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你就不能疼疼女儿?”刘嫖提高声音。
“我疼你?谁来疼娇娇!”
“我是她母,我怎会不疼她?”
“疼她?你想的只有自己!”
“阿母,她是我女,我能决她亲事!”
“闭嘴,给我出去!”
窦太后震怒,两旁的宦者立刻上前,弯腰恭请馆陶离开。
“阿母!”意识到自己刚做了什么,刘嫖脸色变了几变,放软声音想要求饶。
窦太后却不理她,转过头,殿门很快在刘嫖眼前合拢。这一刻,她突然意识到,失去窦太后的宠爱和信任,她同在门前久立的王皇后没有任何不同。
殿内,窦太后仍是怒气难消。
陈娇起身凑到她的怀中,一下下顺着她的胸口。
“水满则溢,天子起了心思,窦氏需要一个对手。”窦太后抚过陈娇的发,似在自言自语,又似在教导怀中的娇娇。
王氏、田氏。
田蚡善于钻营,要提防被他咬上一口。皇后的亲兄庸庸碌碌,是个不错的靶子。
“娇娇,你说,让天子给皇后的长兄封侯,如何?”
“大母觉得好就好。不过,舅父大概不会答应。”陈娇轻声道。
“答应不答应都无妨。有时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窦太后笑道。
见窦太后心情转好,陈娇想起之前的事,好奇道:“大母,太仆言驯牛之法可行,为何不告知舅父?”
陈娇口中的太仆是太后三卿之一,专掌皇太后舆马。
汉袭秦制,朝廷设九卿,皇太后宫中同样有少府、太仆等官,位次前者,但同样称“卿”,足见皇太后权力之盛。
“此事拖到现在,插手的人不少。不过再拖也拖不了几日,无需多此一举。云中太守可不是什么善人,敢欺到他头上,难有好下场。倒是献上此法之人不过舞勺之龄,颇有些意思。”
“大母如觉有趣,无妨招来长安见一见。”
“不急,多看两年再说。”说到这里,窦太后抚过阿娇的头,沉声道,“娇娇,你要牢牢记住,做事可以毒,可以狠,可以蛮横,但要为自己想好退路,绝不能犯蠢。”
陈娇颔首,回到原来的座位上,展开一册《道德经》,继续诵读起来。
南郊祭祀不久,魏尚的第二封奏疏就进了长安城。
由于途中遇到雪融泥泞,道路阻断,比预期迟了足足半月,奏疏和青铜牛尊才抵达长安。带来的耕牛在路上死了两头,剩下三头进城时,迅速引来围观。
“这牛为何如此老实?”
“想是驯服过。”
“你我所用耕牛何尝没有驯过?”
“也是。”
议论声中,围在耕牛附近的人越来越多,很快有人发现不同。
“那铜环是何物?”
“牵之即走?”
永远不要低估劳动人民的智慧。拉着耕牛走一圈,不需要专门解释,更多人发现其中关窍。
相比起城中的热闹,太仆官寺上下却是如坠冰窖。
他们本打算近日就上奏疏,言驯牛之法可用。哪里想到,魏尚的第二封奏疏送到长安,还送来几头耕牛。更要命的是,还有一尊前朝的青铜牛!
太仆心知不妙,但事到如今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如果这次能扛过去,他绝对要和田蚡划清界限。
皇后的同母弟,太子的舅父?
算了吧,活脱脱一个扫把星!
田蚡尚不知自己被嫌弃,在太仆官寺已经人见人厌,此刻正带着礼物,又一次拜访魏其侯府上。哪怕对出入的宾客,田蚡的姿态都摆得极其谦恭,盘算着如何讨好对方,借机得些好处。
他万万想不到的是,由于灌夫的一封书信,他做的一切注定成为无用功。
正室内,魏其侯放下竹简,突闻家僮禀报田蚡求见。
“田蚡?”
