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大皇帝才扶着皇太后和太上皇一同前来,听得朗朗佛音,都大吃一惊,倒吸一口气。大概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化身的魅力所在吧,寻常那些高僧纵然如何卖命的念,听起来都没有这种动人心弦的味道,也没这么纯净。
众位进到殿里,闲杂人等便都遣退了。接着刚才念经的势,礼佛好善的皇太后,特意请佛爷给她念了一篇,又讲了一回经,才自到一旁领悟去了。
偏殿内,大皇帝和佛爷对面盘膝而坐,喝过茶,才慢慢的说起来。
“阿弥陀佛,大皇帝如此孝顺,天下仰慕,我等敬佩。”佛爷先行礼道。
“这事儿一会儿再说,母后还要留爱卿给她念经呢。爱卿如今是以菩萨身行俗人事,想来心得体会更深了吧?才入都数日,怎么就想起找朕来了?”大皇帝居高临下,静静的问道。
“敬告大皇帝,我有事求大皇帝协助,事情急迫,又别无他法,望大皇帝见谅。”佛爷双眼依旧闪烁着明亮佛光,坚定的道:“听闻贤德妃娘娘乃荣国公后人,贾府另有珍奇无数。我如今有两件事情,求大皇帝相助。第一件是想到大观园一走,第二件是见到娘娘的姑表妹。听说那姑娘如今病入膏肓,命在旦夕。我佛慈悲,别说万恶之人尚且救助,那等样得尽天地灵气之人,岂能袖手旁观,听之任之?”
第11节 第11章
“哦?”大皇帝听完佛爷的话,陷入沉思,过了一会儿才问道:“此时听来也不算难,不过还请爱卿先解开朕心中的疑惑。第一,爱卿如何得知这些事情的?第二,既然贾府奇珍无数,为何独对一位病入膏肓的姑娘如此念念不忘,竟然来求朕协助?第三,爱卿缘何说那位姑娘得尽天地之灵气,爱卿不是还未见到她吗?”
佛爷低头略微想了一下,便将如何在酒店听道贤德妃娘娘胞弟即国舅爷准备迎娶国色天香的宝姑娘一事略略说了,只没说他结交了倪二和宝玉。又托言从别处听说娘娘有两位表妹,皆才色过人,天下一绝;又贾府有个搜奇夺巧的园子,想一睹为快。
临了佛爷才叹道:“都中处处喜气洋洋,最近迎聘者颇多,这事儿也传的沸沸扬扬了。至于那位姑娘,不过是偶然听说,觉得格外可怜。如果照着众人传说,自然是天下有一,地上无双的。我之所以欲设法一睹芳容,除了印证众人之言,也是想救助一番。佛渡有缘人。我既然有缘听见她的名字,就当设法尽力。”
佛爷边说着,只见大皇帝脸上不停露出惊诧愤慨疑惑狠绝的神色来,虽然深藏在眼底,但他也算是阅人无数,还是略知一二的。这会儿说完话,过了将近一盏茶的功夫,大皇帝还是没回应,一脸厌烦的神色,眼睛充血,动了杀机。佛爷也不惊动,静观其变。
大皇帝将前后因果想了一遍儿,大概有了些头绪眉目,才抬起头来,只见佛爷静静的喝着茶看着他,倒是有些吃惊。一个年轻人,面对大皇帝,能有如此定力和气度…只可惜,他是菩萨的化身,是条潜龙,否则招纳旗下,必定能大有作为的。
不过,他未必能为他人所用,他就是他。在其位的时候做好那里的事情,如今则一心惦记着这里的事情,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他的方式做到最好。不过…作为就算了,利用一下,照着当初的约定,也未尝不可。想到这一层,大皇帝干脆继续想下去,等会儿一并开口。当初那局棋,就没下过他,最多也就算是个平手。不如,这回再下个平手,也不错。
“爱卿的意思,难道与那位姑娘有缘?”大皇帝想妥当了,挑了这么句看似没要紧的问。
“不知道这位姑娘和娘娘之间有些什么纠葛,还请大皇帝明示。”佛爷也不含糊。
“你说这位姑娘和贾妃赐婚的一位姑娘,都有闭月羞花之貌,又才气过人,是吗?”大皇帝缓缓的问道,见佛爷只是点头而不开口,只得继续道:“这许多年来,因为各种缘故,一直不曾选秀,后宫之人大多入宫多年,年龄也大了,该更换了。那日朕与父皇母后商议,大略提及此事,还想趁机多更换些。想来是被谁听见,传到贾妃那里。”
