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徐肃“战死”,公主守寡,徐老夫人更懒得跟这群破落户打交道,她一个鳏寡孤独的老人,连孙子都“战死”沙场了,也不稀罕外人怎么看,自然敷衍得很。不过偏支几脉每次来了都是请公主办事的,恭恭敬敬的恨不得把老夫人当菩萨娘娘一样供着捧着,听得她神清气爽,被她们哄得高兴了,徐老夫人就大慈大悲的赏点东西,这才乐意与徐家偏支来往。
而徐家偏支几脉仗着公主的名声,仗着与徐家和公主沾亲带故,在这京城也打下了些根基。这由虚情和假意维系的情分当真是浅薄如水,只需轻轻一击就瞬息溃散。
如今徐家没了公主,只剩下一个没有功绩没有封赏、还被剥了爵位封地的徐肃,自然再没有了利用的价值。可若说是因为徐肃的不长眼,导致了徐家三代以内不得入朝为官,那以前所有的埋怨与忿恨都能在瞬间暴涨,将徐老夫人和徐肃给压死。
谁家没几个学问做得好的儿子?谁家没有望子成龙的希冀?在这达官贵人遍地走的天子脚下住了多年,谁家不盼着儿子混出了名堂飞黄腾达,连带着全家过好光景?孩子们读了这许多年书,如今就算考上状元也再没半点用处了。更有打拼多年才将将混上七品小官的,如今说抹了官就直接抹了,就因为跟这污了心的驸马爷沾亲带故?
积了许多年的旧怨,偏偏在这种时候被翻扯出来,更添了许多怨恨。故而今日这一来,都是怀着滔天的怒气来的。
这十几人中中年纪最大的头发都全白了,年纪最小的也是不惑的年纪了,泼辣程度却一点不减。
不怪这些偏支老夫人撒泼,实在是徐家这事做得太绝,他们辛辛苦苦在京城打拼了大半辈子,立下了家业打好了关系繁荣了子嗣,总算站稳了脚跟。如今孩子没了前程不说,还要全家人声败名裂受人白眼,如何能不恨?
徐家的几个老仆妇脸上都是被指甲挠破的血道道,可来的这些人算起来都是徐家的长辈,她们又不敢真的下狠手去拦,只能半阻半挡得放了他们进来。
冲进卧房见老夫人倒在地上,几个偏支的夫人蹬蹬几步跑了上前,抓着徐老夫人的头发使劲扯,徐老夫人痛得惊叫连连,赵姑姑怎么拦都拦不住。
老夫人痛得护住脸却护不住身上,被这群隔房妯娌在腰上捏了好几下,顿时扯了嗓子惨呼道:“你们、你们放肆,我好歹还是徐家的家主…你们撒泼也不看看地方!”
她不说这话还好,一这么说,一位徐家偏支的老夫人登时甩了她一个大耳刮子,怒声骂道:“呸!你个老寡妇,一个外姓的破落户,也敢霸着家主的位置不放!看在公主的面儿上,老娘我忍气吞声忍了这么多年。如今公主都休了你那不长进的孙子,你还配当家主?”
旁边的两位偏支老妇人朝徐老夫人腰上、肩膀上的软肉恶狠狠地拧去,“我家出了什么事的时候,你个老虔婆关着大门幸灾乐祸。如今你家做了亏心事,我们还得受你们连累!你个老虔婆,真真是黑了心的!”
一位老妇人啐了徐老夫人一口,她一向良善,再多的恶态却是做不出来了,转头又哭道:“可怜我家孩儿寒窗苦读二十年,总算半只脚踏上了官场,如今却要被抹了官儿,可怎么是好哟?”
