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是要将他押解进京,方苞微楞了下,才一揖回道:“承蒙王爷厚爱,方苞不胜感激。”说着,回头对两位牢友又是拱手做揖,三人皆是心情沉重,默然辞别。
胤祯见此情形,侧首望向江宁知县冯长军,“狱中有多少《南山集》一案的涉案人犯?”
方长军哪里记得清楚,不由瞥了一眼身边的典史,那典史忙揖手肃然回道:“回恂王爷,一共三十有二。”
此时,丁尔戬、吴明军两人也被带了过来,胤祯又一指他二人道:“江南科考案抓了多少生员?”
典史回道:“回恂王爷,生员有八人。”
“胡闹”胤祯低低的斥责了一声,略微思忖,才道:“丁尔戬、吴明军皆系江南科考案生员闹事之主谋,本王一并解押进京,陈述案由。”
丁尔戬却甚是胆大,立时就说道,“恂王爷,此番闹事,皆是学生一人组织策划,与其他人无关,还望王爷明查。”
“大胆”冯长军见此情形,急忙大声呵斥道。
胤祯却是饶有兴致的打量着丁尔戬,“抬财神入学宫是你的注意?”
丁尔戬挺直腰身回道:“回王爷,是学生的主意。”
“左邱明有眼无珠,赵子龙浑身是胆。这副对联是谁做的?”
“亦是学生所做。”
“恩,书读的不少,却是没用在正途上。”胤祯说着语气一冷,“身为生员,难道不知朝廷法度?聚众滋事,讥讽圣学,枉你还有脸自称学生?科场有弊,难道就无其它途径反映举告?聚众滋事,累及一众生员遭受牢狱之灾,你于心何安?”
丁尔戬原本未觉自己有何过错,憋足了劲准备状告两江总督噶礼有辱斯文的,却没料到胤祯从这个角度反问,立时就焉了下来,低头道:“学生惭愧,思虑不周,累及同门。”
见挫了丁尔戬的锐气,胤祯也不为已甚,对冯知县道,“江苏学政怎得不过问此事?其余生员不过是协从起哄,何至于羁押不放,有辱斯文?都着其家人取保具结,审案时,再行传唤。”
冯长军心里暗暗叫苦,这些人犯都是两江总督噶礼解押送来的,你出手条带人去京城,不管我的事,就这么放了,万一噶礼问起,如何交待?他这个小小的江宁知县,可是真不够噶礼看的,吹口气,就能让他丢官罢职,他不由苦着脸回道:“王爷,这起案子是噶大人亲自过问的…”
胤祯身上的差事虽多,钦差兼的也不少,却没一个能够干涉江苏的政务,有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江宁知县要扛着,他还真没法子,稍一思忖,他便冷冷的扫了冯知县一眼,说道,“本王的海军目前是急缺人手,各种人手都缺,你是镶蓝旗的…”
冯长军一听,吓得一个哆嗦,后背立时就沁出一片冷汗,得罪了恂王爷,调进海军,那岂不是要命?他急忙躬身道:“奴才尊恂王爷钧旨,马上就放。”
胤祯这才点了点头道:“朝廷派下来审理江南科考案的是士张鹏翮,本王亦不令你为难,给你留个手条,你着人交给他,就没你事了。”
一听这话,冯长军不由暗松了口气,张鹏翮就是十四爷的人,这法子倒是使的,忙躬身道:“王爷可真是菩萨心肠,奴才谢王爷体谅。”
丁尔戬、吴明军二人亦是忙着磕头谢恩,方苞冷眼旁观,心里不觉暗叹,这位十四爷虽然年纪轻轻,但官场手段却是纯熟无比,既不循章法,又不违制度。
胤祯却是转过身来扫了一眼,见一众犯人皆是一脸热切的盯着这边,又说道:“《南山集》一案,涉案人犯多为士林中人,国家作养人才不易,不容尔等随意作践,《南山集》一案纯属一干小人,蒙蔽圣上,肆意妄为,本王回京,自当禀明圣上,圣上宽厚仁爱,必然会有恩旨,大家稍安毋燥,静心等候佳音。”
说着,又对冯长军道:“本王另赠银三千两,用于改善《南山集》案涉案人犯的食、宿条件,但有一人死于狱中,本王唯你是问。”
话音一落,方苞当即就跪了下来,恳切的说道:“恂王爷有此一言,国家幸甚,江南士林幸甚,请受方苞一拜。”说着便如插烛一般拜了下去。狱中相关一众人犯亦纷纷跟着磕头谢恩。
