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开始到没有想到,自己生病。原来是老天爷的预兆,是预示他前程似锦。
他在内室,把丫鬟都遣了。几乎失态的手舞足蹈。
大夫人却神色恹恹的。
朝中大事,她不如顾延韬通透,可俗话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当时顾延韬生病,既差点被秦微四所害。又失去了出使安南国立功的机会,全家人都当成一次劫难。
结果,却成了这次祸事的功臣。
要不是上次生病,如今死在安南国的,就是大老爷。
大老爷兴奋极了,回头发现大夫人脸色不对劲。就问她:“怎么?”
大夫人深叹了口气,说:“要不是你上次生病,让魏阁老取代你去了安南国。如今…将来你取代夏首辅,成了首辅,焉知不是祸所伏?我心里七上八下的。”
大老爷就不太高兴,脸微落:“你从前那么干脆爽利一个人,如今倒也婆婆妈妈起来!老天爷就是算准了把首辅之位留给我。才让魏丰死在安南国,让我兵不血刃继任首辅。明明是上苍施恩的预兆。偏偏你想出这么些晦气事。”
大夫人就不敢多言了。
大老爷爱极了权势,是不容他人说丧气话的。
“我哪有侯爷这样的见识?”大夫人抿唇笑了,“侯爷说得极是。”
侯位是新封的,大夫人叫不习惯,只是让家里的下人们改了口。在下人面前,她句句侯爷。
当着顾延韬,却只是偶然开玩笑的时候说上一句半句。
顾延韬却非常喜欢听,又是哈哈大笑。
高兴之余,他也想起顾瑾之的话:“…当初只有她跟我说过,南边也许有祸事。我生病,是避开祸事,会因祸得福,还叫我找紫微真人算一卦。那孩子,医术了得,也懂相面吗?”
心里对顾瑾之就有了些喜欢。
而大夫人,把顾瑾之当恩人。
她最清楚,要不是顾瑾之,顾家上下众人,除了老爷子,没人能发现秦微四的小动作。
偏偏当时老爷子不在场。
是顾瑾之救了大房满家子人的命。
“会不会相面,两说的。可这样一语中的,又有几个能?她难道不是你的福音?”大夫人笑着问。
“的确是福音!”顾延韬又是哈哈大笑,“再过几日就是中秋,听说也是她的芳诞。你给她备一份厚礼,要重重谢她。”
大夫人巴不得,连连道是。
顾延韬在自家欢喜了一场,回到朝中,也同众大臣一样,阴霾着脸。
年轻的皇帝未经过战事,他心里没谱。
他不知朝中武官大将,谁堪重任。
元平侯姜梁是兵部尚书,朝中大部分的都指挥使,都是姜梁的门生。
皇帝就把举荐良将的事,交给了元平侯。
京里有些小恐慌。
大部分人知道安南国遥天路远,是不可能打到京师的,可气氛到底压抑。
中秋节,又是顾瑾之的生辰。
宋盼儿大一早起来,就要亲手给顾瑾之做寿面。
她哪里还有力气揉面?
揉了几下,就教给了祝妈妈,意思到了即可。
然后,宋盼儿又亲手将祝妈妈擀好的面切了,放入锅里,自己添了作料,给顾瑾之和众人做了份长寿面。
顾延臻吃了小半碗,送给顾瑾之一个小首饰匣子,就说要出去,今日和胡泽逾有约。
宋盼儿又叫人给老爷子送去一碗。
然后又装了食盒,给大房那边送。
忙碌完了,才是他们娘们坐下来吃。
“…今年遇到了事,咱们家又被大家看在眼里,自然不好抽头热闹。听说昨日也是章和侯谭家老祖宗的寿诞,原先定下的戏和宴席都撤了,只家里众人围着吃了碗面。有谭家在前头。咱们也学样。”宋盼儿叫人把面端上来,又怕顾瑾之觉得委屈,细细跟她解释,今年不同往年,真是国难当头的时候,需要低调。
然后又道,“这面,是娘自己做的。”
顾瑾之和煊哥儿、琇哥儿、朱仲钧吃面,连连赞好吃。
不仅仅是生日过不成,连中秋节也免了。
城里那些擅长钻营的商家。也关门闭户,彩灯不买了,兔儿爷也不做了。处处透出肃穆。
“明年若是太平好年景,娘给你办个极好的生日宴。”宋盼儿许诺。
顾瑾之吃面,一头的汗,连连道好。
用鸡汤煨的面,添了香菇、冬笋、虾米等提鲜。入口鲜香,顾瑾之和朱仲钧等人一样,吃得嘴巴不肯离碗,任由母亲在一旁唠叨。
朱仲钧一连吃了三碗,还叫添。
顾瑾之忙笑着拦住了他:“回头不消食,你又喊难受了。”
朱仲钧很久没吃过这样鲜美的面条。他又是装傻子的,自然放开了吃不忌讳。
“煊哥儿也吃了三碗啊。”他指了顾煊之道,“方才。海棠姐姐不是又给他盛去了?”
