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劫数?”太后诧异,将信将疑。
薛翃点头:“听说太后娘娘也是向道之人,当然也知道人各有命,也各自有劫。”
太后道:“我自然明白,那你又是如何化解的呢。”
“其实小道并没有化解。”
大家又是大惊,庄妃虽然闭目养神,耳朵却也听着他们的对话,闻言失声道:“这是什么意思?”
“娘娘勿惊,”薛翃回头向着庄妃一点头,才又继续向太后解释说道,“庄妃娘娘是贵人,皇子更是贵不可言,若是强行化解两位贵人的劫数,便是干涉了天道,干涉天道的话,就会承受天罚。所以小道起先不敢插手。但回到放鹿宫后,小道思来想去,这毕竟事关两条性命,而且小皇子身上也凝聚着皇家气运,如果给地煞所冲而夭折的话,对我朝国运亦大为不利。”
太后这会儿已经顾不上小皇子了,只是震惊地盯着薛翃:“地煞?什么地煞冲撞小皇子?”
“太后娘娘可以召钦天监询问,最近是否有客星冲犯紫微,”薛翃道,“小道所指的地煞,便是如今囚禁在镇抚司的俞莲臣。”
何雅语听到这里,眉峰一挑。
太后皱眉道:“是他?我也听说了他原先要给斩首,是给陶真人阻止了,既然他没有死,又怎会冲撞皇子?”
薛翃道:“此人虽是逆贼,但也是天上的地煞星所化,既然是星宿,自然跟凡人不同,他给囚禁在牢房之中,煞怒之气四溢,先前的地震,以及宫内的种种不宁,其实都跟着煞气乱冲有关。所以之前小道思来想去,便画了一道‘祈命符’,用来自于天的无根水给庄妃娘娘服下,这才暂时屏退了煞气,保全了娘娘母子平安。”
室内寂静无声。
顷刻,是宁妃叹道:“这玄门之道,果然玄之又玄,我等凡人受教了。今日若不是和玉仙长,庄妃娘娘母子有碍的话,别说是太医院跟其他这些伺候的人,连臣妾等都要受到牵连。怪不得先前皇上一再传旨请陶真人进京,却因为真人进京,才祈了甘霖,有了天降甘霖,庄妃才储蓄了无根水,才能恰好儿地跟和玉仙长的符箓配合得当,看样子,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有所注定的,也证明了小皇子的确命数贵不可言,我朝国运泰明强势,才得陶真人跟和玉真人两位护佑伴驾,太后,您说是不是?”
这一句句,敲在太后的心坎上,太后笑道:“是,这话说的对极了。”
突然庄妃道:“可、可和玉仙长方才说,暂时保住我母子性命,那以后呢?”
薛翃道:“小道不敢说。”
庄妃身形一晃,宁妃忙扶住她:“别着急,既然仙长在这儿,总有解决的法子的。”
太后也忙道:“和玉道长,你若有一劳永逸的法子,还请不要吝啬,只管直言。”
薛翃才道:“其实解决的法子不在小道,而在太后跟皇上。”
太后诧异:“这是何意?”
薛翃道:“星宿囚于牢狱,煞气便会一直冲犯紫微,这让地煞平息的法子,小道不言自明。”
太后倒也聪明,微微色变:“你是说,放了俞莲臣?”
薛翃道:“不是小道危言耸听,庄妃娘娘母子是小道强行借命救下来的,等地煞之气反应过来后,便会变本加厉地反扑……皇家的刀要害他,他自然要害皇家的人,太后娘娘富泽深厚,皇上又是修道之人,他无法侵害,便选最弱小的皇子动手,一旦反扑,便是谁也拦不住的。所以太后,请早做决断。”
太后紧闭双唇。
“究竟如何,只看太后跟圣上的意思罢了,”薛翃说着,举手告退:“小道也无非是‘尽人事,听天命’,不敢强求。”
薛翃说完之后,便行告辞,而她去后,庄妃忍不住先哽咽出声:“若仙长所说是真,我们母子还未脱险……”她挣扎着起身要下地,太后跟宁妃忙命人拦住,庄妃哭道:“太后,求您大发慈悲,疼惜我们娘俩。”
何雅语道:“庄妃,你先保养身子要紧。这俞莲臣之事,是朝政大事,就算是太后也不能干涉的,你又何必为难太后呢。何况,和玉所说,未必会成真。”
庄妃哭道:“娘娘,倘若是我一个人死,臣妾绝无二话,但是,小皇子才出生,又怎能容忍有个万一?”
