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话谁都爱听,这媒人喜笑颜开,“也就一般,我啊,也就指望着这张嘴过日子了,不然家里头可怎么活啊,我还等着再干个十几二十年,到时候说不定还能给你的儿女说媒呢。你孩子有几个了?”

“还没有呢。”李梨花说道。

媒人觉得自己问了不该问的话,不过当媒人的,那是见人说什么话,“我这一辈子啊,见到的人和事儿也多,还有很多人家,那是十年都肚子没有动静,但是十年后,那跟下猪仔一样,孩子是一年生一个,你们都还年轻呢,指不定过段时间就有了。你啊,有什么生意可得照顾照顾我,我说媒,绝对让双方都满意。”

这媒人是不错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啊,看李梨花如今在镇上了,还跟绣铺老板关系很好,于是

就主动打了招呼,然后顺理成章的把自己的意图说了出来。

因为她和赵水生就是这个媒人做的媒,所以更有说服力吧。

李梨花觉得,这个媒人生意兴隆,不是没有道理的。

“好,真要有人说媒,我一定推荐你。”李梨花也笑着说道。

从刘大姐家里一路回去,天气已经微微变凉了。

路上的行人有的已经穿上了夹衣。

李梨花想了想,去了成衣铺子,她要买些棉花,今年多做几床棉被,以前带过来的旧棉被,都已经不暖和了,就是夏天最热的时候,都拿出来晒了,可是还是不如新棉花暖和。

成衣铺子卖棉花,是可以送货上门的,李梨花买了好几十斤重的棉花,又选了被面,先交了定金,这个成衣铺子的人会送货上门。

等她回到家里,梨花爹已经走了。

“怎么今天爹没有留在这里吃饭?”李梨花看屋里没有人,她记得自家那位爹是今天过来的。

赵水生道:“他半个时辰前已经回去了。”

其实是因为中午吃饭的时间到了,赵水生要去做饭,而那位老丈人觉得君子远厨庖,读书人不应该去厨房里做饭,所以不准赵水生过去。

但是最后抵不住肚子饿,所以赶紧交代赵水生要好好读书,别浪费功夫,自己先回去了。

李梨花很无语,“怎么不去街上买些熟食呢?”哪怕是包子也成。

“大概是岳父不想花我们的钱?”赵水生想了想说道。

“那你吃没有吃?”可别告诉她,到现在还没有吃饭。真成了十指不沾阳春水了,什么君子远厨庖,都还没有成为君子呢。

“等岳父走了,我自己去厨房下了一碗面。”这还是他好不容易学会的,厨房里的事儿,看着简单,其实对他来说,真是不容易,好在赵水生本身就会点火烧火,不然他连水都煮不开。

赵水生想起自己的那位丈母娘,嫁了个丈夫,跟多了个儿子一样,到现在都还是丈母娘做针线养活老丈人,他可不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当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成为老丈母娘那样辛辛苦苦操持家务的人。

冬天农闲,又要开始征人去挖水渠了。因为今年天旱,上头的人觉得还是水渠不够多,所以要重新挖一条水渠。

这就说明,官府又开始征人了。

这才是典型的服徭役,大冬天的,去挖那都冻了的土,这真是遭罪。

李梨花一打听,这次不去服徭役,要花二两银子才能抵过去。真是黑心那!

二两银子,有的人家一年都赚不到二两银子。所以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去做工去。大概要做一个月的时间。吃住都在窝棚里。

看来,这读书不读出来是不行的,难怪很多人家即使家里没有钱,也要咬牙供家里的孩子读书,一旦读出去了,遇上徭役,可以省多少钱和事儿?还没有人敢找你的麻烦。

估计赵家庄的人,都是出人了。

赵水生那身板,去做一个月的工,还不得趴下?得不偿失的事儿,坚决不能干。

以前这二两银子,谁会看在眼里?就是随手打赏下人的钱,也不止这二两银子。

可是身份不同了,二两银子可是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真要交出去,这觉得肉都在疼。

但是还是人更重要,李梨花咬牙把二两银子给交出去了。

没想到梨花娘和自己娘家嫂子陈水莲也过来了。

陈水莲一看到李梨花,就拉着她的手不放,“小姑啊,你可要帮帮你大哥啊,他的脚受伤了,咱们家就爹和你大哥两个男劳力,这要出一个劳力去服徭役,你大哥有伤,去一个月,回来还能成吗?以前都是大嫂不对,是大嫂对不起你,可是我的石头和秀儿不能没有爹啊。”

李梨花力气大,一把就把陈水莲的手给抽开了,听了陈水莲的话,她有些不高兴,这还没有怎么着呢,就把自己大哥给说没了?算怎么回事儿啊。

“大嫂,你说话可得三思,我大哥好好的,怎么叫石头和秀儿没有爹了?”

