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敢,钱叔能打断她的腿。”小光马上变脸,虎虎生威的说道。
“你真是,我爹又不能出国,我姐就算真嫁老外了,我爹管得着吗?真是,你们快吃啊早知道多点海鲜了,出国比赛津贴多啊。”小七还是没心没肺。
“小光哥,你不会喜欢多多的姐姐吧?”不是在沉默中死去就是在沉默中暴发,吴娴静同学充分发挥了这一特性,连慢慢啃排骨的小和大人都呛了,半天怀疑自己的耳朵。
“不可以?”小光脸上泛起了可疑的红云,但还是故作镇定。
“挺好,乐乐姐嫁到你们家,大人就能被换到多多家,你们两家终于平衡了”顾佳点点头,很有些战略家的意思了。
小光那天没承认也没否认,小七也没逼问,在她看来,就像是她和小和大人一样不可能,从小他们一起长大,乐乐就像大姐姐一样把他们三个护在羽翼之下,就算小光有点青春期的假想,对乐乐来说,她的良人一定不会是小光这样的,所以她也不想打破,或者对小光来说,冷处理会更好。
小和大人也没说什么,小光喜欢就追就是了,有什么可问旁人意见的?至于顾佳说的平衡,他也不置可否,目前他和小七都没想过这事,当然小和大人不排斥将来和小七一起生活,毕竟和小七在一起最舒服,当然他也很想他的夫人。
第七十四章 外人
回宿舍,小七才发现自己忘记把玉给小和大人看了,不过也算了,过完元旦就离放假不远了,老实的挂着那个宝贝,盼着放假,好回广州过年。
她还在跟顾佳说,她现在特想念广州的烧鹅,还有那清得像水一样的老火汤,还有王妈**拿手菜,想想都是满嘴的口水。当然更多是广州那温暖的天气。
小和大人都来送过俩回衣裳了,小七在广州有羽绒服的,但都很轻薄,她带是带了,但也知道这个在武汉根本一点用也顶不上。
武汉的天气就是这样,愣是有本事从夏天连过度都不给下,就直接到了冬天。而且这里的冬天是湿冷、湿冷的,感觉冷气直接就浸入了骨子里,把从东北来的刘曼冻得直骂娘。也不知道谁说的,武汉没暖气。弄得室内跟室外一样冷,让人没处躲没处藏的。
这会小和大人的体贴就显出来了,他对小七的生活必须品还是很舍得的,一次是刚入冬时,就送来了轻软的羊毛衣、羊毛裤;再冷一点,小和大人就送来长得能包到小腿的长羽绒大衣,长筒的皮靴。让宿舍的其它人感动到不行,于是他们四人成了小和大人的死忠粉丝,实在是太体贴了。
小七倒没有这种感觉,有选择恐惧症的人其实最怕的是逛商场,看到各色衣裳,小七就直接晕菜了。后来小和大人知道了,于是小七除了内衣之外,其它大部分的东西都是由小和大人来打理,小七穿什么尺码的衣服,多大的鞋子、靴子,就没有小和大人不知道的。自己出不去,这些东西他不给自己买,谁来买?当然了,小和大人的眼光非常之好,他买的衣裳无一不是小七喜欢的,而且穿到小七身上无一不合身,好看。
所以小七虽然很喜欢武汉,真的把武汉当成自己的家乡,但是在广州过了十多年,她觉得其实吧,冬天时,还是应该待在南方。正心盼着快回家时,结果还是失望了,快放假时,老爹通知她,别回了,他们请了探亲假,他们决定回武汉过年。让小七放假就直接去奶奶家等着,好跟父母团聚。
小七还跟小和大人抱怨着,她其实一点也不想去奶奶家,小和大人虽然对自己要独自回广州有些不乐意,但这也不他能阻止的,他也不能留下陪她,名不正、言不顺不说,他还忙着呢。他还想着利用假期,正好回广州办些事。
因为小光这次还是不回去,听说小七也不回去,还挺高兴的,直说过年就去小七的奶奶家了。因为小光参加比赛,趁着放假期间,他是要补课的。
所以说干啥也不容易,小光虽然是他们中间最单纯的一个,可是他也知道,打比赛很重要,可是他不可能当一辈子运动员。所以该应付的考试,该参加的军训,他都坚持全部自己完成,所以只有牺牲自己的假期。王政委也觉得这是对的,大力的赞赏了一下,被王妈妈死瞪了半天,可又没办法。
结果也不知道钱老爹听说小光跟他们一起过年,竟然会觉得小七既然不回广州了,那小和大人自然也不会回了,既然现在小光也不回了,老王夫妇在广州有什么意思,于是也就自然的邀请王政委夫妇一块到武汉过年。
