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在屋子里搜了大半个小时,犄角旮旯都不放过,连炕头都被他们掀了起来,当然,里面现在是空空如也。屋子里可是没有任何反动物品,连柜子里的十几本书,也全都是*主席语录,*主席摘要之类的色书籍。屋子里虽说有不少好像是新买的东西,但是都是一些吃的用的,估计是买来过年用的,而且王雅芝还给他们出示了购买的凭据,这些东西可都是凭票合法购买,没有任何私下交易的。最后几个人不死心,连厨房里也搜了一遍,有人还把头伸到灶台底下检查,结果弄成了大花脸,什么反动物品也没有找到。
领头的小将见搜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任何的反动物品,告密的人也没有听到这俩人说任何的反动言论,又看了李清源拿出来的烈士家属证明,大冬天的也不由的直冒冷汗,这下子踢到铁板上了。平时他们抄家,随随便便都能找出点反动物品,哪里想到今天竟然没有任何收获。如果这老两口真的向上级反映了,自己这个革委会副主任的头衔可是保不住了。
想到头顶的乌纱帽,领头的小将更是恨透了告密的人,但现在也只能盼着这老两口不要往上反映今天的情况,“老同志,你们看,其实我们也是为了革命工作...,都怪那封举报信,我们没有调查清楚,你们看,今天这个情况,你们能不能不往上面反映,我们以后一定不来打搅你们...”。
李清源见小将服了软,也见好就收,再说了这年头谁也也不敢真的得罪他们,“你们也是为了更好进行革命,我们是能理解的,真是辛苦你们了”。
小将们见李清源主动送台阶,都不由的松了一口气,可不能他们一口气松完,李清源又开口了,“可是,我们不但是革命烈士的家属,更是坚定的*主席的好群众,所以,下次还请同志们不要随便听信别人污蔑我们的言语..”。
一番软中带硬的话,众小将再次意识到这可是烈士英雄的家属,不是可以随便抄查的,都连连表示绝对不会再来打搅,而且以后也不随便听信关于别人诬告他们的言语。在得到李清源明确表示不会想上级反映今天的情况后,众小将才灰溜溜的走了,走之前还不忘把刚来的时候踹掉的木门重新装好。自从参加了色革命,他们什么时候不是威风凛凛的,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不过,他们也没有任何再找这老两口麻烦的想法,他们刚才可是看见了,这家可是出了两个革命烈士呢。
看着那群煞神走远了的老两口,这时候才彻底的放下心来。幸亏上次把家里所有危险物品都整理了一番,而且都让芽儿他们捎走了,要不然今天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现在想起来还是一阵后怕。以后一言一行还是要注意啊,最可恶的是那个告密的人,亏得自家早有准备,要不然自己老两口恐怕晚节不保,被剃阴阳头了。
俩人纠结了一会,随后也就放下了,这些年风风雨雨经历的多了,这么点事情也不放在心上,一会还要去给孩子们买好吃的呢,估计后天就能来接他们去清河湾了,东西还没有买全呢。不过,今天这件事到底是给他们提个醒,以后言行还是要谨慎。在清河湾的时候,老两口还把今天的事当成笑话讲给芽儿一家听,当然这是后话,现在他们可是急着出去买东西呢。
贵客来喽
过了小年,到了腊月二十四。这天早晨吃过早饭,江海四兄弟再不愿意,也只能提着大舅娘帮他们包好的小包袱,兜里揣着早上外婆给他们煮的没舍得吃的鸡蛋,准备回家。其实,看着最近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货,小伙伴们也都被家长拘在家里帮着干活什么的,哥四个也开始有点想家了。当看见外婆给他们用袋子一家割了两斤前几天村子里分的猪肉,又添上了两条鱼,哥四个立马利落的蹦到牛车上,反正过完年还要来给外公他们拜年的,回家后一样能玩能吃好吃的。
借一次牛车不容易,杜爹今天要送几个外甥回家,顺道再去县里接李老爷子他们过来,所以吃过早饭就赶着牛车出发了,冬天日头短,时间耽误不得。
送走了江海四兄弟,杜妈带着家里的几个小的打扫卫生,试图把平时打扫不到的犄角旮旯也都清理的干干净净,张泽远也忙着把自己的被褥搬到小叔那屋子里去。前几天大家就商量好了,李老爷子老两口过来的时候,就住在张泽远原来住的那间屋子。本来小叔想把自己的屋子给腾出来,可是他的那间屋子住的时间长了,没有张泽远住的那间显得干净,所以,一商量,还是张泽远挪到小叔那屋子住。反正不管怎么挪,都是他俩住一间屋子。小叔很是激动,最近自学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是越来越多了,现在张哥跟自己住一间屋子,可不是能随时请教问题么。
