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世驃没料到胤祯一开口就是六万,不由大喜过望,忙站起身来一揖,“谢十四爷体谅。”坐下之后,他才试探着道:“未将此次来上海亦有顺带巡视南大洋的任务,带有三十多条战船,十四爷若是急于成行,不妨与未将一道南下,在嘉禾里(今厦门,福建水师提督府所在地)盘恒数日,挑选战船、士卒,再顺道南下广州。”
胤祯见他急不可待的邀请自己去福建水师,不由暗笑,这施世驃看来也是个急性子,不过如此也好,能节省不少时间,微微点了下头,他才道:“如此甚好,不过,本王还有些事务处理,须等个五日,另外,两日后,是海军学院挂牌庆典,你身为副院长,又恰逢其会,岂能错过,安心等待五日,本王好与你一道动身。”
五天时间不长,水师正好补充给养,休整一下。施世驃暗忖如此也好,都说十四爷会练兵,倒要看看海军这些个新兵蛋子有没有出彩的地方,便躬身一揖道,“十四爷如此体恤,未将敢不从命。”
推荐票!!砸啊,被挤出历史分类榜了!亲们,雄起!
第 116章 海军学院挂牌
二月二十四日,海军学院正式挂牌。更新最快读看
这个日子是完颜海锋亲自挑选的黄道吉日,日子确实好,一早便是艳阳高照。
才出了一起军民械斗案,胤祯也没心思邀请当地的缙绅、百姓前来观礼,只是将自己的一帮亲信手下叫了过来观礼,不过,他还是忽略了他的影响力。
二十五日就是远样贸易船队股份的拍卖日,上海县城这几日聚集了大量来自各地的富商巨贾,一个个本就闲得无聊,而且对胤祯的去向是格外关注,一听说胤祯一建的海军学院今日挂牌,都本着凑热闹的心思纷纷带着随从赶了过来。
而上海本地的缙绅,通过海关制度革新、棉布、生丝的专营出口,军民械斗案的处理、沙船协会的建议,整理规范海贸船支的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事情,早就对胤祯的一举一动都分外的关注,一听说海军学院挂牌,自然也都兴冲冲的赶了过来,捧场也罢,看热闹也好,总之不能错过见到胤祯的机会。
在上海传教是西洋传教士本就对海军有着浓厚的兴趣,更别说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大清海军了,他们的积极性比缙绅们还要高。
人数最多的还是老百姓,爱看热闹是天性,何况海军督察队现在每天都有两个小队军容严正的在县城、码头巡逻,时间一长,他们对海军也不再畏惧,听说海军学院挂牌,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思纷纷赶来。 ~
胤祯没料想到没做任何邀请和宣传都会有这么多的人前来,连忙临时将自己的一队亲卫派出去维持秩序,以免出现意外,对于西洋传教士来观礼,他也没在意,海军中的外籍教员不少,也没什么可以保密的。(请记住我们的 小说网)
施世驃则是一身九蟒五爪麒麟补服,胤祯今天却没穿官服,而是一身笔挺的海军军装,害的他老是不住的上下打量胤祯的军装,铜纽扣、帽徽、宽牛皮带,领章、白手套这些东西他都看的兴趣十足。
海军的军装,他在县城就见过,听说是照搬西洋的海军军服,他可是长年驻扎在广州,西洋的战舰和水兵见的多了,他们的军装可远远没这个好看,特别是胤祯身上的这套军装,明显要比那些学员的好看、威严许多。
施世驃的眼神,胤祯早就注意到了,心里只是暗暗好笑,他是有意不想让施世驃融入海军,所以推说没存货,没给他海军军装。
巳时,胤祯、施世驃两人一前一后走上点将台。
随即,一阵急促的哨声便在海军学院响起,随着哨声,海军学员纷纷从各自的宿舍冲向点将台前的大操场,三分钟时间,四十个整整齐齐的方块就呈现在胤祯、施世驃二人面前。 ~此起彼复的报数声不绝于耳。
施世驃是老军务出身,哨声一响,他便习惯性的开始计时,见不到五十息,队伍就已经集合完毕,不由暗自点头,虽说是早有准备,可四千多人能够这么快集合完毕,而且还如此齐整,他也不得不叹服,这可是才入伍半年的新兵。
层层队长报告完毕只后,武格以标准的军姿跑到点将台前向胤祯敬礼汇报:“报告院长,海军学院全体学员集结完毕,应到四千二百一十六名,实到四千二百一十六名,汇报完毕。请指示,大队长武格。”
胤祯回了一礼,扬声道:“升军旗。”
武格一个转身,大声吼道:“升军旗!”
