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赶紧回复:您真的是张德芬老师吗?太荣幸了,您是我的偶像啊,五年多前看过您的书……
张德芬老师问我出繁体版书的事情。我说这个以后再说啦,出书不太好玩。后来又聊了几句,她说这周末来杭州做个演讲,“有时间一起吃顿饭啊?”
这个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吧?你说这种事情我能拒绝吗?!
1.遇见
5月17日中午,我收到张德芬老师的一条微信:“我已经到了,现在在接受媒体采访,你到了以后跟我助理联系啊。”
我和朋友赶到会场的时候,看见一个气质不凡的女人从会场出来,很像张德芬。但我有点不敢认,张德芬应该有五十来岁了吧,怎么这个女人这么年轻。她也看见了我,很热情地喊了一声:“七哥!”
我很尴尬,别人叫我七哥,我也就认了,张德芬老师是我的偶像啊,还比我大。我尴尬地搓了搓手,正准备上去握手,她已经张开双臂,然后我很自然地上前回应一个热情的拥抱。
她说:“你坐到嘉宾席那里自己照顾自己啊,我准备一下,演讲马上就开始了。”
我环顾了一下场地,有几百人,95%都是女人,或者说有不少美女,台上还有穿旗袍的美女在走台。我回头看看屏幕,这是一个公司组织的高端女人俱乐部。
我和朋友坐到嘉宾席,安静地欣赏台上穿旗袍的美女。台上的模特身材真不错,旗袍也很漂亮。
2.黑白鱼
过了几分钟,张德芬的演讲开始了。整个演讲很精彩,张德芬随机邀请了两个美女上去,一个穿黑衣服,一个穿白衣服。
她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两部分,一部分白的,一部分黑的,就像太极的阴阳鱼一样。白的,代表自己优秀的、光彩照人的一面,例如有的人会唱歌、有的人会赚钱、有的人长得美等;黑的,代表自己不喜欢的一面,总想掩饰的一面,例如嫉妒、愤怒、自卑、外貌等。
每个人每天都会努力去展现白色的部分,希望让别人看见自己的白色,努力让白色越来越耀眼醒目。所以我们读名牌学校,赚很多钱,打扮得很漂亮,而且还经常炫耀。同时,我们会压制自己黑色的部分,不愿意别人提起,不愿意让人看见,甚至自己都不愿意想起来,更不愿意去面对。
真正给我们生活带来问题的是哪部分?肯定不是白色的部分,那部分只会让自己更加得意。带来问题的一定是自己黑色的那部分,只不过我们总逃避它。
但这部分也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一部分,永远去不掉。黑色部分被压抑久了,一定会产生问题。
最好的办法是接受,无论白色还是黑色,都要接受。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自己。当一个人开始接受自己的缺点,接受所有问题的时候,改变才会真正开始。
3.杀了我吧
张德芬老师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个女朋友,条件不错,相亲几次都没有成功。这次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不错的,但约会几次进展不大,因为每次聊得很不错,开始有些暧昧,她就聊工作,对方也不得不聊工作。”
这次女朋友找到了我说:“我怎么把关系拉近一点呢?我怎么能知道他到底喜不喜欢我呢?”
我给她出个主意:“这个简单啊,你过马路的时候,主动挽一下他的胳膊,然后把头靠在他肩膀上说,‘在你身边,觉得真有安全感’。”
女朋友立马跳起来说:“不可能,我不可能这么做,一定要我这么做,还是杀了我吧!”
“我心想,对我来说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啊,对她为什么会这么难?我们每个人身上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一定有!”
这些我们自己看上去非常困难的事情,实际上事情很简单,只是我们内心不接受。一旦观念发生变化,一切改变起来就很容易。
又讲到黑白鱼。黑色的那部分,看上去真的有那么难吗?接受它,它就会软化,拒绝它,它会变得更加强大。
4.客栈
张德芬老师介绍了一首诗,鲁米的诗。
客 栈
人的一生好比客栈,
每个早晨都有新的来客。
喜乐、沮丧、卑劣,某个瞬间的觉知,
像是意外的访客翩然到来。
欢迎并热情招待他们每一个!