王家老家没人了,王妈妈是广州本地人,之前十多年,因为孩子们都联在一块,于是都是钱王两家都是一起过年的。孩子们都在跟前,王政委和小七爹从部队回家,总能看到满室的灯火,还有热气腾腾的饺子等着他们。
去年小光也没回去过年,但小七姐妹和小和大人都在,还不觉得有什么。而今年乐乐在美国,小七、小光和小和大人都在武汉,王政委虽然心里也觉得小儿子太可气了,但是想想大儿子,也觉得钱老爹的提议不错。
当然王政委不可能真的在武汉过年,部队的规矩是他们得陪着战士过年。这些年,钱老爹也一直这样,难得一次,也是集了多少年的探亲假的,王政委只能过来住一两天,看看俩儿子,再赶回去,留下王妈妈好跟儿子们过年。
唉,小和大人接到自己老爹老**电话很郁闷啊,他真的没有非说一定要跟小七一起过年的意思啊为什么这些人都这么自说自话呢?不过老爹既然这么说了,也只好跟着小七一起,放假住到了小七奶奶家。
小七倒是很高兴了,因为她觉得自己一个人住在这儿真是很尴尬的,连说话的人都没有,有小和大人陪多好啊。现在老爹给三叔打了电话,还寄了小七五百块钱,让她给奶奶,让她好办年货。小七也就更理直气壮的拉着小和大人进驻奶奶家了。
小和大人到了这儿,就得感受一下这里的生活。一大早就能听到小七奶奶那不用喇叭,也能让全村人听见的大嗓门,其实也挺有意思的。虽说是城乡结合部,但爷爷、奶奶此时身体还很好,非常爱干净的,而两个姑妈每周都过来给老太爷,老太太洗床单被子什么的,用的还都是老法,用米汤浆得硬硬的,还有太阳的味道,天气冷是冷了一点,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忍受。
但小和大人觉得小七很紧张,她来的第一天就一早起来,去买一家大小的早点,小心的分成份。小和大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是那种很不好伺候的主,他哪里知道小七这么紧张并不是为了爷爷奶奶他们,而是怕自己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啊。
“你不用这么紧张。”小和大人的探照灯从来就不会照自己,所以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跟小七谈谈。所以第二天一早,他听到声音就让小七等他一块出去,陪她去买。
“我紧张?”小七还没意识到。
爷爷、奶奶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两餐,早上九点吃一餐,晚上四、五点再吃一餐。三叔他们虽然跟奶奶他们住在一块,但是分开吃的。因为小七他们来了,爷爷奶奶也就都跟三叔他们一起吃饭了,小七到的那天晚上,就当着三叔三婶的面把五百块交给了奶奶,至于三婶怎么想就不是小七能理解的了,她有交钱了,至于说奶奶给不给三婶那是他们的事了。
当然有小和大人的陪伴是挺好,可是也有些麻烦的,比如早点。小七三叔他们去买,谁知道他们买什么,小和大人不吃怎么办?所以小七就自告奋勇的去买,好照顾大家的习惯,再说省得到时三叔跟老爹说自己懒惰,什么忙也不帮。怎么看到小和大人眼中就成了自己紧张了?
“你觉得呢?一大早起来,买一大家人的早点,还要分好,客气得像外人。午饭、晚饭还进去帮忙,都不像你了。”小和大人伸了一个懒腰,虽然离城市很近,但此时这里还是大片的菜地的,空气里还有牛粪的味道,这算是清新的味道吧?
“王妈妈做饭时,我也会去帮忙的。”小七强调了一声,但想想,又笑了起来,这是什么**喻。王妈妈也是外人啊不过因为从小跟王妈妈很亲,俩人都会跟娘俩一样嬉笑,她也顺便跟王妈妈偷师,其实感觉比跟三婶亲近多了。所以也对,她状态不同的。
“你不是说让我早早的放开吗?”小七在小和大人的目光之下,她以为小和大人在说,自己和奶奶家后来的关系变质,其实自己的态度很成问题。
小七很能自我反省,想想也点点头,上辈子小时候,她其实对爷爷奶奶他们在钱老**影响之下,也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没有真的从心里接受过,“所以我也有错对不对?”
