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类小说上一章:清穿之坐享其成
- 另类小说下一章: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1-4
时间回到三月二十,当时康熙的万寿刚刚过去两天。
诚郡王府上,胤祉看着自己派出的人激动的说:“你们真的找到了,真的找到了。”
胤祉不能不激动,他从康熙三十六年就派人前往河南安阳小屯村,但是半年多什么都没有发现,慢慢的胤祉也只能由满怀希望向不太抱希望转变,胤祉当然不会绝望,毕竟他很清楚甲骨可是在那里发现的,但是能多少时间发现,自己就不知道了。
“不是上次说还没有什么消息吗,怎么不到两个月就找到了。”年前胤祉才得到回音,说是没有任何的发现。
“禀告主子,奴才等人找了很久,虽然安阳是有个小屯村,但是奴才们翻烂了那里也没有找到,过年的时候给主子还传来了奴才等人无用的消息,但是巧得很,奴才等中间的两人对打的时候不巧有人受伤了,结果奴才去药铺买金疮药的时候,药铺门口有人拉住奴才说他那里有止血的良药,价钱只有药铺的三分之一。”说话的人说着说着,有些口干舌燥起来。
“你喝口茶慢慢说。”
“谢过主子。”只见身穿蓝色常服的人很快咕嘟嘟把茶喝下去。
喝过茶后此人看起来舒服了不少,只见这人放下茶杯,接着说道,“奴才开始当然不相信,但是那人居然用刀割破自己的手指,然后拿出了他的良药,倒真是很快止血了,奴才这才相信,就跟他到他们家里去了,他家是在一个小山屯中,当奴才看到他家里的药粉的来源居然是甲骨,而那些甲骨上好像还有字的时候,就知道了主子要找的东西就是在那里了。”
胤祉听完,貌似和历史上发现甲骨如出一辙呀,都是药铺呀。
“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奴才等人买下了那个小山屯,同时派人连夜挖掘,果然在那里发现了主子所说的大量甲骨,奴才这次进京已经带来了现行处理干净的十万片左右,剩下的随后应该很快会运送入京。”
看来自己说的小屯村是有,担不是清末的,而那个小山屯应该是以后改名为小屯村了,胤祉在思索。
“你们事情办的不错,下去休息吧,等你们剩下的全部回来,爷重重有赏。”
“谢过主子,奴才告退。”
胤祉一人在独自想着,他不担心这些不会轰动于世,甲骨一出,造成非常的影响那是必然的,但是要怎样才能让自己去研究这些呢,胤祉想着想着,暗暗的拿定了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请假了,那个今天双更,不说了接着码字去,已经写了一些,应该不久能放上来
第二十五章
康熙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大朝之上,胤祉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康熙禀奏。
“皇阿玛,儿臣有本启奏,儿子的旗下人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些东西,觉得很有一些来历,于三月二十送至儿臣府上,经儿臣看过,费时几日考察研究等能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送至儿臣府上的那些甲骨,应该就是已经消失了数千年的商朝的文字典籍,儿臣不敢隐瞒,特于今日向皇阿玛禀奏。”
此奏折一出,满朝震惊。
商朝的文字典籍,那可是史记中也是模糊记载的年代,现在要是有确定的文字记载,那应该是什么,记录整理的又是什么。
读书人求什么,求的就是青史留名,这么一个绝对能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一笔的事件,自己怎么能不参与呢?
