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又没本事,又胆傻肥,皇帝不弄死你们,都觉得对不起他自己了。看到没,为什么说这是笨人书?曹黑胖其实到死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死的。其实真就是笨死的!
艾若倒是认同老公的说法,所谓的四大家族,在朝中众人眼中,只怕就跟林妹妹在贾家人眼中一样,就是一个没行为能力,却又抱着金元宝的笨小孩。不抢了你,就对不起自己。虽然最后大家都失望了,四大家都没钱了。但是,总算在平民愤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算比较圆满了。
估计后来皇家也没把贾家怎么着不是,就是穷了,其实皇家收收拾,他们也穷了。总的来说,其实皇家真的给他们留了面子,不然上面那些罪,哪一样又不是大罪?还是给了死去的王子腾和元春面子的。
所以说,艾若现在想想,真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着。王家的孩子们还没出生,虽然她这当小姑子的不能左右什么,但让孩子们一块玩,一块读书,不让王熙凤变傻大胆,不让王仁猪狗不如。不让王子腾英年早逝还是可以的。
至于贾家倒不倒的,艾若还真没多余的想法了,关她毛事。她分家了!
艾若知道跟娘家没关系,也就不管了,专心在家养包子。主要是出不去,连串门的人都没一个,真是闷死她了。只能玩孩子了。
元春倒是越发的可爱了,长得跟个粉团一样。而艾若反正家里也不缺那点羊奶,每天用羊奶给她泡泡澡,越发的让元春更显白嫩。让艾若爱不释手,连带着没了伴的贾珠,也是每天来逗逗妹妹。
元春在这种环境之下,越发的爱笑,样子又活泼又可爱,连边上的丫环婆子们都爱得不行,一个个的把她当成二房的心肝,众人无不捧着、护着。
本来她有时还抱着两孩子去给贾母请安,后来看到大房的贾瑚也没去,于是艾若也懒得让孩子起个大早了,就当吃了早饭出来散步。顺道过来看看,行个礼,就算是请了安、问了好。顺便跟张氏聊个天,也算是串门了,反正她的礼数就到了,至于贾母怎么想,那就是她的事了,若天天看着贾母的脸色活,她才不要活呢。
当然,艾若也不想让贾家人多见元春。贾家的大嘴巴太多,从她一回来就知道换匾,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来看,贾家的这些下人们真的该管了。特别是贾母的房里。这些人的嘴巴也没个把门的,生怕他们拿元春乱嚼舌根。他们家不要名声,艾若的元春还要名声呢。顺便关上门,把二房的奴才们拢一块好好的敲打了一顿,敢跟外头那些人那样,直接发卖,二房用不起这样的爷!
她哪里知道,荣府里这些奴才已经算是敲打过的,最坏的那批已经被赶了。而大奶奶身子越发的沉了,实在没有精力去管。贾母被夺了权,但婆婆的谱还在,每天也就这时,她才能表现出,她还是这府里最高的女主人。张氏不跟她争,于是府里这些人的嘴,就没法能管得住。
不过贾家人心冷,二房分出去了,二房的孩子跟这府里也就无关了,自然没人会放到心里,也不会有人多问,倒是让艾若安静了不少。
但也愤愤,张氏开头还问问,后来也不问了。而贾母一看到艾若就拉一级警报,打着精神跟艾若斗,当然没功夫想她还有孙子、孙女。至于小姑子贾敏,也是到点请安,跟嫂子们问个好,就离开,也没把二房的孩子们当成这家人了。
44 贾赦升官
44 贾赦升官
艾若想到这儿,能不愤怒吗?所以对应着红楼的那些事,什么主子奴才,有体面的奴才比没体面的主子还有权威,说白了就是跟红顶白。宝钗的丫头莺儿,还能骂贾环没主子样呢。其实她又何尝有奴才的样子?你还是亲戚家的丫头,竟然欺侮主人家的小少爷,有没天理啊?红楼的三观正不?
