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燕冲早在他们第二次见面时就说赵崇昭惦记上他了,谢则安却不那么认为。
谢则安见过太多赵崇昭这样的人,贵人多忘事指的就是他们。
在这种人身边奉承他们、讨好他们的人多不胜数,萍水一相逢,对他们而言着实没多大意义。
想要真正和他们交好,你必须不断想办法刷刷存在感——总之,每次出现都让对方觉得新鲜、每次见面都让对方觉得你大有用处就对了。
甭想什么情分不情分的,达官贵人有的是找乐子的办法,没了你自然有别人能补上,谁和你讲什么情分?
信“情分”的才是傻蛋。
谢则安拿捏好受宠若惊的表情,高兴地笑了起来:“我还以为殿下把我给忘了。”
赵崇昭看着谢则安欣喜而乖顺的笑容,心里很舒坦。
嗯,他是差点把谢则安忘了没错,不过他可不会傻到在谢则安面前承认。
赵崇昭没接腔,而是问:“听说秦老那张椅子是你想出来的?”
谢则安说:“没错,我画的图纸,让张大哥去找木匠做出来。”
赵崇昭说:“我就知道你脑瓜好使。”他边说边走进谢则安家,“你这里也太小了吧?”
谢则安:“…不小了。”
这房子对于他们一家三口来说已经够大了,再住上前几天他收留的几个流浪儿都不算太挤,甚至还可以腾出一间房给他自己当“工作室”。赵崇昭会说小,根本是因为他住着那座名为“皇宫”的豪宅吧?
…万恶的资产阶级!
赵崇昭换了话题,指着那几个和谢小妹差不多大的小娃儿说:“你怎么又多了几个弟弟妹妹?”
谢则安面不改色地说:“我阿娘昨晚生的。”
赵崇昭:“…”
谢则安见李氏走了出来,赶紧更正:“他们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我看他们是知长进的,就把他们收留下来了。”
说话间李氏已经走近,温婉地见礼。
作为是家里唯一的成人,有客人来她是必须出面招待的。见赵崇昭轻装简从,李氏心安了不少,淡笑着招呼:“殿下请到里面喝杯茶,三郎不知礼数,居然让客人在风口里站着说话,还请不要见怪。”
赵崇昭见过李氏几次,只觉得她是个寻常的软弱妇人,这回正正经经地打了照面却觉得很不一样。
不说那姣好的容貌和身段,光看那谈吐也不再像印象中的乡野粗妇——大概是儿子的成长让她找着了主心骨。
赵崇昭不忘告状:“这家伙岂止不知礼?”他扬了扬下巴朝李氏示意,“他刚才还说这几个小鬼头是您昨晚生的!”
李氏:“…”
谢则安:“…我去泡茶!”
进了屋坐定,赵崇昭直奔主题:“我要你给我弄张椅子,要独一份儿的,也要带轮子。”
谢则安有些惊讶,但没多问:“好,要怎么样的?雅致点的?古朴点的?还是华贵点的?”
赵崇昭皱起眉头,犯愁了:“我也不晓得。”
谢则安说:“那我多画几张图纸,回头你挑个合眼的让张大哥找人做出来。”
赵崇昭高兴地说:“成,就这么办!”
说完他又风风火火地领着张大德走了。
张大义留了下来,泡好的茶只剩他和谢则安一起喝。
张大义说:“三郎,你是不是早就料到殿下会找来了?”
谢则安说:“我又不是算命的,哪算得了那么多。我本来是希望张大哥你把生意做大点,大德在宫里升得快点,我好沾沾你们的光,没想到居然误打误撞把殿下引来了。”
张大义听懂了,谢则安本来是想放长线钓大鱼,结果饵太好,大鱼直接上了钩。总的来说,这结果还是在他的计算之内。
张大义说:“接下来三郎你准备做什么?”
谢则安说:“不准备做什么,张大哥你也先别做别的,专心完成殿下需要的东西。钱这东西不是越多越好的,我们得先想办法把生意稳下来。”
张大义是土生土长的大庆人,对这事儿体会更深。京城从来都不是他们这些外来户可以嚣张得意的地方,别以为赚得多就了不起,京城这边皇亲国戚多如狗,达官贵人遍地走,他们一句话能马上把你踩进泥土里。
张大义说:“三郎你的意思是让我紧靠殿下这座靠山?”
