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奉上香茶,若微浅饮了一口:“好香呀!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大麦茶?”

权妃笑了:“你这丫头,真是鬼精灵,难不成连我朝鲜国的风俗都知道?”

若微明眸流转,脸上笑嘻嘻的:“听宫女们说的,自姐姐进宫以后,从茶水、饮食,器具,在这宫中上下掀起一股朝鲜风潮,连万岁爷都很喜欢,我若不知,倒显得太孤陋寡闻了!”

权妃叹了口气:“树欲静而风不止,往后我在这宫里,怕是更不好过了!”

“姐姐圣宠正浓,怎么会有如此感慨?”若微皱着眉,面色紧张。

权妃看她神色关切,大感安慰:“没事,是我想的多了!”

宫内嫔妃日日争宠、沉浮斗狠,虽然面上仿佛永远一派迤逦,可是私下里、暗地中的斗争何时断过?若微略为思索,也就想到了,只是难得两个相聚,实在不想涉及这样沉重的话题,于是若微仰起一张笑脸问道:“福姬姐姐,记得我们一起从登州出发的时候,你还带了朝鲜的厨娘?”

权妃点了点头:“正是,怎么?你对朝鲜的食物也感兴趣?”

若微听她此言,不由拍手称道:“正是,前几日听她们谈及你们朝鲜的冷面,说是冰泌入脾、酸甜可口、爽滑劲道、十分特别,只是听人说过,但是从来没有吃过,心中想得紧呢!”

“这有何难?”权妃轻轻击掌,一个身穿朝鲜服装的侍女走了进来:“娘娘有何吩咐?”

“吕儿,去让曹尚宫做一些冷面来!”权妃吩咐着,“对了,再拌几个小菜。”转而对若微说:“你一提,我也想吃得很!”
第57节:弄潮(4)
这位名叫吕儿的侍女应声下去,若微手托香腮,不由问道:“曹尚宫?姐姐宫中还用朝鲜的称谓吗?”

权妃面上微微一窘:“她是自我朝王宫景福宫里出来的,原是大王上膳厨房的尚宫娘娘,因为我们几个都是朝鲜名门之后,此番远嫁大明,我朝国主特命她一同前来,也算是种体恤。”

“哦,你们这位朝鲜国王可真是有心!”若微连连点头,不由对那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小国产生了些许的兴致。

“是呀,我们的太宗大王李芳远,文治武功堪称第一。曾经在高丽王时代中过文进士,又武艺超群,在立国之初辅佐太祖大王立下过赫赫战功。只是他个性极强,一向自命不凡。正是因为这种过于果断刚强的性格,才在获得王位的道路上经受了那么多的坎坷!”权妃目光深邃,将故国王权更迭的故事娓娓道来,只听得若微完全入了迷。

原来同一时代,在大明东部的小国朝鲜,也有一位像朱棣一样的王,同样是在立国之初,立下不世之功,同样是在立储之役中惜败,又同样以“靖难”政变的形势,从他人手中夺下了王位。

只是在权妃的口中,那朝鲜国王分明比朱棣要生动,要真实,要可爱一些。

若微也才得知,奉朱棣之命,到朝鲜国挑选贡女的大明司礼太监黄俨是如何地欺凌逼迫属国。在朝鲜又有多少女子为了躲避检选,而不惜自毁容颜,最后,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这些朝鲜的官吏才忍痛献出自己养在深闺之中的娇女,而对于她们,朝鲜国王恩礼有嘉,尽一切可能,为她们提供便利,侍女、厨娘、用具,只要能慰其乡情,他都妥为安排了。

这样的国主与当今大明天子朱棣,差异是何其大呢?
第58节:旧梦(1)
旧梦

回过神儿,仔细看着殿内的陈设与摆件,处处透着异国的风情,皇上对权妃终究还是有心的,只是这份心思能保存多久呢?如果在这深宫之中失了皇宠,她一个异域女子,该如何自处呢?想到此,若微不由开口问道:“姐姐,你想家吗?”

权妃娇俏的容颜渐渐添上一抹愁思,“怎能不想,只是身不由己,想也无用!”

