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暾启步,缓缓走向他,继而面色一沉,拔剑出鞘,架于引瑄右颈处:“你存心以此羞辱我。”
锋利的剑刃划破引瑄皮肤,寒光亮处数滴殷红的血渐渐渗出,而引瑄一笑置之:“大王以为王后风仪不足以令人纯然欣赏?思慕她一定会带有其他目的?或是她的动人心处必要借助大王威名才可体现?大王是低估了她还是高估了自己?”
子暾加重了把剑的力度,斜睨引瑄,轻蔑地冷笑:“你这阶下囚,也敢觊觎王的女人!”
引瑄应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过是种情怀,无谓敢不敢。是否可求,结果如何,亦是另一回事。”
他与子暾对视,又淡淡笑了笑:“我无心羞辱你,而今只是羡慕你。她原有离开宫廷自在生活的机会,但她选择了留下,说她是你的妻子。”
子暾一怔,目中的锋芒有一瞬的缓和。
引瑄又道:“我死不足惜,但请你勿伤害她。思慕她不过是我自己的行为,并未得到她任何回应。她从未忘记过她的身份和责任。”
子暾默然不语。须臾,两眉一蹙,挥袖扬剑一挽,直直地朝引瑄刺去。
一袭冷风扣响半合的窗棂,衔着泥土草木的气息透过北苑空幽的宫室。千枝宫灯刚点亮,一簇簇焰火在郁寒潮湿的空气中试探地、虚弱地跳动,那不确定的光影反而越发衬得室内景象晦暗不明。山雨欲来。
太后岑氏命长侍身侧数十年的女史溪荪取过近处那盏青铜鸟擎博山炉,掀开塑成山峦形的尖顶,亲手往里添了一勺沉香屑。
博山炉内祓除卑湿的芬芳青烟自盖上的镂孔中溢出,袅袅升起。太后微眯着眼,看青烟四散,看其中二三缕若有若无地掠过跪于面前的,淇葭的眉间。
“我该相信你么?”在听过淇葭的叙述、解释与请求后,她终于问,“若论事实,你确曾与沈太子私相授受,我如何知道你与他是否有私情?”
淇葭垂目道:“沈太子虽身处忧患仍安详平和,不忘以乐修身,有圣人遗风,而受困于菡泽,只能自制篪以作乐。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君子之座,左琴右书,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者,全赖琴之正音是资。他有君子之德,又是一国储君,虽为大王软禁,但若我们不待之以礼,连其操琴通乐亦不允许,不免有失大国风度。故我赠琴于他,实非出于私情。他回赠篪于我,只是表一时感念,何况他应不知道我身份。”
太后就此不予置评,但说:“你抬起头来,让我看看你的眼睛。”
淇葭应声抬首,坦然看着太后,一双清眸洁净宁和,无一丝矫饰躲闪之色。
太后端详良久,淡淡笑了:“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看他的眼眸更好的办法。眼睛不能掩盖人的丑恶。胸怀坦荡,眸子就明亮清澈;心思不正,眼睛就蒙眊不明。听其言,观其眸,人善恶真伪又能往何处隐藏…所以,我相信你,淇葭。”
淇葭略舒了口气,拜谢太后。
“但,无论你出于何种理由,赠礼物于别的男子都是错的。”太后语意一转,正色道,“不是你自觉无愧,他人便不会有所猜疑。你独处高位,难道不知这宫内宫外有多少双眼睛在紧盯着你?你聪颖明慧,或者,许多事不是想不到,而是不肯稍加妥协。心里一时不畅快,就敢把尹国的踏弩之矢送到大王眼皮底下;偶尔兴起,手头物事想给谁便给谁,毫不顾及周遭人等及大王的感受。若换作寻常妃妾,再有九条命也都赔上了。也惟有你,惟有你这般显赫的出身和自幼所受的万千宠爱,才承载得起你如此的雍容、高傲与任性。”
淇葭低眉,默不作声。太后凝视她,目有忧色:“你是个好孩子,却太过倔强。你对大王若有对我一半和顺,也不致与他疏离至此。而我始终不知,你与他之间,曾发生怎样的大事,让你至今仍耿耿于怀,不愿与他和解。”
淇葭黯然,唇微微动了动,但终究未发一言。
太后又叹道:“其实,子暾的心思你难道不明白么?他岂会不想重修旧好,只是你的举动常令他手足无措。他不知该怎样待你,惟有故作冷漠。”
看淇葭神情恻然,却仍不开口说任何话,太后摇了摇头,道:“你有气便一味闷在心里,不与他明说,却时不时地公然拂他意。须知男人最重颜面,就如这次,你赠琴给他心存芥蒂的人,若外人皆知,你让他如何自处?你率性而为,结果如此严重,甚至连嘉旻亦受牵连。如今来求我去善后,但琴既送出,以子暾的性子必无法忍受,是否能劝服他,我亦没把握,也许非但无法救出沈太子和嘉旻,连你和婉妤也未必能一一保全。”
“太后,我甘愿受死,但此事与王后完全无关,请你一定要保护她!”原本跪于淇葭身后的婉妤闻言,忽然向前膝行几步,挨近淇葭,流着泪向太后下拜,“琴是我请王后允许我带给哥哥的,带去的琴也是我自己的,并非出自王后宫中,所以我哥哥的琴绝非为王后所赠。”

淇葭讶异地侧首看她,婉妤一手拭泪,另一手垂袖掩住,悄悄拉拉淇葭的衣袖,示意她别作声。
太后的目光移至婉妤身上,语气平和地问她:“此事当真?”
