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把照片递出去,奥森·达尔马吉立刻很慎重地把照片藏进胸前的口袋里,从外表完全看不出痕迹。但他的手就按在那个放照片的地方,好像是在确保照片安然无事地藏妥了。
“乔蒂不知道和她一起合照的这个男人就是她的幽灵,大概以为只是一个一般的戏迷吧!我会在黄泉向她坦白的。如果你是绅士的话,请不要阻挡我。忧郁症让我活得很痛苦,你是知道的吧?”
洁点头,说:“虽然我没有经验,但是……”
“死,是我现在的解脱。你知道奥图·华格纳的妻子的事吗?”
“知道。”洁说。
“她的名字叫露易丝·修提非尔,比奥图小十八岁,年纪轻轻就得了癌症死亡。她死了以后,奥图的日记全部都变成写给爱妻的信,信末则以‘爱你的奥图’做为结束。”
“你也有那样的东西吗?”
“我当然也写了。四十八年来,我没有一天不写信给她。”
“我对你写的信很感兴趣,可以让我看吗?”
“那大概可以成为下一个世纪的博物馆主题吧!”
怪人自嘲地说,并且笑了。
“我相信你不会像丽莎·玛利那样不守信用。水池那边的假山上,有一个石头做的烛台,我写的日记全部在那个烛台上,房间和走廊的钥匙也在那里。我走了以后,如果那些东西还在那里,那你想看就看吧!”
“如果还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怪人没有回答,他先是仰首看着天空,然后又低头看地面。
“乔蒂的遗愿之一。”
因为不懂他的意思,所以我们只能呆呆地站着。
“再见了!两位,谢谢你们来这里,还耐着性子陪我说了这么多话。谢谢了。我已经有五十年没有和人说话了,和你们说话让我觉得很愉快。你们辛辛苦苦来到这里,我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们的。不过,如果你们运气好的话,或许可以看到一场表演。”
幽灵说完,仍旧举枪对着我们,但他的身体却持续向后退,慢慢接近钟楼旁边的楼顶围墙。
“是你的死亡表演吗?”洁大声问。
“不是,当然不是那种无聊的节目。你们就待在那里好好地看表演吧!那是乔蒂年轻时的表演,虽然短暂,却能完全展现她的才华。可惜这次我不能看了。不过,我已经看过好几次了。那是她在美琪戏院的舞台上的表演。”
怪人的身体已经靠到楼顶围墙边了。
“我现在要去乔蒂的身边了。你们是绅士,我相信你们一定会遵守约定。”
“请等一下。”洁说:“你忘了我刚才说的报纸标题吗?”
怪人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站着。
“如果你从这里跳下去的话,用不着我们开记者会,报纸上就会有那样的标题了。”
闪电从天而降,今晚最响亮的雷鸣随之轰然响起。
“如果我们不开记者会更正——不,就算开了也一样,记者们都会编写出低级无聊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会被散布到全世界,专门写八卦的小道报纸为了报纸的销路,还会加油添醋,极尽煽情之能事。最后,周刊杂志还会为了大捞一笔,将这些无中生有的故事编辑成书来卖。
“说不定还会拍成电影。那是戴着面具掩饰只剩下半边脸、并披着廉价黑斗篷的怪人,却深深爱恋着美丽女明星的不正常爱情故事。或许你不在意被说成那样,但是乔蒂呢?乔蒂还会有尊严吗?这个秘密能够保全到下一个世纪吗?”洁毫不留情地说。
曾经是建筑师的怪人因此呆住了。
看来洁已经在千钧一发之际,保住了怪人的性命。
“名伶乔蒂·沙利纳斯虽然死了,却还是会被人嘲笑,无聊的人们会把她的故事拿来当消遣。”
“你们不阻止那种事情发生吗?”怪人无力地说。
“我们一定会想办法阻止!可是,如果你从这里跳下去,就算我们严守和你的约定,别人也会想尽办法编出你的故事。”洁很严肃地说:“就算是总统,也阻止不了散布谣言者。”
“一定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那种事情发生吧?”
