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你!”端华中箭一般捂住了心窝,踉踉跄跄地后退几步,痛心疾首地呻吟着:“…为什么处处你都是大红人…果然异国长相比较受欢迎吗?…好恨!”

“端华大人也是一样受欢迎啊~”杨蓬仙美目流盼地一笑。“水精阁的首饰,样式最是奇巧漂亮,我们姐妹趁着上巳游春,好不容易才留住碧城公子,让我们先来挑选今年的新款呢~稍晚两天就会被别人挑走了!”

“可是…我的香囊…一点心意…”端华还在作着最后的挣扎,实在看不下去的李琅琊只好试图拖走他:“…我们别打扰人家的生意了…”

“生意已经结束了啊~”安碧城微笑着站起身来。“那盒首饰样品就留给姐姐们了,订单差人明天送到水精阁就好,一定让几位姐姐称心满意~”

“你干嘛啦别靠过来!我们游春不带着你…”端华刚抗议了半句,话音便被淹没在一片莺声燕语和花之旋风里——

“碧城公子这就走吗?收下我这枝桃花啊~”

“这朵瑞香花是我刚摘的,和你的绿眼睛多配!”

“这枝杏花怪碍事的!换上我的月季啦!”

“小安安好可爱哟~~”

噗————

“端华!端华你怎么吐血了!?”


(二)

片刻之后。

曲江池头某处树木森郁的小径。

三人组神色懊丧地伫立着,众位美人殷勤奉上的鲜艳花枝已全数萎落尘泥,在棕黑的泥地上积起几个彩色的小小水洼。豆大的雨点穿过枝叶密网的空隙,连成一条条银线,终止在三人的鬓发与衣衫之上。再优雅潇洒的仪容,被濡湿的水迹一浇一晕,也平白减去了好几分,活画出“狼狈”二字的简约形容。

“…我说…”端华拧了一把袍襟上的水,恨恨地开了口:“所谓‘灾星当头’就是我们的写照吧?一定是吧?所有倒霉都是从碰到波斯小子开始的吧!?”

“这雨…下得太突然了。不管怎么说也是没办法的天灾…”李琅琊无力地打着圆场,安碧城则从滴水的前发下望着薄墨渲染的天空,悠哉地冷笑一声:“我看倒比较像无心插柳的人祸呢——我们不就是跟着英明天纵的端华大人一通乱转,才会在这小树林子里迷了路吗?”

“那,那是因为雨来得太快,人啊车啊突然乱跑起来,才,才扰乱了我的方向感!”

“每日里嘴上说得花团锦簇,遇事就一点主意都没有!在这荒郊野外要怎么办!?”

——好像是回应端华心虚的辩解,一个尖细的女声突然响了起来。端华几乎就要顺嘴反驳回去,忽然觉出不对,三人一起愕然望向声音的来处——

一行四人的身影,跌跌撞撞奔进了树林,看来是被雨淋得急了,好歹先找个避雨的安身之处的游人,正好与端华几位打了个照面。

刚才饱含怒气的声音,显然出自四人中惟一的女子。她身上华贵的紫绫衣裙和披帛已被雨淋得半湿,头上高耸的惊鹄髻也有些凌乱,端丽眉目间满是矜持不耐的神色,见到三人,她只是微举起小袖遮了遮容颜,表示乍遇陌生男子的礼数,但眼神依旧冷淡傲慢。

身后为她撑起一把绫伞的男子,大概就是刚才承受了斥责的对象,因为这把伞是四人惟一的雨具,他却撑得漫不经心。文秀的眉峰轻皱着,那浓重的倦怠之感根本懒得掩饰。

这对男女之间尴尬的气氛,任谁都看得出来,而另外两位同行者却没什么劝解的意思,两个衣饰颇为繁丽的年轻公子还似乎交换了一下眼色,唇边挂着讥诮的薄薄笑意。淡红罗袍、白净容长脸儿的一位先开了口:“雪舟兄的这双手,天生是在翰林院里笔走龙蛇的,可就偏撑不住一把伞,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啊…”。另一位高挑身材的少年则一副劝解的口气:“我是内亲却也不好护短,还是卢家表妹脾气太坏,再怎么样也不该当着外人,给这位才子夫君看脸色吧?”


紫衣女子瞪了他们一眼别过脸去,被称为“雪舟”的青年恍如未闻,只是目光掠过端华三人时淡淡苦笑了出来,轻轻点首为礼。

事已至此,两组人马在雨中面面相觑,实在冷场得不成个局面,李琅琊只好挑着那位看起来最随和的白衣青年搭了句话:“…几位也来…避雨啊?”