婉妤颔首:“婉妤不敢欺瞒太后。我见哥哥屋舍简陋,无多少什物可供消遣,就想把我的琴送他,为此去请求王后。王后待我一向宽厚,立即便答应了。不想从菡泽回来后遇见筱夫人,她直指我趁大王不在私自与哥哥来往,并将宫中物件传于外,我心中害怕,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她便又问我琴是否为王后所赠,我自然说不是,可她已然不信…后来不知为何,大王竟知道了…王后担心太后因此责怪我,便将此事承担下来。太后明鉴,错皆在我,与王后全无干系。”
太后沉吟,再问婉妤:“如此说来,你送给太子的琴真不是王后宫中的?”
“不是,”婉妤即刻答,“太后若不信,可遣人去看。王后御用乐器皆加有翟形纹章,而我哥哥那琴就是我家常用的,绝无章印。”
太后点点头,对淇葭道:“回头我让溪荪跟你们去菡泽看看,若那琴果真不是你的,子暾那里就好说了。”再一顾婉妤,见她始终低垂着头,保持着低眉敛目的模样,便一哂,“你这孩子,倒很有心。”
婉妤欠身,声如蚊鸣:“臣妾惶恐…”
太后唤来溪荪,吩咐她随淇葭婉妤去菡泽,看过琴后把沈太子及浥川君都带到北苑来。溪荪领命,又召内臣宫女数十名,准备随二女乘太后龙舟赶往菡泽。
淇葭告退,太后却让她留步,道:“你喜读儒家书,有一句话必是见过的罢: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淇葭颔首说见过。太后道:“这前半句是说,与人相处,不要妄自猜度臆断别人是否有诈伪之心,或有失诚信之事。这点你做得很好,处事大度,坦诚待人,不乱猜疑。但这后半句也须悉心体会,若别人的确心存欺诈,有失诚信,而自己又能事先觉察,这才是贤者。”
淇葭欠身说记下了。太后叹叹气,挥挥手:“去罢。”
既至菡泽,众人入重兵把守的庭院,见其中只有嘉旻而无引瑄。嘉旻恻然告之:“太子已被拘入宫…”
二女相视一眼,都有些不安。溪荪轻声提醒观琴之事,于是众人步入旁边的书房,但见座席左侧置有一琴,虽同样造型别致,状甚古雅,却是七弦的。溪荪以手相抚,反复细细地看,只觉琴通体光润无痕,并无半枚章印。
淇葭见状,一牵婉妤手,低叹道:“妹妹,谢谢你如此为我着想。”
婉妤无语,微牵唇角,笑得幽凉凄然。
溪荪此刻验琴毕,过来朝淇葭躬身道:“此琴既非王后所赠,请王后许我相随回宫,向大王解释。稍后我向菡泽将领宣太后口谕,让他们先释浥川君去北苑。”
淇葭答应。溪荪宣旨后即命侍从送走嘉旻,又命人收好七弦琴带入宫。
即将启程,碍于暴雨倾盆,只得又等了等。待回到宫城时天已尽黑,淇葭忧心如焚,问过前来相迎的内宰大王所在,即匆匆赶去。
大殿门窗皆闭,里面黑漆漆的,无一丝光亮。淇葭迟疑着在门外唤了一声“大王”,亦未见回应。
她双手轻推,门徐徐开启。廊下宫灯微光流入殿中,淇葭睁大了眼睛。
子暾像个未通礼数的孩子那样随意坐于大殿深处,双足伸于身前,曲膝,两袖抱拢,埋首于膝上。
此外空空荡荡的大殿内别无他人,惟正中地面上留有一段削断的冠缨,几绺散发,数滴血迹。

“沈太子呢?”淇葭问,心下作好了准备去面对子暾可能骤然爆发的怒气。
然而他并未动怒,抬头看了她一眼,又闷闷地低下眼帘,简单地答:“走了。”
淇葭再试探着问他:“回菡泽了?”
