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格起身有些扭捏的说道:“听说十四叔这次回上海要带我们一起去,侄儿过来问问。”
这群家伙的消息还蛮灵的嘛,胤桢沉吟片刻,这次是私自回京,康熙虽说让自己呆几天,但自己却不能不自觉,万一在他心里留下一个玩忽职守的印象可就得不偿失了,还是乘早回上海的好,免的有些人看自己不顺眼,当下便道,“恩,是有这么回事,皇阿玛说不能骄惯了你们,这样读书阁,自现在起,你就是海军学院的学员了,以后见我叫院长。”
“是,标下见过院长大人。”武格机灵的重新以上下属的关系见礼。
“就叫院长,大人就免了。”胤桢微皱眉头,而后神色一正吩咐道,“学员武格听令。”
“标下在。”
“令你通知所有在京学员,明日辰时,在会同馆集合,过时不到者,军法侍侯。”
“标下尊令。”
大儿胡同,希望义学,随着‘四大恒’的迅速崛起,郑世昌不论是在京城还是在外省的商界都已被鼓吹成了传奇商人,他的一举一动自然也格外的引人注目,自康熙四十八年年底,郑世昌将合族的适龄小孩送入希望义学后,京师大商富户们就纷纷效仿,各自挑选家族中资质教高却又无望科举的孩子送入希望义学。
在这些大商富户的带领下,原本不看好希望义学的穷苦人家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将自家孩子送入希望义学,一开始,希望义学是来者不拒,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要求入学,希望义学不得不开始拒绝,就那么大的地方,再收就容不下了,而且,孩子越多也就意味着开支越大,山长白子云也不得不为胤桢的钱袋考虑。
--------------------
今天是足足一个月了,明天就下榜了,喜欢本书的都收了吗?
谢谢大家的支持!!二废太子已经准备要拉开帷幕了,希望大家能喜欢,由衷的谢谢亲们这一个月的支持鼓励!!
第58章 海关改革
什么东西都一样,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希望义学越是拒收,就越有吸引力,以致每天都有不少人家守在希望义学门口,要求将孩子送入学,弄得白子云等一众举子根本就不敢出院子。 ~ 首.发
当胤桢带着包福全、达春等一行人到达大儿胡同,早就得到消息的白子云已经带着所有的孩子和先生侯在了胡同口,见了这情形,胤桢不由哭笑不得,这情形也太熟悉了,就差一个孩子手里再拿束花了,难怪小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这样欢迎领导检查,原来是早有传统,暗骂了一句‘扯蛋’,他便招手把白子云叫了过来,“赶快让先生和孩子都回去正常开课,欢迎也不用搞这些形式。”
白子云没想到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登时就面红耳赤的让先生们将孩子们带回去,随后才赶过来请安陪罪,胤桢也没怪罪他,随口就问了下希望义学的情况。
白云山原地就将这半年的情况简述了一番,着重提到了拒收的情况。
听完白子云的汇报,胤桢不由一阵沉默,希望义学的规模开始只是按三、四百人规划的,现在已经收到了四百人,确实是人满为患了,银子他有,扩建也没问题,周围有空地呢,问题是康熙的态度,再扩建会不会引起康熙的反弹?毕竟当初是打着培养测绘人才的幌子,康熙虽然自己学习西学,可对民间学习西学却是抱着反对的心态。( )犹豫了下,他才开口道,“暂时维持原状,明年再说。”
草草视察了一圈,慰问了众位先生,胤桢便径自回了自家贝勒府,一进府,他才知道,郑世昌、闵明我两人早就在府上候了一阵了,稍想了下,他便吩咐,“先将闵明我叫来。{ 手、打\读书阁.首.发}”
闵明我自与胤桢搭上线后,在传教士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胤桢现在的一举一动,他都分外的关注,进来见礼之后,他向胤桢简约的汇报了京师、广州的传教士情况。
听到闵明我汇报说在华的传教士正在欧洲大量的招募各色工匠、水手、西学人才,胤桢心中高兴,自是一番温言勉励。
对于郑世昌,胤桢则提出了不少要求,要他注重人才的选拔,制度的贯彻,在造纸和印刷的改进方面不可松懈,另外还让他按照一钱、二钱、五钱、一两的标准试着制作银币。
将两人打发走,胤桢便朝宫里赶去,既然打算明日离京,自然要去跟康熙陛辞。 ~
康熙照例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了胤桢。
例行的请安之后,康熙详细的询问了一番上海的情况,胤桢料想他肯定在上海布有耳目,自然不敢有丝毫的隐瞒,事无巨细都一一如实禀报。
康熙听的很专注,胤桢说完之后,他才微笑着说道,“你制定的海关制度,朕看了,章法严明,细致全面,管理严谨,监督有效,很不错,朕意在全国的海关推广,你意如何?”