咒自己的大哥,李梨花很不高兴。

梨花娘也不高兴,她这一辈子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话还没有说清楚了,就哭哭啼啼的,像

什么样子?

“水莲,你这样干什么?”梨花娘虽然一辈子贤惠惯了,可是在这个时候,却不能被这个儿媳给拿捏了。

赵水生因为不方便,在另一个房间避开了。

梨花娘也不好意思,对李梨花说了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

前不久李核桃上山的时候,被一块石头给压了一下脚,本来当时觉得没有什么,不过是晚上洗脚的时候,已经发青了,谁知道日子久了,李核桃就觉得隐隐作疼,这几天更是疼得受不了了,这才请大夫,一看,原来是右脚的大拇指的骨头被压裂了,当时没有注意,这才严重了。

谁知道这个时候,里正又在抽丁,让每家每户去一个壮劳力修水渠,李家的情况也知道,梨花爹根本不是那个料,李核桃原本可以去的,可是这个时候去了,他那个脚就废了。

只是一下子二两银子,他们哪里拿的出来?

还是陈水莲想到李梨花这边,认为李梨花家里现在有钱了,求一求,就能拿出来。

梨花娘为了自己的儿子,也舍着脸皮过来了。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梨花娘说道:“梨花,娘知道你们才分家,什么都没有,水生的身子骨也不好,你们肯定也要拿钱出来,我们这边让你们再拿出二两银子是太为难人了。只是,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帮我们借二两银子出来,等以后我们还给人家,你大哥那脚,实在是不能成了。”

陈水莲一听是借,就有些着急了,二两银子啊,说不定说的好一些,小姑子就能拿出来呢,可是借别人的,以后还不是要还?

但是梨花娘却不理会陈水莲的眼色,儿子女儿都是她的骨肉,总不能因为儿子,就让女儿也跟着吃瓜落吧。

再说,自家老头子撺掇着女婿读书的事儿,还引得女儿婆家的人来闹了,她都觉得对不起女儿女婿了,再过来拿钱,他们李家都成什么人了?

梨花娘是个是非分明的人,当初儿媳妇把女儿女婿给赶走了,她到现在都觉得内疚呢。所以这次钱只能是借。

李梨花听了说道:“娘,女儿记得您的针线手艺也很不错,这样吧,以后您做了针线活儿,我帮着您给绣铺一个我认识的老板拿过去,她看在认识我的份上,会出的比以前高一些。”

梨花娘忙说道:“我这手艺能成吗?”

作者有话要说:在淘宝上买了一个东东,都快十天了,还没有送到啊,望眼欲穿,不知道它在哪里。真是,快的快的不得了,慢的比蜗牛还慢。

入股

“自然是能成的,您看我,不就是从你那学来的?”梨花娘的针线手艺,在这乡下算是好的了,当然无法和李梨花比。但是这一点,李梨花不会说出去,记得刘大姐手头上有几个相对简单的绣活,到时候介绍给梨花娘,也能让她多赚一些。

她这样介绍活儿,而不是直接给钱,也是为了防着这陈水莲以后见得钱容易,动不动就过来借钱了。

而且,如果自家娘能够赚更多的钱,那在李家的地位就更高一些,这个嫂子哪怕看在钱的份上,也只有对自己的娘恭敬的份儿。而且,通过这种方式,那赵家的人也不敢啰嗦,说自己只顾着娘家不顾婆家,如果她今天很利索的把二两银子拿出来了,那么赵家那边肯定会闻风而动,怎么着,你都成了赵家的媳妇了,既然能补贴娘家,为什么不能补贴婆家?眼看着自己婆家的人也去吃苦而无动于衷,你还是人吗?