谢则安说:“你应该早就有这种觉悟才是。”弟弟在太子爷身边做事,张大义除了找太子爷当靠山还可以找谁?
张大义说:“我以前也想过这么做,只不过能力有限,贸然靠上去只会贻笑大方,平白让大德没脸。”他瞧向谢则安,目光带上了几分灼热,“三郎,你…”
谢则安笑着说:“我想沾沾张大哥你们的光。”
张大义会意,击掌一笑:“好,我这就回去让木匠那边待命,你尽管画图纸!”
谢则安动作很快,当晚就把图纸送到张大义家,张大义再送到宫门前,让候在那儿的内侍送进东宫。
图纸很快送到了赵崇昭手里,赵崇昭兴冲冲地去找妹妹赵晏宁。晏宁公主正半卧在床闭目听人念书,听到脚步声后睁开眼看着面带喜意的兄长,问道:“阿兄遇到什么高兴的事儿?”
赵崇昭说:“秦老太师得了张椅子,带轮子的,很好使,我琢磨着给宁儿你也做一张!这不,我让人给画了图纸,你看看你喜欢哪一张。”
晏宁公主皱了皱眉,但见到兄长一脸笑容,还是接过图纸翻开。她不是张大义,更不是赵崇昭,虽然没力气作画,她却是正正经经地学过画,图纸一上手,她就有些惊讶:这图画得特别清晰。
没错,清晰。她阅书无数,曾经从书上看过不少图纸,当时看到只觉得那些图大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现在有这么一份图纸作对比,顿时明白它们缺乏什么。
这种图才是给匠人用的图,那画得那么逼真又那么精细,连哪个地方下钉子都是一瞧就懂!
晏宁公主目光微亮:“阿兄,这图是谁画的?”
赵崇昭见妹妹光盯着第一张图直看,还以为她不喜欢,听到妹妹这么一问,顿时来劲了。他说道:“上回我不是和你说我遇上个有趣的家伙嘛,叫谢三郎的那个,他给我画的。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晏宁公主问:“就是给你献药的那个三郎?”
赵崇昭说:“对,就是他!宁儿你想见他吗?我让他进宫来陪你玩好了!”
晏宁公主皱起眉,问道:“你把他的身世查清楚了?”
赵崇昭不以为然地说:“没,已经派人回去他们那边查了,大半个月的路程呢,没那么快查到。”他知道妹妹是担心自己的安危,劝慰道,“三郎他们家就三口人,一个女人带着一双儿女,燕统领把过关了,他们都没练过武,有什么好查的?”
晏宁公主说:“不练武不代表其他的,比如他会用药,说不定也会用毒。”
赵崇昭知道妹妹说得有道理,却还是很不舒服。
天天想着这会遭算计那会遭算计,累不累啊?
他既气恼又心疼,气恼的是自己不够争气,老做不好事情;心疼的是妹妹明明已经这样了,还得经常为自己操心。
赵崇昭垂头丧气地保证:“行,你选好我让人把图纸送回去,绝对不和他见面了!”
晏宁公主见赵崇昭耷拉着脑袋,有些不忍。她咬咬唇,说:“我只是开玩笑的,阿兄不会真被吓到了吧?”
赵崇昭一愣,呆呆愣愣的样子看起来特别好欺负。
见到兄长这副模样,晏宁公主心里有些忧愁。
这样的兄长,怎么制得住群臣和诸王?
尤其是恭王…
那位皇叔行事作风与“恭”字可没有半点关系!
晏宁公主不着痕迹地深吸了一口气,平定心绪后浅浅地笑了起来:“你派人接他进来见我,我想见见他,和他学学这种画法。”
赵崇昭高兴了,他马上说:“那好,我这就叫人去找他!”
晏宁公主说:“…已经很晚了。”
赵崇昭这才记起这是大晚上,男女七岁不同席,公主见外客已经不合礼数了,再在大晚上见的话不知会被传成什么样儿!
