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酒没关系,这娘们最近肯定是更年期,你他妈有话说话,有意见就提,可她最近总阴沉个脸,给我玩深沉的,哎呦,苦啊。”
赵见是二婚,第一个老婆是国家二级演员,还给他生了个儿子。儿子三岁时,她到广州演出,不知怎么就挂上了个广州老板,闹腾了两年,最后还是离了。现在这个老婆是地方剧团的一个戏曲演员,也有一段婚史,还带来一个孩子。不过那女人看起来很厚道,对人也挺热情的。柳北桐见过她几次,对她印象不错。
“女人不说话不好,可能埋怨和不满要升级了,你要主动些。” 柳北桐想到筱晴的变化历程,真是不堪回首。
“哎!北桐,别说我,我那老婆要是不想过了,我用10辆奥迪把她送走。怎么样你,听说和筱老师拜拜了?”
“你们都是从哪听到的消息?”
“实际上你和她分开是早晚的事,我们早有这个预感。”
“为什么?”柳北桐眼睛睁的大大的,他可从来没说过这一类的话。
“从她调动到什么公司,我们就觉察到了。我们当时劝你了吧?你小子是一意孤行。我们知道你是想给自己留下更宽松的环境,让她没有精力管你,可你就忘了,她也是个人,她也会变…
“行了,老赵,咱不提这些事好吗,来,我敬你一杯。”
他也忘记他的三高了,端起酒一饮而尽。
“小张什么态度?”
“小张?赵见,别提她们好吗?你说咱男爷们离开女人就活不下去吗?”
“肯定一时死不了,但是还真不能长期没有女人。”
“为什么?”
“报纸上说的还少吗?离婚男人的患癌率在癌症病人中占的比率很高,酗酒、抽烟、患抑郁症的比率也很高,这一切都来源于失落和孤独,这种感觉会促使人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
“赵见,你今天怎么了,这么低沉?”
“北桐,万不得已不要离婚,离婚以后万不得已不要再婚,再婚万不得已不要找有孩子的女人结婚。结发夫妻再闹,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孩子,那是他们的记忆、他们的历史、他们的辉煌,再婚就不同了…
“喝酒喝酒,你今天是哲学家了,你到底和嫂子怎么了?”
两人又干了一杯。
赵见又把酒满上,高高地端起。
“男人啊,难人,困难的难啊!喝!”他自己一饮而尽。
“不就是老婆回个娘家吗?至于这么感慨?” 柳北桐睁大眼睛望着痛苦的赵见,老赵那天的确和平时判若两人,男人实际上比女人还脆弱。
不到一个小时,两人就把一瓶酒弄完了,赵见又从哪里摸出一瓶,最后居然又在不知不觉中喝完了。那天的酒喝的有点莫名其妙,两人都在抒发感情,可具体事情谁都没说。他到底怎么了,柳北桐临走也没弄清楚。
一切都很顺利,周四那个学生家长就来电话说护照已办好,已经用特快寄到上海了。他又托铁路的朋友给他定了星期五晚上到上海的卧铺。周五早晨,他开始准备行装了。
还有一件事他还没做,那就是囡囡下周一要来电话的事。这件事很重要,不能穿邦。但这不是他一个人能做到的,必须有筱晴的配合。周五晚上,他犹豫了一会,终于拨通了筱晴的电话,这是二十天多以来他们之间的第一次通话。他把那天囡囡来电话的事讲给她听了以后,她半天没有吱声。
“你听清楚没有,你下周一晚上必须来一趟,我已经答应她了。”

柳北桐听到了她的隐隐的抽泣声。他的心一下又软了,他最不能看筱晴掉眼泪,这是他多少年来养成的习惯。
“你怎么样,过的好吗?”
…仍然没有声音。
“你到底怎么了?出什么事了?这不是才二十多天吗?”
“我想孩子了…我想去美国。”
“怎么回事?马涛欺负你了?那天你在民政局门口怎么说的——等囡囡18岁再告诉她,那时你为什么不想她?那时你为什么不想去美国?你觉着这都是儿戏吗?”
一股火气直冲柳北桐的头颅,他在劝筱晴离开那个公司的时候曾经有过这个提议,她根本就没理他。而这仅仅过了二十来天,这女人怎么了?
