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米手下一顿,心里猛然跳了一下,不知道怎么就想到了那次百日祭,他披在自己肩头的披风。
前世一直忙着填饱肚子,忙着赚钱拿回孤儿院养弟妹,实在是没心思也没时间谈恋爱。如今两世加一起足有三十几岁,居然对一个二十岁的男子动了心,这实在有些…可笑!
陆小米慌忙扭过头,拿起水瓢舀水就要往锅里倒。
冯简看到却是变了脸色,顾不得腿疼,一个箭步冲过来,猛然把陆小米扯进了怀里。
水瓢里的水受不得晃动,大半撒到了两人身上,但免不得有几滴还是调皮的跳了出去。
于是,烧了半下热油的铁锅里就热闹开了,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陆小米吓得傻了眼,若不是冯简拉了她一把,一瓢冷水倒进油锅,她这会儿怕是都被炸成爆米花了吧?
“小心一些!”冯简也是吓得不轻,想要呵斥几句,但眼见陆小米脸色泛白,出口就成了这么轻飘飘的四个字。
陆小米回过神来,赶紧跳开去,伸手就去摸冯简的伤腿,“冯大哥,你腿疼不疼,要不要找毕三叔来看看?”
冯简感受着腿上那只软软的小手摸来摸去,足足僵了好半晌才干咳应了一句,“无事。”
说罢,就一瘸一拐回东厢房去了。
陆小米看的更是后怕,万一方才连冯简一起被热油溅到,那就更坏事了。
不过,这么危险,他难道不怕,怎么还把她护在怀里?
陆小米拍拍猛然红起来的脸蛋儿,转身越发把案板上的面团揉来揉去。
一旁铁锅里的热油这会儿也停了吵闹,安静的冒着青烟,若是不仔细,谁也看不出平静的油面下蕴含了怎样惊人的热情…
许是有了前例,众人又都心疼小米,只要吃饺子,面盆和馅料儿就会送进东厢房。众人团团围坐,一边闲话儿一边集体包饺子。
陆小米一时兴起,卖弄好手艺,教众人包花样饺子。出乎众人意料的,倒是冯简学的最好,包出的麦穗饺子居然比小米还要好。
小米自觉失了颜面,撅着小嘴改回了元包饺子,倒是冯简不知存了什么心,只包麦穗饺子。

第20章 偷吃贼

一时饺子包完,下锅煮了一半,剩下动起来留着以后给冯简做宵夜。
但是,第二日早起却是出了怪事。
冻在院里石磨上的半盖帘饺子居然没了踪影,陆小米围着石墨转了好几圈儿,死活没找出到底是黄鼠狼干的好事,还是家里遭了贼。
陆老二再次背了黑锅,被窝里又被妹妹塞了雪团,凉得跳起来之后,大喊冤枉。
“不是我干的,我昨晚吃饱就睡了,才没半夜偷饺子吃!”
陆小米显见是不信的,手里最后一个学团也砸了过去,“谁说你偷吃了?定然是你拿去山上了!再要拿吃食送去给你师傅,就大大方方跟我说,再当小偷,我就让爹爹请家法!”
陆老二气得跳脚,好在他心粗,眼见妹子走了就抖搂了被窝里的雪渣子就继续同热炕亲密接触了。
左右不过是半帘饺子,也不值什么钱,陆小米还是同兄长玩闹的成分更大。这会儿,不管兄长说的是真是假,就忙着去灶间走油儿炸吃食,彻底把这事扔到了脑后。
新年在满村淘气孩子们的盼望里,终于来了。陆小米在小年那日就给淘气孩子们放了假,让他们疯玩几日,过了正月十五才继续开课。
淘气小子们回家,给爹娘表演了一下歪歪扭扭的书法,写了自己的名字,又背了一遍三字经,拿着铜钱加加减减,惹得全家都跟着骄傲的不成。
于是送到陆家的年礼也就更大方了,你家送三只兔子,我家就多添几串干蘑菇,这般下来,陆家做了库房的耳房里又堆了半满。
