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术最初起源于中国,灵感来自《孙子兵法》,后来却反而在东瀛名声大噪,其原因不是中土逊于倭人,而是中原王朝的历代统治者将其作为私有物。什么东西能够为自己所用,发挥最大的优势?当然是自己有别人没有,这种想法所导致的后果跟古人许多优秀技术却逐步不闻于世如出一辙,统治者将其作为保命的工具,自然不会让其外泄,于是自战国以后,忍术在中土逐步式微。
其实说破了也就没有神秘感可言,孟玄晴面前这三名暗卫,不过也是会忍术罢了。当年后蜀国破,许多宫女太监流落民间,一些侍卫要么投降,要么在城破之日被杀,要么奔走于江湖,就此隐匿下来,其中有几名被孟玄晴收留,成为他刺探情报,潜伏内应的得力助手,这些人因自身的特殊性,知道的隐秘也多了很多,蜀国灭亡之后,他们走投无路,只能效忠孟玄晴,几乎算是死士。
孟玄晴本身的功力已经很高,否则也不会在江湖上久负盛名,从问剑山庄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在剑道上有极深的造诣,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乐意亲自上阵跟陆廷霄动手。
问剑山庄防守极严,每一道关卡所布的人放到江湖上,也无一不是高手,陆廷霄能一路顺畅来到这里,比起他本身的实力,孟玄晴更愿意相信是姓谢的女人事先布置好一切。
方才他一时还没想到那贱人身上,只是诧异陆廷霄来势如此之快,外面却连通报都来不及,待到自己打算通过机关暗道脱身,谢嫣然又从背后刺杀他时,自己才将一切都连贯起来。
孟玄晴的目光从谢嫣然身上扫过,在他心中这女人早已被千刀万剐活活凌迟,但此刻却顾不上她,眼前有更重要的对手。
暗道被堵死,他后退无路,只能杀出去,思及此处,袖中已多了一把软剑,他站在一旁,却不动手,只是冷冷看着三名暗卫与陆廷霄的缠斗。
说是缠斗,不过在五招之间,三人已被断去持剑的手筋,忍术的优势在于敌明我暗的时候趁人不备,却并不擅长明攻,何况对手是陆廷霄。
孟玄晴冷哼一声,手挽了个剑花,身形飘忽,去势凌厉,直指目标。
不过是电光火石之间,他已换了几套剑法,既有江苏林氏的雷霆万钧,夹杂着峨嵋派的拂花掠影,甚至带着西域剑派的诡谲莫测,这一切,只不过为了扰乱陆廷霄的视线。
及至剑尖递至对方身前,剑风又陡然一改,变得拙朴沉凝起来。
这才是他真正的实力。
陆廷霄眼中闪过一丝惊异,神色也一敛平淡。的谢嫣然是一个很可怜也很奇怪的女人。
她的奇怪,在于她所追求的东西,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当年偶遇于素秋,潇洒倜傥又武功高强的于素秋在少女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英雄救美,以身相许也不足为奇,后来苦等良人不至,又遭逢变故失去孩子,若换了当时旁的女子,也许就只能郁郁寡欢,以泪洗面,继续等着那个失约的男人,但她却偏偏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从一个弱女子到浣花阁阁主,她所要付出的努力,也许并不比沈融阳少,只不过沈融阳心性比她沉稳许多,后来又多了赵东桥这个良师,所以即便两人都是为了报仇,走的方向也截然不同。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不是没有道理的。谢嫣然隐忍十多年,终于在武当掌门继任大会上将于素秋打击得身败名裂,自尽而死,但反观她自己,却似乎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以她的资历,要成为浣花阁主,就不得不依附于孟玄晴。孟玄晴一心复国,又风流多情,让他守着一个不可能再有孩子,虽然依旧貌美却已经不年轻了的女子,显然不太可能。
在宋初,莫说那些士族官宦,普通人家一妻一妾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有那些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也许才不得不守着一个老婆过日子,对于江湖中人来说,虽然夫妻情深的也有其人,但却极少不娶妾室的,那种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事情,若说百里挑一,一点也不夸张,代价是需要承受家族长辈的压力,还得在背后被人嘲笑为惧内。
一生一代一双人。这种背景之下,谢嫣然想要的,注定只是痴想。
她怎能甘心?