思及灌夫信中所写,结合此人平日所行,窦婴心头一动。想起早年窦氏被薄氏压制,积蓄力量一朝翻身,对比如今的田氏王氏,神情不由得生出变化。
今日能一指碾死的蝼蚁,难保他日不会成为心腹大患。既然如此,能解决的麻烦,还是趁早解决为好。
“请田大夫进府。”窦婴命忠仆取来木匣,亲自将竹简收好。
虽说要做,但手段不能过于急躁。
他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清除隐患的同时,务求不给自己惹来麻烦。如果事情顺利,还可以借此做一下试探,看看太子对外戚是何态度,对窦氏能有几分容忍。
长安城风雨将起,远在云中郡的赵嘉依旧在为春耕忙碌。
新犁送入太守府不久,赵嘉的畜场又迎来一波观摩人员。
继亲手给牛鼻穿环之后,以魏尚为首的云中郡大佬们纷纷牵起耕牛,扶起耕犁,下田进行体验。
大佬们亲自下田,同行的护卫健仆自然不能例外。
赵嘉站在田边,看着一群人从田头开到田尾,又从田尾回到田头,半亩地耕完,兴致勃勃半点不觉得累,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要是多来几次,估计连佣耕的工钱都省了。
在大佬们忙于耕田时,魏悦从马背取下一把短刀,递到赵嘉面前。
刀是用精铁打造,出鞘的一刻寒光慑人,俨然是一把利器。刀柄是一块弧形软木,末端雕刻成一枚木环,细看却是一头衔尾的狼。
“给我?”短刀入手微沉,比赵嘉之前佩的好上数倍。
“对。”魏悦递出刀,指了指赵嘉马背上的弓,道,“阿多的弓不错,当佩一把好刀。”
“谢三公子。”赵嘉当即换下佩刀。出于身体本能,在魏悦抬手时向后一躲,成功躲开一记脑蹦。
“阿多反应快了许多。”魏悦似有些惋惜。
赵嘉手握短剑,选择沉默。
经验丰富了,想不快都不行。
魏尚等人从田地走出,护卫和健仆立刻送上清水。
一阵马蹄声传来,数名少年和童子赶着大车,沿着地头走来。车上是熬制的羊汤和蒸好的热饼,用特制的食盒、汤盆盛装,保证送到时还是滚烫。
除此之外,还有新制成的豆腐。
赵嘉没办法弄到盐卤和石膏,对魏悦来说不是问题。之前到城内送耕犁,赵嘉顺嘴提了一句,没过两天,东西就送到赵嘉面前。
经过一番试验,从豆浆到豆腐脑,再由豆腐脑到豆腐,家中储存的黄豆飞速减少,制成的美味却是越来越多。
在豆腐制成后,家中一天三顿,天天都离不开。无论赵嘉还是虎伯等人,没有半点吃腻的迹象。
有了豆腐,赵嘉又想起黄豆榨油。不过和前者相比,他对后者没什么印象,只能尽量回忆,再试着与人商量,看是否能够得到灵感。
在西汉生活十四年,赵嘉的味蕾备受考验。只要条件满足,关于吃的科技树,真心是一点就停不下来。
大车停到近前,看到车上端下的羊汤和豆腐,云中郡大佬们也是眼前一亮,正准备拿起饭碗,远处天空突然腾起一道黑烟。
轻松的气氛瞬间一扫而空。
只要生活在边郡,哪怕是三岁的童子,都知道那道黑色的烟柱象征着什么。
狼烟!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马蹄声震动大地, 烽火台一座接一座燃起,黑色的烟柱直冲云霄, 数里之外仍清晰可见。
匈奴来势汹汹, 代郡、雁门、定襄直至云中,边陲诸郡皆是狼烟滚滚。
边军敲响鼓锣, 边民迅速撤往城内及附近村寨。实在走不脱的,干脆数人结伴, 以随身的弓箭和短刀为武器,对抗先至的匈奴游骑, 尽量拖延骑兵的速度,为其他人争取时间。
“杀死一个是个!”
几名青壮丢掉耒耜,张开从不离身的弯弓,顶着骑兵的冲锋,射出一波箭雨。
匈奴骑兵熟练的侧身挂在马上, 或是向前一趴, 飞来的箭矢全部落空。
一匹战马被射中脖颈, 发出咴律律的嘶鸣。匈奴骑兵面露狰狞, 双腿夹紧马腹,躲过第二波箭雨, 驱使战马提速,狠狠-撞-上前方的青壮。
砰砰几声, 青壮倒飞出去。落地时, 熟人胸骨凹陷。受伤较轻的来不及爬起, 瞬间被淹没在铁蹄之下。
匈奴骑兵越来越近, 已经有边民被刀锋掠过,倒在血泊之中。
听到惨呼声,陆续有青壮停止脚步,转身朝匈奴冲了上去。然而,对面的匈奴实在太多,边民的反击如浪花拍击巨石,短刀砍中马腿,下一刻,持刀的人就被卷入铁蹄之下,鲜血染红大地。
一队斥候从斜刺里冲出,手持弯弓,一次又一次拉开弓弦,掩护边民撤退。箭壶射空,仍牢牢挡在匈奴和边民之间,直至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
面对凶悍的强盗,什长丢掉弯弓,抽-出随身的短刀,厉声喝道:“贼子屠我边民,死也要拉上一个,随我杀!”
