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我们学校就有这样的,成绩很好,可是因为家里比较困难,所以没有朋友。”小七不想欺骗他,毕竟小孩子总有一天会面对这些,早点知道比晚知道好,“这在学校里是很正常的,学校是很势利的地方,成绩不好,或者说话带口音,还有不漂亮都能成为被孤立的理由。有时连理由都没有,只要与班上某一个势力比较大的人不太对盘,也会被孤立,理由就是没有理由,就看你不顺眼了。”
“你呢?被孤立过吗?”钱景声音都有点颤动了,谁不怕被孤立?
“我小时候一直跟小明哥哥在一起,他本来就孤僻,我们自己把自己孤立了。”小七笑了起来,想想摇摇头。
上辈子自己就是平凡的人,她会趋吉避凶,站在大势的同学那边,小心的隐藏自己,生怕被孤立了。虽然现在想想有点那啥,但那也是本能。而这辈子因为小和大人,她活得很自在,她除了听小和大人的话之外,就可以自在的活着,她无比喜欢这种游离于人群之外,又似有若无的保持着一定的关系。
“二姐。”钱景郁闷了,她可没有一个能跟她一块去城里读书,又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
小七被钱景那声‘二姐’叫得愣了一下。
“钱景,我们叫姑妈家的哥哥、姐姐们,前面都是带着名字来区别,可是你叫乐乐姐大姐,叫我二姐,你叫钱丰为哥哥,因为就我们四个姓钱吗?”
是啊,他们家的排行是按钱老爹家的三兄弟来的。而三个姑妈家的子女众多,都不参与排行,小七上辈子觉得这很正常,姑妈家的子女们,当然是跟着姑父家排行,怎么着也不会到老钱家来排的,而现在,心情不同了,想法也不同了,因为她们姓钱,所以他们在这里排行,所以他们是一家人。
钱景不明白小七为什么会说这个,愣愣的看着小七。这是什么蠢问题?
“我也是今天才想明白,我真傻。”小七拍拍小堂妹的小脸,笑笑,“其实我比较支持你去乡下读书,虽然苦一点,可是你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和大姐,还小明哥哥从小学就是住校,过集体生活其实挺有意思的,我们老钱家的人,只兴欺侮别人,不兴被人欺侮,去乡下你就能欺侮别人了。”
钱景笑了,被欺侮还是吃苦,钱景当然会选吃苦了,再说能有多苦,苦不苦得看跟谁比了,她去的地方,人家一定比她过得差,所以那也就不算是吃苦了。想着就高高兴兴的睡着了。小七也笑了起来,闭上眼,释然原来解放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钱三叔开始着手去找学校了,店里大部分事都交给了小七和三婶,钱景也跟着小和大人努力冲刺起来。虽说还有小半年时间,但之前钱景就不怎么用功,底子不很扎实。总算是小学没什么难的,小和大人把书一看,把知识点一归纳,这是他当年帮小七考试过关的训练出来的,并且教授她和氏学习法,很有些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当年小和大人就是这么辅导笨小七过来的,更何况聪明的钱景了,简直就是举一反三,一点就透。加之又有小七的鼓励,钱景同学现在是充满了斗志。憋着去乡下中学当大姐大的钱景,怎么会没有斗志?人家准备先努力用功学习,在成绩上压倒对手,顺便再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好一展老钱家人的风采。
当然这话听到小和大人耳朵里就是个笑话,钱多多就是个大大的怂人,她身上哪里有什么老钱家的风采?若不是自己,只怕早就被人生吞活削了。唉,算了,就不打破小女孩心中的幻想吧。