说到这里,大皇帝忽然大声叫戴德进去,没几句就问出来,正是他漏的口风。戴德也是一早被念经念晕了,当着大皇帝的盛怒和佛爷毫无表情的注视,将事情一五一十的都说出来。
原来这戴德和戴权是同宗兄弟,往常受过贾家的恩德,因此“略微”关照了贾家一下。这事儿出来,也是想趁选秀得些好处,毕竟有人想选中有人不想选中,因此与元春谋议,想怎么着捞一笔。谁知元春却另有主意在心头。
当初省亲的时候元春可是见过宝钗和黛玉的,而且也一直听得她母亲说,也议论着谁适合做宝玉的媳妇儿。对此元春和王夫人的意见一致,毫无悬念的定下宝钗在心头。只是贾母一直疼爱黛玉,想许给黛玉,也算是她的一点儿心意。正是因为贾母,而且宝玉年龄也不大,因此大家对此都避而不提。
前些时候听说,就想得赶紧定下此事,否则宝钗入宫必定能选上,不论是公主郡主陪侍,还是才人赞善之职。只要选上,在放出来之前,是不能婚嫁了。这一下子宝玉的婚事可不就得被耽搁了?或者竟至阴差阳错,定下别人来,那,可就不如意了。
王夫人得到消息便赶紧回家跟薛姨妈商议,想赶紧定下此事。谁知薛姨妈和宝钗一商量,听得说可以入宫,都想着这头好事儿来。对于婚事竟支支吾吾,宝钗还劝王夫人只当不知,否则消息泄露,只怕对娘娘不好。而且宝玉年岁还小,老太太总说宝玉命里不该早娶。不如等些年再说,就是入宫充职,左右也不过三五年功夫。
王夫人听得还挺像回事儿,忙又递消息给元春。元春一听之下,呕吐不止,因为这正是她最为忌讳的。如果宝钗应选,凭着她的为人处事,留在宫中易如反掌。不论留下来时是何名分,想要博得皇帝或者谁的宠爱,只怕轻而易举。就算是赐给哪位王爷,如果皇帝效仿一下唐玄宗旧事,不说她自己不保,也定会留下污点,也是她所不容许的。虽然这会儿有了身子,可后宫之事,如履薄冰,一个皇子不保险的很。
如此思前想后,元春思量妥当了,方下谕赐婚,并定在明年二月成婚,将宝钗锁死。而且赶在圣旨诏书之前,于法于理都无不可。仗着她这会儿得宠,想来皇帝也不会计较这么点儿事情的。
大皇帝听得咬牙切齿、火冒三丈,最后警告戴德不得将此时以及与佛爷有关任何事情泄露出去,还有此后亦是如此。否则只怕死无葬身之地,或者生不如死,这些都不用大皇帝说,戴德自己心下明白。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大皇帝还请息怒。让他下去在菩萨前念经悔过去吧。”佛爷劝道。
“看在爱卿为你求情的份儿上,如果能改过自新,朕且饶你一次。去吧。”大皇帝怒道。
戴德早把头磕烂了,这会儿又给大皇帝和佛爷谢过恩,赶紧下去在菩萨前念经去了。
大皇帝喝过茶,缓了好一会儿,才淡淡的道:“真是其心可诛!听爱卿的意思,都中知道的还不止一两家,大概多着呢。朕非要整肃一次不可,看她羽翼到底有多丰满。”
看着佛爷,大皇帝在想办法,既要兑现他的承诺、满足佛爷的要求,还要实现他的愿望。
再一盏茶吃完,大皇帝点头道:“既然如此,咱们来个敲山震虎。爱卿意下如何?”
佛爷想了一下,不大明白,不知道这时大皇帝温润的笑容里藏着怎么样的心计。
着人将皇太后请到偏殿,大皇帝笑道:“不知母后是否还记得姑苏林家?”
皇太后和蔼的笑道:“当然知道,当初父皇亲巡的时候,夸了多少次。林探花也是一表人才,听闻他有个遗孤,如今在贾府。皇上可是想说他遗孤?”波澜不惊的笑容里,藏着温润的母爱,还有岁月累积的智慧。
皇上点头笑道:“自然逃不过母后的法眼。只是他遗孤如今命在旦夕,不知母后是否体恤一下,召见一下这孩子呢?应该在十五岁左右吧?”最后一句是看着佛爷问的。
皇太后敛了笑容,有点儿吃惊,见佛爷点头,赶紧问道:“那孩子好好儿的,怎么会命在旦夕?究竟什么病?多可怜见的孩子,皇上还有什么要交代的?母后也好下旨,到时候也好应对。还是皇上只想借母后一个名头?”