宋盼儿和顾瑾之都微讶,目光落在煊哥儿身上。
她们一个只顾和顾瑾之解释生日宴简单如斯的事,一个只顾吃面,到没人留意到煊哥儿。
煊哥儿就瞪了眼朱仲钧,把头往桌上埋。不和母亲、姐姐对视。
一旁的琇哥儿吃得正香,他在吃第三碗。生怕宋盼儿和顾瑾之也不给他吃了。他连忙使劲唆了几口。
一时间,弄得响声有点大。
大家都看他。
屋子里有点静。
宋盼儿没忍住,哈哈大笑起来。
气氛这才一送。
海棠正好又替煊哥儿端了面进来。煊哥儿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眼馋望着那面。
又把宋盼儿笑了一回。
她笑得肚子有点疼。
“他心里没数,你也没数?”宋盼儿笑过之后,笑着骂海棠,“你都给他盛了第四碗了!”
海棠讶然,道:“奴婢没有啊。奴婢第一次给九少爷盛。”
然后一旁的慕青道:“我也给九少爷盛了一次。”
芍药也给他盛了一次。
原来他是每次叫不同的丫鬟盛。
要不是朱仲钧在一旁数着,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吃了几碗。
宋盼儿第一次知道,煊哥儿还有这样机灵耍小聪明的一面,一把将他搂在怀里:“跟着你七姐念书,旁的没有,倒把你的小聪明念出来了!”
煊哥儿脸微红。
“这可不是我教他的。”顾瑾之也在一旁笑,“定是跟着王爷学的。”
她指了朱仲钧。
朱仲钧就无辜望着她们。
他无辜的表情,很是单纯,又把宋盼儿等人逗笑了一回。
几个人都吃撑了。
大家怪来怪去,最后还是宋妈妈公道:“夫人做的面好吃,也别怪他们偷着要多吃。一会儿该喊撑得难受了。”
然后喊了小丫鬟,“去煮些山楂梨水,等会儿给王爷和少爷小姐们消食。”
丫鬟忙去了。
宋盼儿笑了一场,也吃了碗面。
而后,她总感觉有点不舒服。
算了算日子,至少还有半个月才临盘呢。
估计是笑多了。
宋妈妈和海棠扶着她回内室睡去。
朱仲钧就趁机小声对顾瑾之道:“你们家的人,居然没人嫌弃我是傻子。你这回投生到了好人家。”
他说宋盼儿和顾延臻不市侩,为人真诚。
顾瑾之何尝不知道?
宋盼儿喜欢朱仲钧装出来的傻,并不是因为他是王爷,而是他的那份娇憨天真。
到了下午,大房那边叫人抬了八抬贺礼,给顾瑾之庆生。
宋盼儿讶然,想起身亲自去迎。
结果肚子疼得越来越厉害了。
宋妈妈忙和海棠将她扶到了床上:“这是…这是快要生了吧?”
第122节喜降
当初宋盼儿是意外得孕,她甚至坐船没来月事都不记得了。
而后,她也是估摸着日子,算了八月底九月初的产期。
可具体日子,她自己都算不准,其他人哪里知道?