陆小米也不是小气,但凡上门的人家,都回送一盒子麻花和干果。至于肉丸,不是她不想送,实在是家里吃货太多。高仁和陆老二守着肉丸子,比小狗对待肉骨头都上心,她想大方也不成啊。
这般忙忙碌碌,到了年三十除夕那一日,陆小米早起就开始忙碌,早饭午饭都是草草对付了一顿,到了晚上,饭桌儿上丰盛的菜色几乎要把桌子压塌了。
麻辣兔肉,小鸡炖蘑菇,四喜丸子,红烧排骨,清蒸鱼,溜肥肠,蒜泥白肉,萝卜肉丸汤…
满眼都是肉,乐得陆家上下都是举着筷子不知从哪里下手。
陆武跑去山上给师傅送新衣和酒菜,待得回来,第一个就抓了鸡腿大啃,被陆老爹狠狠敲了手背,也掀开了陆家的年夜饭的序幕。
陆小米笑嘻嘻抱了一坛子烈酒出来,众人连同冯简在内都满了一碗。
陆小米还要看热闹,高仁却闹着给她也倒了半碗。
陆小米也是欢喜,这是她在这里过得第一个新年,有家人陪伴,于是也没拒绝。
众人酒来碗干,边吃边说笑,分外愉悦。就是冯简,借着酒意,同陆老三都对了十几副对子。
待得还要做诗词诵风雪迎春的时候,陆小米却是歪在炕里,枕着冯简的被褥打起了呼噜。
少女白嫩的脸颊,这会儿因为醉酒带了红晕,健康又可爱。不知道梦里见了什么,她不时撒娇般嘟起红润的嘴唇,好似等待采撷的花朵。
冯简垂了眼眸,悄悄侧身挡了刺眼的烛光,末了又扯了披风盖了上去…
天下同夜色,大元同迎春。这样的时刻,家家户户都在团聚,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远处的某个城池里,某个铺设很是豪华大气的屋子里,一个头发有些花白的中年人,正对着一碗白生生的饺子发怔。
象牙筷子翻了翻边沿锁成麦穗一般的饺子,中年人嘴里骂道,“臭小子,出去游学,本事没学到,倒是学了这样的妇人本事。”
但说是这般说,他的嘴角却是慢慢勾了起来,眼里暖色涌动。
象牙筷子起起落落,没有片刻就把饺子吃光了,露出底下白瓷盘上精美的折枝花儿…
辞旧迎新的爆竹在夜半准时响起,惊醒了陆小米,也让昏昏欲睡的淘气小子们重新精神起来。
小小的老熊岭上,到处都是提着小小的纸灯笼到处乱窜的孩子,正拿了叉子挑着爆竹的汉子们,难得没有呵斥儿子闺女,反倒笑呵呵嘱咐道,“玩一会儿就进屋,你娘煮饺子呢,早起去给你们先生拜年磕头。”
“好啊,爹。”孩子们嘴上应着,双脚却是不肯听话,到底玩个够,才被端了饺子的老娘喊回去。
陆家东厢的残席早就撤了下去,陆老二和高仁醉的东倒西歪,陆老爹被陆老大扶着送了回去。
倒是陆小米猛然醒来,发现自己睡在冯简身边,盖着冯简的披风,很有些反应不过来。捶捶混沌的脑袋,这才勉强想起一点儿。
于是,她抬手在高仁白嫩的小脸上掐了一把,这才红着脸匆忙下地煮饺子去了。
一旁的冯简慢慢睁开眼睛,嘴角勾了起来。
酸菜猪肉和豆腐鸡蛋粉条馅,陆家的饺子包了两种,一荤一素。
先前只顾喝酒,众人也没吃太多菜。这会儿抱着热腾腾的饺子碗,大口吃了起来,倒是比平日胃口更好。
陆老大端了回去同陆老爹一起吃了,陆小米想起先前同冯简睡在一处,怎么都害羞得抬不起头,匆匆吃了几个饺子,末了交代陆老二拾掇桌子,也回屋睡去了。
早起天色刚刚亮,村里的娃娃们就在老爹的陪伴下赶来磕头拜年。
陆小米早有准备,杂货铺买回的红纸裁成了一个个小红封,装了十文铜钱,喜得孩子们差点儿一蹦三尺高。要知道平日爹娘难得给个零花钱也才两三文,如今一下就进账十文,怎么可能不欢喜?