一句话意外地让气氛有所松动,都是轻裘锦绣的五陵年少,最中意的话题无非是醇酒佳人,斗鸡走马,几句攀谈下来,端华倒是迅速与那两位贵公子熟络起来。红袍金带的名叫韦延之,高挑个儿的姓崔名绛,紫衣高髻的美人是他的表妹卢蕊——三人都来自长安声望清贵的门阀大族,相形之下只有卢蕊的夫君,那位面带微忧的白衣男子出身简素,按照常理,要做卢姓大族的乘龙快婿可实在难比登天。不过…“沈雪舟”的名字一经出口,还是立刻让人露出了明暸的神色。

论官职,沈雪舟不过是个小小的“史馆修撰”,在冠盖如云的长安城里简直可以忽略不计。真正为他带来荣誉与声名的,是出类拔萃的一手诗才。这位才子最为人传唱的,是那些模仿南朝乐府风,小巧清丽的恋情辞句,而作为诗人的兴余游戏之作,他有几篇用笔婉转浓艳,满纸烟霞灿烂的怪谈传奇,也在坊间广为流传。

“您的《任氏传》写得真是哀楚动人,我熟读了很多遍,还看过由它改编的傀儡戏呢,雪舟兄是怎么做到描写身临其境的啊…?”

几句交谈过后,李琅琊已经忍不住把话题引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然而随着“任氏传”几个音节溜出唇间,他恍惚生出一种错觉——青灰色的阴影漫过了几位萍水相逢之客的面容,并非是自然的光色变化,而是不安情绪郁结而成的云霾。几位华服贵人,在那瞬间竟显得没来由地阴郁而憔悴…

“什么‘任氏’?那是谁…?”端华掏了掏耳朵,大大咧咧地问了出来。李琅琊还在刚刚一刹那的愕然里没回过神,安碧城左右瞄瞄,眯起眼尾轻轻笑了:“《任氏传》都不知道吗?那可是个鼎鼎大名的怪谈故事,主角是位美丽又不幸的——狐狸精啊…”


(三)

“啊——真是麻烦!雨是不是下大了?!”韦延之蹙着眉头大叫起来,带着点做作的吃惊。一句话提醒了凝滞气氛中的人,雨势的确是渐趋紧密,树丛黛绿的叶片被急管繁弦般的水珠敲打着,沉闷的“沙沙”声仿佛织成一道疏离的无形之网,框住了小小的一块时间。

“这可难办了…就是雨刚下的时候那一阵乱,一不小心就走岔了路——牵马和驾车的奴婢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些不中用的东西!回去有一顿马鞭子吃呢!”崔绛楞了楞,也开始大声抱怨,那额外的焦燥和多话,好像在刻意填补着树林中幽暗的寂静。

“已经困在这儿了,再发火也没用啊!”端华甩甩湿淋淋的红发,打量了一下枝叶遮掩下影影绰绰的林间小径。“不如先找个地方避雨吧,一时半刻也停不了,卢氏夫人受了凉就太不合适啦…”他自恃风度地向卢蕊笑笑,对方却冷冷地掉开了眼神侧面而立,像尊美丽却殊少丰韵的玉像。

韦延之和崔绛互望了望,只得点点头听取了端华的提议。一行人一边用衣袖遮挡着雨水,一边拨开缭乱的花枝树丛,试探着往林荫深处走去。隐在深草中的小路已经被雨水涂抹出了一层泥泞,绚丽的袍服与长裙下摆不一会儿就拖曳得湿漉肮脏,卢蕊的脸色已是越来越难看,从刚才起就一言不发的沈雪舟却是安之若素,一边替她撑着那把聊胜于无的伞,一边磕磕绊绊地走着,清秀的面容带着一种梦游似的虚无表情。

转过一篷泼墨凌乱的野竹,又是一丛半垂下腰身,像水妖发丝般飘坠着牵扯衣裾的衰柳。浓绿的青苔包裹着苍老的树身,一路延伸向地面,和丛生的灌木溶成一片,远望好像是从地底渗出的绿色雾气。不知什么鸟类在林间发出一声空寂的鸣叫,似乎提醒着人们,雨点落下的频率已不是那么急切——然而不是因为雨势渐颓,而是越往深走,高大的乔木就越是生长得茂盛恣意,幽晦的天色已被浓云般的树冠慢慢遮蔽。

