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难念的经
亲们,上一章节中的方子,我用的是现代计量单位,实在不懂如何换算成古代的,请大大们宽容,但方子是对治郑老的病的,这个可以考据。
郑师傅笑了,对着跪在地上的儿子说:“起来吧,这是看在我孙子的面上,那个婆娘让她去边上的房间,没事不要来我这间屋。”
---
郑老家里那本经啊,说来话长,是17年前的事了。
郑老今年52岁,与林老爷子同年,可三十几岁就丧妻,有一儿一女,儿子当年娶了孙氏,那时郑老制坯描画已很有风范,颇具盛名,所学技艺尽心授于独子。只因瓷窑离家太远,有百多里,父子俩人只得离家在窑里忙活,儿子每两月抽空回家一回,见见媳妇。本想着辛苦几年,就可在窑厂附近的村子置些地,盖个屋子,把媳妇女儿都接来。
可孙氏不久就怀上肚子,儿子回家照顾,郑家没有长辈坐镇,孙氏仗着肚子的孩子把郑老的儿子拿捏得稳稳,威风得很,一时间在郑家说一不二,为贪图几个聘礼钱,竟私自作主把十五岁的小姑子许给邻村一个三十岁的鳏夫。郑老儿子无奈气愤与孙氏吵了一夜却没有结果,郑老之女悲愤大哥无能,竟然在房中上了吊。郑老得信回家,逼儿子休妻,又狠狠给了孙氏一耳光,却不料孙氏没站稳倒地小产了,是个成形的男胎。
郑老恨孙氏如此贪婪恶毒,失了女儿孙子又心痛难当,情绪激动纠结,气倒在床上,而孙氏娘家人趁机上门大哭大闹。郑老怒起,再逼儿子休妻,儿子左右为难,不忍此时休妻,说等坐完小月子再休。郑老一怒之下掌掴儿子,带着满腔的悲伤与愤怒回到窑厂,从此不归家。一呆就是17年,手艺越发出色,烧、坯、画,哪一样都让人称奇,每一块泥、每一条曲线、每一道笔墨、都入了精气神一般活了,成了天下闻名的民间烧瓷大师!
儿子每每去看郑老,都被拒之门外,12年前,带了才出生的孙子去看郑师傅,郑老才让进门,以后每隔阵子就派人去接孙子来身边过过好日子,解解思亲之苦。一直到身患劳疾,不在瓷窑干活,才被王刚寻到桃村。
林小宁得知郑家往事,心痛不已!一个如花年纪的姑娘,一个已成形的胎儿,活生生两条命啊,就这样没了。虽然郑姑娘有点想不开,而郑老的儿子又软弱了些,但根源就是孙氏贪婪的连锁反应。郑老是心里最苦的,心疼女儿没了,一怒之下又使自己的孙子小产。当年他是怎么挺过去的啊。唉,家事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没有谁是谁非,怪不得清官难断家务事啊!
郑老儿子一家人都住进了卢先生的隔壁,这样由郑老的儿媳――郑孙氏负责全家起居饮食。
但郑老的每天的汤药与每三天的人参炖鸡是由吕氏做好端过去的,药材食材与水,都是林小宁亲自准备。这阵子换了几次方子,大半个月下来汤药与人参鸡汤对付着,郑老的脉像竟然渐渐沉着有力,与健康人无异了。林小宁绝不自大以为自己能治好他的肺痨晚期,把功劳归于了空间人参与草药。
郑老身体硬朗了,吃得好睡得香、不便秘、不打摆子、不再心口疼痛,挑起孙氏的刺来极为带劲,成天郑家屋子里就冒出郑老那洪钟似的骂声。郑老的孙子狗儿聪明伶俐,常在中间打圆场,稍稍缓解了一些。林小宁实在不忍看到郑家这样折腾,是把人心给往碎里折腾啊,悄悄授意狗儿,一日,当郑老再度骂着面如菜色的孙氏时,狗儿道:“爷爷,我的姑姑没了,大哥也没了,您要让我娘也没了吗?”把郑老说得愣住了,一时间沧桑无语。从此后,郑家再也没传出郑老的骂声。
林小宁试探了几次卢先生,希望他能长久留在桃村,并把家人接下来,林家赠送一所小宅子,同时又希望卢先生再找几位先生一起来教学生,因为村里的娃娃们多,年纪各有不同。卢生先说一个月后给答复。于是林小宁让大哥去镇子上去找那种常给富人建房的工人,还有给富人屋子画图纸的那种老师傅,要给林家、方家、还有郑家建宅子,卢先生的宅子一个月后再说。
郑老道:“建个什么宅子,这砖屋是新的,又宽敞,不建,建瓷窑吧,我这身体可是大好了。”
林小宁笑笑,拉着郑老说:“郑老,明天就建瓷窑,但您可得悠着点,我好容易才把您给调养好,不能白费了我的关心不是。还有,那个…郑老啊,窑建好了能叫小郑师傅给我烧茅坑不?”