她私底下补贴给自己的娘是另一回事儿。

陈水莲见话题怎么说到另一边去了?

不过如果婆婆的手艺能够得到绣铺老板的重视,那么家里的条件也会更好一些。

所以倒是不反对。

把梨花娘给说服了,李梨花跟赵水生交代了一番,然后带着自己的娘和陈水莲一起去找了刘大姐。

刘大姐正在铺子上呢,见到李梨花,很是热情,知道旁边的两人是谁,忙把人请到了铺子后面的院子里。

李梨花也不拐弯了,直接说明了此次来的意思。

“那感情好啊,你这半年没有绣了,我正愁少人呢,大娘,您可算是解了我的困了。”刘大姐当然欢迎手艺好的针线人,这样,她赚的钱更多了。

刘大姐倒是知道,女儿针线好的,不一定当娘的也就好。所以她说道:“按说大娘是李家妹子带来的,不用试您的手艺了,只是怕中间出什么差错,大娘能不能把您绣好的东西给我看看?”

她一看就能看出手艺的好坏来。

梨花娘看了看女儿,李梨花对她微微点点头,梨花娘就从兜里拿出了自己绣好的一个手帕,递给了刘大姐。

刘大姐一看,果然是没有李家妹子绣的好啊,心里已经有这个准备了,失望倒是谈不上,如果都让自己碰上那么好的手艺,她这一辈子的运气也太好了。

不过李家妹子的娘的手艺,在一般人上面,也算是好的了。

只是以前为什么没有见着呢,怪可惜的。

不过,这是别人家的*,刘大姐也不会打听,对梨花娘说道:“大娘,我这里刚好有几个枕头需要绣出来,不如您先拿回去,绣好了,我一个算您一百文钱,您看咋样?”

一个枕套都是一百文?那做十个枕套不就是一两银子了?

做二十个就是二两银子了。这钱也太好赚了吧,陈水莲看得眼睛发红,她忙对刘大姐说道:“大姐,您看看我能不能也接些活?”

“好啊,不过我得看看你的手艺如何。”

连你婆婆的我都看了,更不用说你的了。

陈水莲把自己的帕子递过去,刘大姐一看,这水平,真是拿不出手啊。

刘大姐摇摇头,道:“不知道这位妹子会不会编络子,我这里也收络子的。”意思是看不上她的手艺。只不过人家说的很委婉罢了。

陈水莲一听,急了,“怎么我娘的都可以,我的为什么不成?我和娘的也差不多啊。”

差太多了!刘大姐正色说道:“妹子,不是我说你,我干这一行干了那么多年了,这手艺的好坏,我要是看不出来,我也不要在这个行当混了,我接的活都是大户人家的,一个不好,我这铺子都要倒了,妹子可不要让我为难!”

陈水莲这才不说话了。好在婆婆有这个手艺,以后她多做些家务,让婆婆多缝一些,不就够了?

事情说定了,刘大姐也没有要押金,直接让梨花娘带了绣品回去,临走的时候,还说道:“刚听了梨花妹子说的事儿,我和梨花妹子交情可不是一般,既然你们等着用钱,这样,我先出这二两银子,我相信大娘,到时候就从你这绣品里面扣好了。”

梨花娘感激不尽,这下子不用愁了。

李梨花等梨花娘走的时候,还给她带回去了好几斤的肉和骨头,给自家大哥好好补补,也私底下给了她二百文钱,“娘,你自己攒着,别告诉大嫂。”

“你这孩子,钱你拿着,我怎么能要?”梨花娘不要钱。

“娘,你就拿着吧,做针线的事儿,您不要着急,那边也不急着要,一定要注意眼睛。”

“娘明白,梨花啊,娘什么都明白!你和水生要好好的啊。”

等刘大姐上门找李梨花的时候,她这才说道:“你说说你,把人情都给我做了,你什么都没有捞着,你那个大嫂说不定还说你抠门呢。”

原来那二两银子是李梨花私底下给了刘大姐,让刘大姐以自己的名义借给梨花娘家的。

而且,梨花娘的手艺,不可能一个枕套就一百文钱,也是李梨花补贴的。

李梨花说道:“你也看到我大嫂的样子了,如果不是用这种方式,以后有事儿了就要过来要钱,除非是和她撕破脸了,不然我是借还是不借?再有,我真的借了,我婆家的人知道消息了,还不是一窝蜂的涌上来了?我那时候,是拿出钱来还是不拿出钱了?不要这个人情,可以省很多事儿,也让我那大嫂,对我娘还一些,这事儿我不亏。”