“这,这林子有这么大吗…?”崔绛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现在的天色该是午后时分,但低垂的雨云已将阳光封印了许久,密林深处更是只见微弱的天光,恍惚是一个幽暗错乱的黄昏世界。一行人绕过了几株缠满青藤的杨树,却发现有更多交错的通路掩映在水泽与乱草之间,曲曲折折地看不分明。

卢蕊咬了咬牙,看来马上就要发作,她那沉默的夫君却忽然发出了轻轻的一声惊叹。沈雪舟合起了早已没什么作用的绫伞,向前急行了几步。众人跟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墨绿的长草之间,依稀闪烁着艳丽到不合常理的绯红色光泽——是蔷薇,一朵一朵散乱在荒草窠中,花瓣边缘已经变成了卷曲的深紫红色,那正在衰败中的美却更显得愈发妖治浓烈,像水中燃起的小小火焰,更像有意无意的的醒目道标,引得人不知不觉沿着它们指示的方向走去…

不知谁的手最先拨开了一大丛倒垂而下的蔷薇残枝,像闭合的扇面忽然展开满幅金绿山水,天然帘障之后的景像,让一群人不禁屏住了声息——青苔与白石织成一条纤巧的通路,夹道横斜乱生的枝条上汪着水迹,不时有凋残的绛红花朵无声坠落,点染着素净的林间小径,潮湿的艳姿一路延伸到小路尽头的一所宅邸。

雪白的粉墙与青黛屋瓦带出几分凛然之色,乌漆大门上的铜铺首泛出钝钝的青铜冷光。倒是山水别庄的普通格局。但掩映在一片深翠欲滴的古树藤蔓之中,更像浓酽雨云托起的画中楼阁。

绕着曲江池兴建小巧精雅的园林,也算是长安城中豪门大族的风尚。有的名园还几经转手,成了游览饮宴的胜地。所以对于这座突然出现在密林中的宅第,李琅琊并不感到惊讶,他看着墙垣中依稀露出的幽幽树影,忽然觉出淡如烟霭的一丝惆怅——晴朗春阳下的宅院,想必会是明媚轩阔,日影清透的另一番景致吧…它已经在凝暗凄冷的大雨中等待了多久呢…

好像是回应着他倏忽闪过的念头,身后的安碧城轻轻垂下了眼帘,水色的薄唇吐出了轻不可闻的叹息——“真是寂寞啊,这所宅子…”

“——寂寞得快要死掉了…”

(四)

没有理会两人电光石火间飘忽的心绪,性子最为急躁的端华与崔绛已经踏着白石小路向大门跑去,崔绛还先一步叩响了门环。细碎的环佩声很快由远及近地响起,乌漆大门从里面打开的一瞬间,仿佛有耳语般的微渺歌声流泻而出…

开门的小使女大约有十三四岁,淡碧罗衣衬着一双清秀微扬的凤眼,在暗淡天色中显得俏丽而令人安心。她轻捷地溜一眼在雨中跋涉得狼狈不堪的一行人,似乎带了点笑意。端华被她看得不好意思起来,忙忙解释着来意:“我们是来曲江池游春的,被大雨赶得迷了路,不知怎么就走到这里来啦…小姑娘去回禀你们主人一声,让我们行方便避个雨好吧?”

似乎诧异于端华对下人絮絮叨叨的耐心,崔绛抬头望望门里的房阁轮廓,不耐地撇撇薄唇笑了出来:“又不是什么贵主皇亲的别业禁地,难道还不容人避个雨?就是这么进去也不至于冒犯——你也太小心过余了!”

碧衫使女看来到底是年纪小,并不以崔绛的粗鲁为意,倒眨眨眼笑了起来:“我家的宅子是不大,难找可是真的。几位能走到这儿,想必是辛苦了。避雨的事,我家夫人不会介意的,就等雨停再走好了!”

一面伶伶俐俐地说着话,她一面已将几个人让进了门。引着他们走在莹润卵石铺成的甬道上。园林的格局并不复杂,青色烟雾般的树荫里,露出一弯弯飞挑的黛色檐角,错落有致地暗示着园中亭阁的秀雅画意。曲径通幽的苔痕上,散落着点点粉紫色的碎锦——那是紫藤萝和白菖蒲幽艳的花瓣。

“——都是适合开放在雨中的花呢…”李琅琊又开始在不相干的小事中神游,也没听见前方的端华正在笑嘻嘻地和那小使女搭讪,打着“作客之人的礼貌”为幌子,几句话就把一行人的姓氏来历通报得清清爽爽,引得那女孩子吃吃地笑了起来:“——这么说来,客人里又是王孙公子,又是金吾将军,还有长安闻名的大诗人,真是难得一遇,贵不可言了~”

“是真的啊!你以为我骗小孩子吗?”端华只道是女孩子笑他夸口,连忙从记忆里搜寻着证据:“——就是那位诗人雪舟兄,最会写怪谈了!呆会儿请他给你讲狐狸精的故事!”