赵崇昭说:“那我明天再找人把三郎接来,宁儿你快休息吧。”
晏宁公主说:“嗯。”
这个三郎确实不错,很多想法都十分巧妙,但在放任他接近兄长之前她必须先把把关。
兄长身边的人可以有野心,但绝对不能有异心。

第11章

谢则安第二天一早就见着了张大德。
张大德面色肃然,向谢则安说起晏宁公主要见他的事。
谢则安说:“听你大德这语气,公主殿下好像比太子爷还可怕。”
张大德和谢则安很熟,压低声音说:“皇室中人若要排个号,小殿下是可以排第三的。”
谢则安说:“前头是当今陛下,另一个是谁?”
张大德惊奇:“你为什么不猜是太子爷?”
谢则安说:“…呵呵。”
这两个字透露出来的感情跨越了时间,跨越了空间,一瞬间将谢则安的意思传达到张大德心坎里。张大德声音压得更低:“排在第二的,是恭王。”
恭王。
这个人物谢则安并不是第一次听说。
这段时间谢则安听得最多的名号有三个,当今陛下,太子爷,以及恭王。
提到恭王时坊间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只不过最后都会变成以所有人缄口不敢言为结尾,可见恭王的威名深入人心!
张大德居然说晏宁公主仅仅排在恭王这号人物之后,谢则安不由有了几分好奇。
他对张大德说:“我去见公主适合吗?”
张大德说:“小殿下想做什么事,陛下和殿下一向不会阻止。”
谢则安说:“那我这就随你进宫。”
张大德说:“小殿下对你画的图纸很感兴趣,我看三郎你用的笔好像和毛笔不太一样,你要不要带上?”
谢则安说:“也好。”
谢则安用的笔是铅笔,这时代当然没有这东西,不过铅笔做起来并不难,他叫张大义找人帮他做了出来。
铅笔用的原料并不是铅,而是石墨。石墨这原料找好了,谢则安又让人弄了点树脂、硫磺之类的统统加进去,具体配方他不知道,所以他让“专业人士”试验了几天,终于做出了硬度适合、不易折断的铅笔芯。后面就更简单了,给铅笔芯套个“衣服”就好。
听到晏宁公主注意到了图纸的不同,谢则安想了想,叫谢小妹去房间把自己那套铅笔拿出来。
有时候铅笔用起来比毛笔方便,把它献到晏宁公主面前倒也不错。
谢则安拿定了主意,跟着张大德进宫。
虽然是第一次到皇宫,但谢则安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一路上都乖乖紧跟在张大德身后。
张大德惊讶不已,小声说:“三郎,我头一回进宫时都惊呆了,你怎么好像觉得很平常?”
谢则安说:“不就是大一点吗?”
作为一个去过故宫、逛过长城、摸过飞机航母的现代人,这皇宫除了规模大之外,没什么值得谢则安惊叹的。
张大德张大了嘴,正要再说话,忽然听到一声爽朗洪亮的笑声:“好一个‘不就是大一点嘛’,你是谁家的娃儿?”
张大德吓了一跳。
谢则安抬头望去,只见一个玉面中年人站在不远处,约莫三四十岁,五官硬朗,胡子齐整,头上戴着金冠,腰上挂着金玉带,瞧上去气度不凡,一看就知道不是池中之物。
谢则安说:“草民谢…三郎,见过——”他拖长尾音,看向张大德。
张大德这才回神,惶恐地跪下:“小德子给王爷请安!”
谢则安不想跪,直棱棱地站着见礼:“见过王爷。”
中年人不以为忤,看向伏在地上的张大德:“你是皇侄儿身边的小德子吧?这是领人去见皇侄儿?”
张大德说:“不,小的是领三郎去见公主殿下。”
中年人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摆摆手说:“那去吧,别让晏宁等太久。”
说完中年人转身上了软轿,轻敲着轿沿示意轿夫起轿,消失在谢则安两人的视线中。
这回张大德瞧清楚左右没人了才敢说话:“刚才那位爷就是恭王。”
谢则安眉头一跳。
刚才他还不觉得有什么,张大德这么一说,他莫名地有了种寒透心骨的感觉。
果然是个可怕的人。
谢则安很快又稳下心来。
可怕不可怕与他有什么关系?他是想浑水摸鱼捞点好处没错,但他可没有自大到认为自己会成为这种人物的对手!
