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进行着一系列的扶植道教的活动,他大兴土木,除了为林灵素兴建上清宝箓宫外,又下令天下各州府所建的天宁万寿观也都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供长生大帝君及青华帝君之神位,耗费甚巨。徽宗还多次下诏在全国寻访有道异人,并规定道士可入州县学校培养,又比照政府官吏品级,设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徽宗又下诏全国搜访道书,并敕令编成《政和万寿道藏》,还亲自注解《道德经》、《南华真经》等书。
徽宗迷信道教,原想借助宗教神化自己,然而他溺信虚无,困竭民力,只能加速北宋的灭亡。当宋朝君臣崇道达到高潮时,金人已兵临城下,而昏庸的宋徽宗到这时犹自相信道教法术能抵御金兵。金兵围困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兵部尚书孙缚仍迷信方士郭京能以“六甲法”生擒金兵二帅,结果郭京驱使“神兵”开城不战而溃,金兵却乘势登上城墙,加速了京师的陷落。徽、钦二宗连同北宋宗庙神器,府库蓄积,都被金兵掳去。这位“教主道君”皇帝作了囚徒,犹且身着紫色道袍,头戴逍遥巾,作道流打扮。
什么叫做“瘦金书”
“瘦金书”实为“瘦劲书”的美称,为宋徽宗赵佶所创,指的是北宋末年一种具有瘦细、劲挺特色的楷书。
宋徽宗赵佶在政治上虽然昏庸无能,在艺术上却是才华横溢,颇有建树的。他不但擅文辞,通音律,精鉴别,尤工于书画。清代王文治有诗赞曰:“不徒素练画秋鹰,笔态冲融似永兴(指虞世南)。善鉴工书俱第一,宣和天子太多能。”赵估的花鸟画超妙入神,栩栩如生;书法则正、行、草无所不工,而最有名的、最有特色的是他所独创的“瘦金书”,不但在宋朝独树一帜,也可以说亘古未有。
关于“瘦金书”的渊源,论述颇多。宋代蔡绦《铁围山丛谈》云:“祐陵(赵佶)作黄庭坚书体,后自成一法。”明朝陶宗仪在《书史会要》里则说:“……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所以从历代记载和书体本身看,赵佶的正书应是学褚遂良、薛稷一派的早期黄庭坚书体。不过,他善于运用,能糅合众家之长,使“散花天女舞瑶台”的褚派书体,参合薛稷的清新笔法,变得更为多姿。“瘦金书”不仅以瘦细挺劲得名,还有腴润飘逸之美。现存的瘦金书作品有《千字文》、《申霄玉清官碑》、《牡丹诗》等。
宋江起义是怎么回事徽宗君臣的黑暗统治,终于在政和、宣和之际激起了民众起义,其中以北方的宋江和南方的方腊规模最大。
宣和元年(1119),宋江于河北路起义。同年十二月,已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农民起义军,被称为“河北剧贼”,北宋王朝曾下诏招降。宋江未受招安,继续进行战斗,转战于京东各地,出没于青、济、郓、濮等州之间,又被称为“京东贼”。宣和二年冬,南方的方腊举行起义,且发展势头迅勐。亳州(今属安徽)侯蒙上疏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宋)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徽宗于是任命侯蒙为梁山泊附近的东平府(郓州)知府,负责招安宋江,但侯蒙还没到任就死了。南宋时传说宋江起义军在梁山泊活动,可能就是这个时期。
不久,宋江力图向南方发展,途经沂州(今山东临沂)时向知州蒋圆借道,蒋圆乘机袭击,起义军猝不及防,损失不小,只好往北回撒,在龟蒙一带活动。
宣和三年初,宋江起义军在结集力量后,再次移军南下,并进入淮南路的楚州(今江苏淮安)一带,又被称为“淮南盗”。稍后,起义军在转向东北途经沭阳时,遭到县尉王师心军队袭击。二月,在海州(今连云港附近)遇知州张叔夜伏兵攻击,损失惨重,部分起义军向张叔夜投降。据《宋史·张叔夜传》记载,宋江也于此时向张叔夜投降。还有一种说法是,大约在宣和四年夏季,折可存参与镇压方腊起义班师回朝后,又“奉御笔,捕草寇宋江”。
宋江究竟向何人投降,现在已经无从考证。只有李若水在宋江投降后的第二年写的《捕盗偶成》这首诗的前半部分里对这件事有所记述: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
