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妍摇头,“我已经答应了李大郎,到时候和他们一块儿搬去城南。夫人的法事,谭老爷不必担心,只要按照我所说的去做,必然能成的。哦,对了,要是要给你家几个下人一块儿驱邪,这法术得各自分别做一回,不能合并到一块儿做了。”
其实这法子粗浅得很,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靠的就是以势压人,用三位僧人二十年道行和香炉鼎沾染佛气的纯净之气,再配上谭家那两尊石狮子的镇邪之力,将谭夫人身上的戾气给压制住。
正因为没有技术含量,所以不会出错,出错了也不怕,同时功效十分霸道,不沾染因缘、功德。换做是张清妍的三曾叔祖在,哪用得了那么麻烦三曾叔祖直接朝着谭夫人吹一口气,就能镇住戾气。就是张清妍的大哥大姐也能动动嘴皮子,将谭夫人保住。
这就是道行高深的好处了。
无意识中散发出来的气场都能驱邪招福,天道只能针对修士本身,但不能对付他的气息,更管不了被这气息给碰到的“路人”。
谭老爷见张清妍没有改口的可能,只能暗自惋惜。
徐妈妈很快就回来了,脸色却是白得吓人,和谭夫人、明芝差不离,“老爷、夫人,林家、林家也闹鬼了”
谭老爷怔住,“林家哪个林家”
谭夫人心头那股子憋屈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还能是哪个林家肯定是林氏的娘家抄了崔家的那个林家”谭夫人像是喝了神仙水,都有力气站起来了,“我就知道崔家灭门的事情有蹊跷一定是林家害的如今王夫人可是找到债主要报仇了他们是丧心病狂啊,换了王夫人的孩子不说,还要了崔家满门的命”
谭老爷安抚谭夫人坐下,“殷娘,崔家的事情我早与你说过,这事情管不得,也说不得。”
谭夫人气得胸口起伏,听谭老爷后半句话,却是又蔫了下来。看到张清妍面无表情,谭夫人一下子眼睛亮了,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大仙,你是不知道啊”
谭老爷一听这开头,也是没辙,只能示意三个下人离开。徐妈妈和两个丫鬟连忙退下,房内只剩下谭家夫妇和张清妍。
谭夫人这下更是放心大胆地说了起来。
崔家是大富商,生意在江南一带做得很大,但比崔家富庶的商户也不少。崔家送王夫人出嫁的时候摆了十里红妆,便有流言蜚语,说崔家富可敌国。
这个“可敌国”三字哪是能随口说的
崔家人知道厉害,就行事低调了起来,还故意搅黄了自家的几生意,行事变得缩手缩脚,连为王夫人这个出嫁女出头都要寻个由头,这才让林氏以平妻之实被抬进了崔家,不然找个老实本分的丫鬟替王夫人生子,不是更为稳妥何必要弄个平妻来给自己添堵。
即使崔家多番隐忍、自污,这流言还是没平息,时不时地就被人提起,惹得京城都注意到了江南崔家。
崔家抄家,是林大人办的。他一个穷酸知县,要有这能力、这魄力,早就升官发财去京城了,也不会在宣城这地方一呆就是二十年有点门道的人家都知道,崔家这事情是上头贵人的意思,崔家的家产惹了人眼,才招惹到了灾祸
这个时代,士农工商,商人命贱,这类事情时有发生,一般都是花钱保平安的。崔家能把生意做到那么大,也不是不懂其中的规矩。这么多年,崔家就是依靠着江南大大小小的官员,从历任知州、知府,到下面的小官差,都打点得妥帖,谁知道知州大人突然间变了脸,油盐不进,下面的官员见风使舵,这条路一下子就断了。
崔家人估摸着这其中有什么变故,在江南这块打听不到幕后之事,便干脆让族人进京找门路,结果居然在京城这个三品官遍地走的地界,找不到一个敢收钱的。崔家这才慌了起来。
这惊慌很快就变成了绝望。
第二十五章 请求
破门的知县,灭门的知府。
林大人上门的时候,崔家早就心中有数,却是万万没想到林大人一个小小的知县居然是带着“灭门”的念头来的
资敌叛国的罪证是林大人搜出来的,崔家人大声喊冤,却无证据反驳。