一阵阵的疼,几个人忙把她扶到了床上。
果然是羊水破了。
“先别慌,先别慌。”宋妈妈也紧张起来,她不知是安慰宋盼儿还是安慰自己,“耳房收拾好了,夫人还能不能走?不能走,我叫小子来抬了夫人过去。”
产子的耳房是前几日才收拾出来的,如今被褥也没铺。
顾瑾之听到了内室的动静,忙跑了进来。
宋盼儿又是一阵阵疼,疼得叫了起来。
煊哥儿也往里走跑。
几个大丫鬟们也纷纷挤了进来。
“海棠,你去外院,让小子们去请了稳婆来;再派人去告诉找三爷,告诉三爷一声;芍药快去,把耳房的被褥铺好;慕青,热水只问你要,你去准备;傲芙准备好香案,等小少爷出世要祭拜…”宋妈妈自己先慌了一阵,见是真的要生了,她才定下神来,有条不紊安排着。
稳婆还没有来,宋妈妈也不怕。
当初顾瑾之落下,宋妈妈就在一旁,请教了稳婆如何接生;而后,她自己也学了些;煊哥儿出生是后半夜突然破了羊水,稳婆去请,却半天没来,是宋妈妈替宋盼儿接生的。
等稳婆到了,煊哥儿都安全落地了。
而后,在延陵府,二舅太太生五表少爷,宋妈妈也去帮忙了。
宋妈妈有经验。
几个丫鬟得令,忙纷纷跑去了。
念露在一旁,和顾瑾之一起拉着宋盼儿的手。
宋盼儿一阵痛缓过去。她人渐渐有了些精神,起身道:“快扶我,先去耳房。免得一会儿又疼起来。”
她们就搀扶着她,去了耳房。
芍药办事快,耳房已经铺好了被褥,放了两个大引枕,点了熏香。
宋盼儿躺下,又是一阵阵的疼。
宋妈妈道:“疼得这样急,是快要生了吗?”
她记得当时宋盼儿生顾瑾之和煊哥儿,阵痛也没这样频繁且快的。
生顾瑾之的时候。因为是头胎,生了整整一天,人折腾得够呛。当时羊水破了。都快要尽了,只差将孩子闷死在胎里。
宋妈妈也因为这个,才去学了接生,想着以后宋盼儿再生,能替她出力。
等生煊哥儿的时候。也折腾了五六个时辰。
所以,宋盼儿生孩子生的慢。
可现在这样频繁,到底好事坏事?
宋妈妈对顾瑾之道:“瑾姐儿,您快给夫人把把脉。怎么疼得这样急?”
顾瑾之倒是笑了:“妈妈,生孩子不都是这样?”
“可夫人…”宋妈妈张口要解释,宋盼儿又急急喊疼。
顾瑾之替她把脉。没有异常。
宋盼儿的痛,这才缓缓缓了些。
她也能腾出精神,对顾瑾之道:“这里污秽。你带着弟弟出去,别叫他到处跑乱。”
顾瑾之想了想,道是,转身出去了。
煊哥儿果然在耳房的帘子外,被一个小丫鬟紧紧抱住。不让他进去。
朱仲钧则站在外面的屋檐下。
顾瑾之喊了他:“你带着我弟弟,不管去哪里逛一逛。被叫他往产房里撞。”
朱仲钧眼神落在顾瑾之脸上,有片刻的怔愣。
而后,他才点点头,进去拉了煊哥儿的手。
煊哥儿不想跟他出去。
两人因为争顾瑾之的宠爱,正有仇呢。
“煊哥儿,你不听七姐的话?”顾瑾之笑着问他,“七姐让你跟着王爷,等七姐喊你,你再来。你听不听?”
煊哥儿自然是听顾瑾之的话。
他抱着顾瑾之的腿,犹豫了一下,才跟着朱仲钧去了。
朱仲钧牵着煊哥儿,出了院子。
远远的,又能听到宋盼儿的呼疼声。
他想起了榕南出生的时候…
榕南是他和顾瑾之的儿子。那时候他明知顾瑾之快要生子,却要授命陪着厅长去法国考察。
等三个月后回来,榕南的满月酒都摆过了。
那次,明明可以换别人去,他只是不愿意失去和老领导亲近的机会。他想着,双方父母都在身边,又有工作人员在家,顾瑾之不会有任何问题。
他回国之后,堂妹跟他说,顾瑾之生朱榕南,吃了很多的苦头。
她一开始非要顺产,说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
医者不自医,这句话总有它存在的道理。顾瑾之给旁人号脉精准,自己却号错了。
生的过程中,榕南胎位有了些偏差。
最后,实在无法,只得破腹产。
顾瑾之总说,中医顺应天地四时,瓜熟蒂落。顺产的孩子会更加健康,一直很排除破腹产。
在她生之前,大夫就说,孩子胎位不太正,最好破腹产,她非要坚持顺产。
果然,把她折腾得够呛。
她艰难生子、给孩子摆满月酒的时候,朱仲钧在大洋彼岸,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榕南满月之后,他才回来。
顾瑾之那时候,甚至没有和他争吵。
他丈母娘狠狠骂了他一顿,自从之后,每每见到了他,都要拿出来说:把女儿交给他,她的女儿生死攸关的时候,朱仲钧想着的,只是他的前程。
到了老年,特别是顾瑾之死了之后,朱仲钧总在想,年轻的时候汲汲营营,努力拼搏,以为重权厚禄,才能给她安全感,却失去了很多和她共患难的机会。
如果她生榕南的时候,自己在身边,也许他的仕途会后退几年,可他却拥有了妻子和儿子的心。
“…我们去打秋千。”煊哥儿在朱仲钧耳边念叨,“我先送你。你再送我。”
朱仲钧回神,笑了笑道“叫了小子们来,都送我们,岂不好?”
