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类小说上一章:明朝小官人
- 另类小说下一章:皇后总在搞事情/昏君养成手册
几人护送着李昭穿过庭院,大火渐渐朝西边烧了过来,整个天空似乎都被染红了。
朱铭熟悉路径,很快找到出口,刚步下长廊,周围忽然亮起无数火把。
四面八方传来脚步声,穿甲衣的内卫从黑黢黢的夜色中步出,为首的正是宫中禁军首领——小皇帝李曦的心腹。
年轻将领冷冷道:“放下雍王。”
朱铭几人一阵错愕,圣人的人为什么会拦下他们?还把箭尖和枪矛对准他们?
半晌后,朱铭明白过来,刚才那几个反叛的内卫是为圣人办事的!
“大王忠心赤胆,圣人为什么要过河拆桥?”
朱铭牙关咯咯响,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将领面无表情,手中长枪指着雍王,道:“按计划,雍王也活不过今晚,圣人只是想让雍王走得更体面一点。”
朱铭冷笑。
“我家主人为朝廷、为江山、为圣人鞠躬尽瘁,圣人却要卸磨杀驴,杀了我家主人,狡兔死,走狗烹,圣人这些年懦弱怕事,什么都要靠着我家主人,原来竟有这样的城府。”
将领不说话,沉默地挡住李昭的去路。
朱铭还要再骂,他背上的李昭咳嗽几声,望向宫城的方向,淡淡道:“圣人是从什么时候准备下这个计划的?”
他算计天下节镇,算计朝中重臣,算计阉党,连卢公他们也只是他的棋子,唯独没有防备大明宫的主人——他的堂兄。
他们自小一起在宫中长大,他少年早慧,聪明外露,又和武宗皇帝像,被曹忠幽禁。
那些时日,胆小如鼠的堂兄虽然救不了他,却常常背着曹忠探望他。
兄弟俩虽然是皇族子弟,却处境艰难,朝不保夕,想到昔日强盛庞大的帝国如今满目疮痍、日落西山,两人抱头痛哭。
李昭算计所有人,防备所有人,却从来没想过李曦会算计自己。
他的父亲是中山王,自己是雍王,这两个称号都不简单,历来只有嫡子而且是太子才会在潜邸时获得这样的封号。当初曹忠为了挑拨他和李曦,故意封他为雍王,他怕李曦多心,告诉李曦自己命不久矣,之所以私底下能保持旺盛的精力,都是丹药的作用。
那时李曦拉着他的手说他不会被曹忠的低劣手段挑拨,他心中欣慰不已。
原来曹忠明显的挑拨还是起作用了,李曦和他相依为命,但又暗暗猜忌他,怕他联合卢公除去曹忠以后取而代之,等计划完成,不惜对他痛下杀手。
也许这就是报应,他利用李元宗和李从信父子之间的矛盾离间他们,他的堂兄也不信任他,一直以来的倚重,不过是利用而已。
他准备用自己的一条命为堂兄挣几年安稳的时候,堂兄正在暗中布置人手破坏他的计划,要将他和其他节镇一网打尽。
堂兄比他更能忍。
李昭似笑非笑:“为什么要杀了李元宗?”
将领眼眸低垂,“圣人说不可放虎归山。”
李昭叹口气,无奈一笑,“李元宗是猛虎不错,可这头老虎年纪大了,有他的顾忌,有他在,其他豺狼还能安生几年,杀了李元宗,谁还能阻止河东军挥师北上?”
将领硬邦邦答道:“这个不必雍王操心,圣人可以任用其他对朝廷忠心的将领,必定能将群龙无首的河东军铲除干净。”
李昭凝望夜色中巍峨的宫城,还带着血痕的脸在火光映照中浮起几丝笑。
“群龙无首?不,李元宗死了,才是猛虎下山,而且是一群什么都干得出来的猛虎。”
李元宗自认为是高门子弟,做什么事都讲究个师出有名,而且他家祖祖辈辈深受皇恩,为了留一个好名声,凡事都留有余地,不会像朝廷招抚的贼寇那样无所顾忌。
李昭轻轻叹息,现在李元宗已死,说什么都晚了。
他拍拍朱铭。
朱铭忙放下他。
李昭双脚踏在地上。
火光下,他负手而立。
将领挪开视线,不敢和他对视。
李昭道:“李元宗死了,河东军没有掣肘,告诉圣人,为今之计,只有提拔周麟,给他人马,让他挡住河东军,他是从李元宗帐下出来的,了解河东军将领。其他节镇暂时不必管,他们成不了气候。等河东太平下来,再重用皇甫宁旭,让他和周麟去争河东。”
将领摇摇头:“圣人不准备放过李元宗,又岂会放过周都督?不瞒大王,朱鹄他们已经奉命前去江州,虽然您故意放走周都督,他还是逃不过圣人的手掌心。不止周麟,整个周家都会被连根拔起!”
