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水乡梦里》
乌镇一天的生活是从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中开始的,一根长长的竹篙撩拨着静止的时光,清莹的河水打湿了那些易感的情怀。还有泊在岸边的船只,默默地守护着小镇里一些沉睡未醒的梦。它们凝视着那些古老房檐的黑白倒影,品味着沉落在水中的千年沧桑。河水无语,它和乌镇一起静静地送走春秋,又匆匆地迎来春夏,从花开到花落,从缘起到缘灭。许多年后,一切都如同从前,只是所有流淌过的往事要注定成为回忆。那些被河水浸润过的人生,带着江南的娉婷,带着水乡的风韵,在迷离的岁月里做一次千帆过尽的怀想。乌镇依旧,小河依旧,待到春风入梦,明月入怀,谁还会在远方彷徨?
穿行在素淡又含蓄的风景里,在诗意中感受时间的恍惚,而温暖的阳光印证了生命的真实。逢源双桥在现实与梦境中无言地停留,带着现代的气息,又含有传统的韵致,使乌镇处繁华却不轻浮,落红尘而不世故。古桥是有记忆的,它记得曾经有着怎样清澈的相逢,又有着怎样美丽的错过。它收存了许多年轻的惆怅,也珍藏过许多青春的梦想。它静静地搁置在流水之上,等待着有缘人乘风而来,再抖落一地的故事。这里留下了文和英的脚印,留下了千万个路人的脚印,他们手牵着手站在桥头,凭栏静赏小镇之景,只觉过往的年华虚度,停留只是一瞬,回首却是一生。
这是一个被岁月风蚀的老人,平和地看着每一个来过与离去的过客。他们折几束阳光装进人生的行囊,裁几缕烟雨写入往事的诗笺,他们平静地来过,又平静地走了,记住了这个叫乌镇的江南巷陌,记住这儿曾经有过一段似水年华。
《题图·乌镇巷陌》
有古旧的气息从枯朽的门板上、从斑驳的墙粉中、从青石的缝隙里透出来,牵引着无数路人纯粹的向往。仿佛只要一不小心,就会跌进某段熟悉的情景里,又让你久久不能出来。带着闲散的心情走来,无关历史厚重,不问沧桑墨迹,只是追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怀。无论是苍老的酒坊还是明亮的染坊,都可以激发你无限地想象。在薄薄的阳光下,温一壶杏花酒,享受一段诗酒年华的闲逸。看那些晾晒在高高竹竿上的蓝印花布在风中轻舞飞扬,隽永的春天在时光中弥漫,而青春仿佛从来不曾离开。沉陷在这些陈年的古物与怀旧的情感中,再也没有什么世俗的力量可以将你侵扰,因为乌镇趁你迷蒙的时候,已悄然潜入你的心底,从此情思深种,刻骨铭心。
悠长的小巷在烟雾中如泣如诉,那身着蓝印花布的女孩可是茅盾笔下的林家女儿,她从潮湿的书扉中款款走来,从老旧的林家铺子走来,走进茅盾故居,走进深深庭院。厅堂里茅盾先生握笔沉思,那凝视远方的目光,有一种吐纳河山的清醒与旷达。他在文字中生动,在乌镇里停留,在风起云涌的年代里栽种进步的思想,燃烧精神的火焰。恍然间有梅花的幽香自庭院飘来,迷离中往事依稀重现,今天宛若昨天。许多的现实比梦想更为遥远,就像许多的喧嚣比宁静更为孤独。站在光阴底下,看梅花开在寂寞的枝头,那冰洁的芳瓣,却比任何一种花朵更高旷出世,更冷傲清绝。
午后的阳光有一种慵懒困意的美丽,惺忪着梦呓的双眼,就这样醺然在古旧的茶馆。煮一壶杭白菊,将心事熬成经久淡雅的芬芳。倚着窗台,听那繁弦幽管,叮叮咚咚拨响了江南灵动的曲调。江南的评弹在乌镇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水乡璀璨登场,吴侬软语,妙趣横生,那些熟知的故事在艺人委婉的传唱声中更加耐人寻味。丝竹之声激越时如万马奔腾,坦荡时若明月清风;飘逸时如玉泉流泻,沉静时若秋水长天。此刻,就在这古朴的乌镇,在这怀旧的茶馆,品一壶清茶,听一曲评弹,将流光抛散,做一个晏然自处的闲人。都说人淡如菊,而世事也淡如菊吗?当这些生动的记忆在弹指的人生中消散时,谁还会记得过往里的一小段温润时光呢?
