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敷竹史站在会场的最后面,心里琢磨着:看来这是一件相当严重的案件,回去要好好调査一番才行。
电影开始了,一个男人抽泣着的脸部特写,占满了整个屏幕,这个男人应该就是大和田刚太。接着是散乱地放着一个烟灰缸,和几个空罐头的暧炉,几行秀气的字,慢慢滑过屏幕,镜头推近,只见上面写着:你是一个好人,我很喜欢你。可我只是把你当成哥哥。你向我求婚,这让我受宠若惊。反复思量之后,我还是选择拒绝。真是对不起!
简单地说,这封信的内容,就是委婉地拒绝主人公的求婚。大和田刚太扮演的青年失恋了,所以才会失意痛哭。他流着眼泪,迈着醉酒后蹒跚的步子,徘徊在街道上。周围出现一些人,嘲笑他身长腿短,体形难看。盛怒之下,他举拳挥向对方,却被对方一把推倒在堆积如山的纸箱里,他仰面倒在纸箱堆中,痛苦地呻吟着。此情此景,使吉敷竹史产生了莫名其妙的共鸣。
画面一转,变成了万里无云的蓝天,几辆柴油车驶过青翠的田园地带。镜头换到一辆车内,宽敞的车里,只坐着一名年轻人,跷着二郎腿,一边开车,一边悠闲地抽着烟。看来,主人公已经从失恋的挫折中,振作了起来,路上了心灵之旅。
接着下一个镜头,是在联络船的食堂里。大和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拉面。不远处,坐着一个可爱的女孩,他时不时地瞟一眼女孩子。过了一会儿,女孩的男朋友走进来,坐在了她的身边;大和田略显失望,看样子,主人公是一个没有女人缘的人。
然后是北海道的农场里,新来的大和田,微笑着向其他青年打招呼,加入了他们的劳动。他们很快就打成一片,一起聊人生、谈理想、佩失恋。此时的主人公,已经彻底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这是一部很多年前拍的电影,像是大和田刚出道时的作品:受挫伤心的青年鼓起勇气,重新振作,终于寻找到人生真谛的青春励志故事。在刚才的演讲中,有人提到这部影片,是大和田的代表作,确实算是一部好电影,但并非吉敷竹史喜欢的那一类,所以看到一半,他就转身走出了会场。
第二天,吉敷竹史向一课的同事打听,有关大和田刚太的事情,可没想到,竟没有一个人认识这位大名鼎鼎的影视明星。后来,终于有人表示,知道一些相关消息,说是在八卦周刊上,看到过有关大和田刚太失踪的报道,但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如此出名的人失踪了,竟然没有引起同事们的关注,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吉敷竹史来到主任办公室询问,主任告诉他,关西方面倒是送来过协助调査的申请。原来如此,案件的发生地,并不是东京,而是关西。看来,这个大和田刚太住在关西地区,可能是大阪或神户一带的城市。
吉敷竹史走近主任的办公桌,向主任索要大和田刚太案件,协助调査的申请来看。主任却质问他,手头的案子解决了吗?他回答说,自己手头的案件,昨晚已经调査完毕了。可主任马上又追问,他为什么想调査这个失踪的明星?主任说,明星就像夜店里的女公关,只要高兴,什么都做得出来,事后拍拍屁股就走人,警察根本管不了那么多。主任还戏爐地问吉敷竹史,是不是对明星特别感兴趣?吉敷竹史没有回答。主任告诫他,插手这个案件要适可而止,不要玩过火了!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扔到吉敷竹史的面前,吉敷竹史心中略感不快。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吉敷竹史开始浏览这份文件。他惊讶地发现,这并不是一起普通的明星失踪案件,案件表现出的种种迹象,都呈现出一种猎竒的特征。
事情的始末是这样的:
平成二年十月二十二日,里期一下午,京部市左京区清水条的大和田刚太家里,收到了一份长二十公分、宽三十公分、高二十公分的小包裹。解开外面的包装,里面是一个硬纸板盒,被一层黑色塑料薄膜,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并有多处用透明胶带固定。再里面还有两层淡茶色的牛皮纸,还用纸带捆绑了一番,层层包装加起来,将近两公分厚。
当时,大和田刚太家里,有夫人和两个孩子,一个是两岁零九个月的女儿,另一个是只有五个月大的男婴。还有一位五十一岁的保姆。而大和田刚太应朋友邀请,已于十八日,前往名古屋钓鱼,此后便再也没有与家人联系过。因为丈夫身体健壮,再说,和久违的友人一起,在京都的酒馆里喝酒聊天,两、三天音信全无,本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夫人并没有特别地不安,只是有些担心,丈夫忘记二十四号,在东京电视台的工作。