当年那么苦,也熬了过来,却偏偏一生所碰到的两个男人,都不是良人。
她的性子外柔内刚,宁折不弯,既然曾怀过他孩子的于素秋可以被舍弃,那么孟玄晴,就更不在话下。
所以当她受命将陆沈二人引到武当山脚下的别院之后,看到不受孟玄晴控制的一幕出现时,心中就有了其他想法。
问世间情为何物?
如果得不到,宁可毁掉。
又呕出一口鲜血,华丽宫裙早已污秽不堪,鬓钗凌乱之下依旧不掩美貌,在那别院中,她的武功便已被陆廷霄废去,方才孟玄晴一掌,更将她的内脏都震碎了,此刻就算立时得到救治,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只是她并不后悔。
忆及孟玄晴怨毒的眼神,谢嫣然嘴角微勾,尽是苦涩。
当沈融阳进来的时候,一切早已沉寂下来,孟玄晴正静静地躺在地上,眉心蜿蜒至头顶,血顺着红痕缓缓冒出来,屋内还活着的两个人,唯有伏在地上,气息微弱的谢嫣然,和站着的陆廷霄。
左边的袖口被削去,右肩一道伤口染红了一片衣服,血却并没有再流出来,想是已经点了穴道止血,他右手拿剑,正微微低头,看着孟玄晴的尸体,脸上平淡无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人的剑法在世间只怕难觅敌手了,这是幸事,还是不幸?沈融阳心中微叹。
“他是个好对手。”陆廷霄并未回头。
“确实。”可惜走错了路子。
任你生前荣华万千,君临天下,死了也不过黄土一抔,复国,夺位,造反,有何意义?
旁人毕竟不是孟玄晴,永远无法理解他心里那种莫名的狂热和执着。
也许每个人,注定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孟玄晴如此,陆廷霄,沈融阳亦是。的
陆廷霄转过身,看着这个昔日好友,又在黄山上将自己的弟弟杀死的男人。
他似乎很喜欢穿白衣,但他穿起来倒也合适,双腿不良于行,所以不能走路,不能骑马,衣服也很少沾上灰尘,其人气度疏朗如明月,白色对于他来说,正是最适合的颜色。
那人迎上他的注视,并没有闪避,神色坦荡,又还有一丝歉意。
陆廷霄却知道,现在若是自己一剑过去,对方也不会还手的。
只是下书决战落败而死,本就是武林常事。
固然也有落败一方的家属不忿复仇,这却不是陆廷霄所屑于去做的了。
陆轻玺虽然是为沈融阳所杀,但若不是他自幼受父母冷待,长大又与他这个兄长分离,无人教导,也不至于此。
原本在他看来,一个人的行为,都需要自己去负责,就算有万般外因,但终究去做的人是你自己,千怨万怨,最应该怨的人是自己。
但是现在陆轻玺的死,让他心底产生了一丝动摇,其实自己也有疏于教导的责任吧,常年沉浸在武功之中,后来又接掌北溟教,虽然也曾下令寻找陆轻玺,但是却极少为这个亲弟担忧过。
其实自己才是冷心冷情的那个人吧。
双眉微微皱起,冷淡的神情第一次多了叹息之色。
“陆轻玺的事情……”的
“确实有你的责任,但并不完全是你的错。”除了武功,陆廷霄很少为了一件事情困惑,从他刚才看着自己到现在神色陡变,沈融阳很容易便猜到是为了什么。“一个人的性情,很容易决定他一生,你并未苛待他,他若不是吝于向你开口求救,今日又何至于受孟玄晴所制?”
他一直像从前一样就好。
沈融阳想道,陆廷霄万事不萦于心,不应该将这件事生生揽在身上,影响自己的修为进境,是非对错,将来九泉之下再论分晓。
但陆廷霄看着眼前这个人,和他宽慰的笑意,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心境恢复到未认识他之前。
心下略微有些烦躁,却是从未有过的事情,除了陆轻玺的死,还有什么,能让他的心起了波澜?
