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李绮节回答,他道:“若是如此,我直接把田地拱手让给李家就好了。“
李绮节抬起头,面露诧异,小气磕巴如杨天佑,什么时候变得大方起来了?
杨天佑眉眼一弯,脸颊边的笑涡若隐若现:“如果能妥善解决杨、李两家的纠纷,不让表妹名声受损,区区二十亩地算得什么。表妹想要什么,只管说,我全都给你。“
瞳孔里像烧了两团火苗,亮晶晶的。
李绮节觉得脊背一寒,胳膊上炸起一层鸡皮疙瘩,低下头,合上账本:“无功不受禄,表哥不出价,就算了。我把紧邻的二十亩地买下来也是一样的。“
杨天佑双眼微微眯起,盯着李绮节看了片刻,知道她不是在说玩笑话,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一亩八两银。“
“八两?!“
李绮节一脸讶色,怀疑杨天佑是不是故意压低价格以向她示好。
元末社会制度败坏,生产力极度低下,唐宋时期的许多技术知识几近失传,以至于田地荒废,民不聊生。自明朝立国以来,朝廷奉行轻傜薄赋的国策,鼓励老百姓们置房办产、开垦土地。县里的人赚了钱钞,多数会攒起来买田置地,潭州府的田亩价格逐年增高。直到嘉靖年间,畏于繁重的徭役,普通老百姓不敢多买田地,田地价格才下跌至一亩五六两。
眼下,按市价算,山地从一亩一两到一亩七八两的都有,而水田向来供不应求,一亩水田少说也得十两银。
滩涂的地虽然容易遭到洪水侵蚀,但恰恰是每年的洪水,给沿岸土地带来丰沛的营养物质。潭州府最肥沃的田地,几乎都集中在湖泊周围。江边稻田产的稻米,米粒圆润饱满,品相优美,是湖广地区品质最好的上等稻米。
杨天佑竟然说一亩上好水田只要八两银?
大概是李绮节的表情太过震惊,和她平时的模样很不一样,杏眼瞪得圆圆的,少了些冷淡,多了点稚气,杨天佑忽然觉得有些高兴,摸摸鼻尖,哼了一声:“不瞒表妹,出手八两,我也能赚不少。“
李绮节很快算清数目,心里暗暗估了一下价格,既然八两也能赚不少,那杨天佑买地的时候,价格说不定只有六七两甚至更低,难怪李家会认为他在买地的时候动过手脚了。
当下议定价格,只缺保人,李绮节让进宝把花相公请到家中,拟定了契书。
到衙门办理转让文书时,因杨天佑的身份,衙门的差役不敢故意拖拉、勒索,利利索索盖了印戳,只按着规矩收取了税钱。
下午未时一刻,孟举人骑着一头毛驴,回到葫芦巷。
孟云晖的小厮一直守在门前,连忙跑回李家,喜道:“官人回来了,少爷,咱们能回去了。“
孟云晖和李子恒辞别,临出门前,叹了口气,道:“我曾和杨家九郎有些过节,他那人出身不好,性子乖戾,不是个好相与的,大表哥平日里得多留意他的举动,三娘心实,我怕……“
他话说到一半,似是顾忌着什么,忽然又顿住,没再接着往下说。
李子恒明白孟云晖话里的未尽之意,笑道:“多谢你提醒,我心里有数。“
等李绮节和杨天佑从衙门归家,李子恒一把将李绮节拉到房里:“三娘,买地的银两,少说也得一百几十两,那么多钱,你从哪里借来的?还有,杨天佑那小子是不是在哄骗你?“
李绮节掏出一份契书,递给李子恒看:“那是我的私房钱。“
契书上除了几名保人的签字,最醒目的,是花相公的私印,上面罗列了许多条款,大致的意思,是花相公的货栈每盈利一文钱,李绮节能十中取三。
李子恒把契书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又一遍:“你什么时候和花相公合伙做生意了?我怎么不晓得?“
李绮节抽走契书:“你晓得话,阿爷就晓得了,阿爷晓得了,我还能继续和花相公合作吗?“
李子恒目瞪口呆,傻愣愣站了半天,喃喃道:“怪不得你总往花家跑,鼓捣出什么新鲜玩意儿,就派人送给花相公……怪不得花娘子明明是长辈,却认你做师傅,怪不得花家逢年过节就往咱们家送礼送吃的,比亲戚家的礼要丰厚得多,花相公还总在阿爷面前夸你……“
他一连说了一大堆的怪不得,然后猛然一抬头,几步跑到门前,警惕地看看门外四周,又跑回到李绮节身边,做贼似的,压低声道:“你老实跟哥哥说,私房钱攒多少了?“
李绮节嘻嘻一笑:“无可奉告。反正都存在钱庄里,稳当得很!“
不待李子恒追问,转身走了。
李子恒眼看着李绮节走出房门,不由跌足:他还以为妹妹整天无所事事,要么待在家中绣花玩耍,要么出门去县城闲逛,要么回乡下李宅清闲,原来妹妹私底下早已经干出一番大事业了!