“北桐,别跟我吼好吗?我是在和你商量。”
“柳一春是你的女儿,你是她的妈妈,你和她商量就足够了。跟我商量什么?我算是个什么东西啊?缺钱吗?我这里还有五万。”
“你是她爸爸呀,我是想和你商量…我不是说的钱…”
“好了,什么也不说了,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定吧。存折还在老地方,我把钥匙放到传达室里。你周一务必来一趟、务必要接囡囡的电话。”
“你到哪里去?”
“我要出趟远门,明天晚上走。”
“哦…什么时候回来?”
“不知道。你自己多保重吧,我挂了。”
柳北桐放下电话,睁着眼睛楞了半天,他简直不能相信刚才和他通话的就是那个盛气凌人的筱晴,就是那个好为人师的筱老师,就是那个二十天以前那个冥顽不化的刚强女人。
太累了,不想了,柳北桐开始考虑下面的行程。
三十九
柳北桐到了上海,才知道他们这个演出团只有他们两个人。
他是星期天早上6点到的上海站。一辆兰色的私家车来接的他,那个司机告诉他林如玉上午9点乘飞机到上海,他先带他到宾馆休息。
柳北桐下榻的宾馆就在上音附近,柳北桐参加工作以后曾经在上音进修过两个月,是文化部举办的一个作曲学习班。再说囡囡就读的音乐学院附中也在这附近,所以他对这里还是很熟悉的。
他的房间在18楼,从窗户上可以鸟瞰淮海中路一带的大片房屋。他立刻就找到了囡囡的学校,就在这个新崛起的饭店附近。他甚至还找到了筱晴陪读时租的房子,好几年过去了,不知为什么还没拆迁。那是一条细细的弄堂,她和囡囡住在一个有天井的石库门里,那间房子大概有10来平米,除了一张大床,就是些杂物了。筱晴和囡囡就这样生活了两年,他有时来看她娘俩,三口就这样挤在那一张床上。
现在想想,那时的日子真是很窘迫,但是很快乐。现在的日子大大改善了,可为什么却这么苦。人活着就是折腾的吗?
他走之前,把家门钥匙交给了传达室的李师傅,那还是筱晴自己的那一串。他把离婚时分给自己的5万元存折放到沙发桌上。密码还是离婚前的老号,筱晴再熟不过了,如果她真的需要就让她带走吧。他自己用不着什么钱。现在囡囡已经自立,他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就有三千块,一个孤家寡人,足够了,既不用买房也不想买车,钱多钱少对他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昨晚一夜他都没有睡好,中铺一个喝醉酒的胖子打呼噜打的震耳欲聋,半个车厢的人都起来了,但没有一个人有办法,人家没有违反任何条例。列车员过去拍了拍那人,那人毫无反应。直到早上快到上海,那人才吭哧吭哧起来了,等他洗完脸走过来,竟非常热情地招呼柳北桐。柳北桐定神一看,才发现他是中州市那次合唱比赛领唱的一个男中音,他还提到上次的演出,请柳北桐给他的表演提点意见。哎呦喂!柳北桐心里想你打呼噜的水平比你的歌声高多了。
上海的天气很潮湿,柳北桐在卫生间里冲了个澡,就躺在床上睡着了。那一觉他睡的很沉,醒来时已经11点多了。他看到沙发桌上放着一些水果,床头放着几张已经译成日文的节目单和一些演出的背景资料,那上面的林如玉笑嫣如花,正在向他微笑,他一下坐了起来。
床头柜上有一张手写的纸条:
“柳老师,中午12点在一楼餐厅吃饭。我到音乐学院去一趟,你醒了先看看材料。”
看了材料,柳北桐渐渐知道了这次活动的全貌。
这是林如玉的个人独奏音乐会,主办单位是日本大岛音响公司。这个公司柳北桐不止一次听说过,曾经包装过国内不少歌星和器乐演奏员。这次他们将在大阪、仙台各演一场。大阪那一场声势浩大,不少曲子都是交响乐队伴奏,只有那首《心灵的手》是钢琴伴奏。仙台的那一场是钢琴伴奏为主,还有几个曲子象《二泉映月》、《闲居吟》等都不用伴奏。柳北桐有些紧张,小林也太大胆了,后天就演出了,他们现在还没练过一次。
