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家人从上到下那种清傲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对于自己母子三人的事情,连他们最下等的奴才都不屑一顾。自己又何必为了所谓的家族荣誉去做哪些傻事呢?
第34章 初立清名
更新时间:2013111 11:33:39 本章字数:3281
在来洛阳之前,贺绣的确焚烧了陈公的一些藏书。爱萋鴀鴀
那时候她以为,北上时路途遥远,只带些必备之物已经很是繁冗,那些书简笨重的很,随随便便一装就是十几车,所以便知挑了些特别有用的,其他的便付之一炬。
因为这件事情,陈氏和贺绣母子三人被义兴郡的一些名流指责,说他们是汲汲营营的俗物,不堪入流。
而且此事也真的影响了陈氏母子之后的清名,以至于后来陈氏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去补救都仍有遗憾。
重生后,贺绣知道清名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她必须抓住时机来补救自己之前所做的傻事。
祝叟听吩咐办事,果然把那几车珠宝弄出来,先后换成了粮食。
此时洛阳城还是清平盛世,粮食并不值钱。贺绣的八车珠宝全部拿出去,换了足足三百二十车粮。
自然,这三百多车粮食并非一次换得。为了不引得诸人的注意,前前后后祝叟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粮食换完之后,祝叟又在一处毕竟之所买下一处院落,把三百多车粮食悄悄地藏到了那里。
而他每日换得的粮食总有一车送到贺家的施粥棚去,每次送去他都会对施粥棚的贺家下人说,这是他家女公子阿绣忏悔在义兴郡时焚烧那些书籍之事才做的。
一来二去,洛阳城内的名士庶民们居然十之八九都知道了这件事情。虽然对此事大家众说纷纭,但更多的都是赞扬声。
圣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贺氏阿绣知错能改,而且诚心忏悔,行此大义之事,真是难能可贵。
又有人赞扬贺公彦教女有方,其女才有如此之举。
一时间这洛阳城里,似乎连贺公彦等人的名声也因为贺绣的事情而涨了几分。
这日,贺公彦从外边回来,贺纹等姐妹恰好在温夫人房里坐着,诸人请安毕,贺公彦转头看着贺绣,温和的说道:“如今外边都在传说,你为了忏悔当初在义兴郡焚书一事,每隔一日都会捐出一车粮去施粥棚?”
贺绣忙起身离座,恭敬的福了福身,应道:“回父亲的话,女儿此举别无他意,实是替自己赎罪。请父亲看在女儿年幼无知的份上,饶恕女儿之罪。”
贺公彦抬手捻乐捻胡须,微微笑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能有这份心就好了,你一个小女儿家,能有多少私房?这隔天一车粮虽然不多,但对你来说已经不是小数目了。此事到此为止吧。”
贺绣低头福身应道:“是,女儿谨记父亲教导。”
一旁的温夫人惊讶的笑道:“真真想不到阿绣竟是如此懂事的孩子。你们从义兴郡来,这一路上吃喝花销自不必说,那点家当想必也所剩无几了。你又这样做,可不是难为了你自己?你做了错事,原也是我这做母亲的教导无方。”说着,她便转头吩咐温桂生,“妹妹去我的小库房,选出两箱子珠宝首饰并十斤金叶子给阿绣送过去吧。她还小呢,家里再怎么样,也不能苦了她。”
珠宝和金叶子对温夫人来说自然算不上什么,重要的是她要在贺公彦面前充一个贤德之人。
然姐妹几个人里,唯独贺绣有此殊荣,得了父亲的赞赏不说,还得了温夫人如此厚重的赏赐。贺敏倒还罢了,她是嫡女,自然高高在上不在乎这些,然贺纹,贺绮二人心里却不自在起来。
不过她们二人心里再不自在,当着贺公彦和温夫人的面也不敢怎样。
尤其是刚被禁足出来的贺绮,两只藏在袖子里的手互相掐着,几乎都掐出血珠来。
贺绣心里明镜似的,但还是恭敬地转身朝着温夫人跪下去,并做惭愧状低下头,哽咽道:“实是女儿自己做错了事,怎么能怪母亲。母亲所赐,女儿愧不敢受。”
温夫人笑意妍妍的看了贺公彦一眼,说道:“大人,你看这孩子跟我还如此客气。”
贺公彦温和的说道:“阿绣啊,你母亲给你的,你就收着吧。”
贺绣忙磕了个头,乖顺的应道:“是,女儿多谢父亲和母亲的厚爱。”
贺公彦找温夫人自然还有别的事情,姐妹几个自知不能久留,贺纹带头告退而出。
从温夫人的院子里出来,贺绣一脸平静的走在贺纹贺绮之间,目不斜视,只顾走自己的路。
身后的贺绮忽然冷笑一声,同贺纹说道:“大姐姐,我们走吧。我不要跟那些汲汲营营的人走在一起,整日里只知道沽名钓誉,没得弄坏了我们的清名。”
贺纹此时已经不愿再与贺绮一伍。刚刚在温夫人的屋子里,贺公彦笑眯眯的对着贺绣说话时,贺纹就在心里暗骂自己糊涂了。贺绣和贺绮二人站在一起便已见高低,自己怎么会糊涂到跟贺绮一起去打压贺绣呢?
