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后来某天,当我看到某篇文章里写着“夫妻恩爱是最好的家教”时,我深以为然,以及想到:好的家教,或许也是二十多年后,夫妻恩爱的铺垫。
于是我跟呆哥商量:“以后,咱们在家里聊婚姻话题的时候,尤其是在孩子们面前给彼此的朋友牵红线的时候,不要再用‘我认识这个小伙子父亲是身家多少的、母亲是啥级别的、他自己在某某很牛掰的单位工作、年薪多少万、有房有车无拖累’这样的句子开头,咱改说‘某某姑娘人品特别好、某件事反映出她懂得关心人、某件事说明她心地善良’这样的句式行吗?孩子们在成长,很多观念都是点滴于心,外化于行。等他们长大了,无意间变成你不希望的那个样子,你再教训他们都晚了。”
呆哥点头,也感叹:“要么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呢。有些观念是得慢慢渗透,不然等长大了,逆反了,你说也晚了,就等着吵架吧。”
说这话时,咚咚三岁,叮叮一岁三个月。
早吗?其实不早的。
因为我们要说的那些对善良品行的关注,并不仅仅惠及爱情。
还有人生。
价值观:奋斗不会没有路
某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的话:“昨天看一篇文章,说成功者80%靠的是人际关系。这类文章特多,老是让人以为只要拉关系就能成事。可一个人如果自身没有气场(潜质、能力、性格魅力等),关系网是不会罩到你身上来的!”
我深表赞同。其实每当看到那些功利性言论,我也觉得其中所传达的价值观有待商榷。虽然俗语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但真正蹚出那条路的,还是自己的脚——自己不奋斗,没有立足之地,常年求人而无法帮人的结果一定是渐渐被人疏远;自己耍滑头,缺乏诚恳的待人之道,朋友们忍得了你一时未必会忍你一世;自己负能量,用牢骚和抱怨博取同情,时间久了只会让人感觉相处不快从而避免深交。
说到底,此类言论流传,不仅误导正在奋斗中的年轻人,也同样会颠覆孩子们的价值观。
举个例子。
我认识一个男孩子,90后,小我十岁,从小喊我一声“姐姐”。
小男孩的父母都是官员,执掌两个不同的实权单位,就我们那个地级市而言,算得上是显赫之家了。从他小时候,两家人聚会,我就常听他妈妈一边抱怨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一边道“没考上,委培吧,我跟X中校长是党校同学,委培费也交得少”“实在不行就出国吧,反正咱家又不缺钱”“他没女朋友呢,咱这样的家庭,不急”;而他爸爸会一个接一个地讲政治笑话,还会自编各种时事段子,多年后我才发现原来他一直走的是周立波的路子,可偏偏后者的段子常常针砭时弊,而他的段子只让我觉得猥琐晦暗。
小男孩就在这样的语境里渐渐长大,大学没考好,去了邻市一所三流大学读国际贸易学。他毕业后意料之中回到父母的羽翼下,父母在退休前拼尽全力把他安排进某大型国企,看上去,这的确是很多平民子弟可望而不可即的路途。
可是只有我这样的旁观者知道,脱了那身笔挺的工装,他的所有时间都是宅在家里——他可以几天几夜不洗脸、不出门,因为从小什么都没缺过,也没有什么很想买的东西,偶尔逛逛淘宝,一般都是去买游戏点卡;他不读书不学习,因为觉得学了也没用,何况学习是如此辛苦没意思;他没有女朋友,因为前后几个来相亲的女孩子都嫌他“看上去懒洋洋的、腰围太粗”;找他聊天压力更大,因为他的言论已经越来越有其父之风,甚至时常拿着谣言当节操…他没有奋斗的目标,也没有奋斗的愿望,更没有奋斗的力气,他才二十四岁,可在很多人眼里,已经好像一根老化的皮筋,失去了属于青春的韧性。
而另一个男孩子,也是干部子弟。但我认识他许久后,才从别人口中知道他父亲就是本省新闻里常常出现的那个人。他给我的解释很实在:“其实就算我不说,学校里的老师、领导那里是瞒不住的。或多或少,总能得到些额外的照顾。我要往外推,那就是不识相。所以我只能更加用功地读书,要第一批过四六级,要自己考研考博不保送…我就是想让这些没法推脱的‘照顾’在我的奋斗过程里占的比例少点。我比别人的起点高,我就只能更努力,这样,到我比别人取得更多的成绩时才不会让人说三道四。”