大家纷纷向康熙表示自己愿意参与考证,朝臣都知道那是三阿哥发现的,自然诚郡王是吃肉的,但是怎么也能给他们一点汤喝吧。所以这些人异口同声的说愿意帮助诚郡王等等。
康熙没有说话,他已经基本上说不出什么了,他不过是对老大曾经产生过怀疑,但是一直还没有印证呢。结果老三就自己蹦出来了。
“看来当初胤祉对敦煌藏经的兴趣这么大就是为了今日呀!”康熙暗自思量。
三阿哥参与敦煌经书的整理工作已经在文人眼中流下了一个饱读诗书的良好印象,在康熙看来,这却是胤祉的狼子野心了。
“老三你是想以敦煌藏经为跳板,进而以甲骨研究轰动于世,最后估计还要修书什么的,获得清流们和天下读书人的肯定,老三你知道自己武功不行,你这是想收买天下读书人来为你铺路,你这是要置太子于何地,置朕于何地,真是齐心可诛。老三看来你重生以后,本事没有长进多少,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你难道不知道。”
康熙转念又想:“老三不是不知道,他是有自知之明,估计是看到了老四留下的骂名,胤祉是朕的儿子,他当然不用造反,胤祉成就了自己的宗师地位,如果能得到全天下读书人的认可,进而古今在胤礽被废之后上位也不是不用可能,就是不能上位,这样的一个阿哥,不参与兵权,新皇也不敢薄待于他,真是好算盘呀,进可攻退可守,胤祉你真是进步多了,但是你不知道朕也是重生的,你的心思朕不会让你得逞的。”
“你不是想修书吗,朕让你修书,你不是想要获得清流们的认可吗,朕也让你如愿,但是其他的你就别想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也应该明白的啊。”
胤祉根本不知道康熙的想法,如果他知道,他一定会一蹦三尺高,甚至会跳上去亲康熙两口(我估计这个估计就是知道,这样的举动应该也做不出来),甚至会认为皇阿玛你太知道儿子的心思了,儿子对皇阿玛的敬仰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有如黄河之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朝上的大阿哥看着老三;“原来三弟也是跟我一样,这下好戏上台了,胤礽呀,你准备接招吧。”
不得不说康熙的儿子都很精明,没有人是笨蛋,康熙想到的他们也都想到了。
太子看着站在一旁的老三,胤祉脸上的得意之色溢于言表,估计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
“三弟,你倒是跳出来了,不过你就是有心夺嫡,这样的做法也有,不过要是保全自己来说倒是不错。但是二哥不是你的靶子了,你慢慢跟皇阿玛还有四弟过招吧。”太子从敦煌藏经就怀疑三阿哥,所以一直关注老三,相比较来说,康熙真的是知道的晚的。
“三哥,你这样真的错了,皇阿玛一定会有后招的。”四四看着老三心里叹了口气,皇帝才能明白皇帝,如果说几个儿子中谁能最了解,明白康熙身为皇帝时的心思,那一定是四四了,但是四四遇上重生的康熙的时候,估计也不能完全理解了。
“皇阿玛可是跟你一样呀,而且二哥也是,三哥你这样的做法真是必输无疑呀,就是弟弟我也不能完全知道皇阿玛现在的念头了,二哥今生的地位是不可能动摇的,三哥呀,除了皇阿玛,二哥本人,你还有弟弟我这个对手呢,二哥身为储君,弟弟才能逍遥呀,所以三哥,为了我的好日子,弟弟只能得罪了。”
老八和老九对视了一眼,示意的点了点头。这两处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心没有灵犀,这两照常一点就通的境界了。
“三哥,你惨了,八爷党加上太子党还有皇阿玛,重生的二哥,你的敌人那是空前强大,别说是你,就是四哥,弟弟也要拉他下来,弟弟这辈子是太子党了,所以三哥,你等着接招吧。”
九阿哥胤禟倒是没有多想什么,他只是用怜悯的眼光看着三阿哥,因为在他看来,八哥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八哥的决定就是自己的决定。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胤祀说的做的就是他胤禟赞成的,胤祀反对的就是他胤禟反对的。
九阿哥呀,你也有点自己的主见行不。
老十嘛,这娃不在这里,康熙倒是希望自己的十儿子也能来处理一些事务,但是面对敢和自己吹胡子瞪眼睛的老十,自己如果一生气,温僖贵妃就会满眼泪花的出现在自己身边,而自己基本上就那拿这两个母子没有办法了。康熙也看得出来,温僖贵妃根本就不会去让胤誐争,将来的八爷党不会有老十的存在,只要看看现在老九老十的关系就知道了。
只要保证胤誐不争,温僖贵妃能牵制住钮枯禄氏,那么原来的八爷党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势力,其他的康熙看来都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康熙有的时候还是生气,因为胤誐的脾气比前世更大,看来有额娘宠着也不好,儿子宠坏了就是用来气阿玛的。
朝堂上这些就是一转念间,康熙当然不知道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在心里暗自打好了主意。他下旨道:“三阿哥胤祉朝后到乾清宫回话。”
康熙看着那些纷纷渴望的朝臣们,更是下定了决心。“老三的利诱呀,看来能抵抗的人就是那些没有读过书的武将了,其他的,连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张廷玉都流露出了渴盼的神色,更何况其他人呢?”