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方腊起义是怎么回事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在今安徽、浙江地区。这一带受封建剥削特别严重。北宋的军粮、布帛、茶盐及金银等,都来自东南。崇宁元年(1102),北宋政府在苏、杭设置造作局,役使大批工匠,制造各种皇家奢侈品。崇宁四年,又设立应奉局。大肆搜刮民间财物。
方腊是两浙路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西)西部山区帮源洞的漆园主,也是“造作局”酷取的对象。宣和二年(1120)十月,他利用包括明教(摩尼教)在内的各种秘密宗教组织准备发动起义,却被帮源里正发觉,遂杀里正,在漆园誓师起义。十一月初一日,方腊自称圣公,建元永乐,署官命将,创建政权。方腊起义军迅速占领青溪县城,并随即攻占睦州(今浙江建德东)、歙州(今安徽歙县)。消息传到开封,宋徽宗立即派亲信宦官、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童贯统领十万原准备攻辽的大军,迅速南下。与此同时,方腊起义军占领了杭州,但他没有听取太学生吕将关于先进军江宁,抢占长江天险以阻击宋军过江的建议,而是命主力南下,进攻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今浙江衢县)和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这一战略上的失策使宋官军得以乘虚而入,起义军陷入了被动局面。
宣和三年正月,宋官军首先抢占江宁、润州。二月,又攻占杭州。三、四月间,又陆续攻占衢州、婺州等地。四月中旬,方腊被迫退回西部山区帮源洞,但是在宋官军两路夹击下,起义军战败,方腊为当时还是宋军小军官的韩世忠所俘,起义最后失败。方腊被俘后被解送开封,八月下旬被杀害。
什么是“海上之盟”
北宋末年,宋徽宗的腐朽统治已是摇摇欲坠,但是,宋徽宗和蔡京、童贯统治集团还想乘辽朝衰亡之际,联金灭辽,收回五代后晋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
政和元年(1111),郑允中、童贯使辽。辽人马植向童贯献策取燕,深受童贯赏识,被童贯改名李良嗣,并带回开封。李良嗣上疏给徽宗,陈说辽天祚帝的荒淫和政治腐败,并说女真(即后来于宋政和五年1115年建国的金朝)对辽恨之人骨,如能派使臣从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今属山东)渡海到辽东与女真结盟,共灭辽朝,就可以谋取燕、云地区。徽宗听了大喜,赐李良嗣姓赵,开始了谋取燕京的一系列活动。
宣和元年(1118),宋遣马政使金。次年,金遣粘木喝等使宋,商议结盟事务。宣和二年(1120),宋再遣赵良嗣、马政先后使金,金朝也多次遣使来宋,最后双方商定,两军夹攻辽国,金取辽的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西)等地,宋取辽的燕京析津府,灭辽后,燕、云地区归宋朝,而宋朝将原来纳给辽朝的岁币转给金朝。宋、金约定,不能与辽讲和。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金“海上之盟”。
宣和三年、宣和四年,宋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南京(燕京,今北京),均被辽守军击败,辽南京由金军攻占。宣和五年四月,金朝将燕京及其所属九州中的西部六州归宋,但是,燕京居民大部已被金掳往东北做奴隶,宋所得的只是“城市邱墟,狐狸穴处”的残破不堪的一座空城。

第十一章

金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南侵的金向宋移交燕京后,升平州(今河北卢龙)为南京,以降金辽将张觉为留守。宣和五年(1123)五月,张觉打出复辽的旗号据平州叛金。昏庸的宋徽宗竟想通过招降张觉获取用武力及金钱都没能从辽、金手上得到的平州地区,以高官厚禄对张觉进行招诱。六月初,张觉暗中降宋。但是,不久平州就为金军所得,张觉兵败逃往燕山府,宋朝给张觉的任命状全为金军所得。招纳叛亡破坏了宋金盟约,虽然宋朝随后就将张觉处死并将其头颅函送金朝,但是,张觉事件还是成了金太宗侵宋的借口。
宣和七年,辽天祚帝为金军所俘,辽的残余势力基本被扫除。十月,金太宗下诏攻宋。兵分两路,西路军以粘罕为主将,由大同府(今云州)南攻太原,东路军以斡离不为主将,自平州西攻燕山。