话声一落,登时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鼓声,一队身着整齐笔挺的海军军装,扛着长火铳的军旗护卫队举起一杆卷着的旗帜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军旗护卫队一出场就吸引住了所人的目光,那整齐的队列,肃穆的神情,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刚劲有力、整齐划一,关礼的这些人,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军姿,包括施世驃在内,都看得目不转睛。
当军旗护卫队迈开正步后,那坚定、有力、整齐的步伐立时就镇住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军旗绑上旗杆,场中立即响起了雄浑的歌声:怒涛起,海疆南顾,帆如林,苍龙怒,剑气如霜,心似碧波水茫茫。三百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巨炮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碧波,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蛟龙入海,东方红,东方红,碧波涌,浪滔滔,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随着雄浑的歌声,军旗在万众瞩目中飘扬开来,所有人都为之震惊,这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上面是腾云驾雾的一条五爪金色巨龙,巨大的龙首分外狰狞。
五爪龙是皇帝的象征,历来为皇帝专用,施世驃等一众大小官员一见到龙旗都是一怔,不过马上就明白这应该是康熙特意允准的,看来,康熙对海军也是格外的恩宠。
随着最后一句‘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军旗稳稳的升到旗杆顶端,仰望着烈烈飘动的龙旗,所有人都是心潮澎湃。
这海军的军歌也编的不错,到时候要让福建水师也学学,至于这个升旗,还是算了,学不象,免的遭人笑话,施世驃默默的想着。
除了胤祯,所有人都是第一次领阅这种独特的升旗仪式,心中的震撼是可想而知,施世驃瞟了一眼前面军姿笔挺的胤祯,心里暗道,这位十四爷到底是怎么想出来这种升旗仪式的?这种仪式倒是可以增强士卒的凝聚力。
武格这时却已转身跑了过来,敬礼后大声的说道:“报告院长,海军学院受检学员准备完毕,请您检阅。大队长武格。”
胤祯大声宣布,“检阅开始!”
一个接一个的分队开始整齐的通过点将台,每个分队在走到点将台下面时,都是正步敬礼通过,胤祯一直是敬礼注视着每一个分队,心里却是暗忖,下次阅军,一定要骑马,这样子简直是受罪。
看到一队队整齐划一,刚劲有力的队列依次从自己身边经过,围观的缙绅、富贾都是啧啧称奇,看得神魂迷醉,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施世驃身为统兵将领,看到这一幕却是唏嘘不已,齐整也就罢了,难得的是令行禁止,这些兵一旦上战场,对命令的执行绝对是不会打折扣的,再见见血,绝对就是一支强兵,久闻十四爷善兵,今日一见还真是名不虚传。
阅兵之后就是授衔,胤祯大声宣读了最高授予武将官职名单,并亲自为两个大队长和八个中队长佩带上相对应的中校和少校的领章,而一众尉官则由武格和衍德这两个中校稍后授衔。授衔之后又是授刀,每人一仿唐式横刀打制的把海军刀。
施世驃一身官服在一群海军军装中格外的显眼,不过,他却是没一点不自在,看到胤祯亲自为一个个军官佩带军衔,望着一个个军姿笔挺的海军官员,心里不由暗自琢磨,十四爷这兵到底是怎么练的?