李昭苦笑。
是了,李曦既然要杀李元宗,肯定也对周麟起了杀心。
朱鹄是李曦送给他的亲随,他给朱鹄的任务只是潜伏江州而已,李曦可能用了什么手段让朱鹄误以为他要杀周麟,又或者朱鹄是李曦的内应,就是奔着杀周麟南下的。
他的人动手杀周麟,不管能不能得手,这笔账都得算到他头上。
李昭长叹口气。
周麟虽然骄横跋扈,却能以小小江州为根基,在群狼环伺中屹立多年不倒,而且始终保持清醒,一心一意和李元宗较劲,不会贸然去侵占其他人的地盘。只要周麟坐镇江州,北方的节镇没法往南扩张势力,南方的节镇不能和西边、东边的人联合。江州、鄂州看似在夹缝中求生,其实比其他地理位置险要的重镇更安稳。
他是李昭留给李曦的最后一道护身符……
可惜,李曦太急躁了。
李昭低头看着自己沾满鲜血的双手,他是个孤注一掷的疯子,李曦是个寡恩的急性子,这场棋局没有赢家,他们输得彻彻底底。
死马当成活马医,结果不过是垂死挣扎。
人不能和天争。
李昭低叹一声,似乎是认命了。
“可否放过我的这些亲随?”
朱铭等人双目含泪:“主人!”
李昭摆摆手。
将领道:“大王,圣人既然下定决心要重振朝纲,自然得斩草除根,这一切都是为了社稷着想。您贵为雍王,身边不能没有人服侍,等您去了,属下会送他们上路,让他们继续追随您。”
朱铭愤然抹泪,道:“大王,别和他们多废话,您去哪儿,奴誓死追随!”
其他亲随亦纷纷下拜。
李昭没说话,眼帘微抬,继续凝望夜色下的宫城。
他想起小时候乳母教他的一首童谣,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堂兄李曦想当那条大鱼。
李昭收回视线,低头轻拂袍袖。
只这一个简单的动作,便透出王孙公子特有的高贵气度。
“动手吧。”
将领垂首,右手抬起,示意身边的人放箭。
“恭送雍王。”
嗖嗖几声后,庭院归于寂静。
……
长安的这场大火熊熊燃烧时,小皇帝李曦分派往各地的人手同时接到消息。
河东各地、汴州、鄂州、青州、襄州、徐州、沧州……
还有江州,都发生了一些变故。
与此同时,几千江州兵在周都督的带领下急行几日几夜,马不停蹄,日夜赶路,终于看到江州城外连绵起伏的丘陵了。
周都督遥望城郭,松了口气。
裴望之在一旁道:“如今正值寒冬,郊外还有农人在丈量土地,预备来年春耕,想来江州各州县应当平安无事,都督不必忧心。”
周都督连日赶路,满面风霜,嘴唇都干得起皮,快到地方了,心情放松下来,甩了下鞭子,笑道:“州县丢了不要紧,还可以抢回来,江州没事就行。”
一行人刚刚放慢速度拐到大道上,迎面一队人马跑了过来,雪泥飞溅。
裴望之认出那些人是刺史府的护卫,派人迎上前。
亲兵拦住那些护卫:“你们怎么知道都督今天回来?”
护卫们面面相觑了一会儿:“都督回来了?”
亲兵皱眉:“你们不知道?”
护卫们摇摇头,看到密林深处不断往外走的江州兵,意识到周都督真的回来了,忙问:“都督不知道?”
亲兵听得一头雾水:“知道什么?”
护卫们想起周家一直封锁消息,那么都督很可能还不知道九娘被人掳走的事,看一眼左右,硬着头皮道:“县主不见了。”
亲兵错愕,立刻返身回去通禀。
护卫们心头发寒,不敢靠得太近。
片刻后,他们听到周都督惊雷般的咆哮声。
密林里传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鸟雀被吼声惊起,拍打着双翅飞向高空。
周家护卫哆嗦了几下,觉得他们今天撞上盛怒的都督,很可能凶多吉少。
周都督勃然大怒,拨马冲到几个护卫跟前,把几千江州兵抛在身后。
“都督息怒!等回到刺史府再从长计议!”