当初也就是自家的娘能私底下给自己塞钱,就凭着这个,她补贴自己的娘,也心甘情愿。

刘大姐想到她婆婆当初在地上撒泼的劲儿,也点头说道:“可不是!你说你和水生兄弟都是斯文人,怎么你婆婆就阿哥样子?完全不像是一家子。”

说完又觉得说对方的婆婆有些不好,转移了话题,“梨花妹子,你现在有功夫吗?如果没有功夫就算了。”

李梨花想了想,说道:“如果是简单的,倒是可以。”这钱还真是不经花,一下子又出去了这么多,而且,她好几个月没有绣东西了,还有些不习惯。

刘大姐一听,甭提多高兴了。

“这不,年底了,那些大户人家都要上香供佛,有些人家还别出心裁,不再是自己手抄佛经,非要弄什么绣出一本佛经来,只是这大户人家,到了年关的时候,事情也多,哪里有这个功夫,可是不绣呢,到时候还丢面子,我想请妹子帮我绣一本佛经,价格上面好说。”

这种事儿也常见,以前在李家,她们姊妹几个为了表孝心,都给信佛的祖母绣了佛经的,这绣佛经也有讲究。

李梨花问道:“是个老人看得,还是直接供奉到佛主面前的?”

“我就知道妹子是个明白人,这里面的事情也懂。这大户人家啊,虽然说信佛,可是更求的是,要让人看到,供奉到佛祖面前,只有佛祖知道,哪里有给长辈们看见好?”

“这么说,是个长辈看得了,那这字就要大一些,才好看的清楚。”

“正是正是,字大一些,绣的也方便一些,妹子接不接?这些大户人家,为了表示孝心,钱可是不在乎的。”

反正送给长辈,长辈看了好了,赏的东西,比买这佛经的钱不知道要多多少。

也就是他们这些小老百姓,才会为这个几两银子发愁。

最后,李梨花接了两本的绣活,要用不同的字体绣出来,免得一样的,以后发现了就不好了。

这对李梨花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比绣那屏风要容易多了。

绣花鸟鱼虫等图,需要各色丝线不下几十种,还要细细的描样子。而绣佛经,不过是黑线一种,根本不用挑线。

这主要是考验人写字的能力,更不用说给绣下来了。

因为念佛的都是女人,这字就不用要那么有气势,李梨花决定自己先写出来打了底,然后再慢慢的绣出来。

李梨花对赵水生说,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也已经歇息够了,还不如再做一些针线活儿,她担心的是,明年开春又有什么突发的事情,弄得措手不及。

还是身上钱多一些好,这样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赵水生叹道:“现在的我,好像一事无成。”

他都觉得没有脸面了。当初见了寒门出身的臣子,听他们说没有功名之前,都是自家娘子一针一线给他们供出来的,他那时候还不相信。

现在自己亲身体会,这才知道,事情还真是那么个事情,如果不是自己有底子,为了读书,哪里敢还分出别的心思来赚钱养家?

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那。

“张老板想让我在米铺里入上一股,我想和你商量商量。”赵水生说道。

作者有话要说:为啥现在的药喝完了,就一直瞌睡呢,昨天晚上吃了药,到九点的时候,眼睛就睁不开了,然后就睡了,一直睡到八点多。快十二个小时了。

说亲

“入股?干股?”李梨花问道。

“自然是干股,米铺我不掺合,到时直接拿红利。主要是我看张老板这个人,还不错。”

朝臣们入干股,这些事儿当皇帝的时候,心知肚明。

李梨花说道:“你决定了,没有什么事儿,我也没有什么意见。需要多少银子?”家里的钱都是李梨花在保管。

“我也不想多占股,用二十两就成。”多了也不好,毕竟做生意的是张老板。

二十两,对他们现在来说,不算多。

光赵水生抄书所赚的,就不止这二十两了。

对于拿干股,李梨花也觉得可行,正当营生,不偷不抢的。张老板是看上了赵水生以后的前程,说白了,就是指望赵水生有了功名后,能给他当个靠山。

既然张老板是个靠谱的人,这样做决定也不算错。

拿了干股,以后就是个长久的进项了,不需要他们去操心,都有银钱进账。

“那好,你什么时候需要钱,我提前给你准备好了。”