十一月,东路金军接连占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十二月,西路金军主帅粘罕派使者到太原见童贯,要宋朝把河东、河北地区割让给金,宋、金以黄河为界。童贯立即逃往开封。粘罕随即挥军南下,攻占朔州(今山西朔州)、代州(今代县)、忻州(今属山西),进围太原。同月,东路金军也已进至燕山府城下,宋朝守将、原辽将郭药师投降,并成为金军先锋,跟随金军南侵。
徽宗对金之南侵持什么态度金军进围太原,占领燕山的消息传到开封,北宋君臣慌作一团。《宋史纪事本末》载,徽宗立即任命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又诏宇文虚中来问:“现在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了,该怎么办呢?”宇文虚中回答道:“现在陛下应该先下诏罪己,改革各种弊端,等到人心天意掉头,就可以抵御外敌,任命将帅了。”于是徽宗忙令宇文虚中起草罪己诏书,承认自己任用非人,过听妄议,劳民伤财。并下令罢除了最为东南人民痛恨、成为方腊起义导火线的“花石纲”,同时罢除了内外制造局以及“西城所”的租课,命令把“西城所”掠夺来的土地归还给原来的业主,还把大晟府、行幸局和教坊、待诏额外人及艮岳宫的官吏等等也都罢除和裁减了。
不久,太常少卿李纲和门下侍郎吴敏商议说:“建牧的意思,不就是想让太子担负留守的职责吗?如今敌势猖獗,不把名号给太子就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吴敏问:“让他作监国行吗?”李纲认为还不行。吴敏把李纲的意见告诉徽宗,徽宗立即召李纲商议。李纲刺破臂膀以血书进谏,认为非常时期不可守常礼,必须把名位给皇太子,使他能够号召天下,收将士心,誓死抗敌,天下才能保全。徽宗急于逃往南方,这才不得已同意退位。宣和七年(1125)十一月二十三日,他假装得病,跌倒在地,昏迷不醒,大臣们急忙灌药后,又装着醒过来,索要纸笔,用左手写道:“传位东宫。”经过几番辞让后,十二月,赵桓即皇帝位,这就是宋钦宗。而宋徽宗则自称道君皇帝,退居龙德宫。
宋钦宗是在什么背景下成为皇帝的宋钦宗赵桓(1100~1161),初名亶,是徽宗皇帝的长子。曾封韩国公,后又进封京兆郡王。大观二年(1108)正月,进封定王。政和五年(1115)二月,被立为皇太子。
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在金军大肆南侵之际,赵桓被徽宗任命为开封牧。后来,徽宗又企图以太子“监国”名义,把抗金的重任交给他。为了尽快逃跑,在吴敏、李纲的近乎逼迫下,徽宗于十二月下旬被迫把皇位传给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东路金军在攻占庆源府(今河北赵县)、信德府(今河北邢台)后,又占领相州、浚州,黄河南岸的守军焚桥溃逃。初三日,消息传到开封,作为太上皇的徽宗立即于当天半夜出逃,百官也有一些偷偷逃走了。在这种情况下,钦宗也想南逃。在李纲的激励下,钦宗暂时安心,并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李纲对大臣们说:“上意已定,敢有异议者斩。”这才制止了钦宗的逃跑。
初七日,东路金军已迅速渡河南下,到达开封城下。开封军民在李纲的率领下,打退金军的多次进攻。金军损伤惨重,斡离不遣使入城,要求宋朝派出大臣与金议和。斡离不提出,只要宋朝同意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并以亲王、宰相为人质,金军就可以退兵。钦宗求之不得,派九弟赵构、少宰张邦昌前往金军中谈判。二月初,各地勤王援兵赶到,钦宗不顾李纲先断金军粮草的建议,指挥宋军夜袭金军,大败。为了显示宋朝求和的诚意,钦宗将李纲罢职,并同意割让三镇。以陈东为首的太学生及数万居民群起反对,钦宗不得已又恢复了李纲的职务并兼京城防御使,但却继续进行着割地求和的活动。主战的李纲等人的重新被起用,加上“勤王”援兵多达二十余万,这种种情况迫使斡离不考虑退兵,况且宋朝已经答应割地赔款,又以肃王赵枢代替了康王赵构,张邦昌也由少宰(次相)改为太宰(首相),满足了金军的要求,二月初十日,金军开始退兵。