说这话时他博二,每天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据说一旦项目成功,会填补我国海洋开发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
那天晚上,回家后,看着眼前嬉戏玩耍的儿女,我想起曾在小说《纸婚》里,借主人公顾小影的口,对她在省直机关工作的丈夫说出来的那句话:将来有一天,即便你是从处级干部的岗位上退下来,我也同样感到很自豪,因为我可以坦然地对我的孩子说“你们的爸爸,这辈子的每一步,都是凭借他自己的力量”。
时隔四年,当我真的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却想:将来有一天,无论我们自己能走多远,无论我们从怎样的级别、怎样的岗位上退下来,我们给儿女的印象,都要是一个手不释卷、奋笔疾书的自己,而不是市侩钻营、狂妄轻浮的自己。
日常里,言谈间,我们能传达给孩子们的,应当是关于“奋斗”的正解——奋斗是青春的别名,哪怕你运气好,哪怕你平台高,可若失去坚持奋斗的信念,辜负的不是父母,而是你自己;或许你奋斗了却仍然走投无路,那不是奋斗的错,而是方向的错,换个方向奋力走,希望在转角。
结语:关于未来
关于未来,我们有那么多的想象。
想象他们渐渐长大,背上小书包,踏进学校的大门。上课要认真听讲,胳膊交叠放桌上,每天有很多很多作业,放学排成一队戴着小黄帽东张西望地走。或许会犯错误被老师批评,或许被升学压力抢走节假日而牢骚满腹,或许像我们一样早早地戴上眼镜,却仍要在题海里拼了命地游。游了一年又一年,泅过高考的河,还有考研的湖、求职的海。摆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一路坦途,反倒是跌跌撞撞。跋涉的过程中,他们会受伤、会哭泣、会失望,可那才是年轻时的财富不是吗?是用自己的眼睛看见的世界,是用自己的脚丈量的路。
他们有很漫长的时光可以用来碰触这现实的世界、扑朔的局,所以,在他们还不需要直面这一切的时候,留些纯真,留些期待,这有什么不好?
毕竟,我们都曾从童年走过,我们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沐浴着《七色光》;我们曾经天真烂漫,为酸梅粉、跳格子雀跃欢呼;我们也做过植物标本、潜望镜,盼着长大能成为科学家。我们有至今都在回忆的童年,不单是因为那些属于玩具、歌曲、食物、游戏的共有符号,而是因为难忘那些撒欢调皮的岁月里,纯净的心情。
就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留给孩子们吧——比高档玩具、名牌衣饰更宝贵的,是爸爸妈妈恒久的爱与真诚。
以爱的名义,用真诚的心,告诉孩子们一个我们所能认识到的、最好的未来!

备忘录:姐弟俩
【姐姐两岁整】两周岁的咚咚给我讲故事:“湖边有棵木瓜树,树上有个洞,洞里有乌鸦和她的孩几(子)们…”好吧,我翻译一下:《咕咚来了》里说湖边有棵木瓜树,《爱丽丝梦游仙境》里面有个洞,《狐狸和乌鸦》里说树上有只乌鸦和她的孩子们…真是…太混搭了…
【姐姐两岁两个月】今天,当我正在试一件新衣服的时候,咚咚仔细看了我几秒钟,而后认真地说:“妈妈你真瘦!咚咚也瘦,妈妈和咚咚一样!”我当即激动地亲了闺女一口!我的大姑娘啊,虽然你的审美出现了一点点误差,但你是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的孩子啊!有女若此,夫复何求?
【姐姐两岁两个月】“妈妈你在干什么?”“在工作。”“不是吧?”“是。”“是吗?”“是!”“真的不是吧!”“真的是!”“哦…”“咚咚你的理想是什么呀?”“啊?”“就是你将来想做什么呀?”“哦…想做新娘纸(子)!”“做什么?”“新娘纸呀!咚咚要做新娘纸!”新娘子么…我不得不说,闺女你真是太有理想了!