晕死,你嫌我现在得罪的人少了还是怎么的?全国推广,这一下子会断了多少人的财路,那些个海关的监督,总管,哪一个不是你亲近之臣,现在就推广,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想到这里,胤桢从容的回道:“回皇阿玛,再完善的制度也是由人来执行的,这个制度究竟是否管用,还有待验证,儿臣以为还是先在江海关试行一年,一来看看效果,二来也可培养出一批人才出来,日后若是在全国推广,也不至于歪嘴和尚念经——好经也被念歪了。”
“好个歪嘴和尚念经。”康熙呵呵笑道,“去了不到半年,倒学的油口滑舌了。”
“皇阿玛一天到晚接见大臣,都是正经肃对,能博皇阿玛一笑,也是儿臣的一番孝心。”
“花言巧语。”康熙笑骂了一句,心情却是大好,这个老十四不仅会赚钱,而且才能出众,去年才提议农学院,今年又冒出个海关制度,这可都是事关国策,更难得的是这份孝心,为朕分忧不少,个个儿子都象他这样,这日子可就舒心多了。
呷了口茶,康熙才接着说道,“能鼓捣出这个海关制度,你应该对全国的海关有个全盘的考虑读书阁,别藏着掖着,都倒出来听听。”
我今儿是来陛辞的,怎么又跑出来海关这么篇大文章啊,胤桢暗叹命苦,微皱着眉头道:“皇阿玛,海关这事,牵扯甚大,儿臣现在考虑的还不成熟,容儿臣回去慎重考虑下,再写个折子呈上来,可好?”
“没关系,朕现在空暇,先说来听听。”康熙仍是微笑着,却不打算就此揭过这个话题。
见康熙坚持,胤桢除了能在心诋毁几句也别无办法,只好开口说道:“近百年来,西洋的航海造船技术是一日千里,海贸的交易量也是逐年扩大,当我大清的远洋舰队和远洋贸易船队下水之后,我朝海贸必定出现惊人的繁荣景象,随着海贸的发展,海关的税收也定然是水涨船高,儿臣制定这个海关制度的初衷就是因为发现江海关受贿纵私、偷税漏税等现象太为严重,保守估计也有三成的税收流失,这对内务府对户部对海关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儿臣有个初步的设想,把海关归于户部,成立海关总署,对全国所有的海关进行垂直领导,海关的官员由吏部指派,如此一来,将能大大缓解当前国库紧张的局面。”
历来海关的收入有25%的税银划归宫廷内务府,每年各海关更有定额资金送交内务府造办处以支持皇室财政的运转,海关监督、四大海关所在地的地方巡抚每年也有不少的进贡,其中粤海关更有‘天子南库’之称,可以说四大海关实际上就是皇室的‘小金库’,这一划归户部,可就直接牵扯到皇室的切身利益,等于是无形中砍掉了‘小金库’,康熙岂敢轻易开口?沉吟了半晌,他却是不动声色的问道,“如此一来,内务府岂不是没了进项?”
