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梨花听着何翠姑的话,淡淡的说道:“大嫂说这话,是想着以后水生考上秀才了,也不跟着沾光了?”

何翠姑冷笑:“我还真不沾光。”就赵水生这个德行,能考上秀才?那是做梦!所以何翠姑毫不犹疑的说道,别牵连她家就好,还沾光!

作者有话要说:第三更,困死了,太困了!

找面子

“大嫂你到底想怎么着?我们也没有欠债,难道还要给你写个书面上的保证?”李梨花说道。

“对,就得有个书面上的保证!”何翠姑一想,可不就是这样,有了凭据,以后就算是这两口子真的欠债了,拿着这个凭据,哪怕债主去官府上告状去,她也不用给这两口子还债。

“以后我也不想沾你们什么光,你们也别牵连我们。二弟妹不是会写字吗,正好,就给我写了。”

何翠姑是坚定的相信这赵水生是考不上秀才的。人家考秀才,都是从小就开始读书,就他这样的,除非是重新投胎,不然这一辈子都没有机会。

一个泥腿子,还想着当秀才老爷,那是做梦!

“大嫂,你可不要后悔!”

“我后悔?除非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我何翠姑的名字倒着写!”

赵水生就是重新回到娘胎里,都不可能考上秀才。

那李梨花的爹自己弄得落魄不说,现在还祸害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了。

何翠姑硬是逼着李梨花和赵水生洗了凭据,免得以后这两口子欠债累累,找上他们。她可是一点儿也不管的。

都分家了,还想怎么着?

拿着到手的凭据,何翠姑把心放在了肚子里,以后甭管这老二两口子怎么折腾,她都不怕。

“你,你怎么这样?那是我亲兄弟!”赵金生知道了这件事儿,很生气的对何翠姑说道。

何翠姑不识字,可是立这字据的时候,她还专门让别人知道了,免得这李梨花写些骗她的话在上面,她不是吃亏了吗?

“亲兄弟还明算帐呢。我这样做,有啥不对的,你别忘了,你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活呢,就老二两口子的折腾劲儿,以后指不定就要找咱们借钱,不先说好了,你儿子和女儿要跟着要饭那。”

赵金生说不过何翠姑。

赵婆子那边,她本来也准备让老二两口子给她写个字据的,但是被老赵头给阻止了。

赵婆子想了想,她是赵水生的娘,就是赵水生欠了一屁股债,真的要来找他们来要,她到时候就一哭二闹三上吊,反正她岁数大了,也不管别的了。

不久后,赵春花也知道了这个事儿,她是嫁出去的女儿,就是赵水生欠了债了,也管不到她头上来。

只是她怕赵水生两口子找她借钱。所以也上门跟李梨花说了,她是一文钱也不会借给他们的,让他们不要存着那个心思。

“我也不沾你们的光,你们以后也别找我!”她觉得自己的二弟纯粹是胡闹。

李梨花只觉得可笑,没想到把读书的事儿说破了,效果竟然这么好。这一个二个的,轮番上阵了,戏是不是也该演完了?

赵春花就是平时也不会借钱给娘家的人,她担心个什么劲儿啊。

她来到这里,倒是发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越是无赖,越是豁得出去,越能所向披靡。

这女人要是在宫里,不知道能不能打出一片天地来呢?

“成,我们知道了。”赵水生淡淡的对这个名义上的姐姐说道。

要是真正的赵水生,肯定会心寒吧,可是他不是,只是觉得跟戏台上的小丑一样,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生怕他们牵连了对方了。

“好了,这下安静了。”李梨花两手一摊,起码在赵水生考上秀才之前,这些人是不会上门来打扰了。

小老百姓最现实了,尤其是遇到极品的时候。

赵水生道:“这样也好,我去雇个婆子来,每天帮着做饭。”

现在牙行里,除了买人,也有雇工。

雇工是按照月份结账的。可以在家里住着,也可以不在主家住着。

李梨花说道:“今年就算了,我再做一年。”