“你想太多了,我是说你现在表现得太过刻意。当然了,毕竟我们也真的外人,但你总不能真的在你爹妈来之后也这样,你爸会难过的。”小和大人不在意的挥挥手,他一点也不在意小七能不能跟老钱家修复关系。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钱老爹会怎么想。
小七其实根本就没跟和小和大人搭在一根线上,没听明白小和大人是什么意思,看着他。为什么一边说他们是外人,一边又让自己别真的表现得像个外人。
“真笨,你可以把他们当外人,但别让你爸觉得,他在这里也是外人。他是这个家里真的一份子,他离开了这么久,他想家,想你爷爷奶奶的,所以别因为你,弄得跟寄人篱下似的,那让老爷子心里难受”小和大人白了她一眼,她不知道自己这么小心翼翼的,会让奶奶他们有异样的眼光吗?有时气势是培养出来的。
小七有点明白了,不过她想的方向是不同的,在她看来,自己其实是跟当年二叔、三叔他们对待自己一样对待着他们。以为不亏不欠,于是就能把关系理清,现在老爹还在呢这里是老爹的家,老爹是回家的,所以自己一定要表明自己也是这家里的一份子,让大家看到,自己是这家长子的女儿。
“谢谢你,大人”
“唉,我也习惯了。”小和大人白了她一眼,他早就习惯了小七的笨,只不过现在更证实了这一点罢了。有什么可多说的。
以后几天,小七慢慢的调整态度,比如让小和大人给堂妹指点功课,比如没事去三叔的店里帮个小忙。她好歹也是学军需管理的,对于小超市的货品摆放,储存什么的,多少有点概念。再说她本就是不笑不说话的温和性子,谁进来她也能笑着跟人打招呼,她好歹也是心里年龄三四十岁了,不管是不是真心的喜欢,但接人待物,还是不用人教的。
第七十五章 钱景
三叔、三婶也都是那种很活泛的性子,当年和小七他们闹得最凶的是二叔,但得益最大的反而一直是闷不作声的三叔、三婶,所以堂妹其实是相当的聪明。
小和大人略一点拨,小堂妹在学业上就跟开窍一样,她比小七小七岁,刚读六年级,马上面临中考。这其实是很关键的一步,她还是农业户口,如果去市区借读,心理压力会很大。可是如果不考一间好点的学校,那么她这辈子就和上辈子一样了。
小七有时看着***的样子,也不知道哪个更适合她,上辈子她重生之前,她正是幸福的小妇人,怀着孩子,脸上有幸福的笑容,用得着自己插手来改变她原有的幸福吗?她其实这生也会很平顺的。
“想什么?”小和大人注意到,小七盯着小堂妹的作业本在发呆。
“我跟你说过,她将来嫁得不错,老公很帅,家里有钱,日子过得很悠闲,打麻将一晚上的输赢就上万。”
“那叫幸福?”
