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头反问道,“那亲家你说该怎么办?”今天的事闹得这么大,何家既然来了,肯定不会就这样摆休的。
“叔,说过不该说的话。我姐嫁进你们宋家,可是任劳任怨。况且,今天出了这样的事,我姐还有二丫她们难免不会对婶有所怨言。要是再住在一个屋檐,说不定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呢。我看还不如分家过算了。”小舅舅说道。四丫和五丫去何家早已把六丫的想法传达了。而何老头在路上又跟几个儿子讨论了一番,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分家。
“长辈在这里说话,那有你这个做小辈的在这里多嘴的份。”何老头虽说在骂小舅舅,可没有反对他说的话。
这下宋老头算是明白了,何家来,打的就是分家的主意。宋老头叹了口气道:“分吧!等一下我便去找里正和我的几个兄弟,来把这个家分了。”
宋张氏知道何家来人了,先是躲在屋里不出来,可后来又怕宋老头吃亏,便偷偷的在一旁偷听。在听到宋老头同意分家了,她那里还坐得住,也顾不得偷偷听,跑出来大喊她不同意。
那边的何曾氏本是在何氏房间里抱着何氏哭的,这时听到宋张氏的声音,连忙站起来往外走。不一会便来到堂屋。正见宋张氏恶狠狠的瞪着她老头。
何曾氏虽说是个面软的,可见到女儿被别人欺负成这个样子了,这母为了儿女就会变得很坚强。“你不同意,你害得我闺女小产,你还不同意。我告诉你宋张氏,今天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这个家是分定了。”
“你女儿来我宋家这么多年,没有给我宋家添一个孙子,我没让我儿子休了她,已经对得起她了。她既然还想着分家,门都没有。”
“你......你......”这撒泼吵架,何曾氏那里是宋张氏的对手。
“哼,你可别忘了,我姐肚子里那个孩子是你害没了的,我姐的儿子就是你害死的。”
“你能保证她那肚子里怀的就是儿子吗?”
“那你就能保证他不是儿子吗?”
“够了,你给我马上滚回房去。要在多一句话,就滚出宋家别再回来。”宋老头冲宋张氏吼完,转身又对着何曾氏道,“亲家母,你放心。这个家我还能做主。等一下我就去请人来把这个家分了。”
正文28分家(下)
既然已经下定绝心要分家,宋老头也不耽误,直接让宋老二去把他两个哥哥和里正请来主持分家。既然这分家的事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分家的事,这是宋家的事,不适合何家在。所以宋老二一走,何老头他们便不好在堂屋坐着,他们便自觉的端着板凳到院子里去坐着。
这分家的事无法改变,宋张氏最后也不管了。跑到屋里去睡觉,在宋老头怎么分。
不久,宋老二便把三人请来了。
三人来都知道被请来是为了什么,大爷爷一来就沉着脸:“三弟,你们这是闹腾什么呢?”
宋老头赶忙站起来,嘴里叫着“里正,大哥,二哥。”而宋老大他们便叫“里正,大伯,二伯。”
众人坐下,宋老头便把这决定说了。大爷爷和二爷爷见宋老头坚持分家,也不便再说什么。毕竟这分家的事是迟早的事。
大爷爷便道:“分了也好,这人一多事也多。不过,老大,老二还有老三,老四就算你们分了家,你们只是分家,不是要断亲,兄弟还是兄弟。”
宋家也没有什么好分的,就是分了锅碗瓢盆,就开始分院子里的鸡。鸡平均分成五分,兄弟四人一人一分,宋老头两夫妻一分,家里那头唯一的猪就留给了宋小妹。
分完了家里这些,就开始分地了。这里的地同样也是平均分成五分,兄弟几人一人一份。而才种下去的庄稼,收获的时候就自家收。而秧苗还有几天就要栽了,今年还是一家人在一起插秧。收的时候还是各收各的。