于是她甩开贺绮的手,不悦的说道:“四妹妹,你这话是怎么说呢?刚刚父亲和母亲都褒奖了阿绣,你却在这里说她汲汲营营,沽名钓誉。你这是跟阿绣作对呢,还是跟父亲母亲做对呢?”
贺绮被贺纹质问,一时间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贺纹皱着眉头说道:“这话我先不跟母亲说,你回去好好地想想吧。”说完,她便拉着贺绣的手,温婉的笑道:“三妹妹,四妹还小呢,她口无遮拦的,你做姐姐的别跟她计较,饶过她这回也就罢了。”
贺绣心中暗笑,好一个两面装好人的大姐姐。你以为这样我便会承你的情了么?我可不是那个幼稚的贺绮,被你两句话便哄得团团转。
轻声一笑,贺绣似是漫不经心的说道:“大姐,阿绮其实也不小了。尤其是刚刚她被嬷嬷们悉心教导了一个月,可以我看来还是没怎么长进呢。这话只在我们姐妹中说说也就罢了,若是传出去,叫外边的那些人怎么看我们家族?”
贺纹一怔,看着一向低调的贺绣忽然变得咄咄逼人起来,她竟有些无法适应。
第35章 狼烟忽起
更新时间:2013111 11:33:40 本章字数:3574
贺绮自然不服,然跟着她的奶妈子是知趣的,便在她朝着贺绣扑上来的时候转身挡住了她,并低声劝;道:“好姑娘,咱们回吧。爱萋鴀鴀您今日的针线还没做呢,回头丁嬷嬷叫人来验看呢。”
一说丁嬷嬷,贺绮的眼神瞬间呆滞,竟有些傻傻的样子。
贺绣无心再多说什么,便扶着百灵的手回自己院子里去了。
温夫人的赏赐随后就到了。温桂生果然乖巧,她挑选出来的珠宝首饰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每一件都是上品成色。另外十斤金叶子也是黄橙橙的足金。
祝嬷嬷见了这些免不了眉开眼笑起来,悄悄地拉着贺绣说道:“姑娘果然了不起,如此一来,咱们拿去换粮食的珠宝竟翻了倍呢。最重要的是郎主大人对姑娘也另眼相看了。这对姑娘将来的婚事很有好处呢。”
贺绣淡淡的笑了笑,没有多说。
有个好的婚姻自然是贺绣心中所期盼的。
事实上,庶女也并不一定非要给人家做妾。如果父亲有心安排自己的终身,选一个落魄的士族之家让自己嫁过去做正妻也不是不可能的。但这就要看自己的所作所为能给家族带来多大的利益了。
接下来的几日,洛阳城各府的宴会皆有贺绣的请帖到。
只是她知道‘适可而止’四个字,便以身体不适为由,一一推开了。
如此,贺氏阿绣的热度到过年的时候已经渐渐地淡下去。风流名士之间的话题颇多,他们绝不会围绕着阿绣一个小小的稚女议论多久。
而至此时,贺绣已经成功的把自己八车珠宝换来的粮食妥善的收藏完毕。贺氏众人对她的这一举动也知道一些,但上至贺公彦下至贺绣的弟弟贺酆都对此事没什么看法,觉得这不过是贺绣自己的私事而已。
过年了,洛阳城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辞旧迎新之时,一匹由西城门破门而入的快马打乱了一城的欢笑。
“不好了!不好了!胡人过黄河了——胡人过黄河了——”
“什么?胡人过了黄河了?”
“胡人怎么会过黄河呢?黄河自古以来都是天险啊!”
“愚昧至极!如今寒冬之际,黄河河面结冰,又没有雨雪天气,胡人的马踏着黄河河面自然可以越过黄河!”