是呀,就像自己一样,每到夜晚,对家人的思念,就像虫蚁一般啄蚀着自己的心,痛苦极了,却又不能控制。然而想了又有什么用?天明之后,还是要在人前处处装着欢颜,摆出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若微叹了口气,拉起权妃的手:“姐姐且放宽心,如今大明为朝鲜的宗主国,姐姐身得大明天子的宠爱,陛下又给姐姐的父兄都加封了官爵,而朝鲜王既然也如此明理,想来在朝鲜,姐姐的家人应该也是生活无忧。”

权妃听了,反而满面愁容,她摇了摇头:“你年纪还小,我表面虽然风光,可是内心的苦楚你又如何得之?上个月收到家书,我妹妹已被送入朝鲜王宫之中,被王上封为嫔,虽然这是我王的恩典。只是她比你才大两岁,小小年纪就要面对无数的构陷与风波争宠,我实在替她忧心。”

“姐姐!”若微自然知道,不管是大明后宫,还是朝鲜王庭,妃嫔争宠一团混水,哪里能太平呢!想到自己日后也不免这样的结局,不由心中一阵难过。

就在此时,侍女端上饭桌进殿,果然摆着十几种小碟子,里面盛着各色凉菜,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当然正中还有两碗冷面。

若微卷起袖子,下筷就吃。连汤带面,吃得好不痛快。

而权妃则由侍女在胸前围上绣帕,并先由侍女将面条小心地盛在一个空碟中,递给她,她这才吃了一口,又用汤匙轻轻舀起一小勺凉面的汤慢慢品味。

“你呀,吃起面来,与我小妹一般无二!”权妃拿起帕子隔着桌子为若微轻轻擦去溅在脸上的汤汁,又帮她挽了挽衣袖。

“我也知道姐姐那样吃面才是又斯文又好看,可是那样吃到肚子里,太没意思了,像我这样才叫爽快!”说着,又端起碗,喝了一气儿冷面汤,这才解气,只是为何四周突然寂静一片,若微看到权妃早已放下筷子,悄悄退在一旁,伏身而拜。

“不会吧?难不成皇上在百忙之中驾临…”若微嘴里小声叨唠着,慢慢转过头,立即来了个五体投地,“陛下!”
第59节:旧梦(2)
“哼!”朱棣轻哼一声,也席地坐在一旁,指着桌上的饭菜,看着权妃,“你不是说身子不适吗?朕放心不下,早早罢了宴,赶过来看你,没想到你们俩竟然躲在这儿寻自在呢!”

“陛下息怒,福姬知错!”权妃深深地低下了头。

“还有你!”朱棣余怒未消,又指着若微训斥道:“平日里像个淑女,今儿我才看清了,就是一个任性荒唐的小丫头!”

若微哼也不哼,深埋着头。

朱棣又道:“去,回你的静雅轩反省去!”

“是!”若微悄然退下,然而走到门口,抬头冲着朱棣狡黠一笑,“陛下,这冷面可好吃了,一会儿陛下也尝尝,最是消火去暑的!”

“哼!”朱棣又气又恼,伸手要打,而她早已一溜烟儿地跑开了。

朱棣转身看着低垂着头伏在地上的权妃,看着她如雾的黑发,与那一抹雪白的颈子,不由心中一荡,一把推开饭桌,将权妃拉入怀中,扯开她的衣裙,狠狠地揉搓着她的肌肤,开始了原始的征服与掠夺。

云雨之后,朱棣独自拂袖而去,他不知道今日自己的情绪为何如此失控,刚刚看着一脸委屈的权妃,看着她雪白肌肤上的片片青紫,自己也有些恍然了,这个来自异邦的女子,仿佛是自己喜欢的,只是自己喜欢她什么呢?如果是柔顺,那么宫中自王贵妃以下,哪个女人在他的面前不柔顺呢?

喜欢她的美貌,朱棣又摇了摇头,她美虽美矣,但也并不是艳冠后宫,出尘绝世的。

是才吗?

是的,也许在朝鲜她算得才女,但是在中原,在大明,才女云集的后宫,她的才华并不出奇。

朱棣一个人,在骄阳似火的午后,在宫中小径上缓缓而行,“骄阳似流火,暑热难相抵。宫绢纱如冰,端午赐殊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情意无长短,终身荷圣恩。”

朱棣心中一动,怎的就念起那个小丫头作的诗来。这丫头比几个月前又长大了些,眉眼之中为何总觉得有些熟悉?