不到一个时辰,十四皇子恂郡王胤祯亲往江宁县监狱探监,释放江南科考案被抓的一干生员,赠银改善《南山集》案涉案人犯的食、宿条件,发表对《南山集》一案的看法立刻就轰动了整个江宁城。
江宁官场为之震动,士林为之欢呼。
十四皇子恂郡王胤祯竟敢公然说康熙帝钦命的大逆案错了,这份胆气和豪气,着实令江宁官场震撼不小,人人心里都为他捏着一把汗,不知道他回京能否扭转这个局势,万一康熙震怒,将他也牵连进去,《南山集》一案可真要成了天下第一大案。
江宁说唱艺人听闻十四爷在江宁监狱的事之后,更是连夜将此事编成段子,第二日就四处唱传开了,生意火暴的难以形容。
第165章胆大包天
第165章胆大包天,提供无弹窗精品小说阅读
第166章江南科考案(四)
第166章江南科考案(四)
胤祯于次日一早就带着众人乘船前往扬州。
船仓里,方苞心思重重的望着江岸熟悉的风光,他是方孝标的侄孙,《南山集》一案,把方孝标的《滇黔纪闻》也带了出来,而他又曾为《南山集》作序,确属《南山集》大逆案的重犯,《南山集》大逆案现在越演越烈,其牵连之广已经可以媲美康熙初年的《明史》一案了。
此番进京,他是深感凶多吉少,十四爷虽然自信满满,言辞凿凿的说康熙宽厚仁爱,会有恩旨,可他忘了,正是康熙亲自将《南山集》一案定为大逆案的,自古帝王皆是金口玉言,康熙更是堪称千古一帝,他会做出自食其言的事?
正在沉思,外面却传来了敲门声,方苞起身开门,一亲卫含笑道:“方先生,王爷有请。”
方苞稍稍整理了下衣冠,便跟随亲卫上了二楼,二楼的船仓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十分宽敞,见到胤祯,他长身一揖道:“方苞敬谢王爷援手,免去押解之苦。”
祯一伸手,而后含笑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请你前来,有一事不明,《南山集》一书究竟是何处触怒了圣上,以致圣上钦定大逆?”这个问题,对胤祯来说很重要,要想劝康熙放手,就必须对症下药,方苞既是一代大儒,又是方孝标的侄孙,对这个问题应该有更透彻的看法。
对这个问题,方苞在入狱之后亦是冥思苦想了几天,方才琢磨出究竟是何处触逆了康熙,此刻听的胤祯相问,他不由意味深长的看了胤祯一眼,才道:“王爷是想听真话?”
“当然。”胤祯收敛了笑意,肃然道:“这里没外人,亦无须禁口,本王此番进京便是要向圣上进谏,圣上对文字狱宽松了几近四十年,为何突然抓住《南山集》不放,不明其中原委,本王如何做到有的放矢?”
方苞沉吟了半晌才道:“国族入关,前明已灭,中原实为无主之地,国族入关之初打得口号是‘为明剿寇’,圣上亲政之后亦亲自祭拜明孝陵,此时二者,实则都是安抚人心,争取民心。但在处理朱三太子一事上,世祖爷操之过急,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和无尽的把柄,《南山集》触怒圣上的应该就是这一点。”
他这一说,胤祯亦反应过来,杀死朱三太子这事,可说已经成了康熙的一块心病,直接关系到大清得位是否正统的名声,《南山集》却好死不死的将这段历史又翻了出来,难怪惹得康熙盛怒,直接就定了大逆案。
不过两天,胤祯一行就赶到了扬州,奉旨到扬州会审江南科考案的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安徽巡抚梁世勋三人已是早到了扬州,闻知胤祯闷声不响的到了扬州,而且直接住进了扬州城,三人都是一样的疑惑,看邸报,皇上是着十四爷回京述职,他怎得在扬州住下不走了?