“这可怎么办呀…胡人过了黄河,洛阳城将要不保…”
“慌什么!胡人虽然过了黄河,但还没有踏破我洛阳城的城门。陛下还在这里呢!尔等便慌乱成这样,成何体统?!”
“如何不慌?洛阳城距黄河不过百里之遥,胡人转眼可到。陛下有兵勇守护,可南退至其他城池。还有那些士族大家再南边均有支系族人可以接待安身,我等庶民生路何在?生路何在啊!”
整个洛阳城陷入一片惊慌之中。
贺氏家族自然也不例外。
贺公彦身为御史,自然要在朝中和中大臣一起商议国事。而贺家大宅之中,温夫人却已经跪在王老夫人的榻前,请她收拾行囊准备南迁了。
王老夫人十分的固执,已经摔了两只茶盏,此时见温夫人跪在自己榻前,她还是余怒未消,拍着榻边连声说道:“我不走!我不走!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洛阳城!你们要走的尽管走,我一个人留在这里!”
温夫人已经无计可施,只得跪在那里苦声相劝:“母亲,郎君两日未回,但举国南迁已成定局。郎君身为朝中重臣,自然要随陛下南去建康。母亲您一个人留在这里叫郎君如何放心的下?!”
王老夫人不是糊涂人,只是她这辈子都呆在洛阳城,此时一想着要离开便心如刀绞。听了温夫人的话后,她流着泪说道:“叫你们郎君来跟我说!叫你们郎君来跟我说!总之若不跟我说个明白,我是不会走的!”
温夫人一向温良谦恭,此时自然除了苦劝再无别的办法。
一屋子的丫头婆子都跪在地上嘤嘤哭泣。贺纹等人更是惶惶不安,一个个拿着帕子拭泪。
正僵持不下之时,外边忽然有人回道:“回老夫人,夫人,郎主回来了!”
王老夫人立刻从榻上坐起来,指着门口喊道:“子冉回来了?快叫他进来!快!”
贺公彦一进门,屋子里嘤嘤的哭声便一下子止住了。
贺绣跪在贺纹之后,抬起头来你悄悄地看了贺彦一眼,心中暗暗地想着,贺家举家南迁就在此时了。她记得上一世王老夫人便是在这次南迁中去世的。王老夫人去世之后,贺公彦又在南迁的途中得罪了一些人,从而被陷害,降了官职。
也正因为如此,贺家才把自己和贺敏许给了谢燕文为妻,陪嫁了两倍的妆奁并附送了自己这个庶女。
婚姻一定,贺家得谢家的庇佑才顺利的度过一道难关。
陛下定都建康后,贺公彦不但官复原职,谢公翦还被封为宰相。
因此谢家和贺家的关系更加稳固,她也理所当然的随着贺敏嫁进了新任宰相谢公翦的府中。
事情又到了如此关键的时候,贺绣从心里默默地想着,决不能再重蹈覆辙,决不能再随贺敏一起嫁入谢府。
从王老夫人的院子里出来,贺绣还是懵懵懂懂的,直到贺酆从一旁的过道里忽然跑过来,拉着她连声询问,她才从恍惚中惊醒。
“阿姐,你怎么了?叫你好多声都不理我!”十一岁的贺酆脸上稚气未脱,一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着关切的目光。
贺绣和贺酆姐弟二人从小一起玩耍,关系十分的要好。
看见贺酆,贺绣眼前一亮,忙拉着他疾走几步回到自己的院落里,又屏退了众人,方低声说道:“酆儿,父亲他们要南迁去建康了。你想不想去?”
贺酆用力的点点头,说道:“我听说大哥二哥都去,我自然想去。姐姐,你也会跟我们一起去的。你不必担心,我刚刚听见管家在安排车辆了。用不了几日我们就要上路了呢。要回南边去了,真是好啊!北方好冷,姐姐,我不喜欢。”
贺绣着急的拉着贺酆的手,说道:“酆儿,你不要走好不好?咱们去求父亲,让娘亲陪着你我,咱们三人留下来,好不好?”
“姐姐!”贺酆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胡人就要来了!我们留下来干嘛呢?等死啊?!”
第36章 兄弟质疑
更新时间:2013111 11:33:42 本章字数:3280
贺绣看着贺酆焦虑的样子,拉着他的手劝道:“酆儿,你相信姐姐的话,胡人一时半会儿还打不到洛阳城来。爱萋鴀鴀这对你来说是个机会,你去跟父亲讲,你愿意留下来看守家园,只有这样,父亲才会重视你,快去!”