保姆名叫田春子,她看到包裹的收件人处,写着大和田刚太,以为又是影迷送来的礼物,就拿了回来,放在桌上。平时春子会不定期地,到信箱处来看看,如果有礼物,她就会把礼物放在大厅,或是送到楼上大和田的房间里。大和田在家时,经常会在饭桌上,就将礼物拆开。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包裹却有些特别:收件人处不仅写着大和田刚太,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写着夫人的名宇。保姆在准备晚饭之前,把这件事告诉了三枝子夫人。夫人把两个孩子哄睡着了之后,坐到饭桌前面,仔细地端详了这个包裹,果然如保姆所说,收件人处也有自己的名字。
这会是什么呢?……夫人把包裹拿起来,感觉很沉,是青铜雕像什么的吗?两个女人琢磨着。
上面没有寄件人的姓名,只写着“影迷敬上”。不过,这也是常有的事情。两个人疑惑了一阵,决定把包裹拆开,夫人也是收件人之一,所以看看也无妨。
拆开两层硬纸包装,露出了黑色塑料薄膜,看起来像是用剪刀或刀子裁剪好的。撕开透明胶,剥去黑色薄膜,便有一股异臭散发出来。两个女人猜想,里面装的可能是食品,所以,才会把夫人的名宇也写在上面。
硬纸箱是用订书针固定起来的,上面盖着一个比盒子稍大的盖子。揭开盖子,发现里面装满了白色的细盐,中间露出了一小块黑红色的东西。两人以为是培根或者干货什么的,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竟是一只从手腕处被切断的人的右手!
09
正在阅读这本书的各位读者,在看到刚才那个《金铃子和金琵琶》的故事以后,一定会觉得很熟悉吧。其实,很多日本人早就听过,但“金铃子和金琵琶”这个名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还是第一次听到。对,日本人听过内容相似、但名宇不同的故事,那就是《灰姑娘》。
我从孩提时代起,就很喜欢这个故事,一有机会就央求大人给我讲。奇怪的是,村子里似乎只有一个,名叫林塔奈的老奶奶,知道这个故事。除此之外,她还会讲很多关于这片土地的古老传说。所以,我经常会在放了学,和小伙伴们一起打闹累了之后,到老奶奶的家里,让她给我讲故事。林塔奈奶奶会一边在竹篱上晾晒千货,一边耐心地讲给我们听。
反复地听了好多遍之后,我竟然能把这个故事,完完全全地记下来了,而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还能记得这个故事,所以就轮到我把它传承下去了。
最早的听众是我“手下”的那帮小男孩,接着是父母。还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然而,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其他大人,对于这个故事,同《灰姑娘》有着极高的相似度这一点,都没有任何反应。可能这些大人们,也没怎么认真听我讲故事;也可能是因为乡下人都很朴实,没什么独特的见解吧。偏远地区的人们,只会全盘接受处于文化中心的知识分子,传达过来的信息,对于其背后的缘由和故事,是没有兴趣知道的,更别提什么质疑和反驳了。
后来,我不再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了,而是一个人跑到荒崎的那间石屋里,自编自演其中的情节。慢慢地,我的演技越来越纯熟,几乎与故事中的主人公金铃子融为了一体。我会扮演她被继母打骂时,一个人躲起来、委屈哭泣的样子,模仿她在打开神奇漆木盒时,那股惊讶的表情,还有在庆典上观看演出时,正襟危坐的姿势。
如果有人在旁边看到我做这种事,一定会笑得前仰后合,可我就是这么一个自我意识强烈的女孩子,所以,日后才会时常觉得,自己比梅子更适合从事演艺事业。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真被其他人看见,那我宁愿死掉算了。在表演的过程中,我俩尔还会加入一些歌曲,甚至还会根据剧情的需要,放声大笑或低头痛哭。这与我性格中与生俱来的欷斯底里,有很大关系,一旦投人到某件事情中,就会不顾一切,倾情忘我。
不过,想要从事演艺事业,就得具备这样的气质。我一直坚信,自己身上具备成为女明星的素质,而这也是我看到梅子出名以后,心有不甘的原因之一。不知为什么,那个孩子没有一点像我。要是让她来讲故事,恐怕从头到尾,连剧情都搞不清楚,更别说什么倾情表演了,简直会像念演讲稿一样平淡乏味。
唱歌也是一样,她既面无表情,也不会自然地融入一些动作,只是站在那里,呆呆地把歌唱完。非得让我示范一次,她才会多少有所领悟。但所有我懂的东西,却不是别人教的,那是天赋而得。
本以为世间三百六十行,讲究的就是适合不适合,可没想到,如今梅子成了一个风光无限的歌手,而我呢,只能窝在家里写写书。真是世事难料!