胤祯既贵为皇子,身上又兼着钦差,同城而居,他们三人也不敢佯装不知,只得前去参见,不过,三人都被胤祯的亲卫挡了驾,据说是染了风寒,不宜见客。三人皆是久在官场,闻听此言,不由面面相觑,十四爷这是要留在扬州监督审案?是奉有康熙密旨,还是他有心插上一脚?
张鹏翮次日也赶到了扬州,跟前来迎接的噶礼三人略略寒暄之后,他便抽身前去探望胤祯。
二人见面见礼寒暄几句之后,张鹏翮就直接问道:“江南科考案的情形,王爷身在江南,个中缘由自是比下官更为明了,不知王爷是何看法?”
对于江南科考案,胤祯通过曹家的情报网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做了大量的分析,心中早有具体的方案,赖在扬州不走,就冲这江南科考案而来,这起案子不仅在康熙朝,在整个清朝,都是影响巨大,而且拖延日久,其中又夹杂了江南督抚互参案,更是险些卷进《南山集》案,而且张鹏翮因为此案也名声大损,弄得灰头土脸的回京。
张鹏翮现在是他十四党的一面大旗,胤祯可不希望他因为此案而栽跟头,另外,对张伯行这个江苏巡抚,他也有心招揽过来,同时,他还想籍着这个案子,赢得江南士子、缙绅和寒门子弟的好感,若是《南山集》案再能有所表现,那无疑就彻底在江南士林竖立了威望。
有了江南士林的拥戴,不论是壮大十四党还是日后争夺大宝,都是好处多多,更何况他的远洋舰队的主要基地上海也在江南,不论是从政治、军事、经济哪个角度出发,他都必须赢得江南缙绅、士林拥戴。
听闻张鹏翮问起,胤祯沉声道:“江南科考案比你想象中要复杂的多,卷进去的官员不在少数,涉及的金额堪称巨额,这起案子,本王实在是不放心,所以才特意留下来陪审。”
听胤祯说要陪审,张鹏翮心里默想了下,十四爷虽说是奉旨回京,但病在扬州不能成行,恰逢审理科考案,列席旁审,那是没丝毫问题的,他身上毕竟还有个观风使的钦差身份,不过,听到胤祯把案情说的如此严重,他的神情立时就凝重起来,沉吟了片刻,他才说道,“王爷想必已有具体的方案,该如何做,王爷尽管吩咐。”
胤祯微微点了下头,才道:“此科江南乡试,盐商巨富、达官贵人的子弟上榜人数有四十余人,引起民愤极大,这第一步,就是把这些人召集起来进行复试,一来可以看出究竟有多少人弄虚作假,为日后审案摸清底细,二来也可以堵住江南百姓悠悠之口。
另外,在此期间,有些重要的涉案人犯也要秘密的提到扬州来,具体的名单,本王已经拟好,人手,就用本王的亲卫,以免泄露风声,这起案子毕竟已经过去二个月时间,不仅复杂,难度亦不小,大意不得。”
第166章江南科考案(四)。.。
第167章舞弊手段
第167章舞弊手段
张鹏翮久在江南任职,亦曾数下江南审案,深悉江南情形,江南不仅富庶,而且官场中是派系林立,各路人马都在江南大量安插人手,结党的阿哥如此,未结党的阿哥、铁帽子亲王及一众宗室亲贵亦是如此,一众大员身后或多或少都有些背景。
听闻案情重大复杂,涉案官员众多,他心里就直打鼓,十四爷若是回了京城,他一个人还真担心扛不下来,他心知胤祯在扬州不能久留,因此辞别胤祯出来,就匆匆召集钦命会审的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安徽巡抚梁世勋三人商议。
张鹏翮不仅官衔品位最高,而且是上书房大臣,又是康熙钦命的江南科考案主审,噶礼三人自然是以他为主,一俟三人到齐,张鹏翮就开口道:“乡试、会试皆系国家遴选人材大典,江南文风淳厚,人才辈出,朝廷素来极为重视,今科江南乡试舞弊一案,严重损害了朝廷在江南的威信,是五十年来罕见的科场大案,圣上闻报之后,愤怒异常,亦焦虑不安,为平民愤,抚民心,才特旨在扬州会审此案,为的便是从重从快审结此案。
自科考案发,至今已有两月,我既然已到扬州,便不宜再拖延,此案涉案人员众多,一应涉案人犯可都解押至扬州?”