抄家、过堂、砍头,短短四五天的功夫,江南富商崔家就崩塌了。
谭家从宣城发家,但如今谭家人都在京城。崔家事情还未爆发出来,谭老太爷就曾寄信回来,关照谭老爷千万不要牵扯进其中。
谭老太爷实在是多虑了。
林大人一辈子庸碌无为,在崔家这件事情上却是干净利落。这么大的一件案子,他发动得出人意料,且转瞬就执行完毕了。谭老爷就是依谭夫人的心思,想帮衬崔家一把都来不及。
谭夫人最后说道:“这样的案子,本来顶多就是个抄家。贵人们也不会把事情做绝。崔家资敌叛国的证据一出来,这就有人相信,也有不信的。我是不信的,那些证据肯定是林家搞的鬼这么大的案子,他一个知县就敢把一百多人的脑袋砍了,当真是胆大包天”
张清妍一言不发。
谭夫人就是想找个说说话,张清妍也乐意听听这个时代的故事,却没有任何想法。崔家也好、林家也罢,他们的恩怨都与张清妍无关,至于谭夫人的那份心情,张清妍更是半点儿没有。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无论是崔家叛国,还是林家陷害,这事情在凡间有官府做主,在整个世间大循环中,有天道记录。凡间官府或许无法做出公正判决,但天道却是无法蒙蔽的。若真是林家害得崔家上下百余条人命啧啧,张清妍忍不住咂舌。
谭夫人连忙寻求认同,“大仙,您也觉得是林家搞鬼吧”
张清妍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如果真是林家搞鬼,那崔家的人命官司就是记在了林家的功德簿上。诬陷害人了那么多条性命,气运必然受损,而且这是妥妥地进地狱道啊。”
张清妍有些高兴。她这次穿越过来,短短时间内就见识不少。
这种沾了百余条人命的事情,在现代可是不怎么见得着的。国内是绝对没有,国外也只有在那些战乱地区才能发现那么一两人。张家人虽然传承久远,本事了得,但大多数本事都只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管用,西方则是执行另一套天堂地狱的系统。
国内和平之后,很多张家家族史上记录的命格、运势、因缘线,都无机会见了。当然,从为人的角度来说,张家人也不希望见到那些大凶大煞的东西,可从修士的角度来看,这样没有实践的修行迟早要逐渐变作无用物的。张家人几代长辈“退休”在家,都是在研究张家的出路。
张清妍忽然间想要去林家看看,看看那位林大人的气息是什么模样。如果真是林大人诬陷崔家,这气运、因缘可是连她三曾叔祖都没见过的啊多稀罕的东西啊
“只是死后进地狱吗”谭夫人依然不满足,恨不得林家人今生就先替崔家偿命。
“即使不是林家搞鬼,抄家灭族的事情也是林家人一手操办的,因缘上和崔家纠葛在一起,至少王夫人和桃红肯定是认定了林家,所以这会儿在林家复仇。”张清妍苦口婆心地说道,“夫人啊,你这心结一直不解开,要镇住戾气就困难了啊。”
人家报仇,谭夫人这个不相干的人老想着摇旗呐喊,真是闲的蛋疼。别的时候蛋疼也就算了,谭夫人一个凡人要是牵扯到旁人的灭族大仇之中,还有几只恶鬼在其中搅合,那可不是单单走背运就完了的。
这谭夫人要是官府中人,职责在身,皇权加持,那倒是不用怕的。可现在,谭夫人一个内宅妇人,一没本事,二是理由上站不住脚,即使替恶鬼伸冤,也不会出现志怪小说中那种报恩情节人家恶鬼早就完成心愿去投胎了,哪来的时间报恩啊
可惜的是,这个世间最无法控制的就是人心了。有些事情不是心中清楚就能不去想、不去做的。
张清妍也只能尽力开解,本以为将王夫人“报仇一切顺利”的境况告知谭夫人,谭夫人也就该放下了,没想到谭夫人还是耿耿于怀。
张清妍给谭夫人出的那个镇压戾气的法子没有技巧,全是顺应天道而为,碰上谭夫人这样自己心中有抵触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谭夫人请来了张清妍,张清妍自然要为自己的“雇主”着想,就像她那会儿顺着王家人说话,不去揭穿王家人遮掩的真相。