对此皇上干脆不答言,看着佛爷,看他的意思,也算是一次较量。
“皇太后要召见,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不过她如今病重,我也只是听说的,想来病是有的,至于多严重,得见了之后才知道。”佛爷略微想了一下,从容应道。
“爱卿还懂医术?刚才听爱卿佛学精湛,远非你这年龄所能达到的,难道还有别的惊人之处?”皇太后吃惊的看着佛爷,果真是一脸惊叹。
“不过略微懂些皮毛而已,也得看缘分。而且有些人未必是身病,而是心病。我不过些微薄技,让皇太后见笑了。”佛爷谦逊的道。
皇太后极其满意的点点头,难得佛爷的官话也说的这么好,她还没夸出口呢。还有大皇帝给她说过的佛爷的诸多好处,她还没一一领教呢,心里暗叹真是个好孩子。这么想着,就已经让人赶紧去贾府召黛玉了。毕竟黛玉没什么名分,因此也只是下了口谕,不曾正式下旨。
谁知太监回来时说黛玉病重,起都起不来,无法出来,请皇太后恕罪。
这…皇太后和皇上面面相觑,佛爷也心下了然:这么干脆的抗旨,还真是少见。
皇上还真是动了真气,见佛爷期待的看着他,真是邪门了,贾府难道还有通天的本事不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跟皇太后商议道:“母后,儿皇以为不如让信臣带着爱卿去吧。就说是母后的旨意,既然她起不来,干脆好人做到底,着世外神医去看望她一下。这于情于理也没什么不合,而且,就让戴德去,顺理成章。”
第12节 第12章
皇太后点头道:“既如此,那就这么办吧,希望他们能知道皇上一番苦心。..只是爱卿无名无分,如何相称?总得有个称号吧?”
见皇太后郑重的征求他意见,佛爷也不好再推辞,恭敬的应道:“我法名原本叫嘉错,谐音加错,错上加错,我看还是叫老错,也是一个意思。不知大皇帝和皇太后意下如何?”
“也好,倒是顺口。朕的意思你也明白,记住,敲山震虎,不得太过。”大皇帝戒道。
“老臣之家,要多注意分寸,别让世人以为皇家容不下功臣,或者对功臣之后太过刻薄。桓公有继绝存亡之功,君子为之讳。汉也多次存亡继绝,褒功臣以劝世。但凡还有一丝仁义余荫在,就该尊敬些。”皇太后谆谆告诫。
“母后言之有理,但也不能恃宠而骄,或者居功自傲,错了法令制度,乱了朝纲,危害天下。儿皇谨遵母后教诲便是。”大皇帝给皇太后行礼应道,见皇太后点头赞许,才接着说道,“天下皆知大观园,甚至比宫里的还精巧,不如让谁去领略一下,老错也跟着去…贾妃总想着母以子贵,都算过她怀得是龙子了,不如…”
“这…大皇帝拐这么多弯儿,要是贾家不知道,误会了,可怎么办?”佛爷在品味大皇帝话中之意,又一边儿揣度。
“皇上是想表面恩宠,暗地里警戒?母后看未必有用。不过听说那确是个不错的地方,老错想去看看倒是不错。只是这又该让谁去呢?又要能带着两头意思,又不能略微显是出皇上有何过分之意。”皇太后为贾府担心显而易见,想来与贾府有些旧交情吧?还是念在功臣的份儿上,想慈悲为怀?
“有一个上好的人选,这事儿定要他去方好。皇上也不说那么明白,只含混其词即可。”三位正说着话,却听得门口一个声音响起,原来太上皇过来了。
“谁?莫非…父皇指的是——他?”众位赶紧起来见过太上皇,又给他让座,方重新归坐。太上皇头发有点儿斑白,不过气色看得还好,念完经,便进来凑热闹。虽然不大管事,但知道的话给皇上提点一下,省的他辛苦,也不错。
“正是,他是贾府故交,是第三者,与戴德一个意思。这事儿要说也是朕给皇上没交代好,让皇上左右为难,不如让朕召他,总比皇上说要便宜好多。老错这两日便在这里陪陪朕,好好将《九加行》给朕讲讲。等安顿好之后再去,不着急。”太上皇想了想,又改了主意。
“太上皇不如先读《五加行》,等通明之后再读《九加行》,有了根基,也容易明白些。‘皈依,皈依上师,皈依佛陀,皈依佛法,皈依僧伽’。每日念千百遍,自然功德无量。”佛爷也老实不客气,开始说法起来。
“不就是个姑娘吗?老错都皈依了,还为得一个姑娘给朕布置作业,不厚道。”太上皇笑着抗议。大概这些枯燥的经咒,没有佛爷说的好听,或者没他说的生动。
“呃…”佛爷也有点儿好笑,没想到太上皇也会这么直接的说出来,只得赶紧自己圆话,笑道,“姑娘命在旦夕,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菩萨慈悲,在念经之外也该救人才行。否则光念经不修行,那经也是白念,毫无用处的。《五加行》也不止那几句,那个不过是法门而已。让多多留下来服侍太上皇先念《五加行》吧,我事成之后就来,怎么样?”