“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靖康元年(1126)二月十七日,钦宗接到报告说金兵已经渡过黄河北归,亡国的威胁暂时没有了。当初,徽宗逃到镇江以后,以太上皇帝圣旨,将东南地区的“递角(报告)”、“纲运(物资)”和“勤王”的军队扣留,掌握东南地区的军、政、经济大权,企图重新上台当皇帝。钦宗为了维护帝位,贬逐并处死了徽宗的亲信王黼、李彦,随后又把徽宗身边的童贯、蔡攸、蔡京贬官,并下诏太上皇不得干预政事。
钦宗好不容易把内务处理好了,可是这时太原、河间、中山三镇拒不接受割地诏书,李纲等又坚持抗金,二月中旬,钦宗宣布废除割地议和的协议。
八月上旬,金太宗以宋废除割地和议为由,命斡离不、粘罕分率东、西路军第二次侵宋。粘罕率西路军围攻太原,太原军民在王禀的率领下,英勇抗击,坚守太原达八个月之久,然而终因粮尽援绝于九月初被金军攻破,王禀率军巷战兵败后投水自尽。而东路金军也再次越过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围攻真定(今河北正定),四十天后真定城破,守将刘翊兵败自杀。
太原、真定失守的消息传到开封,钦宗忙派康王赵构、刑部尚书王云為正、副使,前往金军讲和,再次表示同意割让三镇。此时东路金军已再次渡河南下,金使提出划河为界,这时,赵构、王云刚到磁州(今河北磁县),王云就被磁州城人民杀死,赵构慌忙退还相州。钦宗同意金军划河为界的条件,立即又派执政耿南仲、聂昌为正、副使前往议和。可是,闰十一月中旬,聂昌刚到达绛州,就被坚决反对割地的绛州人民杀死了,金使也仓惶逃往相州。这样,钦宗两次派出的人都未能完成议和使命。
闰十一月初,两路金军先后到达开封城下,多次攻城,均被开封军民击退。钦宗病急乱投医,竟相信术士郭京撒豆成兵的“六甲法”,说是只须用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便可生擒敌帅,扫荡金军。二十五日,郭京命守城军民退下城头,驱“神兵”出宣化门迎敌,谁知一触即溃,金军却乘机攻入开封城。
十二月初二日,宋钦宗奉上降表。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金帅命钦宗在青城金军营中跪听金太宗诏书,宣布废除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王朝至此灭亡。
四月,金军押着徽、钦二帝、皇后、妃嫔及其宗族四百七十余人北归,同行的还有外戚、宰执和其他在京大臣,伎艺、工匠、娼优等各色群众,共计十余万人。而金军押走的战利品包括金银绢帛、图书文物等,数目不可胜计。北宋徽、钦二帝,分别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和三十一年(1161)死于金朝。
宋高宗即位前干过哪些事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大观元年(1107)五月,生于开封大内。次年,封广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十二月,进封康王。
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兵临开封城下,在多次进攻均被击退后,遣使入城,要求宋割让太原(今山西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今河北河间)三镇,并以宰相、亲王为人质,便可退兵。徽宗于是派赵构为使前往,少宰张邦昌同行。金帅斡离不把他留在军中半月余,赵构照样过得悠闲自在。二月,在各地勤王兵到之后,徽宗派姚平仲夜袭金军,金人责怪宋使,张邦昌吓得涕泗横流,赵构却不为所动,斡离不颇以为奇,便要求宋朝更换人质,钦宗遂以肃王赵枢代康王。八月,金军第二次南侵并攻陷太原、真定。十月,赵构又作为使臣前往斡离不营中求和。刚到磁州(今河北磁县),当地百姓便杀掉了与他同行的刑部尚书王云,而此时斡离不已率兵围攻开封了。赵构在相州(今河南安阳)知州汪伯彦的建议下,退到相州。
闰十一月,在开封被攻危急之际,钦宗命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募兵勤王。十二月,赵构创建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此时金军早已攻占开封城墙,北宋处于存亡之间,钦宗再次以腊书诏令赵构率兵入援开封。赵构派少量部队南下汤阴(今属河南)作疑兵,自己却带着近万军队出北门,经临潭(今河北临漳西南),踏河冰渡过黄河,到达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副元帅宗泽主张迅速南下解开封之围,然而赵构只派宗泽率数千兵马打着他的旗号南下,自己却逃往东平(今山东东平),继而又逃往济州(今山东巨野)。
