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天下还没有完全清醒的时候,就变成了大隋靠山王府的嫡郡主,杨林是在以实际行动来保护她,毕竟有了这个封号,再有人对她不利,杨林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为她出头了。
再来就是独孤陀了,那天杨林是因为收到独孤陀一行人在平阳一带行迹诡异的线报,怕会出事才急忙赶来的,结果正好救下了天下,那十几个黑衣人尽数被诛,可是杨林却放走了独孤陀,其实天下知道杨林这也是为她好,让独孤陀回去告诉那位皇后娘娘一声,他护她护定了,对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顺带的还给了独孤伽罗一个面子,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这可苦了天下了,独孤陀可是她的心腹大患啊!他武功高就不说了,天下自认总有一天能超过他,可是坏就坏在独孤陀对天一阁的事知道不少,这次被他走掉,天一阁说不定会受到不小的损失。
最后,最让天下头疼的事就是天鹰和嫣娘他们了,天下伤势刚好一些就缠着杨林让她回了一趟天一阁,谁知那里已经被人付之一炬,烧的只剩了一片断瓦残垣,惊的天下是目瞪口呆。
要知道,当天庄子里的人全都在秘道里躲着,根本没有逃出去,那天晚上天下只猜到独孤陀有带帮手来,却不知道来了多少人,所以,在嫣娘进来的时候,她悄悄的打了手势,用天一阁的暗语要嫣娘带着所有的人进秘道藏身,不见信号不许出来,没敢让他们顺着秘道离开,秘道里毕竟比外头安全些。
后来,天下一直拖延着时间,最后还是借着外围弟子因为没收到每个时辰一次的平安鸽,而放出了问询烟花的机会,才哄走了独孤陀跟他带来的人。
如今庄子烧了,那庄子里的人是否平安呢?让天下怎么不忧心重重啊!
天下半躺在床上,盯着手里的书已经有半个时辰了,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心里不止是烦乱,更多的是深深的寂寞,偌大的人世间,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说心里话的人,何其可悲!
现在的她,象是突然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对一切都毫无兴趣,提不起精神来。
这些天杨林为了哄她开心,正计划着带她去长安热热闹闹的过个年,虽然杨林是这么说的,可天下总觉得他有别的目的,肯定不会象他说的那样简单,不过,长安——她的出现想必会让“它”大大的热闹上一场吧?!
天下还在胡思乱想,突然门外传来了她的贴身侍女望春儿毛躁的叫嚷声:“郡主!郡主!快来看呀,有人送东西给您了…”
天下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天知道这个望春儿是不是杨林特地派来折磨她的,明明已经是十六岁的大姑娘了,却偏偏整天叽叽喳喳、上窜下跳的,没一刻安静,都快把她给烦死了。
天下坐直了身子,对着铜镜整了整仪容,其实还真没什么好整的,头发被望春儿给梳了两个小抓鬏,说是抓鬏还真是望春儿面子了,她也不过就是天下乌黑亮丽的长发,劈成两半,分别用一块大红的缎子给裹住,再用丝带给缠紧了,天下觉得她披散着头发都比这样梳着好看。
望春儿第一天给天下梳头的时候,她差点没哭出来,不过,看在望春儿把她自己的头发弄的比她的还难看的份上,天下也就没说什么,就这样天下的头发就被望春儿这么糟踏了好几个月。
天下有冤都没地儿诉去,她总不能为了梳头这点小事,就跑去跟杨林说吧?就是她说了,只怕也没什么用,顶多也就是让他大笑一场,然后每次看到她的时候,多注意她的头发两眼而已,天下才不做这样的蠢事!
至于身上穿的衣服,天下觉得更不想多说了,本来应该是挺好看的衣服,被望春儿给搭配的那叫一个难看呀,害的她都没心情出门了!
天下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摇了摇头,缓步走到外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东西让望春儿兴奋成这样呢?
望春儿见天下出来了,忙拉着她向桌子边跑去。桌子上放了一个长方形的大木盒,是用上好的檀木做成的,远远的就闻到了一股檀香味。
天下走到近前,打量了一下,却没有动手打开,看了望春儿一眼,问道:“这是谁送来的?”