【姐姐两岁半】周末的下午,跟叮叮聊天,我说:“叮叮你将来得陪妈妈和姐姐逛街买衣服啊,等你有媳妇儿了,妈妈也给你媳妇儿买漂亮衣服好不好呀?”叮叮懵懂地看着我,没有反应。一旁的咚姐听到了,凑过去摸摸叮叮的脑袋,深情嘱托她弟:“叮叮乖,将来陪妈妈、姐姐逛街,买媳妇儿吭!”我惊了,“买媳妇儿?”咚姐笃定点头,“买媳妇儿!”呃…这个…咚姐,贩卖人口犯法吧?
【姐姐两岁半】周末,幼儿园组织小朋友们去看小蜜蜂。我提前请示咚姐:“要不要带叮叮?”她摇头,“不要!”“为什么?”“他太小!他长大上了幼儿园才能去!”呃…又歧视婴儿…好吧,我继续问:“你知道小蜜蜂会酿蜜吗?”“知道啊!”咚姐淡定地告诉我,“小蜜蜂会尿尿,然后我们舔一舔,是甜的!”啊啊啊我的大姑娘…你让爱喝蜂蜜水的娘亲情何以堪…人生观都坍塌了啊!
【姐姐两岁七个月】晚餐时看新闻频道,只见记者们沿途问采访对象“小时候父母说过你是从哪儿来的吗”,采访对象各种羞涩各种笑,“胳肢窝里蹦出来的”“我妈说是河里捞出来的”“垃圾箱里捡的”…我就很兴奋地问咚姐:“哎,你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吗?”她一边啃鸡翅一边笃定地答:“我从幼儿园来的!”啊——吐血!我不屈不挠继续问:“上幼儿园之前呢,从哪儿来的?”咚姐想了想,继续笃定地答:“在家,我从家里来的!”噗…我垂死挣扎,“姐姐,其实,你是我生的你知道吗?”咚姐看我一眼,我比画,“这里,肚子,你原来在我肚子里,就像叮叮一样,后来你待久了想出来,我使使劲,噗地一下,你就出来了。”咚姐陷入沉思…
【姐姐两岁七个月】第二天,新闻里继续采访“你从哪里来”的问题,我又不怕死地问:“咚咚,你知道自己从哪儿来的吗?”咚姐这次相当洒脱,“知道!”我乐了,“哪儿来的啊?”姐姐大义凛然,“妈妈肚子里,妈妈像拉粑粑一样把我拉出来的!”嗷嗷嗷…神啊!你收了我吧…
【姐姐两岁七个月】第三天,我们的幼儿早期性教育课程上到了“性别区分”这一节。我问咚姐:“你知道小男孩和小女孩有什么区别吗?”咚姐咧嘴笑眯了眼告诉我:“小男孩有小鸡鸡,小女孩没有小鸡鸡,叮叮是小男孩,我是小女孩。”彪悍的人生无需解释,有弟弟做教具的人就是有天然优越性哇!可是——咚姐你要善待教具啊!哎哎哎不能揪扯教学部位啊!扯坏了你弟媳妇跟你没完啊!
【姐姐两岁十一个月】在姥姥家的暑期度假结束啦!我给咚咚收拾回济南的行李,看见一堆小汽车,便回头问她:“小汽车还拿吗?”她看一眼,摇头,“不拿了,要是轮子被叮叮吃掉了可怎么办?”我说:“不会吧?”她没说话。过会儿,到我开始收拾衣服的时候,只见她又跑过来把小汽车放进行李箱,我说:“你不怕叮叮吃轮子了?”结果她像看傻瓜一样看我一眼,“你不是说不会吗?”姑娘你这次的语气和表情都好像你妈啊…呼呼…
【姐姐两岁十一个月】晚餐时,咚咚突然打碎一个玻璃杯,把大家都吓了一跳。我妈赶紧去拿笤帚,我则指挥呆哥把咚咚从碎片中抱起来,随口安慰她:“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下次要小心点,扎破脚很疼的。”咚咚貌似淡定地点头,但转身就缩到爸爸怀里哼哼:“爸爸,妈妈说我不是故意的…”嘿嘿,咚咚你其实还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吧?