“你不自杀的话,就不会发生那种事情。但是,如果你执意要死,那么……”
“不可能的。我一天也不想多活,再也受不了这个愚蠢的世界了!”怪人粗暴地说。
但洁只是站着,陷入思考当中。
想了很久以后,洁好像想不出什么话可以说似的,才苦涩地说:“如果有铁铲的话,我会在水池畔找一个泥土比较厚的地方,做为你的葬身之处!”
“那样吗……”
怪人一边说,一边慢慢地弯腰,蹲在被雨水打湿的石子地上。
“对岸的假山那里泥土比较厚,又可以看到水池。你们真的很好,在我无聊的人生里,第一次感觉到人类的温情。谢谢你们了。”
怪人不再多说什么,他用嘴巴咬住枪口,很干脆地扣动扳机。枪声出乎意料的低沉。
血从后脑喷出,幽灵仰躺在雨中,雨水很快地冲洗从他的后脑喷出来的血。他的后脑上有一个大洞,不用确认也知道他死了,
毫不留恋地结束自己生命的模样,像颓然枯萎的植物,看不出任何情绪。这个人再度让我觉得他好像打从一开始就没有活过似的。
“第一次感觉到人类的温情吗……这是因为你从来不去寻找的关系。”洁低声说着。
就在这一瞬间,天空突然像白昼一样大亮,轰隆的雷声笼罩大地,我脚下的地板也在震动,我们大叫着趴在湿湿的石子地上。
对岸的假山那里冒出巨大的火柱,火焰熊熊地燃烧起来,火柱愈烧愈高。烈火狂烧,火花乱跳,许多燃烧中的碎片混着雨水,滑落到水池里。
火焰里有一柱白色的烟冉冉上升,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坐在地上问。
“如果能按照我的希望进行露易丝的丧礼,我要在神殿为她进行仪式。我要升起五千英尺高的烟柱,演奏可以打动天空的音乐……”洁说。
“什么?这是什么?”
“华格纳的妻子死亡的时候,他所写的日记的一小段。刚才的闪电把避雷针打掉了。烛台和避雷针是连在一起的,放在烛台的幽灵日记,也因为刚才的闪电而毁了。那里大概也有一些以前留下来的汽油、子弹吧!日记和香水容器一起被破坏掉了,所以雨水中有香味。幽灵崇拜华格纳,所以这也是模仿华格纳的行为吧!杰米,最后我们还是看不到幽灵的日记,幽灵把日记带到天国给乔蒂·沙利纳斯了。也好,反正我们也已经听到他所说的事情了。”
洁一边看着水池对岸燃烧中的火焰,一边慢慢站起来。此时,我们旁边的蒸汽机的活塞开始动了起来,我们听到了音乐的声音,并排在蒸汽机上面的小管子,一个个喷出白色的蒸气。
“这是笛子吗……”洁说:“蒸气通过笛子,发出声音,变成旋律。”
那是好像在哪里听过、相当轻快的旋律。
“啊!好像管风琴的声音。”
我默默听着音乐。旋律虽然耳熟,但是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曲子。
“这旋律到底是……”我说。
“我知道,杰米。”在我旁边的洁说:“是‘印地安之花’。”
“对呀!”我拍了一下膝盖。
“印地安之花”是乔蒂·沙利纳斯一九二一年在百老汇演出的剧目,非常受欢迎。
“以前什么都要靠蒸气……确实,连乐器也可以运用到蒸气的动力。他将蒸汽机起动,为我们安排了这段节目之后,才自杀的。”
洁说这些话的时候,乔蒂·沙利纳斯的影像从墙壁的浮雕下面显现出来。
在对岸的火光照耀下,年轻时的乔蒂·沙利纳斯在露台、时代广场的石地上,不停地来来回回转动着。
乔蒂·沙利纳斯在带着香味的雨水舞台上表演,这一幕真的很精彩。这段表演是幽灵送给我们的礼物。我和洁伫立在雨中,静静地欣赏乔蒂·沙利纳斯的表演。
不久,好像电池快没有电了似的,影像里的乔蒂愈转愈慢,最后终于不动了。对岸的火焰好像配合影像里的乔蒂一样,火光也渐渐变小、消失了。
周围又恢复到只听到雨声的黑暗。街灯因为刚刚被洁一枪射坏了,所以这个世界的光线,只剩下旁边别栋的摩天楼窗口的灯光。
我们不想动,也不想开口说话,就那样静止不动地站了一会儿,直到我发现了一件事,才开口说:“雷停了……”
“嗯,只有下雨的声音了。”洁也说:“表演也结束了。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