随着康熙的旨意,朝上的各位大臣慢慢离开了,但还是在纷纷交谈着。胤祉自然去了乾清宫,其他几个阿哥也抱着自己的念头回府了。
后宫里,消息传到了德妃宫中,十四阿哥看着自己的额娘,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打扰她了。
德妃也确实挺杯具的,本来抄写经书就不错了,但是太皇太后的不仅是她抄写,还是吟诵了百遍的,更在佛前供奉了九九八十一天,表示了自己的绝对诚意。太后既然也有心,德妃当然不能再照此办理,虽然自己对太皇太后的祈福经书还是抄写无期,德妃在给太后抄写了部分经书以后改了主意。
德妃不抄写经书了,人家该绣经书了,德妃不愧是宫女出身,绣活的水平那在康熙的后宫嫔妃当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她敢排第二,没人赶排第一呀!
所以德妃真的是花了心思,给太后绣了一卷经书,绣的那叫一个活灵活现呀,太后非常满意,估计也是感觉德妃确实辛苦,不再提抄写经书一事。
太后是不提了,但是康熙在呀,康熙一看绣的经书,大加赞赏,让德妃比照此在绣十卷,康熙自己要供奉,出了为孝庄以外,其他的祖先例如顺治等等也要有,康熙没有算过自己的祖宗。
但是十卷的量呀,德妃估计真的要与佛经奋战到底,问题是太皇太后抄写的量也没停呀!德妃这样本来是示好的举动,结果竟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估计她会好疼的。
十四只能看着自己的额娘辛苦,康熙的旨意呀,谁能反抗。
当十四听到前朝的消息时,吃了一惊,“原来自己的三哥跟自己是一样的,看来对手已经产生了,可是我还是太小了呀!”
十四看着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心里想到:“为什么我就是要小十岁呢,不过三哥,弟弟虽然不知道二哥和大哥谁跟你一样,但是就算二哥是重生的,那也经不住八哥明斗,四哥的暗斗,还有弟弟我的插科打诨,多重一起来,二哥自然抵挡不了。”
“不过,弟弟今生可不会依附八哥了,后世分析的那么多,有一点是正确的,弟弟如果一开始投靠了八哥,就是后面借助八爷党的势力能有一争之地,最后肯定是上不了位,皇阿玛不会让一个有多方牵制的人登上帝位的,弟弟是小,但是皇阿玛在位长呀,三哥的想法不错,将来弟弟上了位,保证三哥一定会地位不动摇的,皇阿玛年老之时,弟弟正处壮年,弟弟是要向四哥学习,所以,三哥呀,弟弟需要先保证你死了心,弟弟将来才会让你高官厚禄呀。”
十四都跑出来了,十三呢,这位现在不怎么担心其他,他担心的是敏嫔的身体,前世十三的额娘就是今年去世的,十三满心的都是自己额娘的健康,那有什么心思去考虑别的呀,三阿哥的甲骨消息一传来,十三的反应很简单。
“原来三哥跟我一样呀,啊,额娘的药,要赶紧让额娘服下去。”
十三现在就是好奇,温僖贵妃到底是怎么好的呢,这个他准备要好好研究研究,至于其他的,胤祥早就全部抛之于脑后了。
第二十六章
太医院里,十阿哥正在研究他的伟大事业。
要说老十怎么还在太医院里,太子不是已经怀疑了吗?老十还敢在这里继续进行他的伟大研究呀?
老十的研究所用的原料等只有太医院有最全的供应呀,太子告诉老十,让他放心,太子会替他安排好一切,这样一来,老十更是如鱼得水了,毕竟有温僖贵妃和太子两个人的庇护,估计就是康熙想查都挺困难了。一个是因为老十更加注意了,另一个当然是太子把能查到的都漏洞都补上了。
今天不知是怎么回事,十阿哥一直在打喷嚏,“阿嚏”第一个喷嚏刚刚出来,老十就嚷出来了:“谁在念叨爷,不对谁在想爷呀,要是不漂亮的爷可不答应。”
话还没有说完,“阿嚏”第二个喷嚏就来了,“他四四的,谁在骂爷呢,要知道骂了爷的人,都一定会得了重病不治而亡,爷是谁,爷是‘阿嚏’。”基本上从从现代起,老十的骂人词语就是他四四的了,重生后也没有完全改过来。
这次更好,爷是“阿嚏”,直接笑倒了一堆瓶瓶罐罐,因为老十周围没人呀。
“阿嚏,阿嚏,阿嚏…”接连不断的喷嚏从老十的嘴里打出来。
老十掐着指头算着,一个是有人想你,两个是有人骂你,三个好像是人感冒了。
“胡说,爷怎么会感冒呢,爷现在是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病来了遇到爷肯定是直着进来,横着出去,爷哪里会有什么病呀?阿嚏”
突然,老十想到了一个可能,随之老十的脸色变了,那叫一个激动呀!