胤桢好整以暇的回道:“皇阿玛,这税银收到户部,具体的分配比例自然是皇阿玛圣心默定,儿臣现在忧虑的是另一个问题。”
见所谓改革并不涉及到自己的‘小金库’,康熙已是完全的放下心来,登时有些好奇的问道:“还有什么问题?”
胤桢侃侃而道:“自开海以来,贸易额是每年递增,由于我大清卖出的商品多,买入的商品少,这就导致白银大量流入国内市场。白银的大量流入,在短期来看是好事,可时间一长,必然导致白银和铜钱的比例失调,从而刺激物价上涨,最终受害的还是最底层的百姓。”
第59章 金本位概念
说到这里,胤桢及时的打住,他知道康熙一生重视农业和民生,经常微服私访询问物价,怕的就是物价飞涨,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而他之所以抛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在后世全世界流行都是金本位,要想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现在就必须灌输金本位的概念。
听到这番话,康熙果然是眉头深皱,之前他可是从来没想到,还有嫌银子多的这一天,老十四的分析与预见不是没有道理,白银越来越多,定然造成银贱物贵,这可是钱政的一大弊端,这问题怎么解决?总不能因因噎废食,闭了海关读书阁?他瞅了胤桢一眼,“说说你具体的想法。”
“皇阿玛,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推行黄金贸易,西洋诸国要来购买我们大清的商品,咱们可以硬性规定,购买商品的货款,其中的两成或者是三成必须用黄金支付,强迫他们以黄金交易,同时,朝廷出面严令黄金流出。二则是将流入的白银花出去,去西洋各国购买我大清需要的商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抑制了白银的贬值,也丰富了国内的商品。
其实,我大清在海外贸易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获得的白银总量或许很多,获得的利润却远远小于小于西洋诸国的平均水平,完全可以说是‘高买低卖’,实际上一直是在做着亏本生意,大清的船队最远也就只是在南洋一带,根本就没直达西洋的远洋船队,这样的贸易,对西方来说是远洋贸易,对我大清来说不过是对外通商而已,完全是有来无往的畸形贸易。叶*子悠*悠
我大清是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照理该牢牢的掌控商贸的海洋运输权,但现在,我们却把本属于我们的海洋运输权拱手让给了西洋诸国,虽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可我大清的商品出口全靠西洋诸国运走,商品进口也完全取决于别人运来什么,这种完全被动的贸易方式,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到上海的这半年时间,儿臣是潜心研究海贸、海关,眼下这种完全被动的模式必须打破,儿臣敢担保,一旦形成良性的海贸模式,海关的关税将占到国家岁入的二成甚至是更高。”
二成?康熙心里猛的一跳,去年国家岁入是四千三百万两,二成是多少?八百多万两,而全国的海关包括正税和赢余一起,去年一年也不过一百二十万两,这个差距可不是一点点。而胤桢关于大清在海外贸易中的被动和悲哀的看法更狠狠的震怒了他。 ~
一直以来,康熙都为海贸的利润沾沾自喜,却没料想到居然是为西洋做了嫁衣,自己不过只得了点蝇头小利,这让他情何以堪?他不自觉的站起身来,在殿内快步的走动起来。
见康熙满面寒霜,胤桢不由暗暗捏了把汗,不会说的太过了读书阁,要是康熙在一怒之下,下令关闭所有的海关,那自己可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了,日后在史书上非的重重的记上一笔不可。