噶礼欠身回道:“回张中堂,一应人犯俱已羁押在扬州府学及监狱。”
张鹏翮微微点了下头,才沉吟着道:“本案事发,便是因为上榜生员中,盐商巨富、达官贵人的子弟达四十之巨,足足占了二成,我以为,当先对这些人进行复试,各位可有异议?”
闻听要复试,三人都是一楞,看来,张中堂这是要大动干戈,彻查此案了,江苏巡抚张伯行与张鹏翮素来关系不错,而且他亦是最为反感、痛恨这些舞弊循私之举,率先说道:“张中堂所言甚是,不复试,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彰显朝廷公正,不足以震慑那些龌龊官员。”
梁世勋稍稍犹豫,才欠身迟疑着说道:“张中堂,如此一来,怕是耽搁时日。”
“不复试,安知有多少生员循私舞弊?又如何彻查此案?”张鹏翮缓缓的说道:“生员舞弊乃此案源头,必须复试严查,有舞弊嫌疑的四十余生员,皆是江宁、镇江、苏州,扬州、通州几府,快马、快船通报,也耽搁不了什么时间,限一众生员五日里齐集扬州复试,过时不到者,革其功名,纠其罪责,举荐之地方官员一并追究。”
见张鹏翮已是铁了心要复试,时间限的又紧,惩处又严,三人皆不再多言,起身揖手道,“谨尊张中堂钧令。”
随着这道命令的下发,扬州立时就热闹起来,快马、快船频频驰出,扬州士子、缙绅、百姓拍手称快,而一众盐商巨富、官宦之家则是愁容满面。
扬州,府学。
已被革职的江南科考的主考、副主考、涉嫌参与舞弊的一应房官、阅卷官等一众大小官全部都被羁押于此,等候此案审理,虽则名为羁押,但一应待遇却相当宽松,伙食又好,又不禁足,只是不能出府学而已,一众官员虽然不安,却并不惶恐。
然而,张鹏翮一到扬州,情形就为之一变,大队戈什哈、衙役开进府学,将一众官员分开单独关入房间,一个个官员被叫出去问话,气氛一下就紧张起来,一众心里有鬼的官员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张鹏翮不仅将一众涉案官员分开单独羁押,就连跟随这些官员来扬州的一应家人、仆从亦都严格的控制起来,不准外出,不准通传消息,整个扬州城的气氛立时就变地肃杀起来。
扬州城,富春园。
胤祯将一应事务安排、交待清楚之后,反倒闲了下来,便将丁尔戬、吴明军二人叫了过来,待二人见礼之后,他就含笑问道:“你二人亦是一路从县试,府试、院试、乡试考过来的,对于科场舞弊的情形应有耳闻,可熟悉其中内幕?”
丁尔戬欠身说道:‘回王爷,科场舞弊,渊源流长,我朝对科考制度订立的最为详细,处罚亦是最严,但各种舞弊仍是无法禁绝,反而是层出不穷,越演越烈,其手段可谓五花八门,诸如徇私请托、夤缘赌买、暗通关节、夹带入闱、场内传递、枪替倩代、冒籍应试、冒名顶考、隐匿捏报、割换试卷、窜写代改、泄漏考题、乱号抄袭、罢考哄闹等等,实乃数不胜数。”
听得丁尔戬一口气就报了这么多舞弊手段,胤祯不由倒抽一口凉气,高考舞弊比起科考舞弊,那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些舞弊手段概括的极为简洁、精炼,一听便知是怎么回事,微微沉吟,他才接着问道:“对这科的江南乡试舞弊案,你们是何看法?”