煊哥儿嘟起嘴巴。
他半晌之后,才道:“我和七姐打秋千,都是她送我,我送她。”
有了小厮们推送,打秋千还有什么乐趣?
煊哥儿说不清楚这中间的道理,他只知道,和七姐一起玩。比跟着小厮们玩有趣多了。
他宁愿送七姐,也不愿意被小厮们送。
朱仲钧却怔愣下。
他想起儿子刚刚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明明会骑了。还非要顾瑾之扶着后座。
顾瑾之就依言扶着,母子俩玩得满头大汗。
有时候榕南也找朱仲钧扶,朱仲钧就觉得孩子在撒娇,会养成纨绔,就严肃告诉他:“男孩子要勇敢。怎能总让别人保护你?你会骑吗?你骑给爸爸看看。不会骑爸爸教你,总叫别人扶,可不是男子汉!”
榕南一脸沮丧,骑着小自行车跑了。
朱仲钧喊他,他头也不回。
而后,儿子骑车再也不找他扶。
如今回想。榕南好似只爱叫他和顾瑾之扶,从来也没折腾过家里的工作人员…
他想要的,并不是有人扶他。而是和父母玩耍…
今日这是怎么了?
朱仲钧不明白,怎么如此多愁善感。
他敛去了心绪,对煊哥儿道:“既然这样,你先送我!”
煊哥儿就笑,一双眸子清湛照人。他并不怕吃亏。笑着说:“我送你二十下,你送我三十下。我再送你四十下…”
“行行!”朱仲钧笑起来。一把扛起来了煊哥儿,快跑着向外院去了。
他身体比较有力气,扛煊哥儿不碍事。
煊哥儿就在他的肩头,咯咯笑。
——*——*——*——
顾延臻原先跟胡泽逾约好八月十八去西郊狩猎的。
可魏丰阁老的死,安南国的反叛,京中禁止声乐半个月,中秋节就不过了。既然无事,他就和胡泽逾提前到了今日。
早上送了女儿生辰礼物,乃是他花了高价淘弄来的一堆凤血玉耳坠儿,泪滴大小,虽然不算顶尖难得,却也贵重。
送完之后,他就出门了,妻子并没有阻拦他。
宋盼儿从来不拘泥他的行动,只要不撒谎就行。
胡泽逾还带了两位同僚。
其中一位,他的恩师被顾延韬所害,被迫辞官离京,他自己也只能在京里混个六品官。
听说顾延臻是顾延韬的弟弟,他就大骂顾延韬奸臣误国。
顾延臻也惹了一肚子气。
他懒得和那人对骂,就把手里的弓,狠狠甩了他一下,然后骑马往回跑。
秋衣单薄,那位大人的后背估计被顾延臻抽起了痕迹,弓背上还有血痕。
他这才解气,骑着马儿,去了东大街买了些儿子最爱吃的红豆糕、菱粉糕,妻子喜欢吃的胭脂鹅脯,又去书店,给女儿弄了两本药书,也不知道有没有价值,一并买了。
他的气,这才真正顺过来,拎着东西回了家。
一进门,大门口三四个小厮交头接耳。
看到是顾延臻,忙上前拉着了他的马橛子:“三爷,您可回来了!小的们跑断了腿,到处找您!夫人生了两位少爷…”
顾延臻又惊又喜。
“两位?”他惊讶着反问。
那小厮忙道:“是!是双生子。”
顾延臻把马交给小厮,东西都不顾了,撩起衣摆就快步往里头跑。三十来岁的人了,从未见他如此失态过。
他出门也不过两个时辰啊。
去的时候,宋盼儿还挺着大肚子,叫他痛快玩一日。
等他回来,他就多了两个孩子。
鞋丢了一只,他都没发现,急匆匆跑进了内院。
——*——*——
感谢三生琉璃 、熱戀 的打赏,二更求粉红票!