等级本来就不一样,人家哪会把他放在眼里?他根本不必杞人忧天。
谢则安说:“别说了,随便说句话都会给人听见,你还是直接把我领过去吧。”
张大德点点头。
晏宁公主的住处没一会儿就到了。
谢则安目不斜视地跟在张大德身后。
张大德跪地请安,谢则安却依然直棱棱地站着,拱手问安:“见过公主。”
事实上他根本见不着公主,因为他们之间隔着蹭蹭帷帐,他连晏宁公主的一根头发都瞧不着。
谢则安对晏宁公主的长相不太好奇,问完好就站在原处等候对方发话。
他毫无好奇心,晏宁公主却想看看他的模样。
她抬抬手,示意宫女把帷帐一重一重撩起来。
直至只剩一重珠帘,晏宁公主才叫人收手。
谢则安见到了晏宁公主。
虽然知道晏宁公主肯定比赵崇昭小,真正看到床上半卧着的小女娃时谢则安还是有些意外。
实在太小了。
现代的小女娃儿,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在干什么?
而张大德怎么评价晏宁公主来着?皇室中人她能排第三位。
谢则安从一开始就没敢小瞧这个时代的人。
他冷静告罪:“冒犯了。”
晏宁公主同样在打量谢则安。
她已经知道谢则安年纪和她兄长相当,可眼前的谢则安看起来却像比她兄长小上一两岁。这么小的年纪就有那么多心思,绝不是寻常人。
两个半大小娃娃都面色沉静地将对方品评一番。
最后晏宁公主终于开口了:“听阿兄说你是和你阿娘、小妹一起入京的?”
谢则安点头。
晏宁公主问:“为什么只有你们三人入京,你们家的男丁都不在了?”
谢则安说:“我不知道。”
晏宁公主隔着珠帘深深地看着他。
停顿片刻,她再次问:“你们是来京城投亲的?”
谢则安明白了,晏宁公主是想直接盘问出他的底细。他继续回:“我不知道。”
晏宁公主被他噎得一滞,有些气恼地蹙眉。
她冷笑说:“像谢小官人这样的人,居然会不知道为什么要入京?”
谢则安趣道:“殿下很了解我?”
晏宁公主静默不语。
谢则安说:“我确实不知道。”
晏宁公主咳了一声,抬起头看着他。
谢则安说:“假如有人抛弃妻子,他是否还算我们家的男丁?”
晏宁公主一愣。
谢则安说:“假如果真如此,我们在京城是否还算有亲可投?”
晏宁公主脸色稍霁。
她说:“这样的话,你确实是不知道。该怎么去确认这两件事,你心里有主意了吗?”
谢则安说:“老实说,并没有。”他淡淡地坦言,“这样的‘父亲’我也不太愿意认他,入京是家母的心愿,我遵从她的意思行事而已。”
晏宁公主没有说话。
谢则安这种话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可晏宁公主生在皇家,见过太多父不父、子不子的事儿,并不像士大夫那么迂腐地认为应该一味愚忠愚孝。
那不是忠孝,是犯蠢。
晏宁公主说:“听说你很疼你家小妹?”
谢则安说:“嗯。”
晏宁公主说:“让她进宫陪我一段时间吧。”
谢则安眉头微动,平静地说:“我不会再和太子殿下有任何往来,请公主殿下放心。”说完他直接转身往外走。
原以为是个卧病在床的可怜女娃儿,没想到果然不愧是“帝女”,直接想把他抓在手里拿捏。
谢则安固然想攀上赵崇昭这座靠山,可他想找靠山是为了什么?
为了保全李氏和谢小妹。
要他把谢小妹送进这吃人的皇宫当人质?想都别想。
晏宁公主没想到谢则安会干脆利落地离开,愣了一会儿才下令:“拦住他!”
她一急,扶着床沿猛咳起来。
谢则安听到那钻心地咳法,有些不忍地顿步,转身遥遥看着晏宁公主。
晏宁公主说:“我可以帮你找到那个抛妻弃子的男人,到时你想认还是不想认都由你。”
谢则安安静地站在原地。
晏宁公主没想到有着那么多奇妙想法的谢则安居然是这么个拗人,不过是试探一句他就变成这油盐不进的模样。
她有些气恼,却又明白是自己不对在前。
晏宁公主平复好呼吸,对谢则安说:“是我不对。”
谢则安惊讶地抬眸,对上晏宁公主清亮的眼睛。
晏宁公主说:“我只是想试探试探你是不是真的那么疼爱你妹妹。”
谢则安恢复了面无表情的状态:“试探出来以后呢?”