“有钱有闲,不愁吃喝我就觉得幸福。我回来时,她怀着孩子,她婆婆还给她买了金首饰压惊。”小七白了小和大人一眼。
“你想说什么?”小和大人发现这些日子小七和老钱家人越来越融洽了,他说不上好坏,但并不高兴。
“就像您说的,其实这些日子我想了很多,我从没真的融入过老钱家,我不知不觉受了我**影响,觉得爷爷、奶奶对我们不公平,她们重男轻女,他们不在意我们姐妹。可是细想想,上辈子的我其实从来就没在这里真的住过,我从没跟他们认真的相处过,只是索取,却从来没有付出。我不习惯这里的厕所,我不喜欢这里的一切生活方式,我在怨恨他们不当我们是钱家人时,我有当自己是钱家人吗?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我的确是瞧不起他们的,认为他们是在依靠着我爸生活,于是我对他们是有些居高临下的,所以我身上其实也是有老钱家的血液,我怕人占我们的便宜的。”小七说完都觉得自己圣母了,而且的确很难面对。
在三叔的店里帮忙,看着三叔为赚几块钱,给人把啤酒,汽水送到家里去,偷偷的在家藏鞭炮,好偷卖逃税,他们过得其实真的很辛苦,而这种辛苦是小七从来就没体验过的。
这不仅是她,还有乐乐,上辈子的乐乐刚刚上班时,大年三十,大家都在奶奶家里等着她吃年饭,结果她回来说她所在的社区有人给吴天祥写了一封信,说家里穷得年都过不下去了。
吴天祥把信转到他们手上,他们疯了一样的找出这家人,那是乐乐第一次见真的见到穷人。端着碗很困惑的说,‘竟然真的还有穷人。’她们姐妹就是这么被曾经三极赤贫的老爹养大的,她们其实也是腐朽一代。
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和二叔、三叔之间是有着一定的鸿沟的,小七在鄙视二叔的目光短浅时,却没想想,二叔一个人要养二婶,养上学的堂弟是很辛苦的。小七爹去世之后,二婶也病了,后来跟废人一样,六十岁的二叔,满头的白发,在小七看来几百块几乎都不能算钱时,对二叔来说,也许就能解决大问题。
“唉”小和大人后悔了,早知道就不劝了,看看这傻子,从一个极端又到了另一个极端,小和大人并没那种好心去以德报怨,上辈子他们欺侮了小七姐妹那是事实,有什么可反思的?他们过得不好又不是小七的错,凭什么该小七来反思。
“行了,你想做什么吧”小和大人不想听了,拍了她一下。
“不知道,我在想,如果我让老爹劝三叔把堂妹送到乡下的寄宿学校去读中学、高中,那么堂妹会不会从此就和乐乐一样,走向成功。可是那样好像还不如她混着幸福,您说呢?”小七看着小和大人。这是小七纠结的地方,小堂妹并不是不幸福,读书有那么重要吗?小七困惑。
“乡下的寄宿学校?”
“嗯,离这儿不远的乡下有个中学很厉害,那里全是农村学生,惟一的出路就是读书、考大学、挣个城市户口;但其实等到她那时,只要有钱就能读大学,读出来了,也找不到工作,所以还不如让她放牛吃草,让自己漂亮的嫁人更好。”小七快把自己劝成功了。
小和大人撑着头,他真的很无语,为什么在小七的脑子里,一点点小事就成变成无比纠结的大事,而其它真的大事,她又完全一点也不放心在心上呢?笨人果然就就是笨人,到哪儿也聪明不起来。
“大人”
“你凭什么决定人家的将来?你自己的将来你都没考虑过。”
“谁说我没考虑?我有考虑啊,我考虑的结果是,我爸让我干嘛我就干嘛啊。”小七瞪了小和大人一眼。
小和大人再次无语,这也叫考虑过了
晚上小和大人教小堂妹应考的方法时,三叔、三婶在一边乐得见牙不见眼,谁不望女成凤?而中国父母认为子女成龙成凤惟一的标准还是读书,不然没事爹妈们凑一堆,比什么成绩,戴几杠?
“你有没想想过,你要考什么中学,过什么样的日子?”学习告一段落之后,小和大人突然对小七堂妹说道。
小七堂妹叫钱景,因为老钱家的规矩是女儿不进家谱,所以也轮不她们按家族的辈份取名,所以她们的名字都是各自老爹自己取,钱三叔可不想让自己宝贝女儿叫什么钱喜喜,钱欢欢这么傻的名字,挑来挑去,就挑了个钱景,充满了钱三叔夫妇对惟一的女儿的期望。
所以上辈子小七常跟小堂妹开过玩笑,姓钱真是太不好取名了,小堂妹就笑,想想,她在脾气上其实跟小七差不多,面上温和,但骨子里执拗。而二叔家的独子也没用家谱的排行,二叔给取的名字叫钱丰,跟钱多多异曲同工。
钱景听小和大人这么一说,有点发愣,回头赶紧看父母,孩子没有单纯的,此时她想的是,小和大人是父母派来的说客,让自己好好学校,天天向上呢,虽然没有搭话,但是人家也没表现出兴趣来。
“你现在是农业户口,而这附近是没有你能读的好中学,你明白吗?”小和大人说得无比直接残酷。
“大人”小七没想到小和大人会对一个孩子说这些,不禁急道。