看来,孟表弟的担心是多余的了,杨天佑根本不可能诓骗到三娘,说不定三娘还能从那个吝啬鬼手里占到便宜。
这倒是李子恒多想了,李绮节根本没想过要占杨天佑的便宜。
她回到自己房间,将文书地契收好,下楼把杨天佑和李子恒叫到一处,道:“李家嫡支那边,说来说去,分成四派。一派是族老,固执守旧,不会动摇。一派是利益熏心的贪婪之人,想抢回滩涂的二十亩地。一派是年轻气盛的矮辈子弟,被人一煽动,就抄起家伙跟着族老走。剩下的,不过一帮乌合之众,喜欢凑热闹,想趁机浑水摸鱼,不管是杨家还是金家,他们都敢打上门。“
李子恒还在云里雾里,杨天佑已经看出李绮节的打算,皱眉道:“二十亩田地,用来引诱贪心的族叔一辈和那些想浑水摸鱼的人,剩下两派人怎么解决?“
李子恒看一眼李绮节,再看一眼杨天佑,挠挠脑袋:“什么几派人?“
李绮节瞟了大哥一眼,接着道:“年轻子弟交给杨天保,李家嫡支有他交好的同窗,等他明天回县里,让他一个接一个去说服他们。“
杨天佑一挑眉,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些心疼自己的五表哥。
“至于那几个族老……“李绮节笑了笑,“直接放弃。他们家那些族人,各有各的私心,只管专心对付其中几派就够了。“
族老如果真的是冲着杨县令去的,那金银财宝根本不可能让他们动心。
“也不是真的要全部放弃。“杨天佑想了想,补充道:“听说族老中的一位八公爷有些惧内,或许可以从他家的老太太那边想法子。“
李绮节眼波流转,看了杨天佑一眼,点点头:“能有路子当然最好。“
当下商议好对策,各自分头行动。
可怜李子恒仍然一头雾水,呆愣半天,才吐出一句:“等等,你们俩刚刚在说什么?几派人来着?“
没人回答他,房里空荡荡的,只剩他一个人。
到夜里时,从乡间赶回县城的李乙带着一个消息进门:李家嫡支已经商量好,第二天傍晚约齐几十人,以摔杯为号,去砸杨家祖宅的铁锅。
李绮节顿时乐了:还挺讲究的嘛,知道以摔杯为号。
李子恒在一旁道:“既然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动手,咱们可以去告诉杨家人,杨表叔是县太爷,派几个差役皂隶,拿了枷锁往杨家大门前一站,谁敢冲进去?“
李绮节一指头点在李子恒脑壳上:“历来两族相斗,官府都不敢管的,管了哪边都不讨好,乡里人也不乐意让官府指手画脚。被人砸破铁锅是丢面子,找官府施压,更加抬不起头。“
说不定,杨家嫡支族老就是想逼杨县令亲自出山?