郑老乐得打抖抖,说:“行行行,建几个瓷窑,给一个让那不肖子专门烧茅坑,不过得用烧砖的土,掺一些里面的这种好土就行。”
“那烧出来是白的吗,我要很白很白的。”
“丫头,白的是釉。”
林小宁又不好意思的笑了。
瓷窑要讲究许多,还有制泥坯的作坊及描工作坊,十来天才完工。
在此期间,郑老的儿子回家把房屋田地变卖,又采买了大量烧瓷用的材料,与家中细软一马车拉来,田屋换成的银子恭恭敬敬地交给郑老。采买多下的银子,交还给林小宁。
与此同时砖窑也加建了七座,三口旧窑继续烧着青砖,一排排摞起来,怎么看怎么惹人喜。林小宁爱煞了这种青砖,充满着怀旧感厚重感,幻想着自己在电影里的大宅院里走着,青色的墙面,幽深的走道,假山,流水,池塘,锦鲤,花园蝴蝶飞舞,草地厚实柔软,无数个房间,雕花木床,小几,纱帘…真是无限遐思。方师傅看到林小宁痴迷眼神,自豪地道:“丫头,我烧的青砖是天下最好的,和红砖一样硬。”
“红砖要硬一些吗?”林小宁不解的问。
“皇家才能用红砖,可我的青砖与红砖一样好。”
“红砖不好看,我就喜欢青砖,青砖多漂亮,方师傅您烧的更加漂亮,您看这青色,比一般的青砖要漂亮许多,青得正,青得带劲,青得有力道。”
方师傅听着全身舒爽无比,看着林小宁的眼神慈祥极了。
第三十六章 新茅坑
方师傅听着全身舒爽无比,看着林小宁的眼神慈祥极了。
砖窑的一切事物都井井有条,方师傅也就轻松许多,去年第二批带回的汉子中有四个,还有一个原桃村的汉子,开春时打砖坯打得非常用心,很得方师傅父子看重,收为徒弟,五个汉子感激不尽,学得一丝不苟,至于林家栋与王刚王勇两兄弟,已掌握好烧砖的火候,现在已能独立掌管一个窑了。
林小宁目前没有打算把砖块销售出去,她有她的想法,先是按照之前的规划,加紧再建了两排新砖房。
林家、方家与郑家的宅子,光是绘图就修改了几道,窗子要加大,茅坑所有的正房都要有,预留出空间,其实除了茅坑与窗子,林小宁还是很尊重绘图老师傅的,一切都按他的想法与经验来办。只要求宅子要大,园林要多,要有山有水,外观更要低调但大气。无奈那绘图师傅觉得林小宁就是个怪物,哪有人家把茅坑建在正房里面的。茅坑的问题沟通了几回,就是拐不过弯来,无奈,林小宁硬性规定:“每个小院的正房给我留出二十平米做茅坑,茅坑的图我来画,回头你们照着建就是了。”
郑老的不肖子――郑豪自郑老离家后再没烧过瓷,瓷窑离家太远,孙氏得有人照顾,加上没人会请他一个才成年的小师傅去烧瓷,就伺弄起家里的二亩地。如今再次摸窑,心中没底,胆胆怯怯不敢施展身手,博来郑老一顿臭骂。
烧废了一窑,第二窑成功烧出了蹲坑,找回了信心。
林小宁又画了空心粗管、粗陶缸,还有白瓷片。
郑师傅找到郑老,二人交头接耳许久。
父子俩隔了17年的光阴,终于又在一个瓷窑与作坊里忙碌着,此情此景,百感交集…仿佛回到17年前,郑老壮年、郑师傅才成年那会儿,一时间沧然泪下…
父子关系终于修复。
谁也不提17年前没了的两个人,而孙氏第一胎小产就亏了身子,第二胎生狗儿时更没坐好月子,公公手艺天下闻名,可只把狗儿一人接去,再就是过年给狗儿一两银子压岁钱,其它什么也得不到。这些年中,孙氏彻底的品尝到生活艰辛,早就磨了性子,成天顶着一张黄婆脸,家里家外的忙活着。与棉巾作坊的管事张婶比起来,那张婶是天上的一朵花,孙氏就是地上的一泡黄泥巴。
孙氏向郑老示好最明显的一个行为就是圈养了几只小鸡,说养大了后杀了给公公炖汤喝。虽是作派小气了些,但心意传达到了。