最后最难分的就是这茅草房子了。宋家本就小,六丫她们都是三个人挤在一张床睡觉。要是这么一分下来,每家的房间就很少。像宋老二一家七个小孩子,根本就不够住。最后宋老头就说拿二两银子出来,那家想搬出去的话,这钱就是给他们盖房子。
现在盖房子二两银子根本就不够,可这个家宋老头也只能拿出这点钱出来。
宋老二沉默了一会儿,他先开口道:“我孩子多,还是我搬吧。”这确实是实事,要是宋老大或宋老三搬出去,对于二房来说还是挤,所以还不如二房搬出去。虽说前几年日子会过得难一点,但搬出去,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让何氏过得舒心。
就这样,这个家算是基本分了。宋老二便回房,要把这结果告诉何氏。而宋老头却叫林氏和宋小妹去弄晚饭。毕竟亲家来了,里正和两个哥哥在这里,不可能就这样让他们回去。
宋老二回到房里,把分家的结果告诉了何氏,何氏听了却有些不高兴。只有二两银子,这房子怎么可能盖得起,再加上她现在刚小产,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下地干活。
“娘,我觉得爹的决定很好呀。咱们搬出去,以后就跟就离得婆婆远,以后你也不用看婆婆的脸色了。”六丫到是十分赞同宋老二的这个决定。这本来都是分家,要是分了家还住在一个屋檐下,那不就跟没分家一样。
他们搬出去后,六丫以后想做点什么事,那就方便了。不搬的话,想着赚钱的点子,大家住在一起,还要藏着,一点都没有搬出去的方便。
而其他几个也觉得搬出去比较好,至少以后不会老是听到宋张氏骂她们陪钱货。
“闺女,六丫说得没错。你们还是搬出去比较好。不为别的就为你以后日子过得舒心。”何曾氏也是赞同。要是不搬出去,以宋张氏的德性,何曾氏还真怕以后还会欺负何氏。“你也别担心房子的事,你还有三个兄弟呢,等秧苗插好了,我就让他们来帮你盖房子。现在房子也不要盖得多好,就盖几间茅草房,二两银子说不定还用不完。你刚小产,别太伤神。”
何氏听六丫和何曾氏都这样,更何况这家已经这样分了,她在说什么都没有用,还不如把身体好好养好。她和宋老二又是吃得苦的人,相信往后的日子会比现在过得红火。
“岳母说得对,你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身体养好,其他的事有我呢。”宋老二也劝道。“二丫,你大伯娘和你小姑正在煮晚饭,你也去帮她们的忙吧。”
二丫听了,便去帮忙。六丫想了想,就去把挂上房里的几个猪心和猪舌头拿了下来。外婆他们好不容易来一次,总要煮点好吃的来招待他们。
六丫提着这些来到灶屋里,只见林氏她们正在为今天晚上要做什么菜都在发愁呢。见六丫提着这些东西进来,算是解决了难题。
“大伯娘,准备做些什么菜?”六丫问道。
“家里都没有什么菜,还好还有这些猪心,猪舌,要不然全是蔬菜。里正在这里,要是没有一点荤菜,那多不好。”林氏边把猪心猪舌接过来洗,一边说道。
确实,这个时候就算想拿钱去买点猪肉回来,都没有地方去买。六丫薰的这些猪内脏在这个时候还真的是帮了大忙。
晚饭也没什么好吃的,除了猪心这些,就是吵了些青菜,打了几个鸡蛋。这些简单的菜端上桌,其他人也表示理解。毕竟不做活路的天,每家都是不吃晚饭的。
众人吃了饭,里正他们先离开。何家也因为要赶着回去插秧,在天还没黑之前离开了。
晚上睡之前,宋老大找上宋老二,塞了些钱给宋老二。而宋老二死活都不要。“大哥,你这是做什么?”
宋老大叹了口气道:“老二,今天大哥没有站出来说搬出去,是大哥对不起你。这里有二百文钱,你先拿去盖房子吧。”
“大哥,这怎么能怪你呢?你也知道我孩子多,就算你搬出去了,我家也不够住。”老实的宋老二是打心眼里没有怪过宋老大,“再说了大哥,你也是刚分家。以前你出去做工的钱全被娘收着。这些钱怕都是大嫂和大丫做针线得来的,我怎么可能要这些钱呢?”