宁妃从旁低低说道:“太后,俞莲臣虽是谋逆之罪,但也给关押了这半年,又受了许多大刑,先前更是得了疟疾几乎一命呜呼,这样算来,岂不等同他已经死过一次了?且皇子出生,对皇家是大喜事,自然可以借机赦免囚犯……”
太后垂头看着怀中婴儿稚嫩的小脸,终于道:“罢了,为了皇子的健康着想,等我跟皇帝试着说说吧,可到底要不要赦免俞莲臣,还得看皇帝的意思。”
正嘉皇帝虽然性情乖戾,阴晴不定难以捉摸,但有一点却是雷打不动的,那就是一个“孝”字。
本朝以“孝”治天下,对于太后,正嘉皇帝从来都是有求必应,所以在场的宫妃听太后如此说,便知道事有八成妥当了。
说也稀奇,太后这话才说完,襁褓中的那婴儿突然无端地露出了笑容。
宁妃第一个发现,喜道:“太后您看!这孩子好像听到太后开恩,也正高兴呢!”
太后忙低头细看,果然见那小孩子笑的甚是开心,太后不禁也喜笑颜开:“这小娃儿才出生就这么善解人意,可见聪慧伶俐!长大了一定更了不得。”
太后在含章宫坐了一个下午,将近黄昏才起驾出宫。
正嘉八年的冬天,含章宫的庄妃娘娘在挣扎了几乎一整天后,顺利生下了个小皇子。
此后不多久,坊间百姓们人尽皆知:逆贼俞莲臣身患恶疾,死在了镇抚司的牢狱之中。
事实上,就在腊月最冷的时候,镇抚司江指挥使得到了正嘉皇帝的密诏,秘密赦免了被关押了将近一年的俞莲臣。
只不过,要将他好生妥帖地押解前去江西,永世不得回京。

第34章

美的人一定要支持正版订阅哦~么么哒!众太医不禁也都脸色忐忑。
地上那跪着的伺候嬷嬷, 听见一声“丽嫔娘娘到”,仿佛得了依仗,脸上惊慌失措的表情褪去不少,她看一眼薛翃, 眼里流露出有恃无恐之色。
这会儿丽嫔已经在五六个宫女嬷嬷的簇拥下走了进来,她生得人如其名, 艳丽娇美, 且又盛装华服, 看来气势非凡, 比先前当美人的时候出息多了。
丽嫔看了一眼在场众人, 太医们跟伺候公主的宫人们纷纷行礼。
只有薛翃伶仃立在原地,鹤立鸡群。
丽嫔皱眉:“你是何人?”她其实早就听说了太医们领着和玉道长来给宝鸾公主看病, 此刻却故作不知。
薛翃仅仅单掌当胸微抬, 道:“贫道和玉,稽首了。”
丽嫔见她竟不行礼,不过又想她身份特殊, 毕竟不便发作,便耐着性子问道:“你就是跟随陶天师进宫的和玉道长, 果然生的不俗,你不在放鹿宫,如何到这里来了?”
旁边陈太医因自忖是自己撺掇的,怕给薛翃落了不是, 便道:“回娘娘, 和玉仙长的医术高明, 微臣便请她来为公主殿下请脉,或可有助于公主的病情。”
不料丽嫔正要寻他们的错处呢,听了这话,即刻冷笑起来:“你是宫内的太医,能治就治,不能治就直说换人,可不许自作主张的叫什么别的古古怪怪的人来给公主看病,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你担待得起吗?”
陈太医忙跪地。
薛翃听到这里,看向丽嫔,正丽嫔也瞥向自己,这摆明是在杀鸡给猴看,指桑骂槐。
薛翃便道:“娘娘所说古古怪怪的人,可是指的我吗?”
丽嫔笑道:“这当然不是,道长是跟随陶真人法驾的,宫里谁不给三分颜面。”
薛翃不动声色道:“既然不是说我,那陈太医就不必跪了,我也仍旧能给公主治病,娘娘可是这个意思?”
丽嫔一顿,勉强笑道:“虽然不是说道长,但也要给他们一个教训,免得他们以后再自作主张,胡作非为。毕竟他们是宫内的太医,自己不思量着精研医术,为皇上分忧,却总想着依仗别人,这如何了得,难道他们的俸禄也要给别人吗?”
薛翃说道:“太医这样做,也是为了公主的病,不管找谁,只要能治好公主,就是为皇上分忧了。倒是丽嫔娘娘,听说公主是皇上交付娘娘照料的,按理说,娘娘当担起做母亲的职责好生照料公主,可是自打娘娘接手以来,公主的病连着两年多不见好,反而越发重了,娘娘可尽到自己的职责了?”