“回沈国。”子暾仍仅以寥寥几字作答。
淇葭几乎不敢相信会有如此结局:“你…放过了他?”
子暾沉着脸不言不语,算是默认,没有提及自己当时是怎样在利刃即将触到引瑄胸口时硬生生往回一收,再转腕向上横扫,削断了引瑄的冠缨与少许发丝,而那锋芒对引瑄本身最严重的伤害亦不过是划破了他颌下的皮肤。
一日来心上所承的重负由此释然,淇葭向前缓移两步,欲向子暾说些什么,然思量许久,最后说出的也只二字:“多谢。”
“我放过他,你来谢我…”见她如此反应,他有些无奈,有些难过,最后黯然一笑,“我真是想杀他。”
淇葭怔怔地凝视他,对他作此决定的原因并非不好奇:“那大王为何…”
他转首面朝与光线相左的暗处,将此刻表情隐藏于安全的夜色中,踟躇须臾,他低声说:“我若杀了他,便再也寻不回你。”
这短短一句话陡然击溃了淇葭长久以来高筑的防线,她双睫一垂,从来只流向心里的泪顷刻间自目中滴落。
守侯在殿外的婉妤此时欲进去,却被溪荪拉住。溪荪默默地摆首,示意她别说话,再引她退后,自外轻轻阖上了大殿之门。
溪荪带着随行的宫人离开,走了数步再一回顾,见婉妤仍呆立于已关闭的殿门外,一动不动,便又折回她身边,轻声道:“小妤夫人请回罢,已经没事了。”
婉妤点点头,转身匆匆向外走。她侧首那一瞬,溪荪留意到她脸上保持着清淡笑容,亦未忽略她眼角曾有一点莹光一闪而过。

觉察到淇葭的饮泣,子暾仓促站起,想劝又觉无从劝,最后惘然问:“我已经不杀他,让人送他回国了,你还哭什么呢?”
淇葭拭拭泪,努力笑笑,反问他:“大王以为,我对沈太子有情么?”
子暾容色萧索:“我不知道…有宫人去幽篁山找我,说你独处时,常反复奏《淇奥》…”
“奏《淇奥》就一定是在想某个住在水边的人么?”淇葭轻叹,继而在眼睛已经适应的微弱光线里看着子暾,微微笑道:“当年我在淇水湾畔看见的你,何尝不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和风细雨的一语悄然抹去子暾心头的尘埃,周遭夜色迷离依旧,而此刻在他看来却已天地通明,如处阳春,原本幽暗的眸子也一点点明亮开来。
他沉默良久,只想寻一些可表达此间喜悦的言词,但最终说出口的却是貌似突兀的一句:“我摔破了他给你的篪。”
淇葭略感意外,只好一颔首,表示已知此事。
“我很不满他在上面题的诗,因为,那本是我想对你说的。”子暾朝她浅笑,轻声吟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淇葭顿时展颜笑,却是泪眼婆娑,低眉应道:“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子暾心微微一颤,靠近她,握起她的手,他们相视而笑,在疏离近三年后第一次温柔相拥。
闭上双目,子暾下颌轻抵于淇葭发际,听微风动帘栊,夜雨滴空阶。湿润的空气令他想起逆女之时的天气,夜渚月明,白露未晞,他长守于葭菼揭揭的水岸,看她出现在波上霞飞处,清绝的姿态,遗世而独立。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而这一次,她终于不在水中央。

五、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诗经?邶风?日月》

风雨淡去,一连数日都是晴好天气。
子暾每晚宿于中宫,日间与诸臣议事毕也会即刻回到淇葭身边,两人朝夕相对,相看两不厌,宛如新婚。
曾经的风波被轻描淡写地抚平,子暾只不动声色地送走了浥川君,隔离了容夫人。