“水声变成展翅飞翔的声音了,是吗……”我说。
虽然四周很暗,但我还是看得到洁点头。
“四十八年来解不开的命案之谜,今天张开翅膀飞走了。”
“一边听着海的声音,一边飞向灰色记忆之海。”
“你背得真熟。”洁说。
“我也喜欢詹姆斯·乔埃斯。”我说。
“幽灵和我们一样,也是人呀!”洁说。
我同意地点头。让大家感到害怕的幽灵,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人性的人。
跟他谈过话之后,更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绅士风范的人。他比我们更爱文学,更懂得体贴人心,是一个拥有温柔感性,深具魅力的人。
他和我们不同之处,就是他经历过战争。
“是战争呀……”
我下意识地脱口说出。
“世界大战的时候,为了进行大量的屠杀,而发展出许多先进的科学,但人类的心毕竟还不能接受那样的事情,所以性格被扭曲了。那样的战争记忆,严重地伤害了幽灵。他把那样的记忆埋藏在内心最深处,而且希望回到沙利纳斯小姐所在的世界。但是……”
我回头看着雨中的幽灵尸体,心里想着——但是,没有肌肉的脸,不允许他回到现实的世界。
“找铁铲吧!杰米。”洁非常杀风景地说。
他走到墙壁旁边,用双手拿起横放在地上的机械手,一边端详那支机械手,一边说:“我们也该埋葬他的战争了。现在不是感伤的时候,等一下我们要走那条狮子大道回去。快一点吧!我想快点回去喝一杯热咖啡。”
纽约摩天楼史 年表
一八一一年
发表“纽约计划”,在曼哈顿进行格子状的都市道路计划,并于这一年开始执行。
一八五〇年
媒体工作者兼诗人威廉·卡伦·布赖恩特在《纽约邮报》上,鼓吹建立一座给市民使用的开放空间。
一八五三年
纽约举行了第二次世界博览会。有人认为建于四十二街,为了世界博览会而盖的拉丁塔,是世界上第一栋摩天楼。
爱利夏·葛瑞夫·欧提司(Elisha Graves Otis)发明的电梯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部电梯就安装在拉丁塔里。
一八五七年
欧提司卖出第一部电梯,纽约的大楼开始有电梯。
因为以钢铁为骨架的建筑结构被开发出来,大楼开始高楼层化。
布赖恩特鼓吹的大公园——中央公园开始进行整地工程。获选的是弗来迪利克·洛·欧姆斯狄德与卡尔法特·弗克斯两人共同设计的作品。
一八五九年
公园内放了席勒的塑像。一九五一年时,这座塑像移放到贝多芬像的附近。
一八六六年
阿弗雷德·诺贝尔发明炸药。
一八六九年
为了感谢美国帮忙开通苏伊士运河,埃及决定把图特三世的方尖碑——一般称为“克丽奥佩特拉之针”,送给美国。
一八七二年
中央公园里有了沃尔特·史考特爵士像、莎士比亚像。
一八七三年
经过十六年的岁月,耗资一千四百万美金建设的中央公园终于全部完成。
一八七七年
中央公园内的费兹·格林·哈莱克像落成。
一八七九年
爱迪生发明白热灯泡。
一八八一年
“克丽奥佩特拉之针”终于移进公园内,二月二十二日进行了揭幕仪式。
一八八二年
爱迪生成立电力公司。这是爱迪生联合电力公司(Con Edison)的前身。
一八八四年
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大楼落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栋高楼层建筑,以前的大楼最多是五楼,家庭保险大楼的高度,是以前大楼的两倍。
伦敦发生开膛手杰克事件。
因为钢铁铸造技术的发展,建筑骨架的结构有了重大的进步,建筑高楼层房子的条件更趋完备。
一八九〇年
普立兹的纽约世界报大楼在纽约落成。这栋有十八层楼,九十四公尺高的建筑物维持了两年世界第一高楼的纪录。
一八九二年