汉子们已经是打定主意把陆家的农活承担下来,也就没矫情推让,这自然更让孩子们惊喜,悄悄退出去就一窝蜂似的跑回去,预备把铜钱藏起来,等着过几日就会有货郎来村头售卖小吃食,到时候他们就能买可心的东西了。
老熊岭上家家户户都是门户大开,陆小米眼见陆老爹招呼众人,就准备去给毕三叔和老冯爷拜年。这两位一来年长,二来平日对陆家没少照顾,这样新年伊始,去探望一二实在是应该。
可惜,不等她出门,腿脚麻利的妇人们就上门了。
女人们磕着瓜子,榛子,吃着点心,喝着茶水,闲话儿起来热闹又冗长,陆小米想了想,就喊了大哥二哥先出门。
冯简在厢房听了,也是吩咐老杨跟着一同去道谢,特别是毕三叔那里。先前还以为乡野村医,医术不好,没想到却是妙手回春的高人。如今他虽然已经能自行走动,但还不能走太远,只能让老杨代替他去道谢…
初一拜年,初五送年。
热闹又悠闲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好像眨眼间,年就被众人撵着跑的不见了踪影。
淘气孩子们收了玩心,被老娘关在家里抓了树枝在沙盘上写写画画,争取把那些就着猪肉和饺子吃进肚子的字再抢救回来。
孩子爹爹们则背着手,顶着依旧寒冷的北风在村头和山下等地转悠。
今年雪下的不算多,越冬的野兽日子好过,春时再多繁育一些幼崽,秋时就是他们这些猎户大显身手的好时候了。
若是运气好,也打头黑熊或者老虎回来,家里孩子的纸墨笔砚就有着落了。
毕竟读书习字,也不能总用树枝和沙盘对付啊。
陆家大院里,陆小米也是心里猫抓一样的急躁,吃过早饭就抓了陆老大去了岭下的旱田。
老杨见了,照旧是跟在两兄妹身后。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小米今年打定主意要好好折腾一下家里的三十亩旱田。这里是大元,可不是物质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关键时候,金子银子都不顶事,还是要家里有粮才成。
特别是陆家,陆老三走的是科举仕途,注定陆家做买卖只能小打小闹,或者假借别人的名义,总之绝对不能担个商贾的名头。
不说同外人合伙多不容易,就是寻到那么个值得信任的人,也得功夫啊。
至于同村里人一般打猎为生,也是根本不可能。就算陆武武艺高强,总不至于总是能猎回老虎和黑熊吧。到时候要供给陆老三读书,进京赶考,给陆老爹养老送终,三兄弟还要娶媳妇,甚至小米自己也要出嫁…
这些林林总总算下来,负担不可谓不大。
无数个睡不着的夜晚,陆小米算来算去,发家致富的希望大半还要落在这三十亩的旱田里。
前世她倒是同老院长一起种过菜,玉米之类。但如今是在大元,安州又是大元最北,气候时节如何,她几乎是半点儿不知。
什么时候育苗,什么时候起苗,什么时候下地,若是衔接不好,可就麻烦了。
好在陆老大虽然心软的有些懦弱,但干活却是好手。他一路带着妹妹在田里走动,但凡被问到就回答,能多仔细就有多仔细。
老杨跟在后边,不时也插言几句。
陆小米手里捏着眉黛石,不时在本子上写写画画,终于把自家这三十亩旱田完整的装进了心里。
安州的冬日长,别处出了正月就是春耕种,但这里却要等到二月末,生生晚了一整月。
秋时霜冻又常常早早光临,于是粮食生长期不够,就会减产或者干脆绝产。
说到底,缩短生长期,或者琢磨早熟良种才是根本解决办法。

第21章 温室育苗

但是,陆小米不是农业大学毕业,对于育种是半点儿不知,就只能在缩短生长期上多费心了。
而缩短生长期的最好办法,就是提早育苗,这在现代社会几乎人人皆知,无非是扣大棚而已。她在孤儿院和老院长早就折腾过了,院里弟弟妹妹碗里的蔬菜多半出自她的小菜棚。
陆小米心里有数,也就放了心。
回家照旧给预备回书院的路老三准备行李,吃食和用物。陆老三生怕有人偷瞧了铁炉子,害得妹妹失了生意,于是死活不肯再把炉子带去。