王政委和钱老爹他们都是过年前几天才来的,部队的假并不好请,就算是小七爹明明是休探亲假,就算是十多年从来没休过,还是拖到了年前。
更何况他和王政委一起过来,自然时间上也就更加的紧凑了。王政委定的来回的车票,只住两天一夜,只是看看儿子们,略略的团聚了一下,再出于礼貌,请钱爷爷奶奶吃了一顿饭,就赶着要回去,王妈妈怎么会让王政委一个人回去,说是陪战士,也不可能真的陪多久,总不能让王老爹大年三十回家,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吧。
王政委不住在老钱家,在武汉军区招待所里住,小和大人、小光跟他们一块住了一夜,说说话儿,小和大人本来也想跟着父母回去算了,结果老妈说算了,让他留下陪小光。
其实小光是集训,基本上出不来,也就除夕时能出来一个晚上,已经说好了,到小七的爷爷奶奶家去吃年夜饭,好歹也算是有人陪吧
于是小和大人就只能又住回到了钱爷爷奶奶家,小光在老钱家吃了一顿正宗武汉传统式的年夜饭。那叫一个酣畅淋漓,他嘴巴甜,把钱奶奶逗得笑就没停过。对小光和对小和大人几乎是俩样了。
不过小七也不介意,奶奶就是喜欢嘴巴甜的人,小七妈说过,她们姐妹小时候都没穿上奶奶做的棉衣、棉裤,但奶奶却给小七爹的同学家的孩子做了好几套,还亲自送到人家去。因为那人嘴巴甜得不得了,哄小七奶奶无比的高兴。估计若是现在只要小光开口,小七奶奶要是能做得了主的话,就能直接把乐乐打包送给小光的。
小七此时正好趁着奶奶被小光吸引了注意力,低头专心的跟小和大人介绍桌上的传统菜色,并且给他按习惯拿了一个盘子,把菜挟到盘子里,菜与菜之间分得开开的。生怕奶奶和姑姑们一个不小心,热情过度的给他挟菜,他老人家就罢吃。
她没注意到,自己小心呵护小和大人的样子有点过份了,在亲戚们的眼中,表现出来的是自己眼里只有小和大人。越发的显出她和小和大人的关系不同来了。
小七爹妈看着,那笑容就饱含深意了;叔叔、婶婶,姑妈和姑父的眼里,看看着小七这么对小和大人,而小七的爹妈没有喝止,还一付很看好的样子,便觉得他们是被默许的;而三叔一家更是不以为然了,小和大人帮钱景出谋划策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小七了,所以三叔一家早就把小和大人看成了钱家的一份子了。
于是现在大家心里都想的是,看来王家老俩口过来请钱爷爷奶奶吃饭也是有意思的,看来就是相亲家的,算是对老爷子老太太的一种尊重了。只是因为孩子还小,于是一切都没有明说。于是他们也就都保持了沉默。
所以大年初一一早起来,小和大人就被钱老爹带着四处串门,问题是小七爹家的所在的村子全都姓钱,都沾着亲带着故,走到哪都是亲戚;而小七奶奶是邻村嫁过来的,那个村子全是姓李的,也就是小七奶奶的娘家,也全是亲戚。小和大人记忆力那么好的一个人,生生的被小七爹催残得不像样子了。
第七十七章 流星锤
大年初三,小七可算是说服老爹,不用跟着他去小舅爷爷家拜年,拉小和大人逃出来逛古玩市场。其实过年其间市场是清淡期,人是多,可是东西不多了,但现在不是能不能找到东西,而是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多年的军队生活,让小七差点忘记老爹是个多么喜欢热闹的一个人了。上辈子小七爹在时,家里总是高朋满座,小七爹总能认识新朋友。不管哪个阶层,好像他都能相处融洽,家里冰箱总是满满的,随时准备着摆出几大盘几大碗来。也正是因为这样,小七后来就变成了一个极不喜欢在家请客的人,因为小时候阴影太重。
而小和大人也服了,小七爹哪是让自己留下陪小七啊,摆明了就是带着他到处见人呢他是应酬惯的人,但他应酬也分人,不是谁他都有兴致去应酬的。