芝加哥共济会教堂落成。这栋二十二层楼高的房子立刻取代普立兹的纽约世界报大楼,成为世界最高的大楼。但是,此后芝加哥因为高楼化而土地价格下滑,不动产业抱怨连连,只好规定大楼的高度不能超过四十公尺,所以十一楼以上的建筑物便从芝加哥消失了。没有了芝加哥这个竞争对手后,纽约独霸摩天楼长达九十年。
【第一次高楼层化的时代】
一九〇二年
中央公园内,“毕士达露台”落成。
一九〇三年
熨斗大厦落成。这栋以钢铁结构完成的二十二层楼大厦有九十公尺高,维持了五年的世界第一。
一九〇四年
曼哈顿第一条地下铁通车。
一九〇八年
曼哈顿的一群生意人拜访巴塞隆纳的高迪,委托他设计一栋大饭店。高迪的设计案虽然比后来的克莱斯勒大厦更高,但是他的案子却没有实现。胜家大厦(Singer Building)落成。四十一楼,一百八十六公尺高,是熨斗大厦的两倍,立刻成为世界最高的大楼。但是,胜家大厦的这项光荣只维持了一年。
一九〇九年
大都会人寿保险大楼落成。这栋模仿面对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塔楼的建筑物,有五十层楼高,比胜家大厦高二十七公尺,马上抢到世界第一的宝座。
一九一〇年
中央公园高塔落成。三十八层楼。
一九二二年
伍尔沃斯大楼(Woolworth Building)落成。两百四十一公尺高,是伍尔沃斯百货的总部。建筑师凯斯·吉柏特(Cass Gilbert)在希望大楼能达到宣传效果的大老板法兰克·伍尔沃斯要求下,采用了庄严的教堂般的歌德式建筑,所完成的大楼。
伍尔沃斯大楼比大都会人寿保险大楼高了二十八公尺。不管是外观还是高度,它都当了十六年的世界第一。
一九一四年
六月二十八日的塞拉耶佛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九一五年
合理大楼( The Equitable Building)落成。这是一栋占地五十公尺乘以九十公尺,三十六层楼建筑,一百六十五公尺高的建筑。它的巨大墙壁所造成的阴影,让纽约市民产生危机。为了防止过度建造的高楼层建筑伤害到都市的呼吸,终于引起“城市规划法”的讨论。
一九一六年
发布了世界第一个高楼层建筑规制法案“城市规划法”。规定建筑物的墙壁,不可以超出从面对着的马路中央,以一定的角度划出去的斜线。
这是用在纽约的大楼的特有的退缩设计(setback)。但是,这个限制只和建筑占地的四分之一部分有关,没有实际上的高度限制。
人鱼像进驻中央公园。
七月三十一日,梅莉莎·贝卡死于家中。
八月十四日,伊玛·布隆戴尔死于家中。
一九一七年
四月六日,美国对德国宣战。
一九一八年
日本政府出兵西伯利亚。
十一月十一日,德国向协约国求和,签下停战协定。
一九二〇年
国际联盟成立。
一九二一年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be)发表了一个完全用玻璃帷幕建盖的大楼建筑案。但是,这个提案并没有被实现。
九月五日,潘特罗·桑多利奇死于钟楼。
九月十日,奥森·达尔马吉死亡。
九月二十七日,玛格丽特·艾尔格死于家中。
十月三日,弗来迪利克·齐格飞死亡。
【第二次高楼层化的时代,和装饰艺术样式的时代】
一九二五年
巴黎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所呈现的装饰艺术设计,得到美国建筑师们的共鸣,从此,装饰艺术的设计在美国大流行。
从二〇年代后期到三〇年代初期,曼哈顿街头出现了许多装饰艺术风格的大楼建筑。
一九二九年
旧曼哈顿银行大楼落成,现在称为华尔街四十号大楼。它有七十一层楼,两百八十二公尺高,高度超过了伍尔沃斯大楼,坐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一九三〇年
建筑师威廉·凡艾伦(William Van Alen)设计的克莱斯勒大厦落成。