李德全也是噤若寒蝉的侍立在一旁,心里如十五个水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个不停,心里却是暗叹,这十四阿哥真是历练出来了,这才去上海多长时间,说起海贸就一套一套的,更是刺激的万岁爷处于暴怒的边缘,哎,半年才回来一次,你就不能少说几句,害得老奴也跟着心惊胆颤,下次遇上十四爷来,最好是回避。
康熙走动的时间不长,就很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缓缓在胤桢面前坐了下来,“这事先缓缓,等你的远洋贸易船队和舰队造出来再说。推行黄金贸易的事,朕再跟几个大臣议议,你也上个折子来。”
“皇阿玛,儿臣明日就赶回上海去,不过有件事情还需皇阿玛恩准。”胤桢小心翼翼的说道,“海军是在海面战舰上做战,又长年在海上飘泊,一是海上风大雨狂,二是他们在水中训练以及落水的机会也多,这现有的号褂极不适用,儿臣恳请皇阿玛允准海军另外设计军装,也就是战衣。”
康熙暗想,这怕又是仿制西洋海军的了,想想也确有道理,便道,“准奏,跪安读书阁。”
望着胤桢离去的背影,康熙不由轻叹一声,这老十四肚子里有货啊,这随便一说就扯出一个海关改革,一个钱政,海贸的利弊更是看的比任何一个大臣都透彻,看来,以后得多压榨压榨他一下。
三月二十日一早,胤桢就爬起床,在可是在京城,他不敢懈怠,辰时正,他准时赶到会同馆。
远远望去,会同馆前面一片黑压压的,人数最少都是上千,胤桢吓了一跳,那天来的不只两百余人吗?怎么一下冒出来这么多人?走近后,就见会同馆前面平时里用来做交易的空地上,三、五个一小群,十数个一大群,乱哄哄,闹糟糟的比起菜市场还要热闹几分。
仔细观察了下,胤桢不由微微放下心来,往往是一个正主儿带有三、四个仆从,众人见胤桢到来,顿时就乱糟糟的涌上来请安见礼,仍然是各叫各的,待的众人都起身后,他才大声吼道,“现在开始点名,点到名字的都给我出列在我身后站好,武格。”
“标下在。”武格大声应到,而后跑出人群在胤桢身后站的标枪一样。
“乌济马哈、拜祜、马喇、噶尔齐、富翰、…。”随着胤桢的点名,一个个宗室子弟都有样学样的跑到胤桢身后跟武格一样站的标直。
一共是二百一十八人,全部到齐,胤桢暗道,这群家伙倒是乖巧,生怕成为自己的立威对象,扫了一眼站的象标枪一样的众人,他颇为感慨,康熙立下规定,所有要封爵的宗室子弟都必须经过考试,不仅文考还要武考弓、骑,不过关者要降爵位。
这考封的规定倒是逼迫所有的宗室子弟都练出了一付好体格,因此就个人素质而言,宗室子弟比起一般人要强的太多,不论是文化、体格、还是军事素质强的都不是一星半点,只是他们都是精擅弓骑,这海军不知道能不能适应。
马上他就在心里暗暗发狠,不适应也得给老子练适应,老子花了几千万的银子,几年的精力打建出来的远洋舰队可不是用来装门面的,那是要拉出去赚钱的,想到海军来混战功?门都没有。
第60章 下马威
胤桢冰冷的眼光逐一扫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这里面有多少是想靠战功封爵改变自己命运的,又有多少是被逼无奈之下,不情不愿的参加海军的?初建的大清海军注定是要经过一番血与火的考验,才能够逐步成长起来的,可不能让一帮子懦弱、怕死、胆怯、无能的纨绔子弟影响了战斗力。 首.发
想到这里,胤桢高声说道,“你们都是自愿要求加入海军的,不是我请你们来的,海军不比水师,是要跨海越洋去战斗的,我现在就告诉你们,在大海上作战,就是巨舰大炮的对轰,杀敌一千自伤八百,那是不带半点夸张的,一旦战败,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战死了,也别指望其它的,往海里一扔喂鱼了事,战舰上是不允许留死人的,有胆怯的,怕死的,后悔的,现在退出还来的及,今天出了这京城,我就当你们是死人了。”
听到胤桢这番话,有些人脸色立刻就变的苍白起来,巨舰大炮是没见过,可火炮的威力,他们可是听过无数人的吹嘘,火炮对轰,想想都觉的头皮发麻,而且连逃生的机会都没有,怎不让人胆寒?