中午柳北桐从电梯里走出来的时候,林如玉已经笑盈盈地站在大厅门口了。她身边还有几个很年轻的人,她都一一做了介绍。他们都是音乐学院的民乐老师。他介绍柳北桐时说,作曲家、我的钢伴柳北桐先生。
那几个年轻老师和林如玉都很熟,都哄着让她请客。她说你们怎么不讲道理啊,我可是客人。他们说谁叫你是林大师呢?林如玉红着脸告诉柳北桐,一个台湾记者在上音学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称林如玉为林大师,这不叫捧杀吗?他们吃饭时仍然在哄,原来他们几个都是上音附小的同学,林如玉以前是在上音读的小学,柳北桐真的不知道。原来囡囡和她是前后的校友,柳北桐啊柳北桐,你这两个女儿真是非同小可。
餐桌上有一瓶红酒,是林如玉专门为他要的,被他挡住了。他的理由是下午要排练,后来就和那几个一起喝了点饮料。
他们是在新落成的贺绿汀音乐厅里合练的,台下来了不少人观看。这几年林如玉名噪大江南北,已经有了不少崇拜者。尽管是星期天、尽管他们做了保密工作,仍有一些学生和老师知道了,她的那几个朋友一直在阻拦着台下的观众,但仍有人找空请她签名。
他们除了《心灵之手》之外,其它曲子均没合过,但柳北桐在来之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那几首二胡曲,他已经听的烂熟。除了一些特殊处理的地方,他已经驾轻就熟。第一首曲子过后,林如玉望着他的眼神,有些微微的惊讶,她一定知道,柳北桐在艺术上就是这样负责的人。
他们在音乐中那惊人的默契很快就在合作中体现出来,开始几遍还仅仅是节奏速度的配合,但很快就上升为强弱之间的磨合,到下午最后一遍,她的同学给她录像时,他们已经达到了音色和情感的交流。
《月夜》是刘天华先生30年代创作的一首作品,是一首看起来简单,而内涵丰富的二胡曲,节奏自由、旋律深邃。林如玉给他的乐谱没有伴奏谱,是柳北桐根据录音和自己的理解,专门写的伴奏。林如玉的琴声起来四小节以后,如梦如幻的分解和弦在一个气口后面悄悄地进来了,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钢琴上模仿竖琴的音色——空灵、寂寞,又有一些淡淡的忧郁。
林如玉几乎是立刻理解了他的意图,竟然顺从他的他的感觉走了起来。而这立刻给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乐曲注入了新意。中间一段,林如玉竟然停了下来,让钢琴来演奏那一段主旋。她只是用眼神给他一个轻轻的暗示,柳北桐立即心领神会地把旋律接了过来。8小节以后,她又不动声色地把主旋接了回去。
那是一次难忘的排练。
你来我往,他们象在即兴地做一个音乐游戏,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而两人共同即兴处理一件作品就太不易了,它需要内心感受的惊人一致。
那是一架9尺斯坦威钢琴,他好长时间没有弹这么好的琴了,过去的一切在那一刻都成为了过眼烟云。久经情感磨难的柳北桐在这片键盘上又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和自由,他尽情地弹奏着,眼睛的余光不时和林如玉的目光相碰。那种感觉美妙无比。
从上海见面一直到现在,他们还没有单独说几句话。只是在合练结束时,她走到钢琴边,仔细看了一遍《月夜》的伴奏谱,悄悄在柳北桐耳边说了一句:“干爹,谢谢你。” 柳北桐笑着看着她,嘴里还咕噜一句:“行吗?”林如玉竟然说了一句日语:“体来一带思乃”,柳北桐问她什么意思,她还没来及说话,就被同学拉走了。
后来林如玉告诉他,她们几个同学说,你的钢伴好好酷啊,不光琴弹的好,那个形象、那个眼光都很有魅力啊。这个人绝对是一个外表平静、内含激情的人。他身上有一种不易为同性觉察的、男人式的浪漫。他是不是爱你啊?一个大男人怎么会有那样温柔的眼光呢?