沈雪舟的五官忽然掠过一阵古怪的颤抖,一直冷冷随众前行,一言不发的卢蕊也脸色愈发苍白。她咬了咬唇,刻意拔高了声音问道:“你家夫人的名讳是什么?这宅子又是谁家的产业?”

小使女似乎浑不在意卢蕊的盛气凌人,语气恭谨,却答非所问:“我家夫人最喜欢写诗、讲怪谈这些事情了,今天能迎接这么多贵客,她一定兴致很高~”

曲折行来,远远望见了一方碧池隔开的正厅,使女却并未领他们走近,而是转入一条飞廊,将一行人送进了垂花门。没一刻工夫,隔帘一阵衣香钗影闪过,同样衣饰雅洁,娇小可人的侍女三三两两拥了进来,可能是这大宅许久未见外客了,女孩子们礼仪周全却又带着掩饰不住的好奇,转述着女主人“安排贵客更衣休息”的命令,把几人分别安排进了侧院的阁子。沈雪舟夫妇一间,韦延之和崔绛一间。地势略高,可以俯看游鱼的一间小轩归了端华三人组,正隔着一方小池塘与那两个房间遥遥相对。

焚香沐浴,烘干淋湿的罗衣,享用妙手煎好的热茶来驱除寒气…侍女们的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又熨贴妥当。端华在温煦的茶烟里伸长了四肢,几乎要舒服地睡去的时候,一只凉阴阴的手忽然推了推他。

“那位‘夫人’,看来兴致真的很高啊…”

端华有点睡眼蒙胧地半撑起身子,看到叫醒自己的安碧城正倚窗而望,李琅琊也盘坐在窗下,看着小几上浅碧琉璃的精美茶器若有所思,伸出手顺着镂刻的联珠纹轻轻抚摸着:“…这是真正大食国出的琉璃,轻薄得像纸,却遇热也不会炸开…这样的绝品,我在宫里都没有见过几件。这家人,到底…”

端华看来并不太理解关于琉璃的考证,他揉揉眼走到窗前一望,忽然也有点错愕:“…已经这么晚了?我们已经在这里呆多久了?”

窗外正是黄昏与暗夜交界的时分,雨依然没有停,当然也不会有玫瑰色夕照的渲染。天色暗沉下来的过程滞重而迅速。但夜色将临的庭院,并没有失去生气——不断被敲击出小小涟漪的池塘水面上,映着连绵闪烁的光晕,那是许多盏绛纱提灯胭脂色的倒影。侍儿们袅袅婷婷穿行在回廊和厅堂中,笑语声和金银食器碰撞的轻响交织成一片——春宵夜宴的帷幕正在缓缓开启,并不在意水中灯影易碎的虚幻美丽,并不在意戏中的角色各怀心事…

那位浅碧罗裙,名叫“小黛”的侍女一手撑伞一手提灯立在阶下,像株俊雅的海棠花树。那快乐得完全听不出情绪的声音清脆地唤着:“请贵客随我来——夫人邀请几位赴小宴洗尘,别让她久等好吗?”

虽然都略有困倦,但有了白天那一番叨扰,谁也不好意思推却主人的盛情。几个人随着小黛在游廊中迤逦行来,韦延之和崔绛依然是一幅浪子风流、眼高于顶的神态,沈雪舟和他那位骄傲的夫人,还是保持着疏远冷漠的距离。

走过一叠又一叠装饰着淡淡金粉的朱栏,幽微曲折的香气从两侧的黑暗中缓缓渗入,说不清是晚香玉还是夜合欢,是仿佛带着触手与呼吸,属于夜之眷属的味道,就像那若断若续,在雨幕中不断闪现,如同一根细线的飘忽歌声…

李琅琊忽然轻声问了出来:“小黛,从白天进门的时候,我就好像听到有细细的歌声,宅院里…一直有人在练习歌唱吗?”