丁尔戬道:“科场舞弊历来皆有,无非是大小而已,今科乡试,他们胆子太大,做的太过明显,吴泌、程光奎、徐宗轼、余继祖、马士龙等几人,都不过是粗通文墨之辈,竟然高中,自然引起众怒,以这几人的情形来看,极有可能是买通考官,而后割换试卷、窜写代改。”
吴明军却是沉吟着道:“王爷,学生认为,此科舞弊案极有可能是件天大的案子,乡试的评卷程序十分严格,要想中榜,仅是割换试卷、窜写代改是没有保障的,而买通考官,则更非易事,主考官、房官、内监、内收掌,都要层层打点到位,除了主考官,其他官员又多是从两省各府、县临时调来充任,这些个地方官员,有的是为钱所动,有的是受人所托,亦有上官压下来的,种种情形复杂万分,欲一审而定,非得有霹雳手段。”
胤祯闻言,不由瞅了吴明军一眼,这人话不多,看似沉闷,但出言便能切中利弊,倒是个人物。
嫌疑舞弊的四十余生员都是盐商巨富、官宦显要子弟,皆是住在各府的府城,接到快马、快船通报,虽然尽自惶恐,忐忑,却无人敢抗令,尽皆按时赶到扬州。
十一月初早,复试便在扬州府学举行。
张鹏翮亲自出题,为防舞弊,考场警卫森严,四周皆有兵丁严密监视,一众考生皆是富家子弟,平日里骄纵散漫,何曾经历过这种肃杀的场景,一个个俱是惴惴其栗,无法下笔,一天考试下来,竟然有八人交了白卷,阅卷后,合格者仅有十二人。
结果一出,考场一众官员不由面面相觑,梁世勋起身一揖道:“张中堂,似此复试,颇为不公,此等生员在此森严氛围下,便有十分才,亦只能展出三分。”
张鹏翮瞥了他一眼,才缓缓而道:“所谓的合格者,不过是文笔通畅,词能达意而已,稍优者不过、三、四人,梁大人若有意见,尽可把落卷逐一看看,错字连篇,信口雌黄者比比皆是。”说到这里,他提高了声音,愤然道:“说句狗屁不通,亦算是抬举他们了,似此等文章亦能中榜,我不得不佩服你们——胆大。”
一听张鹏翮连粗口都爆出来了,一众官员登时都噤若寒蝉,梁世勋亦是讪讪的坐了回去,胤祯出来时,脸上打了不少的粉,看起来一脸苍白,他身份最尊贵,独自端坐在最后一案,见此情形,提笔写了张字条,着人传给张鹏翮。
张鹏翮看过之后,又对那十二名合格生员道:“你们年龄最小者,亦是二十有八,应该都已成家,把各自正房的闺名,小孩的生辰,年龄都写清楚,着人去查核。”
一听张鹏翮这话,立刻便有两人傻了眼,楞楞的发呆,这二人都是枪手,尽管对顶替的对象情况背的很清楚,却没料到竟然会以这种方式盘查,大户人家女子的闺名一般是不会告诉别人的,只有自已极亲密的家人才清楚,而且平日里也极少叫唤名字。
一众官员一看这情形,都明白过来,不少官员是低着头暗笑,这位十四爷也真能瞎搞,竟然想出这种匪夷所思的法子来查冒名顶替的。
两江总督噶礼却是大为羞恼,才合格十二人,居然还有两人是冒名顶替的,他一拍惊堂,喝道:“来人,把这两个冒名顶替者押上前来。”
立刻便有四名如狼似虎的衙役扑上前去,手脚利落是将两名失魂落魄的枪手押到堂前跪下。
噶礼恨恨的问道,“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一路考来,皆是五人结保,既有廪生担保,又需知县推荐,入场又须点名,考后还须填写履历,你二人是如何冒名顶替而来的?从实招来”
结果,两名冒名顶替者的交待,让一帮官员集体失声,这二人皆是从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一路代下来的,堪称一条龙服务,二人才学一般,逢考自有家主打点,待遇又十分优厚,二人亦是死心塌地,甘为枪手。
第167章舞弊手段。.。
第168章天下第一案
第168章天下第一案
张鹏翮亦是首次听闻还有这等从县试就开始培养的枪手,真是闻声未闻,骇人听闻,沉吟半晌,他才下令将二人收监,缉捕两户东主,相关两县的学政、知县,保甲,还得去查两人始入县试那年,是谁的任期,至于结保生员、担保廪生倒是没追究的必要。
眼见天色将晚,张鹏翮便下令将合格的十名举子放回,其余三十余名生员全部就地分开单独羁押在扬州府学,并谴兵丁严密把守,明日再审。
一众官员亦齐向胤祯、张鹏翮行礼告退,见他二人没走的意思,他们方才各怀心思三三两两的散去。
待众人散去,张鹏翮才回身向胤祯一揖道:“王爷还有何吩咐?”