他们合练结束时,很多人涌上来请林如玉签名,竟也有不少人请他签名。大都市就是大都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种高层次的艺术氛围里,柳北桐的心情特别清澈、纯净,在下面整个日本之旅的过程中,他一直有这种感觉,治疗心灵的创伤大概这是最好的途径了。这一切都是林如玉给他带来的、是音乐给他带来的。
他们晚上是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小饭店吃的饭,饭后小林和几位同学告了别,他们沿着长熟路、汾阳路就这样走了过来。
“小林,你知道吗?我女儿也是这座学校的附小毕业的。”
“是吗?”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惊诧。
“算一算,大概比你晚七八届吧?”
“哦…”她又在若有所思,柳北桐和她相处这几次,已经见她好几回这种表情了。
“这里的附小非常难考,我女儿在这里住了两年出租房,借读了两年才考上的。你当时一定也很不容易吧?”
说话之间,他们已经走到汾阳路口,浓浓的法国梧桐树把这条不宽的路遮蔽的象一条宽大的走廊,前面就是音乐学院了。这条路,柳北桐和囡囡走过无数次,林如玉肯定就更熟悉了。
“您看见那条弄堂了么?”林如玉指着对面一个幽静的巷子。
“我第一次到上海来,我和我爸爸就在那里的一个屋檐下过了一夜。我们家四口人,我爸爸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学音乐教师,我妈妈是一个普通工人,工资都很低。还有一个哥哥,比我大两岁。在我四岁的时候,我爸爸就给我做了一把小二胡教我拉。我进步很快,他到处打听哪里有培养小孩的音乐学校,后来知道了这里,他立刻带我来了。”
“没有熟人,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太不容易了!” 柳北桐发出感叹,他太知道这里面的甘苦了。
“我们坐的是从威海至上海的硬座车,第二天才报名,可我们头天晚上就到了。附近几个旅馆一问,全部客满。那天下着雨,天很冷。他拉这我的手,在这条街上走来走去,一筹莫展。后来已经到了夜里十一点,他突然发现那边有一个宽大的屋檐,下面居然还有一条石凳。他怕我着凉,就用自己的衣服把我包起来,把我紧紧的抱在怀里,一边哄我睡觉,一边对我说:“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我们小玉将来有出息了,我们去住大宾馆,那房间啊,大呀、暖和呀…”那是我睡的最好、最踏实的一觉,许多年以后我都忘不了那一夜,忘不了我爸那温暖的怀抱。”
“我早就看出来了。”
“你看出来什么了?”
“看出来你有恋父情结。”
“你讨厌啊你!”她抡起拳头狠狠地打了他一下,脸上出现的表情很难堪。柳北桐后悔了,这玩笑开的一点都不可笑,有些过,时间地点都不对。
“对不起,我胡说了.”
“不准瞎说了。”她还有些愠怒,那句调侃不知触犯了她哪根神经。
“对不起,你接着往下说,后来就考上了?
“当然没那么顺利…二胡是过了,可是还要考视唱练耳和乐理,但我们事先不知道啊,我爸急了,到处找人哀求、理论,就差没给人跪下了。他甚至找到了院长办公室,向那些领导保证说我女儿绝对是学习音乐的好材料,给她一个月时间,她准能把乐理和视唱学好。”
“那能行吗?”
“天无绝人之路,就当我们认为一切无望的时候,一个副院长出来为我们解了围。学校同意我试读两个月,如果两个月以后考试过关就录取,考不过只好回家。”
“副院长?还有这种事?”
“我们刚开始也不太相信,可当我和爸爸去谢那位领导时,才知道他就是那个大屋檐的主人。他说早上我起来晨练看到熟睡的你们、看到那把二胡,心里真不好受,你们真是太不容易了…好好学吧,祝你们成功。”
“太棒了!”
“爸爸给我说,小玉你都看到了吧,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好心人,怎样学习你自己应该明白了吧…”
“真是个好爸爸。” 柳北桐深有感触。
“你爸爸现在还在威海吗?”
林如玉沉浸了一会说:“91年他患病去世了。”
“哦…对不起…。”
柳北桐一脸不是,他什么都明白了,刚才的玩笑实在太臭了!柳北桐内疚地拍着林如玉的肩膀,表示着自己的歉意。
那位父亲的心愿她已超额完成了,他的女儿已经是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了。可这位慈父、这位启蒙老师已经看不到女儿今天的成就了,月圆月缺、福兮祸兮啊!