几位偏支一脉的老大爷有的不好意思跟一群女人吵,退出了卧房门外;也有的,却是跟着自家夫人骂骂咧咧,字字句句都跟刀子似的,恨不得从老夫人身上刮下一层皮。
老夫人哭得哎哟哎哟的,头发散了,外衣也被扯开了,就连里衣都被扯的皱皱巴巴的,又羞又怒身上又疼得厉害,恨不得当场昏死过去。
几个偏支老夫人更是下了死手,听着老夫人的惨叫总算畅快了些。赵姑姑拼了老命推开两个偏房老夫人,“咚”得一声跪在她们面前,又“咚咚咚咚”得磕了好些个响头,护着主子大声道:“老奴给几位夫人磕头了!求求你们放了老夫人吧!”
徐老夫人难得有了两分硬气,胡乱抹了一把眼泪,扯着赵姑姑的衣襟就要把她拉起来,绷紧嘴角喝道:“雅涵,你给我起来!哼,我好歹还是徐家的家主,欺辱家主这是重罪!便是告到官府去她们也没好果子吃!”
看见老夫人狼狈的样子,几位偏房夫人总算有了两分后怕,虽然仍是恨恨地瞪着老夫人,却僵在原地不知该进还是该退,总算不敢再扑上去踢打徐老夫人了。
场面瞬间僵持下来,直到外头一男子怒喝:“你们这些老匹夫!给我滚出徐家!”
这来迟了一会儿的,自然就是徐肃了。
前两日徐肃膝盖疼得钻心,他在军中多年,知道皮肉下的骨骼已经被碾得粉碎,再不处理怕是整条腿都得锯掉。叫了京城民间最好的大夫剜去腐肉捡出碎骨,这条腿包扎得严严实实。可他知道便是用再好的伤药,这条腿终归是废了。心中滔天恨意自不必说。
这些日子徐肃不稀罕住正院,觉得那里头满满的全是公主的恶毒气息,就跟方筠瑶住进了偏院。听到偏支几脉带人来闹事的消息,拄着两根拐杖紧赶慢赶却还是晚了这么一会儿。
外头的老大爷听了这么不恭敬的话,当即脸色一冷,正要上前呵斥两句,就被匆匆行来的徐肃用力一推,栽了一个大跟头。
几个老头连忙把他扶起来,门外头哎哟哎哟又乱成一团。
徐肃看徐老夫人的卧房门大大咧咧地敞开着,一眼看过去就见祖母仰面躺在地上,头发衣襟全乱得不成样子,脸上老泪纵横,赵姑姑跪在她前面也不知是什么情况。
徐肃当即火起,纵然他只有左臂完好无损,用拐做武器,这些老夫人也被他狠狠抽打了好几下,被赶出了门外。徐肃对她们“小畜生”的骂骂咧咧充耳不闻,他扔开双拐,赶紧和赵姑姑并另一位婆子上前小心地扶起了徐老夫人。
徐老夫人经这一场折腾,差不多折腾没了半条命,此时连干嚎都嚎不出来,只能靠在床头哆哆嗦嗦地喘气,一副受了大惊吓的样子。
徐肃气得眼睛通红,暴怒道:“赶紧去找太医过来!”
前几日圣旨刚下,徐家的人总算记起了如今住着的这地还是公主府,这时候正赶着收拾府里的东西,府里头所有人事都乱糟糟的。等徐管家想起府里的两位太医早就回了宫里,又匆匆忙忙从府外头找了个大夫。
徐老夫人受了惊,再加上这些日子本就心里郁结,没等药煎好就晕了过去。赵姑姑抹着眼泪把事情前后都给徐肃说了一遍,更是气得他眼睛通红。
外头的偏房老大爷和老夫人回过神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如今出了这样的大事,当下与他家断了关系才是更好,都想好要破罐子破摔了,也不怕这么个混小子。
徐肃发狠道:“我徐肃敬各位是长辈,这一次祖母受的委屈我们姑且忍下,可若有下一次,我徐肃绝不手下留情。”说罢当即拐杖一扫,卧房门口一人高的盆景顿时被打成了碎瓦片。
他在边关呆了多年,身上有一股子掩不去的煞气。偏房的十几位老人震了一震,憋着怒气不再说话了。
徐肃神情冷厉,脖子和额头上青筋暴起,看上去竟觉狰狞。只见他朝着众人怒喝道:“都给我滚!滚出我徐家的大门!”