胆寒归胆寒,却没一个人敢退出,开什么玩笑,这么多宗室的子弟、家奴都在这里,这一退出,这脸往哪搁?就是留在了京师,那也是生不如死,再说了,主动退出去,家里老头子能放过手?不被打死,也要被驱逐出宗室,那还不如先在海军熬着。( ){ 手、打\读书阁.首.发}
等了半晌,见没人退出,胤桢换了副口吻,“大家都是宗室勋贵子弟,呆在这京城花花世界有什么不好?爵位虽好,可也要有命去享受,连命都没了,尸首都留不下一个,就算封你个亲王又如何?大家还是都好好考虑下,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有没有后悔的?”
听到这番话,一众宗室子弟脸上的神情那是千奇百怪,有无奈的,留恋的,决然的、痛苦的,麻木的,可偏偏就是没人站出来。
见仍然没人退出,胤桢不由越发的奇怪,康熙到底给这些宗室许了什么好处?有些子弟明明不想去的,却没一个肯退出来,不会是乱开空头支票读书阁?反正是木已成舟,他也懒的去琢磨,当下他便冷笑道,“好,不愧是我满族的好儿郎,只是以后不要怪我胤桢没提醒你们,没给你们机会!现在,所有人分成两队,自己推选两个队长出来,迅速点。 ~”
乱了约盏茶时间,队伍就分成了两对,分别是武格和衍德带队,这衍德,胤桢也熟悉,显密亲王丹臻的第七子,他母亲是侧福晋,他要封爵的话,该是封个二等镇国将军,也就跟安慰奖差不多,见队伍分好,胤桢也懒的废话了,“目标,通州潞河水马驿,四十里拉练,先到有吃肉,后到的吃咸菜,不准有人掉队,一人掉队,全队受罚,午时之前没赶到的,训练任务翻倍,出发。”
等这群二世祖离开之后,胤桢才转身对站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的一众仆从说道,“给你们主子留下两匹马和换洗的衣物,然后就都回去读书阁,有敢跟来的,爷不跟你们计较,爷打你们主子二十军棍。”
胤禩虽是在家养病,却是一大早就起身在花园里练了两趟布库,而后就绕着花园散步思考问题,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成了习惯。
因为母妃身份低微,他自小就养成了恭谦有礼,待人亲和的性子,成年后,他更是礼贤下士,善爱兄弟,加之他勤奋好学聪明能干,这让他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广阔的人脉,王公大臣对他都是交口赞好,老九、老十、十四几个兄弟也都喜欢他,依赖他。
在皇太子未被废之前,他虽然也有非份之想,却也只敢把这念头深深的埋在心里,只是希望能够在朝中形成自己的势力足以自保,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被废,让他看到了希望,野心也随之膨胀,在老九的帮助下,初步形成了牢固的利益集团,公推太子时,朝中百官呼应,三个兄弟鼎力相助,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强大,虽然最后失败,却也更加助长了他的野心。
让他感到可喜的是,经过百官公推太子一事后,大量的官员纷纷向他靠拢,‘八爷党’俨然已经成为朝中第一大党,这让他窃喜不已,官心即是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而最让他惊喜的却是老十四,一语‘触及皇权’不仅点破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也增添了自己的信心,这一年来,他更是大展拳脚,风头之盛,盖压了所有的成年皇子,不仅大受皇阿玛赏识也极大的鼓舞了八爷党的信心,同时还给自己带来了巨额的资金,对于储位,他现在是充满了信心。