四十
他们乘坐的是上海直达大阪的波音747飞机,到达大阪时间是北京时间星期一下午1点。他和小林推着行李车走到安检的时候,一个胖胖的女人正在外面向他们招手,林如玉和她是老相识了,这个胖姑娘叫李娜,是一个上海在日本的留学生,是大岛公司外聘的中文翻译。小林已经是第四次来大阪了,每一次都是李娜陪同她在日本的行程。她们欢呼着扑到一起,亲如姐妹地述说着,李娜戴着一副宽边眼睛,一边说话,一边偷偷打量着柳北桐。
林如玉的介绍很简单:“李娜,我的朋友。这位是我的钢伴、作曲家柳北桐先生。”李娜很大方,也很活泼,她跟柳北桐握手以后,立刻在林如玉耳边嘀咕一句,像是一句日语。林如玉立刻扬起手要打她,她们嬉笑着。
面包车很快上了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公路两旁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几乎看不到什么农作物,只是鲜花和草坪,以及星星点点的木头房子。李娜告诉他,那都是城里有钱人的郊外别墅。日本基本没有什么农作物,粮食主要依靠进口,所以也谈不上农村。他们把郊外变成了公园。这是西郊,明天演出完,你们到东郊看看,那里是全日本有名的樱花园了,几千亩的樱树,小林,陪好你的钢伴啊。
小林没有说话,若有所思。她嘴里嚼着口香糖,笑的很含蓄。
面包车进入了大阪市区,车子突然多了起来,速度也显然慢了许多。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是日本许多世界闻名的大企业的所在地。其繁华程度不亚于东京,这一点柳北桐早有所闻。他是一个崇尚古典、崇尚自然的人,对大都市的繁华并没有多少向往,但大阪的清洁和环保仍然使他惊讶。他身边的窗子一直是打开的,吹在脸上的风湿润而清新。比那些摩天大楼更高的是蓝天白云,蓝的眩目、白的耀眼。路边的人行道象被水冲过一样的洁净,他马上想起了他的家乡,想起了那弥漫着沙尘和煤灰的天空和那些坎坷不平、垃圾遍地的小巷。人和人、环境与环境,为什么差别这么大的呢?
“柳先生,你往这边看。”李娜拉了柳北桐一下。
他们正路过一个很气派的剧院,有着宽大的门廊、大理石的台阶。门廊上面悬挂着一副很大的广告画,林如玉身着绿色长裙、手持二胡,赫然于画中。上面的字和汉语比较接近,柳北桐大体可以认识:东方玉女、中国乐神——林如玉二胡独奏音乐会。
那个玉字是个日本字母,柳北桐问李娜那个字念什么,李娜说是玉啊,白玉、宝玉的玉,林如玉是玉女啊。柳先生你知道什么是玉女吗。
柳北桐的眼睛和林如玉对视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什么。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进江南草未凋。”柳北桐想起了瘦西湖,吟起了那首杜牧的诗。
林如玉立即和道:“二十四桥月明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李娜睁大眼睛听着,还有些不太明白。
柳北桐的记忆全打开了,他一本正经地往下吟诵:“二十四桥月明处,玉人何处教二胡。”
柳北桐突然停了下来,眼睛直直地看着林如玉,一个停顿,两人同时抢着喊了出来:“玉人风亭教二胡。”
柳北桐很久没有这么开心地笑了。
下午,林如玉到剧场与乐队合练。柳北桐没有过去。
自从踏上日本的土地,他在感慨的同时,一只旋律总是梦幻般的在他耳畔萦绕,他一直想扑捉到它,但它总是稍瞬即逝。下午下汽车的时候,那旋律突然突然在他的脑海里明朗起来,柳北桐立即掏出笔来记,林如玉马上看出了端倪。她和李娜耳语了几句,李娜很快把他带到他们下榻的宾馆。这是一所私立音乐学院所属的酒店,酒店里面就有不少隔音效果非常好的琴房,李娜把他送进一间以后,就退了出去。
在柳北桐艺术创作的生涯中,他很少有这种状态。他几乎象沙漠吸水一样的扑向那架雅马哈钢琴。那支旋律如同一个婴儿,先是羞涩地把头了露出来,渐渐的,胳膊、身体、大腿都出来了,最后,一声啼叫,离开了母体。
然后的工作就是把脐带剪断,洗去它身上的血污。它终于变的干净了、清晰了,后来他睁开了眼睛,啊!笑了,这是一个多么漂亮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