即使是一群悲伤之徒,
恣意破坏你的屋舍,
搬空所有家具,
仍然要待之以礼。
因为他可能带来某些崭新的欢悦,
涤净你的心灵。
无论是灰暗念头、羞愧或恶念,
都要在门口笑脸相迎,
欢迎它们进入你的内心。
不管来者是谁都要心存感激,
因为每位访客
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向导。
5.发现问题
张德芬又讲了一个故事(她有好多故事啊):“我和三位女朋友一起聚会。有个朋友开始聊自己遇到的一个人:那个女人啊,从农村出来,以前长得很难看。后来去了趟韩国,整了一下,还算可以,但你们不知道啊,她素质真差……她不只是如此,看见有钱的男人,会主动贴上去……”
或许这个案例每个人都很熟悉,或者我们每个人自己也做过,就是在背后说另外一个人的不好。
她这个朋友说了半个小时,还不肯停。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我们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自己能获得优越感、满足感。朋友在批评那个女人,无非是想告诉别人:“你看我不是农村出来的,我不整容也长得还可以,我素质很高,我不用主动,也会有男人啊……”
我们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看见这个世界有问题,这个时候,你去想,你内心一定有问题。世界就是你内心的反映。你内心的问题解决了,外界就没有问题了。
问题也来自我们的欲望,说得好一点,也来自我们的期望。
其实,通往地狱之门的道路,是由期望铺成的。
6.几个问答
会后还有人问问题,张德芬老师的回答非常精彩。
德芬老师,我工资比老公高,为了维护他的尊严,每天回家我装小女人,但我觉得特别委屈,我们的关系好像还是不和谐。
答:你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你觉得你工资高本身了不起。你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在用每个月赚多少钱来衡量。无论你怎么装,你内心都不认同你老公很优秀,你当然会觉得委屈,你老公也能感受到。
你要试着去发现你老公的价值。你为什么选择和他结婚?你把他的优点跟其他很烂的男人去比,你会发现你有个好老公。这个时候你就不用装了,你自然而然觉得他也很优秀!
我今年三十岁,工作还不错,生活方面也处理得很好,平时跟父母的关系也很好。我的困惑是,我现在很想创业,但是每次回家跟父母谈起的时候,他们都说“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个人结婚,其他的免谈”,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总是这样,难道非要结婚之后才可以打拼事业吗?他们为什么就不支持我?
答:你的父母控制你,是因为你让他们控制你。已经三十岁了,还没有独立起来。你有创业的想法,总是去征求父母的意见,这个行为告诉你的父母,你需要他们来做决定。他们在潜意识里就会怀疑你做事情的能力,当然会阻止你。
你首先要学会独立起来,和父母“离婚”。你已经三十岁了,想做事业完全不需要父母同意,自己去做就好了。你做好了事情,父母会慢慢意识到你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能力安排自己的生活,也就不会过多干涉你的婚姻了。
我小时候,父母离异,我从小到大一直没有跟老爸沟通过。我现在很苦恼,我渴望跟他沟通,但我不知道我要不要主动跟他沟通,如何跟他沟通。
答:我看见一个渴望父爱的孩子。你自己要学会爱你自己,需要让自己足够强大。你试着经常对自己说:你是谁?你在哪里?我和你在一起,我爱你。
你从小缺少父爱,对你有一定影响。你先让自己强大,然后试着跟爸爸沟通。感谢他,感谢他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无论以前怎么样,都没关系,你现在长大了,你还爱着他。
你不要期待他有回应,你不要期待他会对你感到愧疚。不要有期望,你也不会有失望。
我跟父母关系不错,事业也很好,还有不错的朋友。唯一的困惑是感情问题。我谈过三四个男朋友,我也确定他们都是真的爱我,但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了,我总忘不了他们,总是放不下。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答:你看啊,每个人多么贪心,多么不满足。所有都好,还希望唯一的缺憾感情也完美。
我理解你的问题。你的根源不在于你忘不了他们,而在于那些真爱你的男人都离你而去。你觉得你跟父亲关系很好,其实不是的。一个人的感情问题,很多都受父母从小教育的影响。你跟父亲的关系一定有问题,才会导致你对你男友有某些要求,让他们受不了而离开。他们的离开,都是因为你。
你可以梳理一下你跟父亲的关系,看看哪些是你一直缺乏而且渴望的,你有没有跟男友提类似的要求?梳理清楚了,你就会意识到问题,这些问题就不会再出现了。
7. 和鬼脚七的对话
演讲结束后,我和德芬老师一起吃晚饭,开始聊修行的话题。
鬼脚七:德芬老师,您的演讲非常棒,回答问题也很精彩。最让我佩服的是,您知道那个真相,但您一直不说那个真相,用另外一种接地气的方式解读,对大家很有帮助。
张德芬:如果让你讲,你会怎么讲?