所以此时,从他们对贾珠和元春的态度就知道,若自己真的不在了,只怕贾珠和元春回来,混得还如贾环、迎春。此时艾若就没多想自己要怎么死,而是想着怎么活了,为了她的珠儿,她的元儿,她也得好好的活着,不能让他们这一家子作贱了。
有了这愿望,她对贾母的挑衅,那是应付得轻松自如。贾政又不在家,您能把我怎么着?其实即使贾政那二货在家,贾母又能把她怎么着?不过是摔个杯子,打个碗。摔的又不是艾若的财产,艾若才不心疼呢。
可能是摔了几次,贾母的体己也就那么多,真的让公中出钱换新的,府里刚刚才交了功臣田,老爷子一定会骂她浪费,她也就不摔了。改叫大媳妇回家歇着,这里有老2家的呢。
这话很明白,这是让艾若立规矩呢。之前王氏进门起就在婆婆前头立规矩,照着三餐做。后来艾若来了之后,就一次也没做过了,现在她都分出去了,再拿规矩说事,你老糊涂了吧?艾若就差没冷笑了。
张氏也抿着嘴,等着看艾若怎么做。谁家没大嫂?她也是从当小姑过来的,就算是立规矩,谁家跟贾母的谱摆得这么大,不过是送个菜,一周过来立次把规矩,当成孝顺就是了。
就算是立规矩,也是替婆婆端个碗,挟筷子菜,意思到了也就成了。谁家也不会让媳妇空着肚子,亲手伺候婆婆吃了饭,漱了口,才能回自己屋里吃饭。
你想,古时夫妻在一起的时间本就不多,一天大块的时间还让婆婆占了去,累得要死要活的回去了,丈夫早跟小妾跑了,还谈什么夫妻感情啊。可谁也不敢说不做,不然,公公,丈夫都容不下了。只怕娘家都容不下。所以张氏很期待的看着艾若,看看她如何做。
“儿媳妇立规矩,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不过不好意思,我家里有孩子呢。元儿可以喂些辅食了,没有我喂,她就不吃。您这么慈祥,总不会让孩子们饿肚子吧?若您实在让我立规矩,我也真不会不立。您容我个空,我先把孩子们送回娘家,有人给我看孩子了,我再来伺候您。您看成不?”艾若连媳妇都不自称了,直接就我了,笑得那叫一个艳啊。贾母又摔了一个杯子。
艾若呵呵一笑,看也不看,但凡贾母敢惹她,她就抱着孩子回娘家。贾母也知道,她这么一做,代善也饶不了自己。于是最终忍气吞声了。
贾母在贾家的权威,其实说白了,就是代善死,她是家里最高寿的人,于是一个孝字压下来,儿子们都不敢动弹。这也其实说明,贾赦和贾政在孝顺上,还真不差什么。
特别是贾赦同学,快赶上二十五孝了。你看,他都被赶到西院小花院子,自己开门过日子了,还不敢把属于自己的一切要回来,得多孝顺啊。(当然,其实是傻!消极怠工是不可取的。)
而贾政所有的一切都是老娘偏心得来的,他当然要越发的孝顺了,于是老太太有权威了。一直到元春封了妃,王夫人架空了她,才慢慢的退了下来。
现在代善还没死,而两儿子一个真离心了,另一个怎么说呢,没之前那么傻了。两媳妇怕她才怪。所以此时的贾母,真拿艾若一点办法也没有。
当然,也不是真的没办法,让人出去传老2媳妇不孝顺,不敬婆母。不过她脑子刚转,就被赖嬷嬷给止住了。老爷子是谁,他能查不出来?到时没脸的是太太。休妻的事可还没掉下地呢!
贾母一听也是,就算老爷子不查,王老太能是好惹的。况且老2在考试,真的传他媳妇不贤惠,他内讳不肃,他的前程就完了。
贾母再恨艾若,也不至于拿亲儿子的前途开玩笑。好吧,主要是,代善不会饶了她。真的把她休了,她连娘家都没得靠了。娘家现在也是锅粥。长侄让弟弟们退当时分他们的家产,重新分配。而弟弟们能干才怪,闹得史老爷都病了。结果还没人搭理,只顾自己闹腾,听得史氏心里拔凉拔凉的,有对比才有美,这会她就觉得自己两儿子都不错了。当然,媳妇也就更看不顺眼了。
欺侮不了艾若,只能再想别的辄。不过想也白想,艾若的院子跟铁桶一样,她真的插不进半支手去。
正在贾母万般纠结时,贾赦升官了。于是爱折腾的贾母找到了新目标。艾若她没法子,不过也无所谓,她已经分出去了,将来自己养老送终的毕竟还是老大一家子,于是她把目标转回了老大屋里。
老爷子交了功臣田,于是贾家大面上,‘知进退’、‘守礼法’的风评终于出来了。圣人连夸了他好几天。代善已经不能赏了,于是,施恩的对象转到了贾赦的身上。贾赦之前补了一个从五品副千总的实缺,圣人一高兴,问了贾赦的表现,于是调到骁骑营任千总去了,一下子成了正五品。
别看才五品,骁骑营可是圣人的近卫军,天子近阶的五品,跟外任的五品能一样吗?当然也得怎么看,基本上对老实人贾赦来说,就是天上掉馅饼。老实的听老婆和岳父的话,谁说的也不听,老实的对圣人尽忠就是了。
他哪里知道,自己一升官,又提醒了老娘,自己的存在。于是回家,老娘就说要大宴宾客,好好热闹一下。
旧书女主角今天也双更,没看的也可以去看看。新书求收藏、推荐!