陆小米骂了两次,见哥哥还是不肯,无法之下只能厚着脸皮去村里各家“借”了很多羽绒,做了个毛垫子。到时候垫在褥子下边,也能填几分暖意。
老熊岭上,本来就没有什么秘密。先前小米给陆老三和冯简用羽绒缝了披风和棉裤又轻又软,家家户户的妇人们羡慕,过年时候杀鸡宰鹅,就把绒毛都留了下来。不想还没凑起来做件衣裤呢,就被杀上门来的小米借走了。
猎户人家,哪里有小气的,况且眼见开春也用不上厚衣衫了,所以,家家妇人都应的很痛快,甚至刘婶子又上门帮着缝了毛垫子。
陆小米很是有些不好意思,琢磨着以后一定要回报一番。
这一次陆老三要在书院住够大半年,直到秋收时候才能回来。陆小米恨不得把家里所有东西都给哥哥带走,不说衣衫鞋帽准备齐全,就是肉酱都带了三坛子,但饺子和面条却是不成了,毕竟天气越来越暖,一旦腐坏,陆老三吃下肚子就遭殃了。
即便再不舍,分别的时候总是来临了。
陆老爹拉着儿子嘱咐了几句好好读书之类,陆小米则直接给三哥塞了个沉甸甸的荷包,里面有束脩,还有他足够零用的银子…
家里突然缺了一个人,特别是饭桌上少了一个主力军,很是让小米有些不习惯。
但她可没有功夫多感慨,实在是陆家识字班又开课了。
孩子清脆的读书声再次在每日上午准时传出陆家大院,听得出门转悠的男女老少们都是蹲在墙外,一边高高支起耳朵,一边笑眯眯沐浴着依旧寡淡的阳光。
小米上午教孩子们读书,下午就忙着拾掇后院的东西厢房。
许是建房子的时候,考虑到子孙后代成亲时候再重新间隔装扮。陆家后院的东西厢房都是空旷一片,开门进去,除了支撑房梁的十根松木大柱子,再没有别的东西。
这倒是极合陆小米的心意,只要把存在房间里的杂物搬出去,就能直接做育苗的温室了。
其实,这样的好房子做温室,实在可惜了。毕竟湿气会腐坏门窗房梁立柱,但是眼下,实在没有更好的地方了,也就只能忍痛割爱了。
温室育苗,最重要的是取暖,温度达不到,什么苗也长不出来。
小米拿着本子进进出出,画了平面图,计划在东西厢房各搭两个土炉子,就是用土坯代替青砖,散热自然是差了一些,但剩在不需要花费什么本钱。
不过,送烟的炉筒子却依旧要用铁皮,说不得还要劳烦后院刘叔。
除了土炉子,还要添置木架木箱子。
东西厢房地上铺的都是青石,根本不可能育苗。索性不如在屋里搭上木架子,木架子上摆木箱子,箱子里下种育苗。这样更合理利用空间不说,由于热气上走,也更便于保暖。
两个厢房加一处,足有二百平,需要的木箱子和木架子,实在不少。
于是,小米第二日过了午就拎了一盒子油炸糕跑去后院寻刘婶子一家。
刘家大儿媳桂枝儿正在院角喂鸡,身形比之去年冬日胖了不止一圈儿。
小米笑嘻嘻在外边拍门,嚷道,“桂枝儿嫂子开门啊,我给你送好吃的来了!”
桂枝儿扭头见了她,立刻就笑起来。如今她的大儿子可在小米跟前读书呢,昨晚趴在她怀里背书,听得她做梦都要笑醒了。
这会儿见得小米上门,她怎么可能不欢喜?
“呀,小米,快进来!方才我娘还说要去前院看看你呢,不想,你倒是先来了。”
陆小米进了院子,抬手把盒子递给她,俏皮的眨眨眼,笑道,“我炸了一些油炸糕,正热乎呢,嫂子赶紧吃,到时候生个白胖的淘小子!”
桂枝年前查出了身孕,这个时候刚刚过了孕吐,就好像肚里一夜间就冒出个黑洞,填多少吃食也填不满。刘家虽然因为刘叔什么杂活都会做一些,平日常有额外的银钱进项,但也没有奢侈到整日给儿媳吃大鱼大肉的地步。
于是,桂枝儿就盼着去小米家里走动,每次都能得些吃食,安抚一下肚里的馋虫。
这会儿眼见小米又送了油炸糕来,她就忍不住咽起了口水。
但公婆在堂,她一个儿媳也不能擅自独吞好吃食啊。
这么犹豫的时候,刘婶子就迎了出来,见此怎么会猜不出。于是挥手撵了儿媳,“小米给了,你就收着回屋吃去吧,一会儿大柱回来,你就更舍不得了。”
说罢,她笑着拉了小米进屋。
小米扫了一眼屋里没有人,就笑问道,“我刘叔和小刀哥呢,这么早就上山了?”