如果是一出戏的开幕,那么等待也会成为优雅的美丽;如果是一出戏的散场,那么离别也会成为经久的回忆。只是一段人生的萍聚,不需要刻骨去珍惜。来的时候,你还是你,当所有的路人都转身离去,那走进戏中的你,不知道还能不能走出自己编织的梦?
《题图·一出戏》
烟雾中长长的小巷,被怀旧的时光浸染;木门里寂寂的故事,被泛黄的岁月尘封。许多的人从身边擦肩而过,彼此间,今生今世也不会记得有过这样美丽的相逢。曾经相逢在江南的古镇,曾经有过脚印的叠合,甚至有过目光的交集。待到年华老去,回忆从前轻描淡写的过往,谁也不曾知道谁,因为彼此都是过客,是江南的过客,是乌镇的过客。这样的相遇就像是一场皮影戏,在华丽与虚幻中开始与结束。坐在寂寞的廊道里,等待着一场皮影戏开幕,又在柔和的灯光下,看一段皮影戏里绝美的故事。
女子:野花迎风飘摆,好像是在倾诉衷肠。绿草轻轻抖动,无尽的缠绵依恋。初绿的柳枝,坠入悠悠碧水,搅乱了芳心柔情荡漾。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远行的丈夫,却年年不见音信。
男子:离家去国,整整三年,为了梦想中金碧辉煌的长安。都市里充满了神奇的历险,满足一个男儿宏伟的心愿。现在终于衣锦还乡,又遇上这故里的春天,看这一江春水,看这满溪桃花,看这如黛青山,什么都没有改变,也不知新婚一夜就离别的妻子,是否依旧红颜。来的是谁家的女子,生得是春光满面,美丽非凡。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
女子:这位将军,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大道直上蓝天,你却非让这可恶的马儿溅了我满身泥点,怎么反道怪罪起是我的错误呢?
男子: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婀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蓬松的乌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艳的面颊让我胯下的这匹马儿倾倒,竟忘记了他的主人是多么威严。
一段令人心旌摇曳的对话,让乌镇的阳光也随之闪烁着脉脉温情。在姹紫嫣红的春光里邂逅如花美眷,又喟叹什么似水流年。那挽着竹篮的姑娘是林家铺子里的林家女儿,还是似水年华里的默默,抑或是乌镇里的哪个农家女子?她们携着单纯的快乐,捧着绿色的芬芳,在古道的柳浪下行走。她们是乌镇的风景,等待着入梦的人,而乌镇又是过客的风景,装饰着别人的梦。在诗意散淡的日子里,彼此留下无名的因果,只是记得曾经回眸的相逢,还有转身的别离。
黄昏的乌镇,就像一位平淡的老人,收藏一切可以收藏的故事,又遗忘一切想要遗忘的人。行走在红尘陌上,时光梦里,回首人生历程中的云烟旧事,青梅过往,一切有如古玉般的温润与清灵。而乌镇也是一块浸染了春花秋月的老玉,供来来往往的人用心灵去珍惜。带着清澈的梦醒来,带着未醒的梦离开。只是寻常的日子,只是平淡的记忆,在闪闪摇摇的光阴里流去。若干年后,再以落花的方式怀念江南几许明媚春光,追忆乌镇一段似水年华。
风情丽江