而郑老与林老爷子和方师傅,也是一见如故,再见知心。
林老爷子与方师傅那都不说了,方师傅与郑老同是手艺人,早已久闻郑老大名,这是民间手艺人的巅峰,三人又都是与泥巴打交道的。不同的是方师傅与郑老的泥巴比较接近,都是用来烧的,而林老爷子的泥巴是用来种地的。但这不妨碍三个老头子隔几日晚上饮酒吊嗓子唱戏,郑老唱得可比林老爷子好得多,有腔有调,有点听头。
常常是三个人一起喝些小酒,因为郑老身体原因,林老爷子与方师傅现在不敢多喝,都知道克制了。人参泡酒现在林老爷子也释怀,泡都泡了,难道不喝就摆那好看,便倒出一小坛子,就是三人一个月的份量,喝完就得等下个月。
茅坑与大量白瓷片烧制出来后,林小宁叫人在30户土坯房那儿打了一口水井,300米外又挖了一个大坑,把大缸放进去,在大缸前面用砖房建起了一个大大的独立茅坑,周边种了一圈花,茅坑里外地面、墙面、天花全用白瓷片贴着(类似水泥般牢固的粘合物,是方师傅的秘法)腰上一排白瓷片上还有少许描花。茅坑里摆着二个水缸,还挂了一小袋子樟脑。把蹲坑与粗管粘合在一起,秽物排在蹲坑中,水一冲,顺着管子流到墙壁外面的大缸里,大缸有盖,带着耳朵,可以挂上麻绳抬着去肥地。
几日后,茅坑晒干可以试用了,大伙们都被这么讲究干净的茅坑给惊得不敢脱裤子。大阔气太干净了,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太阔气太干净了!
林老爷子、方师傅、郑老三人笑着进了茅坑,轮流解下裤子一人拉了一泡尿,水一冲,一点味也没了。
绘图师傅大张着嘴,惊叹无比,进去茅坑里转了几个圈,道:“东家小姐,你是怎么想的,这茅坑边上还种着花,里面贴着白瓷片,又干净又亮堂,还有樟脑来去味,秽物冲到茅坑外,怪不得你非得在正房里建个茅坑呢,皇家也没有这样讲究的茅坑啊。”
绘图师傅一边说一边激动难耐的画着茅坑,林小宁大大方方道:“这个茅坑的想法就送你了,你以后给人建房时,多多推一下我的蹲坑与白瓷片,我家可是有瓷窑的,大量出产。要货就来桃村,结实耐用,不碎不破,名朝第一家。”
绘图师傅激动的回答:“一定的一定的,东家小姐是好人,如此大方,这样的茅坑许多人家肯定都要改建的,少不得要来买这些物件,郑老烧出来的物件,都是精品,精品。”
郑老听到此话,不悦地反驳道:“可不是我烧的,不要坏了我的名声。”
绘图师傅恭敬地说:“是,郑老,是小郑师傅烧的,小郑师傅也是手艺出众的。”
村长有些不高兴,私下对林小宁说:“这出手也太阔了,这么好想法的茅坑,不收绘图师傅一些银子,就白送于他,实在是有些不划算。”
林小宁笑说:“他看都看到了,这个做起来不难,要不要银子都会把这个茅坑传出去,为了一点银子,少了人家开开心心为我们建宅子,还有将来帮我们推荐白瓷坑什么的,那才不合算。”
村长听听也笑了:“但换成是我,给了银子也会得力推荐的,这茅坑可是郑老的儿子烧制…,小宁你这回可是带来一个宝,真没想到郑老这么大名气,我才知道,那些县城来的建房的师傅和工人,还有方师傅都知道郑老的大名,如今看到本人了,那些工人可开心呢。”
林小宁大笑:“我也不知道郑老这么响的名气,我原本就是想找个能烧瓷的师傅来给我烧茅坑的,哪知王刚给请回这么一尊大神啊,为了我说烧茅坑,都气晕了,幸好小郑师傅能烧,不然我还得再找个师傅。”
村长说:“这小郑师傅人蛮好,说话和和气气的,不像郑老,看着很大架子,比方师傅架子可大多了,听方师傅说,郑老的烧制的瓷器那都是天价,平常人家根本买不起,富人家买来也不用,都是摆着好看的,我可得小心伺候着,小宁啊,我想让我那小儿子跟郑老学烧瓷,可我那儿子说不如跟小郑师傅学烧茅坑。”