望春儿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啊,大门上的人说没见到送东西的人。”
天下无奈的问道:“即然不知道是谁送的,那又怎么知道这东西是送给我的呢?”
“因为信上写着您的名子啊!”望春儿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那信呢?”天下觉得再这么跟她说下去,一准儿得气出病来。
“我落在门房了没拿过来…”望春儿吐了吐舌头,接着说:“郡主,先看看这是什么礼物嘛!那信又丢不了,呆会儿我就去给您拿过来,咱们先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嘛,我好想看看呀!”她软磨硬泡,非要天下先打开盒子看一下。
其实天下也挺好奇这里面放的是什么,于是就点头让望春儿把盒子打开,看到里面的东西天下就愣住了。
那是云殊的琵琶!
天下不可置信的伸手触摸着琴身,那细腻而熟悉的感觉,让她的泪控制不住的流了下来。
天下这一哭,可把望春儿吓坏了,急的围着她团团转,直问:“郡主怎么了?怎么了?…”
看着她象没头苍蝇似的模样,天下“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望春儿见天下又哭又笑的,越发不明白了,还以为她生病了,直嚷着让人去叫大夫。
天下喝止了她慌乱的举动,擦了擦眼泪,说:“你不是说还有封信吗?快去拿来给我!”
“可是郡主,你,你哭哭笑笑的,真的不要紧吗?”望春儿不安的问。
“你只要把信拿来,我就没事了!”天下连哄带骗的打发她去拿信了。
天下敢肯定,这一定是天鹰和嫣娘他们送来的,除了他们不会有别人!
可是,他们为什么这时候才跟她联系呢?他们现在在哪里?过的好不好?…
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天下的脑海,现在只盼着那封信可以为她解惑了!
不大会儿,望春儿跑着把信拿了过来,天下接过信,把望春儿打发了出去,才展信细看。
信上只写了几句话,报报平安而已,并没有提及他们现在的处境和打算,天下不禁为他们担心起来,怕他们急于报仇反而身陷险境…
天下放下信,郁闷的抱起了琵琶,十指翻飞弹唱了起来。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纳兰容若《金缕曲-赠梁汾》)
“好!好一个‘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天下用手抚停丝弦,扭头看去,却是杨林站在身后。
她连忙起身,把琵琶放到桌上,向杨林施礼请安,问道:“爹爹,您这个时辰怎么有空来我这儿?今天没有要紧的公务吗?”
杨林笑着点了点头,示意天下坐下,说道: “刚才的曲子不错,只是后半段的词未免偏激了些,以后还是不要再唱了。”
天下静静的坐着,没有说话。
杨林颇有深意接着说道:“圣上有旨,要我们父女即日进京,你快准备准备,咱们明儿就起程!”
天下挑了挑眉,说:“爹,你真的觉得我进京好吗?你就不怕我惹事?”
杨林自信的笑道:“有我看着你,我就不信,你还能惹出什么事来?”
天下撇了撇嘴:“就是我不惹事,那事也会来惹我的,恐怕你是防不胜防,到时候真要有什么你可别怪我!”
杨林没接她的话茬,看了看桌上的琵琶问:“这琵琶是哪里来的?”
天下眼神有些暗淡,回道:“这是我娘的,以前的家人有逃出来的,打听到我在这儿,便把这琵琶送来给我…”
“喔?这样啊?那他人呢?”杨林问道。
“不知道,他留下东西就走了,我没见到他。”天下的语气中带着些担心。
“嗯,没事就好,你也不用太担心他,能从那样的场面逃出来的,一定不是普通人,只要人还活着,就总有见到的一天的。”杨林安慰着她。
“爹!咱们究意为什么要去长安啊?”天下犹豫着,还是把这些天来的疑问问了出来。
“唉!朝局不稳啊,这些事你不用问了,不过,这次到京城,我可是要帮你物色位好老师,来替我调教你,免得你日后变成个野丫头,让人笑话我!”
天下不禁一愣,帮她物色老师?有这个必要吗?这不会是继望春儿之后,整她的第二种手段吧?
