太傅等人也察觉到了,下朝后就拉着郗重感叹起来。

  “陛下年纪虽幼,但在学业上却是越发努力,为人处事也越发稳重,已和前些日子已经大不相同。”闻太傅道:“听说江都郡主已经入宫了?”

  “小女确实在宫中陪伴太后。”郗重点头,当然陪郗太后这话只是托词。

  对于乔微住在紫宸

  殿偏殿这件事闻太傅和朝臣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先帝在的时候,郗太后就曾带着景祐帝和妹妹在偏殿玩耍,后来先帝刚驾崩的那段时间,也是江都郡主在偏殿陪伴景祐帝,那个时候景祐帝尚不满七岁,又曾为景祐帝启蒙。

  除了太皇太后,没人会有那种龌龊的心思去想两个孩子。

  对于闻太傅这些纯臣来说,景祐帝只要越来越好就行,说起来在这方面他们还要感谢江都郡主才是。

  “郡主博学聪慧,能够在陛下身旁谏言一二,自然是好。”闻太傅对景祐帝近些日子的改变无疑是满意的。

  被两人谈起的乔微,此时刚刚给景祐帝上完一堂课。

  “朕听田姜说姨母让人收拾东西准备明日出宫?”景祐帝如今学习正渐入佳境,并不想让乔微这个老师离开自己。

  “母亲祭日到了,我要去崇福寺为母亲斋戒祈福三日。”乔微说道。

  景祐帝听到是外祖母的祭日,自然没法阻止乔微,道:“那姨母也替朕为外祖母上一柱香。”

  “好。”乔微笑了笑,望向殿外,说起来原主和秦王的相遇就在这场斋戒的路上呢,可真是有意思。

第10章 削藩集权,帝王之师

  一场春雨的突然而至,让京都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湿润的气息,京郊远处仿佛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纱雾,烟雨朦胧,如同写意的山水画一般。

  乔微坐在车上看着手中的书卷,很快就到了崇福寺。

  崇福寺是京都最有名的寺庙,每日的香客络绎不绝,但今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下雨的原因却显得格外冷清,并没有什么人来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