得知九宁被掳,裴望之大惊,他知道周都督有多宝贝这个孙女,在长安的时候都督常常会当着部下的面显摆九宁写给他的信,看到东西市有什么罕见的宝贝就赶紧定下来,说要带回去哄九宁高兴……长安不知道乱成什么样了,九宁又失踪,都督失去理智,是为不祥!
越想越觉得心惊胆战,裴望之不敢耽搁,忙带着人跟上周都督。
是时,两边山腰上,骤然响起如雷的马蹄声。
裴望之抬头四顾,登时吓出一身冷汗。
皑皑白雪下,不知什么时候钻出数百骑高大威猛的卫士,他们显然准备多时,如一道雪白的洪流,朝着他们扑了过来。
“有埋伏!”
裴望之大吼一声,眼看着几支弩箭朝着怒发冲冠的周都督激射而出,脸上腾起绝望之色。
……
晴空照耀,积雪开始融化。
有周嘉行和他的十几骑亲随护卫,九宁的返程没有碰到心怀不轨的宵小,甚至平静得近乎单调。
他们原本定好在渡口见面,但周嘉暄心念九宁的安危,早早就出发了。
于是九宁刚绕过几座回环曲折的山谷,便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骑在马背上,正在路口徘徊观望。
离家这些天,三哥一定很担心她。
“阿兄!”
九宁高兴地朝他挥舞软鞭,催马跑起来,朝着周嘉暄疾驰。
周嘉暄这些天东奔西走,风尘仆仆,颊边冒起淡青色胡茬,听到九宁的呼唤,惊喜地抬起头,拨马疾走。
驰到近前,不等九宁停下来,周嘉暄翻身下马,踏着积雪跑到她的坐骑跟前。
九宁吓了一跳,怕他被马踢伤,忙勒紧缰绳,笑盈盈道:“阿兄……我……”
一句话还没说完,周嘉暄替她挽住缰绳,双臂张开,抱她下马,紧紧抱住她。
呼吸急促紊乱,胸膛快速起伏,抱她的手似乎在发颤。
他肯定好几天没洗漱了,身上有股泛酸的异味。
三哥注重风度,什么时候这么不讲究?
一定是因为她的缘故,没时间梳洗。
九宁没作声,等周嘉暄冷静下来,笑着拍拍他,“阿兄,我没事,二哥送我回来啦。”
说完,她扭头看周嘉行。
随即一怔。
山谷下一片茫茫白雪,空无一人。
刚刚她走过来的那条山道此刻空空荡荡,周嘉行已经带着他的亲随默默离开了。
只留下一串凌乱的马蹄印。
第56章 交代
九宁骑马转回山道出口,遥望晴光照耀下金灿灿的山谷。
四季常青的松柏翠竹被层层白雪覆盖,融化的雪水欢快地蜿蜒流淌,群山静默,山道冷寂无人,看不到周嘉行的身影。
九宁蹙眉:他怎么走得那么快?
连句告别的话都没说。
这一瞬间,她甚至怀疑这些天周嘉行的温和照料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身后响起马蹄踏雪声,周嘉暄追了过来。
“二哥走了。”
九宁拨马回去,有些失望地摇摇头。
周嘉暄看了一眼雪地上的马蹄印,“以后还会再见,你可以写信给他。”
不想和周家有任何瓜葛的周嘉行会不计前嫌救下九宁,让他既感激又感慨。二哥虽然憎恶周家,但到底是九宁的哥哥。
他之前曾一度担心周嘉行会利用九宁的天真报复她,如今看来是他多虑了。本来打算今天郑重和周嘉行道歉,没想到二哥走得这么利落,大概是不想和周家有太多牵扯。
九宁想起周嘉行让她答应给他写信的事,笑了笑。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周嘉暄停在原地,等她骑马走近,抬手拍拍她的脸颊。
他凝望她依旧水灵清澈的双眼,许久没说话,半晌后,才轻轻道:“瘦了点。”
九宁立刻撒娇:“阿兄,我这回吃了好多苦!”