鬼脚七:也许我会说,你遇到的烦恼都是你的念头,你看见的世界都是你的念头,一切都是游戏。
张德芬:七哥,他们听不懂的,他们会说你是疯子。
鬼脚七:是啊,是啊。现在我尽量不说这些了。
张德芬:你的那篇文章《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写得很好,我发给很多灵修大师看,他们评价都很高。我也是因为这篇文章,才起了这个念头想跟你见面的。
鬼脚七:谢谢老师的认可。我说自己开悟,大部分人都觉得我神神道道的,还有人说我是骗子,我就回复他说我就是骗子。
张德芬:你不像有些人在贩卖开悟,很不错啊。我奇怪的是,你开悟了,觉醒了,你还是用心做你的事情,而且还很投入,怎么做到的?
鬼脚七:就像您说的,世界就是个二元对立的游乐场,既然到游乐场玩,就玩得开心一点。坐过山车,就要坐刺激一点的;坐摩天轮,高一点才好玩啊。到游乐场,好玩就是目的。我现在做事情的原则是好玩。我做微信培训、电商培训,也会搞得很好玩。我会讲我看见的真相、电商的真相、移动互联网的真相。关于贩卖开悟,我以后要不也试试,看看开悟能卖多少钱。
张德芬:有意思。用“真相”来讲新媒体、讲电商,有机会我也来听你的课。你觉得开悟到底是什么?
鬼脚七:其实,开悟就是我们给的定义。有人说看见了世界的真相,看见了背后的本源,体验到了无我就是开悟。但我们怎么知道看见的不是幻象,体验到的不是虚妄?佛陀还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体验过那些,我也怀疑过那些,更根本的确信不在于那些体验,而在于自己的觉知。用专业术语讲,就是观照。那个观照会告诉我,我看见的是什么。
张德芬:是的,每个人体验都不同,感觉都不同,但最后的真相只有一个。哪天咱们俩组织一场演讲,主题是“电商和开悟”。
鬼脚七:哈哈,这个好!太好玩了,这个绝对前所未有!您是灵修、心灵成长方面的大家,如果能帮助我们苦逼的电商人成长一下,那真是太好了。最后,最后,那个什么……能提个要求不?我、我、我买了您几本书,能签个名吗?
张德芬:当然可以!七哥你太逗了!
扫一扫,关联阅读《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原文。
柴静,算你狠
2015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新春伊始,从DUANG到蓝黑裙子,从红灯笼到香港游行,很多名词还没熟悉,柴静又来了一个《穹顶之下》之雾霾篇。前几天朋友圈、微博被柴静刷屏了,这两天消停了一些,被“两会”替代。热点都是如此,热点后浪推前浪,前浪消失在微博里。
热点文章写得晚也有好处,让大家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另外,可以让重视雾霾热度能延续几天。我今天给你讲讲我的思考。
1.生活太忙
不知道有多少人从头到尾把这个103分钟的纪录片完整地看完了。第一天视频出现的时候我没有看,觉得自己太忙,抽不出完整的时间。第二天早上我和豆豆在床上一起看,当时家里无线网络不好,只好用4G手机信号看完。其间有几次我忍不住想快进,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最终还是忍住了,随着柴静姐姐的声音慢慢看完。
看完片子的第一个思考,不是雾霾多严重,也不是柴静为什么这么厉害,而是:我真的这么忙吗?