天下沉痛的思考着。
第二章 风雪长安 第二节 谋定
更新时间:2006-8-13 9:01:00 本章字数:2913
因为皇帝传来的圣旨上说,要他们在冬至前赶到长安,今年的冬至朝典要正式宣布对天下的封赏,所以,他们接到圣旨的当天就轻装简从的上路了。
如今已经是十月末了,再有二十多天就是冬至,而从登州到长安,最快也要走上半个月,再加上这中间还有天下这么一个大病初愈的小女娃,所以,时间上真的是非常紧张。
本来杨林是要为天下准备一辆马车的,但是被她拒绝了,与其坐在闷不透气的马车里颠簸,还不如骑着马喝西北风来的爽快呢!
于是,在天下的软磨硬泡下(这招是跟望春儿学的),她得到了这辈子的第一匹马,虽然只是一匹小马驹,但这也够她高兴一回了,尤其是这样一来我终于可以把望春儿给甩下来了,这样就让她更高兴了,谁让望春儿不会骑马呢,于是,天下就这样兴匆匆的跟着杨林起程了。
就在他们星夜兼程奔赴长安时,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蕴酿着,目标直指太子杨勇!
俺是华丽滴分割线
开皇年间的长安,是繁华的。
而这繁华之中,又以醉月楼最为热闹,这里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最醇、最香的美酒,而是风情万千的侍酒胡姬。
这些胡姬穿着轻薄的胡服,光裸的脚腕上系着璎珞,走动的时候发出阵阵清脆的响声,勾的人心痒痒的。
姬威穿着最普通的布衣,小心的避过来往的行人,悄悄的绕到后门进入醉月楼。
早有一个年轻的汉子在那里等着了,一看到姬威进来,便靠近他小声说道:“姬先生来晚了,符总管已经在楼上等您多时了。”
姬威点了点头,道:“没办法,临时被太子叫住了,不得脱身,符总管怕是等急了吧?”
姬威原是太子东宫的舍人,颇得杨勇宠信,平时片刻都离不开他,今天如果不是皇帝正好宣召,只怕他这会儿还出不来呢。
那汉子没再答话,只是四下里张望了一番,便伸手摆出一个请的姿势,然后走在前面带路。
三转两转就绕到一间清静的雅间,汉子不再向前,示意姬威自己进去,转身守在了门外。
雅间里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正坐在桌前相候,桌上摆着几道精致的小菜和一壶酒。
那人见姬威进来,起身让座,取了一只翡翠杯,为姬威满上酒,说道:“姬先生辛苦了,先喝一杯解解乏。”
姬威欠着身,道了声谢,抿了一口杯中的酒,直奔正题:“不知道符总管这次约我来有什么要事?是不是晋王殿下有什么交待?”
原来,这位符总管正是是晋王府的总管符平,他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姬威:“王爷希望你能尽力促成此事!”
姬威打开信一看,不由的倒吸了口冷气,吃惊的说道:“这,这可是逾制啊!这要是事发,那可是要…”
说着,他抬头看向符平,符平一脸的平静,姬威若有所思的问道:“难道晋王殿下准备借机发难,好…”取而代之,这四个字他没问出口,不过他的脸色却将那意思带了出来。
符平若有似无的点了点头,轻声问道:“姬先生觉得此事是否行的通?太子会不会…”
姬威略一思忖,长叹一声,点了点头:“依太子的性格,这事并不难办,只是,若想单凭此事就搬倒太子,恐怕仍是不够的,靠山王已经奉召进京,他一向对太子偏爱有加,晋王殿下如果挑在此时发难,只怕过不了靠山王那一关,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靠山王奉召进京?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没听说?”符平不安的问道。
谁都知道,杨林在杨坚面前是说一不二,如果他力挺杨勇,那这事恐怕还真的难成。
“我也是今天才听宫里的传话太监提起的,靠山王前段时间上疏说收养了一个女儿,请求朝廷封赏,皇上已经答应了,宣召他们冬至前进京,要在冬至朝典上举行封赏仪式,这也就是靠山王才得的到的殊荣呀!”姬威面带忧色的说。
符平有些着急了,起身告辞:“姬先生,我要把这消息赶快告诉晋王殿下去,至于信上所提之事…”
姬威咬了咬牙,说道:“这事还是这么办,只是请符总管一定要转告王爷另做周全的打算,要想成事,就得先让靠山王撒手不管才行!”