“你、你在质问本宫?”丽嫔无法相信。
“质问不敢当,只是因为娘娘方才的话,贫道不由就想多了,”薛翃道:“照娘娘的意思,陈太医治不了公主,就该直言换人,那么娘娘把公主看的病情危殆,衣食不周,娘娘为什么不主动跟皇上开口,让能善待公主的妃嫔照看公主呢?”
丽嫔语塞,变了脸色道:“你是在说本宫虐待了公主?她的病,本宫不知多上心,需要你这才进宫的方外之人来挑本宫的不是?”
太医们听着两人针锋相对,脸色发白。
薛翃眼神冷冽,声音却如玉石琳琅:“如今天色已冷,可看公主的衣着卧寝之具都十分的单薄,对一个病人来说如何能够御寒!而且公主虽然病中,但从脉息上看来,也有饮食不调之症,这不叫虐待,难道还是善待了?——医者父母心,贫道看不过去,自然要说。”
丽嫔胸口起伏,再也无法维持先前高贵的仪态,放声呵斥道:“你、你好大的胆子,仗着陶真人给你撑腰,敢对本宫如此不敬!”
薛翃冷笑:“我敬天敬地敬三清,不知丽嫔娘娘是哪一位。”
丽嫔从没受过这种羞辱,本以为三言两语就能打发了这才进宫的小道姑,却没想到差点把自己打发。
她恼怒至极,看向旁边的嬷嬷:“你们都是死人?看本宫给人欺辱?”
只可惜众人也都是些拜高踩低的主儿,见薛翃言辞犀利,锋芒毕露,哪里敢靠前,只有一个心腹嬷嬷眼珠一转,道:“道姑这话是不是有些太过了,什么敬天敬地敬三清,难道、您见了皇上,也不知恭敬吗?”
薛翃冷哼道:“你们是什么东西,也配在此攀扯皇帝,你们能跟皇帝相提并论?”
一句话,干净利落地把满屋子里的人的嘴都堵住了,鸦雀无声。
薛翃眉眼冷冷地,跟几位太医道:“这里的事了了,我也该回放鹿宫。宝鸾公主的病我既然接手,便会直到她好起来。”说这句的时候,便扫向丽嫔众人。
“你说什么?”丽嫔听到这里忙道:“你担保公主的病会治好?如果有差池,你可怎么说?”
薛翃道:“不知娘娘指的是什么差池?”
丽嫔咬了咬唇,终究没有说出口。
薛翃冷笑道:“你若是指的公主会不幸殒命,那我就赔一条命给她。”
陈太医吓得要劝阻:“道长……”
薛翃一抬手,示意他停口。
丽嫔又气又恨,却毫无办法,只得咽一口唾沫问道:“你此话当真?”
薛翃道:“各位太医都在跟前,天地三清作证,贫道从不打诳语。”
丽嫔咬牙,正要再放两句狠话,薛翃走近一步,仔仔细细打量丽嫔。
丽嫔给她黑白分明的眼眸看的心中发寒:“你盯着本宫干什么?”
薛翃道:“贫道有两句话奉送娘娘,从你的面向上看,一来缺乏祖荫,二来又少福德,能够位列嫔位,已经是难能可贵,可惜德不配位,必招灾祸,若还不知修心修性,积善积德,只怕你的祸患就在眼前了。”
薛翃说罢,玄袍大袖一挥,迈步出门。
身后,众太医也忙唯唯诺诺告退,丽嫔给薛翃方才几句话震慑,整个人呆若木鸡,竟没在意别的。
地上那伺候嬷嬷见人都走了,忙上前乞求丽嫔道:“娘娘要救救奴婢,那道长说要把这里的事跟皇上禀明,到时候奴婢就没命了。”
丽嫔回过神来惊问:“你说什么?”
嬷嬷道:“奴婢只是话回的怠慢了一句,她就不依不饶,说奴婢小看了真人之类的话,奴婢冤枉啊。”
丽嫔满肚子火正无处发泄,闻言怒道:“怪不得这小道姑对本宫这样不客气,原来是你得罪了她在先,你难道不知道,陶真人是皇上发了两道圣旨才请了来的,何等敬重,你敢不把他的人放在眼里?混账东西,你也是宫里的老人了,这么不知进退。活该!”
嬷嬷吓得委顿在地。
丽嫔喝道:“你还滚出去!”