45 家风
45 家风
代善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情其实也在反思,所谓的四王八公,有没有必要再连成一线?看看圣人那高兴的样子,表明人家早看自己这些人不顺眼了。
也是,除了自己,其它几家都是靠着老辈子在混日子。自己好歹在圣人这朝,替圣人平过叛,圣人也对自己另眼相看的。
但再细想想,老辈子都是跟着老圣人开天下的,自己若不是小少时跟着当今伴读,只怕也落不着平叛的机会。哪里还能把国公再袭一辈?所以富贵还真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自己这样了,总得为儿子们考虑一二吧!所以荣府再不收紧尾巴,只怕就是死路一条了。听史氏一说大宴宾客的事,心下有些犹疑,想想还是把大房、二房、贾敏招一块,大家商量。
张氏也觉得这是机会,好重新进入社交圈,并且慢慢的走向实权派,而不是之前那些所谓的四王八公了。当然她也不敢这么说,心里过了一下,说道。
“这是皇恩浩荡,不过之前只怕与各王府、公府有些芥蒂,此时大摆宴席,只怕人家心里不好想。要不只请几家亲近的吃个酒、看出戏,也算是谢了君恩。”
代善也明白,大媳妇这是要跟四王八公划清界线了,亲近的,京城里他们就跟四王八公,再加王史两家最亲近。大媳妇首先就把四王八公PK掉了,难不成只请王、史、张三家姻亲?老大升官,自然以大房为主,由大房发帖子,那么张氏自然而然的就能把与张家亲近的一些人请来,慢慢打开局面。很好,果然是自己亲自选的人,做事果然通透。
代善比较满意了,转向了二媳妇,“你怎么看。”
艾若被叫来开会都觉得有点搞,她分出去了好不拉,你们至于回回都叫我吗?大房升官,你问问大房的意思就好了,问我们做什么?不过已经坐这儿了,还真没法说啥,分出来了,她也姓贾,老公不在,她代表的是二房,于是有点纠结了。
“照媳妇说,还是别请客了。不是往别人伤口上洒盐吗?”艾若脑子过了半天,终于决定实话实说。
全都交了功臣田,代化还是第一个交的,结果就贾赦升了官,叫贾敬怎么想?贾敬是进士,却还连正经的官职都没有,代化还上火呢。还有其它交了功臣田,家里闹成一团的人家,怎么想?这是个问题!换个角度,真的结交清流、实权派了,皇帝老儿只怕还要想,你们想干嘛?
代善没崩住笑了,贾赦也笑了,他倒是明白了艾若明面的意思,也觉得这官升得有点在火上烤的意思,他自己都觉得臊得慌。现在他宁可低调点,老实的好好跟着圣人就完了。真的跟老娘说的,大宴了宾客,满朝勋贵只怕得吃了他了。就算皇家不待见他们,他们破船还有三千钉呢,何苦这时找不痛快呢?
张氏脸色就更差了,显然公公和丈夫更同意艾若的看法,这让她的面子怎么挂得住。艾若看了张氏一眼,好歹也是大夫,有些话不说,她还真觉得对不起她这职业。
“再说,大嫂怀着孩子,身子又不好。真的大宴宾客,就算有大妹妹的帮忙,只怕也是吃不消的。更怕来往这么些人,人多口杂的,也怕冲撞。不如等大嫂生了大胖小子,再大宴一次,名正言顺,也不怕人说嘴了。”艾若忙说道,努力不把张氏得罪了。她可借住在这儿呢,就算啥也不为,总不好婆家人都得罪光不是。当然,她惯性的把自己又摘出来了,大房就算大宴宾客,她也不会出来帮忙的,只说贾敏帮忙。表明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
张氏一凛,摸摸自己的肚子,暗暗地有点后悔刚刚的冲动了,怎么说,也得为孩子好好想想不是。倒是收回了刚刚的争胜之心。
贾敏本就没发言权,代善这段时间家庭会议上,总让她列席,就是给她上课,让她好好跟两个嫂子学学。大嫂稳健,二嫂机智,都比她强。现在看看,果然如此,贾敏总算能客观的看待两位嫂子了。
而贾母冷眼旁观,也不说话,心里暗恨艾若就是来克自己的,却也没法,老爷子本就没打算听自己的,这个家,他宁可问分家出去的二媳妇的意见,让她怎么不气恼。但当着老爷子的面,她也不讨这个嫌了,看大媳妇捧着肚子,倒是有了新的想法。不过当着代善的面,她没开口。
第二天,贾母趁着大家来请安的机会,直接指指自己身边的一个大丫头秋葵,“你月份也重了,这是我身边得力的人,跟你去伺候吧!”