闹腾了一上午的人撒了泼解了气,如今又被徐肃镇住了,只得讪讪地走了,临走前还跟旁边的人小声絮叨:“又不是你徐家的地儿,这儿还是公主府呢…”
“如今都是个残废了,还这么大气性,真是该的!”
徐肃眼前一黑,手中拐杖不稳,又啪唧摔在了地上。
这些日子,徐家人简直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原本每天一大早给公主府送菜的菜贩子不来了,每隔两日会把银丝炭送上门的炭行也不来了,送米送面的统统不来了,就连每天来挑粪拎去肥田的农夫都不来了。
实在没法了,徐管家只好增加了采买和洒扫的人手,负责内外院的吃喝穿用。
负责采买的小厮苦着个脸:他出门买到的米面都比别人买的贵,仿佛他脑袋顶上写着个大大的“徐”字,米面行的掌柜看见他,就自动把价格抬高一倍。一出门,走到哪儿就会被人嘲笑,还有一群猴孩子一路跟在他屁股后面唱歌,听得多了,他连词都背下好几句。
——“徐驸马,真窝囊,打仗瘸了一条腿,漂亮媳妇休了夫…”
可一旦走到了府门口,那些个刁民就都散了。小厮长长嘘出一口气,得亏他们还顾忌着这是公主府!如果这是徐家大门,说不得得天天被人丢烂菜叶臭鸡蛋!
短短几天,徐管家愁的头都大了:公主一走,出嫁带过来的宫人都跟着回宫去了,府里的下人呼啦啦少了一大半,空出的缺都不知道让谁填上。
好几个粗使的仆妇还跟他打听“正月还给不给加月钱?每天过年给的两件夹袄还有没有?”
哎呦喂,管家叫苦不迭:公主人都走了,他一个管家管上管下管厨房管外院,如今连丫鬟嬷嬷都得管着了?加什么月钱做什么夹袄,往年那都是公主的私房钱贴补的,如今哪有那闲钱?
这两日,连老夫人每日的燕窝粥都断了趟儿,正院大发雷霆。可他也没法子啊,往日那最上等的纯品燕窝都是公主的份例,宫里头来人直接送到府里来的。他倒是想使钱买,可徐府一向拮据,只在京郊有些田地能租给佃农,好歹得些进项,可今年的租子早收过了啊!明年的租子得过了年才能再去收。徐管家愁白了了头,这个年要怎么熬过去哟?
徐管家不可置信地问:“正院里那么多古玩珍宝,还有逢年过节别人送的古董字画,公主都带回宫啦?随便拿出去当一件都够用半月了!”
回话的下人摇摇头:“那倒没有。可公主回宫前把东西都锁进了她的私库!三道门九把锁,府里的师傅打不开呀!”
徐管家一脚踢过去,怒道:“那是公主的私库!里面放着的是公主的嫁妆!!!你们吃了雄心豹子胆,不好好看着还敢找人开锁!不要命了吗?”
下人哭丧着脸一瘸一拐地走了。徐管家又忙着到正院请罪让老夫人消气,累得半死不活。
这日长乐宫里的如嬷嬷突然想起来个事,如今这徐家住着的可是的公主府,怎么这两日也没听说徐家人搬出去?