我不知道,千百次在梦里相遇的丽江,如今清晰地见着她的容颜,算是一种初来还是一种重逢。淡雅的山水,浓郁的风俗,还有以前不曾见过的美丽,在生命里逐渐鲜活。行走在小桥与流水装帧的街巷,你会觉得,丽江的尘埃都是风情的。无论你怀着怎样平庸的心境,亦会被空气中弥漫的风情感染,千年民俗酝酿出的芬芳可以将你漂洗得风情万种。在我背上行囊,独自放逐在丽江的时候,就知道,一路上会有那么多的风情,与我偎依。
有人说丽江的时光是柔软的,她可以让生硬的世俗走向婉转轻盈。有人说丽江的故事是风情的,她可以让平淡的生活过得明媚鲜妍;甚至有人说丽江的山水可以疗伤,她能够熨平过往斑驳的痕迹,让你的心清澈透明。丽江的确是天然独特的,她处在遥远的云贵高原,以茶马古道的沧桑为底蕴,又以玉龙雪山的皎洁为背景,朴实却有韵味,风情而不妖娆。岁月之于这里,只不过是一种如同流水的过程,丝毫不会改变她的模样。千百年前遗落在这里的美丽,千百年后还能找到。徜徉在丽江自然天成的风景间,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瞬间,都会让你跌进遥远的记忆里,在经年的往事和怀旧的情感中沉浸。这就是丽江,以神奇的风采和别样的韵味烙刻在每个人的心中,让丢失昨天的人找到今天,又让拥有今天的人向往明天。
这是纳西今生的风景,记载着丽江前世的秘密。在这里,小桥是流水的过去,流水又成了小桥的追忆。在这里,时光从瓦檐下悄然流去,相遇又成了擦肩而过的别离。多年以后,无须将往事寻觅,只凭着这份古旧的气息,就可以淡淡地回味,昨天的你。
《题图·小桥流水》
古城像一个不曾被开启的故事,用同一种色调与风格静静地封存在丽江。层层叠叠的青瓦上积淀着不同朝代的尘土,凝重里带着纯粹,纯粹中又含有原始。这里不曾被莫名的心事闯入,亦不曾被无理的情感纠缠,只是在简朴的风景里保持一份天然的率性、固执的洒脱。对于丽江,我同所有的人一样,带着陌生的熟悉走进,去寻找浮华岁月里的沉静安然,去追求纷繁俗世的阳春白雪。在丽江朴实闲逸的日子里,连怅惘都是明净的,你可以穿过时光的苍茫找回真实的自己。这里会让你忘记那些疲倦的过往,也不再担忧日子会悄然地溜走,因为丽江是平静永恒的,纵然再过十年,你依然可以拥有她的纯粹与风华。
风景只为懂得的人而生,可四方街的风景却为每一个平凡的过客而生。无论你是否真的懂得,抑或是一无所知,都不重要,它会以同样的风情侵入你的眼睛,给你日光的温暖。五彩石铺就的石板路尽管被岁月磨去了光泽,但是无论晴天还是雨季,带给路人的都是一种生命的淡定与清凉。沿街的小商品铺子,摆放着纳西民族的各种风物,无论是木刻还是扎染,驼铃或是银饰,都会给你带来别样的惊喜。每一件物品都牵扯着某种难言的情结,纵然你要渐行渐远,却也有过温柔的相逢,相逢在彩云之南,相逢在古城丽江。且裁一片纳西风景存入年轻的记忆,或摘几朵丽江的云彩装进过客的行囊,多年以后,你会反复地想起这儿有过人生最美的瞬间。这个瞬间会将你锁在时光的镜中,看得到时光之外的一切,却再也走不出来了。
是谁给小巷的人生镀上了日落的色彩?这被岁月擦亮的石板路又收存了多少过客的徘徊?当丽江的时光将你扫入尘埃,又还有哪一扇木门会将你等待?倘若今朝的相逢是为了明日的离开,不知道,那走进巷中的人,还能不能走出来?