今天天公作美,晴朗的很,杜奶奶忙着把给李老爷子两口准备的被褥晾晒晾晒,到中午的时候再使劲拍打拍打,换上浆洗干净的被套,保证晚上睡觉的时候舒服又暖和。大大小小的几个人打扫了一上午,看看现在算得上明窗几净、干干净净的家,几个人都很有成就感,一定要给第一次来家里的李爷爷他们一个好印象呢。
这边送外甥回家的杜爹,把大江、小江送到他们家的时候,难得的竟然得到亲家母的留饭。杜爹心里正纳闷呢,为啥小气的亲家母竟然也主动留饭了,不过看到亲家母两眼放光的盯着大江放到桌子上的猪肉和鱼,终于明白过来了,原来是这些东西的面子啊。
杜爹本来想故意留下吃顿饭,膈应膈应这个小气的亲家母的,但想到还要拐到县里去接李老爷子他们,时间可是有点紧张,只好放弃这难得一遇的机会。
杜爹把大海、小海兄弟俩送到他们村子口,看看快到正中央的日头,干脆连他们家门口都没有进,在村口就让两个外甥下来,直接去了县城,这里离县城也不近,可不能让李老爷子他们久等了。
紧赶慢赶的,终于在李清源老两口等的坐卧不安、心急如焚的时候赶到了县城。这老两口可是盼了好几天了,看到杜爹赶着牛车的身影,总算是放下心来。
王奶奶看时间不早了,问杜爹有没有吃过午饭,杜爹也不客套,直接说没有吃,现在都快饿死了。听杜爹这么一说,王奶奶赶紧进厨房给杜爹擀了两碗面条,还用家里最后剩下的两个鸡蛋卧了荷包蛋,因为早准备好今天就去清河湾的,现在家里可是没有什么现成的吃的,擀面条最快。
“王姨,你真把俺当成小孩子啦,还给俺卧了个荷包蛋”,饿极了的杜爹一筷子面条吃进嘴里才发现面条底下暗有乾坤,笑着对王雅芝说道。
“在我们老两口眼里你可不就是小孩子”,王奶奶见杜爹吃的痛快,心里也高兴,以前,两个儿子放学回家吃饭的时候,也总是这么狼吞虎咽的,如果给他们多加个荷包蛋能让他们乐半天。
三五分钟的工夫,杜爹就以风卷残云的气势把两大海碗的面条给吃的一干二净,最后还满足的打个饱嗝,好长时间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条了。
吃过饭,杜爹看到老两口从卧室里提出来的一大堆的东西,惊的半天都合不上嘴,“李叔,王姨,你们这是准备搬家么,怎么这么多东西,这些都要带着吗”。
“哪里有什么东西,就是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买点吃的、用的”,王雅芝摆摆手,自己这可是第一次去清河湾呢,一定要重视,那可是宝贝孙女家里,再说了抢了人家的孙女,不知道对方心里有疙瘩不。要说,李清源和王雅芝老两口现在的心情有点复杂,既紧张又高兴,既担心又期盼,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交织着,有点心神不宁。
听王奶奶这么一说,杜爹也就不再说话,自己太客套的话,反而让老两口多想。要带的东西装了半车,老两口锁上门,跟着上了牛车。
出了县城,听着清脆的牛鞭声,沐浴着渐渐西下的余晖,牛车上的老两口相视一眼,心情说不上来的复杂,但更多的是隐隐夹杂着的期盼和喜悦。谨慎低调了一辈子的老两口,临老了,在这个亲人也能相互陷害的年头,就跟着了魔似的,凭着一句玩笑话、一面之缘认了一门亲戚,又把关系到自家身家性命的东西相托。
要是放在以前,打死他们也不会相信自己会做这近似于疯狂的事情。可是,现在他们就做了,而且做的没有任何犹豫和后悔。可能是他们寂寞太久,可能是那个纯真可爱的小宝贝让他们不由的去相信。听着坐在前面的杜建国兴高采烈的跟他们唠叨着关于清河湾的事,老两口不由的又庆幸当时近似着魔的举动,他们做对了不是吗,他们现在不光有了一门能真心相待好亲戚,还有了一个可爱聪明的宝贝孙女。
听见院子外面牛车咕噜的声音,家里的几个小的立马飞出院子,看的杜爷爷心里酸的不行,几个臭小子还就罢了,自家宝贝小孙女怎么也这么激动,自己可是亲爷爷,也从没见小孙女这么急着接过自己。不过,酸归酸,杜爷爷也紧跟着出了屋门,人家第一次来家里,咱的态度一定要热情,再说了,听说这亲戚确实不错。杜爷爷、杜奶奶对这件事很重视,下午早早的让皓轩把芽儿二叔一家也叫来,都认识认识。
刚下了牛车,还没有站稳的李清源和王雅芝立马就被几个孩子围了起来,其中有两个男孩子不认识,看着倒是跟皓宇、皓轩哥俩长的有点像,应该是芽儿叔叔家里的孩子了。这么一停顿的工夫,呼啦啦从院子里出来一群人,带头的是大约50多岁,身材高大结实的老汉,应该是芽儿的爷爷。
“老哥哥,老嫂子,你们终于来了,俺们可是都盼着呢”,杜爷爷爽朗一笑,拉着李清源的就往院子里面走,“现在天冷,咱们都进屋说话”。
杜奶奶也上前拉住了王奶奶的手,“老姐姐,走,咱们进屋说话去,这一路可是冷坏了吧”,杜妈他们也拥着四位长者进了屋子,一时间,原本还挺宽敞的屋子,挤满了人变得拥挤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说来也十分神奇,一番介绍之后,才刚刚见面的两拨人就跟一家人似的亲亲热热的说起家常来。