把这事跟公主一提,公主淡笑道:“此事已经跟承昭交待过了。不过明儿还要劳烦嬷嬷走一趟,带着人去公主府把我卧房里的东西全部带回来吧,那些东西用着惯了,回了宫见不着总觉得不舒心,让下头的人小心着些别磕了碰了。”
如嬷嬷笑着应了一声:“公主这么一提,老奴倒也想起个事,公主的私库里还有好些东西,明儿去的时候多驾上几驾马车,把私库里全部的东西都搬回来咱宫里来,省得那些个眼皮子浅的把公主您的东西都顺走了。”
容婉玗笑笑:“嬷嬷说得极是。”
当年她刚嫁进徐家的时候,徐家的老管家把账面给她看的时候,纵然她不这不懂柴米油盐贵的新妇也吃了一惊。当时还唏嘘了好久:堂堂二百年世家,居然沦落到这步田地…
徐家早前年就亏空得厉害,全靠变卖祖上留下的东西维持开支,徐肃早逝的母亲还有两个嫡亲兄长,偶尔也能接济一些,但抵不了什么大用。徐家除了京郊的一个别院和一些田地,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
而徐家是在公主嫁入后才举家搬到公主府的,徐肃身无功名,后来又被误认为战死,徐老夫人二品皓命的封号每年也没多少例银,这徐家里头上到老夫人和小梁氏的穿用,下到小厮仆妇的月例,这五年来逢年过节徐家里里外外的花用,所有的花销都是从公主这里支的。
至于如今挂着徐家名儿的好些铺子,全部都是容婉玗自己的嫁妆,也都是由她出嫁时候带出宫的人打点的。
却也正是因为徐家没有个能主事的男主人的缘故,这些年在京城置办下的铺子都记在了皓儿的名下。如今皓儿脱了徐家家谱,倒是省得他们歪缠。
她私库和卧房里的大多是古董珍玩,孤本字画,其中大半都是难以估价的宝物。做媳妇的时候拿嫁妆贴补夫家已经有点窝囊了,如今跟徐家一刀两断,也绝不想便宜了他们。
容婉玗掌家五年,虽说大多交给宫人去做、亲自经手的不多,但也十分清楚徐家的景况。那些个人习惯了大手大脚,若是没有了花用,是一定会把她私库里的东西拿出去变卖的。如今统统拿回宫来才最妥当。
太子听了这事有点惊讶,难得姐姐有如此大气性,他自然要支持一番。于是带上自己的黑骑卫和领了私库钥匙的红素,浩浩荡荡地去了公主府。
这抄家的阵势又吸引了不少百姓注意。这些军人倒是规矩得很,敲开大门打开私库,小心收拾好里头的所有东西,最后把卧房的每一样古玩摆饰都小心包好。
明明都是粗手粗脚的糙汉子,一番动作却十分轻巧,连公主府的一砖一瓦都没有弄坏掉。除了在徐家家仆冲上来阻拦的时候打人的动作有点粗暴,真正是温柔到了极点。毕竟这里头一砖一瓦都是公主的东西。
太子手下的卫兵手脚利索,短短一个时辰的功夫,不光把私库里的东西腾了个干净,就连公主嫁妆里所有的房契地契铺契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一丁点都没留下。
老夫人不依不饶地闹腾,太子容璟绍却也只淡淡回了一句话:“这府里头每一样都是我皇姐的东西,所有的房契地契铺子又都记在皓儿名下的,徐老夫人这不依不饶的又是作甚?”
老夫人额头冷汗涔涔:太子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储君,如今已经得罪了陛下,可万万不能让未来的储君记恨。只好咬牙眼睁睁地看着曾属于他们徐家的东西被人搜刮干净,放满了整整九辆双骑马车。
这还只收拾了珍贵宝器之类的,至于好些紫檀木、上等红木打的家具,实在是不好带走,但徐家也绝不敢带着走。
这一番动作弄得徐家更是没脸,就连徐肃都没想到公主会做得这么绝,老夫人与她相处了五年,公主一向性子淡,更是头一次见到她如此决绝。
把所有该是公主的东西都整理干净了,来的卫兵把公主府大门上的门匾摘了,换上了崭新的一块。
原来那块旧匾额上题的是“承熹公主府”五个大字,圣上亲题的御笔匾额,正上方盖着玺印,五个大字右下角也有两枚鲜红印章,分别是徐肃和公主的私印,也代表这府中主人的身份。
而如今崭新的门匾上头,字还是字,却独独少了徐肃的印刻。摆明了要告诉所有人——公主虽然回宫了,可这公主府也得物归原主。
十数个黑骑卫当当正正守在正门口,徐家的人不许进也不许出。被拦在外头的赵姑姑不忿这是何故,纪嬷嬷笑眯眯解释道:“这大门是给主子出入的,西面的偏门还给你们留着呢!”