“我不去!”贺酆一把甩开贺绣的手,生气的说道:“胡人已经过了黄河,眼看就要打到洛阳城来了。全家人都在准备南迁,我为什么要留下来送死?!就算我是庶出,也不能做这样的屈死鬼!”
贺绣恨铁不成钢的看了看明净的天空,又耐着性子劝道:“酆儿,你我是亲姐弟,难道姐姐会害你吗?”
贺酆皱着眉头说道:“是啊是啊,姐姐,你我是亲姐弟,难道你非要害我才甘心吗?”
“你!”贺绣咬牙切齿,不知该如何说才好。
前世的记忆犹在眼前,自己这个天真的弟弟在南迁的路上因为言语不当触怒了老夫人,被父亲一句话就给逐出了家门,最后惨死在胡人的手里。
他可是唯一跟自己骨肉相连的弟弟,贺绣再世为人怎么可能看着他去傻乎乎的送死呢。
况且贺酆的死讯传到陈氏的耳朵里后,陈氏便一病不起,没几个月也死去了。
这也正是前一世的贺绣伤心痛苦的事情之一。
“酆儿,你相信我,我们是要南迁的,但不是这一次。你留下来,等过几个月再走也不迟。若是你主动请求留下来,父亲肯定会派一对英勇强悍的家兵保护你,他会对你另眼相看,你将前途无量!”
“够了姐姐!”贺酆已经十分的不耐烦,“你自己拿了粮食送去施粥棚去讨得父亲的欢心倒也罢了,那是你聪明,有本事。可你也不能不顾我的死活!要留你自己留下来,我是一定要跟着家族南迁的,我才不要留下来给胡人当军粮!”
贺酆说完,便长袖一甩匆匆离去,再也没给贺绣说话的机会。
“酆儿!酆儿!”贺绣急匆匆的追出了院门,但贺酆已经跑得没了踪影,哪里还肯听她多说一个字呢。
贺绣长叹一声靠在旁边的假山石上,但觉得浑身一丝力气也没有。连最亲的弟弟都不相信自己的话,这个世上还有谁会相信自己呢?贺绣无力的闭上眼睛,努力让自己回忆起有这段时间的所有事情。
“咦?这不是阿绣吗?你一个人靠在这冰冷的石头上做什么?”身侧是一声质疑的询问,声音温润如玉石相击,甚是好听。
阿绣猛然惊醒,转身朝着来人福了一福,乖顺的叫了一声:“大郎君安好。”
来人正是贺康。从他的记忆里,阿绣不过是个稍有些才华的小女娃罢了,今日忽然在这里遇见,却见她一脸悲痛的靠在山石上,说不出的失意。然那种失意和悲痛却在看见自己的一刹那又消失的无影无踪。恍惚中让贺康甚至怀疑自己刚刚是看花了眼。
贺绣见贺康审视的看着自己并不说话,便把都低得更低,又重新问安:“阿绣给大郎君请安。”
“阿绣啊。”贺康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抬起头来吧。你是我的妹妹呢,怎么跟家里的丫头们学起来了。”
“是,阿绣谢大郎君。”嘴上虽然这样说,贺绣心里却想在你们的心目中我并不比那些被看重的丫头们好多少吧?
“家里人都在收拾行装准备南迁,你在这里做什么呢?”贺康一边说着一边往前走。
贺绣只得跟上去,低头回道:“回大郎君…”
贺康侧脸看了一眼低眉顺眼的贺绣,轻声笑道:“我是你大兄。你虽然是庶妹,但也无需如此生分的称呼。”
“是,大兄。”贺绣从善如流的改了口,并继续说道:“阿绣听下人说,胡人已经过了黄河,不日便要打到洛阳城了。不知大兄以为如何?”