一想到此,朱棣不由心中更是烦躁。
第60节:旧梦(3)
就在此时,远远地响起一阵琵琶曲。

朱棣大感意外,是她?怎会是她?

于是,惊戈铁马入梦来,仿佛又回到了建文元年。

那一年,燕王朱棣 40岁。

一代开国之英主,大明天子朱元璋龙驭归天,朱棣长兄之子皇太孙朱允文登基为帝。

朱允文人如其名,儒雅好文,一时间在朝堂之上添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新政,革新了朱元璋在世时的许多弊政。

对此,朱棣原本也是心服悦然,如果这个侄儿不是受齐泰、黄子澄等人的鼓动,不盲目削藩,那么自己自然也不会起兵相逼。

建文元年二月,年轻的皇帝下诏“诸王不得节制文武力士。”

三月,建文帝命宋忠屯开平、练兵山海关,徐凯练兵临清,调兵屯彰德、顺德,防的就是自己这个燕王。

四月,齐、代、岷三王被废为庶人,而湘王柏亦被逼领王妃及众眷在封地宫中自杀。

至此,燕王再也按捺不住,杀张■、谢贵等监军,夺北京九门,以僧道姚广孝为谋士,称“靖难”之师,挥军南下。

建文帝遣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北伐燕军。

此后两年,双方各有胜负,呈僵持状。

建文三年 燕王朱棣42岁。

二月,朱棣再次率兵南下,后与帝师统帅盛庸所领官军相遇于夹河(今山东莱芜境内)。第一天交战,双方互有死伤,燕军处于下风。

战事间隙,燕军在夹河城中休整。

朱棣亲自于城中各处检阅督防,回想起事之初的热血沸腾、怒发冲冠,一举挥师南下,到如今面临进退维谷的境遇,心中就只有苦笑或者仰天长叹了。整整三年了,打来打去却仍然在自己的家门口转悠,始终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任谁都会灰心丧气,难以为继。

大军自正月起就一直在外征讨,兵疲将衰,士气低下,朱棣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真的是天命所使,志在必得?

风起云涌,愁思满布,一身铠甲在身的他立于夕阳中,无限惆怅在心底。
第61节:旧梦(4)
“王爷!”属下亲兵来报,“刚刚有人送来伤寒药!”

“哦?”朱棣不由一愣,这场战争虽然师出有名,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挑起争端的燕军是夺去他们平安生活的始作俑者,所以燕军所到之处,百姓们不是远远躲避,就是敬而远之,哪里还会有救济和支援。

“那送药人现在可在?”朱棣心中疑窦顿起。

“就在前面!”亲兵指着不远处的兵营回道。

朱棣跟着亲兵走进兵营,远远地看见一名老者带两名青衣童子,身边是几筐草药,正与军师姚广孝相聊甚欢。

“王爷!”姚广孝打着招呼,而那老者带着童子,只一个揖手行礼就匆匆退下。

朱棣好生纳闷。姚广孝说道:“王爷莫怪,此人为胶东医林圣手,居于此地,知道我军中众多将士感染了伤寒,特来赠药!”

“哦?”朱棣面露疑惑。

“这药均是对症之药!”姚广孝知他心性多疑,故在一旁略作解释,“此人身在化外,菩萨心地,不仅为我军,就是对面的帝师中也送去不少药材!”

朱棣轻哼一声:“两面讨巧,也不过是骑墙之人!”

“王爷此言差矣!”姚广孝皱眉道,“他真乃性情中人,对于朝政、军国之事认为毫不干己,只是为人医者,不能眼看着病患者身受此痛,所以才出手相救,在他眼中没有燕军、帝师,事非成败之分,皆是众生矣。”

“皆是众生矣?”朱棣轻声重复,回守望着那老者渐渐远去的身形,深省许久。
第62节:回眸(1)
回眸

次日再次开战,从辰时一直打到未时,互有胜负。正在相持不下之际,大风骤起,尘埃蔽天,咫尺之内目不见人。帝师乘风冲杀,燕军大败,朱棣只领着数百兵骑逃回德州。

而混乱中,朱棣身中两箭,但并不在要害之处,原本以他的体质,算不得什么,只是长期压抑在胸口的闷气和失意,与箭伤交会在一起,以至于急火攻心,愈演愈烈,竟然高热不退,伤势恶化。