“为防夜长梦多,加派人手连夜提审一众舞弊生员。”胤祯沉声道:“就在府学审,不要怕用刑,一干纨绔子弟,根本就熬不过,取到口供后,连夜归总,不过,千万不能出人命,那些个考官亦须严加防范,以防畏罪自杀。”
一听连夜审问,张鹏翮稍稍一楞,胤祯这是要撇开噶礼三人,单独审讯,这事担的风险可就大了,康熙可是下旨着他会同噶礼三人彻查,审的好则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噶礼等人岂会善罢甘休?届时,一个抗旨不尊的罪名,可就稳稳当当的安在头上了。
想到这里,张鹏翮不由担忧的道:“王爷,这里可是扬州,咱们人生地不熟的,即便是在府学审讯,怕是也瞒不了噶礼、张伯行、梁世勋三人,他们若是借题发挥或是借机刁难,很有可能就把这次会审搅黄了。”
一听这话,胤祯亦是默然不语,噶礼等三人若是以此为借口,退出会审,或者是弹劾张鹏翮,还真是个麻烦,略微思忖,他才道:“江苏巡抚张伯行,为官清廉,为人刚直,且素来跟你关系不错,咱们借口有生员买通守卫兵丁私下窜供,因此连夜突审,先谴人将张伯行叫来,如此,便不是独审了,而后再谴人通报噶礼、梁世勋,他俩来不来随意,即便来,也审的差不多了。运青以为如何?”
张鹏翮心里暗喜,十四爷官场手腕是越来越熟捻了,他躬身一揖道:“此计甚佳,不过,府学既非监狱、亦非公堂,那些生员亦有功名在身,妄自用刑,易授人口实,明日过堂,亦无法遮掩,还请王爷三思。”
“行,那就不动刑。”胤祯飞快的说道:“一群草包,不动刑照样吓死他们,安排几个亲卫,在外面假用刑,让他们叫的凄惨一点,效果完全一样。”
这倒不实为好办法,张鹏翮含笑道:“王爷暂且回去歇息,下官这就去安排。”
胤祯回去用过晚餐,天黑尽后,方才施施然赶到府学,一进大门,就吩咐留二十人协助守门兵丁把守大门,不准闲杂人等靠近。
此时,府学东西两侧的育贤坊里,张鹏翮已经安排衙役书吏开始了审讯,胤祯亦不欲打搅他们,自带人去四处查看。
一众舞弊生员,都是盐商巨富,官宦之家出身,自小便是养尊处优,一个个被单独关进府学就已经是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夜里被提出来审讯,更是一惊一咋,还未及审问,耳中又传来一阵闷闷的棍棒击肉的声音,随之而来的便是凄惨至极的惨叫声。
被提审的生员立时间就吓的心惊胆颤,两股粟粟,哪里禁得住如狼似虎的衙役、戈什哈的一唬二吓,立马就竹筒倒豆子,把自已所做的事和知道的事都交待的清清楚楚,一干二净,生怕被拉到外面受那皮肉之苦。
张伯行赶到府学时,听到那凄惨无比的惨叫声,脸上登时就是一沉,张中堂是怎么回事?不仅私下独审,还对一众生员动用私刑?这事传扬出去,可是大损声誉,要不要趟这趟浑水?他的脚步顿时就慢了下来。
“张大人来的正好,赶上了一场好戏。”胤祯却是悠闲的踱了过来。
见是胤祯,张伯行躬身一揖道,“下官见过恂王爷。”直起身来,他又蹙眉问道:“这叫声凄惨无比,可是有人在受刑?”