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
二月二十五日,
特意赶到上海购买远洋贸易船队股份的各地众富商巨贾一大早就带着随从候在留春园门外,留春园辰时四刻准时开门的规律,他们早就摸清楚了。叶*子悠*悠{读书阁更新 最快最稳定}
还不到辰时,留春园门口的那条街道上就挤满了人,望着黑压压的人群,一众富商巨贾心里都直打鼓,撇开随从不算,少说也得有三百多人读书阁,股份可就四成半,就算一分一分的卖,也才四十五分,今天的竞争怕是激烈的很。
问题是到现在都还不知道那位十四皇子打算以何种方式出售股份,是抽签还是采取拍卖?想来多是拍卖了,底气足的登时就充满了信心。
对于外面的情形,胤祯是一清二楚,康熙很配合很及时的抛出生丝专营,这股份不被疯抢才怪,不过,这次面对的都是缙绅,他不想,也不便出面,当下便将郑清海叫了过来,低声吩咐了一番,便让他做主去操作。
郑清海是郑世昌家的老二,三十八岁,一直在‘四大恒’打理财务,是胤祯开年才从京城带过来的,这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人,胤祯打算让他全盘管理上海的财务,这个机会正好让他正式露露脸。
郑清海带着一群亲卫打开园门,两排亲卫鱼贯而出,他才稳重的跨出园门,在高阶上站定,扫了一眼下面黑压压的人群。 ~
早就等的心慌意乱的一众富商巨贾见郑清海出来,登时就安静下来,郑清海扬声道:“请大家都配合一下,把门前的地方空出来,凡是欲购买股份的都站到门口来,其他无关人等退出大门这块。读看 看 小说网 更新我们速度第一”
场面立时就骚动起来,折腾了半晌,总算是又安静下来,郑清海才道:“首先声明,远洋贸易船队的股份要两年后才开始分红,其次,由于出售的股份有限,欲买股份的人太多,为公平起见,本次股份实行暗标拍卖。”接着就将暗标的规矩解说了一遍。
两年后分红,这是明摆着的事,早在众人的预料之中,不过一听到是暗标拍卖,一众富商巨贾也没心思去听郑清海的解说,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一个个的脸登时都拉长了不少,上海的商贾都是以一百万一分的价位买的,也就是说这底价至少就是一百万,这一暗标,那得多少才能拿到股份?这可是有三百多人竞争,这一招可是比拍卖还狠,那十四皇子也忒黑了点。
解说清楚了规矩,郑清海便扬声道:“股份分四次出售,第一次,出售一成,即十分股份,每人限购二分,欲竞价者先排好队,每次十名,进院留名写价,不要急,都有机会。叶*子悠*悠”
半晌后,郑清海就公布了第一次中标的八个人名字,而后,他又大声说道:“本着公平起见,每次揭晓,都会报出最低中标者的价格,若有人发现自己高于这个价格而又未中标者,可以当场提出来,此次最低中标者的价格是一百一十二万两。”
这价格一出来,一众富商巨贾心里可就骂开了,这哪里是什么为了公平起见,这纯粹就是抬高底价,现在就只剩下三成半的股份了,低于这个价位能够中标?难怪他要分四次投标,这一手可真是黑到姥姥家了。
果然,第二次投标,最低的中标价就涨到了一百一十八万。
弟三次投标,最低的中标价涨到了一百二十五万。
第三次投标结果宣布完,郑清海又扬声说道:“现在是最后一次投标,希望大家不要错失良机,这一次是剩下的一成半,即十五分股份。”
没有竞到标的一众富商巨贾在懊恼之余,都开始考虑如何把握这最后的机会,都在紧张的盘算自己的承受极限是多少?填多少才适合,才不会吃亏而又能拿到股份?