“村长啊,你那小儿聪明,学郑老的本事可不是一年二年的事,怕是一生都要费在上面才能出名。不如跟着小郑师傅学烧茅坑物件来银子,是个聪明人。”
村长喜道:“嗳,我就这个小儿子机灵,上面二个都不行,傻里傻气的,只能种种地,在砖窑里干些活。”
林小宁笑道:“种地有什么不好,村长你手上现在也有钱了,赶紧置些地吧,地可是能一代代传下去的。”
村长仍是喜道:“正打算过几日作坊送货时让大儿随车去衙门买呢。”
大大,文中涉及到烧砖与烧瓷的描写,是附片查了百度上仅有的那么一点可怜的资料加上想像写成的,请考据者不要拍砖。
***
山亲水亲,不如大大们的推亲,砖亲瓷亲,不如大大们的收亲…
第三十七章 痴人郑老
等郑老的瓷器出窑时,引来了大批村民,但都被王刚王勇兄弟拦住,只准远观。
二套淡淡的玉青色描花餐具,静静的摆放在桌上,默默地散发着微幽幽的光彩,如玉一样,清莹剔透。碗壁与盘底的花是淡扫上去的,深浅不一,竟是从玉石中长出来的一般,浑然天成,众人虽看不懂其中工艺复杂,但见着泥能烧着玉一般的碗碟,惊叹不已。
林小宁被迷惑住了似的悠悠叹了一口气,嗓子热热的,干干的,想说什么一句话也说不出。
绘画师傅与二个工头只庆幸自己来了村桃,能亲眼目睹郑老的风采和亲手烧制的瓷器,眼睛都湿润润的。
郑老说:“林老头,这是给家栋结婚贺礼,还有一些摆设之物,等烧出来摆在新宅子里。”
林老爷子说:“郑老头,我还有个俩丫头,一个小宝儿呢,方老头还有孙子孙女呢,你可别把他们给忘了。”
郑老笑道:“忘不了,林老头子你急个什么,这活计慢,烧还好,只是这种画法,不是描,是绘,要烧成边上是晕开的,才能保证画是从坯里长出来一样,稍稍控制不好,画就花掉了,就废了,一窑下来估计也就出二套,其它的我都摔了。”
不好就摔了,天价瓷品就这样摔了,那是摔掉了多少银子啊!众人心痛万分,林老爷子与方师傅心痛又生气:“郑老头子呀,你摔掉做什么唷,留着我们自家用啊。”
郑老正色道:“瓷器一窑出来,不可能件件精品,瑕疵的不能留世,坏了名声。”
“痴人”,林小宁暗道,“痴人啊,郑老。”
村长的小儿子更加坚定要来学烧茅坑物件,想是看到郑老的餐具受刺激了,知道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学到如此境界。
倒是好事,郑老出精品,小郑师傅出快销的茅坑,自那个独立茅坑建好后,县城来了好几拨人过来参观,都是绘图师傅给宣扬出去的,那些都是绘图师傅的同行或朋友。
林家的茅坑物件就这样火爆卖起来,供不应求,村长小儿子机灵得很,忙前忙后的帮着小郑师傅打下手,把小郑师傅哄得开心的不行。
胡县令那儿也送来好几拨流民,算下来又有几十号人了,都安置在砖房里,这会按每家每户安置,单身的就安排成一套汉子住,一套妇人住,这样隔壁就能帮着烧饭做菜什么的。开春后大锅饭就取消了,实在是人越来越多,做起来太麻烦,不如分户做,按旬分发米粮下去。
现在粮食油盐等物,都不用去县城采购了,铺子每旬来送货到桃村,省得林家来回奔波,路上太辛苦,这个路啊,唉,到了春天,雨水多,路越发泥泞湿滑,本来就窄,走个牛车勉勉强强。现在更难走了。
林小宁让方师傅不再烧房屋砖,改烧修路的砖,三个老头有些惊讶的问,丫头你要修路?
林小宁豪放的点点头。
“你可知道修路得花多少银子?”