“老哥哥,咱们清河湾别的没有,但这山山水水的可是不错,尤其是到了春天,这里的风景可不比大城市差呢。如果有时间的话,你们可要在家里常住一段时间,俺这一辈子最佩服的就是文化人,你可一定要帮着□□这几个皮猴子,这群小猴子,一个个皮的不得了”,杜爷爷说道激动处,嗓门立马高了几个声调。
李清源和王雅芝俩人就这一会的工夫,来之前的担心和忐忑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一家都是朴实、热情的人呢。几个孩子也都亲亲热热的叫着李爷爷、王奶奶,不过倒是比平时安静了很多,最起码嗓门比以前要低。芽儿也早被王雅芝揽到怀里,静静的听他们说话。慢了一步的李清源只好把伸出去的胳膊再缩回来,看的杜爷爷想笑,自家的小宝贝就是招人疼,谁都想抱抱呢。
等杜爹把牛车上的东西大包小包的提进屋子的时候,杜爷爷有点不高兴了,“老哥哥,老嫂子,不是俺说你们,来这里就跟自己家一样,干嘛浪费钱买这些东西。你们吃国家粮的跟俺们种地的还不一样,啥东西都是定数的,以后你们缺了东西,俺看你们咋办”。
李清源见杜爷爷有点不高兴,也知道是对方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连连说道,“其实没啥东西,就是给孩子们买点吃的,没啥东西...”,说着还朝王奶奶使眼色,让王奶奶帮着解释解释。芽儿和王奶奶相视一笑,故意装作没看见求助的眼神,只让李爷爷自己面对杜爷爷的唠叨。
李清源解释了半天,杜爷爷才回道,“以后你们要是再带东西过来,俺可就不让你们在这里住了,这年头日子都不好过,你们可要省着点,给这些小孩子买东西都是浪费呢”。
几个皮小子的想法可是跟杜爷爷截然不同,看见这么多的东西,一个个心里想的是这么多东西里面肯定有不少好吃的,嘿嘿,有口福喽。
王雅芝见几个小子小眼神不停的往那堆东西那边瞄,心里乐的不行,这才像是小孩子的样子,小芽儿就是太乖,既不贪吃,也不贪玩,文静的不得了,可芽儿越是这样越让人爱的不得了。王雅芝这么想着随手从那堆东西里面挑出一个小包袱,拿出一袋子的水果糖和一包江米条递给几个小子。
看到果真是好吃的,尤其是那包一年也吃不到一次的江米条,几个皮小子乐的差点蹦起来,一口一个李爷爷、王奶奶,比刚才喊的还要甜,还要干脆。旁边的杜爹见几个小子这么没出息,突然就想到了自家妹子家的小气婆婆,有时候果真是东西比人有面子啊,这不就成了有奶就是娘了吗。
这边几位长辈说话,杜妈和二婶赶紧去厨房做饭。材料什么的下午就早早准备好了,大半个钟头的工夫,热腾腾的晚饭就端上了饭桌。快过年了,家里有前些天村子分的肉和鱼,再加上下午杀了一只老母鸡,这顿晚饭也是异常丰盛。杜爷爷把前几天杜爹去供销社买年货时给自己买的两瓶白酒拿了出来,准备一会喝上几杯。
现在家里大大小小,十几口的人,本来说是分成两桌,杜妈和二婶带着几个孩子吃,但是李爷爷不同意,说是挤挤就能坐的下,而且大家坐一起吃饭才热闹,于是饭桌上是坐的满满的。跟杜爷爷一起坐在上首的李清源,看看坐在旁边的老伴,再看看齐刷刷坐在下面的孩子们,异常的满足,这才叫天伦之乐呢。
丰盛的饭菜,温馨的气氛,个个是吃的心满意足。尤其是几个小的吃的那叫一个欢快,嘿嘿,李爷爷他们一来,家里提前就过上年啦,过年的时候顶多能吃到这么多好吃的。
躺在烧的热乎乎的炕头上,身上盖着浆洗的干干净净的被子,被子还残留着太阳特有的味道,王雅芝忍不住掐了李清源一下,疼的李清源忍不住叫了出来,“老伴,你没事掐我干什么”。
“没事,就想看看现在这一切是不是做梦”,王雅芝一脸的感慨。
“是啊,今天热闹的就跟做梦一样”。
仅仅一个晚上的接触,就能看出来这一大家子都是善良朴实的人,也是,能这么温馨和谐的家庭,那家庭的成员肯定也都是淳朴、和善的。这一家子也把自己老两口当成一家人,真实而又热情。再想想宝贝小芽儿,这样的日子真好,可不就跟做梦似的。
59 别样温情
第二天,没有每天早晨千篇一律的革命口号声响起,李清源老两口难得的睡个安稳觉。
早晨起来,伸伸懒腰,呼吸一下略带寒意的新鲜空气,浑身都觉得舒坦。杜爷爷正好要出门遛弯,就随口问了一声李清源要不要一起去,话音还未落,李清源就立马跟上,出去溜达去了。
今天的早饭是老、中、少,家中唯有的四位女性一起做的,当然,芽儿的帮忙倒是有点越帮越忙的意思。王雅芝第一次见识了地道农家饭的做法,那满满一篮子的饼子平时可够他们老两口吃上好几天的,听杜妈一说才知道这只是今天早上一顿饭的量。又见识了杜奶奶腌的一小缸一小缸酸豆角、小黄瓜、辣白菜、大咸菜疙瘩。这些都看的王奶奶是一惊一乍的,这一缸缸的腌菜啥时候才能吃完。