很快,最后一次投标结果揭晓,最低的中标价是一百三十五万。
收到统计结果,胤祯只是微微笑了笑,这一下可是凭空多得了一千多万,江南的富庶还真是让他大开眼界,岂止是富可敌国?要能把这些钱都集中起来,经济称霸全球完全没问题,一定要好好琢磨琢磨,不能让这些银子都埋在地下,以后这白银可是不值钱,就算要埋地下,那也得埋黄金。
不过,这一下就收了近六千万两,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钱多遭人嫉的道理他自然明白,他最主要防的还是康熙,想到这里,他马上就写了封折子,详细列明建造贸易船队、远洋舰队所需银钱数目,并且将秦淮河试点这两年的收入上缴,而且承诺把专营棉布、生丝的收入也从明年开始上缴,
想了想,他还是不放心,又加上一条,申请出资拓宽修整上海到苏州,上海到江宁的两条官道,并希望把这两条官道作为全国官道的样板,同时还送了一张二百万的‘四大恒’会票。
二月二十六日,胤祯带领六百海军、二百亲卫以及衍德、刘知生等一干军官搭乘施世驃的福建水师战船入海前往厦门。
京城。
同一日,张鹏翮回到京城,陛见之后回府,门外早就聚集了一大群消息灵通的官员。对这种情况张鹏翮早有预料,一进府便以旅途劳累为由,着管家闭门谢客。
张鹏翮的举动令一众官员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一个个都琢磨不透他是什么想法,十四党新立,难道不吸纳成员?还是张鹏翮真是旅途劳累?仰或是欲押后几天以观风色?
毓庆宫,书房,皇太子胤礽正自枯坐苦想,去年福建旱灾,他在年底就秘密谴人去灾区收购囤积粮食,又着齐世武、托合齐等人暗中调派人手,而且还亲自给福建太子一系的大员去信密切关注。眼见马上就是青黄不接之际,这段时间得想办法分散康熙与朝中大臣的注意力才好,以免他们察觉,也好方便暗中布置。
正当他冥思苦想,不得其法时,朱天保却是进来请示,“太子爷,今年是皇上御极五十年,万寿节在即,这寿礼还需太子爷早日示下,奴才们也好早做预备。”
御极五十年!胤礽不由眼睛一亮,立时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轻笑道:“九如这个醒提的好,今年这个寿礼,咱们得大做文章。”说着,他站起身来,踱着方步,走了两圈,方才沉吟着道:“今年是皇阿玛御极五十年,皇阿玛虽不是开国之君,但皇阿玛一生平三藩、征台湾、打沙俄,三征准噶尔创下了这万世基业,实为创业之君,身为皇太子,自当联络一众王公大臣为皇阿玛再上尊号,祈求皇阿玛就尊号。”
第118章 上尊号
上尊号?朱天保一楞,为帝王请上尊号可是朝廷大典,也是朝野上下一大盛事,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帝王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要想称颂,唯有‘上尊号’,这也是扩大帝王政治威望、提高其历史地位的唯一方法,而且也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 )请记 住我}
稍为犹豫了下,朱天保还是鼓起勇气说道:“太子爷,平三藩,收台湾,平定噶尔丹,以及皇上五十圣寿之时,王公大臣曾经先后四次上书祈求皇上就尊号,可皇上都已经明确的拒辞不受,并且还严厉呵责,这事,还请太子爷三思。”
“呵呵,这你就不懂了。”胤礽轻笑道:“皇阿玛不接受那是另一回事,呵责也好,责罚也罢,不过是前人撒土迷后人眼。但若是臣子们就此不请,可就是态度有问题了,正所谓唱戏要唱全套,那能半途而废呢?今年不仅要请皇阿玛就尊号,而且必须广为宣传,发动所有有上书资格的臣子上表祈求。”