平时下下厨房,也是一种乐趣。她现在没有做女红,可是也会抄抄书,送到书铺里去卖。

至少她那笔字是很拿得出手的。

不要以为会抄书是很简单的事儿,要抄好一本书,前期的功夫是要下很深的,至少得十年的功夫才能练出一笔好字来,这十年,光笔墨纸砚都得耗费多少银子。

李梨花还是李淑贞的时候,从三岁开始,都被教导着描红了,能写好这一笔字,也算是老天爷对她的补偿了。

目前来看,她和赵水生过日子的钱,是不愁的。

八月十五,本来是全家团聚的日子,不过因为何翠姑和赵春花那样一闹,他们就没有回去赵家庄,相信赵家那边的人也不希望他们回去。

好像现在在赵家的人的心里,他们只要回去,就是要借钱的一样,生怕沾惹上了。

这正中了李梨花的下怀,回去了还要装小媳妇,吃饭都吃的不痛快。

八月十五早上,邻居王大娘家里杀了猪,因为想赶在过节的时候卖肉,这个时候价格也贵一些。

除了他们自己家留下的,剩下的都卖了。

赵水生两口子天还没有亮,就听到一声凄惨的猪嚎,一只猪被送上了西天。

左邻右舍住的近,所以别家有个什么事儿,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赵水生早起去买了最新鲜的猪肉,本来是想买牛肉的,可是民间买牛肉很不容易,除非是官府已经同意了的,才能把牛给杀了。

当然,市面上也有高价牛肉,可惜不知道来源,怕不干净。

中秋节上午的时候,镇上的集市都很热闹,除了镇上的人要买过节的各种东西,乡下的也来赶集,卖东西,买东西,络绎不绝。

李梨花想了想,还去集市上买只鸡才是。

赵水生说道:“等会儿一起去吧。”

他们也很少一起去逛街,吃饭用的,一般都是赵水生去买的。

两个人把院子的门一锁,就朝集市出发了。

镇子本来就不大,所以集市也就一个,今天比平时人多多了。

还有些推车根本就过不去。只好停在一边。

因为赵水生经常来买菜,所以有些人都认识他,还跟他打了招呼,问了好。

李梨花他们也遇到了好几个熟人,都是赵家庄的。看这两口子出来买菜,都笑着问他们现在过的咋样。

因为何翠姑闹得比较大,大家都知道现在赵水生是在读书识字了,对赵水生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好像天生对读书人就有一种尊敬。

还有的开玩笑说道:“水生那,你现在能识字了,过年的时候,婶子家里的对联可都指望你了。”

赵水生忙道:“只要婶子看得起我,到时候只管拿来就可以。”

这个时候,请人写对联,还是要送自己家里的东西的,不管是米面还是鸡蛋腊肉的,总之不能空着手,而且去了还得陪着笑脸。所以赵水生这么痛快的答应了,大家都高兴的很,另外几个人也很快也跟赵水生说好了,到时候让赵水生给他们写对联。

而李梨花因为是女人,尽管会写字,可是大家都没有让女人写对联的习惯,于是李梨花就无用武之地了。

从赵家那边得不到的温暖,竟然从旁人身上得到了。他们见到的赵家庄的人,对两人都是和善的。

看两人的穿戴还不错,还让他们省俭着过,别一下子大手大脚的,把钱花没有了。

当然,没有人不识趣的去说赵水生不该去考秀才。

读书识字也是好事儿。

还有的是自家卖的青菜之类的,都给他们两口子弄了好几把,这下子青菜不用愁了。

“都是自己地里种的,你们拿去吃,要是你们还在村里,随便到我们地里去拔。在这镇上虽然好啊,可是什么都要花钱。”所以要不是没有办法,人家两口子怎么会到这镇上来?

赵婆子他们几个也太过分了。

这期间,李梨花还看到了何翠姑,她在卖鸡蛋,只不过何翠姑装作没有看见他们两口子。

李梨花当然也不会还主动打招呼,那样在何翠姑的眼里,就是她想占小便宜,找她要鸡蛋了。

只是奇怪的是,这卖鸡蛋的活儿,不是一向是赵婆子在做吗?

因为卖鸡蛋了,就有钱,赵婆子是不会允许钱脱了她的手的。

今天倒是奇怪了,不过奇怪归奇怪,她也没有那个好奇心去问。

倒是何翠姑身边的人问她,“那不是你们家老二两口子呢,怎么你也不和人打声招呼?”