但早上吃饭的时候,王奶奶看到杜爹他们的吃法,刚才的担心是给抛到天边去了,照这个吃法,那些腌菜不一定能吃到开春。不得不说王奶奶的眼光锐利的很,不管每年秋天腌多少,等不到开春肯定都能吃的差不多。好在开春一场春雨过后,后山上的成片成片的野菜也一个接一个的冒出头来,也稍稍缓解了春天没菜吃的难题。
这边溜达一圈回来的李爷爷面色润,眉眼间是满满的笑意,整个人看着精神的不得了,吃饭的时候还多喝了一大碗的粥。王奶奶见老伴气色那么好,自己心里也是高兴的不行。可能在别人眼里这清河湾是穷乡僻壤,但在这老两口眼里倒成了世外桃源,仅仅一个晚上,原来在城市里的谨小慎微都消失的干干净净,现在俩人身上倒是流露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淡泊和洒脱。
马上就到年了,家家户户的主妇们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这年头大伙的日子虽然过的苦哈哈的,但是过年可是不能省的,平时舍不得吃的,吃不到的,这个时候都要拿出来端上饭桌。谁家家里年货准备的多,谁家年夜饭做的好吃,说出来可是很长这些勤劳主妇们的面子。
杜家这老、中、少三代,四位女性也是整天的忙个不停,蒸馒头、蒸包子、蒸年糕、炸丸子、炸豆腐、炸鱼。刚刚下定决心做个合格的、勤快的小农家女的芽儿也是整天跟在杜妈屁股后面忙个不停。到底是萝莉外表成熟心,干什么都干的有模有样的,得到了杜奶奶她们一致的表扬。在她们朴素的思想里,心灵手巧的女孩子才更招人疼,最起码连身为知识女性的王奶奶也认为女孩子将来还是要以家为主,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可是根深地固的很。
看着眼前坐在小板凳上,白嫩嫩的小手拿着比她的手掌还大的包子皮,有模有样的捏着摺子,王奶奶、杜妈她们三人心里竟然不约而同的想到芽儿将来嫁人的事情上面去了。不知道将来哪个有福气的小子能娶到她们这个可爱又贴心的小宝贝,将来一定要好好挑挑孙女婿(女婿),要是敢对她们的小宝贝不好,就让芽儿的几个哥哥们直接揍上门去。不过,她们的小宝贝长的这么漂亮,人又聪明,关键是还贴心的很,将来肯定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喽。
正认真的包着包子的芽儿是一点也不知道奶奶们和自家娘亲复杂的心里活动,要是知道的话,估计也得头大,自己才刚刚五岁,现在考虑嫁人的问题是不是太早了,是真的太早吧。
相比忙着准备年货的杜妈她们,杜家的男同胞们可是轻松的多,他们可是一向坚持君子远离庖厨的原则。所以他们每天只有包子、馒头出锅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厨房。饿了,别说带馅的包子,就是白白的大馒头看着又暄又软还散发着浓浓的麦香,不用吃菜就能啃好几个,一样吃的香喷喷的,平时可是吃不上白面馒头。
杜爷爷和李爷爷两个老头,每天吃过饭,不是一起到村子里遛弯晒太阳、找其他老头聊天,就是坐在炕头上下棋。一个是严肃而又有点刻板的乡下老农,一个是豁达而又有点狡黠的高级知识分子,两人竟然意外的有话说,说到高兴处,那爽朗的笑声能传出二里地来。才几天的工夫,李爷爷倒是跟杜爷爷越来越像,嗓门是越来越大,笑的越来越爽朗。俩人下棋的时候更热闹,别看李爷爷是高级知识分子,一样是个臭棋篓子,水平跟杜爷爷是半斤八两,两个人还都自我感觉良好,谁都不服谁。
“老哥,你咋又悔棋,这一局你都悔了好几次啦”,这不,杜爷爷响亮的嗓门又响起来了。厨房里忙着包包子的四个人,相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眼里看出无奈和好笑来,这两个老头,这会都返老还童了,只要一下棋,就跟孩子似的吵吵个不停。
“我可是跟你学的,不行,我不下这里了,我得换个地方”,李爷爷的嗓门同样不小。
“我说你个老李头,俺都让你抢了走了一半宝贝孙女啦,这会你就不能让让俺”,杜爷爷见自己马上要输,忍不住开口埋怨。
“嘿嘿,那是小芽儿跟我们有缘,可不是你让的。再说了现在小芽儿连爷爷都叫了,你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平时你这个老封建,不是最重男轻女吗,你就疼那几个皮小子就行,往后啊,小芽儿就由我们来疼喽”,李爷爷也是寸步不让。
“好你个李老头,俺是有点封建,但俺啥时候重男轻女啦,俺这些孙子辈里面最疼的可就是小芽儿啦,这话你可不能乱说,要是小芽儿听到,以为俺不疼她,俺可饶不了你”。