徐家的人一噎,自然明白如今姓徐的已经不是主子了,又听纪嬷嬷笑道:“知会你家主子一声,还是快些收拾得好,赖着不走大家都为难。”
这是要实打实得往外撵人了!赵姑姑哆嗦着手指着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寻了个傍晚,趁着大街上人少,徐肃拖家带口偷偷摸摸地回了徐家本家大院。
徐家本家大院也就是徐家一家人搬到公主府前住的地方,毕竟是二百年前老祖宗留下的基业,面积倒是大。可已经经了这么多代,看着徐家从钟鸣鼎食、门庭若市,到徐家慢慢衰颓,到了如今,已经有七成的破败了。
面积大屋子多,损坏严重,修缮又没有跟上,大兴朝堂堂二百年的世家,到了如今连那些朝堂新贵的小宅院都比不上。
本家大院里头仅留了几个家奴和一个管事看院,平日了这么大的宅子也打扫不过来,又上下没有半个主子管事,索性偷奸耍滑,应付了事了。可谁曾想,自家少爷一飞冲天尚了公主,原本破落的徐家得了泼天富贵,居然还能从那老高的地方掉下来?
徐肃脸色阴沉地惩了几个老奸巨猾的家奴,听着他们被打板子时鬼哭狼嚎的声音心里总算舒畅了些。
管事被打得狠了,扯着嗓子狡辩道:“我们也是没想到驸马您和老夫人还会回来啊!”徐肃眼锋一厉,让人更重重地打,说话的那管事很快厥了过去。
——五年前他尚了公主,举家搬到公主府;如今不当驸马,居然得带着家眷搬回来?
哼,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徐家不过是沾了公主的荣光才有了今天。可总有一天,他要那些人知道,他徐肃绝不是个只能凭着女人发家的孬种!
作者有话要说:怕你们看徐家看得烦了,两章合并了。
PS:匾额上盖帝王玺印确实是有的,但我不确定皇帝能不能给女儿的匾额上盖玉玺,可能是违制的。
最后想说:我…可以…斗胆…求个收藏么?
不会全文都这么慢热的!!!后面出现的好玩的人会越来越多的!!!作者菌以人格保证!!!

喂鸟

这日下午的时候江俨闲来无事,到小花园走了一圈。他作为侍卫,没有主子的吩咐不能在内廷私自行走,只能在长乐宫里的小花园溜达。
之前跟着太子也有不少空闲的时候,有时帮太子抄写书文,有时帮太子给某某官员递个话。别的时候无事做,自然有仪卫队的侍卫跟他比划拳脚。
可公主仪卫队的侍卫都住在外廷,长乐宫里头又没有习武的人能与他比划,只有几个太监懂些粗浅功夫,也不过力气大一些行得快一些,江俨自然不会跟他们去比划拳脚。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这园子。园子里的鸟雀看到生人来不躲不藏,反倒叽叽喳喳地往他这里飞。江俨一怔,自己好几年没回来过,它们居然还记得自己?
转眼却看见他面前的鸟儿各个灰头土脸的样子,江俨不由得好笑。平日宫里的下人也很少喂食,这些鸟儿基本都是自力更生觅食的。可冬天的草籽果实少,虽说这园子里大多是常青树,冬天它们能吃的食物却少了许多。
这寒冷的冬天里按理说应该有下人喂食的,估计是哪个粗心的婢子忘了吧?嘿,瞧这各个饥肠辘辘嗷嗷待哺的样子,也不知饿了多少天了?