二叔、三叔、钱丰这正经的钱家人被甩在后面,介绍时钱老爹也不说啥,只说这是小明、多多。然后指着人叫,都跟着小七叫。
于是整个钱氏大家族,还有奶奶家的李氏大家族都认识了小和大人了。至于人家心里怎么想,就不是小七能控制的了,而且这么迟钝的小七都觉得不对了,想问又不敢问,纠结不已。
钱家就不说了,李家光舅爷爷舅奶奶都有好几个,上辈子的小七小时候分不清,就问老爹,‘为什么是旧爷爷,那谁是新爷爷?’把老爸逗得大笑不已,也就可以知道,钱、李两家的家族有多大了。
每个人都抢着给他挟菜,小七能拦几个人?所以这几天小和大人吃的东西少得可怜,害得小七天天给他泡牛奶、拿点心,还被小七奶奶说他这么大个男孩子怎么喜欢吃零食,日子真没法过了。
结果这几天俩人都被老爹催残狠了,小七马上就跟老爹说,今天郁西值班,正好让小和大人去找郁西玩玩,逛逛武汉的古玩市场。小七爹也就点了头。
小和大人听小七说跟他去逛古玩城,他真是感动啊这几天,他实在太累了,每天跟着钱老爹东家走走,西家转转,一家家的说同样的话,吃同样的饭,他真觉得没意思,可是钱老爹却看上去兴趣盎然的。小和大人想想也是,钱老爹这么多年都没回来过,好容易衣锦还乡,自然要多显摆的。他也不好打破。
所以逃出来的俩人都很高兴,转了一早上,也不觉得累,主要是精神完全的放松了。转了一圈,小七觉得小和大人人缘还真不是一般二般的好,走到哪儿都有人跟他打招呼,弄得跟视察工作一般。
上次她们来时,人家还是跟西西打招呼呢,现在小和大人明显比西西还受欢迎了。不过想想也是,除了开学之前那次,她就再没来过了,小和大人应该每周都来的。以小和大人的才华,想跟这些人搞好关系应该也不难。
转了一圈,没有什么新意,本来也是,看惯好的,再看这些,想出新就难了,再说他们本来也就是出来躲年的,转了一会儿到中午,因为年饱、年饱,过年时可能是肚子里不缺油水,大家都不想吃东西。小和大人这些天也真是腻着了,中午不想吃饭,他们就到边上的茶楼坐下喝茶,吃点点心。
正好西西也收了一些玩艺儿,说请小和大人看看,但西西的办公室还有其它人,不好说话,而且也没有茶楼暖和。
西西这半年多十分用功,一边看小和大人介绍的书,一边趁机小和大人不时的请教,虽然说不是一日千里,但比之前强太多了,也能跟小七他们讨论一二,不再一句话都插不上嘴了。
“看看我这块玉。”小七从脖子上取下玉递给小和大人,经过小七半年的精心养护,玉环显现出迷人的羊脂膏冻般的光泽,连小七都觉得越戴越爱了。也不知道过几年戴出感情了,自己舍不舍得让小和大人卖出去了。
“戴回去,不知道玉不能乱离人的?”小和大人没接,专心的沏茶。
“你不是让我养着吗?”小七有点纳闷,自己养着的进度,这位不关心呐?
“养着吧”小和大人嗑巴了一下,瞪了小七一眼,专心的看着手上刚刚西西去乡下收来的小玩艺。
西西是管理员,要上三班的,相对的假期就多,以前有空就是在家上网,小七无数次舅妈唠叨西西下班不休息,在家玩电脑的话,不过那是上辈子了,现在的西西可没有那功夫了,只要有空,就下乡转转,收了些小玩艺回来,让和大人先过一遍,然后再托给小摊去卖。他不担心卖不出去,他现在比较担心自己会不会打眼。
小七老实的把玉再挂好,放回怀里,也顺手在小东西里挑来挑去,基本上小七也算是小和大人的亲传弟子了,但问题是,小七受后世的影响太大,她不是真的喜欢古玩、文化什么的,她喜欢的是古玩背后的经济价值,所以在她看来,西西这些东西让她提不起兴趣来。
西西这回收了不少不错的铜锁、铜墨盒、因为现在还不值钱,所以此时做伪的少。小七都能看出这些都是对的,只是真的不值钱。看看过几年找个主题收藏的,看看能不能强点。
但这个东西是这样,就算是主题收藏,他们的价值也都不可能太高,只能说比西西所费的三瓜两枣强点。但习惯了小和大人点石成金的她,怎么会对几倍或者十几倍的收益动心?