符平点了点头,快步离去。
姬威又仔细的看了一遍手里的信,就从怀里掏出火折子把信烧了,然后也起身离开。
偶素无奈滴分割线
杨勇这时浑不知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的猎物,正欣喜于二叔杨林就要进京的这件事上。
这几年杨勇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心里也明白,皇帝、皇后对他的猜忌日深,自己的二弟晋王杨广大肆结交外内外臣工,这些威胁他都看在眼里,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脱离困境。
在他看来,这次靠山王进京,已经成了他唯一的救命稻草了。
刚才皇帝叫他进宫议事,说的就是靠山王进京的相关事宜,令杨勇奇怪的是,父皇似乎对二叔收养的女儿格外的关注,而这关注并不是因为她是二叔收养的女儿,象是另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在里面。
杨勇刚从议事殿出来,就被守在殿外的宫女请到了皇后的寝宫。
杨勇这些年对独孤伽罗有一种畏惧的感觉,因为独孤伽罗对他疏离原配元氏,而宠幸云昭训的事大为恼火,每次见面都没有好脸色给他,一来二去的,他也就不大敢到独孤伽罗这儿来了。
今天突然被叫了过来,他心里直犯嘀咕,翻来覆去的想着自己这几天都做过什么事,这些事里头有没有什么犯着母后的忌讳,可是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来。
杨坚夫妇不尚奢华,独孤伽罗的寝宫也布置的非常朴素,杨勇进来的时候,独孤伽罗正在教幼女琼华公主写字,这琼华公主今年才十岁,却已经隐隐露出了小美人的架势了,想来长大了一定是个倾城美女。
独孤伽罗见杨勇来了,就把让宫人把琼华公主还到花园里去玩,把人都支了出去,然后看了杨勇一眼,问道:“你父皇刚才叫你去,有什么事吗?”
杨勇恭敬的答道:“回母后的话,父皇叫儿臣过去安排二叔进京的事。”
“你父皇都说了什么?”独孤伽罗接着问。
“父皇说,二叔连年征战在外,长安并无房产,以前进京大多都是借住在越王府里,眼下四海清平,正好可以让二叔在京里多住些时候,所以父皇让儿臣为二叔寻一处宅院好好布置,万万不能委屈了二叔。”
“就这些?”独孤伽罗语气中带着质疑。
杨勇挠了挠头,道:“就这些啊,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你父皇没跟你提起你二叔的那个养女吗?”独孤伽罗语气中带了丝恨意。
杨勇一脸的恍然,说道:“父皇有提起二叔家的妹妹,说是要照着琼华的仪制安排…”
独孤伽叶听到这里,呼的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什么妹妹?不过是个贱人生的小贱人罢了,她凭什么跟我的琼华相提并论?居然还要照着琼华的仪制安排?她也配!”
杨勇听的心里一惊,不明白母后这是怎么了,虽然二叔的女儿这次封的是郡主,可是以父皇跟二叔的宠信程度来说,就是真按琼华的仪制安排,这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母后的反应怎么会这么强烈呢?