周嘉暄神色柔和下来,揉揉她的发顶,“不怕了,现在回家了,以后不会再出这样的事。”
说着低叹一声。
“是阿兄不好,没有及时发现府里的异常。”
不止如此,那晚酒宴上大家都喝得半醉,回房一直睡到日上三竿还没起,直到侍女敲开他的房门,说蓬莱阁好像不对劲,他带着人急匆匆赶过去,这才发现里面的婢女护卫都躺在房里呼呼大睡,而应该早起的九宁早就被人从寝房掳走了。
周刺史很快得知消息,周家大乱,传旨的天使发现自己队伍中少了几个人,而县主也失踪了,知道肯定和自己逃不了干系,吓得行李也不收拾,立刻逃之夭夭。周刺史派人把他们拦了下来,逼他们交出九宁,他们哭诉说他们只是宫中寻常内侍,根本不知道县主为什么会不见踪影。
周嘉暄想通知祖父周都督,但周刺史坚决不同意。
“三郎,你祖父远在长安,鞭长莫及,告诉他也没用,而且还会打乱他的计划,影响他的心绪,要是他冲动之下中了别人的奸计,江州危矣!那些人是从长安来的,可见他们早有预谋,带走九娘多半就是为了要挟你祖父,我们不知道长安那边的情形,这事绝不能声张!消息走漏,人人知道九娘被掳走,于她名声有碍,鄂州、襄州、金州、黔州几地必会趁机生事,到那时,九娘的处境只会更危险!”
为了稳定人心,周刺史没有公布九宁失踪的事,一面派唐将军警戒,传令各处士兵坚守城门,一面扣住那些传旨官员,暗中追查朱鹄等人的踪迹。
周刺史还暗示周嘉暄,如果歹人带着九宁要挟周家,在有必要的时候,他会当众宣布县主一直待在刺史府内,被朱鹄带走的人只是个寻常小娘子。
这是最稳妥的法子。
唐初,周家祖辈赴江州为官,此后扎根江州,一直到如今。
周家祖辈在江州经营多年,江州是他们的根,江州百姓的生死是他们的责任,他们不能为了九宁一个人让江州陷于危险之中。
周嘉暄明白周刺史也是为大局着想,但想到锦绣堆里娇养出来的九宁被朱鹄带走、不知道会怕成什么模样,实在没法说服自己配合周刺史。他带上周都督离家前给他的一队人马沿路搜寻,同时寻找时机给周都督报信。
周刺史见拦不住他,逼他答应绝不要走漏消息。
他答应了,也正因为此,只能遮遮掩掩找人,假装北上迎接周都督,其实是为了把九宁救回来。
出了江州,周嘉暄才知道外面世道并不仅仅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江州治下的州县还算太平,一出江州地界,狼烟四起,饿殍遍野。
很多村落一再遭到贼寇和军阀的洗劫,青壮年都被拉去充壮丁,只剩下年老体弱的老人和瘦骨嶙峋、神情麻木的孩子,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待在四处漏风的草棚里瑟瑟发抖,直到活活饿死或者冻死。青天白日,年轻妇人不敢抛头露面,脸涂得乌漆墨黑才敢去林子里挖野菜。女人都被抢光了,她们只能夜里出门,可夜里太冷,山上又有野兽,想要填饱肚子,她们必须白天出门,然而白天出门又可能遭遇不幸,可肚子实在饿啊,为了活下去,她们必须冒险。
对平民百姓他们来说,多活一天是一天,因为他们随时可能一命呜呼。
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这些周嘉暄不止一次从书中读到过,他能想象得出那些心怀天下的士大夫面对乱世景象时心中的苦痛和悲愤,但到底不如亲眼看到的更有感触。
直到亲眼看到那一座座荒废的村落,一具具瘦得只剩两把骨头、业已冻僵的尸首,路口边饿得趴在地上蠕动、乞求食物的老人,他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发出“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的感慨。
如果祖父周都督有什么不测,江州失陷……江州的老百姓,也将沦为乱兵铁蹄下的乱离人,任人践踏凌辱。
惟人万物之灵,人若活得猪狗不如,怎堪为人?