扒拉了一会,小七和小和大人一齐把手伸向了一个长得有点像炉灰勾子的东西,只是这勾子尾部有个小孩拳头大的瓜型球。小七觉得有点面熟,小和大人看小七伸了手,也就没拿,由着她拿去看。
“多多这是什么?”西西只觉得这东西应该是老东西,可是他真不知道这是什么,当时人家给他下老屋的门环时,拿这个当撬棍的,他看出这东西也是老物件,就顺手当成废铁收回来的,他在家对了半天书也没找出这是什么。
“应该是锤,就是戏里张飞拿的那玩艺。”小七把瓜型球向外,手拿后面那小勾。但这么拿实在很别扭,把手较短、细,难不成是劲小的,穿木把使的?然后木头把朽了没了,于是农民就用来做掏炉子的炉勾了?小七有些困惑了。
“还不错,眼力越来越好了,看得清断代吗?”小和大人夸了她一下。
“您开玩笑吧?我就是在电视里见过,人家比这个好,比这个长,有把的。而且把身一体,全是铜的,应该是一体浇铸的。”小七真不是谦虚,她是真见过,不然她也想不到。
“你说的那种有把的,是拿在手里的手锤,这个就是通俗小说里说的流星锤,看到没,这尺寸跟手锤是不同的,份量也不同。这钩子后面应该有链子的。应该是元代的。”小和大人笑了笑,回头对西西说道,“不错,这回都是对的,古玩的重点在‘玩’上,别学多多,她得失心太重,只要东西对,你玩的就是文化了。这锤非常好,你收得不错。”
小七有点不好意思了,自己是功利了,古玩本来就是先文化价值,后才是经济价值的,自己却把经济价值放在第一位。把那个流量锤拿在手里使劲的看,主要是真没见过。
“听着跟老头子一样。”茶室的门被敲了敲,但没等小和大人请人进来,门口站着个笑mimi花白平头的中年男人。
小和大人有点不悦了,他可是很讲规矩的一个人,连小七平常对他也是小心翼翼的,小和大人喜欢和小七在一起其实最重要的是,小七都会小着痕迹的帮他把那些他不喜欢的事情挡在外面,不会干扰到他。
“牛先生”小七却已经站了起来,对门口的人非常恭敬的叫了一声。
“您客气了,我也是路过,在隔壁歇脚,听到你们说话,就过来看看。”牛先生笑容可掬,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让人不由的生出几丝亲近,他笑着看着小七,“你认识我?”
“在电视上见过,印象极深。”小七忙狗腿的给他看坐,又让人送杯子进来,她给他沏上热茶。
小和大人也跟着站了起来,他现在想起来了,小七跟他说过古玩行里必须认识的两个人之一,没想到在武汉古玩城的茶座里遇上了。看来古玩行还真是小。
牛先生也不客气,坐下伸手拿起了那个锤,细看了看,“这真好,我怎么就没收到这个呢?”
小七知道牛先生那是客气,小七说的自己在电视里见过,怎么见的,就是这位带上去的,告诉大家古代戏里的那种大锤就是这样,一点也不会像戏里那么夸张。还有其它的古代兵器,这位老爷子好像对古兵器也很有兴趣。
“他也是乱收,刚入门。”小和大人笑了笑,客气了一下。
“就是说你入门了?”牛先生笑了,拿小和大人打了个趣。小眼睛透着智慧的光。
“还行。”小和大人笑了笑,很淡定,但也很笃定。
第七十八章 宝玉
“你收过什么,让我开开眼?”牛先生还真没见过这么狂的,他这些年还真是奉行谦虚谨慎,不轻易得罪任何一个人。不过面前这位男孩看上去才十八九岁的样子,说话老气横秋的,倒让他生出几分争胜之心来了。
“今天没什么收获,这是半年前收的,请您掌掌眼。”小七忙取下自己的玉环,双手捧给牛先生。开玩笑,现在小七为了能让老爷子对小和大人有好感,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哪怕是小和大人都不许她取下的玉环了。
牛先生伸手接了,摸了一下,想想掏出眼镜,戴上对光看了半天,双眉皱成了团,好半天才问道,“哪得的?”