类似的情景,每天都要上演。刚开始的时候,杜爹他们还怕俩老头真的吵翻了再打起来,可还没等他上前去劝,老哥俩不知道说到什么高兴的事,又哈哈大笑起来。所以到现在,俩老头就是吵翻了天,也没有人上前劝劝,因为停不了五分钟,俩人肯定就又有说有笑起来,这俩人的感情倒是越吵越好了。
不过,李爷爷的出现,倒是解放了张泽远。张泽远棋力非凡,但每次被杜爷爷拉着下棋都头疼得很。不能使劲赢老爷子,赢太多了杜爷爷不高兴。但是又不能特意输给他,要是特意输给他,老爷子就说看不起他。所以,每次张泽远跟杜爷爷下棋的时候,只能小心翼翼的在不让杜爷爷发现的前提下,有控制的赢一两个棋子,或者输一两个棋子,下棋下的那叫一个战战兢兢。这李爷爷来了,两人下棋水平都是差不多,俩人下的也痛快,解放了的张泽远也总算是长舒一口气。
在这样的气氛下,忙活着的王奶奶、乐呵着的李爷爷,这老两口现在在这里可是一点陌生感都没有,自在的很,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当然,芽儿一家,也没有把这老两口当成客人,而是当成亲人,所以一大家子都乐呵呵的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转眼间就到了大年三十,之前该准备的年货都早早的准备好,连今天晚上要吃的饺子也在昨天晚上都包好放在门帘上在外面冻着,所以今天一家人倒是难得的都清闲起来,就等着到晚上的时候吃那顿丰盛的团圆饭了。
早晨刚刚吃过早饭,二叔和二婶手里提着一只刚杀好的老母鸡,一条大鲤鱼,拎这两瓶白酒过来了。后面还跟着穿着新衣服臭美的文昊、文博小哥俩。今年家里的几个孩子都得到了一身新衣服,布票还是王奶奶当时给的,要指望家里分到的那些布票,两三年也攒不够这几个孩子身上的新衣服。
王奶奶见几个孩子都在家里,赶紧从屋子里一下子提溜出来一串的新书包给孩子们当新年礼物。这可是上次听说这几个孩子刚开始上学,来之前特意去百货商店买的呢。包袱里还有四个,是给芽儿几个表哥准备的,他们来之前可是把芽儿家里的情况打听的清清楚楚,买书包的时候都个个都考虑到了。连小叔叔也得到一个塑皮笔记本和一只英雄牌的钢笔,小叔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的收下了,自己都这么大了结果还是被当成小孩子啊。
军绿色的帆布书包一拿出来,几个皮小子嗷的一声,兴奋的叫了出来。这书包可是跟小人书上小解放军背的一模一样,军绿色,上面还有色的五角星,他们可是早盼着能有一个了。原来,自从上了学,这几个小子可是整天磨着杜奶奶要新书包,深受小人书影响的他们还特别指明一定要这种军绿色帆布书包。家人可是特意打听过了,这样的一个书包要两三块钱呢,哪里舍得给他们买。最后还是杜爷爷几个鞋底拍过去,几个皮小子才老老实实的背着杜奶奶用旧衣服给他们改的书包上学去了。
这会突然得到可以称得上是梦寐以求的书包,哥几个能不乐的蹦老高。一口一声谢谢李爷爷,谢谢王奶奶,叫的那叫一个腻歪,看的杜爷爷酸的不行,自己也没饿着几个臭小子啊。这个李老头,不光抢走了自家宝贝小孙女,现在又开始抢几个臭小子了,不过,自己可不稀罕这几个臭小子,谁爱稀罕他们就稀罕去。
杜妈见王奶奶给几个孩子发礼物,一拍脑袋,这几天光忙着准备年货了,咋把这事给忘了。赶紧回屋子拿了一个小包袱出来,“李叔,王姨,这是俺给你们做的新棉衣,是俺琢磨着你们尺寸做的,肥瘦不一定合适,你们将着穿,到时候俺再改一改。衣服用的东西还都是您那时候给俺的票买的呢,俺就搭了个工夫,你们也别嫌弃俺衣服做的丑。还有,这两双是二弟妹帮着给你们做的棉鞋,别看样子不怎么样,穿上可暖和的很”。
王雅芝接过杜妈递过来的小包袱,眼里突然一热,差点流出眼泪来,“哎,那可就谢谢你们妯娌两个了,我们这就去试试”,说着兴奋的竟然跟个孩子似的,拉着老伴就要去试新衣服。
两三分钟后,老两口穿着新棉衣,新棉鞋出来了,眼角虽然还有点微,但是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衣服和鞋子,大小肥瘦都刚刚好,你们妯娌两个手可真巧”,王雅芝高兴的说道。
李清源竟然还特意走到杜爷爷面前,拽拽新棉衣,提了提裤角,把新鞋子露出来,朝着杜爷爷显摆自己的新衣服。杜爷爷撇撇嘴,立马回屋从柜子里也拿出一双杜妈给他做的新棉鞋示意给李清源看。这两个老头,加起来都一百多岁的人了,这会竟然幼稚的比起新衣服来,跟刚才显摆新衣服的几个小子的表情是一模一样,果真是老小孩。
众人见两个老头这番幼稚的动作,都想笑却又不敢笑,看着这俩人这会是幼稚的不得了,可是真要教训起他们的时候可是严厉的很,杜爷爷的大鞋底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可不敢虎嘴拔牙,只有小芽儿憋不住咯咯的笑出声来。两个老头一听,竟然有人敢笑话他们俩,动作一致的扭头看看是谁在笑话他们,结果一看是可爱的小芽儿,两人立马偃旗息鼓,他们可是舍不得说这个小宝贝一句呢。