飞鸟的那间小石屋,被我称为“秘密基地”,跟《金铃子与金琵琶》的故事氛围非常匹配。那个地方除了我之外,好像没有其他人知道,我在那里可以敞开胸怀,纵情娱乐。
每次前往小石屋的时候,一路上我都会小心翼翼,生怕村里那些顽皮的小孩儿会跟踪。特别是经过“血之池”和“赛之河原”的时候,我都会近乎神经质地,反复回头张望。禁止女人进入的明神神社,神社前由茂密的树木,形成的阴森隧道,以及荒无人烟的赤松林小路,每次走到这些地方,我都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有人躲在树干后面,死死地盯着我看。
一直要到平坦的荒崎,视野才变得开阔起来。回头看一眼,就能知道身后有没有人。一路上既没有别人跟着,也没有迎面遇到其他人。如果有人从后面走来,我就会改变路线,前往别的地方。正因为一直以来的小心谨慎,才使得我的秘密基地,从来没有被人发现过。在石屋里,我一个人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确实其乐无穷。但我却不希望别人,看到这个样子的自己,因此一直竭尽全力,保护着这个地方,不让其他人知道它的存在。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算是对相神的一种麻痹,想在内心深处,留存一片只属于自己的净土。
荒崎的石屋,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种存在。荒崎,顾名思义,就是一片布满石头的荒野,人迹罕至。中央地带深深地陷了进去,像是被挖掉的一样,若从上往下俯视,则呈一个立体的“凹”宇;另外三面都是巨大的岩壁。古时候,常有路人在这里避风躲雨,后来有人干脆在上面,加了一块大板子,作为遮雨用的棚子。
这里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冬暧夏凉,四周岩石的形态千竒百怪,别有一番风味;头顶的岩壁宛如书架,层层叠叠,脚下则生长着鲜嫩的青苔。每当春天来临,沙地上还会盛开紫色的野花,簇拥成团,仿佛是大自然在小屋里,偷偷放下的无数花瓶。
脚下的沙地,仔细看来,并非普通的海沙,竟是无数贝壳的碎片!双手轻轻捧起一把,细腻的颗粒,便会从指间的缝隙,缓缓滑落到膝盖,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细小的贝壳碎片铺在地上,柔软舒适,让我能在上面,尽情舞蹈。到了鲜花盛开的季节,石屋里面就会充满清新的香味,还有美丽的蝴蝶翩翩飞舞。我沉醉于其中,忘情地表演歌唱。
我之所以对这个石屋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这里风景美丽,最重要的是除了我以外,村里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它的存在,这里完全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桃源乡。本来荒崎就远离村落,很少有人会靠近,石屋的所在地,则更是偏僻,若非怀有超乎寻常的耐心,沿着突起的石块,一步一步跳过来的话,一般人是不可能到达我的秘密基地的。
对于那时的我而言,石屋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只要得到了一点宝贝,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想拿到这里,藏进岩壁上的小洞。布满贝壳碎片的地面,岩壁上盛开的紫色野花,还有面朝西北、能看到四季变迁自然美录的洞口,对于心地善良、却生在穷苦家庭、饱受继母欺负的金铃子来说,确实是再适合不过的住所了。
我一来到这里,就会化身为一直居住在此的金铃子,向带来很多礼物的宫地贞子道谢。如果是精美的勺子,我就会双手毕恭毕敬地接过来,然后身体前倾,将其置于膝前,细细地欣赏①。
①日本人对赠予的物件,通常都会仔细地观赏,以表对赠送者的恭敬,多见于茶道的礼节。
这可能是每个少女心中,都存有的幻想世界吧,我也毫无例外地,经历着这样的天马行空。身处与世隔绝的新天地时,会情不自禁地萌生出,对生命凄美终结的向往和憧憬。在无人知晓的仙境里,一个人默默地闭上眼睛,永远不再睁开。
我不知道是什么心理,使自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也许只有我,才有这样独特的思考方式。人如果身处纷乱的环境,往往不会在意自己将怎样死去,而更在意如何设法谋求一条生路。可一旦赐予他一个远离世俗的尘嚣之地,或许他就会愿意静静地躺下来,幻想自己的死亡。