☆、第44章
翌日清晨,杨天保乘坐一条过路的商船,赶在辰时三刻左右回到瑶江县。
孟、李两家是邻居,只隔着一道薄薄的院墙,在院子里高声说话,间壁左右都能听见。他进李家门的时候,蹑手蹑脚,大气不敢出一声,还举起宽大袖摆,挡在脸前,生怕孟家下人看到他。
李绮节关上房门:“五表哥放心,我们和孟四哥打过招呼了,孟举人和孟娘子不会注意到你的。“
杨天保吁口气:“还是得小心些,毕竟……“
李绮节冷笑一声:“毕竟你成孟家娇客了?“
杨天保想起李绮节打人时的利落果断,顿时一阵胆寒心惊,默默躲到李子恒身后。
李子恒撇撇嘴,冷冷地瞥了杨天保一眼。
三妹妹不好惹,怎么大表哥身上也带着一股杀气?杨天保不明所以,脚步慢慢往外挪,和李家兄妹保持着不远不近、随时可以抽身逃跑的距离。
李绮节道:“表哥,见了李家那些年轻子弟,你晓得该说什么吗?“
杨天保点点头:“等我见了几位同窗,一定把他们驳斥得面红耳赤,我们是读书人,哪能像市井无赖一样聚众斗殴……“
“快打住。“李绮节直摇头,“文斗还是武斗,说来说去,都是各凭本事。你和一群血气方刚的少年人掉书袋,还不如撸起袖子直接和他们打一场呢。“
杨天保一句话噎在嗓子眼里,脸上青青白白,表情略显抽搐。
李子恒推开杨天保,一脸跃跃欲试:“那我们该怎么办?还是得打一架吗?“
他早就揎拳掳袖,恨不能立刻去抄家伙。
“打还是得打的,不然嫡支那帮人不会解气。“李绮节慢悠悠道,“但不能以我的名义打,也不能在杨家祖宅打。“
听说还是要打架,杨天保微微一颤,暗暗道:三娘果然是个粗鲁人!不止说话粗鲁,行为处事也粗鲁!
嫌弃了半天,心思忽然一转,隐隐有些恐惧:难不成三娘把我叫回来,就是想支使我去打架?
越想越觉得很有可能,不止身体,连声音都跟着发起颤儿:“那、应、应该在哪儿打?以什么名义打?“
李子恒拍拍自己的胳膊,笑道:“对啊,怎么打?一个个打,还是一窝蜂一起上?“
李绮节没说话,走到竹报平安木屏风后头,捞起一只皮革制成的蹴鞠,扔到李子恒脚下。
“就比这个。“
这个蹴鞠是李绮节特意找匠人定做的,颜色、大小和重量都和小娘子们平时闺中玩耍时玩的蹴鞠有些不一样。
杨天保认出在脚底下滚动的是蹴鞠,立刻一蹦三尺高:“比蹴鞠?我可不会!“
李绮节捡起蹴鞠,往杨天保怀里一塞:“不会可以学嘛。“
传统的蹴鞠比赛并不是团体赛,而是讲究个人技艺,谁能把蹴鞠玩得炉火纯青,谁就是个中高手,输赢的标准,掌握在裁判手中。不像后世那样,讲究团体合作,以进球数为输赢标准。
李绮节决定让两帮人来一场现代足球赛,不论是杨天保,还是李家嫡支那帮人,严格说起来,都不会踢足球,会不会蹴鞠,关系不是很大,反正都是头一次,输赢不重要。她只是想借这个机会,利用杨李两家的年轻儿郎,宣扬一下足球赛罢了。
李子恒是唯一一个听李绮节讲解过足球赛的人,看她拿出蹴鞠,摩拳擦掌道:“从前听你说过球赛,早就想那样来一场比赛了,只可惜没能找齐人一起来耍,终于可以试一下怎么玩了!“
杨天保哭丧着脸,喃喃道:“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李绮节淡淡一笑,幽幽道:“五表哥可以不玩,等李家嫡支那帮人打上杨家门,不出两天,县里人都会知道你无故退亲,在外边豢养花娘……“
对于读书人来说,好名声和真才学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
杨天保立马脸色一变,强笑道:“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蹴鞠虽然不是射、御中的一种,但有益于强身健体,我、我玩就是了!“
李子恒想起一事,把李绮节拉到一边:“嫡支那边会答应吗?“
李绮节眨眨眼睛,道:“我已经让天佑表哥去和嫡支那边的人商量,如果他们赢了,就把二十亩地的契书送到他们手上……“
“为了地契,他们愿意把械、斗改成足球赛?“李子恒一拍脑袋,“既然钱钞就能收买人心,那咱们还这么提心吊胆做什么?直接给他们每家送些钱钞,让他们别去找杨家的麻烦不就好了?“
“哪有那么容易。“李绮节望着窗外一角婆娑绿影,声音里带了几分寒意,“原本花些钱钞确实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我偏偏不想白白送钱去填那帮人的口袋。而且有了第一回,以后说不定还有第二回,第三回,难不成我只能坐以待毙,一次次用钱去堵他们的嘴巴?“