“还是念念不忘你的姑娘。也真是奇怪,如来竟能容你这么做。听皇上说是天意,可是如此?别是花和尚来拐姑娘的吧?”皇太后也忍不住笑起来。看着佛爷的形容,她是过来人,如何不知道?只要他愿意,往街上一站,只怕能倒下一片,在他袈裟下。这会儿见他风度翩翩,只怕更该倒下无数片了。
不过上天也真是奇怪,明明是得道高僧菩萨化身,却要赋予他一副潘安宋玉羡慕、子都周郎嫉妒的形貌,还要在他心里装下一个绝美的女子。
勉强辞过太上皇皇太后和大皇帝,佛爷才随着戴德离了宝灵宫,约好明日一同去大观园看望黛玉。对于佛爷的救助知恩,戴德又给他磕了几个头,感激涕零!
次日一早,佛爷照着戴德的提议好生收拾装扮了一番,还将飘飘长发放下来,冒充世外神医。明明是世内,这世外还真是有点儿难装。
戴德昨日获赦,对佛爷感激不仅,今天一早就来到客店,小心恭敬的候着。
路上的雪已经打扫干净。佛爷坐在戴德带来的大轿子里,也不知道大皇帝和皇太后是照着什么级别给他安排的。或者干脆来个稀里糊涂混,四下不着边儿?
荣国府中门大开,早有小太监前去通报:大明宫太监总管戴德奉旨前来,即刻就到。贾府上下男丁都恭候着,不知道又有什么好事儿。女眷也都聚到贾母上房里,早饭也不敢摆开吃,静静的等着,心下狐疑的想着:到底是什么好事儿呢?
王夫人却有点儿不大自在,这么多年没见宫里和黛玉有什么纠葛,为什么在这当儿冒出这么个事儿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就算是看在旧臣的份儿上,也不过赏赐些,也就罢了,为什么还下旨请?难道是别有用心?这可不行!她得盯紧点儿。
贾母心里也不自在。昨日抗旨,今日又是大明宫的懿旨,怎么大明宫跟这里干上了?就算是元春泄漏消息,被皇上知道了,也应该是太极宫来人才是。太上皇和皇太后退位多年,轻易都是不下旨或者召见的。真是个邪门。凤姐儿还是一个劲儿打趣,宽老太太的心。邢夫人和尤氏也不停的说好话劝慰,贾母才略微好些。
一时戴德和佛爷到了荣禧堂,寒暄几句,赶紧宣皇太后口谕。
贾府众人听得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皇太后巴巴儿送个世外神医来给黛玉看病,说无理又有理,说有理,怎么都感觉有点儿不通。不过佛都来了,只得请进去。戴德还说皇太后特意交代,既然林姑娘贵体有恙,不便行动,让神医亲去问诊,不得有违。
这一来大观园里头就乱乎起来了,无关人等,赶紧回避。皇太后的话有理有据,贾母也无可奈何,只怪昨日非说黛玉起不来,要不也不会这样。
一盏茶毕,里面还没收拾好,佛爷站起来冷冷的道:“医者父母心,这位姑娘都不能起来了,还只这么耽误,看来是皇太后操错心,下错旨了。我还是赶紧回去的好。”
“神医见谅,园子大,几位姑娘都在里面住着,得四处通知到。否则不留神冲撞了,不大好。”贾赦打量了一下佛爷,见他虽然衣着与时下的大体相同,但气宇轩昂、洒脱不羁。而且腰间玉带精致华贵,中间明珠更是世所罕见,便是贾府,也没见过。因此才在贾府体面及他的尊贵之余,给了佛爷几分面子。要不一个小小大夫,他才懒得理呢。
“冲撞?大白天的冲撞什么?我也只一路进去,到了姑娘的处所,在门外略等片刻容里面收拾而已,何须这么大费周章,难道是姑娘命薄,比不上别个的颜面?我又不是来看人的,去看别个做什么?再只这么拖着,若是有个闪失,我据实回明便是。戴总管,这事儿你做个见证,到时候误了我名声,我可不干。”佛爷心下着急,又不能硬闯,只得费尽口舌周旋。
“说的是,神医之名,固然要紧。那,这就走吧。”戴德起来示意,不容贾赦等迟疑。