晏宁公主见他明显还在为刚才的提议生气,咬了咬牙,坦诚相告:“知道了你的软肋,我对你当然比较放心,这样我才敢让你留在我阿兄身边。”她对谢则安动之以情,“易地而处,如果有人要接近你妹妹,难道你会在不知底细、不知深浅的情况下让他们接触?”
谢则安顿了顿,说:“我明白了。”
晏宁公主松了一口气。
她鲜少见外客,要是难得见一次就落得尴尬收场,她会开始怀疑自己。
谢则安说:“有这么个兄长,殿下真是辛苦了。”
连叫什么样的朋友都得把关,可见赵崇昭多不让人放心。
晏宁公主:“…”
她替赵崇昭辩驳:“兄长他不是不会想,只是不乐意去想。他要是肯下功夫,肯定能做得很好。”
谢则安淡淡地提醒:“可惜有人帮他把功夫都下了。”
晏宁公主这次真的错愕了许久。
直至左右悄悄喊了声“殿下”,她才猛然回神。
晏宁公主眼睫微颤,过了好一会儿才平复心情:“你说得对。”
她抬眼看着谢则安:“你什么时候想要去找你的‘父亲’,都可以来找我,我的承诺依然有效。”
谢则安说:“多谢殿下,不过我还有点事要弄清楚。”他朝晏宁公主笑了笑,“殿下请放心,我不是那种瞎客气的人,需要的时候必然会开口。”
晏宁公主怔了怔。
她从来不知道,有人可以笑得这么好看。
仿佛像春日里头的花儿一瞬间全开了。

第12章

谢则安正午就见到了赵崇昭。
赵崇昭一见面就追问:“三郎,你和宁儿说了什么?”
谢则安可不能和赵崇昭一样大咧咧地直呼公主的名讳,他恭谨地说道:“公主殿下对我用的铅笔很有兴趣。”
这是谢则安和晏宁公主套好的说辞。
赵崇昭不疑有他,兴致勃勃地问:“什么铅笔?”
谢则安拿出一套新的,削了一支给赵崇昭看。他说道:“公主殿下腕力差了点,写毛笔字很辛苦,用铅笔的话字比较容易成型,挺适合的。”
赵崇昭瞧着有趣,当下让张大德找张纸来试写。
他手劲大,没一会儿就把笔尖给弄断了。于是写了几个字后他就摇摇头:“不成,不好写。”
谢则安说:“殿下力气过人,当然不一样。”
赵崇昭想了想,又拿起笔写了几下,说:“这笔尖够细,要是拿来抄书的话省纸,倒也不错。”
谢则安惊讶地瞄了赵崇昭一眼。
赵崇昭恼羞成怒:“你那小眼神儿是什么意思?”
谢则安一脸意外,接着才极有诚意地溜须拍马:“殿下时刻惦记着百姓,实乃百姓之福!”赵崇昭会说出“省”字自然不是指他自己,他哪需要省?
赵崇昭面不改色气不喘地说起了大话:“我离京期间停停走走,见到不少读书人买不起书,都用手抄的。可纸价同样不便宜,很多人连纸都买不起。在京城时人人都说大庆朝富足,这次我去瞧了瞧,觉得一点都不富,一点都不足。这样的感触,是呆在宫里体会不来的。”
谢则安瞧了他一眼,施施然地说:“殿下琢磨出这套说辞是想去骗人吧?或者应该说,殿下想去欺君。”
赵崇昭:“…”
谢则安不客气地指出赵崇昭的漏洞:“去时我不知道,可回京时我是知道的,殿下一路上何曾扫过一眼百姓?”
赵崇昭立刻说:“我是去时见着的!”
谢则安笑了笑,问:“殿下觉得是我好糊弄呢,还是陛下那边好糊弄?”
赵崇昭蔫了下去。
赵英至今还没消气,赵崇昭求见时一律不见。赵崇昭这几天终于意识到苗头不对,赶紧找来一干“智囊”给自己出主意。在“智囊”们齐心协力的谋划下,他辛辛苦苦地背了好几套说法,准备在不同场合把自己去青云观祈福的事洗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