“楼下国营店里买的,”小七说到这个有点脸红,主要是去国营店里买这些玩艺,显不出她家大人的的水平,赶忙强调,“我们买时,上写着清仿和田玉环,我们认为这至少是战国的。”
“有意思,国营店里都说是清仿的,为什么你们非要认为是战国的?”牛先生翻来覆去的拿在手里琢磨着。
小七看过这位老先生很多书,对他一些习惯还是了解的。这位不是置疑,而就是找话说,也是一种试探,探探底。
“这不是玉环,是团龙佩,不注意便以为是环,如果没看错,这应该是西周的,我查过资料,后一直传承有续,最后属于清宫馆藏,应该是战乱时流落民间了。”小和大人笑了笑。
小七呆了,小和大人只让她戴着,却从来没说这是什么,自己说是战国的,小和大人没反驳,却也没纠正,她以为自己说对了,结果是错的。难怪自己看着也觉得怪,原来圆柱是龙身,那网格不是花纹,而是西周时代的龙纹。
龙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态是各不相同,因为毕竟那是神话动物,谁也没见过,所以每个时代的龙都各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也是因此来断代。小七会的都是小和大人教的,她自己从来没看过书,所以这些东西她根本就不懂,自然没有办法断代了。
“丫头,我若说不对,你信我,还是信他?”牛先生看向了小七。东西应该是小男友送的,牛先生这是逗小七玩呢。
“我信他。”小七想都不想,牛先生再专业也是半路出家,他过手的东西一定没和大人多。要知道,和珅本人在清朝也是个著名的收藏大家的,又把持内务府多年,他有整个大内的珍玩,供他随便赏玩,眼力是…小七一呆,内务府,刚刚小和大人说这是清宫馆藏的。突然灵光一闪,她想到那条线绳了。
“牛先生,您帮忙看看,这个是什么?”小七瞪了小和大人一眼,从随身的小包的内袋里取出用红绸包放的那条线绳。
小七一直没敢洗,但没打消她研究这绳结的兴趣,结果才发现这是用金线编的。清宫的金钱是真的金子拉成细丝,再滚入别的颜色的丝线,所以编织时,会隐隐约约的闪现出金光。因为顾佳的粗暴的一剪,外面的丝线掉了一些,金丝也就露了出来,虽然结子还保留着原样,但小七知道自己悲剧了。
“原本栓在这玉上的?”牛先生笑了,“他让你换的绳?”
“是啊,是啊,他让我把绳给扔了,我觉得再怎么着也是清初的绳子,没舍得,结果一剪才发现我错了,这是金线。”小七愤怒了,回头瞪了小和大人一眼,差点忘记,小和大人又骗了一次自己。
当发现是金钱时,小七就知道这跟明清宫庭一定断不了关系了。能用这种的金钱打结的,除了那些穷的只剩下钱的内务府还能有谁?要知道这种金钱是用在龙袍,还有皇太后、皇后、贵妃的正式朝服上的。所以她对这结子保护得更好了,开玩笑,这是这块玉的身份证。
“看到这个结子没,这是内务府的特制的款,所以他才会说这是内藏了。所以让你扔了,带着那个上街,太危险。”牛先生十分好奇的看着小和大人一眼,“你很行啊,这结子知道的不多,我是在故宫混了好几年,也才看过一两次而已。”
“我喜欢看书。”小和大人笑了笑,回头对小七瞪了眼,“把玉戴上,这是国宝。”
“是,是…好好戴着,这种团龙佩这形制很多,但西周的东西,几千年保存得这么完好,包浆这么漂亮,还有雕工这么精美,说是国宝一点也不为过。好好戴着。”牛先生呵呵的笑着把玉还给了小七,但也看得出牛先生那个舍不得啊。
“所以这不是钱的事了?”小七小心捧在手里,小声的问道。现在她不敢大声了,国宝在自己脖子上挂着,她的脖子还能要吗?
“是”牛先生点头想严肃,可是还是偷笑了。
“那个,大人,你拿回去放银行,或者捐给国家吧让我戴着害怕。”小七快哭了,之前养着都小心翼翼的,现在好了,成国宝了,她只怕连觉都不用睡了。
小和大人真的很无语了,有点郁闷的看了牛先生一眼,似乎觉得这人实在太讨厌了,气乎乎的伸手拿过了玉佩,顺手塞进口袋里。小七松了一口气,好了,安心了。
“牛先生,我们大人很棒的,真的,他从没打过眼的,随便扒一下就能扒出国宝来,您要不要收我们大人当徒弟,真的很值得的。”没负担的小七又开始赶紧给小和大人铺起路来,多不容易,碰上牛大大了,当然得抓紧机会,死不放手了。
“收徒不敢,交个朋友吧?”牛先生呵呵的笑着,向小和大人伸出了手。小七非常高兴,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小和大人能和牛先生搭上线,这太好了。
正得意着,小和大人的BB机响了,小七痛苦的闭上了眼。小七爹上辈子是九六年配的手机,带上那个遇到贼都不怕,跟板砖一样,砸到脑袋一准起不来。
但就算是到了九八年,手机还没到后来的大跃进时代,还是模拟机,那价钱让小七也觉得太痛苦了。更痛苦的是,用不了几年就得换,所以咬牙没让和大人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