《题图·小巷人生》
穿行在迷离交错的石巷,你不必猜测哪条路径会有更绝美的风景,因为任何一处都收藏着丽江遗韵。只要轻轻走进,便会碰触一段惊心。而纳西古乐就是落入人间的仙乐,它落在古城的梦里,拨动了路人最易感的那根心弦。纳西文化以它古朴的风韵镶嵌在丽江的瓦檐、丽江的窗户、丽江的每一处巷陌与桥头。那些素朴纯然、风韵独特的壁画和东巴文字,装点着纳西人或豪放、或婉约、或中庸的天然性情,也铺展着纳西民族丰富多彩、仪态万千的文化艺术。那些看似简约寻常实则繁复含蓄的象形文字,会令你对纳西风情滋生无限的遐想。每一个字符都需要心灵的沉淀,再随着它们袅娜娉婷的姿态一起蹁跹起舞,回归到曾经古老的时光,召唤历史深处浓郁的情结。每一种意象都诠释着不同的生命真意,倘若你无法深刻理解,就把它们当成是丽江的风景,而你就是那位远方来看风景的人。转身间的离开,你留下几许难舍的情愫,带走一段无言的记忆。
梦似驼铃惊明月,心如红叶染青山。在那条向晚的古巷,隐约听得到叮咚的马铃声,远远近近地传来,惊醒了我对茶马古道千丝万缕的向往。那是一条凝聚了茶马文明的古道,成群的马帮奔波在雪域高原,用刚毅果敢的精神探寻一条生存之路与人生之路。他们曾经无数次在丽江这座古城驻足,带来遥远的尘埃,又留下征程的烙印。站在古巷的路口,望着远方恍惚的青烟,那光洁的石板不知被多少脚印打磨得这般温润。这就像是一条轮回巷,穿过去,可以找到前世,而走出来,又可以寻回今生。丽江的前世今生被许多人不知疲倦地追寻着,他们带着各自悲欢的故事来到这里,安然地抛掷过往,只存下这一段沉静的光阴。无论将来是停留还是远离,都已经不重要,只为这曾经的拥有。
这是风情的丽江,这样的风情,让你没来得及滋生梦境的想象,就已经流露出过客的忧伤。那被月光晾晒的瓦当,写满古老的惆怅,被故事开启的木窗,诉说追忆的迷惘。这里的光阴很清凉,只是低眉的瞬间,年华已经老去来时的模样。
《题图·风情丽江》
岁月的苍苔依旧墨绿如初,今晚的丽江可还有梦?那婉转轻快的葫芦丝重复地吹奏着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连同夜色里柔和的灯光,一起纠缠你的思绪,迷醉你的意念,蛊惑你的情感。纵然还有难以搁下的心事,看着一湾清泠的溪水你便安静下来了。一盏盏荷花灯在水中漂浮着精致的年华,星星点点地诉说着当年的一段古城旧事。古旧的小桥,古旧的流水,古旧的茶坊,连酒吧都是古旧的,这么多的古旧串起了一道夜晚的风景,在不同的人心中编织相同的梦。就是这些看似朴素老旧的时光剪影,却带给寻梦者曼妙无尽的风情。我不知道前生是否来过,为何这一切会如此熟悉,熟悉得像遇见一位久违的故人,无需言说便已懂得。懂得她昨天的故事,懂得她今日的容颜,亦懂得她明天的回忆。
一定还有什么风景是我不曾抵达,不然,怎么还有那么多留人的目光令我心痛,那么多会心的微笑令我感动。在丽江,我不是那个初来的人,也不是那最后的一个。多年以前,有许多的人跋山涉水地将她寻找;多年以后,有更多的人一往情深地将她珍藏。我有想过用人生作注,从此相忘江湖,老在丽江。可红尘百媚千红,终究无法舍弃,就这样选择离去,在阳光洒落的粉尘中离去。依稀记得,丽江是拿一杯山茶花的清露为我淡淡送离。可是,待到年华老去,我又该拿什么来回忆昨天的你。那片纳西风景,那朵丽江白云,抑或是其他,抑或什么也不是。
第三辑 拈花笑佛自逍遥
千年风霜寒山寺
乘一叶乌篷小船顺着运河的流水而下,或行走在枫桥古镇石板路的小巷,恍若一个云游的行者,带着寻幽的心境,独醒的禅意。此时的你,不是悠悠过客,也不是匆匆归人。立于枫桥,只见宝刹叠云,烟霭重生,掩映在青松古柏中的黛瓦黄墙,就是名扬天下的寒山寺。桥的此岸与彼岸隔着一段恍惚的光阴,穿桥而入,便抵达了云烟缥缈的江南古刹。