李子恒腾地脸上一热,一股怒气直冲头顶:“没错,不能纵着嫡支的人!“
李绮节双眉舒展,绽出如花笑靥:“所以,既然他们想把事情闹大,那我索性如他们的意,把事情闹得更大。“
瑶江县城,东大街。
几个头梳小髻、身穿蓝布短打的小童站在人流最为集中的牌坊前,举起一只只木质喇叭形状的扩声筒,齐声道:“城外往西二十里,蹴鞠球场,免费球赛,供应茶水果子。“
声音经过扩声筒里特殊的牛皮震动装置,放大了无数倍,洪亮悠长,带着回音,通过空气传播,一下子传向四面八方。
靠得最近的几个差役,猝不及防之下,耳朵差点被震聋,连忙捂住耳朵,一边后退,一边骂骂咧咧道:“那是个什么玩意儿?“
一个皂班衙役伸手去摸木质扩声筒,稀罕道:“少爷从哪儿弄来的这新鲜东西?声音怎么那么大那么清楚?“
小童白了衙役一眼,狠狠拍掉他的手,哼道:“别摸,这东西精贵着呢!“
衙役低啐一口:“嘿,你还抖起来了?“
一撸袖子,正想去抢夺小童手上的扩声筒,忽然一阵踉跄,被围拢的老百姓挤到外边去了。
有人支起耳朵,追问道:“小哥儿,你们刚才说什么来着?“
更多的人则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童手上的扩声筒,连声道:“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六名小童互望一眼,举起扩声筒,“城外往西二十里,蹴鞠球场,免费球赛,供应茶水果子。“
众人打量着木头制成的扩声筒,笑嘻嘻道:“真是奇了!“
其实小童们的声音并没放大很多倍,但六人齐吼,声势壮观,加上老百姓们爱看热闹,看到一堆人围在牌坊底下,也不由自主凑过来看稀奇,一层加一层,不一会儿,就围了一二百人。
小童趁机道:“诸位伯伯、伯娘,今天下午在城外往西二十里的蹴鞠球场,有场公开的蹴鞠球赛,不用交茶水钱,谁都能进去,保证人人都有位子,还供应茶水果子……“
一个心急的妇人道:“要钞吗?“
小童连忙道:“分文不收,我家主人说了,只为求个热闹喜庆。“
众人大吃一惊,议论纷纷:“这倒是奇了!“
一人摸着下巴道:“西边二十里地原是一片荒地,什么时候有蹴鞠球场了?“
另一人道:“县里的酒楼每个月有好手演蹴鞠白打,好看是好看,可进门的茶水钱就要收五文,还不包括果子饭食钱,你家主人真的分文不收,还有位子坐?“
小童笑道:“青天白日的,我们骗你作甚?诸位若是不信,下午未时,城门口有牛车接送,诸位过去瞧一瞧,就知道真假了。我们主人还说了,去得早的,不止有位子坐,还能拿礼包呢!“
众人好奇道:“礼包是什么?“
小童从袖子中取出一只葛布包裹,解开绳结,里头是一枚枚雪白晶莹的糖糕。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小童把糖糕分发给人群中方才提问最积极的几人,“礼包么,就是全凭大家的运气,最先到达球场的前一百个人,都能拿到一个礼包,拿到什么是什么,有的是吃的,有的是玩的,有的是用的,还有的……“他故意拖长声音,见众人都在翘首盼着他的下一个字,才慢悠悠道,“还有一个礼包,里头是一两银子。“
免费的东西,对老百姓们来说,总是有种无穷的吸引力,哪怕那免费的东西只是一片毫无价值的菜叶子,得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更何况小童说的礼包很有可能是一两银子!
一两银啊,足够买四五石米,若是省着吃,一家几口能吃上一年咧!
为了那个极有可能藏有一两银子的礼包,别说是看一场免费的球赛,就是让他们光着膀子下场踢一场,他们也愿意啊!
众人越想,越觉得值,仿佛一两银子已经进了他们的荷包,个个喜气盈腮,默契地互望一眼,然后撒腿就跑。
一阵鼓点似的脚步声后,卷起滚滚烟尘,只剩下一地凌乱的脚印。
六个小童面面相觑。
其中一个小童急得脸色发白:“怎么回事?怎么人都跑了?“
剩下几个围着方才说话的小童,诘问道:“是不是你把差事办砸了?“
小童一拍胸脯:“我都是照着少爷吩咐的话说的,怎么会出错?“
旁边一个衙役切了一声,咬着一根甜杆子,带笑道:“刚才还想夸你们几个机灵呢!“
小童们瞪着豆大的眼睛,齐齐怒视衙役。
衙役甩甩手:“得了,不逗你们了,那些人啊,已经抢着去城西那个球场,准备抢礼包啦!“
“哎呀!“
小童们跌足道:“还没到时候呢,他们怎么这么急?“
衙役道:“一两银子呢,换我我也急!“
要不是碍于身份,他们一帮皂班伙计,跑起来肯定比那帮老百姓要利索多了!