老十喜悦的表情溢于言表,胤誐看着眼前的药粉,一句话冒了出来:“爷的第一步成功了,很好很好,阿嚏,就是太好了一点。”
乾清宫里,只有康熙和三阿哥胤祉两个人。
胤祉从单独进了乾清宫开始,就一直在默默的站着,他请安后,康熙也没有让他跪着,但是康熙就是在上面坐着不说话,甚至于眼神都不往胤祉这里看一下。
三阿哥刚刚随着自己皇阿玛进来的时候,认为康熙应该会给他交代一翻,或者会问甲骨的具体情况,可是到现在了,将近一个时辰了,康熙自己在出神,胤祉一直在罚站。
三阿哥越战越感到自己是哪里出了错,越站越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皇阿玛,还是您的气场大呀,我可是当过鬼的呀,还是个老鬼,为什么现在害怕的会是我呢?”三阿哥想哭,但是又不敢哭,这里不是哭的地方呀。
正在胤祉忐忑不安的时候,康熙开口说话了;“老三,你是不是对你所说的甲骨很有兴趣呀。”
胤祉一听见自己皇阿玛的声音,那叫一个高兴呀,心里在大叫,皇阿玛,您总算是出声了,您再不开口,儿子就要上吊了。皇阿玛,就算是死刑前的犯人也有一顿断头餐呀。皇阿玛,儿子可是您的亲儿子呀,你这么的折磨自己的儿子,您亏不亏心呀。
胤祉呀,难道真是无欲则刚,不然,你怎么敢这么想你的皇阿玛呀!
胤祉一听见康熙的声音,立刻抬起头,做出一副研究学问的样子说:“皇阿玛,儿子真的是很有兴趣,敦煌藏经儿子基本上已经整理完毕,儿子是大开眼界呀,儿子希望能够研究甲骨,这是儿子的兴趣所在,请皇阿玛恩准。”
“胤祉,你要知道一件事,敦煌藏经只是整理研究,相对容易,而你说的甲骨,朕看着你挑选出来送到朕眼前的这些,朕就知道这是一门全新的学问,从来没有人研究过,胤祉,这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不是一年两年能办好的,你要知道你是一个阿哥,不是一个读书人,你真的想好了吗?”
“儿子想好了,爱好之所钟,无怨无悔。”
康熙看着自己眼前坚定的三儿子。怎么看怎么认为老三在演戏。
康熙想:“朕已经给了你机会了,急然你一定要坚持,那就怪不得朕了。”
胤祉回答完康熙的问话以后,就一直在等康熙的答案,但是等来的又是一阵杳无声息呀!
不带这么戏弄人的,胤祉心里的小人拿着手帕在抹自己的小眼泪,皇阿玛,你到底是要儿子怎样么样呀,你给一个话呀。
无声中,两人开始对决,但是胤祉毕竟是稍逊一筹,很快就落于下风。
又等了一会儿,康熙说话了:“既然你对此有兴趣,朕同意了,不过你既然有心,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胤祉大喜,急忙对康熙说;“皇阿玛,儿子一定不会中途开小差的。”
康熙颔首,说:“你有此心,皇阿玛也很安慰,爱新觉罗家如果能出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不仅是皇族之幸,也是满洲之幸,也让汉人知道,咱们满人也是有才子的,不是仅仅一个纳兰容若,朕希望能出一个开拓性的人物,胤祉,朕对你寄予厚望呀,朕刚刚晾着你,就是要看看你是否是真的有此心呀。”
胤祉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皇阿玛是对自己有考验之心呀!
“皇阿玛,儿子一定不会辜负皇阿玛的期望,儿子一定尽全力不让皇阿玛失望。”
“好!好!不过你一个人负责,太过辛苦,而且你在士林之中还是威望太低,朕派几个人给你帮帮忙,准确来说是撑撑腰。不过你要是负责这些,礼部的事你怎么办,你的心力够用吗?”