想到昨天老十四提出的‘卖粪’,他不仅大为感叹,这个老十四脑子咋就这么好使呢?这么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满朝的文武大臣,还有一众削尖了脑袋也想获得皇阿玛宠信的成年兄弟们,怎么就没一个人想到呢?这可不仅仅是民生大事,而是关乎京师和皇家的脸面,这事做好了,皇阿玛不知道会怎么看自己?这事可得抓紧了。
通州潞河水马驿的驿丞男阿音图一早就接到一名从五品护卫的吩咐,要求准备六百骑的草料,一千个老面大馒头、四大锅牛肉汤、四缸咸菜和稀饭,另外备一桌子酒席。
通州潞河水马驿地处水陆要冲,是西南和江南进京的必经之地,男阿音图身为驿丞,平日里迎来送往,别说一、二品大员,就是王爷、贝勒他也见过不少,虽说他品级不高,可眼界和见识却比一般的官员高了不知道多少,那护卫的腰牌,他一看就知道是贝勒府的三等护卫,只是一个贝勒,要这么多的大馒头和咸菜做什么?难道让他的护卫啃馒头?驿站供应的又不花他的钱,这是不是太刻薄了点?就是一般的贝子、公爷出京,其随从护卫那也得是上好的席面侍侯着。他也不敢多问,只是让人早做准备。
第61章 不听话的没肉吃
男阿音图吩咐完下属,便将那传话的三等护卫让入客厅,几句话交谈下来,他就弄清楚了,是当今十四皇子恂贝勒胤桢来了,这个主子最近可是风头正盛,他更加不敢怠慢,立刻就吩咐下人做好一应准备工作。 ~读书阁手机(wap.s厚da8)
不到午时,驿站外就隐隐传来一阵雷鸣般的马蹄声,知道是正主儿到了,男阿音图连忙带着一帮子驿丁出门候迎。
旋即,一群骑兵亲卫就冲到了眼前,却是百余亲卫带着四百余空骑,男阿音图是满人,对马匹是出自天生的喜爱,一见到这群马儿,眼睛就直了,这些个马儿,匹匹可都是万里挑一的好马,他一连声的吩咐驿丁去侍侯马儿,心里却是直打鼓,这位恂贝勒爷的架势可真不小。
又过了刻把钟,一大群狼狈不堪,摇摇欲坠的人出现在男阿音图的视野之中,另有百余骑紧紧的跟随在这群人后面,随着那群人走近,他的心猛的一紧,这群人虽然一个个狼狈的不成样子,可个个腰间不是系的黄带子就是红带子,他登时就楞在了当场,天呐,京城又出了什么天大的案子,怎么一下子发配流放了这么多的宗室子弟?
很快,男阿音图就反应过来,不是发配流放,这群宗室子弟虽然一个帽歪衣斜,汗湿重衣,却衣料光鲜,满脸喜色,这到底是唱的那一出?他正兀自发楞,胤桢已是催马上前,扬声喝道:“原地休息两刻钟。 ~”
听到胤桢发话,这群宗室子弟也不管地上是否干净,立马就躺的躺坐的坐,不料胤桢猛的又喝道:“不准躺,不准坐,都给我原地走动走动。”
一群人只好又艰难的站起身来,虽然嘴里不敢骂,但在心里,一个不知道把胤桢骂了多少遍,男阿音图此时也回过神来,忙不迭的上前给胤桢磕头请安。胤桢淡淡的吩咐道:“两刻钟后,把准备好的东西再端过来。”
男阿音图应了一声,转身回去张罗,还没走的几步,就听的一人喊道:“男阿音图,你个狗奴才,瞎了你的狗眼,主子爷在这儿呢,还不过来请安。”
男阿音图一惊,回头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小主子噶尔齐,急忙颠颠的跑过去磕头见礼,“主子爷,奴才做梦也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
噶尔齐一脸的苦相,“少罗嗦些没用的,快去弄些吃的过来,一早上就喝了点粥,跑了四十里,爷饿的都能吞下一头牛了。 ~”
足足两刻钟后,男阿音图才带着一众驿丁端着几大盆馒头和几大桶白米粥以及四大桶牛肉汤和四缸咸菜过来。一群早就饿的前心贴后背的宗室子弟看到午餐竟然是这么简陋的东西,登时就面面相觑,中午就吃这玩意?一群人你瞪我,我望你的,竟是谁也没挪步子,有没有搞错?这潞河水马驿中午就只供应这些东西?渐渐的,众人把眼光都投向了噶尔齐,虽然没作声,可那意思实在清楚不过,这驿丞可是你家奴才,就拿这玩意招待主子的?