贺康转头看了看四周,轻轻地蹙起了眉头,说道:“阿绣,时事政治不是你们女孩家所关心的事情。老夫人和夫人会南迁,你和阿纹她们都会跟随一起。家中诸事自有父亲和我料理。你就不要多想了。”
“大兄。”贺绣紧走两步上前去拦住贺康的去路,诚恳的说道:“自从阿绣来到洛阳,得母亲厚爱。如此关键之时阿绣自当服侍母亲左右。可是,大兄,我觉得那慕容家的军队不一定会踏入洛阳。所以,阿绣这次愿意留在洛阳看守家园,等父亲和大兄把家中财物尽数南运之后再随最后一支家兵南迁。”
贺康听了这番话后沉默不语,眉头皱的更紧。
贺绣见状,便顺势跪下去,朗声道:“大郎君准阿绣称呼一声‘大兄’,便是视阿绣为妹。请大兄答应阿绣的要求,给阿绣一次为家族尽力的机会。”
贺康叹了口气,摇头道:“你又不是男儿身。若是胡人的铁蹄果然踏破了洛阳城,你非但性命不保,连我贺氏家族的颜面也要受辱。这样的话以后不可再说,快些乖乖的回去收拾行装吧。”
贺绣听贺康的语气坚定不容置疑,知道在说什么也是无用,只得屈膝答应一声,侧身立在一旁。等贺康走远了方原路返回。
前一世,洛阳城并非落在胡人之手,而是被那些起义的流民给功开了城门。之后那些义军中发生了内乱,才让胡人趁机而入,一举攻下了洛阳城。
此时慕容氏的军队虽然已经过了黄河,但却被朝廷的军队挡在二百里之外的平阳城。
贺绣一边往回走一边想着当时的战况,心里暗暗地盘算着如何趁此时机把自己那三百多车粮食变成更多的金叶子,然后再带着金叶子南去建康,在建康的周边悄悄地置办一片田地以保自己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之事。
不知不觉的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一进门祝嬷嬷便上前来拉着她低声回道:“姑娘,你去哪里了,四处找不到你,可急死老奴了。”
贺绣忙问:“奶娘,发生什么事情了你这么着急?”
祝嬷嬷扶着贺绣的胳膊进了屋子,把小丫头们都指使出去后方低声说道:“我那老头子刚叫人来说,现在外边的粮价涨了两成呢,他叫奴才问问姑娘,咱们那三百多车粮食运往南边去太扎眼,你看是不是趁机卖一些换成金叶子,也方便携带。”
第37章 料中时势
更新时间:2013111 11:33:42 本章字数:3213
祝嬷嬷的话一落,贺绣立刻摆手道:“不要不要!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卖粮。爱萋鴀鴀奶娘,你告诉祝叟叫他一定想办法把那些粮藏好,这个时候若我们卖粮,肯定会被人怀疑我们趁机捣鬼,对我的清名不利。”
“是了是了,老奴真是糊涂了。姑娘说的很是,这不利于清名的事情咱们是万万不能做的。”
“奶娘,你放心,洛阳城暂时破不了。陛下还没有安全南迁呢,朝廷的军队怎么能让胡人的铁蹄踏进来呢,你们把心放到肚子里,该干嘛干嘛去。”
祝嬷嬷觉得贺绣的话很有道理,满口答应了一声,刚转过身去又急急地返回来,低声道:“姑娘,这话可不能乱说的。若是胡人打不到洛阳来,为何郎主还吩咐大家收拾行李准备南迁呢?这举家南迁可不是小事啊!”
贺绣笑了笑,说道:“父亲孝顺祖母,祖母年纪大了,自然不能有万分之一的闪失。况且胡人打过了黄河已经是事实,南迁只是早晚的事情。早动身比晚动身好啊。”
祝嬷嬷觉得这番话也颇有道理,遂迟疑的点了点头,又问:“那我们为何不早早的随着老夫人和夫人动身南迁呢?一大家子都走了,难道姑娘要留在这里不成?”
贺绣轻笑着摇摇头,说道:“谁说一大家子都走了?我刚刚从外边回来的时候遇见了大兄,大兄就不走。听说王家九郎也不走呢。”
“真的?”祝嬷嬷听了这话又惊又喜,连声叹道:“大郎君和王九郎都不走,那就是说着洛阳城是能保得住的?那老奴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贺绣看着祝嬷嬷高兴地出去,又忍不住苦笑一声转身去自己的榻上靠着。
此时她的心里像是塞了一团草一样,乱纷纷没了头绪。
她原以为自己的亲弟弟是会跟自己紧密的站在一起的,如今看来是自己太自信了。
此时还未到大难临头,弟弟便已经说出那样的话了,想想真是叫人心寒,倒还不如贺康,不管是真是假,总还有两句温和的话。
酆儿天真无邪,易受人挑唆,姨娘又软弱可欺,他们若是随着老夫人和夫人南迁,自己不在身边的话,恐怕悲剧依然会发生。然贺绣又不想在这个时候跟着家族南下,淌上这趟浑水和谢家搅在一起。
正在无计可施之时,外边传来一声清亮的询问声:“三姑娘在屋里吗?”
贺绣一个机灵坐直了身子,便听见外边百灵应道:“姑娘在呢,应姑可是奉郎主之命来有什么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