“杀!”
刀锋交错间,十余名斥候尽数落马。鲜血飞溅,染红了铺满碧绿的草原。
景帝中元年二月,匈奴大举南下,边郡接连告急,云中郡亦在其列。
看到狼烟升起,魏尚等人飞速上马,向云中城飞驰而去。
临行之前,魏悦一把扯住赵嘉的手臂,道:“回村寨,畜场不要留人!”
赵嘉来不及说话,魏悦已经松开他,飞身上马,紧随魏尚而去。
沙陵县在云中城西南,同郡边要塞有一段距离。匈奴要冲到这里,除非破开边军防守,或是从五原郡绕过来。
从以往经验来看,两种可能性都不大。不过凡事小心为上,赵嘉不想冒险,决定听从魏悦的建议,把人全部撤回赵氏村寨。
“熊伯,虎伯,召集青壮套车,牛羊能带走的就带,带不走的就留下!”
“孙媪,组织人手带上孩童,其他的都不用管!”
赵嘉跃身上马,提高声音,命令一道接着一道。
远处的狼烟久久不散,虽然没有听到喊杀声,却能清楚感知到事态紧急。
“郎君,我等可守卫畜场,如之前一样!”有青壮道。
“照我说的做!”赵嘉语气严厉,“全部回村寨,这里不留一人!”
“郎君,田地…”
“不用管!”
赵嘉严令之下,众人迅速行动起来。
熊伯和虎伯组织青壮,飞快套好大车,将羊羔、牛犊和马驹装到车上,还收回不少耕犁。孙媪和妇人们展开麻布和兽皮,将孩童们绑在自己背上,抓起弓箭,利落的跃身上马。
公孙敖帮青壮们打开栅栏,畜场里的几条大狗跟在他身边,不断的吠叫着,驱赶落单的牛羊回到队伍。
卫青原本和公孙敖一起,奈何个头不高,混乱中很容易被落在后边。
赵嘉策马经过,看到抓着一头小马驹的卫青,直接唤道:“阿青,过来!”
卫青转过身,赵嘉已经在马上侧身,双腿夹紧马腹,一手攥紧缰绳,另一手将卫青捞起,直接放到身前。
“抓紧!”
赵嘉呼出一口气,对身后的虎伯道:“栅栏木屋不用管,快走!”
“诺!”
赵嘉在前方开路,大车和妇人行在中间,青壮在左右护卫。季豹带着几个身手好的汉子走在最后,提防匈奴游骑出现。
卫青坐在马背上,小手抓住赵嘉的衣襟,仰头时差点-撞-到赵嘉的下巴。
车马轰隆隆前行,很快抵达赵氏村寨。
垣门已关,土垣四周升起木板,高大的箭楼已经推出,青壮藏在横杆后,向北眺望时,看到了归来的赵嘉一行。
“是郎君!”
“赵郎君回来了!”
“快开垣门!”
守门人拉动绳索时,一名矮小汉子不情愿,低声嘟囔着该将这些人关在外边,真有匈奴来,还能挡一挡。
“鄙夫!”
嘟囔声被独臂的守门人听到,二话不说,一脚将其踹倒。周围人都是冰冷的看着他,更有送热水来的妇人狠啐他一口。
“无胆鼠子!”
见其面露怨色,独臂守门人也不废话,手一抬,立即有青壮上前将他捆牢。
“我有何错?”矮小汉子挣扎道,“垣门一关就不该再开,这是规矩,他赵嘉也不能例外!匈奴来了多少,你们可知?不如将他关在外边,取其家中存粮,我等吃饱喝足,必能守至匈奴退去!”
“小人!”
这番言论非但未能引来共鸣,反而更遭人唾弃。
不是矮小汉子太过愚蠢,口无遮拦,而是他新近投亲,刚到赵氏村寨不久,只知赵嘉富裕,其他却不甚了解,对其处置贼人之事更是仅有耳闻。
在他看来,区区一个孺子,哪会有这等本事,必是其身边老仆所为。
趁乱夺人家产之事,矮小汉子不是第一次做。之前几次都很顺利,哪里想到,在赵氏村寨碰了钉子。
收留他的族人满脸通红,既有恼怒也有羞愧。他们后悔让这人住进家中,早知是这样人品,就该早早赶走!
“关起来,等郎君处置。”独臂守门人道。他压根不想同这样的混账多费口舌。
“不如杀了!”一名青壮单手抓起矮小汉子,锋利的短刀直抵对方脖颈,“若留他命,难保不会投了匈奴!”