那嬷嬷战战兢兢地退了出去,丽嫔揉揉额头,喃喃道:“这宫里是要反天啊,才进宫两天不到,就打本宫的脸,这口气难道就这么咽下了?哼,小小的一个道姑,以为自己是谁!竟然还敢诅咒本宫!”
心腹嬷嬷道:“娘娘,这两年娘娘是奉太后命令看管着公主的,如今突然有人插手,这件事要不要告诉太后?”
丽嫔焦虑道:“太后近来身子不大安泰,懒怠见人,我也不好贸然就去长春宫打扰,免得弄巧成拙,起驾,去梧台宫。”
***
且说薛翃离开宁康宫,心绪难以宁静。
她本不舍得离开宝鸾公主,也很想再进内殿探视,但是丽嫔等人在侧虎视眈眈。
且她今日已经破例,幸而仗着这个身份,应该不会引人疑心。
如今只快些思忖如何尽快将宝鸾的身体调养妥当就是了。
但是想到那孩子瘦的一把骨头,且又养成了畏惧胆怯的性子,几乎让薛翃忍不住潸然泪下。
她埋头而行,正将拐弯之时,冷不防对面有个人悄无声息地出现。
薛翃收势不住,额头在他胸口的飞鱼服上撞了一下,精密的刺绣金线蹭过,微微地有些火辣辣地。
薛翃最忌讳跟人肢体接触,忙后退一步,抬头看时,才发现对面站着之人身形高挑,脸容清俊,气质偏冷郁,竟是锦衣卫指挥使江恒。
为宠妃的时候薛翃之前见过几次江恒,他是正嘉皇帝的心腹,为人阴沉缜密,性情狠厉,简直就像是更阴柔些的正嘉皇帝,他掌管着镇抚司,统领锦衣卫,手底不知沾了多少人命跟血腥。
之前薛翃陪侍正嘉的时候,曾跟江恒打过几次照面,每次见到他,心都会凉飕飕地,不敢稍微怠慢。
如今“再世为人”,但面对这位煞星,却也是不愿跟他多打交道。
当即打了个稽首,低头欲去,江恒却道:“仙长急匆匆的,是往哪里去?”
薛翃垂着眼皮:“正要回放鹿宫。”
江恒啧了声,道:“咦,仙长的额上红了一片,是给我撞得吗?”
薛翃因一刻心神不属,并没有留意,却见江恒迈步上前,抬手在她额前按落。
“江指挥使!”薛翃脱口而出,抬手一挡。
江恒站住,两只眼睛瞟向薛翃的脸上,若有所思地问道:“仙长、知道我是谁?”
给他那冷血动物般的眼神无情地瞥过,薛翃的心都冷悸了,瞬间的窒息,然后她回答:“指挥使大人,不是身着官服吗。您的大名,我也曾听说一二。”
江恒一笑:“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仙长真的有未卜先知之能呢。”
薛翃因宝鸾之事心绪紊乱,一时忘了自持,差点露出马脚。且江恒又非寻常之人,于是低头道:“贫道先行一步。”
她正要走,江恒突然说道:“仙长可跟那逆贼俞莲臣认识?”
——他怎么会突然这么问?
心头犹如冰水蔓过,薛翃僵住。
她明明知道自己该头也不回地走开,可听他这样一句,如有无形绳索捆住了她的双脚。
江恒目不转睛地盯着薛翃的脸,仿佛不会错过任何一丝表情变化。
薛翃强令自己镇定,心绪飞转,直到突然想起来:当日她才进京,当街拦阻俞莲臣的囚车,那囚车是镇抚司负责押送,要么是镇抚司的人禀告了江恒,要么……是他当时也在场,在某个自己看不见的地方。
薛翃淡淡问道:“指挥使为何这样问?”
江恒笑道:“天师法驾拦住了俞莲臣囚车,此事谁人不知。”

第35章

美的人一定要支持正版订阅哦~么么哒!也许这一切都跟命数有关, 比如她最后的结局,早在她的名字中得以昭示。
翃,拆开来看,是厷跟羽的组合。
——其中‘厷’, 是山谷开阔之意,‘羽’, 则是翩然飞舞之意。二者合起来, 指的是蝴蝶或者蛾儿在阔朗的山谷中翩然飞舞。
她的名字是薛老侯爷给亲起的, 这本是老侯爷给初生的小孙女儿的一种极为恰合吉祥的祈念。
但是偏偏她姓薛。
薛跟“雪”同音, 倘若是在雪天, 冰天冻地,寒风凛冽, 那么又有什么蝴蝶飞蛾能够翩然振翼?