于是身边兵士抬着他四处寻医,无奈,德州百姓都厌恶燕军无端挑起战事,不愿相帮,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来到城中一所寺院,想着出家人定会出手相救。

结果在这里,偏偏遇到来此处上香的她。

她命人将朱棣抬回府中,请来父亲为他医治,而她的父亲正是当日在军中赠药的胶东医林圣手,董孝孺。

在他的妙手之下,朱棣的伤势日渐好转,然而心事仍然沉重,有天夜里,辗转不能寐。于是披衣坐起夜观星宿,心中暗自思量,不知前路究竟该如何走下去。

耳边幽幽地忽然传来一阵琵琶曲。

循着曲子走至东跨院,只看见窗子前一抹丽影独自弹奏琵琶。

此时曲音一转,由原本悠扬、和缓的曲调转为激昂之音。朱棣感觉仿佛置身于两军决斗的战场,律动天地,瓦若飞坠。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悲凉、慷慨,大气磅礴、气势感人。

朱棣不由自主地出言赞道:“好”。

此时曲音一歇,窗子前丽影一晃儿:“何人?”

“燕军将士!”朱棣直接答道,全是一时的反应,也非隐晦。

“哦?”那声音一沉,立即走出房门,朱棣这才得见真颜,原来恩人就是这位姑娘,立即双手抱拳:“多谢姑娘前日仗义搭救!”

她不笑反怒:“谁让你来谢,伤刚好了些,不好生休息,就出来走动,要是动了伤口,又该如何?”

那时的她不过十四五岁年纪,脸上没有一般女子的羞涩之态,反而一派天真,全是发自内心的关怀。

朱棣心中一暖,不由坦白说道:“众人都避之不及,姑娘乃是一闺阁女儿,为何能仗义相救?”

那女孩儿眼波微转:“什么燕军,官军?与我何干?我只知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有人在我面前死去!”

朱棣听她此言,一时心事沉重,竟不知如何回答。

那女孩儿又问:“为何不好生养伤,夜凉露重,跑出来做什么?”

朱棣此时亦觉唐突,又想到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何必闪烁其词,故直抒胸臆:“当日燕都起事,实属无奈,如今久战不下,心中烦闷,一时间被曲音所引,不知不觉走到此处,打扰了姑娘,实在抱歉!”
第63节:回眸(2)
“将军不必烦闷,岂知迷雾散去,胜捷即在转瞬间!”虽然明知道那女子是有心安慰,朱棣还是感觉心中一热,刚待开口再说。

只听前边院子已然有脚步声临近,有仆人提着灯笼匆匆而来,后面紧跟着一位老者低声喝道:“何人深夜造访?”

待走到近前,朱棣一看,那老者竟然就是前日赠药之人。于是深施一礼:“多谢老人家搭救!”

那老者细细端详,认出他来,于是也不推辞,面如常态,揖手回礼:“不敢当,医者本当如此,只是夜深了,还请早些休息吧!”

朱棣面上一窘,点头称是,退了出来。待第二日醒来时,那位老者已然带着女儿去外乡投友了,家中仆人奉上药材、银两和衣物,似有送客之意,朱棣自然明白,在这种情势下,他们能如此相待,也实属不易,于是等伤势好转后,立即启程。

事情果然如那女子所言,机会就在一夕之间来临,南京皇宫里的一个受到贬斥的太监前来投奔,送给朱棣一份大礼。这个太监的到来,打破了朱棣与建文帝之间的动态平衡,朱棣面前立即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

如果不是这份礼物的到来,朱棣估计还会继续与盛庸、平安等人纠缠下去,纵使不败,获胜的希望也很渺茫。这份礼物是一份关于南京城的情报,这个太监对朱棣讲,南京城守备空虚,燕王如果直奔南京,必能一鼓而下。

姚广孝也劝朱棣勿攻城邑,绕过山东,直趋金陵,必可成功。

果然从此计,朱棣取得了帝都,也得到了帝位。

然而当一切归于宁静太平的时候,他翻回头再来寻找当日的那位丽人时,却已经人去楼空,唯有独自追忆,黯自神伤了。

“怎会是她?”当朱棣从前尘往事中收回思绪,那曲音早已停了,如今宫室千间,让他如何去寻,只有急召首领太监马云,仔细叮嘱悄悄查访宫中善弹琵琶之人。

就在此时,静雅轩中,若微怀抱琵琶,怔怔地发着呆。

刚刚自己从权妃宫中出来,就被太子妃宫中的大宫女慧珠唤了过去。
第64节:回眸(3)
太子妃面上极为和缓,但是说出的话,却依旧硬生生刺痛了自己。

太子妃并没有多作铺垫,而是直接问道:“去权妃那儿了?”