祭过祖,拜过天地之后就要吃年夜饭了。年夜饭是杜妈和二婶俩人做的,鸡、肉、鱼,全都搬上饭桌,不过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王奶奶他们带过来的洋梨罐头和黄桃罐头。当然,他们鸡、肉、鱼什么的也没有少吃,最后一人还吃了一大碗的饺子。
李清源美美的喝着小酒,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着吉祥话,再看看身边一脸笑意的老伴不停的给几个孩子夹菜,这一刻心情竟异常的平静,继而又生出无限豪情,一定要多活十几、二十几年,这样才有机会多享受享受这天伦之乐,他还要看这群孩子们成家立业,看宝贝小孙女嫁人生子,还有很多很多的幸福等着他们去慢慢体味。
一顿年夜饭吃了一个多钟头,最后再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那叫一个幸福。
吃饱喝足了的几个小子,看着坐在炕头上的李爷爷他们,小眼神不停的交流,一看就知道他们在打什么主意。这不,几个小子,拉着芽儿,齐刷刷的站在众人面前,“爷爷、奶奶、李爷爷、王奶奶,张叔叔,小叔,新年好”,说完,小手一伸,大有一副包拿来的架势。今年家里多了李爷爷、王奶奶和张叔叔他们,这压岁钱肯定也能多拿几份,哥几个的小算盘打的那是啪啪响。
果不其然,一圈下来,手里比以前多了三个包。虽说这些压岁钱晚几天还要上缴大部分,但是这两天拿着过过瘾也是好的。忍不住了的哥几个,拉着芽儿去杜爹杜妈他们屋子看包去了。当然,几个哥哥竟然还不忘让芽儿给他们拜年,过过当哥哥的瘾,芽儿手里一下子又多了四个包。
“哇,李爷爷和张叔叔他们给的压岁钱都是一块的”,手快的皓轩先打开了李爷爷他们给的包。这时候的一块钱可是相当多了,杜爹杜妈他们一般都是给两毛或五毛的,光这些包就能花老两口半个多月的工资。连张叔叔也包的是一块钱的包,上次卖草药张叔叔一共得到九块钱,正好够给家里的几个孩子包压岁钱的,等分完包估计张叔叔又是一文不名喽。
这边几个人也快手快脚的把包都打开,然后是边数压岁钱,边守岁,时间过的也是相当的充实快乐。坚持不住的芽儿爬进暖暖的被窝,等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的时候,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60 哭笑不得的张泽远
放上一挂爆竹,吃过热腾腾的饺子,给家里的几位长辈拜过年之后,杜爹和二叔才带着几个小子出门拜年。
这边杜妈也收拾利索,特意给芽儿套上上次王奶奶给她做的呢绒大衣,叫上二婶,娘子军拜年团也出发去给村子里的长辈们拜年喽。
杜爷爷、李爷爷他们几位长辈则一个个跟老太爷似的端坐着,在家里等着别人来拜年。当然,杜奶奶可是早早的就把准备好的糖果、花生、山核桃什么的拿出来,这些可是来拜年的那些娃子们的最终目的,他们个个衣兜都不小,准备少了可不行。
今年是芽儿第一次跟着杜妈去拜年,前两年杜妈嫌她太小,一直没有让她跟着。芽儿出门之前,看看自己浑身上下只有两个小衣兜,而且顶多能装几块糖块,再想想哥哥们一身衣服四五个大衣兜,就特意把自己的绣花小书包清空,挂在脖子上。衣兜太小会吃亏的,一会就用这个小书包装村子里的爷爷、奶奶们给的糖果,这样就不用一趟趟的往家里倒腾了。
芽儿暗自佩服自己的小聪明,还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最少也要要到半书包的东西才行。杜妈见芽儿拍着胸前的小书包,又圆又大的杏眼乐的都快眯成一条缝了,就知道这个小鬼丫头打的什么算盘,又恨又爱的用手指点点芽儿的小脑袋,“你哟,真是个鬼丫头,小财迷”。
杜妈她们先去了村子里辈分最高、年纪最大的五爷爷家里。到了那里的时候,五爷爷家院子里的人都快可以用熙熙攘攘来形容了,都是来给五爷爷拜年的。不过,这些乡亲们都知道五奶奶最近身体不是太好,大多都是在院子里给五爷爷拜了年就走了。
五爷爷见来拜年的小芽儿穿的漂漂亮亮的,脖子上却突兀的挂着一个小书包,人老成精的他哪里不知道芽儿的小算盘,“哟,今年小芽儿也跟着出来拜年啦,走,先进屋去看看你五奶奶,这几天你没有过来,她可是想你这个小宝贝了。放心,一会五爷爷保准把你的小书包给你装满”。
芽儿一溜烟的跑进了屋子,五奶奶正靠着被子坐在炕上。经过张泽远这一个多月不间断的针灸,五奶奶最近身体恢复的很不错,能让人搀着走几步了,虽说说话还有点不清楚,但是却能让人听得懂了,刚开始的时候可是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芽儿前一段时间没少跟着张泽远过来,所以一老一少的感情那叫一个突飞猛进,俩人亲热的有时都让五爷爷有点吃醋了。这不,进了屋子,芽儿就撅着小屁股趴到炕沿上,让五奶奶拉着她的小手,笑眯眯的跟五奶奶说话。