江俨折回厨房,跟厨房的人交待过后,取了一块蒸熟的糯米,揉揉搓搓揉成了个白白的团子。
厨娘见他把要做糯米丸子的米拿走了一块,捏成了个馒头样子,还以为他饭量大中午没吃饱,正想要给他加餐呢!江俨推说不用,面无表情走了。
一路上江俨把手里的饭团捏散,蒸熟的糯米软糯,喂鸟儿很是不错。到了园子里,却正正好看到了一个小孩,两手拢成半圆状,捧着一手的胡萝卜丁。
长乐宫里头只有小世子一个小孩,不消说也知道这是谁。
皓儿把手捧得高高的,学着树上的鸟雀一样叽叽喳喳地叫,不时还唤道:“胡萝卜丁呀,香甜可口的胡萝卜丁,不好吃不要钱呀!”
江俨忍不住勾了唇角——小世子在宫外住了五年,也不知见过什么走街串巷的小贩,这一口吆喝学得倒真是不错。
树上的鸟雀们探头探脑,睁着绿豆样的小眼睛瞪着那红艳艳的胡萝卜丁看,远远观望着,却没一个敢飞下来尝尝这新食物。
皓儿高高抬着的手都酸了,可还是没一只鸟飞下来。他疑惑又失落地扔掉了手中的胡萝卜丁——明明他养的兔子最喜欢吃胡萝卜了!
江俨走上前,也不说话,默默把手中揉散了的饭粒分了他一些。皓儿不解地看他,却见江俨把手中饭粒一洒,树上的鸟雀纷纷飞下地来啄食。
皓儿瞪大了眼睛,学着他的动作把手中的饭粒洒到了地上,顿时吸引了更多的鸟儿。有一条绿色尾巴的鸟儿脖子最长,还一啄一个准,从周围鸟儿的口下抢了不少食。被抢了食的鸟儿原地傻愣了一会儿,抢不过人家只好再换个地方。
皓儿看得不开心,蹑手蹑脚地从身后走近想要逮住它,让它别抢了。
可这些鸟儿只是不怕生人,却也不是任由人抓的傻鸟儿。皓儿刚想扑上前去,那绿尾巴鸟儿就飞快地扇扇翅膀,扑簌簌地飞到了另一边,继续跟别的鸟儿抢食。
皓儿继续抓,鸟儿也换了个方向抢食,明明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却每次都能刚刚好躲开他的“毒手”。
不过这次它可就没那么好运了——看小世子趴在地上扑鸟,却每每失败。江俨怎么能容忍一只畜牲欺负小主子?待那鸟飞起时,江俨飞快地一伸手,轻轻巧巧就抓住了那鸟儿,把它轻轻捏在手里,放在皓儿面前,动作里有一丝讨好的味道。
那绿尾巴鸟儿慌了,一双小豆眼机灵得转个不停,呼扇着翅膀却怎么也展不开,只能在江俨的手心里胡乱扑腾。
皓儿眨巴着眼睛盯着它看,忍不住双手合拢,想要把它从江俨手里接过来。谁知那鸟脖子还挺长,脖子一伸“笃”轻轻一声响,在皓儿手上啄出一个小小的血洞。
江衍整个人都傻了,无意识地掐着那鸟儿的脖子,快被掐死的鸟儿哑着个喉咙嘶叫、疯了一样扑打翅膀,江俨被啄了好几下也没反应过来。
皓儿眼眶里蕴了一泡泪,却记得娘亲说过“男子汉不能哭鼻子”,忍着没嚎啕大哭,抿抿唇捂着手上那个小血洞走了。
江俨一惊,陡然间回过神来,随手丢开那鸟儿,大步追上皓儿抱着小孩去找长乐宫里的医女。
侥幸死里逃生的鸟儿没心没肺,扑腾了两下又去觅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