宋高宗是怎样成为皇帝的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立张邦昌为伪楚政权皇帝的消息传来,汪伯彦劝赵构南下宿州(今安徽宿州),准备向江南逃跑,由于将士反对才最终没有逃成。宗泽在向开封进军的途中,得知金军已带着徽、钦二帝北上,便立即传檄四方,欲邀夺二帝,同时率军赶回大名,准备渡过黄河,拦截金兵归路。但是,其他勤王军马都没赶来,宗泽只得放弃组织各路宋军援救二帝的计划,转而上疏赵构,劝他即位,前往作为宋太祖赵匡胤兴王之地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宋王朝。
四月,金兵退后,伪楚皇帝张邦昌遭到开封军民的唾弃,以吕好问为首的一部分旧宋臣僚,也要张邦昌退位。勤王兵马此时也陆续赶来,一并声讨张邦昌。这个时候,宋徽宗的近属多被金军掳走,只有宋哲宗的廢后孟氏和在外的康王赵构幸免。张邦昌不得已,先把孟氏迎进宫内,让其垂帘听政。接着,又以孟太后的名义,布告中外,由赵构嗣位当皇帝。张邦昌不仅赶到南京把玉玺送给赵构,还当面向他认罪。赵构见时机成熟,遂于五月初一日(1127年6月12日)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这就是宋高宗,时年二十一岁。后来因建都(行在所)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高宗即位初期政治、军事形势如何宋高宗即位之初,首先将张邦昌贬官赐死。这个时候,南北军民抗金热情高涨,高宗赵构不得不标榜“中兴”,表面上装出一副“抗金”的姿态。他起用主战派李纲为宰相,又任宗泽为东京留守。但与此同时,他又任主和派黄潜善为中书侍郎,参与政务,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执掌兵权。
李纲上任后,积极布署抗金。建炎元年(1127)六月,入朝上“十议”,力主恢复中原。宗泽也提出“条画四事”,并在开封修筑工事,募集军队,联络河北义兵,积极从事抗金军事部署。然而,高宗害怕抗金可能会招致金把徽、钦二帝送回来,从而影响自己的帝位,于是,听从黄、汪的意见,手诏:“京师未可往,当巡幸东南。”决意走避江南。当时,东京留守宗泽请高宗回开封,李纲也提出“车驾不可不一到京师,见宗庙,一慰都人之心”,但高宗根本听不进去。
八月,李纲罢相。太学生陈东、欧阳彻等要求贬黄、汪而留用李纲,也遭到惨杀。十月,高宗逃到扬州(今属江苏)。同年十二月,金军开始第一次大举南侵,兵分东、西两路,分别由粘罕、娄室任主帅。建炎三年(1129)正月末,金军由徐、泗(今盱眙北)二州奔袭扬州,二月初金军临近扬州之际,高宗仓皇渡江逃到镇江,还没立稳脚跟,又逃往临安(今浙江杭州)。三月初,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迫使高宗把皇位让给他三岁的儿子赵旉,由孟太后垂帘听政。四月初,同签书枢密院事吕颐浩、礼部侍郎张浚闻讯,联络武将韩世忠、刘光世等起兵勤王,高宗复位,苗、刘二将被处死。
高宗在仓皇逃跑的同时,还不断派出使臣,向金朝求和。建炎三年(1129)高宗逃到江宁(今江苏南京)时,派洪皓为大金通问使,被扣留。同年八月,又派杜时亮到金军求和。然而,使臣还在途中,金军的第二次大规模南侵已经开始。金军仍分东、西二路,西路攻陕入蜀,东路则越过长江追击高宗。十月,高宗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十二月初,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决定下海避敌。接到金军逼近临安的消息后,高宗又连忙坐船逃往定海(今浙江镇海),继而渡海到昌国(今浙江定海)。建炎四年(1130)正月,金军攻占明州,高宗逃到台州(今浙江临海),被金军追击,高宗被迫逃往温州。二月初,金军退回临安。宋将韩世忠、岳飞分别击退两路金军,加上其他战场的胜利,金军被迫北退。高宗这才从温州泛海北上,回到越州,结束了四个月的海上亡命生活。次年,高宗改元为绍兴元年(1131)。绍兴二年(1132),高宗把小朝廷迁回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