“我就是放不下。”谭夫人无法磨灭本心,咬了咬唇,冲着张清妍一拜,“还请大仙帮帮我。”
张清妍住嘴了。
谭老爷连忙拉住了谭夫人,对张清妍道歉,“殷娘无状,还请大仙不要放在心上。今日请大仙来,只是”
张清妍竖起手掌,止住了谭老爷,“夫人已经开口,这因缘线已经是系上了。”
谭老爷满脸莫名,谭夫人虽然不知道其中缘故,但听明白了张清妍的意思,眼睛一亮。
“夫人,你话已出口,将王府鬼魂之事牵连到我身上,你作为委托人也无法独善其身。此事,我们就要一起面对了。”张清妍郑重地开口。
谭老爷慌张起来。谭夫人只是当日瞥了一眼,就招来满身戾气,如今还要直面那几只鬼魂,那还不得要了她的性命
“大仙,殷娘胡言乱语,您别放在心上。”
张清妍摇头,“这不是我放不放在心上的问题。谭老爷,我并没有生气。只是依着家规就是如此,有人开口求助,我便得接下,即使夫人此后身死,我都不能罢手。甚至是我自己死了,也会化作鬼,解决此事。”
谭老爷和谭夫人顿时难掩惊慌。
谭夫人这下子是真的后悔了,“大仙,是我顽固不化,你莫要听我胡言”
她没想到有这样的结果,还只当张清妍和普通僧人、道士一样,不行或不愿意,直接拒绝了便是。她也就是难得碰到个“知”,可以发泄心中的愧疚和怒火。早知如此,她肯定不会缠着张清妍不放,害了自己,还要连累张清妍。
张清妍哭笑不得,“夫人,我说的只是最坏的情况。你不必如此自责。这些都是我家族的规矩,旁人不知晓,也怪不得你。”
张清妍没说的是,即使旁人知晓张家规矩,并以此设计害张家人,张家人也只能跳入坑中。
家族史上不是没有人因此被害了性命的,但最后处境凄惨的都是设计之人,因为张家人的鬼魂比活人更难对付,在解决雇主任务之后,顺理成章地把雇主一块儿解决了。
如此两次之后,再也没有不长眼的同行来招惹张家人了。
“更何况,夫人心结不解,这戾气也无法被镇住。我也不能完成这一趟来的任务。”张清妍甚至笑了笑,“夫人既然有心,那我们就去见见王夫人和桃红。她们如今应该在林府上。”
张清妍已经知晓两只恶鬼开了灵智,能沟通交流,她就有办法对付。
第二十六章 正名
谭老爷一百个不愿意,可事情到了这地步,已经不是他能阻止得了的,只能说道:“还是由我陪大仙去吧。殷娘的身子”
张清妍摇头,“这事情总要夫人亲眼见一见才能化解心结。谭老爷的顾虑也在理,谭夫人如今身体虚弱,还是先请大成寺的僧人来做过法再说。”
谭夫人忙点头,“我全凭大仙吩咐。”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谭夫人表示等做完法,就派人到城西接张清妍,一同去林府。
谭老爷感激又佩服张清妍,大开正门,亲自送张清妍回城西。
张清妍两手空空地被人接走,却是大包小包地回来,旁边还跟着个大老爷,这消息对城西人来说可比张清妍有能耐驱邪更加惊人。
城西的巷子街道逼仄,马车是进不来的。谭老爷特地下车,穿着绣了暗纹的双梁鞋走在城西坑洼积水的路面上,这场面看起来就有些怪异。
谭老爷世家出身,为人和蔼,对于城西人窃窃私语和小心窥视都视若无睹。虽然他挺着个将军肚,脸上几块肉也挤没了谭家人的儒雅相貌,光那通身气派就能震住整条巷子。
早有好事者向李家通风报信,李大郎和李芳特地换了自己最好的衣服,出门迎接。
看到了谭老爷,李大郎深吸了口气,局促地上前问好。
谭老爷笑着摆手,“李公子不必客气,我同你一样,就是个向大仙求助的人罢了。”
李大郎微微愕然,看谭老爷脸上笑容不假,只能讷讷应是,心中却是存了疑惑。
“送到这儿就行了,东西他们夫妻能帮着拿。”张清妍对谭老爷说了句,看向身后的几个谭家下人。
她没拒绝谭老爷的相送,一是因为无所谓,二则是她手上拿不了那么多东西。
谭家可比居心叵测的王家要诚心多了,光是银子就给了五张一百两的银票。谭老爷还承诺,等到谭夫人彻底大好,另有一千两送上。以后张清妍有何需要,大可来谭府找他,又给了张清妍一张自己的名帖,以后到了京城,也能去谭家找他两位兄长帮忙。除此之外,就是各种吃食、布匹和摆件,谭家派了一辆马车来装东西,还让四个小厮丫鬟跟着,就是为了到城西下马车之后提着东西。