走近烟雾缭绕的寒山寺,让你在逸世超然的空灵韵致中,感悟菩提的心境和莲花的慈悲。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而寒山寺的由来却出自于唐代贞观年间的一段传说。讲述的是寒山与拾得二人相继前往苏州妙利普明塔院,皈依佛门。相逢时,他们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捧篦盒,笑容可掬,便有了“和合二仙”的说法。民间还有传说,“和合二仙”是为了点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拾得来到人间,在此处喜得相逢并成为寺中住持,寺名也由此改为“寒山寺”。唐人张继笔下的《枫桥夜泊》,其“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名句使得寒山寺在写意的江南水乡,更加的古韵天然、禅味悠远。
拾得诗
唐·拾得
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
凡愚岂见知,丰干却相识。
见时不可见,觅时何处觅。
借问有何缘,却道无为力。
寻灵意而忘红尘,会物理而通玄妙。这座被风雨时光冲洗了千年的江南古刹,也曾香火鼎盛,佛光璀璨;也曾僧客星散,门庭冷落。它历经岁月的兴衰荣枯,历经无数的硝烟战火,又被无数的工匠修补重建,在许多高僧的苦心经营下得以焕然一新。如今,它早已褪去斑驳的沧桑旧迹,显露其金碧辉煌的真身。这方江南的净土,收存了无数得道高僧的明月清风,他们禅坐于幽静的山林,过着清闲似仙的修行岁月;也承载了无数香客的匆匆步履,他们带着天南地北的脚印与尘土,来过,又走了,留下不同的夙愿与缘分。
淡黄的银杏叶铺满石阶,每一枚叶脉都向你传递着经卷里的深深禅意。循着空灵悠远的梵音静静地朝圣殿走去,转瞬回眸间,世事浮云已散尽。缭绕的香烟洗净俗世的思想,让你的心不染半点尘埃。大雄宝殿内,汉白玉雕琢的须弥座上安奉着佛陀的金身,他慈眉善目,神态安详。那淡定平和的目光,早已洞穿一切尘缘世事,他知晓人间冷暖,普渡芸芸众生。此时的你,无论是清醒还是迷离,都不重要,佛祖不会计较你是否深刻,又是否肤浅。他指引给众生的都是一条通往灵山的胜地,那儿是西方净土,水天佛国。
大殿中聚集了许多宽袖大袍的僧者,他们手持佛珠,敲着木鱼,念诵着韵短味长的经文。这些人中有许多还是年轻的僧人,眉目间俊宇非凡。究竟是什么让他们甘愿远离亲人故土,抛却繁华世态,来到这深墙大院之内,静守清规戒律,常伴青灯古佛。断落的发丝,牵系多少的故人?飘然的背影,丢下多少的依恋?这些僧侣,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曾是苦海迷梦人,有的曾是世间功利客。如今洗身佛门,放下爱恨情仇,忘却前身后事,在泛黄的经卷里觉悟佛法无边,修炼虚无境界。
寒山诗
唐·寒山
层层山水秀,烟霞锁翠微。
岚拂纱巾湿,露沾蓑草衣。
足蹑游方履,手执古藤枝。
更观尘世外,梦境复何为。