等五爷爷也进了屋子,芽儿学着年画上童子拜年的动作,给两位老人拜了年,小嘴巴巴的、一套套的吉祥话说的那叫一个顺溜,屋子里的几个人都被芽儿的耍宝给逗乐了,这小丫头跟谁学的那么多的吉祥话啊,说了这么一大通却都不带重复的。五爷爷也说到做到,往芽儿的小书包塞了不少的瓜子、花生、糖块什么的。
从五爷爷家里出来的时候,芽儿掂了掂装了半书包的东西,嘿嘿,一下子就提前达到目标了。
从村头到村尾,家里有老人、有长辈的,几个人是拜了个遍。等拜完年的时候,芽儿的小书包已经是装的满满的了。芽儿背着一书包的东西往家里走的时候,可是引起村子里的其他的小娃子们的注意,他们可是一个个的都打定主意了,明年拜年的时候也跟着芽儿学,背着书包去,衣兜哪里有书包装的多呢。
等芽儿回到家正要把自己拜年的收获倒出来时,发现奶奶早上拿出来的一筐子的零食也是被分的一干二净,看样子村子里别的娃子们的战斗力也都不弱啊。这拜年可是小娃子、半大小子们最爱干的事情了,无论他们到哪家都能得不少的瓜子糖块什么的,这个时候谁都不会小气,拜年拜一圈下来,能得不少平时吃不到的零食,够他们吃好多天的。
李爷爷和王奶奶也真正见识到大拜年是什么样子了,一上午家里都是人来人往的都没有断过人,都是来拜年的。前几天李爷爷没少跟着杜爷爷出去串门,跟村子里的很多人都混了个脸熟。所以来给杜爷爷、杜奶奶拜年的人也都没有落下这老两口。一上午这老两口光乐呵了,到芽儿回家的时候,乐呵了一上午的嘴都还没有合上。
大年初二是两个姑姑来拜年的日子,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姑姑她们来。杜奶奶心里那叫一个着急,这两个闺女肚子里可都揣着娃呢,别出了啥事,赶紧让杜爹去路上迎迎,结果杜爹却是一去不复返。正当杜奶奶要打发小叔也去接一接姑姑她们时,小海的大嗓门老远就从大街上传过来。
原来啊,因为两个姑姑肚子里都揣着娃,而且现在正是最危险的时候,山路又颠簸不好走,大姑父牛车赶的那叫一个慢,压根没有步行来的快呢,所以到这个时候才到家里。杜奶奶听了缘由也放下心来,还连连叮嘱大姑父他们,回去的时候也慢点,不怕慢,就怕快。
对于家里突然多出来的三个人,姑姑、姑父他们看样子是听家里的孩子们说过张泽远还有李爷爷、王奶奶他们的事,倒是没有意外。虽然姑姑们心里还是有点嘀咕杜爷爷、杜爹他们也太过大胆了,随便就往家里领人、随便就认亲戚。但是她们倒是很相信杜爷爷的判断,既然杜爷爷敢往家里领,那就说明不会有啥事。不过她们只是在心里想想,面上却是不显,都亲亲热热的跟李爷爷他们寒暄着。不过,还得说一句,这些想法在她们回家的时候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经过短短一顿饭的工夫,姑姑、姑父们就认可了这后来加入的三位亲人。
芽儿的几个表哥则没有什么想法,上次他们可是都吃到了李爷爷他们送的水果罐头了,所以对这老两口印象可是好的很。尤其是在听皓轩他们说王奶奶还要送给他们新书包后,一个个跑到李爷爷他们跟前,李爷爷、王奶奶,那叫一个亲热,想早点把新书包拿到手里。
杜爷爷看见四个高兴的背着书包的外孙子,就跟两个姑父提了他们上学的事情,说只要不是农忙的时候就让几个表哥在这里上学。两个姑父当然是乐意的,要不是这几年外面闹腾的厉害,他们早送几个小子去公社念书了。在村子里念书,有杜爷爷、杜奶奶看着,他们哪里有什么不放心的。两个姑父知道家里的几个小子的饭量,心里打算着有空就送些口粮过来。几个表哥知道自家爹娘同意他们往后继续在这里上学,再摸摸王奶奶送的新书包,那叫一个激动。
由于姑姑她们过来的晚了,没说多大会的话,杜妈和二婶就把午饭端上来了。午饭丰盛的很,今天又是女婿们上门,可是要好好准备才有面子,有一句俗语不就是,“女婿上门、小鸡断魂”。这边杜妈她们几个带着孩子们都埋头猛吃香喷喷的饭菜,那边杜爷爷、李爷爷他们却不紧不慢的喝着小酒,举杯换盏、高谈阔论的好不热闹。
吃过午饭,杜奶奶拉着两个闺女的手,不停的打量着她们刚稍微有点凸起的肚子,虽说两个闺女的气色都不错,杜奶奶这个当娘的到底是不放心。杜奶奶正打量着闺女们的肚子呢,一扭头正好看见正举杯给杜爷爷、李爷爷他们敬酒的张泽远,一拍大腿,哎呦,怎么能把这么一茬给忘了。
杜奶奶担心两个闺女的身体,看看张泽远,家里可不是有位高明的医生吗。平时家里人压根没有生过病,连发烧、吃坏肚子都没有过,所以一时间竟然没有想到小张还是一位医生。