何翠姑道:“都分家了,打什么招呼啊,我还要卖鸡蛋呢。”

何翠姑身边的人撇撇嘴,谁家分家了,就跟陌生人一样啊,这何翠姑还不是怕她家小叔子贪她几个鸡蛋?真是够可以的了。

也是这何翠姑不会做人,说说漂亮话也不会啊,人家还真的要你的鸡蛋?

买了鸡,还买了一只鸭,但是这鸡鸭李梨花不会处理,还是赵水生卷起了袖子,亲自操刀。

只不过赵水生高估了自己的力气,以前他还是楚宣的时候,杀个把动物不成问题,可是现在的赵水生杀个鱼还可以,这次杀鸡就成了问题。本来想一刀把鸡头给看下去的,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力度用的不好,这一刀竟然没有成,鸡受了刺激直接拼命的挣扎,竟然挣脱了赵水生的手,在这院子里没命的到处乱窜。

一时之间,真是鸡飞,幸好没有狗,不然狗都该跳了。

李梨花呆住了,不过很快反应过来,赶紧去追鸡,不然让它带着血满院子的跑,成什么样子啊。

赵水生也反应过来,连自己头上被鸡挣扎落着的鸡毛都来不及给抹掉,也开始了追鸡行动。

好不容易才把那该死的鸡给抓住了,两个人都很狼狈。

李梨花夺过赵水生手里的刀,对着鸡脖子使劲来了一刀,鸡彻底升天了,好了,不就是杀鸡吗,这么简单的事儿,竟然被赵水生给弄成这个样子。

“我说,你们两口子在干什么呢?”听到动静的邻居过来看,一看这两口子的形象,也是呆住了。

“原来是杀鸡啊,这杀鸡怎么弄成这样啊。”

李梨花忙解释说道:“我试着想要杀鸡,谁知道这鸡这么不好杀,弄了个半死不活,一松手就到处跑。”

在外人面前,李梨花还是知道要维持男人的面子的,免得丢脸那。所以直接承认是自己杀得鸡。

“女人家就是这样,没有啥力气,杀鸡杀得不透,可不是要到处乱飞,以后啊,让你男人杀不就得了?”

“是是是,这不是不知道吗?以后一定让他杀。”李梨花赶紧保证。

邻居看完热闹离开了,赵水生看着自己的胳膊,他也天天练了啊,怎么就这么的弱呢?看来还是练的不够,太丢人了!

“这鸭子还是我来杀吧。”虽然上面有毛,可是为了避免惨剧发生,李梨花决定自己上阵了。

但是赵水生却非要找回面子,把鸭子拿在手里,“我来杀,我就不信了,我连个鸭子都杀不了。”

李梨花赶紧离开老远,免得这鸭子跟鸡一样蹦达起来,结果不知道是赵水生知耻而后勇还是怎么的,杀鸭子那叫一个用劲,这下子鸭子死透透了。

总算找回点面子了,赵水生在心里说道。

作者有话要说:下个月会多更一些,这个月大家凑合着看吧。

眼睛和鼻子特别痒,说是过敏了又不像。吃开瑞坦只吃的人想睡觉。

帮衬

“二哥,我想在镇上找份活,你看你能不能帮帮忙?”赵土生期期艾艾的说道。

赵土生还是第一次开口求着自己的二哥。

家里面都觉得二哥是在胡闹,可是赵土生却觉得自己的二哥是个有主见的。再说,他还从来没有找家里借过钱,都没有影儿的事儿,怎么娘和大嫂都跟要死要活的一样,把面子都给撕开了。

赵土生平时也不惹事儿,事实上,赵金生也不是那么不可理喻,家里最喜欢闹腾的就是赵婆子和何翠姑。

赵水生说道:“找活儿倒不是事儿,只是以后要住在铺子里。”

“没事儿,没事儿。”赵土生还巴不得呢,不然天天在家里,听自家娘和大嫂在闹腾,还不如搬出去住呢,只是他现在没有成亲,所以搬出去也没有借口。

现在有个做活的借口,不是好的很?

至于成亲,家里也没有提,加上天大旱,收成也不好,钱也不多,说亲就还得缓一缓。

只是赵土生想着,为啥不自己赚钱了,然后娶媳妇?

非得等着爹娘给自己说了,才说?

找个不好的,自己还说不上话。

如果运气好,找上二嫂这样的,还好说,运气不好,找上大嫂这样的,那不是又娶了一个搅家精来?