李大郎看着四个下人有些蒙。
张清妍则已经伸手要接过那些布匹。
谭府的下人紧紧抓住手中的布匹。
这可是大仙啊,老爷都那么给面子,他能让人家自己拿东西吗
旁边谭老爷沉默着。
老爷不发话,那小厮也是个机灵的,直接就讨好地笑道:“大仙,哪用您亲自动手啊还是小的来吧。”
“嗯”张清妍挑眉,目光只看得小厮冒冷汗,她似乎是会意过来,看向了谭老爷。
“也就几步路的功夫,大仙不必客气。再者,既然来了,还请大仙允许我沾沾福气。”谭老爷没有谄媚的神情,说话的语气充满对张清妍的推崇。
李大郎似有所悟,欣慰地翘起了唇。
张清妍笑了,“多谢谭老爷美意,只是谭老爷完全不必如此。”
谭老爷见张清妍目光清澈,不似在说客气话,暗叹一声,“大仙说的是,是在下做多余的事情了。”谭老爷吩咐下人把东西给张清妍,和张清妍告别,临行前感谢再三。
这次不是做戏,而是真心实意。
张清妍对古人那一套礼节知之甚少,只是点点头,就拿着东西和李大郎夫妇回院子了。
两人这一番对话,或许只有李大郎能明白醒悟其中深意,城西人听不懂,只是看见了一个大老爷对张清妍那么尊敬,就有些懵了。
谭老爷一走,窃窃私语就变成了大声议论。有人跑到张清妍面前鞍前马后要帮着拎东西,还有人直接围着张清妍溜须拍马。张清妍身边的位置被挤了个水泄不通,没占着空的人则暗自咒骂。
“哎哟,吴花她婆婆,怎么没瞧见吴花呢”
吴花的婆婆也是个标准的城西人,这样的热闹怎么会不来看这会儿拉着孙子孙女的手,有些惴惴不安,听人这么一问,脸上的忐忑变成了怨怼。
“谁知道她跑哪儿去了整天不着家,就知道去看她那鬼老娘”
吴花婆婆对吴花的态度很是纠结。
吴花带着大嫁妆嫁进来,看在钱的份上她很是钟意这个媳妇,再加上依靠着吴花,她家儿子搭上了王府那条线,在林晓晓的陪嫁铺子上找了个差事,日子过得不错,她也跟着乐呵。可从另一方面来说,她又左看右看,都看吴花不顺眼。
吴花嫁进来才三日,头上戴着那只珍珠簪子在城西巷子晃了一圈,她就变成了“吴花她婆婆”,她家成了“吴花家”,弄得她儿子像是入赘的一般。这让她怎么咽得下去碍于吴花背后的王家,她不能明目张胆地欺负吴花,少不得要找点由头说说,发泄发泄心中的憋屈。
原本的由头是李芳,一个能干勤快又孝顺老实的媳妇,拿来挤兑吴花再好不过了。
现在的由头则是王府闹鬼,吴妈妈中邪。这倒不是借口,而是真的不满。吴花不怕死,一门心思要救她娘,但吴花婆婆她怕啊好不容易巷子里来了个大仙,吴花不去给人家做小伏低、拉拢人家就罢了,还一个劲地和人家作对
吴花婆婆心中怨气难平,骂骂咧咧了几句。
她不高兴,城西的其他人更不高兴了。
“吴花那没眼力见的,还说大仙没本事要不是她胡说,我早就请了大仙到我家去看看了”有媳妇瞥了眼吴花婆婆,没好气地说道。
这说辞倒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一时间,吴花家成了众矢之的,好似大家之前对张清妍的非议都是吴花的错。
吴花婆婆一张嘴皮子哪说得过那么多人很快就被说得呆不住了,拉着两个孩子匆匆跑了,却有人不放过吴花婆婆,拉着要她赔偿损失的。
这当真是无理取闹,但城西人无理取闹惯了,只要是“民心所向”总能被他们理直气壮地提出来。
现在的民心所向就是吴花要赔偿他们。
吴花婆婆只能挥手,拉着两个吓哭的孩子大声说道:“我没钱你们要钱找吴花去,她有钱”
这话也藏了吴花婆婆的小心思。吴花的钱就是自家的钱,怎能给外人吴花婆婆恨吴花多事,却又觉得以吴花的能耐,肯定都赖掉这些,所以毫不犹豫地将吴花推了出来。
吴花不知道在何处,这事情只能先记下。城西人放了两句狠话,就怏怏散去。
李大郎不去管那些狗咬狗的事情,一回院子就闭门谢客。他是不想再和城西任何人打交道了。这会儿对谭老爷的做法又是高兴,又是埋怨。
第二十七章 慕名
张清妍的本事能被人正名自然是好事,但要是没有谭老爷那一出,他们家和张清妍能安安静静地呆到从城西搬走。眼下看来是不行了,这段时日肯定会有不少人上门。