宋老大见宋老二不肯收,没法只有叹气走了。宋家兄弟像是说好了似的,宋老大走了没多久,宋老三和老四也来了。不过,他们不是来送钱的,叫他们拿也是拿不出来的。两人都说二哥盖房子的时候,他们没有钱,但有一身的力气,让宋老二尽管使。
宋老二听了,心里觉得滚烫。觉得就算分了家,兄弟的情谊还是没有变。
正文29插秧
第二天宋老二起了个大早,虽说分家出来的田又少,家里人口又多,这交了税之后,肯定不够一家人吃。还好他会打猎,农闲的时候可以进山打些野味回来,贴补家用。现在当务之急就是选好建房的地方,到时秧插了就可以建房搬出去。所以宋老二早起早饭都没起便匆匆出去找地势去了。
宋老大和宋老三今天也起得早,这分了家,以后当然就得各吃各的,他们也得赶急把灶台造起。两兄弟也没喊人,加上宋老四和了泥就开始建灶。
宋家兄弟多,就算是宋老二一家搬出去,他家腾出来的两间房子也是以后也是宋老四搬进去住,两兄弟也没分到什么房子,还跟以前没分家之前,就是以前住的房子。所以这灶就没地方建,最后就在院里搭了个草篷,宋老大和宋老三将就在一起建了两个灶台。
宋老大他们灶还没有弄好,那边宋老二建房子的地方也找好了。回来一讲,说那地方离现在的宋家有点远。宋家住在村东,宋老二找的地方却在村西。六丫对这个地方很是满意,主要是村东人多较多,村西却没几家人。这对六丫来说再好不过,这人少,是非就少,住着也舒服。何氏也觉得那方好。
宋老二见大家都满意那地方,便到里正那里报备了一下。这个时候建房子倒不用拿钱出来买地基。不过,得需要里正的同意。
里正这人也满通情达理的,宋老二这么一说,他便说没问题,让他建就是了。如果村民有什么意见,叫那些人去找他就是了。
这基地找好了,宋老二回来便帮着宋老大他们建灶,四兄弟半天的时间不到,两个灶就建好了。
这灶建好了,宋张氏也不管宋老二家有没有灶这些,当天中午就要分开吃。宋老二很是生气,不过这家都已经分了,生气也没用。最后宋老二家还是和老大家搭伙一起吃。
而六丫却想着,明天去再去集市一次。何氏小产,肯定要弄些好吃的给她补补,可分家只分了两只老母鸡。要是杀鸡何氏肯定会不肯。六丫便想着再去集上买些猪骨头这些回来,再加上家里插了秧后,就要建房子。这请别人来帮忙,总不能没有荤菜上桌。所以这集市还真得去一次。
明天宋家就准备插秧,当天晚上六丫便把要去赶集的事跟宋老二和何氏听了。宋老二和何氏说什么都不同意她去。毕竟六丫才七岁,让她一个人去镇上,他们说什么都不放心。
“你一个小孩家家的一个人去,要是被拐子拐了怎么办?明天我早点起来去把这些东西买回来。”
六丫见他们如此坚持,只好打消这念头。“爹,这次你去尽量买多些回来,等咱们建房子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去买肉了,还能省一笔钱出来。”
宋老二听了很是欣慰,没儿子怎么了?他这几个女儿,可在他心中可是不比谁家的儿子差。“咱们六丫可真是懂事,都知道帮家里省钱了。”
“爹,你就笑话我吧,你明天要是回来晚了,看婆婆怎么说你。”宋老二被六丫这么一说就有些讪讪然了。
二丫她们见宋老二这样,忍不住都笑了。宋老二见闺女们笑得这样开心,也跟着笑了起来。一家人的欢声笑语,让六丫觉得特别温馨。
最后六丫又让宋老二多买些盐回来,买点面粉等东西,才回房睡觉。
第二天天还没亮,宋老二便起床走了。由于他走得早,脚程又快,回来的时候宋老大他们刚吃完饭。六丫见宋老二回来,忙要上前接过他背上的背篓。
“六丫,很重你莫来接。”宋老二笑笑阻止道。等他把背篓放下,六丫走过去一看,东西还真多。猪头,猪大肠小肠猪肚,猪骨头什么都有。差不多大半背篓。
“爹,这么多东西得要多少钱呢?”六丫问道。
“这些东西都没什么人买,这次我买得多,那些卖猪肉的老板还给我算便宜了的。总共加起了也没要多少钱。”宋老二说完,就忙着去吃早饭,吃了早饭又赶着下田,那是一点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等出去插秧的人走了,六丫便把拿了三根骨头出来,砍好洗了,架起小火炖起。又和七丫到小河边去洗猪肠猪肚。八丫就由何氏看着。