而秋葵含羞谢了贾母和张氏,默默的站在了张氏的身后。
艾若看张氏的脸有点白,却还是答应了。当然,好像贾母也没给张氏拒绝的机会就是了。
艾若真的有点无语了。对贾母无语,也对张氏无语,不过她还真不圣母,这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她还真的不好管。到头来,张氏好人做着,自己又成了恶媳妇了。
这种事,在现实职场之中常有发生。不平事,于是大家凑一块嘀咕,然后挑着爆炭出头。等人爆炭出了头,大家都得了好。出事时,便全由爆炭一个人担上了。当年艾若就是当过爆炭的,结果弄得一身腥,现在她无论如何也不会这么干了。
冷冷的看着秋葵和张氏回了大房,自己回了自己的院子。之前看书时,觉得长辈给小妾也许是这时代的惯性。但是真来了,才发现是鬼扯。就像是王家,她妈王老太够厉害吧?王大太太,二太太都没孩子,可也没见王老太非要给儿子塞小妾啊。再想想,王夫人和王熙凤都很痛恨妾侍,就应该就与王家的家风与贾家是有本质的不同的,于是两代王家来的媳妇,都无法适应。生生的一个被逼得变木头,内里阴狠;一个呢,还年轻,什么都还在面上,但不能不说贾家的家风,真的生生被贾母毁了。
回屋看到元春的笑脸,还有贾珠漂亮小脸蛋上的墨迹,艾若觉得自己的心慢慢回归温暖了。也就不想贾家的事了,与她又有什么关系,关上门过自己就好。
看了匿名读者的评论,小P有点纠结,其实小P喜欢同人的最大原因就是看新的角度。看别人如何分析、演绎我熟悉的故事。每每看到新的观点,小P就会很兴奋。这也是小P一直想写红楼的原因,实在太想吐槽了。真不是灌水。对不起大家了!以后小P尽量注意,对不起!
46 内外交困的张氏
46 内外交困的张氏
贾赦升官没请客,来送贺礼的,也都一一送了差不多的回礼,表达了荣府不想招惹是非的决心。荣府的名声总算逆市上扬了。
要知道,之前贾家的名誉已经跌破了发行价,而且一路看跌。好容易分了家,总算是止跌回稳,但想上升却是困难的。好容易圣人开了金口,荣府总算有点翻身的意思,
一些清贵的人家开始给贾家帖子,表明慢慢的认同他们家了。当然了,史氏好像被贵人圈集体忘记了,不管是老亲还是新接交的人家,有什么事,都是直接给大奶奶帖子。提也不提荣府里还有一位太太。
于是大奶奶隆重出场,而贾敏之前虽然传得有些不堪,但是要知道贾敏现在有高参了,又有张氏的保驾护航,终于,贾家的名声有了上扬的空间。
若是以前,张氏会很开心,可是她现在怀着大肚子,身体本就不好,接到帖子原来可以说身子不好不去,现在为了贾敏,她也不得不去,贾敏就算是定了亲,可女孩家的名声,也关系到全族的女孩名声,贾敏还有将来,她只能撑着领着贾敏去各家应酬,好把贾敏的名声慢慢的往回填。
谁都知道,应酬是累人又累心的苦差事,张氏也是那心思重的主,又怕贾敏再惹事,每次出去跟打了一仗似的,几天都养不回来。可怜张氏,大着个肚子,还得为小姑子操心,只能说长媳难当。
好容易在家养几天,家里又不省心。从贾母那儿領回了秋葵,也就直接开了脸,放到贾赦的屋里。她身怀有孕,老公身边得有伺候的人,不然她也不会忍着气收下了。但贾赦屋里又不是没人,之前还有贾母送的丫头呢。
贾赦是个蠢的,哪里懂女人的心思,张氏领回来,让秋葵给贾赦磕头敬茶,贾赦也没说拒绝的话。在他看来,他最最敬重张氏,至于其它的女人,不过是个解闷的。平时他都懒得看,一点也不当回事。所以老婆给的,他就接着,他一惯的听话。但这会,张氏需要他听话吗?纵是张氏明白贾赦,她的心却还是被刺伤了。
而秋葵是太太给的,之前又是太太屋里一等丫头,自己觉得自己比之前几个通房强点,上来就掐尖好斗。也就算是暂时给张氏点面子,不敢当着张氏闹腾罢了。
不当着张氏能不知道?可是没露上明面,她又是讲礼法的,不好无故发作,只能自己呕气。身体能不坏吗?