一连两天,张鹏翮回府后都是闭门谢客,拒绝接见任何官员,这不仅让一众想烧十四爷热灶的官员大为郁闷,也让太子、老八他们万分惊讶,老十四这是唱的那一出?公然高调自立十四党,却又不吸纳成员聚附人心,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康熙闻知这一消息,也是一楞,稍加琢磨,便自语道:“这个老十四,还真是有意思,给三分颜色,他就敢开染铺,竟然还赖上朕了。 ~”
三月初一,康熙在畅春园发出上谕:督抚大臣办事,当于大者体察,不可刻意苛求,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读看 看 小说网 更新我们速度第一}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若吹毛求疵,天下人安得全无过失者?赵申乔任浙江巡抚时民多怨之,后任湖南巡抚,大小官员无不被参,岂一省之内无一好官耶?总之,为大臣者不可轻率参人。明特臣工;不能秉公颠倒是非挟讐弹劾,此风不可不戒。夫官之清廉只可论其大者,今张鹏翮居官甚清,在山东兖州为官时,亦曾受人规例。张伯行居官亦清,但其刻书甚多,刻一部书非千金不得,此皆从何处来者?此等处,亦不必究。两淮盐差官员送人礼物,朕非不知,亦不追求。盖惟愚民为不可欺,居官之善与不善,到任不过数月人即知之,故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意即天意也。
此道上谕一出,一众大臣敏锐的嗅出了康熙这是回应去年各省的督抚之争,督抚弹劾之风,仍是要坚持以宽为政的宗旨,各省督抚弹劾之风登时大为收敛。叶*子悠*悠赵申乔、张鹏翮、张伯行三名最近风头正盛的清廉大员被点名,也让一众大臣猜疑不定。
太子胤礽却借着这个机会谴人四处联络在京的一众王公大臣准备去畅春园祈求康熙就尊号,在京的诸王、贝勒、贝子、公、大学士、九卿、文武大小官员一听到这消息,不管愿意不愿意,不管是不是抱病在身,只要能爬得起来,都急忙赶来过来,谁都不傻,诚如皇太子所说,这可是态度问题,皇上未必肯接受,可要是谁敢不在场,那会是什么后果,就是用脚也想得到,这么大的盛事,肯定是有官员专门记录的。
康熙正在清溪书屋批阅奏折,闻报皇太子率领一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在外求见,不由甚是茫然,出得殿门,众人便三跪九叩,三呼万岁。
康熙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抱病在身的大学士李光地已是长身而起,“微臣李光地谨代诸王、贝勒、贝子、公、大学士、九卿、文武大小官员、及生监百姓等,奏请皇上:
吾皇圣德茂膺,景运敷天,庆际昌辰,恳请诞受鸿称,用光盛典,允惬舆情事。伏念皇上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之勤劳、虽在廷诸臣,日侍左右、而至德之渊微,未能窥测。惟是揆文奋武手定太平、以守成而兼开创之勋…。洋洋洒洒三千余字,李光地抑扬顿挫足足念了一刻钟。
康熙满面含笑的听完这一大通对自己的称颂,对自己一生的丰功伟绩也大为欣慰,虽然不赞成上尊号,可这心里却着实舒坦,回味了片刻,方才开口说道:“朕自幼读书,历观经史,持身务以诚敬为本,治天下务以宽仁为尚。