这几天在看一本书《相约星期二》,里面有一段话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他们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所以忙着在寻找。他们想得到新的车子,新的房子,新的工作。但过后他们发现这些东西同样是空的,于是他们重又奔忙起来。
昨天早上豆豆跟我说:“爸爸,我们再看一遍那个视频吧。”我愣了一下,笑着说:“爸爸向你学习!”
2.阴谋论
当这个纪录片视频广为传播之时,有人说柴静是资深烟民、私生活混乱,所以导致她女儿未出生就有肿瘤,跟雾霾没有关系。还有人说这个纪录片选择在春节之后、“两会”之前发布,有深刻的意义。看到这些评论,我没有觉得愤怒,也没有减少对柴静的支持。
我今年三十八岁,前三十年,我把很多事情想得很复杂,后来几年,我习惯把很多事情想得很简单。最近两年,我又有些变化,我觉得事情只是事情,事情复杂还是简单,只跟你的想法相关,跟事情没有关系。我关心的只是雾霾,那么我就不去关心什么私生活和政治。
我的自媒体工作室只有七个小伙伴。一天,公司的小姑娘跟我说办公室政治她实在受不了了。我说就这么几个人还有办公室政治啊。她说有啊,某某对某某如何,还有某某又如何。我笑着说,办公室政治是你搞起来的。她听了觉得很伤心,我知道她没听懂。后来她要离开我没有挽留,只是送了一句话给她:我们看见的世界,都是自己内心的世界。
3.出发点
接着谈阴谋论。
柴静说:促使她展开调查的原因是女儿还没出生便患有肿瘤。但有人质疑她的动机,说她善于抓住热点、善于煽情,成为公知,挑起社会矛盾。我相信柴静说的是真的,所有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对子女的爱可以让父母做出任何事情。这种爱,是无条件的爱;这种爱,能创造很多奇迹。
另外,我想说:不要质疑别人的动机。其原因是:动机如何,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得到证明。之前有人问鬼脚七你为什么放弃年薪百万的工作做自媒体?我说因为兴趣。但他不信。后来我问他,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他说做自媒体一定能赚更多的钱!我说你太聪明了,但愿如此。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只要不妨碍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太正常不过了。
我做自媒体小有影响力,之前回老家,有位老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
人一旦有名气就麻烦了,社会对于名人道德的要求十分苛刻。
我说还好,我经常在文章中告诉别人我有多不好,大家别期望太高。
4.自媒体
柴静是个记者,之前在央视做节目,也算是个媒体人,还出了一本书《看见》,听说销量很不错。柴静从央视离职以后,自己投资拍了这个纪录片,第一次亮相就很成功,超过了之前的成功。这种纪录片,按惯例来说,要么是哪个环保组织来拍,要么是某个官方媒体来做,但都不是。柴静算个自媒体人不?应该算吧,至少不属于官媒了。这里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倒不是想指责目前的体制问题,我认为,自媒体的方式应该是以后媒体发展的趋势。柴静这次这么成功,我挺高兴的。人家那么成功跟你有毛关系?!当然有关系。说明自媒体这个行业有前途啊,说明以后独立发声的人越来越多了啊,说明又有牛人一起来探索自媒体了……自媒体和官方媒体以后会比较好地相互补充、平衡。
自媒体还有个特点,时间越长越有价值。还有人想做自媒体的吗?加入进来吧。
5.冯唐和柴静
这里允许我八卦一下,因为柴静让我想到了冯唐。
柴静和冯唐是好朋友,他俩“有时候约个小局,吃饭喝茶”。柴静写过一篇文章《杂种冯唐》,文笔很好。看了文章,我觉得柴静比冯唐老婆还了解冯唐。
之前我讨厌八卦,觉得八卦浪费时间。现在不了,现在每次听到八卦,我都很开心,哪怕听到自己的八卦,我也能笑出来。想象力多丰富啊,真真假假,生活真美好!