浥川君嘉旻为私造玺书一事在北苑上疏请罪,子暾收到后亦未公诸于众,而是向群臣称浥川君仁孝,自请长居幽篁山为父守陵,因其再三恳请,故准之。二日后,嘉旻带着几名侍从离开了洺城。
处置容夫人也未大动干戈,子暾只以她对侍女疏于管教,纵容其擅自出宫的罪名,命她迁居于一处冷僻院落,裁减她侍从人数与月俸,并严禁别的夫人与其来往。
许是因那小女婴的缘故,婉妤对容夫人亦多了几分牵挂,一日私下对淇葭道:“告密之事,虽是容夫人侍女所为,但殊为可疑。容夫人位卑而无宠,这样害王后于她也没什么好处,何况王后待她不薄,她性情温良,当不会忘恩负义。此事主谋应为他人。”
淇葭叹道:“这点我岂会不知。当日情形你也曾跟我说过,主谋之人呼之欲出。她不过是不想出面向大王告密,故买通容夫人侍女行事罢了。”
婉妤便问她:“姐姐既知,何不向大王说明?如今这样,无端害苦了容夫人,听说她日日在囚所哀哭,人憔悴得厉害。”
淇葭摆首道:“你道大王不知真相么?此事疑点明显,明智如他,怎会看不透?但那人自与其他妃妾不同,是第一个服侍大王的女人,这多年之情不是如今这一事即可抹杀的,何况大王还要顾及大公子…大王或许私下会斥责她,但明里绝不会加以处罚。她既找了替罪之人,大王便顺水推舟让人顶罪以保全她。”
“怪不得她一直如此嚣张。”婉妤叹了口气,又蹙眉问:“难道姐姐就任她放肆下去?长此以往,她必会再寻事端。”
淇葭淡然一笑:“吃一堑,长一智。日后多加防范罢…现时我们若求大王放了容夫人,他一定不会答应,只能等一节庆喜日,再请他赦免宫中罪人,这样容夫人便可回去居住了。”
婉妤还欲再说,却听外面内臣传报大王驾到,遂与淇葭前去相迎。子暾进来,看见婉妤,脸上也无多少表情,只简单说:“你也在。”
婉妤欠身以应,自知不宜久留,略等了等,便告退离去。
她走得缓慢,待到了中宫院门前,又不禁止步回首,但听宫室中有乐音传来,调琴鼓瑟声清和相融,配合得无比默契。
当真是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未敢再听,婉妤默默出了宫院门,仰首举目,见时日尚早,而天高地阔,一时自己竟不知该往何处去。
这两年来,早已习惯了在淇葭处消磨时光,以致相较于居处,倒是中宫更像自己的家。而如今…无家可归了。
她漫无目的地信步于后宫,与之同行的只有日光自她身上扫落的,一道孤零零的影子。
心思恍惚,亦不知穿过几重门,转了几道弯,待她回过神来时,讶然发现自己竟身处于一完全陌生的处所。
以往她相伴于淇葭左右,去哪里都是随行,故基本无须认路,无事亦不会去静僻处。现在自己独行,才明白樗宫之大尚出她所料,原来有这许多院落是从未来过的。
眼前重门闭户,巷道幽深,寥无人影,惟有几只燕子绕着不远处一侧屋脊扑簌地飞。
婉妤呆立半晌,然后朝燕子走去。那些轻捷的鸟儿也不惧她,继续自顾自忽高忽低地飞旋于宫阙空中。
婉妤留意到它们大多是自那屋脊所在的院内飞出,便缓步寻去,而那院门原是虚掩着的,轻轻一推便开了。
院内飞燕更多,檐下梁上皆有鸟巢,百十只燕儿或高飞拂梁尘,或低喙啄新泥,景象甚是壮观。
婉妤饶有兴味地看了许久,忽听身后“啪”地一声,似有物自上方坠下。
回头一看,见是一只羽翼将成的小燕儿,大概急欲高飞,自巢中跃出,却坠到了地上。
婉妤过去拾起,捧在手心细查它伤势。此时院门咯吱一响,有一位手托一盘谷粒的宫人从外进来。婉妤回首,那人先是一愣,随后竟也能认出她,裣衽施礼:“小妤夫人万福。”
婉妤颔首,伸手给她看燕儿:“它受伤了。”
宫人大惊,忙搁下谷粒接过,进入院内宫室取细布缠好燕儿受伤的足,才松了口气,道:“幸好大王未看见。”
婉妤好奇地问:“这些燕子是大王养的么?”