第123节不敬
宋盼儿这胎,生的特别顺。
从羊水破到两个孩子落地,刚刚半个时辰。
宋妈妈也惊诧不已。
念露就想起七小姐每日都要拉着夫人满园子逛,三爷还说让夫人小心养胎。那时候七小姐就劝夫人说,多逛逛,将来生小少爷有力气。
夫人很疼七小姐,对七小姐的话言听计从。
果然,如今生的这样顺,定是逛的功劳。怀着身子,要比平常还要多逛。念露默默记下,以后也告诉其他人去。
顾延臻跑进来的时候,宋盼儿已经睡下了。
两个孩子由两个老妈妈抱在,在隔壁耳房里睡觉。
顾瑾之带着煊哥儿、琇哥儿,庐阳王在一旁看。
顾延臻见宋盼儿睡熟,就脚步轻轻退了出去,去隔壁看孩子了。
因为是一胎养俩,两个孩子都偏瘦小。
先落地的重五斤八两,后落地的重五斤三两。
相对于其他孩子,也算不错的,只是顾瑾之和煊哥儿出生的时候,都是六斤以上的。
有了对比,这两孩子就小的可怜。
两人都睡了,脸红红的,皱巴巴的。
朱仲钧和顾瑾之看着,都情绪起伏。
煊哥儿和琇哥儿则没什么感触。
煊哥儿甚至小声嘀咕说:“真丑。”
琇哥儿赞同:“像猴子。”
顾瑾之就噗嗤一声笑。
顾延臻正好站在身后,轻轻在这两个小子的头上,一人轻轻敲了一下:“都出去,尽添乱!”
两人起身,把位置让给了父亲。
孩子睡了,顾延臻不敢贸然去抱,怕吵醒了他们。
他伸手。每个孩子脸上摸了摸,眼底有泪。
他吸了吸鼻子。
朱仲钧在一旁瞧着,心里颇不是滋味。
当年他的儿子出生的时候,他只觉得喜欢,却没像顾延臻这样能哭出来。
是不是他从一开始就不是个好父亲?
他看了眼顾瑾之。
顾瑾之眼睛也有点湿。
这两个孩子的落地,让顾延臻一家人高兴坏了。
只是,朝中禁止声乐宴请,洗三礼是不能大办的。
大夫人派人给顾瑾之送寿桃,并些布料首饰,结果送礼的婆子回来说。三夫人临盘了。
大夫人忙又叫人来打听消息。
听说一胎两个男丁,大夫人自然也很高兴,就连忙叫人去告诉二房。准备好孩子洗三礼。
二夫人一听大夫人的丫鬟来说这话,脸顿时就变了。
她不情不愿说了句知道。
等那丫鬟一走,她伏枕呜呜哭起来。
她嫁到顾家已经十七年了,时刻盼着生个儿子。
当初和宋盼儿起争执,就是因为宋盼儿笑话她生了三个女儿。生不出儿子,将来还要靠原配的儿子顾晴之供奉香火。
把二夫人气得吐血。
宋盼儿自己儿女双全,二夫人心里就存着口气。
而后,她女儿进宫做了皇妃,可偏偏没他们两口子什么事。旁人不知道,自家人还能不清楚?
再拿六姑娘去炫耀。就是打自己的脸。
二夫人存在心里的那口气,一直不能舒出来。
宋盼儿到了这把年纪还怀着孩子,二夫人原是要笑话她的。
倘若宋盼儿只生了个女儿。二夫人更有借口去看看热闹。
如今,宋盼儿一口气生下两个男丁…
二夫人哭得越来越厉害。
到了孩子洗三那日,她借口要忙着四姑娘的婚事,让三少奶奶夏氏代替她送了礼来。
四姑娘定在了九月初八的好日子,要嫁到城西袁家去。
袁家是开香料铺子起家的。如今在城西有十来家店铺。这桩婚事,是二老爷自己定下的。
因为对方身家清白。大房就没有反对。
又因为有钱,二夫人也满意。
宋盼儿知道是借口,也懒得去戳破,笑了笑。
“…取名了吗?”大夫人抱着其中一个,笑着问宋盼儿。
“还没有。”宋盼儿笑了道,“请了紫微真人批命,说满月再赐名最好。”
大夫人就点点头。
三少奶奶夏氏也抱起了另外一个,笑着道:“我沾沾三婶的光。”
她二月进门的,至今还没有动静。
家里人怕她忌讳,也不敢在她面前提。
如今她自己说了,大家就都笑了笑。
大奶奶也忙要接过大夫人手里的:“娘,也给我沾沾光。”她也是个生养难的,进门四年多,才得了一个惜姐儿,还多灾多病。
大夫人就笑着,把孩子给了大奶奶。
大奶奶和三奶奶妯娌俩,就另外一人送了孩子一对金手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