“…嗯…可能是我家夫人在调试乐器吧。”小黛轻快地回答着,“我没跟您说过吗?夫人也很擅长鼓筝的。我们也很少有幸领略夫人的技艺呢!希望今晚可以如愿吧~”

正厅里已经遍列罗绮,璀璨的七宝灯树从门口一直排到厅堂,反而让人的视野迷失在光亮与黑暗的交界处。那游丝般的歌声,早已消失在好几种乐器合奏的宛转旋律之中。李琅琊一时难以适应强烈的光亮,微微眯起了眼睛。狭窄的视线中,小黛的侧影好像镀上了一圈莹莹的金边,她正回过身来,向一行人作出一个邀请的手势——

“今晚,一定会是难忘的欢宴呢…”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
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
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
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
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
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
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苏轼?《满庭芳》
(一)
厅堂的大门已经撤去了帘幕,室内的光晕向天空抛出一片淡金茶色的轻纱。一行人拾阶而上,却忽然有了内外时空倒置的错觉——清澄的夜空被分割出整齐的一块,带着闪动的幽微星光座落在正厅地面,像一双巨大的鸦翼般垂落展开。

最初的错觉过去,视野清晰了起来——原来是一整块黑曜石镶嵌的围屏,乌沉沉的紫檀框架与石面融为一体,烛火的投影汇入屏面又散射出无数细碎光点,像沉埋在黑夜水底的珍珠灰烬。

坐在围屏前的主位上的,是位容貌清艳的佳人。杏子黄襦衫,高高束起的宝蓝锦裙上缀着小小的松绿暗花。除了云鬓间露出新月般的两弯银梳,斜簪着一朵蔷薇,樱唇边各贴着一个朱红色的笑魇面花,并没有什么时下风行的奇巧妆饰,倒是与周围璀璨豪华的陈列有种微妙的不相称。

众人停住脚步打量这位美人的同时,她抬起眉睫静静一笑,细细的眼尾,笑容并不显得多么娇媚,倒像泉水流过白石,有种倏忽即逝的明快轻盈。

“这里很少见到外边的客人呢,所以一时兴起,布置了一个小宴,是不是打扰几位贵客的休息了?”

“哪里哪里——我们才要感谢主人的盛情呢…”温煦的笑语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了心情,大家一边斟酌着辞令回答,一边在两旁的客席入座。几个少年男子的目光,不禁带着赞叹之意在那位丽人身上流连停驻,沈雪舟那一直散漫的眼神中,也忽然有了些说不甚清楚的情绪,仿佛几瓣苍白落花无声地飘坠,扰乱了平静的气流,又漫无目的地飞远。

卢蕊瞟了瞟了他的神情,轻轻用素白纨扇掩住了红唇微微扭曲的弧度,带着些冷淡的笑意问了出来:“能在边厢避雨,已经是冒昧打扰了,何况这样深入华堂?只是不知道尊府贵姓?夫人您——是父母在堂,还是夫君远游?”

客气措辞后隐隐的敌意,像冰水悄悄渗进了空气,素妆的丽人却似乎察觉不出,只是抬手理了理鬓发,眉间瞬间掠过风吹竹叶般的轻愁:“我的小字是‘珠镜’,这所宅子是先夫留下的,因为思念之情难以排遣,所以一直不愿离开这里搬进长安城,已经离群索居三年有余了。今天能接待几位,可以说是意外的奇缘了——不知长安这几年来,又多了什么奇闻掌故?”

崔绛忽然低下头无声地笑了笑,带着刻薄之感的唇角多了些暧昧的意味。他抬肘捅了捅身边的端华,挤着眼低声说道:“听见没有?漂亮的孀妇守着所豪华大宅,却还不知避嫌地招待我们。我看她说不定是哪位京城富商的外室小妾,终于耐不住寂寞…”

“…喂,你不要太…”端华皱起了眉头,话没说完却听见旁边小案上“叮”地一声轻响。李琅琊将手中纤细的牙筷顿上了青玉雕就的小碟。霜白与薄青撞击出了冰裂般的一声。他微侧过脸,秀逸的凤眼低垂着,声音和表情一样克制而微冷:“请崔兄不要再说了好吗?主人能收留招待我们是她的礼貌,你不觉得一边享受款待,一边说这些轻佻的谣言,实在太过失礼了吗?”
“…你,你又充什么正人君子?”崔绛谈兴正浓,猛吃了这一句,顿时气红了脸。一行人在林中初识时,只是互通了姓字,他并不清楚李琅琊的来历,只大略猜测他是皇族哪一支的旁系子弟,也并不当回事,更想不到这位寡言少语神游天外的书呆子突然开口就抢白自己。忍不住当下拧着眉冷笑起来:“如此良宵艳遇,谁心里想的不是这回事?琅琊公子这么着急护着她,难道是怕我抢在你的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