此心此念恪守五十年,夙夜无问,即纤悉细务、不敢稍有怠忽。尝观古昔帝王、君临天下之久,能持终者盖鲜。
朕今春秋渐高、血气渐衰,而朝乾夕惕实与日加增。正当恪慎保终孜孜为万姓图治安之时也。盖朕之御极年久,皆祖宗厚德景福,积累留贻之所致。至于请上尊号,不过虚文,于朕毫无裨益,史书所载加上尊号等事,徒为先儒所讥,不上也罢。”
康熙虽然拒绝了,但上尊号一旦拉开了序幕,可不是一下就能够停下来的,历来此等大事都是讲究个三请三辞的,若是就此不请,康熙难免又要多心。事以,满朝文武大小官员,所有在京的王公大臣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都为此事忙碌。
四阿哥胤禛这几日虽然仍是如往常一样冷漠,可心里却是焦虑不安,刺杀十四阿哥胤祯的行动他早在二月中旬就布置了下去,却迟迟不见动静,等待是一种难言的折磨。
从畅春园出来,回到王府,胤禛便径向后花园而去,在东院和西院转了一圈,没得到任何消息,他不由更为忧心,想了想,便去南院找邬思道去下棋,这是他心神不宁时最喜欢的消遣。
邬思道也感觉到了胤禛的异常,猜测胤禛应该是动手了,不过这事他不好过问,对于‘粘杆处’胤禛一向是讳莫如深,他也仅仅是知道有这么股秘密力量而已,况且他一直以来也对‘粘杆处’不感兴趣,一群江湖粗人而已。
自打进入雍王府,他就知道没有任何退路,唯有一条道走到黑,以胤禛刻薄、多疑的性格,想全身而退,根本就没有可能,除非胤禛能登大宝,或许念在功绩的份上,方能有一线机会。
对于刺杀胤祯的成败,他倒是比胤禛淡然的多,成则一劳永逸,败则另谋他途,胤禛生性谨慎,行事周密,断不至引火烧身,他根本就无须为此费神担忧。
胤禛本就沉闷,邬思道又愿多嘴,室里安静异常,只闻“啪啪”的落子声。新的一周,求推荐!!推荐!!这周榜上没任何推荐,只能看亲们的推荐了!顶起!
第119章 机会
老九胤禟颇为郁闷的问道:“八哥,张鹏翮连天的拒不见客是为哪般?难道十四党不想招揽官员?”
“不招揽更好。 ~{请记住我们的 网址}”老十胤誐兴灾乐祸的说道:“我倒要看看那些个墙头草是什么下场?”
胤禩微微摇了摇头,沉声说道:“十四弟行事往往出人意料,既然琢磨不透他的心事,咱们也不用费神琢磨,用心把外城的改造和工商杂税革新的试点这两份差事办好才是正经事,眼下局面繁杂,多一分圣眷,咱们就多一分机会和实力。”
“八哥说的是。”两人忙附和着道。
眼见上尊号的事成功的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力,皇太子胤礽自然是不会错失这等良机,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他开始频频的接触自己的亲信,在暗中积极布置。
下朝回到毓庆宫,太子胤礽一边任由宫女解换朝服,一边暗自嘀咕,“这天可真热,这才三月天,就更六月差不多了。”嘀咕完,他就一楞,是啊,这都连着晴了几天了?清明可都未见下雨,他心里一跳,朝外吩咐道:“着人叫朱天保去书房候着。( )”
换完便装,胤礽便急步来到书房,一进门就劈头问道:“九如,连着晴了多长时间了?”
朱天保没防着胤礽会问他这个问题,不由一怔,快速的回想了一下,才谨慎的说道:“回太子爷,最近一次下雨好象是在二月二十四。读看 看 小说网 更新我们速度第一”说完他也反应了过来,已经有半个月没下雨了,这可是三月,难道今年将有大旱?
胤礽已是连声吩咐着道:“马上派人收集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察哈尔等地的降雨情况,另外着人去找钦天监监正问问,看他们是怎么个说法?”