【弟弟一岁三个月】叮叮弟弟最近学会了告状,刚站我面前,指着我床单边缘的草莓渍报告:“妈妈,莓!”我看看一直都在不停吃东西的咚咚,再看看一脸认真的叮叮,问:“谁干的?”没人领罪。我换个方式问:“叮叮还是咚咚?”这次叮叮听懂了,只见他缓慢转头,特别纯真地仰望着姐姐,拖腔拉调地指认:“姐…”他姐淡定地继续咀嚼食物…无视中…(所以千万不要笑话我们咚姑娘出门后是个怂货,其实在家里我们真的是女王范儿来着!)
【弟弟一岁三个月】周末的晚上,咚姐在隔壁房间给爷爷讲故事,我在卧室上网,这时叮叮像企鹅一样拖着一本布书从我面前蹒跚而过。我无限深情唤一声:“儿啊!”但他不理我,只是淡定地拖着布书在我屋里转一圈,中间像喝醉酒一样差点摔倒,赶紧扶住衣柜站稳,然后转身又拖着布书从我面前经过,走出我的房间…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作:纯…路…过…
【姐姐三岁】晚上,姐弟俩面对面坐床上,一人抱一个吸管杯喝水。喝几口后,姐姐鼓舞弟弟,“叮叮大口喝!哟,这么大口啊!真棒!让我看看喝多少了?这么多!都快一半了!哎哟再喝一口!好!太棒了!再喝一口!让我晃晃,哟,剩一半,接着喝!”弟弟倍受鼓舞继续喝…妈妈满脸黑线:我说咚大姐,你COS你亲妈好像啊!
【姐姐三岁】咚咚三周岁生日时,我们回顾她的成长轨迹,感触最深的就是因为一直保持平等的成人化交流,咚咚的语言方式比较成熟。于是我夸她:“咚咚的语言表达还是很好的。”结果她一边喝粥一边扭头夸我:“你的语言表达也很好!”闻言我感激地握住她小人家的手,“谢谢组织肯定!”她放下碗,转过身,一边点头一边使劲握住我的手晃动…我说姐姐,咱俩这是地下党接头吧?
【姐姐三岁】晚上去幼儿园接咚姐的时候,我讴歌她:“你太可爱了,我好喜欢你!”咚姐坐在海洋球池边缘,笑眯眯地看着我,“你可以更崇拜我一点吗?”我咳嗽一声,缓缓伸出一根手指头,推一下她的额头,“扑通”一声她就掉球池里了。然后咚姐一边咯咯笑着往外爬,一边做出一副哀怨的表情,“你不要推我,妈妈,再这样我就不让你崇拜我了!”嘿…为什么我好想笑…
【姐姐三岁一个月】周日去北京玩,顺便带咚姐去了中国美术馆,那里正在搞建馆五十年藏品展,我们看了油画看雕塑,只觉好东西真多啊!凑近了看,细节真动人啊!!可是从头到尾我们咚姐只关心一个问题——只见她指着墙上的画和面前的人物雕塑,大声问:“妈妈,他们怎么都不穿小裤衩?”那个…大姐啊你能小点声吗…
【弟弟一岁五个月】周末,我把叮叮抱在怀里讲故事。一低头,又看见了他那颗刚剃过的、皎洁性感的小光头,我便忍不住凑过去亲了亲。结果背对着我的叮叮头也不回地喊:“妈妈不咬!”耶…小破孩,业务还怪熟练的,才咬过几次就长记性了。难为我赶紧做出慈母状,“妈妈不会咬的,妈妈喜欢叮叮呀!叮叮喜欢妈妈吗?”叮叮点头,奶声奶气地答:“喜欢妈妈!”哟,果然是嘴甜的摩羯男哎!
【弟弟一岁五个月】我儿子真是一朵奇葩——早晨冲进我房间,见我还在背对他睡觉,而作为参照物的姐姐也不在床上,顿时大喊:“阿姨阿姨阿姨!”奶奶纠正他:“这是妈妈。”他不理,固执地继续喊:“阿姨阿姨!”我内心无限悲摧地翻身给他个正面看,他立即改口:“妈妈妈妈!”…我说叮叮,难道你妈正反面不是辩证统一的吗?反面辨识度就那么低吗?