胤祯不以为意的说道:“我手下亲卫犯错,在领受军法,张大人不必忧心。”
听说不是生员在受刑,张伯行不由轻吁了一口气,不由问道:“王爷所说好戏是指…?”
“张中堂现在明伦堂,张大人随我来吧。”胤祯说着便举步前行,心里却是暗暗得意,张伯行今晚既然来了,掺合了进来,他这额头上也就算是标明十四党了。
明伦堂,张鹏翮却是神情峻然的看着送来的供词,闻报胤祯和张伯行二人来了,他才起身迎上前两步,三人见礼之后,胤祯就开口问道:“张中堂可是收获?”
“回王爷。”张鹏翮说道:“此时方见冰山一角,已是骇人听闻之至,首批八人已经审完,有七人是花银子买的,每人三万两,江南可真真是富甲天下。”
张伯行一听就吓了一跳,失声道:“三万两买个举人?”
“这不希罕。”胤祯淡淡的说道:“现今四海生平,国库充足,根本就没有捐官的机会,三万两买个举人,再花二万两打点,补个肥缺,不过几年,这五万两就连本带利赚回来了,这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再说了,没足够的诱惑,那些官员又岂会铤而走险?世祖爷手上的丁酉科场案,杀的可是人头滚滚,斩首抄家夺职罢官流放的官员不计其数,这才五十余年,又卷土重来了,还不是都认为圣上以宽为政,心存侥幸。”
见胤祯话里涉及到吏治和康熙的以宽为政,张鹏翮、张伯行两人都不敢接话,张伯行在心里算了算,在押的生员是三十一人,每人三万,那可是九十万两,少说也有七、八十万两,他登时就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这要牵涉到多少官员?说是天下第一案,绝不为过。想到这里,一张脸立时就雪白一片,江南官场又要大震了。
第168章天下第一案。.。
第169章会审
第169章会审
安徽巡抚梁世勋,字廷镛,西安府三原县人。 其父梁加琦为蜀军统领,梁世勋由一品荫生授知县,历任刑部员外郎、郎中,出为常州府知府,升两淮盐运使,再迁山东按察使、转任安徽布政使,康熙五十年升巡抚。
胤祯、张鹏翮、张伯行的举动很快就被通报到了梁世勋耳中,他思忖片刻,不敢怠慢,急急赶了过去与噶礼商议,两人皆是又惊又疑,略微商议,便径奔府学而来,比张伯行并未迟上几许。
胤祯三人在明伦堂方才交谈数语,便闻亲卫来报,两江总督噶礼,安徽巡抚梁世勋二人已到府学大门,三人闻报,不由相互对视一眼,心中俱是暗道,这二人来的好快。
张鹏翮微蹙了下眉头,这二人来的如此之快,自然是派人暗中留意着他们的举动,心中不由微怒,瞥了眼胤祯,却见他神情如常,不由稍松了口气,便给张伯行递了个眼色,张伯行会意,躬身道,“王爷、张中堂安坐,下官前去迎迎。”
胤祯微微颌首道:“恩,他是你顶头上司,迎迎也好,礼不可废。”
待张伯行一走,张鹏翮便道:“王爷,今晚这夜审怕是不了了之,这第二批的生员才开审…是否接着审?”
胤祯沉吟着道:“此时正是这批生员最为恐惧的时候,是最佳的审讯时机,既然你们四个主审都到了,索性敞开了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