小童们商量了一下,剩下五人仍旧在街市中招揽观众,派腿脚最快的阿翅去葫芦巷给李绮节报信。
“已经去了?“
听说老百姓们知道有免费的礼包拿,撒腿就往城外去了,李绮节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她还以为本地的乡人们比较矜持,不会买账呢!
阿翅道:“东家娘,球场还没开门,人都已经去了,怎么办?“
李绮节找出一张刻有标记的木牌,递到阿翅手中,道:“不必慌张,不是请了戏班子吗?让他们提前开演,先不用上正戏,变几个戏法,唱一出文戏,不让场面太冷清就成。这是号牌,交给你们家少爷,他晓得该怎么办。“
阿翅答应一声,接过号牌,转身跑远。
李绮节望着阿翅的身影,忽然眉头一皱,等等,刚才他叫她什么来着?
身后一声轻咳,杨天保抱着一颗皮球,颤颤巍巍道:“三娘,真要比蹴鞠啊?“
声音一颤一颤的,听起来甚为可怜。
李绮节回头,看到一张红肿半边的馒头脸。
李子恒自诩会耍几手蹴鞠,摆出一副老师傅的架势,亲自教授杨天保蹴鞠技巧。一开始,杨天保学得挺认真的,还很感激地表示,大表哥果然是个热心肠。
过不了一会儿,杨天保发现,热心肠的大表哥,下手竟然比李绮节还狠。
才不过片刻工夫,杨天保身上已经蹭破了几处,发髻歪了,茧绸青袍裂开了,眼圈青了,半边脸更是像发面馒头一样,肿得高高的。
他心里有苦难言,早晓得大表哥面憨心黑,还不如让三妹妹教他呢!
李绮节忍住笑,柔声道:“五表哥不想让事情有个了结吗?“
杨天保神情挣扎,眼里似有泪光闪动,呜呜一声,目光变得坚定起来:“好,比就比!“
李绮节啧啧几声:“五表哥真是人不可貌相。“
杨天保以为李绮节在真心实意地夸他,青黑的眼里现出一抹得色:“男子汉大丈夫,哪能当缩头乌龟,既然那家人是冲着我们杨家来的,我作为杨家子弟,当然得撑起我们杨家人的风骨!“
“杨家人的风骨?“李子恒冷笑一声,扯起杨天保的衣领,“表弟,你连传球都学不会,你们杨家人的风骨,好像有点不稳当啊……“
杨天保缩着脖子,大声道:“术业有专攻……我只是恰好不懂蹴鞠罢了。“
在树下浆洗衣裳的宝珠忽然一抬头,笑道:“我记得孟家四少爷的蹴鞠玩得很好。“
李绮节神色一顿,孟云晖,确实是蹴鞠高手,而且身手矫健,看起来力气不小。
“不行!不能找孟四!“杨天保脸色大变,发出一串尖利的反对声,“他姓孟,又不姓杨,不关他的事!“
李绮节面露狐疑之色,盯着杨天保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我记得你和孟四哥很要好,他虽然不姓杨,一来,他和你交情不错,二来,又是你的大舅子……“
杨天保把脑袋摇得拨浪鼓一般:“我可没有那样的大舅子!“
李子恒一巴掌拍在杨天保肩膀上,差点把瘦弱的杨五郎拍到地上去:“云晖表弟得罪你了?“
杨天保闷哼一声,悄悄离李子恒站远了些,“你们没听说孟云晖家里的事?“
李子恒和李绮节对望一眼,“什么事?“
☆、第45章
“他们家不干净咧!“
杨天保思量再三,觉得李绮节到底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小表妹,虽然打过自己一次,但那时她在气头上,情有可原,如今事过境迁,应该不会再对自己下狠手,轻手轻脚走到她身旁,悄声道,“孟四的父母竟然自甘下贱,给胭脂街的花楼帮工,哎,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