胤祉一听没有多想,他早就不想在礼部干了,爱新觉罗家出生的,死亡的,成亲的,那叫一个多呀,胤祉又不喜欢,早想撂挑子了,康熙这么一说,他就马上抓住了这个机会。
“皇阿玛,礼部事务繁忙,儿子的确不能忙两头,希望皇阿玛恩准儿子辞去礼部掌部阿哥的职位。”
康熙一愣,虽然胤祉的要求是他希望的,但是胤祉不应该答应的这么快呀!
这不是还没有过招,就结束了,合着朕晾着你老半天,朕是白忙了,康熙有些郁闷了。
在康熙的心里,本来打算是还要跟老三在你来我去的推诿一会的,自己要谆谆劝诱,最后自己的三儿子才会依依不舍的交出手中的职位。
怎么戏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预先的设定唱了,胤祉一爽快,康熙就觉得不对了。
康熙一觉得不对了,就自然的想歪了。
“胤祉你想的好呀,好一个以退为进呀,你以为这样做,朕就不会答应吗,朕偏偏就不让你的心思得逞。”
康熙想到这里,说道:“礼部比较清闲,你还是捎带着负责吧。”康熙还是想看看胤祉的想法。
胤祉一听,急了,怎么皇阿玛不答应呢,礼部清闲,谁说的,谁认为清闲谁去呀。反正爷是想赶紧脱身。爷的目标大着呢,怎么能在那里浪费我的光阴呢?
胤祉看着自己人生事业的第一步自己就要抓住了,他怎么可能放手呢?这会儿就是估计身后有只老虎,胤祉也敢武松打虎,更不用说是偷摸什么老虎屁股了。
“皇阿玛,您也知道甲骨的学问肯定是前所未有的,礼部能负责的人很多,您就放过儿子吧。”说道最后,胤祉已经是近乎哀求了。
康熙看着胤祉的表现,眼神中显示出一股残酷的神色,但是胤祉看不见呀。
康熙欣赏着自己儿子的表演,心里更加肯定了胤祉是在演戏。
“朕答应了,礼部的事情你先让胤褀监管着吧。”
胤祉愣了,他没有想到康熙居然能答应的这么痛快,倒也是,前面康熙还在说礼部清闲,胤祉还在想怎么推脱,结果还没想好,自己的皇阿玛准了。
结果康熙看到胤祉的神色,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爱新觉罗家出一个儒学大师之类的人物是不错,但是胤祉的其他想法,朕当然不会允许。
康熙坚持了自己的添堵行为,本来打算派的人选已经在心里悄悄的换过了。
胤祉就愣了一下,就急忙谢恩,“儿子谢过皇阿玛天恩。”
“好了,既然决定好了,你先下去吧。”
胤祉是兴高采烈的出了乾清宫。
胤祉想大叫,但是他不敢呀,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这样达到了,自己就这样跳出了九龙之争,简直是太出乎自己的意料了。
原来天气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的蓝。罚站是那么的舒服。
罚站呀,一个罚站居然让爷从此解脱,爷决定了,要去拜佛,不对这一定是爷对敦煌藏经的拯救行动,感动了佛祖,让爷得了好报。到现在,胤祉都不知道那是康熙派人的结果,只是自己巧得很,跟康熙同一时间派出了人手而已。
胤祉在回府的路上,那叫一个兴奋呀,几个兄弟呀,胤祉这里就跟你们说声googbye,你们慢慢在坑里呆着吧,大哥二哥,弟弟是不奉陪了,四弟你们,哥哥以后是看戏的了,你们继续吧,哥哥解放了。
这真是辛辛苦苦一罚站,一会儿就到目标点。兄弟们,你们好好的加油吧,哥们是不跳坑了!
这就是一夜康熙下圣旨,诚郡王胤祉得自由呀!
胤祉的喜悦不用多提了,康熙这边,已经决定好了人选,汉臣李光地,满臣顾八代,还有太子的师傅王琰。
这里面李光地不用说了,基本上是康熙党,康熙也不担心李光地会推荐胤祀,现在才是康熙三十八年,而且康熙早已经做了防范。并且李光地也曾是胤礽的讲师,现在对胤礽那是赞不绝口。
顾八代那是老四的师傅,四四是备胎呀。
王师傅更不用说了,那是铁定的太子党,眼里只有规矩,元后嫡子在他眼里继位那是理所当然的,而且王琰在士林中的影响极大,胤祉呀,你要做好准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