家里已经够乱的了,再加上一个,还不如不成家算了。

赵水生给赵土生找的是在一个粮铺做伙计,每个月也有几百钱。

他在镇上,通过黄老板也认识了不少人。

黄老板也知道他现在是在读书准备考秀才,所以对赵水生更是好了。

黄老板知道,不管赵水生考得上考不上,结识了赵水生就只有好的,没有不好的。

何况,赵水生还让他赚了不少钱。

米铺老板姓张,经营着一个小小的米铺。因为要换牌匾,请黄老板找个读书人给他写一写,黄老板就推荐了赵水生。

开始张老板还看不上赵水生,因为赵水生名不见经传的。

但是黄老板极力推荐,张老板就勉为其难的接受了,没想到写下匾额上的字,就是张老板这个外行看起来也觉得特别的有气势。

这一来二去的,和赵水生就关系走动起来了。

最近张老板因为要在县城再开一个米铺,所以店里的伙计也要带几个到县城里去,镇上这边就有些缺人了,目前正在招人中。

张老板要的是能吃苦耐劳的,赵土生平时干活儿也从不偷懒,正好可以送到张老板那里。

熟人之间好说话,张老板一听赵土生是赵水生的亲弟弟,那还用问什么,立刻就答应了。

只等着赵土生回去拿铺盖过来,直接上工了。

“回去好好跟爹娘说,上工了,休息的时候就来这里 ,我和你二嫂就两个人,有的是地方住。”赵水生吩咐道。

赵土生忙答应下来。连忙回去拿东西去了。

李梨花对于赵水生帮着赵土生,没有什么可说的,毕竟在世人的眼里,他们是亲兄弟。

如果和兄弟们都弄僵了,那么就是你再有理,人家也觉得你不对。

能扶持起来一个,就扶持起来一个,不然都过的苦哈哈的,到时候找上门来了,不管能成吗?

让人自食其力,有能力养活自己和老婆孩子了,那么大家也就相安无事了。

李梨花发觉,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会为了家产之类的,争得你死我活的。大户人家是这样,小户人家也是这样。

等赵水生真的成了秀才了,身边需要帮手了,说不定赵土生也就能帮上忙了。

当然,他们也不会亏待赵土生。都把日子朝着更好的过去,岂不是更好?

赵土生回去,把事情先跟老赵头说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爹还是讲道理的。

老赵头听了,总算是脸上变好了,这段时间有了这一个好消息。

他抬起头,对赵土生道:“既然是你二哥给你找的,那就好好干,别丢了你二哥的脸。”

赵土生忙点头,老赵头对于赵水生还能帮衬着兄弟这一点是满意的,不过一想到他有门路不去赚钱养家,竟然学他老丈人,非要去考什么秀才,这心里就不舒服了。

“去了镇上,见到你二哥,和他好好说说,咱们都是乡下人家出身,祖上都没有读书的料子,让他歇一歇吧,别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的。还有你二嫂,到时候男人不做活儿,苦的还不是她?我这当老子的,都是为他们着想,这一个二个的怎么就听不进去话呢?”

按说这李老头自己的闺女,他怎么就不心疼呢,非要女儿忙死忙活的供着水生读书,到底为的是

啥啊。

他自己家那样不说,还要祸害赵家?一想到这个,老赵头就气不打一处来。

赵土生嘴上是答应了,可是心里却想着,二哥二嫂这日子过的比在这个家里要好,干什么要说那么晦气的话呢?

再说,二哥和二嫂都那么大了,他一个当弟弟的,还能说二哥和二嫂?

不过赵土生怕不答应,他爹又要训他,只能是面上答应了。

赵婆子听说了赵水生给赵土生找活儿的事儿,却一点儿也没有什么高兴的,只是说,“他当哥的,给自己的弟弟找活儿,还不是应该的?值当什么?”