这栋大楼原本的设计是七十七层楼,两百八十二公尺高,但是在建造的过程中,因为比旧曼哈顿银行大楼低了六十公分,所以在顶楼加上一座尖塔,全高变成三百一十九公尺,比下了曼哈顿银行,也比艾菲尔铁塔高,成为世界最高的建筑。
一九三一年
帝国大厦落成。由谢里夫·蓝柏·哈蒙建筑事务所( Shreeve,Lamb,and Harmon)设计完成。最初设计的高度是三百二十公尺。
但是,因为和附近建造中的克莱斯勒大厦的塔尖只有六十公分的差距,所以在顶楼盖了全高六十公尺的飞艇碇泊塔。全栋大楼完成时的高度是三百八十一公尺,确定取得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在一九七四年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落成前,帝国大厦以世界最高之名,在曼哈顿称霸三十四年。
【现代建筑的时代】
一九四一年
爆发珍珠港事件,开始了太平洋战争。
一九四五年
太平洋战争结束。
一九五一年
二月四日到五日,发生乔蒂·沙利纳斯的疯狂戏迷闯入沙利纳斯家,挟持乔蒂的事件。
一九五二年
联合国总部大楼落成。建筑师哈里森(Wallace Harrison)的设计团队,反应了代表那个时代的主张,把联合国总部设计成箱形的大楼。
一九五六年
中央公园内设置了安徒生塑像。
一九五八年
西格兰姆大楼(Seagram Building)落成。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与飞利普·强生(Philip Johnson)共同设计,以钢铁和玻璃为建材的直线性高楼建筑,终于出现在曼哈顿。这栋大楼彻底排除装饰性的设计,又有相当高的隐密性,简单又原始的设计,带给世人很大的冲击。因为大楼只用了全部建筑用地的四分之一面积,所以大楼前有一片无阻碍空间,这个空间也就成为市民活动的都市广场。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名言“Less is more”(少即是多)、“God is in the details”(上帝就在细节里),给纽约的建筑界带来大革命。
一九五九年
“爱丽丝梦游仙境”塑像在中央公园内落成。
一九六一年
纽约市废除“城市规划法”的形态法规,鼓励业者在大楼前增设广场,进而建设出绿洲般的小公园;或在室内的大空间里,创造出可以采到自然光的天井。
从一九五〇年代末期到六〇年代,用钢铁和玻璃组成,外型简洁的高楼层建筑,取代装饰艺术风的建筑,在曼哈顿大量出现。
越战爆发。
一九六九年
十月三日,乔蒂·沙利纳斯长眠。
十月六日,亚当·卡里耶夫斯基医生死于家中。
后记
我不是特别喜欢写后记的人,但是,在写这本《摩天楼的怪人》的过程中,我的周围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偶发事情,又得到了许多人善意的支持,因此,我觉得我有必要在这本书的最后写一些话。
有很长一段时间,《摩天楼的怪人》是以《狮子大道》这个标题,在我的脑子里酝酿的。有些读者应该记得吧!我也有好几次在网路的世界里,以《狮子大道》这个标题,来讨论我的这个作品。为了不被误解为这是两部作品,我要在此再一次说明,以这两个标题发表的作品,其实是同一部。
这个作品曾经在东京创元社的推理专门志《mysteries》上连载。当我把第一回合的内容,以e-mail传给负责的编辑后,编辑很高兴地以《摩天楼的怪人》的标题回信给我,我因此得到灵感,决定改变这个作品的标题。
其实我之前也想过要用《摩天楼的怪人》这个标题。因为如果要找一个明确的标题的话,《摩天楼的怪人》确实比《狮子大道》更适合。但是,《摩天楼的怪人》这个名字似乎太过直接地呼应这个作品的结构,而且好像是照着文字在作文,让我觉得有点对不起读者,因此抗拒使用《摩天楼的怪人》这个标题。