这两天秧田里到处都是人在弯着腰扯秧苗,右手把田里密密的秧苗一根一根的从地里□,然后放进左手,等左手握不住了。便把□的秧苗在水里把根部的泥巴洗干净,再拿一根早准备好的稻草,把扯好的秧苗绑紧。
当他们扯差不多的时候,就会把这些扯出来的秧苗,挑到水田里,给其他人插。
插秧的人解开一把秧苗,左手握着,右手随手挑起一根秧苗,三根手指一捏,很快地插入水中。这样一边插一边后退,不一会儿,那整齐的秧苗便一排排的增加。
六丫和七丫洗好猪肠回来,那锅里的猪骨头已好了,便用碗舀给何氏吃,随便喂八丫。等何氏她们吃了,六丫让七丫把这些东西摸上盐,她便去帮宋小妹煮午饭。
今天插秧,就不用分开煮。这插秧是个累人的活,六丫便拿了一副大肠过去。她去的时候,宋小姑真忙着团团转。今天李氏也被喊去下田了,家里只剩下宋小姑,她又要带大郞又在喂猪实在是忙不过来。
宋小妹见六丫拿着东西过来便道:“六丫,你快把这拿回去,留着给二嫂吃。”
宋张氏害得何氏小产,宋小妹见到六丫她们便觉得很对不起她们。现在又见六丫拿着大肠过来,说什么都不要。
“小姑,今天爹一早就去赶了集的,家里还有一些。”六丫笑着道:“更何况大家插秧也累,应该吃点好的。”不管宋张氏这人怎么样,六丫还是挺喜欢宋小姑的。
宋小姑见此也不好再说什么,而大肠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是费事。她便把大肠接过来,让六丫帮着烧火。
正文30新居
中午这饭跟往常一样,除了多了六丫拿来的那副大肠之外,跟平时吃的没什么分别。中午宋老二他们急急忙忙的回来吃了饭,碗一放又忙着下田。
别看插秧是一个简单的活路,可是扯秧,插秧苗那是一直弯着腰,这腰弯久了就酸痛。这大人还要好一些,他们是一直做着活路的,插一天秧,很快就适应了。可对四丫她们来说,她们平常就算干活,但也不是什么重活路,一天下来,那腰是直都直不起来,很是痛苦。
六丫见他们插秧如此辛苦,她人又小,又帮不到什么忙,只有在一边干着急。还好,这人多力量大,两天就插完了。
这插完了秧,宋老二也没歇着,立即着手盖房的事。现在家里没什么钱,就只能盖几间茅草房。现在村里的人大多数都是在插秧,请也请不到什么人,所以就是宋家四兄弟先慢慢盖着,等何氏兄弟把秧插完了,也会来帮忙的。
兄弟四人刚把几间房子的地基挖出来,何老头,何曾氏,大舅母和何氏兄弟都来帮忙了,二舅母一个人留在家里看屋外加照顾家里几个小的。外婆何曾氏来还偷偷塞了一两银子给何氏,何氏刚开始还说什么都不要。娘家还有一个弟弟没有说亲,这钱肯定是留着给小弟成亲用的,这钱她说什么都不接。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钱是你几个兄弟一起凑的,不管多少都是他们做兄弟的一点心意。”何曾氏还是满意几个儿子对闺女的心,何曾氏又劝道,“你们才分家,很多地方都需要钱。等以后你兄弟他们要是有困难的时候,你到时候记得拉他们一把就是了。”
听何曾氏这么说,最后何氏还是把钱收下了。她还不停的在六丫她们耳边唠叨,让她们要记住几个舅舅好,以后要多打酒给他们喝。
六丫也觉得几个舅舅人不错,虽说钱不是很多,但亲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更何况几个舅舅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如果她以后能赚到钱,她是不建议带着几个舅舅和叔伯们一起赚钱。
宋老二见人有这么多了,本是不打算请村里的人,却没想到大妹爹和梅子爹都来帮忙了。宋老二自是感激不尽。
这人多房子就盖得快。而六丫盖房子这几天也是忙得很。煮饭有外婆大舅母还有林氏和宋小姑几个,她们姐妹几个就忙着到工地上端茶,或者递给小东小西这些。
盖房这几天,有六丫准备的猪内脏,总的来说每天的饭菜还算是不错的。
五天后,这新房子就落成了。新家虽说简陋,但对六丫来说,这家才是属于自己的家,来这里这么久,这才感觉有一种归属感。
这新家落成,自是要请人来吃落成酒。第二日,天刚亮,宋老二就去请相好的邻居和朋友来吃落成酒。外婆他们没有走,就不用请自去请了。