人家米铺管吃管喝还管住,每个月也还有工钱,把何翠姑羡慕的不得了。也想着让赵水生给赵金生找个活儿去做做,只是赵金生却直摇头,“都出去了,家里的地怎么办?三弟现在还没有成亲,出去闯荡闯荡也是好的。”

把何翠姑气得倒仰,感情合着家里的地都要你一个人伺候啊,好歹是自己的男人,和翠姑也心疼呢。

可是这男人却觉得自己去外面做活,不是那块料,只有伺候庄稼的时候,才觉得舒坦。

男人不去,她还能怎么着?本来打算哪怕厚着脸皮也要让老二他们给自己的男人找份活儿的,谁知道男人死活不去。

其实这何翠姑的脸皮真真是厚了,当初还让人写了字据,各不相干的,这有了好事儿,还想着找上门,真是够不要脸的。

赵金生都觉得脸红,所以坚决不去。

“人我都给你找好了,已经让人签了担保了,明年你就直接去县上报名,参加县试。”梨花爹对赵水生说道。

他现在热情很高,自己这个女婿,虽然读书晚,可是真的很有天赋,一点就通。

如果是赵家这边从小就培养起来,那么现在说不定连举人都中了,还用苦哈哈的种地?

只是世上没有如果,现在水生是他的女婿,梨花爹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赵家人目光短浅,还说那些侮辱人的话,到时候等他女婿考上了,让这些赵家人后悔去!

“多谢爹!”赵水生道。

“你要谢我,就好好的把明年的县试考过了。水生啊,爹的指望可都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要让我失望。”梨花爹拍了拍赵水生的肩膀。

赵水生道:“我尽力而为。”

科考,一大部分考实力,但是还有一小部分靠的是运气。赵水生也不敢保证百分之百的就能考上了。

“梨花今天怎么不在家?”梨花爹问道。

这也太不像话了,女人家不在家里,去外面去,把自己的男人留在家里,太不贤惠了。

赵水生道:“是绣铺老板家的孩子要定亲了,请梨花过去帮忙。”

李梨花是前几天就被刘大姐邀请了,她家的大女儿已经说亲了,这不,就要定亲了。

定亲也是大事儿,需要人来帮衬,刘大姐的夫家也没有什么人,就把包括李梨花在内的几个人都请了来,也是壮壮声势的意思。

李梨花以前只是见到的都是官媒,今天倒是见到了这种不是官媒的媒婆,说话的语气夸张了一些,不过那话从嘴里说出来,也叫顺溜。刘大姐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儿,和刘大姐长得很像,说的亲也是和自家门当户对。媒人婆把好听的话不要钱的说出来,最后把婚期也定了下来,两亲家就都皆大欢喜。

至于聘礼和嫁妆这些事情,也是要两亲家私底下商量的。

刘大姐也是大方,给媒婆的红包足足有好几两。

那媒婆喜笑颜开,又输了一通好听的话。

李梨花听着嘴角翘了起来,这媒婆还真是说话不重样啊。

“你是梨花是吧。”没想到临走的时候,那媒婆竟然停下来和李梨花说话了。

“请问你是?”李梨花记忆力没有这样的一个人那。

作者有话要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这样才是长久之道。

谢谢亲推荐的药西替利嗪,昨晚上买了,吃了,感觉今天好多了。

这药房里的人,啥东西都朝贵的推荐,真是服了他们了。

本来有八块钱买的到的药,给俺推荐了一个二十几块钱的,然后说八块钱的没有了,那时候天晚了,难得跟他们计较。

平时去买药,比如买皮炎平,结果人家就是给你推荐几十块的不知道名称的药,说那种药更管用一些。而皮炎平才十块左右。

今天另外还有一更。

借钱

“啊呀,我还是你和赵家二小子的媒人呢,不过也过去好几年了,你记不住也是没有什么奇怪的。”那媒人喜笑颜开,“当初我就觉得你和赵家二小子是天生的一对,现在你们都在镇上住了?看,这日子不就过的好了吗?”

绣铺老板结识的都是有钱的人家,这媒人还以为李梨花他们也是有钱了,还搬到了镇上了。所以才这样说。

当初这两家子都不同意这门婚事,一个嫌弃对方不是读书人,一个嫌弃对方读书把家里都败了,女儿嫁过来,肯定没有啥嫁妆的。

就这样的两家子,她竟然把婚事给说成了,提起这个,这媒人都觉得脸上有光。

所以甭看过了几年了,这媒人还记得李梨花呢。

再一个原因就是,这李家的姑娘和赵家的小子,长得都很不错,跟乡下那么些人还不一样,都是白白净净的。

李梨花一听,这还遇到了李梨花和赵水生的媒人了,你这媒做的可真好。李梨花心道。

“原来是您啊,您现在把媒都做到镇上来了,真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