皇后深吸了一口气,强忍着胸中的怒火,挥手让杨勇退下,然后立刻乘坐鸾驾去见杨坚了。
第二章 风雪长安 第三节 凰羽
更新时间:2006-8-13 9:01:00 本章字数:4099
这时天下并不知道长安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她还沉浸在策马急驰的快感中。
他们一行四十五人赶路的时候都是用的急行军的速度,可是天下人小、马也小,难免有些跟不上。不过看在她每天依旧早起晚睡,跟大家同吃同住,没有一丝的娇态,杨林倒也没有说些什么,反而频频点头称赞。
天下毕竟是大病初愈,走的潼关的时候,便觉得有些支持不住了,虽然还有半天的路程就能到长安,但是杨林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在潼关住上一天,一是让天下好好休息一下,再来也要帮她打理打理门面,才好去见京城里的那些贵人们。
要知道天下出来的时候,只让望春儿帮她收拾了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包袱,里面放着的只有两套替换的衣物,而且都是男童的装束,这一路上为了骑马方便,天下都是做的男装打扮。
他们进关后,并未打扰当地官府,只是随意找了家店房住下。
天时尚未过午,天下洗漱已毕,吃了点东西。便和衣躺在床上。本来觉得挺累的,可是这一躺下,却是怎么也睡不着,瞪着眼睛无聊的看着幔帐上的流苏,心烦的厉害,干脆起身去找杨林。
她来到杨林门前偷偷的伸头向里张望,只见杨林正在房里闭目养神。
“不是说累了吗?怎么不在房里歇着?”杨林眼睛都没有睁开,象说梦话似的问她。
天下吐了吐舌头,刚才明明是放轻了脚步进来的,没想到还是被他听到了,于是跑到杨林跟前,拉着他的手撒娇,道:“爹爹,我睡不着,你陪我出去逛逛吧,你不是说要帮我买些衣物饰品吗?咱们一起去街上看看,好不好?”
“我已经叫人出去采办了,这些事不用你操心。”杨林端起手边的茶喝了一口。
“爹——我好无聊啊,咱们就出去走走吧…”天下撅着嘴继续撒娇。
杨林看着她无奈的摇了摇头,说:“不行,为父在等人,不能出去!”
天下有些好奇:“什么人啊?你不是说要让我好好休息,这才歇在潼关的吗?什么时候又约了人了…”
“你可曾听说过天下第一巧匠郑道之的名字?”杨林问道。
天下摇了摇头,问道:“他是什么人啊?居然敢叫天下第一!”
“郑道之此人素以擅制巧器闻名于世,你不是一直想要一把可以伸缩自如的好枪吗?这郑道之可是精于此道的高手,你就不想见见?”杨林气定神闲的说着。
“他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天下眼睛瞪得大大地问道。
杨林点了点头:“我曾见过他制作的一些机关消息,称的上是巧夺天工,如今这郑道之就借住在潼关西北的盘古寺,我已经派李诚送贴子去了,这种高人脾气大多古怪,礼数周全些总是好的,反正还有七天才是冬至,如果咱们能见到他,就是在这里多留几日也无妨。”
天下听了不由的喜上眉梢,但又有些疑惑的问道:“咱们才到潼关,爹爹怎么就知道郑道之借住在盘古寺了?”
杨林微微一笑,却没有回答她的问题。
天下看了杨林两眼,也没心情再追问下去,这会儿她满脑子都是她的绝世神兵,不停的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想着见到了这个郑道之后,要怎么样才能让他明白她要的是杆什么样的枪。
杨林看天下这样不禁莞尔,无奈的摇着头。
当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去盘古寺送信的李诚才赶了回来。
他进门先施了一礼,然后恭敬的递了一封信给杨林,天下悄悄的走到杨林身后,偷看信中的内容。
郑道之的回信里谦词谥语满布纸端,跳过这些奉承话,天下在信尾找到相约明日晌午盘古寺相见的字样,这才志满意得的放下心来,原先她还担心这个郑道之会摆架子不肯见他们呢,以前小说里的那些高人都爱摆出这样一副清高的样子,看来这个郑道之倒是个识时务的,不过,这也说明靠山王的面子就是大!
晚上随意的吃了点东西,大家就各自安寝了,这一夜天下都在亢奋状态下,天还没亮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胡乱梳洗了一下,换上昨天侍卫们为她采买来的衣裙,就跑出去催着杨林上路了。
盘古寺建在半山腰上,香火不算太旺,看着有些荒凉,郑道之会借住在这样一个地方,倒是让人有些意外。
昨天知道杨林他们要来盘古寺后,随行的侍卫们就已经把这座庙里外里的查了好几遍了,等他们来到的时候,早有人在门口等候多时了。
迎客的小沙弥并没有依礼请出住持与杨林他们相见,而是直接把他们领到了郑道之借住的禅房。
天下也乐得如此,谁有兴趣去看老和尚啊?他们的目标本来就是郑道之,能早点见到这位杨林口中的这位天下第一巧匠,天下自然是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