“我怎会投匈奴!”矮小汉子高声抗-议,可惜没人理他。
身在边郡,常年面对恶邻威胁,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如矮小汉子这般鼠胆心狭,为保住性命,说不定真会投了匈奴。
赵嘉驰马进入垣门,了解事情经过,皱了皱眉,没有取汉子性命,只命人将他关起来。
“让人小心看守,匈奴退去后,将他送去云中城。”
“诺!”
此次匈奴掠边,边境要塞必遭破坏,急需劳力重建。送他去修筑城墙,和城旦关在一起,别说逃跑,能离开工地半步都是奇迹!
矮小汉子被堵住嘴,反绑住双手拉了下去。
垣门重新合拢,门栓挂好,需两名壮汉才能抬起的重木架在门后,确保不会被轻易撞开。
村寨东侧有一片空地,本属于赵嘉,准备春耕后再起一批房子。土地已经平整出来,正好安置带回的大车和牛羊。
“先把围栏立起来。”
分出一部分青壮去箭楼,虎伯和熊伯带领余下的人手搭建畜栏。木料不够用,就用大车堆在四周,围出一个独立的空间,确保牛羊不会跑出来。
羊羔、牛犊和马驹需要细心照料。有的羊羔实在胆小,被妇人们抱在怀里。马驹和牛犊相对欢实,在新的畜栏中走了一圈,熟悉过环境,很快各找各妈,准备填饱肚子。
众人都在忙碌,赵嘉也没闲着,挽起衣袖,亲自提起木桶,给牛羊的食槽内填补饲料。
“不知匈奴何时退走,各家的粮食可都充足?”
“省着点吃,能撑上一些时日。”虎伯走在赵嘉身边,低声道,“不过匈奴这时来,恐会误了春耕。要是拖上一两月,今年怕收不了多少粟菽。”
赵嘉点点头,知道虎伯所言不假。
“若是真误了农时,需另想办法,才能交上今年的税赋。”
冬日雪灾,以致粮食绝收。春耕开始不久,边民刚有些盼头,匈奴就南下劫掠,真心是不让人活。
按照常理,匈奴本不该在这个时候来。
说句不好听的话,青黄不接的月份,边郡的库房里能跑马,百姓家中也没有多少存粮,有的人家连耗子都能饿死。这个时候来,收获未必有,遇到愤怒的边军和边民,死伤千八百却有可能。
卫青跟在赵嘉身边,怀里抱着捆扎好的青草。听着赵嘉和虎伯的对话,愈发坚定了之前的信念:匈奴都不是好东西,必须像田里的杂草一样,全部除掉!
喂完牛羊,赵嘉拍拍手,看到跟在身边的卫青,干脆弯腰把小孩抱了起来。
“郎君…”虎伯皱眉。
纵然这孩子不是田僮,这样也不合适。
赵嘉咧嘴笑了笑,未来的大司马大将军,别人想抱可还抱不到!
走在村寨中,陆续有孩童围上来。稍大的几个怀里都抱着羊羔。几只芦花鸡飞过,扑扇着翅膀,似乎要啄孩童怀中的羊羔。孩子们单手抱住羊羔,小手挥舞两下,准确拍上芦花鸡的脑袋,轻松把袭击者赶走。
赵嘉看得有趣,将卫青放到地上,解下腰上的布袋,倒出里面的肉干和饴糖,分给围过来的孩童。
许多孩子分到饴糖之后,没有自己吃,而是用牙齿咬开,再分给其他同伴。肉干也是一样,全都撕成细条,每人也只能尝尝味道。
“谢郎君!”
“不用,去玩吧。”赵嘉又要抱起卫青,却被小孩躲开,坚持要自己走。
在场孩童听到他的话,都摇头表示不赞同。
“郎君,匈奴来了,哪里能玩!”
“郎君,不能轻视这些匈奴!”
“把他们打死,才能保住粟菽!”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表示事态严峻,这个时候还想着玩,思想很危险,问题很严重!