第37章
北方三月,冬天的气息依旧很浓,但雪已经许久不下了,突兀的枝头上也冒出星星点点的新绿,即便四季总有轮回,但一年之始,总让人觉得生机无处不在。
两边的竹帘都卷了起来,阳光从窗外照进来,显得明媚婉转。
沈融阳正坐在窗边看紫溪的来信。
那名在黄山偶遇的少年,随他们上武当之后,便在武当山停驻,武当掌门见他资质颇佳,性情淳厚,便起了爱才之心,但之前实在被于素秋的事情搅得心寒,不敢再轻易收徒,只得暗暗观察于他,紫溪就在武当山上劈柴挑水,读书练功,事隔三个月,终于被武当列入门墙,成为武当掌门的关门弟子。
他看着信上行文清秀,落笔认真的一字一句,嘴角不由轻扬,这少年的性情肖似苏勤,却比苏勤沉稳得多,经历又与自己相仿,想必不会再重蹈苏勤的悲剧。
陆廷霄晨起练剑,刚从外面走进来,便看见这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手里拿着信笺,头微微偏向窗外,似乎思索得出了神。
光线很柔和,与他此刻身上的气质如出一辙,远远看去,整个人就像沐浴在阳光之中,从发梢到衣角都染上一层微弱的光晕。
赏花,喝酒,对弈,谈天,论武。
这种生活以前陆廷霄想都不会去想,若有人劝他这么做时,只怕他也会一记冷眼扫过去,然而与沈融阳在一起的时候,他竟然都是这么过的,并且不以为异。
他一直无法理清这种感觉,就像从前在武功上碰到障碍,无法再往上走一样,但那时候的感觉却远没有现在这样捉摸不透。
面对武道的他,即使一时碰壁,也能冷静以对,循序渐进摸索出突破口。
但是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常常会有种想法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却连自己都没有抓住的时候便消失了。
练剑也无法让心境彻底沉寂下来,恢复到以前一尘不染的境界,愈是走近这个人,这种感觉就愈是强烈。
时而烦躁波动,时而宁静祥和。
这也是他逗留这么久却不离开的原因。
他想知道,这种感觉究竟是什么。
那人转过头来,看到是他,微微一笑,和煦温暖,与平日并无不同,只是在阳光映衬下,两鬓头发仿佛带上了光泽一般,顺着颈项垂下来,其中几缕不小心藏入衣领,却更显肤色白皙。
陆廷霄淡淡敛眉,掩下又开始莫名烦躁的心绪,将剑放在桌上,在他旁边的椅子坐下。
“在看什么?”
“故友来信。”他一笑,将信放在桌上,让陆廷霄自取。
陆廷霄却没去拿信,只是看着他,微微拧眉。“你伤势还未痊愈。”
“没什么大碍了。”沈融阳暗叹,自己千方百计转移话题,却不知道他为什么还要提起来,自己的伤是黄山之战留下来的,上次虽然为了引孟玄晴自投罗网,他们故作反目,又用了苦肉计,但即便不是真的性命垂危,毕竟伤及了内脏,需要长期休养。无论如何,死的人总是他弟弟,所以就算深知陆廷霄性情,沈融阳也不愿意主动提起。
修长有力的手忽然搭上脉门,绵长温热的内力自对方指尖源源不断地传过来,与皮肤所接触到的冰凉触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沈融阳不再言语,默然接受了他的好意,隐隐作痛的伤势因为这股内力而缓缓平息。
屋外的阳光依旧很温暖。
乐芸其实并不喜欢陆廷霄。
这几日陆廷霄暂宿于别院,乐芸却总是每每宁愿绕远路,也不想靠近他住的地方。
她总觉得这位陆教主看她的眼神,让她说不出来的不舒服。
与看别人一样的清冷,却仿佛多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在他的目光下,自己浑身别扭,恨不得离开他的视线几丈远。
也许是错觉,她想,但若不是他,公子也不至于受这么重的伤。
没有认识陆廷霄的话,也许他就不用行事顾忌那么多,如意楼本身的事务并不算少,如果还要加上为朋友考虑,帮朋友收拾残局的琐事,那么说公子殚精竭虑,奔波劳累都不为过。
思及此,她连莫问谁,也怨上了几分。
自从认识这些人,他们公子就没一日清静过。
还有来意叵测的晋王……
乐芸眉间笼上一层浓浓的忧思。
如意楼素来不掺和朝廷政事,也一向低调,但晋王是当今皇帝的亲弟,又是久经战场,手握兵权的皇亲,若他有心与如意楼过不去,该如何应付?
若说如意楼现在有什么弊端,那便是众人对公子依赖过重,这里并不乏人才,但是大家习惯了公子说的话想的主意都是最有成效的,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懒得去动脑,就像眼前这桩不大不小的事情,她就想不出一劳永逸的法子,但若要她站在一旁看着他又是独力承下,费尽心思,机关算尽,自己实在是做不到。
“啊呀!”低低叫了一声,乐芸停住脚步。
刚才她一边走一边想,竟连树枝勾住了头发也没有发觉,一直到头皮扯痛才醒过神来。
“薛堂主要成亲了?”