可是,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如果用《摩天楼的怪人》这个名字作为标题,那么我就必须更挖空心思写出更精采的内容。那样一来,为了让这个作品更有宽度,或许我能写出更吸引人的情节。而透过一定的解说,也更能呈现曼哈顿这个地方的特色与魅力。
二〇〇三年四月,我去“东京车站艺廊”,参观了在那里举办的“安藤忠雄建筑展”。因为这个展览,《摩天楼的怪人》的写作计划,终于在我的心中成型。我在这个展览会场,获得了许多灵感,在安藤先生的诸多作品中,曼哈顿阁楼的创意,最吸引我的目光。我站在这个可以表现我的计划的模型前,足足有三十分钟之久。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把整个展览看过一遍,然后再度回到这个有着一张玻璃片的大楼模型前面。我反覆地、来回地看着这个模型,怎么看都看不腻。在二〇年代的装饰艺术风的高楼层建筑上,插入一片从东洋飞来的水晶——我被呈现在我的构思里的“诗”感动了。
我常有“心中的那首诗”从日语的世界来回一趟的感觉,也常有“诗跑到哪里去了”的问题。这时我觉得诗像在空中飞翔的隼的鸟巢,被筑在曼哈顿岛的摩天楼上。许多影像不断地飞过来,在我的脑袋四周盘旋。诗和推理是性格相容的组合,这种话我以前就说过很多次了。
这个高楼层阁楼的模型被放在展览会场的走廊上。我坐在模型旁边的椅子上,一边看着模型,一边思考。就这样,我渐渐感觉到以前一直在构思,却总觉得构思中的某些地方有不合情理之处的情节,慢慢变得清晰起来,最后也有了答案。我的这个构思,就是二〇〇三年的四月午后,在外面下着大雨的东京车站红砖建筑里完成的。
从日本回到美国后,我完成了《螺丝人偶》(即将于今年年底出版),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就是在东京创元社的《mysteries》杂志上连载《狮子大道》。为了这个新作品,我认为我有必要走访一趟曼哈顿,去那里寻找写作的材料。其实以前我也去过一次纽约,但是那时停留的时间短暂,只能说是走马看花地到过纽约。这一次,我在纽约停留了数日,并且好好地在中央公园内散步,也充分地欣赏了我所喜欢的建筑物。
这一次纽约之行的取材成果,和在那里思考的问题,很多都反映在这个作品里。然而这次的取材之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事情,就是我在时代广场的美琪戏院看到的“歌剧魅影”舞台剧。
因为以前看过电影,所以早就很清楚“歌剧魅影”的故事情节了。但是看完舞台剧后,这出可以长期在舞台上演出的“歌剧魅影”,还是让我感到非常的惊讶。这出戏不仅细腻地表现出细微的情节,也把不同于一般舞台的非安全性布景效果做得非常完美,让我很感动。
在看“歌剧魅影”的舞台剧之前,我一直很担心《狮子大道》的表现方法会类似“歌剧魅影”,那样会让我有自卑感。因为害怕受到“歌剧魅影”的影响,所以我希望《狮子大道》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给人不同于“歌剧魅影”的印象,我就是因为有这种逃避性的想法,所以一直抗拒使用《摩天楼的怪人》这个标题。
可是,在美琪戏院看看了“歌剧魅影”之后,我的想法改变了。我的作品与“歌剧魅影”相似的地方,其实只有美丽的女演员与外貌丑陋的男子这种表层的部分,两者的情节与背景的部分,根本完全不同。“歌剧魅影”要表现的是爱情故事,但我的故事想表现的,却是二十世纪型的机械构造体,及那样的机械里出人意表的结构。所以就算我的作品与“歌剧魅影”有相似的部分,也可以堂堂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在二十世纪初是最新的机械,到了六九年左右,却变成了骨董。以“这是当时划时代创新的机器”,而想要将机器完全地保存起来的文明论思想,应该不会让人联想到“歌剧魅影”。忘了“歌剧魅影”的存在,全心展开自己的创作,或许再回头看时,会意外地发现自己的作品和“歌剧魅影”有相似之处,但那样正好可以期待这种“歌剧魅影”型的故事内容,可以产生误导读者的作用。