见豆丁们严肃的样子,赵嘉有点想笑,又觉得不合适。只能强压下嘴角,正经表示他们说得对。
孩童们散去之后,赵嘉将卫青交给找过来的公孙敖,独自上马,沿着垣墙巡视。询问过警戒的青壮,确认没有匈奴游骑的迹象,才策马返回家中。
与此同时,卫氏村寨也是紧闭垣门,青壮轮流登上箭楼,警惕随时可能出现的游骑。
老人们抓紧统计粮食牲畜,妇人们看紧孩童,平日里不做活的闲汉也被驱赶着爬上土垣,不许在这个时候偷懒。
狼烟升起时,阿陶和阿石还在畜场附近放羊。得到警讯,立即将羊群往回赶。幸亏有畜场的青壮和健妇帮忙,羊没有遗失,放羊的孩童也平安回到村寨。
来送人的健妇特地去见了卫青蛾,转达赵嘉的话。
“郎君说,如果情况危急,女郎可往赵氏村寨。”
“我知。回去告诉阿弟,我这里无事,他需当心。如遇险情不要强撑,当持宾客木牌入云中城。”
“诺!”
健妇退出室内,和青壮一同策马离开。
卫青蛾走出房门,手背搭在额前,看向湛蓝的天空,微微眯起双眼。
健仆背着弓箭、手持短刀守在院中,卫夏如影子一般跟在卫青蛾身后。
还有一名少女跽坐在卫青蛾腿边,样貌娇美,左臂绑着布条。她的胳膊被恶人折断,医匠的能力有限,骨头虽然接上了,手臂却根本使不上力气,几乎成了半个残废。知道她的情况,连族人都不肯收留。卫夏告诉她,女郎愿意收留她,少女几乎不敢相信,直至同卫青蛾当面,她才相信自己不是做梦。
“从今日起,你名卫秋。”
卫秋。
这是她的新名。
少女仰起头,对上卫夏的双眼,随后又转开视线,望向站在廊下的卫青蛾,单手抚过头上的木钗,弯起饱满的红唇,笑意浸入眼底。
“阿秋,你为何笑?”卫青蛾好奇道。
“秋觉得女郎甚美。”
卫青蛾被逗笑了。
“我颜色尚不及阿多,何言美?”她的相貌随了父亲,英气有余,娇柔不足,实在称不上美。
“女郎此言莫要让赵郎君听到。”一名年长的女仆从厨下走来,手中提着一个陶罐。
“媪,这是什么?”卫青蛾好奇道。
“豆腐。昨日赵郎君送来,仆取酱和羊汤煮,加了豆芽和葱韭。”
“甚好!”
卫青蛾转身走进室内,对卫夏和卫秋道:“媪极擅烹,你们都来尝尝。”
“诺!”
匈奴的到来打破了边塞的宁静,先锋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一头撞-进云中郡。太守魏尚亲自调动兵马,在边界进行布防。
看到匈奴打出的旗号,城头的郡官将兵都有些诧异。
“不是须卜氏。”
作为老对手,自然一眼就能认出对方。眼前这支骑兵很陌生,武器破破烂烂,身上只有皮袍,之前从未见过。更让魏尚皱眉的是,这些来犯的骑兵须发泛黄,瞳生异色,根本就不像是匈奴本部。
“阿翁,他们应是匈奴别部的蛮骑。”魏悦一身甲胄,站在魏尚身侧。他方才带人出城探查,带回五六颗首级。杀之前审问过,知晓了这支骑兵的身份。
“别部蛮骑?”
“匈奴右屠耆王征服一支蛮族,收为别部。”
说好听点是别部,说难听些就是右贤王的奴隶。
对匈奴来说,本部之外都是奴隶,尤其是这些长相另类的蛮族,属于最佳炮灰,随时可以丢弃。他们被派来攻打云中郡,打不下正常,全死了右贤王也不在乎。若是撞大运打赢,以后再碰上魏尚这样的硬茬,就可以采取人海战术,全派奴隶军!
事实上,匈奴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南下,依照中行说定下的战略,秋熟才是劫掠的最佳时机。
奈何去岁雪灾,草原冻死不少牛羊,上次劫掠来的粮食也不够支撑所有部落。单于一声令下,各部化整为零,勉强撑到开春。可随着一场疫病的爆发,还没长膘的牛羊突然大批死去,匈奴贵种要养活族人,甚至开始抢夺别部的牛羊。
单于和左右贤王都知道,这样下去肯定会出乱子。
无计可施时,单于的谋主出主意,干脆集合各部南下。抢得粮食固然好,抢不到,也可以借汉军消耗别部奴隶,接收别部的牛羊,保存匈奴本部实力。
比较聪明的别部,例如丁零、氐、羌,多少能猜出王庭的打算。只是碍于匈奴的强大,不得不按照对方的命令行动。唯一能动的脑筋,就是在进攻中有所保留,避免伤筋动骨,整个部落被吞并。
没有脑子的,如进攻云中郡这支蛮部,一门心思的往前冲,其下场,就只能是给汉军送人头,留在后方的牛羊被本部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