“治病救人,刻不容缓。既然贤兄有此能奈,还望尽早施救,不遗余力。我先谢过了。”一直站在人群后面的宝玉,早认出佛爷来,只是他无职年幼,不能上前来招呼。但想起黛玉的病,不出来说几句总觉得心下不爽。
这么着又挨过一刻钟,众人才逶迤入园,往潇湘馆而来。
佛爷嫌烦,又恐见面多有不便,便冷冷的设法将别个都打发了,光留下贾琏在前引路。贾赦贾政等是长辈,落得清静。等佛爷走后才叹息:这没头没脑的,也不知道算好事还是坏事,奇怪疑惑片刻,就各忙各的去了。
贾母等在上房听得消息,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皇太后玩的什么玄虚?忽然巴巴儿这么热心的?难不成是看中了黛玉,想将她治好带入宫去?还是有别的意思?这事情也太过蹊跷,而且听小厮说那神医人物品格卓异,可就是没半点儿神医的样子。说着又绘声绘色的将神医描绘了一番,听得众人更是心下疑惑。
王夫人也奇怪,这神医来的迅速,而且戴德也未曾事先说一声。就是这会儿,也未曾透露有别的什么意思。只是如果黛玉真的治好入宫,那样一个狐媚子,只怕皇上肯定是会被她惑住的,这可怎么办?千防万防,没料到这一层。
第13节 第13章
且不说这里众人如何狐疑猜测,各人打着各人的小算盘。佛爷目不斜视,心下盘算着贾家众人的情形,又与倪二等处听来的一一印证,做到心里有谱,日后不乱。
来到潇湘馆,里面已经预备好了。佛爷让戴德坐在外间喝茶,将贾琏一并找理由撵走了,才进到内室。里面只有几个婆子和没留头的小丫头伺候,佛爷将她们略微打量一遍,暗暗点了下头,便将她们悉数撵走。至于缘故:他原本便是“世外”神医,自然可以特异独行些。
房内一阵淡淡的幽香,非兰非麝,在众人退去之后,安静的飘入佛爷的鼻端,只吸一口,就足以让他酥倒。淡淡的药味儿,似乎有点儿杂乱,连主药都闻不出来。炭盆里升起的热气,有点儿淡,或者说,这房间远没有佛爷的房子暖和。
简单的陈设,偶而有一两件贵重些的,极有品味。窗下书案上设着笔墨纸砚,书架上磊着满满的都是书,将这简单的房间装点的更是非同凡俗。
佛爷周转着打量一番,才过去坐着床前的椅子上,只见黛玉的床上挂着厚厚的帐子,将她挡得严实,唯有玉手搁在床前的高几上,微微勾着。纤长的素手,丝无血色,修得圆润的指甲,白得发青。手上只有一层皮包骨,瘦的让人心疼。
犹豫了好一会儿,佛爷才伸手,轻轻的将她的手握在手心。一阵凉意,直透心底。不过,会暖过来的,只要给他点儿时间。只要多一点点时间,会暖和过来的。
低头看看,她的手儿真是小,放着他的大手里,有点儿孤单。
躺在床上,黛玉脑子已经有点儿晕乎了,自从那日贾母等人来看过她,病似乎又严重了好多。连日来吃得少,没胃口也吃不下;睡的也不安稳,时常都是半睡半醒的。
听说皇太后要召见她,无缘无故的,她不明白,也没当一回事。刚才似乎听说皇太后遣神医来了,奇怪,皇太后怎么一下子这么热心的?
刚才,听见稳稳的脚步声,不轻不重,但是感觉稳实;不急不缓,甚至有点儿犹疑,难道他也没把握?听着他说他看病的时候不需要别人在场,那声音,有些颤抖,可,听起来怎么那么悦耳,有点儿梵音之感,难道,她已经灵魂出窍了吗?
沉稳的脚步,颤抖的声音,带着的,是无限的深情。想要看见你,又怕你怀疑。待要不见你,心下又不甘。听见他靠近的声音,坐下来,为什么,都那么安静?是梦还是幻?哪里有这种大夫太医,怎么感觉像母亲,唯恐惊醒她。或者像父亲,为她操心?难道她真的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见到父母了?
可是,看不见,两眼勉强睁开,是一团灰暗,什么都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