曼哈顿的建筑历史非常有意思,也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当那些摩天楼实际就出现在自己眼前时,我心里的感动不是笔墨能够形容的。关于这一点,请容我在别的地方谈论。另外,我在曼哈顿的那一段时间里,还经历了一件难得的事件,那就是“New York Blackout”,也就是纽约历史性的大停电。
非常偶然地来到纽约,又非常偶然地遇到大停电。大停电让我觉得很惊奇。那时所有窗户的灯光全消失了,每一栋大楼都像是高耸入云的黑色长箱子,而走在那些长箱子脚下的经验,也运用到这个作品里,增加这个故事的谜样气氛。
为了帮助我完成这个作品,负责这个作品的编辑和安藤忠雄先生取得联络,请他同意让我在作品中使用曼哈顿阁楼的创意。老实说我很担心不被同意,没想到安藤先生很爽快地同意了,并要我出书的时候送他一本当作纪念。
我在感谢安藤先生的好意之时,也应该以作者的立场,在此做严正的声明——在我的作品中出现的玻璃露台,和安藤先生的阁楼,不仅在用途上有若干差异,在力学的计算上恐怕也有很多不及格的地方。所以我的玻璃露台绝对不等同于安藤先生的阁楼。出现在我作品中的东西,是对建筑外行的作家的妄想,不是安藤先生监督下的作品。我再一次严正的声明——安藤先生与本书的内容,并没有任何关系。
然后,我想说说这本书制作上的事情。这本书和一般的书有一点点的突破之处,那就是内文中插入很多3D的彩色插图。这些图多亏熟悉建筑图面的电脑绘图师友田星儿先生的帮忙,才得以完整地呈现出来。
我还从他细腻的制图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事情。例如大楼的大时钟通常短针在靠墙的那一边,因为有橡皮垫圈之类的东西做阻隔,所以长针通常离墙壁比较远。另外,在楼顶上堆积大量的泥土,会造成建筑物构造上的危险,所以必须在设计阶段时,就考虑到这一点,然后在结构上做相当程度的补强工作,并且一定要彻底执行等等。
还有一件事是我想说的。我在写这本小说时,尽量以真实的历史做基础,目的就是希望能提供最基本的情报,给想到曼哈顿探访的人。我文中提到的中央公园的历史、摩天楼群的发展过程、爱利夏·葛瑞夫·欧提司发明电梯的经纬、早期的建筑师们、纽约市民认为公共交通工具有一天会在天上飞的想法等等,都是依据历史资料,加入这个作品里的。不过,这里还是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小说里提到的中央公园里面的塑像群中,有一座塑像是我虚构的。我在文中写到——大湖的旁边,沿着东大道的岩石上,有一座模仿哥本哈根公园的美人鱼塑像。只有这个塑像是虚构的。请各位去中央公园时,不要因为没有看到这座塑像,而去询问公园内的职员,塑像是不是被撤掉了。中央公园里面原本就没有那样的塑像。
我在写这个作品时,承蒙住在纽约的小品作家竹内玲子小姐的特别关照,提供我纽约市内的咖啡馆、餐厅的详细资料,并告诉我同志街在哪里,那里的气氛如何等等;我也多次传e-mail给她,请她帮我到中央公园,询问设立贝多芬像的年月日等等事情。但是,她的询问动作却引来警方的注意,对她做了诸多查问,我要在此致上我的歉意,并且特地写出她的名字,表示我的感谢之情。
讲谈社的森泽编辑,他提供了许多资料给我;负责这本书的井垣编辑也同样尽力为我寻找资料。因为有这么多人的支持,所以我敢很自负地说,这本《摩天楼的怪人》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我想对各位帮助我完成这本书的人,奉上我最真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