宋老二去请人的时候,宋老三和宋老四就去镇上买肉。其他人就忙着搬家。宋老头和何老头两个前前后后的跟着忙活,而宋张氏一直躲在屋里没有出来。来来回回搬了了几次,终于将二房的东西搬完了。而何氏小产后见不得风,也被大舅舅和二舅舅两人把她包得严严实实的给背到了新家。
宋老大又到左领右舍借来了桌子,在院子里一张张摆开。大妹娘也是一早来帮忙。
女人们则聚到一块儿说闲话。
“你们听说了吗?宋家之所以分家,是因为宋婶害得老二媳妇小产。”
“你现在才知道,听说那天二丫娘下身都流血了,她还不许人去请大夫,后来还是六丫哭着跑出来,被大妹娘看见了,大妹娘才叫大妹爹去借了牛车到镇上请了过大夫来。”
“二丫娘可真惨,这胎说不定就是儿子,却被累得小产。”
“有这样的婆子妈和岳母怪不得老四和小妹到现在都说不成亲,这出了二丫娘的事这以后怕是更难了。”
这些人的议论宋张氏是没听到,她要是听到了,怕是会气得吐两碗血。六丫她们也是没有听到,她们正忙着洗菜这些,没有闲功夫管这些。
午时刚过,宋老二便放了鞭炮。这放鞭炮一是通知大家可以坐席了,二是催那些还没有来的客人。
这鞭炮一放,就开席。男人坐在一起,女人坐在一起。不一会儿这谈笑声,说话声,男人们划拳的声音充满了茅草房。直到快未正时了,众人这才相继散去。
宋家几兄弟帮着将借来的桌子板凳还了回去,便家去了,他们可是前前后后的忙了好些天,累得很,回家倒头就睡。
其他人走了,外婆他们也准备离开,离家好些天,也是担心屋里的鸡鸭,也不知道杨氏在屋里有没有喂。
这所有人一离开,六丫她们也是跟着忙了这些天,可是一点都不觉得累。几姐妹就商量着怎么布置房间。虽说现在几姐妹还是跟以前一样,还是几姐妹共用一个房间。可她们还是很兴奋。因为这几间茅草房,是属于她们自己的。
商量完房间的布置,又说着将来的打算。“爹,娘,二姐你们说我炒的猪肠好不好吃?”
“当然好吃,这些天你几个舅舅和外公都说六丫能干了,小小年纪就这么会弄吃的。”过年的时候几个舅舅吃了六丫薰的猪头都觉得好吃,没想到她还把猪大肠弄出来一点味都没有,还好吃。知道这也是六丫整出来的,硬是把六丫夸了又夸。
“那爹你说我们要是把这些东西弄出去卖,会不会有人买?”其实开始的时候,六丫是想到酒楼里去卖方子,可后来一想就打消了念头。这猪下水这些,在这个时代是穷苦人民吃的东西,那些富人根本都看不上眼。要是她现在去买的话,别人肯定不会理会。要是她这些东西卖出市场了,那些大酒楼的掌柜怕是会亲自找上门来,到时候那价钱怕是会提升不知好多倍。
“这东西都不值什么钱,怕是没什么人买吧?”宋老二不大确定道。
“爹,反正这东西不值钱,我们就试试吧,就算卖不掉,咱们也可以拿回来自己吃嘛。”四丫是最先同意的。而其他姐妹也是赞同四丫这说话的。这大肠又不值钱,就算卖不出去,他们也不亏本。
宋老二想了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便道:“那这究竟又是怎么买比较好?”
“爹,我们就先当集的时候去卖那时候人多,咱们卖便宜一些,咱们这味道又好,不怕没人来买。”
正文31小生意
说干就干,第二天宋老二果然去镇上买了猪头猪下水这些回来。因为他算是猪肉滩的常客,那老板还算得便宜,毕竟这些东西很多时候都没有人要,现在有人要了,自然是高兴。
六丫也高兴,因为她觉得自己总算有点作用了。六丫她没有像小说中写的那些穿越女主那么大的本事,能发明这样发明那样,还能引起某某大官的注意,最后嫁入豪门。她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她只想帮着家里赚点小钱,然后到了一定的年纪再找一个老实的男人把自己给嫁了。所以现在赚钱是第一步。
她这些大肠和熏出来的猪头猪内脏这些,其实很简单。将大肠做成酸菜大肠,当集的时候,一三文钱一小碗。而猪头肉这些麻烦一些而且里面也不添酸菜,那就贵一文钱。这花上三四文钱就能吃上肉,她就不信这东西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