宫人答道:“原是桑洛公主养的。当初倒也没这么多,后来公主嫁到芑国去,大王便命在此处继续养燕子,不许任何人惊扰,更不许伤及它们一羽一翼,渐渐地这里的鸟儿就越来越多了。”
桑洛之事婉妤在宫中亦略有所闻,知她是子暾异母妹,嫁至芑国为后。芑国被樗所灭,桑洛便在回国途中自投洺水而亡。
婉妤听后许久不言,徐徐打量周围宫室,见室内器物帘幕整齐洁净,家具杯盏亦一应俱全,才问那宫人:“如今这里还有人住么?”
宫人摇头:“没有。我只是日间来打扫宫室饲养燕子,晚上并不住在这里。大王也未把此地再赐人居住,但命我等将宫室保持公主居时原状,他会不时过来看看。”

这泥香带落花的飞燕居,是婉妤新的去处。
从此不在淇葭宫室多作停留,每日问安毕,便直往飞燕居饲鸟为乐。她常亲自提着花锄,从后苑选取土质肥沃的泥壤,移至院中培植碧草青蒿,以供燕儿筑巢。除耐心向宫人学习谷类饲料的研磨法外,甚至还会带上自己的侍女捕捉和孵化往日害怕的昆虫,以供燕儿食用。饲养诸事宜皆做完后,她便会立于院中,长久地凝视上空盘旋飞舞的燕儿,直到日落后才回自己住所。
她这新生的兴趣令菽禾有些不解,后来终于忍不住问:“夫人为何这般喜欢养燕子?”
那时婉妤正在低头看一只刚离巢的雏燕,那燕儿在石阶上蹦跳着学展翅,婉妤伸一手于它前面,它已对她十分熟络,不惊不惧,乖巧地跳到了她手心上。
婉妤托起燕儿,端详着,说:“给它们筑一个家,它们就会记住,无论飞多高,多远,离开多久,也总会回来。”
菽禾和冬子等侍女无法从养燕中体会到婉妤的心情与乐趣,虽每天陪她过来,那兴味索然的神色却掩也掩不住。婉妤也不勉强她们,若要做的事不多便让她们先回,自己待黄昏后才漫步回去。
一日,婉妤劳作许久觉得困倦,便入室内小憩,待到醒来时已至夜半。婉妤无意在此留宿,匆匆起来,点亮一盏宫灯,一壁提着,一壁竭力睁着惺忪睡眼往居处走。
这日午后尚晴朗,此刻却像是变天了,凉风呼啸,落叶纷纷,扑面生寒。婉妤加快了步伐。
忽然,依稀有婴儿哭声自巷道一侧传来,夹杂着夜风声,时断时续。
婉妤先是未多想,继续前行,但那哭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哀凄,实在听得人揪心。婉妤这时已全然清醒,心下只觉奇怪,孩子哭得这般厉害,竟也没人去哄。她犹豫着止步略等了等,见婴儿哭声依旧,遂决心过去看看。
循声探去,转过了几道宫墙,一所灰暗破败的小小院落现于眼前,哭声便是自内传出的。
那院中并无灯火,一片沉寂,若有人住也像是都睡下了,可那婴儿仍不住地哭。婉妤迟疑一下,最后还是进到院中轻轻扣响了婴儿所在的宫室门。
无人应答。
婉妤高声问:“有人在么?”
四下静寂如旧。
婉妤试探着伸手推门,门亦随之开启,涩涩的门轴发出的“嘎嘎”声在这暗夜里显得分外刺耳。
婉妤缓缓移步入内。冷风再起,吹得两扇未闭的门啪啪响,婉妤足未停步而回头看,一不留神,头撞上了室内梁上悬着的一件硬物,猝然跌倒在地。
匆忙撑坐起来,婉妤蹙眉揉揉疼痛处,再提起撞落一旁的宫灯往上照,想看看刚才碰到的是什么。
先出现在宫灯跳跃曳动的光影里的是一双女子的足,穿着颜色褪去的葛履,在一袭罗裙中幽幽晃荡着。
婉妤脑中有一瞬的空白,睁着茫然的眼睛下意识地提高宫灯向上看——
绀裙,缥衣,披散的蓬乱的乌发,分明是个人形。先是背对着她,继而随着晃动的幅度一点一点转过来,最后映入婉妤目中的是一张瞪目吐舌发紫的女人脸。
“啊!”眼前可怖的景象令婉妤全身都不自禁地颤抖起来,发出撕心裂肺的一声惨叫,她坍倒在地上,宫灯也再度坠地,火焰在这次剧烈的震动中一下灭了,屋内刹时俱暗,只有一点点月光透过门窗缝隙给了她些许苍白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