若微点了点头。

太子妃一脸肃然道:“权妃圣宠正隆,越是如此,我们越要敬而远之,若微,你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名为咸宁公主伴读,但是这宫中上下都知道,将来你是要配给基儿的,所以你的言行与好恶都代表着东宫,你明白吗?”

若微没有说话,只是茫然地点了点头,第一次郑重地跪下。这时她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浮华虚梦,在这宫里,只有局势成败,没有什么个人的欢乐与偏好。

太子妃点了点头,虽然心中不忍,但是身负教导未来储君妃子之重任的自己,还是要这样无情地提点她,让她从小就懂得什么叫做独善其身。

若微小心翼翼地行礼,告退,随后才回到自己的静雅轩中,心中的愁苦无法排遣,抬头看到挂在墙上的琵琶,随即取了下来,信手而弹的就是那首磅礴大气的《十面埋伏》,一曲弹罢,更觉得索然无味。

而此时天气突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顷刻间大雨已至,推开窗子,雨水立即潲了进来。闻到的是雨水落入泥土中带来的清新之气,不知怎么的,若微的心情在这个午后突然变得很低沉,她伸出手,任雨水落在自己的手心上,片刻间汇成一汪,然后又溢了出去。

是啦,若微想起,在权妃宫中,朱棣不经意间的那个眼神儿,让她忽然有些害怕。那眼神透着一股阴狠与暴虐,还有一些说不清的情绪,而他望着福姬时的那种欲望,居然让人有一点点厌恶。

天子,这就是天子的宠幸。

后宫,这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而权妃,或者说是太子妃,王贵妃,以及今天柔仪宫中所有的妃嫔才人,有谁的笑容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呢?若微心中暗暗发狠,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够主宰这后宫,偏要我行我素以真性情去生活,绝不要这样的委屈与压抑。

“殿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还过来了?”外屋响起阵阵脚步,同时是紫烟的一声惊呼。
第65节:回眸(4)
“姑娘,殿下来了!”湘汀掀起珠帘,若微走到外间,看到身上已然淋湿一半的皇长孙朱瞻基,和他身后因手执雨伞而全身淋透的小太监善才。

“湘汀姐姐,快带小善子下去把湿衣服换了,当心着凉!”若微一脸关切,催促着湘汀。

“不妨事!”朱瞻基不明就里,反而开口劝道。

而若微却一反常态,面上微怒,当下便冷冷地说了句:“是的,奴才的身子自然是不值什么的。”说罢,一扭身回了里屋。

朱瞻基不明不白突然遇到这样一顿抢白,立时愣在当场,而小善子则机灵地眨着眼睛,接过紫烟递上的手巾,走上前俯下身子为朱瞻基轻轻擦拭半湿的袍子。

朱瞻基推开小善子,转而问紫烟:“你家姑娘怎么了,前晌还好好的,听母妃说今日在柔仪宫中饮宴,讨得皇爷爷很是开心,我这才过来瞧瞧,现在又是怎么了?”

紫烟与湘汀对视一眼,未敢开口,最终还是湘汀老道,从旁劝着:“也没什么,就是宴会结束以后,姑娘去权妃宫中稍坐了一会儿,后又被太子妃传去回话,回来以后弹了会儿琵琶,奴婢觉得,可能是曲子有些悲怆,姑娘如临其境,独自伤神罢了!”

“哦?”朱瞻基仿佛有些明白了,自小被皇祖母,朱棣的徐皇后带在身边,从懂事起看到的就是宫中的妃嫔争宠,捧高踩低,所以湘汀饶是说得再隐晦,他此时也参透了七八分,于是点了点头,说道:“你们下去吧!去给小善子换身衣服!”

“是!”紫烟与湘汀等人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