【弟弟一岁五个月】洗澡,最后总会从主业变成戏水副业…我站在一堆戏水玩具中间,叉腰喊:“收摊!”没人理。我遂拿弟弟开刀,“叮叮,你再不出来就会感冒,就去打针!”谁知我儿子头也不抬地答:“Iamfine!”飙血!!你姐在幼儿园就学会这么一句英语,叮叮你活学活用倒比她更强大,我几乎可预见你俩不久后联手坑娘的那一天啊…泪奔…
【弟弟一岁五个月】早晨我睡眼惺忪打开卧室门,只见:叮少爷站在客厅里,手拎一硕大纸盒正在乱溜达。他扭头看见我,兴奋地大吼:“芝麻开门!”黑线…明明是我先开门的好不好,咒语说晚了很容易让人以为你妈是芝麻的!
【姐姐三岁三个月】周末的早晨,室外大雨倾盆,室内咚咚姐姐大吼着在房间里呼啸而过,“一只耳来啦,快逃啊!”叮叮弟弟大声重复着姐姐的话紧随其后蹒跚狂奔。我叼着牙刷冲他们的背影感慨一句:“你们不该是黑猫警长和白猫警士吗?怕一只耳干什么?”姐姐想了想,认同,改词喊:“黑猫警长来啦,快逃啊!”弟弟再次无限循环播放中…好像,还是有哪儿不对吧?
【弟弟一岁六个月】一大早,叮叮就啪啪地拍着我的卧室门,喊:“妈妈开门,看《倒霉熊》!”我不理,继续睡!叮叮持续拍门,到最后都带哭腔了,还是他姐绷不住了,从自己的小床上跳下去开门说“进来吧”,叮叮笑眯眼说“进来啦”…再然后,翻我包乱扔卡,拎一只高跟鞋往我水杯里放,姐姐在帘子后喊“过来”,弟弟大喊“不!”循环播放…我昨晚睡很晚啊!少年们!!
【姐姐三岁三个月】今天在饭店里,咚姐环视四周后突然问我:“为什么都是妈妈带小朋友出来吃饭?爸爸都去哪儿了?”我感觉这个问题太深刻了,直击社会学层面:从家庭教育中的“父亲”形象缺席,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闺女啊,你妈每天上班研究的事儿你用一个案例就概括了!
【姐姐三岁四个月】周末的上午,阳光正好。叮叮和爷爷下楼玩了,奶奶问咚咚要不要一起下楼,咚咚摇头,语气平静、表情淡定地答:“不下去了。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都在一块儿的话打仗不是吗?”噗…敢情你也知道你妈一早是被哪两头的号哭吵醒的啊?难为你弟还一直在外人面前嘴硬说你俩从不打架…其实你是“公检法”,你弟是“宣传部”吧?
【弟弟一岁八个月】中秋前某一天,晚饭后,叮咚二侠各拿一床小被子围身上,抢着说自己是“新娘纸(子)”,乐得哈哈的!兴奋中,姐姐扑向弟弟要拥抱,扑哧就把弟弟压倒在了爬爬垫上。被姐姐压在身下的叮叮上气不接下气地抱怨:“别压我!压坏就没有弟弟了!”姐姐闻言,安慰她弟:“没有了就再生一个呗,过节时候生一个呗!”喂,姐,你是不是觉得生孩子跟吃月饼是一回事?
【弟弟一岁八个月】和咚姐逛街回家,姐姐手里的气球引起弟弟关注。只见一阵硝烟四起的抢夺之后,姐姐嘶吼:“那是我的气球!”弟弟闻言松手,不再跟他姐争辩,而是转头找到我,问:“再买一个吧?”没等我说话,姐姐吼:“那是商场里的阿姨给我的,买不到!”弟弟默然…不过话说叮叮你这是擒贼先擒王么?
【弟弟一岁八个月】回姥姥家的火车上,姐弟俩站在卧铺车厢的窗口往外看,弟弟一边看一边抱怨:“怎么还不到姥姥家?”三岁半的姐姐安慰他:“再坚持一下,一会儿就到了!”还没等我欣慰完这姐姐的保姆范儿,就见姐姐跑来问:“妈妈,怎么还不到姥姥家啊?”我乐了,“刚才谁说坚持一下就能到的?”结果这姐姐开始哼哼唧唧地往我怀里腻歪,一边腻歪一边抱怨:“不行,我让他们坚持,我不能坚持…”律弟恕己啊姐!