沈融阳看着手中的请柬,有点讶然。
陆廷霄手中同样拿着一份请柬,却还多了一份信函,信使薛五娘写的,除了详细说明未来夫婿的家世来历之外,还请陆廷霄作为她的娘家亲属去观礼。
算起来,薛五娘算是沈融阳认识最早的北溟教中人,这名不拘俗礼,大胆豪放的女子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见过的女子不少,如意楼的的女子也不在少数,但能够活得像薛五娘这样自在,不将别人眼光放在眼里的女子,却只有她一个。
这样的女子,会被什么样的人收服?他真的有点好奇了。
陆廷霄同样感到意外,面上却依旧淡淡,看着请柬不发一言,良久才道:“这女子一生,必然要找一个男子相伴?”
“常理来说确实如此,江湖之中就不论了,但凡良家女子,无不盼望一生得一良人,共相厮守。”沈融阳放下请柬,喝了口茶。
“那男子呢?”
他笑道:“男子恐怕要复杂一些,希望三妻四妾的毕竟占了多数,当然愿意三千弱水只取一瓢的也有,具体还要看那人的性情吧。”
“你想三妻四妾,还是只取一瓢?”
沈融阳一怔,随即摇头笑道:“我尚未想过这个问题,难道廷霄兄已经有意中人了?”对方今天问的问题实在有点古怪,不由得他不作如此联想。
“这共相厮守,说的是否可以是男女之间,却也不仅限于男女之间?”陆廷霄语气很平淡,心中却随着这人的话,仿佛有什么答案在慢慢浮上来。
沈融阳呵呵一笑,用茶盖拨了拨水面上的茶叶,低头饮茶。“龙阳之癖,断袖分桃的典故自古有之,女子之间兴许也会有这种感情吧。”
“若你将来要厮守的人是一名男子,你可会介意?”
“咳咳咳!”刚进了喉咙的茶却流到气管去,贯来修养上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沈楼主差点就岔气了。
这是什么问题?!
再看冷心冷性的陆教主,却依旧是雷打不动一脸平淡无波地看着他,似乎不知道自己问的有什么不妥。
第38章
朱檐青瓦,亭台错落,细碎别致,颜色深浅不一的梅花从墙内探出头来,却让略显拘谨的府邸布局多了一层生气,府门上方正中写着鎏金隶书“宋府”二字,左右是一幅对联:宋氏无拙者,代代有书香。从对联上一望而知,这个府邸是世代书香之家,宅子处处也可见主人严于克己的个性。
平时紧闭的大门此刻却大敞着,鞭炮声和贺喜声此起彼伏,大红喜袍的新郎倌满面春风地站在门口,作揖行礼迎送往来客人,旁边还有家仆唱名和引路,来人算不上络绎不绝,却也不算冷清。
这就是名震江湖,放荡不羁的薛五娘的未来夫家?
站在离大门不远的地方,不仅沈融阳心里有这个疑问,连陆廷霄也禁不住觉得意外。
这户人家,一看就是那种跟江湖完全存在于两个世界的普通人家,也许对方还是一个学富五车的读书人,但这跟薛五娘的为人作风,完全就是格格不入。
若不是请柬上薛五娘亲自手书的地址,加上北溟教分堂信誓旦旦的保证,他们俩甚至觉得自己可能走错地方了。
想起初见时那一身银饰红衣,我行我素的豪放女子,沈融阳忍不住想看看这个新郎究竟有什么出奇之处,值得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此地观礼,更值得薛五娘下嫁?
这两个人很难不引起别人的注意。
一个神情冷峻,看似难以亲近,形貌却称得上冷玉如山,另一个却是坐着轮椅,白衣儒雅,气度疏朗。
宋济宁远远地一眼便看到他们,脑海中随即想起关于这两人的形容,于是低声朝家仆嘱咐几声,自己往前迎了上去。
“请问这位是否我家娘子的娘家亲长陆廷霄兄?”宋济宁虽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但身形并不瘦弱,脸上带着一股书卷气,却只是平和而非迂腐。
陆廷霄微一颔首。
他又看向沈融阳,拱手。“那这位想必就是我家娘子口中所说的沈楼主了?”