可能是《金铃子与金琵琶》的故事感染了我,才让我有这种想法的吧。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起,我平生第一次认真地考虑了自己的死。
如今,我虽天年未尽,但如果因为什么事情,竟要自杀的话,我一定会选择飞鸟的那个地方。那里是我的秘密基地,是我真正的家。或许石屋顶部早已被侵蚀,但只要三面岩壁,依然屹立不倒,那里就永远是我心灵最终的归宿。
离开飞鸟时,我已经能将这个故事讲述得绘声绘色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梅子开始成为我最忠实的听众,当时,她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
梅子对于这个故事的热衷程度,丝毫不比当年我缠着林塔奈奶奶的那股劲儿逊色。所以,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给她讲这个故事。不仅如此,她小时候画的画,基本上都是故事里的情节。她还常常穿着夏天的浴衣,捧着我的笔盒,一蹦一跳地来到我的跟前,缠着我陪她一起玩“金铃子和金琵琶”的过家家游戏。
有一次,我们在敦贺①的一家古董店里,无意中看到一个漆木小盒子,样子和故事里那个神奇的魔法盒,竟然一模一样。这下可把梅子给乐坏了,哭着喊着要母亲买给她。没办法,最后我们只好向别人借钱,将盒子买下来送给她。直到现在,梅子依然完好地保存着那个漆木盒子。
①敦贺是位于日本本州中西部的海港域市。属于福进线的管辖范围。
不久之后,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格林意话》里《灰姑娘》的故事,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这两个故事竟然如出一辙!为什么之前都没有注意到呢?大约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有幸观看了迪士尼制作的动画版〈灰姑娘》,使得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了。这个重大发现,可以说是我生平第一次智慧思想的启迪。
不可思议的是,编著《格林童话》的是一对德国兄弟,而我从小便熟记于心的《金铃子与金琵琶》,却是在离德国非常逋远的日本境内的、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岛——飞鸟岛——之上流传的。两个国家几乎位于地理上的两端,相隔十万八千里。
难道故事的相似,仅仅是个偶然?还是二者确实跨越了地理上的界线,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关联?……如果真是如此,那该是多么浪漫的事情啊!……且不管哪一方才是真正的起源,单看两个故事的相似度,就足以让人感叹世界……不,应该是历史,是多么的伟大!……
那个时候,我所获得的智慧的启发,简而言之就是这个,但其含义又不仅止于此。最令我激动不已的,是这个事实,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竟然始终没有被人察觉到。
只要一有机会,我便向周围的长辈和学校的老师请教。可大家大都是一问三不知的表情,或者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还有人对这个发现嗤之以鼻。也有一些学者随口应付我,说这个故事应该起源于欧洲大陆。还有的老师看不惯我热衷于这些旁门左道,告诫我应该学一些跟考试内容有关的东西。
最后,我慢慢地意识到,或许整个日本岛,真正注意到这个事实的,只有我一个人吧!这么一想,我便激动得全身发抖。
循规蹈矩地在学校接受填鸭式教育,多么无聊啊!……这件事让我开始体会到,做学问真正的乐趣所在,也萌生了要当一个能研究自己爱好的,一线学者的想法。
在之后的署假里,我把这个发现,作为研究作业的题目,心想这篇文章,一定能使全校一片哗然,甚至会吸引东京大学的老师们,前来与我交流。可没想到我这辈子第一篇,也是最后一篇研究论文,竟然没有引起任何关注,学校里的所有老师和同学,都视而不见。
不过,我并没有灰心。中学毕业以后,我依然抽空出来做研究。自己的成绩还算过得去,如果家境再稍微富裕一些的话,我一定会去考大学,然后选择一条像柳田国男①那样的民间文学研究之路。