而且又可以读“血”, 跟“翃”连起来便是“血红”,这下场岂不是早就注定了吗?
***
正嘉八年的夏季,京师突然地震, 把皇宫的泰液殿震塌了一角。
这泰液殿在云液宫内,曾是薛端妃的寝殿, 如今端妃因为谋逆处死,已经离世近两年了。
从薛端妃出事后,云液宫就成了宫内禁地,皇帝不许任何人出入, 锁了宫门。
也没有任何宫内妃嫔愿意靠近云液宫, 毕竟一提起, 就想到当初薛端妃的遭遇,让人不禁毛骨悚然,连住的离云液宫略近一些,都觉着晦气。
宫内建筑本极坚固,又有特殊的防震设施,就算有寻常的地动,也不至于会出现倾塌的情形,如今突然塌了一角,对虔心修道的正嘉皇帝来说,自然乃是天降异象,只怕会皇室不利。
皇帝思来想去,连发了两道圣旨前往贵溪龙虎山,请天师真人陶玄玉入京。
虽然皇帝“求贤若渴”,天恩浩荡,但直到立秋时分,陶真人才终于率领门下亲信弟子,姗姗启程。
经过三个月的水陆波折,在九月下旬,真人的法驾才总算进了京畿地界。
这夜,真人一行宿在清河县,县官早听闻真人大名,亲自迎了,请在县衙安置。
陶玄玉这次离开龙虎山,随行带了几位心腹的弟子,首席大弟子唤作萧西华,二弟子葛衣。
又有两名得力的女弟子,绿云跟冬月。余下的其他弟子数十。
除此之外,却还有一位名唤“和玉”的女冠,年纪只有十七岁,却是当初上届天师张沐亲收的一个小女徒弟,也是陶玄玉名义上的小师妹。
这夜,绿云跟冬月奉命去给小师姑和玉送餐食,两个女冠子都才过豆蔻年纪,绿云十六,冬月十四岁,虽然学着修道,性子却还有些烂漫。
两人都是南方人士,第一次来到北边,很不适应北方的天气。方才出来之时,各自又多加了一件鹤氅。
冬月提着食盒,见周围无人,因说道:“这一路走来,小师姑都不跟咱们同桌吃饭,只喜欢一个人呆着,少不得咱们来回伺候,天这样冷,我本想自己来就可以了,又劳动师姐。”
绿云道:“不要妄言,小师姑出身跟咱们不一样,在门中辈分又高,师父素来对她还谦和有礼呢,何况你我。”
冬月悄悄说:“小师姑只比我大三岁,看着又面嫩,偏辈分这样高,我没入门前听说有个师姑,还以为跟师父一样年纪呢。”
绿云笑道:“谁叫你我没有那个福气,不是师祖所收的最后一个徒弟呢。”
冬月问:“师姐,我听说小师姑是张师祖驾临京师的时候所收的,她真的是北方人?”
绿云冷笑道:“你还做梦呢,你就算没有来过京城,难道就没听说过颜夏许高?”
颜,夏,许,高,正是当朝最为著名的几位辅臣,也代表着京师的四大家族,就连冬月这小丫头,也自然如雷贯耳。
冬月道:“小师姑俗家姓高,难道就是这颜夏许高之中的‘高’吗?可如果她是天子脚下的官家小姐,家里又如何舍得让她当女冠?”
“你入门才两年,有些门里的旧事不知道也罢了,”绿云道:“当初祖师游历京城,小师姑才八岁,体弱多病,高家又崇信师祖,所以才舍她入门跟从修道,后来祖师临终之前交代,说小师姑十五岁有一道生死劫,果然两年前那次不是差点就闭气了吗?”
冬月忙道:“我正是在这件事后才入门的,听说整个人断了气,都有人建议师父把她安葬了,可师父谨记师祖的话,又多等了两天,终于才活了过来。但虽然醒来,却仿佛没了魂魄似的,跟先前判若两人,且不许人碰触,一旦沾身就如疯狂,又休养了一年多,才恢复了正常。”
“所以小师姑的性子乖僻些,也是有的。”绿云点头,又小声道:“这次师父特带了小师姑回京,我想,大概是想把她还给高家了。”
冬月有些羡慕:“原来小师姑出身果然矜贵不凡,若我也有小师姑这样的出身,我也不当女冠,回去当给人伺候着的小姐了。”
绿云笑啐了一口,眼见到了和玉的住处,两人不约而同屏息静气。
绿云上前,先恭敬道:“绿云冬月,奉师父命令,来给小师姑送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