穿过般若门,又是一处菩提道场。这样的行走,不问起点也不问终点,亦不会在意一路上丢失了的是些什么,而拾捡到的又是些什么。寒拾殿是寒山寺中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它坐落于藏经楼内,浸润了深厚的佛法。寒山与拾得的塑像立于殿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嬉笑逗乐,是吉庆祥和的象征。千百年来,他们饱读万卷经书,滋养了一身的道骨仙风,被世代的香客瞻仰与膜拜,也度化了万千的世人。他们或于庙堂,聚会研经,煮茶参禅,在闲淡的光阴里栽种慈悲;或漂游尘世,芒鞋竹杖,将精深的佛法传递到宽广的红尘陌上,为世人留下佛海慈航的想象。他们不是为了宿命而存在,却接受了时光往返的轮回。
寒山诗
唐·寒山
众星罗列夜明深,岩点孤灯月未沉。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怒放的佛光,粉碎世间所有华丽的色彩。跪于莲花的蒲团上,掀开一本发黄的经书,也难免不参禅悟道起来。遥挂在梁柱上的一面古铜镜,照见红尘百味,也照见五蕴皆空。佛说:“远离颠倒梦想,消尽七情六欲,不问生,不问死,不问劫难,不问定数。”只是在淡泊如水的日子里,饮一盏禅寂的清茶,闲数落花,坐看云起。在大佛的脚下,个人的悲喜是那么的渺小,功名利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浮生只是一梦,沧海不过桑田。这不是消极的遁世,而是一种洗去铅华的超脱,是千佛觉悟的悠然。如果你追寻了明月,清风就会将你疏离,守望菩提,没有人会比岁月还沧桑。
当你走在精巧的回廊上,怎能不被如霜的文字惊醒。雕刻在石碑上那一行行透着禅意的诗文,虽然历经沧桑变迁,却依旧可以闻到翰墨的清香。这些温润如水的古墨,至今都是潮湿的,触摸上去,还留存着历史的余温。从那些或浑圆或清瘦,或古拙或清新,或浓厚或淡然的字迹中,可以品味出他们不同的人生历程,不同的佛法心性。无论是清晰与模糊,无论是真实与虚妄,如今只剩下光与影的痕迹,只剩下婉转千回的韵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站在被岁月拂掠过的瓦檐下,感受被思想风物碰撞的心情。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穿行在苔迹斑驳的青砖路上,只闻得悠扬缥缈的钟声在风中回荡。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映入眼帘,这便是闻名遐迩的寒山寺钟楼。登上木梯,走向精神的圣地,一种熟悉的景象在脑中浮现。那是在千年前,一个霜露满天的月夜,点点渔火明灭于远山近水间,寒山寺夜半的钟声惊醒停泊的客船。眼前这口悬挂的古钟已不再是当年诗人张继笔下的那口唐钟了。在经历了硝烟弥漫的战火,经历了千年荏苒的岁月,一些真实的事物,被掩藏在历史的迷雾中,永远见不到天日。我们只有在亘古流传的浅淡意象中,去寻觅那段失落的唐朝遗梦,去触摸文字后面所蕴藏的风骨。是弥陀的召唤,释放出囚禁在世俗的灵魂,让迷惘的路人,在暮鼓晨钟的禅韵中,得以大彻大悟。
那一座轮廓深远的普明宝塔,它亦是经历无数朝代的兴废,却依然以巍峨的姿态拔地而起。眺望远方,多少楼台隐没在苍茫的烟雨中。那粉墙黛瓦的姑苏繁华图景,如同一幅精致玲珑的江南刺绣,落在碧水秋云间。运河千里琼花路,流尽黄金望孤舟。仿佛看到当年的隋炀帝,寻梦下江南,却再也回不去古都长安。夕阳无言地沉没,隋朝的万顷江山在酒杯中瘦去,只借得一弯冷月,临着瑟瑟的江风,独钓千古情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