“不知道,但多少银子都得花,桃村想要更大的发展,不修路是不行的,钱不够就卖一套郑老的餐具。”林小宁娇娇的看着郑老说道。
郑老大笑,“丫头好样的,有胆识,老头子我烧一对花瓶你拿去卖吧。”
其实不用卖郑老的花瓶也应该是够的,林老爷子手上还有九万两呢,自己手上还有近二万两。不过正在建那几套宅子,尤其是自家的那套,可是造价不菲啊,虽然地与砖不要钱,梁柱什么的也不要钱,可算下来,也是不少银子。
郑老的支持让林小宁非常感动,修路的事迫在眉睫,叫上王刚送自己进城去见胡大人。
进城之前,林小宁又采了一株三七,叫望仔咬成粉包了一大包,草莓也采了一篮子,拎上就出发了。
胡大人的粉早就吃完了,也一直没派人来取,看到林小宁又主动送来一大包,心里开了花,亲热地说:“唉,我的丫头心里有我,本来是想去你家要的,后来想到这里的药铺子也有卖,就现买了一些,可效果根本不能比,都一样的三七粉,怎么丫头的就那么香,吃起来人那么精神呢。”
“我的大人,都说了我给您的三七粉里下了心法的,能一样吗。”
胡县令听了大笑,“丫头的心法就是对治我这老头子的,丫头就是我这老头的克星,看到丫头,我就没撤了。”
“呵呵,大人哪,丫头我今日来有事相求。”
“丫头一有事,老头我就没好事。”
“大人,是好事,来,书房里谈。”
---
“什么丫头你要出钱修路?”
“是。”
“果然是好事,丫头啊丫头,我的好丫头,奇女子也,胆识过人,目光长远。”
“我的大人呀,可别这样说了,我脸都红了,这修路吧,大人能不能从上面请派一个有经验的师傅来监管,因为要挖山,”林小宁拿起笔画一通,“大人看,这座荒山群是您赏我的,当初我就有这个想法。这山群挡住桃村的出路,如果从中间挖出泥来烧砖,桃村到县城的路就近了二十多里呢。我们现在烧砖都是在这里挖的,可中间不敢多挖了,怕两边山体会塌,很危险。所以派个这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傅来指导着,就好得多。”
胡县令听了捋着胡子道,“这个不是问题,我来解决,丫头你要修路可是得花不少银子啊,可做好准备了?”
“放心大人,我家那尊大佛郑老坐镇呢,郑老可是说了,烧一对花瓶给我去卖钱修路。”
“哈哈哈”,胡县令大笑,“这郑老啊,是个大人物,竟然被你这丫头给拐到桃村去了,丫头你用了什么法子啊,御窑请他都请不动呢。”
“没用法子,就是叫他来就来了。”
“我才不信,郑老你一叫他就来?臭丫头,听说郑老身患劳疾,莫不是你也对他下了心法方子了?”胡县令笑道。
“大人火眼金睛,丫头我还有一事,大人,我想用这条路为大哥捐个官您看行不?”林小宁又开始撒娇。
“我知道没好事,臭丫头,官有什么好当的,把你家那地种好,砖烧好,瓷烧好,可比当官有意思。这么又混又龌龊的事你也想得出来。”胡县令佯装气道。
“唉,大人,我家穷,就羡慕那些当官的,大人您一定得帮我大哥讨个官来当当,我不管,您不答应我今天就不走。”林小宁扯着胡县令的衣袖不依不饶地说。
“你这个丫头啊,心里到底想些什么呢,非得叫你哥当个官才舒坦,这官一当啊,就干净不了了,你是把你大哥往火坑里推啊。”
“大人,丫头是要捐个挂名的官,有个官职就成,不管事的那种。”
“那种啊…”胡县令笑道,“那种官倒是可以。”
“丫头在此谢谢大人了,您真是我的好大人”,林小宁笑得娇媚如花,“大人啊,那个请派师傅的事您给快点办下来,春天雨水多,路可难走呢,我哥捐官的事不急。”
“行,丫头,你是吃定我这老头子了,我奏折直接送京,先把请派的人办了,但估计不会太快,这一来一去,没一二个月不行。”
第三十八章 女秀才
“我奏折直接送京,先把请派的人办了,但估计不会太快,这一来一去,没一二个月不行。”
------
卢先生答应了留在桃村,但是说只有夫人与未成亲的儿子过来,上面两个哥哥留在老家,爹娘等宅子建好了也跟着过来享福。另外,给找了一个他老家的同行先生,姓卫,来与他一起教桃村的孩子,把学得快的娃娃们分开来,做另一个班。
卢先生特别的说,狗儿与小宝学习是有底子的,学得很好,还有付冠生(付姑娘的幼弟)与二牛也学得很不错,大牛要慢一些,但大牛性子非常稳。还有小香,卢先生竟然对小香另眼相看,说小香是好先生也是好学生,一边教一边学,不懂的知道问,现在村里人都称小香为女秀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