李梨花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那两本佛经给绣好了。那时候已经接近腊月了。不过也是正好赶上,所以银钱给的也不低,刘大姐这次真的没有多赚多少钱只要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都给了李梨花。

李梨花一算自己手里的银钱,明年开春赵水生去参加秀才试,应该不成问题了。

而梨花娘也在这段时间什么都不做,家务活由陈水莲给干了,做出了几十个枕套。除了还上那二两银子的借款,也小有富余。

李梨花怕自家娘的眼睛给熬坏了,所以就跟刘大姐稍微提醒了一下,刘大姐告诉梨花娘,这段时间,她们铺子也要关门歇息过年了,一直到上元节,都不会再要东西,所以梨花娘就没有像以前那样拼命的绣东西。

李梨花觉得,还是要自家哥哥有个好的营生才成,这样,她那个嫂子也不会只盯着自家娘了。

只是目前他们自家都还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于是也不好插手娘家的事儿。

倒是赵土生,在米铺做了两个月的伙计,得了工钱,还买了肉上门过来。

只是当初说好了的,他的大部分工钱,还是要交到家里的,毕竟他没有分家,赵婆子说好了,攒够了钱,给他说亲。

赵土生也十七八岁了,按说应该早就说亲了,可是一直拖到这个时候。

今年本来要说的,可是因为天旱,一般的人家都过不下去,哪里还想着添丁进口的?老赵头他们不想家里多一个人吃饭,也养活不起,所以今年秋天的时候,就没有找媒婆。

现在进入腊月了,赵土生也有了个差事,每个月还有进项,不用别人说,这媒婆都上门了。

前不久,老赵头让人带话,让赵土生回去一趟,家里在开始给他说亲了,人家女方家里要来相看,赵土生一听这个,心里就不舒服了。

他对他二哥说道:“二哥你知道娘给我说的是谁吗?竟然是大嫂的姨妈的女儿,大嫂那个样子,真要娶了她表妹,咱们家里还不乱成一锅粥了?我实在是不想那样。”

可是婚姻大事儿,自来就没有当晚辈的说话的份儿,都是父母给定好了,然后直接成亲就是。

那大嫂早不说晚不说,偏偏等他在镇上有个事情了,才把她表妹说上来,这安的是什么心那。

“男人要有自己的担当,如果女女子真的不好,你先好好跟爹讲讲,二哥这边分家了,也不好多说什么,就算最后不如意,你自己努力过,也不会有遗憾。”

对娶媳妇这种事儿,赵水生给不出什么好的建议,娶媳妇靠的是运气,媳妇不好,当丈夫的有责任把媳妇给管教好。

“事情才开始说,你也已经这么大了,还身上也有活儿,见识也比以前广了,自己的日子该怎么过,娶个什么样的媳妇,自己如果不能做一半的主,那只能是听从父母长辈的。

在乡下地方,反而比高门大户要少约束的多,像这娶媳妇,如果当儿子的不乐意,也是可以提出反对意见的。

赵土生现在不是靠着父母养活的幼儿,如果不喜欢,是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的。

赵土生听了二哥的话,心里也下定了决心,如果真是那样,他也净身出户好了,免得大家在一起,弄得鸡飞狗跳的。

等赵土生回去,再过了一天回来后,脸上的表情就好看了许多。

李梨花和赵水生过了几天,才从堂嫂木生嫂子那边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不是我说金生嫂子的不是,好歹土生是她亲小叔子,怎么能说那样一户人家给土生呢?”

原来何翠姑的姨表妹是独女一个,上门来说亲,竟然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希望赵土生能够当上门女婿。

这年头,除非是穷的过不下去的人家,才会把儿子送过去倒插门,一般的人家,只要要脸面的,都不会这么做,好好养大的儿子,送给别人家,养活别人的父母,这不是让人戳脊梁骨吗?

李梨花问道:“我婆婆就没有说什么?她事先不知道?”这倒是奇怪了,赵婆子只是能占便宜的人,能让自己养大的儿子成为别人的上门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