①柳田国男(YANAGITA KUNIO,1875-1962)日本从事民俗学田野调査的第一人,他认为妖怪故事的传承,与民众的心理和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将妖怪研究,视为理解日本历史,和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
然而,具有讽剌意味的是,就在有了这个重大发现之后不久,我的学生生涯,也走到了尽头——单亲家庭,再加上年幼的妹妹,生活的艰难,使我不得不放弃求学之路,过早地步入了社会,设法谋生。
就这样,我的大发现,由于求学之路的结束,而遭受了挫折,这还给我带来了一些别的变化,那就是我的拿手好戏,从《金铃子与金琵琶》变成了众所周知的《灰姑娘》。
通过广泛的研究,我可以断言,同流传在日本的《金铃子与金琵琶》相比,欧洲的《灰姑娘》在长年累月的传播过程中,已经被人们进行了无数次艺术加工,比如将木屐换成了精致的水晶鞋,还添加了对王宫极尽奢华的描写,这些都使得《灰姑娘》在华丽程度上,要远远超过未经打磨的《金铃子与金琵琶》。另外,过了午夜十二点,所有服饰都会恢复原样的情节,更给故事增添了几分紧张的旋律。在如何吸引少女这一点上,《灰姑娘》确实棋高一着。正因为如此,我讲述《灰姑娘》的次数越来越多,几乎把《金铃子与金琵琶》忘得一干二净了。
而最受我这种变化影响的,自然是梅子了。让我吃惊的是,梅子对于《金铃子与金琵琶》的热情,很快就转移到《灰姑娘》上面了。她开始搜集各种玻璃鞋的模型,然后将它们全部装进,她那个爱不释手的漆木盒子里。或许直到现在,她还有这样的爱好吧。我出版的这本书的封面图片,拍的就是她珍藏的那些小玻璃鞋。
此外,《灰姑烺》还给梅子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让她学会了英语。极度憧憬成为灰姑娘的她,慢慢地对外国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决定开始自学英语。
当时,家里面没什么英语书,只有一些我中学时用过的教材,不过,梅子却怀着同龄女孩,阅读漫画时的那股热情,啃起英语课本来。她不管做什么,只要有兴趣,就会不顾一切地埋头干下去,这一点甚至比我更厉害。
我一直观察着她的学习进度,却惊竒地发现:这个孩子对英语,竟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仅仅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掌握了中学课本的内容,还专门买了像《八十天环游世界》这类书籍的英文原版,一边査着宇典一边阅读。她还经常把美军电视频道的节目录下来,反复观看。有时候带她去看外国电影,她还会笑着告诉我,里面的字幕跟内容不匹配,甚至自己翻译给我听。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根本没时间教梅子英语发音方面的知识。而且老实说,我不太喜欢英语这门课,成绩也很烂,所以,其实我也没什么可以教她的。那梅子到底是跟谁学的口语呢?我到现在也没问过她。
总之,梅子在小学六年级,就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升入中学以后,则更是出类拔萃,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
梅子常对我说,她以后要穿着水晶鞋,嫁给自己的王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慢慢意识到,这仅仅是一个童话而已。于是,她转变目标,立志要成为一个穿着水晶鞋的大明星。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梅子对《灰姑娘》的迷恋。若再进一步追溯的话,也和我讲给她的《金铃子与金琵琶》有关。
所以可以这么说,是《飞鸟的玻璃鞋》,造就了西田优子这位当红的女明星。
10
大和田刚太出生于九州的博多,本名叫中井博。他的夫人是京都人,原名是佐藤三枝子。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女叫琉璃,儿子叫大,家里的保姆叫田春子,也住在京都。
送来的包裹里面,装的是一个男人的右手,法医从手指上检测出大量烟焦油,可以断定,此人有很长的吸烟史,这一点和大和田相符。另外,从手指的粗细、长短、指尖的形状,以及大体印象来看,夫人三枝子能够肯定,这就是自己丈夫的手。右手上除了被切断的地方之外,没有其他伤痕,也没有沾染任何毒素,可见这只手的主人,因中毒而死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