【弟弟一岁九个月】一大早,叮叮跑进我房间,穿着姐姐的旧背心站在我床边,抬头看着我,奶声奶气地指着自己身上的小背心正告我:“姐姐穿旧了的给我,姐姐穿新的!”谁知姐姐有起床气,躺床上看见了,尖叫:“那是我的,给我!”叮叮低头看一眼小背心,解释:“姐姐穿新的。”一边解释一边还犹犹豫豫地将脱未脱。可是没睡够的姐姐还是不高兴,就扁了嘴。弟弟看看一脸委屈的姐姐,沉默一下,脱下小背心递给姐姐,温和道:“给!”我满怀激动地仰望着儿子,心想,看,这才是纯爷们儿啊!
【弟弟一岁九个月】小爷们儿叮叮二十一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姐姐熏陶有方,语言逻辑已经很好,极少犯语法错误,一天天地热衷于接人话茬,还总是接得特别准,时间久了,大家就常常忘记他不过是个那么小的小宝…比如今天玩多米诺,妈妈和姐姐辛辛苦苦排了一圈圈,刚由姐姐从右边推倒第一块牌,叮叮嗷嗷叫唤着就把左边第一块推倒了,于是中间噼里啪啦乱成一团!妈妈怒视叮叮,结果此人表情特别悲壮,语气却特别淡定地安慰他妈:“再摆一遍吧!”我摔!一百多块啊爷!!当然他妈随后就罢工了,转而一边看咚咚姐姐“排队”(咚姐一直管多米诺叫“排队”,还怪形象的,哈哈),一边指着一堆红色多米诺问叮叮:“这是什么颜色?”叮叮看了看,认真答:“蓝色!”噗…我不死心,又指着蓝色问:“这个呢?”“绿色!”啊啊啊天旋地转…我再指绿色问:“这个呢?”“黄色!”“…”怀揣最后一点希望,我又指着黄色问:“这个呢?”“红色!”…嗷嗷这是要弑母的节奏啊叮少爷!话说“色盲”不稀罕,咱能“循环盲”才是一种境界啊!
【弟弟一岁十个月】晚饭后,我上网,那姐弟俩在我旁边玩彩泥。弟弟一边玩一边念叨:“吵吵力几,七角现慢,好七好多!”姐姐纠正:“错了,是‘叨叨立子,现到现慢,好吃好喝!’”吐血了啊…逛菜市场的小孩伤不起啊…这得是怎样的想象力才能想到你俩说的是“糖炒栗子,现炒现卖,好吃好剥”?!昔孟母,择邻处…呜呜…
【弟弟一岁十个月】一眨眼小兔子叮叮就二十二个月大了,他话多,和姐姐在一起聊天的样子,很像是两个三岁的娃娃在交流…最关键是他爱操心,随时随地各种嘱咐:“小心,别把菜洒了!”“介系我七饭的椅几(这是我吃饭的椅子),那系姐姐七饭的椅几,爸爸你别踩坏了!”“阿姨小心点,掉下去就麻烦了!”“那不系小汽车那系即行车好么(那不是小汽车那是自行车好么)!”“我来给姐姐开门我开我开我开我开”…我觉得再这样下去对我的成长发育很不利,少爷,我会“早更”的好么…
【弟弟一岁十个月】某晚,很少见妈妈在家穿运动服的叮叮一晚上都盯着妈妈的衣服,从晚餐时开始问:“妈妈你圈的行么呀(妈妈你穿的什么呀)?”“这叫运动服!”“哦!”…五分钟后,“妈妈你圈的行么运动服啊?”“运动服就是运动时穿的衣服!”“哦!”餐后去别的房间转一圈,又回来热切地盯着妈妈的衣服,“妈妈你圈的运动服啊?”…一晚上确认了十遍!我说叮少爷,你妈穿件运动服就那么稀罕么?!麻烦你以后把这十遍台词换成“妈妈你圈运动服也介么好看”行么?