沈融阳想起他口口声声的娘子却是那恣意放纵的薛五娘,忍俊不禁,也点点头。
宋济宁松了口气,很热情地笑道:“我家娘子盼望两位已久,总算赶上了,快请里边坐,一会我们就要拜堂了。”眼见吉时将近,他还担心娘子没有娘家亲戚前来而心生尴尬,这下可好了。
宋济宁引他们进了前厅安顿下来,便又被喜婆拉去准备拜堂,颇有点手忙脚乱的样子。
陆廷霄他们被安排在首桌观礼,由于宋家双亲俱逝,本应朝拜高堂的两个座位便换上灵牌,再看新郎那边,似乎也亲属寥寥,有几位同样坐在首桌的老翁老妪,还是远方的堂祖叔婶。
这些宾客明显都是普通人家,但看到他们却也没有露出特别诧异的神情,同样热情地打着招呼,就像对待平日常见的邻里朋友。
良辰已至。
一身凤冠霞帔的新娘子被喜婆牵着手走出来,绣着龙凤呈祥的精致盖头完全掩住了新娘子颈项以上的部位,众人见这女子身段窈窕,想必长相也不会差到哪去,不由暗赞宋济宁的好福气。
再看宋济宁,看着新娘子款款向他走来,脸上早就笑成一朵花,手也激动地微微发抖,眼角眉梢尽是喜悦。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送入洞房——!”
从女方被扶出来又被送进去,沈融阳和陆廷霄自始至终没照过新娘子的面,却见识了一番普通人家成亲拜堂的过程。
宋家将他们的客房安顿在从前宋济宁双亲起居的别院,算是极高的礼遇,新人洞房,二人自然不便去打扰,有什么话也得等明天一早再问。
酒宴一直喝到夜近子时才散,两人都喝了不少,这些来观礼的宾客,大都是与宋家同镇的,彼此几代定居下来,早就没了拘束,就连他们这两个陌生来客,也被这些热情而淳朴的居民频频敬酒。
沈融阳虽然更喜喝茶,但自忖酒量尚可,但就算喝了这么多,脑袋也不禁有点昏沉起来。
别院不大,只有一间寝室,另一间却是书房,由于没有多余的房间,不得不将两人安排在一起,宋济宁满脸歉意,当事人却无甚所谓。
于是,二人同房。
第39章
清冷的春夜下起淅沥小雨,雨声打在屋瓦上,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沈融阳扶着额头,手臂伏在桌上,脑袋有点沉。
他很少喝这么多,却架不住这些人如此劝酒。
酒过三巡,却还有人一直过来敬酒,一听说这两人是主人家的客人,就更殷勤了几分。
他们喝酒,纯粹是出于喜悦和祝福,这样的淳朴让沈融阳无法拒绝。
窗外小雨渐停,余下稀疏落在青瓦上屋檐下,犹如更漏,显得静谧宁和。
伴随着昏沉的神智而来的,是困倦的睡意,耳边似乎陆廷霄还在说话,自己却听不清楚了。
沈融阳醉了。
陆廷霄正好洗漱出来,湿长的黑发披散在白色罩衫上,并没有刻意去擦干,这样的他多了几分柔和,削弱了几分冷峻。
只是这一幕沈楼主却无缘看到。
因为他一直笑意盈然,所以被灌了不少酒,却也没有推拒,反观陆廷霄,就算天塌下来脸色也自淡然,薛五娘的喜事自然不可能瞬间改变他的性情,导致敢凑过去敬酒的人也不多。
陆廷霄一眼就看到伏在桌子上睡着的人。
像他们武功到了如此境界的人,但凡有点风吹草动也会感知而醒,但今晚沈融阳却是例外。一来薛五娘与他有过几面之缘,此女豪爽不羁,他也颇有好感,二来有陆廷霄在旁,自然不需要再作防备,大可放松。
酒精在脸上起了作用,肌肤染上一层浅浅酡红,鸦发白衣,清儒疏朗。
睡着的沈融阳没有平日谈笑自若的风度,静静的趴伏在那里,就像一幅静止的画,这并不是说他的容貌如何出众,相反只能称为五官端正而已,但他所吸引别人目光的,却是那副仿佛天崩地裂也胸有成竹的自信淡定,和进退有据,不骄不躁的谈吐举止,当一个人的气度比外貌还要出众,那么形貌也就成为可有可无的陪衬品而已。
不同于陆廷霄不问世事的漠然,孟玄晴风流倜傥的潇洒,陆轻玺决绝中带着轻愁的悒郁,甚至莫问谁游戏人间的不羁,这样的沈融阳,这样的如意楼主,自然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