噶尔齐心里清楚,这应该是胤桢有意整治他们,可他这面子上也确实挂不住,这苦日子可才开始,要把这帮兄弟们得罪了,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他不得不装模作样的暴喝一声,“男阿音图,你个狗奴才,就拿这些喂猪的来给爷们吃?”
男阿音图不敢回话,却是哭丧着脸去瞅胤桢,胤桢也没进驿站去吃,他一手拿了个大馒头,一手端了碗牛肉汤,狠狠的咬了一口,吞了下去才斯条慢理的说道,“噶尔齐,你这是在拐着弯儿骂我是猪?”
噶尔齐这才留意到胤桢正在啃馒头,吓的立刻跪了下来,“院长,标下不敢。”
“骂都骂了,有什么不敢的?”胤桢语气平淡,却是冲着衍德问道,“噶尔齐是你队上的读书阁?你们队先到,本是你们吃牛肉的,现在换换,武格那队吃肉,你们吃咸菜。”说完之后,他也不管一众人脸上的怒色、喜色,继续说道:“半个时辰后,继续上路,下午训练任务,还是四十里拉练。”说完,他继续啃他的馒头。
一听说半个时辰后又是四十里拉练,一群人立刻冲向了馒头,管它什么的,先把肚子填饱再说,更何况胤桢自己也是吃的馒头,谁也不敢再多话,他们心里都清楚,胤桢这是在变着法子想让他们自己主动的离开,可越是这样,就越说明海军有前途,反正是回不去,还不如死赖在胤桢手下呢,熬过这段,也就苦尽甘来,只是他们谁也没想到,这一熬,竟然就熬到了上海。
四月的北京已经渐渐的热了起来,在经过仔细的勘察和设计之后,胤禩、胤禟、胤誐三人终于从外城开始着手彻底的解决京城脏乱差的环境卫生,垃圾站、公共茅厕、翻修下水沟、栽树等竟是全面展开。
这种利民惠民的好事自打明朝建都以来都从未有人做过,因此这工程一展开,就引起了京城居民极大的兴趣,与自家息息相关的事,又有谁会不关心呢?消息一传开,就引来了无数居民的围观。
然而,几天下来,楞是没人知道这万家生佛的大善事是谁做的,那些做事的工匠也不知道这背后的主子是谁。人都是有好奇心的,怎么大的工程,而且又是万人颂扬的大善事,居然不知道是谁做的,这件事比起改造工程更吸引人,不过几天时间,这件事在整个北京城就都传的沸沸扬扬。
各种猜测自然也是不胫而走,有说是朝廷的,有说是顺天府的,有说是大商家的,总之是有这份财力的基本都猜了个遍,而京城的酒肆茶楼每天都在不断的炮制出新的版本,就在各种纷纷乱乱的猜测中,工程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这么具有轰动性的新闻自然是很快就传到了康熙的耳中,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胤桢,而后又很快的否决了,胤桢在京城只呆了短短的两天时间,这么大的工程,他没时间去策划,也不可能瞒的住人,稍稍一想,他便吩咐李德全,“去把八阿哥胤禩叫来。”
第62章 狠师爷
雍亲王府后院,胤禛与邬思道手谈一局,大败,他一边将棋局搅乱,一边闷声问道,“先生对京城这几日的传言可有耳闻?是何看法?”
邬思道笑而不语,自顾收拾棋子,稍后才说道,“四爷面带忧色,下棋破绽百出,想是已有答案,何须再问思道?”
胤禛莞尔笑道,‘先生高才,此事胤禛疑是八弟所为,却是苦无破解之法,先生可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