【弟弟一岁十个月】晚上一进家门,看见姐弟俩正手握小企鹅蜡笔,趴在大张的挂历纸上面画画。尤其是叮叮,撅着开裆裤里肉乎乎的屁股蛋,哎哟妈耶!一看口感就特别好!于是妈妈脱了外套,嗷呜一声扑上去,冲着裸露的屁股肉“吧唧”一口!叮叮头也不回地淡定作画,只不慌不忙地问:“秋不秋啊(臭不臭啊)?”妈妈没有气节地继续啃:“不臭,香喷喷!”叮叮刚要说话,突然被妈妈拽过来翻过身开始啃脸蛋脖子,叮少爷怒了,却苦于对手太强大,只能娇花一样哭唧唧地挣扎,“久开(走开)!久开!妈妈你久开!”…完全不同于咚姑娘每天被扑倒亲吻时总咯咯笑着说“妈妈我喜欢你”,只恨不能一直在妈妈怀里打滚…喂!我说,小伙子你很不可爱啊!
【弟弟一岁十个月】周末,姐弟俩吵架,姐姐喊:“姐姐不是大坏蛋,你是小坏蛋,因为你小,你比姐姐矮!”弟弟不服,俩人就站起来比身高。满室阳光下,姐姐扭头俯视弟弟,得意扬扬,“看,我高吧?!”谁知弟弟也挺直腰,很得意,“看,我矮吧?!”倾倒…儿子你赢了!这年头拼的不是道理是脸皮啊!
【姐姐三岁八个月】冬天的周日上午,霾,不宜出行,集体宅。姐弟俩脑袋挨脑袋地趴在沙发上说话。只见姐姐拿着一个六边形积木告诉弟弟:“这是多边形,叮叮,跟我说,多边形!”“多边形!”弟弟大声重复。“对,好极了,是多边形。”咚老师点头,随手又拿起一个平行四边形,略犹豫一下,果断道,“这是少边形!”“少边形!”弟弟一如既往地信任并崇拜姐姐,坚定响应!瀑布汗…人民教师的素质果然很重要啊!搞不好会误人子弟的啊…咚老师…
【弟弟一岁十一个月】晚上,我坐在书桌前看书,突然耳边轰隆一声巨响,低头,只见叮少爷揉着脑袋从桌板下钻出来,他手里举着一颗胖乎乎的圣女果给我看,“看,长得像个桃几(子)!”我点头,“对,真像,这是给你吃的还是给我吃的?”叮少犹豫一下,大义凛然伸出手递给我,“给你七(吃)吧!”又语重心长地指着绿色的蒂部嘱咐:“小心别七到皮吭!”呜呜,原来儿子也可以这么贴心啊!好感动…呃,不过叮少,刚才你是从哪儿把这玩意儿捡起来的来着?
【弟弟一岁十一个月】作为一个受过系统教育的知识分子,我们咚姐的乐高积木是玩得越发娴熟了。某晚,看着姐姐拼好的大船,妈妈由衷崇拜,“咚咚拼得真好呀,上过幼儿园的人就是不一样!”姐姐不置可否,淡定地继续拼。这时旁边突然蹿过来一个二十三个月大的小身影,看着妈妈急切道:“我向(上)过角(早)教课,妈妈,我向角教课!”瀑布汗…好吧,叮少,我承认你也是个知识分子好了…
【弟弟一岁十一个月】周末,叮咚奶奶用江浙一带的家乡话问我要不要吃“烟人囡”,说了三遍我都没听懂,我茫然四顾,抓住咚姐问:“你奶奶说的什么?”咚姐也茫然看我一眼,低头继续玩积木。我和奶奶正面面相觑呢,突然小小的叮少跑来站到我俩中间,挺起小胸脯,字正腔圆地翻译:“鹌鹑蛋!”妈呀,这就是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啊!
【弟弟两岁整】傍晚时分,快递的奶粉到了。我在客厅里把包裹拆开,挖出所有奶粉盒一一清点完毕,指挥家里唯一的一个男人帮忙运到食品柜前,没忘嘱咐:“叮叮,一盒一盒地搬,多了你拿不动!”叮叮不听,弯下腰,吃力却固执地抱起两盒奶粉。我很无语,站旁边打算看他摔倒后的热闹。谁知此少爷只搬不运,一直等到把三盒奶粉都搬到快递箱子上之后才果断推着箱子往餐厅走,一直推到食品柜前,再一盒盒递给正等在那儿的阿姨…妈妈惊呆了!儿子你竟然想到利用工具了?!这就快要从猿进化成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