那边酒桌还没有散席,放不下心事的杜奶奶就把张泽远给拉了过来,让他给两个姑姑检查一下身体。略带酒意的张泽远被心急的杜奶奶给弄的哭笑不得,“婶子,我刚刚喝了点酒,现在把脉可能有点不准,您老人家让我先醒醒酒,我一会再给两个妹子检查一下”。
听张泽远这么一说,杜奶奶倒是不好意思了,也不知道小张刚才吃饱了没有,就被自己拉过来了,“小张啊,婶子也不知道你吃饱了没有,就把你拉过来了。你再过去吃点饭菜,顺便醒醒酒,可一定不能再喝酒了啊”,张泽远接着又被杜奶奶又推了过去。
又被推到饭桌上的张泽远到底是没有吃多大会,杜奶奶时不时扫过来的眼神,让他本就不大的醉意很快就消的一干二净。
据张泽远检查的结果,两个姑姑的身体都很不错,胎儿也很健康。听张泽远这么一说,杜奶奶终于放下心来,健康就好。芽儿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这个时候可是不流行什么产检的,不少人是从怀孕到孩子出生,连医院都没有去一趟,直接就在家里炕头上接生了。现在有机会让张泽远给两个姑姑检查身体,芽儿觉得机会难得,这也算是产检了吧。
给两个姑姑检查完身体,好为人师的张泽远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让芽儿也给两个姑姑把了一下脉,又细细的给她解释了什么是滑脉,怎么判断胎儿的情况,怎么判断月份。本来应该是很简单的一个检查,结果却变成了临床教学,刚开始是一个说一个听,后来是一个回答一个提问,一大一小讨论的那叫一个热烈,当然,其他的人虽然是听不大懂,看的却是津津有味。
等俩人的临床教学结束了,姑姑们也到回家的时候了。不过,这会几个表哥又出幺蛾子了,他们不想回家了,今天就要直接住下,省的到时候还要人送他们过来上学。大姑他们哪里能同意让他们大过年的就住在这里,都哄着他们回家,到开学的时候再送他们过来。
左哄右哄的,见几个孩子还是不肯回家,大姑就说没有给他们拿换洗的衣服。一听大姑的这个借口,哥四个竟然嘿嘿的得意的笑起来,看样子这四个小子竟然不约而同的早有打算。这边小海爬到牛车底下,从车架子底下拿出一个小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包着哥俩的换洗衣服。那边大江也从小姑他们带来的那堆东西里面同样扒拉出来一个小包袱。几个小的拿着包着衣服的小包袱冲大姑示意,看,换洗衣服俺们早就准备好了。哥四个一脸的洋洋得意,明显的对他们这一招自满的很,竟然跟自家爹娘打起游击战来啦。
经过这一番闹腾,李爷爷是越发喜欢几个小子的小聪明,开口替他们说话了。结果也不用再细说了,看他们那副得意而又骄傲的表情就知道答案了。
初三是杜妈回娘家的日子,外公、外婆们身体都很好,杜妈很放心。热热闹闹的吃顿团圆饭,除了二舅母对芽儿身上的那件衣服十分眼,说了几句酸话之外,气氛还算热闹。
年后清闲的日子过的很快,转眼就到初六了。收购部初八就要营业,李爷爷、王奶奶不得不今天就回去了。在清河湾的十几天是老两口一生中过的最热闹的日子,俩人现在都有点在这里长久居住的想法了,这个想法随着他们偶尔来清河湾住上几天,是越来越强烈,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几个孩子们都十分舍不得老两口回去,李爷爷总是在爷爷(外公)揍他们的时候帮他们解围,王奶奶还会给他们讲故事,一听老两口要走都眼泪汪汪的。
老两口相视一眼,又看看同样眼眶微的小芽儿,多年的默契使他们知道了对方心中的想法。虽说也想带其他的几个孩子去家里住几天,但家里地方实在是太小,一下子住不了那么多人,选谁去老两口都不好说,只好把算盘打到小芽儿身上。
“老兄弟,让咱们宝贝孙女跟我们回去住几天怎么样?村子里的学校到十六才开学,到时候我保证再把芽儿送回来”,李爷爷一脸紧张的看着杜爷爷,生怕杜爷爷不答应。
杜爷爷见李清源一副期盼的表情倒不忍心拒绝,虽说有点舍不得孙女离开家里那么长时间。
“俺说不行你能愿意啊,行啦,就让芽儿过去住几天。到时候也不用你送,正月十六建国他们才出去修河,十四的时候让他去接芽儿就行。你那老胳膊老腿的,俺可不放心让你送芽儿”,同意归同意,杜爷爷还是忍不住跟李爷爷吵吵嘴。
听杜爷爷同意,李爷爷哪里在意杜爷爷说他老胳膊老腿的,能把宝贝孙女带回家住几天就行。
杜奶奶从鸡窝里抓了只老母鸡,拿上两条风干的鱼,装上些米面,再添上一小缸的腌菜,零零总总的给王奶奶准备了不少东西,都是日常用的,而且有钱也买不到的。王奶奶也不推辞,在这里住了这么长时间,她早把这一家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第二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