李大郎关照李芳:“别搭理他们,我们过段时日就搬走,谁说话你都别答应。”
李芳认真地点头。看张清妍兴致勃勃地拆了那些匣子,一件件翻看谭老爷的摆件,她捏紧了手中的吃食,有些担忧地问李大郎,“这次的东西”她是被王府的事情给吓到了。
李大郎失笑,“谭老爷一片好心,东西你安心收下。这些鸡鸭鱼肉就做给大仙吃吧。大仙来了之后,我们都没做顿好吃的的。”李大郎唏嘘。
若是放在往常,李家顿顿吃肉喝酒都没问题,可惜因为李招弟的事情,家产十去其九,又要搬家,大鱼大肉是吃不上了,只能每日吃些清粥小菜。
“大仙能吃这些吗”李芳疑惑。
李大郎一拍脑门,忙去询问张清妍:“大仙,您看这谭府送的吃食”
张清妍把玩着手里的小香炉,不解地望向李大郎,又看看李芳手上拎着的鸡鸭鱼肉,“有什么不对吗”
鸡鸭鱼都是活的,肉和菜都看着很新鲜,古代又是纯天然、无污染,吃的东西倒是比现代要健康。
李大郎无奈地直接问道:“大仙,这都是大荤,您能吃吗”
张清妍恍然大悟。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身上的道袍。
这是赵嫂子给做的新道袍。
王府是大户人家,大户人家自然有大户人家的规矩,对张清妍下手是暗害,明面上自然做得妥妥当当,给的布料也是适合道姑用的素色布,却比平头老百姓的粗布要挺括鲜亮,用来做道袍正好。
张清妍穿越过来,灵魂取代了清枫,行事风格也立刻就替换成自己的,一点儿都没有穿越人士的自觉。但从某方面来说,她和清枫有异曲同工之她们都是假道士。
张清妍都忘了自己现在是一个女冠了,女冠自然要茹素。
“我不用守戒的。”张清妍果断说道。
张家继只有祖训家规需要遵守,祖训家规中可没有“杀戒”。张家人向来视性命如无物,不仅是旁人的、牲畜的,还包括自己的。
李大郎也是反应过来。
谭老爷那样一个人,怎么会送错谢礼呢看来是早就知晓张清妍不是正经的道姑。他这个和张清妍同吃同住好些时日的人反而是没看透张清妍。
李大郎很是惭愧,不禁开始反思自己往常招待大仙有没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
“这些东西你收起来吧。”张清妍玩够了那些摆件,就撩开了手。
“大仙,这太贵重了。”李大郎有些眼光,这三五样摆件做工和用料都是好的,值不少钱。
“我要这些也没用。”张清妍洒脱地说道,一副视钱财如粪土的样子。
真的清枫已经死了,张清妍完事了也要回去自己的时代,比“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要彻底。即使是在张清妍自己的时代,她对金钱也不怎么看中。
张家人对自己族人向来是倾尽全力,张家传承万年,还是个阴阳师世家,本身要投胎进张家的就是命好、气运旺的魂魄,再加上张家什么改命逆运的本事不会张家人是福禄寿喜财,样样不缺的。得来不费功夫的东西,自然不怎么珍惜,也不会重视。
李大郎看张清妍大方,也不客气。
张清妍来了之后就从没同他们客气过,有什么要求就提,但从不为难他们两夫妻。李大郎每每与张清妍相处,都庆幸自家碰到这么个高人大仙,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想到这儿,李大郎问道:“大仙,若是我回家上坟,祭拜祖宗,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张清妍诧异,“你以前没上过坟”
“不,不是就是想问问大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准备”李大郎擦了把汗,他可不是什么不肖子孙,连自家祖坟都没去过,“原本都是照着习俗弄得,那都是一辈辈传下来的东西,也不知道做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