看得越多,周嘉暄的心情越沉重。
迟迟找不到九宁,他心里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乱世之中发生什么都有可能。
他没日没夜地追寻,饮墨劝他休息,否则人没找到,他就先病倒了。
周嘉暄知道妹妹没找到之前,自己不能倒下,可他根本无法入睡,九宁失踪之后的每一刻,都是折磨,就像时时刻刻有一把锋利的尖刀不停地剜着心口,鲜血淋漓,痛不欲生。
他的妹妹,娇生惯养,锦衣玉食,从小到大没出过远门……她还这么小,这么娇气,又这么大度,这么懂事,从来没有离开过亲人,落入朱鹄他们的手上……
周嘉暄没办法想象九宁会遭遇什么,只是稍稍一个设想,便是一身冷汗。
收到周嘉行派人送来的口信的那一刻,他呆愣了片刻,浑身虚脱,要不是饮墨眼疾手快在一旁扶着,他早就站不住了。
……
这些天发生的事太多,周嘉暄眼圈青黑,神色疲倦,连那双眸子也仿佛变得苍老了。
他本来有很多话要说、很多话要问,不过看着眼前一袭锦袍,言笑如常、笑容明媚,颊边一对梨涡若隐若现的九宁,他最终只是轻叹几声,微笑着给她赔不是。
语气低沉,满是歉疚和自责。
九宁正回头张望山谷,闻言,手里的软鞭捅捅周嘉暄的胳膊,脑袋一歪,莞尔,颊边梨涡轻皱。
“这和阿兄有什么关系?是朱鹄他们没安好心!等抓到幕后之人,我要让他双倍奉还!”
她眉眼带笑,双眸亮如星辰。
周嘉暄嘴角勾了勾,捏捏她的脸。
他们和亲随汇合,拐上大道,返回江州。
九宁说起这些天的经历。
事情已经过去了。回头再看,再惊心动魄的险遇,从她嘴里说出来,也不过是“吃了点苦头”而已。
说实话,她早就习惯了。
记得有一世她的任务是追杀一个德高望重的大英雄。
那个大英雄是主角,在江湖中名望极高,年轻时和人比武,错手杀了对方。那个被杀的人刚好是她的亲人,她要为亲人报仇。
可她一点功夫也不会,又没有忠心的小弟帮衬,于是一路跟着大英雄走南闯北,想趁他被人重伤的时候落井下石。
结果大英雄每次落难总会莫名其妙逢凶化吉,而她这个鬼鬼祟祟跟踪大英雄的路人却吃了不少苦。
好几次都是大英雄出手救了她。
作为一个有原则的反派,她从来恩怨分明,欠了大英雄的人情,气了个半死,为了还人情,不得不放过刺杀大英雄的最佳时机。
后来那一世直到大英雄功成名就,她都没下手。再后来大英雄成了镇守一方的大将军,遭人诬陷入狱,她赶紧喜滋滋跑去天牢,刚想来个趁火打劫,不幸被暗杀大英雄的其他人当成劫狱的,来路不明的几派人手在狭小的地牢里杀了个天昏地暗。
九宁不记得大英雄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反正她好像也死了,任务完成。
每一世都倒霉,所以她特别珍惜不倒霉的时候,能享受赶紧抓住时机好好享受。
九宁坐在马背上,迎着清风,甩着软鞭,轻描淡写述说这些天的遭遇,又高高兴兴说起周嘉行带她逛集会的事,还说自己跟着瑟瑟学了好几支舞,二哥买了好多珠宝给她……
仿佛她此前并不是被朱鹄掳走,只是出去玩了一趟。
周嘉暄没有再说什么,故意落后她半个马身,含笑望着她。
就这样看了一路,确保她时时刻刻在自己的视线之内。
不能再把妹妹弄丢了。
……
目送满面笑容的九宁朝着周嘉暄疾驰而去,周嘉行没有丝毫犹豫,淡淡扫一眼远方的周家护卫,确定他们兄妹可以安全回周家,立刻拨马转身。
一人一骑快如闪电,朝着来时路飞奔。
亲随们赶紧策马跟上,十几骑风卷残云般刮过山谷,马蹄踏响如雷。
提前过来报信的怀朗也跟了过来。
他早已知情,但其他亲随并不知道九宁的真实身份,一个个满头雾水,互相交换眼神。
郞主这么大度,就这么把小娘子送回去了?一句话都不留?
这种时候,不是应该来一个以身相许、互定终身吗?
怀朗眼皮抽动,闷笑几声,告诉其他人九宁是周嘉行的妹妹。
亲随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难怪郞主对苏九那么好!
他们跟随郞主这几年,还从来没看过郞主对哪个小娘子这么体贴照顾。商队的人成婚早,之前城主曾亲自为郞主做媒,想把城里身份高贵的部落首领女儿许配给郞主,郞主想也不想就拒绝了。那个部落首领的女儿在郞主的帐篷外哭了三天三夜,连他们这些人都不忍心了,郞主却不为所动,还嫌那个貌美小娘子碍事,直接把帐篷挪到常有野兽出没的城东,此后不许外人接近他的帐篷,再漂亮的小娘子都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