外头事不能推,屋里还有几个不省心的。府里还千头万绪,平日里,贾母还没事给张氏添点堵。于是她的身子迅速的恶化起来。不过是性子太好强,忍着口气,奋力撑着罢了。
别人看不见,身为专科妇科大夫的艾若,怎么能看不见。可是每每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真没法说什么。她自己就是大夫,她深知,大夫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请了大夫又如何?对张氏来说,请了大夫,吃了药,却还是得劳心劳力的去应酬,去对付婆婆、小妾,还要管着这一大家子人。你想,王熙凤身体那么好,还年轻,生生被这一大家子拖垮了,而王熙凤还没什么应酬,只管荣府的一亩三分地。张氏还没王熙凤战斗力强呢。
她这个分了家的弟媳妇,此时说嘴,到头,万一被人误解,她嫉妒大房的荣耀怎么办?你想出门应酬,其实也是社交圈承认的方式。没看贾母都没接到帖子,更何况她一个分家出去的次子媳妇。又没官身,自然人家也不会多此一举的多给张帖子。若是之前的王氏,只怕又要拧断几方帕子了。
史老太婆可等着机会挑拨他们妯娌关系呢。这种机会她能放过?还有贾敏,她好容易能重返社交圈,正是努力表现的时候,你让张氏不出门了,贾敏没人带,根本就出不去,贾敏还不得恨死她?艾若只能装看不见,落个眼不见心不烦。
再说对内,张氏屋里的事,张氏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她何苦去打听?当然,贾家的事还真不用打听,大房那点事,除了张氏自己屋里人嘴严实点外,那些通房的那点事,早传得满府皆知了。当然,外头也有,什么贾家的老太太又塞了一个丫头给大爷,把大爷屋里闹腾得很不像话。
此时代善都懒得说啥了,他也看明白了,史氏的名声已经救不回来了,于是,由她烂去。她烂了,反而能让大媳妇把女儿的名声救回来。果然张氏带着贾敏出去几次后,社交圈里对贾敏的评价就高了起来。什么举指有度、温婉大气。
贾敏有两位嬷嬷的保驾护航,也不再跟以前似的掐尖好胜,她是定了亲的,自然用不着跟那些没定亲的姑娘一样努力表现。因为没有竞争力,她只是来挽回名声的,于是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赞许。虽然后头总要加一句,“可惜了,有那样一个娘。”
当然母亲不靠谱对贾敏的名声还是有碍的,不过,比坏贾敏的名声好得多。所以就算是贾敏和张氏什么也不说,贾家慢慢的不好的一面全是贾母的了。
既然只苦张氏一个,满贾府的,除了贾母满是嫉恨、愤怒之外,大家都满心欢畅,一片欣欣向荣。艾若还能说什么?说了有用吗?除了一早的请安,平时她不许人开联通与荣府的那扇门。让周瑞家的给大家洗脑,荣府是荣府,二爷家是二爷家,别搞错了。
代善并不知道大媳妇怎么啦,他只觉得最近还挺舒心,名声好了,家里也顺了。平常上班时,还有亲近的下属还会偷偷拿他打趣,问要不要纳个小妾。代善自然也不会说家门不幸,只是踹说话的人一脚。但也表明,贾家虽然出了一个极品,但是,大家慢慢的在认同,除了那位,其它人都是靠谱的,是可以结交的。有了这层认知,代善也就不生气了,于是安下心来给媳妇分库房了。
47 分库
47 分库
代善虽说分家时让大房吃了点亏,但老大升了官,他也拿私房给了补偿。于是,也算扯平了。于是,代善在分配库房时,倒也比较公正了。
一部分是有明显标记的,这是祖传的、上赐的,这些自然是长房长孙一代一代要传下去的。剩下的,代善决定平分给两房。
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才分下来,因为真的不好分,要价值对等,又要什么都顾忌到,所以老爷子真的觉得自己为子女真的操了大心了。得亏他只有两儿子,像史家那样,他真不要活了。想想史家,虽说自己的儿子是蠢货,但是人不坏,于是老爷子又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