“你大伯当年跟你一样,先去他可以读的中学,然后觉得他不能这样下去,他把自己转到城里的好中学去,然后有了今天的成就。”钱老爹的威风史不多,在钱老爹看来人生就俩件最得意的事,一是小时候自己去见附近名校的校长,申请转学;二就是后来大学没毕业就投笔从戎。在老爷子看来,他人生俩大转折就是这俩件事造就的,所以小七姐妹和小和大人是从小听到大的,自然也就拿他们老钱家的人来打比方了。
“现在你有三个选择,一呢跟你大伯一样,考到城里的好中学去,但就算你考上了,你还是得以借读的身份,你父母也得给你交大笔的借读费,还有就是你和别人是不同的,你能不能承受这种压力,专心的读书;
第二就是去更乡下的地方住读,那里的孩子和你一样没有城市户口,但是你比他们生活的条件优越得多,毕竟你现在除了没户口之外,一切与城里的孩子没什么俩样。但是他们比你拼命,比你肯用功,你追赶他们的脚步会很吃力;
第三就很舒服了,去你能读的那种烂中学里读书,身边都是跟你差不多的孩子,混到高中毕业,让你爸妈交钱自费念一个大学,轻轻松松的混日子。毕业了没工作,回家让你爸妈养。”小和大人盯着钱景的眼睛。
钱三叔和三婶互视了一眼,他们其实此时那一刻也是茫然的,怎么选,就这么一个女儿,这是他们所有的希望,三叔最快反应过来,“还早呢”
“就是,就是,还早呢”小七也赶紧说道,她生怕三叔会以为这是自己的主意,她负不起这个责的。
“钱景,你看看这儿,很快,城市圈就会到这儿,城中村的生活会过得很富裕,你就算现在什么也不干,十年后,你也能过得很舒服,只是你想过那种生活吗?”小和大人还是盯着钱景。
“可能吗?”三婶喃喃自语起来,此时村里人想得都差不多,他们最大的希望还是有大企业来买地,押土地让他们的户口出去,然后有一分稳定的工作、劳保。而小和大人现在却给了他们另一个前景,让他们有点不知所措。
“当然,深圳最早富起来的就是原先那些渔民,他们卖了自己的土地,盖起房子,每天靠着出租房子就能让一家大小,天天什么也不干,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哦,还有打麻将。”
“所以我们将来也会变成那样?”三叔脑子不灵也不会后来混到副厂长了,他现在相信小和大人的话。
“我百分百的肯定,所以,你们要想清楚,钱景将来的前景是当吃喝玩乐的二世祖,再嫁一个跟她一样吃喝玩乐的二世祖好,还是多少学点本事,过有钱、有闲,又不一样的人生。”
第七十六章 过年
钱三叔有点明白小和大人的意思了,就算现在钱景什么也不读了,她的将来也不会吃苦了,但是如果这样,自己家钱景又像小七姐妹那样多读书,多长本事,家里也能给她最大的支持,那么她的将来也不会比小七姐妹差不是。
而三婶的目光更是热切起来了,不是钱的问题,在钱和孩子的问题上,三叔、三婶无疑都会选孩子,现在他们是觉得起跑线都不如小七爹了,看到小七爹家的女儿出息,他们不妒忌、羡慕是不可能的,但也安慰自己,那是起跑线不同,自己没能跟老大那样为孩子创造条件、现在小和大人已经指明了道路,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当然得奔了最好了去,最少、最少,他们不是还有退路吗?
于是从这天夜里,钱景的前景就这样被小和大人给忽悠了,小七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将来就算有问题,小和大人一点责任也没有,因为他什么也没说,决定是他们自己做的,他只是把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画出来给他们看到了罢了。
小七轻轻的拍着脑袋,真是笨啊,就是啊,深圳多好的例子,竟然自己从来就没注意到,上辈子竟然没想到奶奶家城中村的地位是很至关重要的。没有远见啊
“二姐,你说小明哥哥说的是真的吗?”晚上钱景也睡不着了。
其实小和大人问之前,她还真没想过将来是什么,但是小和大人那句‘你是农业户口’深深的刺伤了小女孩的心,乡下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是一个褒意词。她现在在村里的小学上学,所以没有感受,但小和大人却毫不留情的把这层面纱给撕了去,表明了她与大姐、二姐、哥哥之间本质的不同,他们有户口,而自己没有。
“什么?家里变有钱,你混吃等死?”小七笑了起来,她从来就不是心思细密的人。
“不是,去城里读书,会被人看不起吗?”钱景小声的问道。她不敢说大姐、二姐、还有哥哥为什么都是城市户口,惟有自己不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