“没有,山里还被大雪封着呢,怎么可能上去?你刘叔去溜达窜门了,小刀也跟着一起。”
两人闲话儿几句,小米也没啰嗦,直接说了来意。
刘婶子听得自家男人又有活计赚外快,自然欢喜。刘家没有地,一年的嚼用都靠打猎,虽然一家人饿不死,但也富庶不到哪里去,如今儿媳又怀了身孕,马上添人进口,正是该多赚些银钱的时候。
不想瞌睡时候送枕头,小米就上门了。
“成啊,一会儿你刘叔回来,我就让他去你家量尺寸。”
她的话音刚落地,屋门就被打开了,正巧微微有些驼背的刘叔回来了。
听得小米又来找他做活计,闲了一冬的刘叔哪里还等得了,直接拿了木尺就同小米回去了。
出门时候,小刀不知道从哪里窜了回来,不必说,去陆家的队伍里又多了一人。
若是放在大户人家,闺女的院子轻易是不能让外人进来的。
但刘叔几乎是看着小米长大的,小刀也算青梅竹马,这次东西厢房要改温室育苗,总少不得人进进出出,也就顾不得这些规矩了。
再说了,山村人家,本就没那么多规矩,女人上山打猎,夏日结伴去河里洗澡都有,更何况只不过是开个院门。
不过,这事落在东厢房主仆眼里,却是另一番心情了。
老杨咳嗽了两声,笑道,“少爷,我去帮着陆姑娘搭把手。”
冯简却是下了地,穿了披风应道,“一起去。”
老杨眼里闪过一抹笑意,抬手推开了门。
陆小米正跟在刘叔身后在东西厢房间走动,虽然天气尚且寒冷,她却忙碌的鼻尖见了汗珠儿。
刘叔手巧,几乎老熊岭里有什么杂活都要寻他帮忙。先前连姑娘的嫁妆箱子都打过,如今不过是些装土的简陋木箱子,还有土坯砌成土炉子自然也难不倒他。
倒是陆小米说起的育苗,让他很是好奇。不过人老成精,他心里再如何嘀咕也没有问出口。
小刀到底年轻,一边帮着老爹量尺寸,一边笑嘻嘻问着小米,“小米妹子,你真要用箱子装土种什么苗啊。没有太阳晒,能成吗?”
小米刚要应声,不想刘叔却是一巴掌拍到自家儿子头上,骂道,“你当小米同你一样不长脑子呢,老实干活,到时候就知道了。”
小刀揉揉后脑勺,扭头同小米扮了一个鬼脸,惹得小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冯简正好进了角门,见此脚下就是一顿。
陆小米眼尖,赶紧跑出来笑道,“冯大哥,你怎么过来了?这院子雪还没清,小心滑倒啊!”
说罢,她又赶紧替他扯扯被北风掀开的披风。小姑娘黝黑的头发,好似昨晚洗过,这会儿尚且残留了一丝淡淡的花香,灵巧的钻进冯简的鼻孔里,惹得他脸色立时就暖了起来。
“屋子里憋闷,出来走走,正好听得你这里有动静就来看看。”
“那快进屋吧,我正好请刘叔钉箱子,准备育苗呢。”
陆小米一手扶了冯简的胳膊,把他搀进厢房,问道,“冯大哥,你们从南方来,可是见过有人育苗。我也是在杂书上看过,不知道能不能成,心里没底啊。”
冯简听得好笑,应道,“南方天暖,不必育苗。”
“啊呀,可不是吗,我又忙糊涂了!”
小米也反应过来,忍不住同样笑了起来。
两人站在一处,男子俊美挺拔,女子娇俏如花,看的老杨眼里带笑,但刘小刀却是心里有些不舒坦。
他还要找个借口喊了小米过去,心急的老爹却是喊了他匆忙告辞回家准备木料去了。
小米送了父子俩出门,又嘱咐了一通,这才放了心…
北地的春日即便来的很迟,但终于有到来的时候。
好似一晃儿的功夫,正月就要到了尽头。天上的太阳洒下光辉,照在大地上,依旧算不得暖和。但北风却渐渐变的温柔了,吹在脸上没有那种刀割一般的痛意了。
刘家父子忙碌了半月,终于把陆家后院的东西厢房砌好了土炉子,也搭上了木架子,整齐摆满了木箱子。
陆老大和陆老二,这几日累的半死,刨开依旧冻得石头一样坚硬的田垄,挖了很多黑土回来。直到黑土足足堆了半院子,小米才开了金口,让他们停了手。

第22章 踏破铁鞋

可惜,两兄弟没歇上一日就又被派了另一场艰巨的活计,掏茅厕。
陆老二直接在当晚跑的没了影子,不必说,定然是躲到山上那个小米从未见过的隐居师傅那里去了。
好在,陆家还有一个任劳任怨的顾老大。
这一日,冯简也是破天荒没有到后院来,惹得小米哭笑不得。
其实混合了黑土,里外倒换几次,农家肥并没有太大的味道。但是放在箱子底部,做基础肥料却是最有养分,最旺秧苗。
待得土炉子点起来,小儿手臂粗细的木绊子很快就把东西厢房烧的温暖如春。
陆小米也没有避讳冯简主仆,先前准备种子的时候,还是杨伯帮忙做的记录。
芫荽的菜籽泡在水里浸了两日夜拿出来,包在布袋子里又发了五日,如今已经冒出了小小的白芽,看着脆弱之极。
青瓜,也就是后世的黄瓜比之芫荽还要容易,只泡在温水里一日夜,就出芽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