我很喜欢柴静的纪录片,我很喜欢冯唐的小说,我还喜欢方励的演讲。今年柴静的纪录片火了,冯唐的小说《万物生长》也已经拍成电影了,5月上映,制片人是方励。
唉,缘分,我欣赏的人,他们都很熟。
6.雾霾
总要谈点雾霾,这才是纪录片的关键。
只是雾霾本身我真没有太多可以说的,最后给大家讲一个生活片段吧。
最近我在装修房子,昨天我和老婆在讨论装修的问题。
老婆说:“那个车库改了吧,做成儿童活动室就好了。”
“房子外面只能停一辆车,另一辆车怎么办?”
“没事,卖了,减少雾霾!”
“豆豆,爸爸以后只能骑自行车送你上学了,行不?”
“好啊好啊,我喜欢坐自行车,这样没有尾气污染。”豆豆说。
我苦笑一下说:“柴静,算你狠!”
冯唐和他的《万物生长》
我对青春片不感兴趣,我不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不看《匆匆那年》,也不看《致青春》,就算有人跟我说好看得要死,我也提不起多少兴趣,但我看了《万物生长》,是因为冯唐。
几年前,有个女同事送我一本书说很有意思,我接过来一看,是《不二》,冯唐著。冯唐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那个冯唐,一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个有点狂傲自大、有点怀才不遇的愤青作家。我一口气看完《不二》以后,我跟同事说:“相对于异类爱情文学,我更喜欢看《少年阿宾》。”她问那是本什么书?我说:“网络长篇小说,看上去很过瘾的,只是有人接受不了,你还是别看了。”
去年我在书店闲逛,有一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活着活着就老了》。这是一本杂文,写得非常棒的杂文。看完这本书,我才开始认识冯唐,然后去搜索这个哥们儿其他信息,原来此人早已成名。我把他的文集全买来了,其中就有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写到这里,我想起我在公众号写文章,起一个好的标题有多么重要,有一个好标题,就能多好几万的阅读量。要不是那本杂文书名起得好,我可能现在还不知道冯唐。
我爱好很多,除了喜欢美女和写文字以外(冯唐有一篇文章《文学的金线》,看得我十分惭愧,我都不好意思说我喜欢写作了),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了。我看过各种各样的小说,除了那些大家都看得上的小说外,还有大家都看不上的,例如修仙、穿越、灵修……但当我看到《万物生长》时,我真的很奇怪:小说居然可以写成这个样子?几乎没有情节、没有悬念、没有高潮、没有出人意料!按道理这种小说一定很烂也不吸引人,但却恰恰相反,小说很好看。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冯唐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放荡而怪诞的思维被他用小巧锋利的刀片刻在纸上,手法很粗糙,但工艺却很细腻。正是因为如此,我时不时有把书里的片段分享给朋友的冲动。
这些女教授看惯了生离死别、人世沉浮、改朝换代、阳痿早泄,就是看不惯别人幸福,尤其是小女生们幸福的样子。她们编了一本《新婚必读》,严格规定每周房事不得超过一次,过后不补,床上不许哼哼,事后不许讨论。要是欲火中烧,背诵三遍《纪念白求恩》就能软下去,不许背诵的时候想着自己老师的女儿、上海滩小影星或是红卫兵女将,不许背诵《论持久战》……
——《万物生长》
当我看到方励在微博里说要拍电影《万物生长》时,我替他捏了一把汗。小说好看,电影不好看的案例多了去了。虽然我看过方励的演讲,很佩服他的人生态度;我看过冯唐的书,很欣赏他的才气;我知道导演李玉,演员范冰冰、韩庚,他们应该不会太差。但这本没什么情节、没什么悬念、没什么高潮的长篇小说,拍成电影会是什么样子?我简直不忍想象,我甚至猜不出范冰冰到底会演谁。小说里面所有女人的戏份都不多。等《万物生长》上映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了。
嗯,看完了,踏实了。
看完了不写点什么,有点对不住我的爱好,也对不住冯唐。冯唐有一本《三十六大》,里面是三十六封信,我看了以后也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写给十年后鬼脚七的一封信》,信的开头就是借鉴冯唐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