钦天监监正法国传教士纪利安此时却正在给康熙汇报,“…黄河以北,预计在三个月时间以内,都没有大的降雨。”
康熙闻言,眉头顿时深锁,春分时节干旱,影响可是太大了,此时正是播种育秧时节,若是持续干旱,对民心的打击可想而知,虽然一众官员大吹盛世,可他心里很清楚,小民百姓不过是勉强混个温饱,正常年分,青黄不接之时都是最为难熬的时候,一旦遇上灾荒,这日子可就难过了,沉吟了半晌,他才吩咐道:“着上书房大臣萧永藻行文黄河以北各省、府、县官员做好抗灾准备工作。叶*子悠*悠另着户部派员下两江、湖广筹集粮食。”
胤礽一得到这个消息,兴奋的在书房转了几圈,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厦门,
厦门建城较晚,于前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才开始筑城,厦门城建成之后,几经兴废,数次扩建、加宽和修葺,在康熙二年和二十年被郑成功部队先后两次摧毁,现在的厦门城是靖海侯施琅于康熙二十四年在旧城址上重修和扩建的,厦门目前已经是东南海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战略位置极为突出。
胤祯到达厦门已经有几天了,施世驃虽是才接手福建水师,但他却抛下所有的军务,每天陪着胤祯前后巡视。
胤祯每天却是只看不说,转了几天楞是没说一句有关支持的话,施世驃千方百计的暗示、提醒,挑起话头,胤祯就是不接茬,把个施世驃很是郁闷了几天。
而胤祯带出来的衍德和刘知生两人却没闲着,可着劲的在水师营里挑船挑兵,待得两人汇报都已经挑好之后,胤祯就向施世驃辞行。
施世驃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忙以饯行为由将胤祯请到水师提督府,酒席未开,他就腆着脸道:“十四爷,这福建水师前前后后您也看了几天,这么大的摊子,未将又是刚接手,十四爷好歹总得支持点读书阁?”
胤祯微微笑道:“当然是要支持的,这样读书阁,福建水师的战船确实也大都老旧不堪,本王在上海的造船厂,将远洋舰队建造完了之后,就给福建水师的大小战船统统都换一遍,如何?”
这话说了不等于没说,远洋舰队建完了,造船厂就归朝廷了,这不是蒙我嘛?施世驃满肚子的腹诽,不带这么玩人的,他立时就挤出一副苦瓜脸,“十四爷,未将好歹也还兼着一个海军学院的副院长,十四爷来了厦门一趟,就丢下这么句话,未将可怎生出去见人?”
不就十艘破船嘛,还好意思提醒爷?胤祯暗骂了一句,脸上却是一本正经的说道:“不是本王不支持你,海防这块,国家是专门拨有经费的,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你总不能让爷出了钱还落个破坏朝廷体制的罪名读书阁?”
一听这话,施世驃立刻就咧嘴笑道:“未将这就给皇上上折子,给兵部打报告,不过,十四爷您也看到了,这福建水师的士卒们跟海军一比,活脱脱就是个叫化子,未将这几天走路都不敢抬头,生怕看到他们那副幽怨的表情,十四爷,您看,能不能先给士卒们换身行头,未将以后说话也才敢大声啊。”
这家伙怎么是这么个惫赖货?这跟资料上的记载也差的太远了点,胤祯颇为郁闷的摇了摇头道:“海军的军装是皇上特批准的,水师要想换装,你还是先给皇上写折子读书阁。”
又要写折子?施世驃也是大为郁闷,这么个大金主来到厦门,不现拔根毛下来,那还真是没脸见人,他忙笑道:“那就暂不换海军军装,现在正是换春秋装的季节,就给士卒们先发两套新号褂也行。”
“本王不是送了施军门六万见面礼了吗?”胤祯似笑非笑望着施世驃,“难道还不够给士卒换号褂?”
“嘿嘿,未将哪敢藏私。”施世驃虽是在笑,一张脸却跟苦瓜似的,“福建水师连着三的阵亡和伤残抚恤都没下发了,那六万,未将想一次性把这三年的抚恤补足。”
胤祯神情一下就变的峻然阴沉,冷冰冰的说道,“吴英(前任水师提督)竟敢私吞士卒的阵亡伤残抚恤金?”
第120章 以宽为政
一见胤祯变脸,施世骠吓了一跳,忙解释道:“不怪吴军门,未将也不是吴军门提拔举荐的,没必要替他隐瞒,未将查看了文档才知道,福建水师终年在海上巡防,遭遇狂风巨浪,以致失事的情形并不鲜见,可兵部对这种情况却不以阵亡抚恤,但水师却不能不抚恤,时间一长,这抚恤就拖了下来,越积越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