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不道谢,还这般刺过去…”
苏润卿一张嘴嘀嘀咕咕的,直到陆毓衍面无表情地睨了他一眼,他背后一凉,赶紧闭嘴了。
亏得闭得快,不然下一句就是“你这样不知体贴的人,能找到媳妇儿嘛!”
这话要是真冒出来了,今天这一顿菜,大概与他无缘了。
苏润卿干巴巴笑了笑,暗道危险。
他闭嘴,陆毓衍却开了口。
慢条斯理饮了茶,陆毓衍哼道:“你要客气,要道谢,你身上不是有药膏吗?怎么不拿给她?”
苏润卿叫陆毓衍一提,拍着脑袋想起来了。
苏太傅晓得他这几日跟着陆毓衍查案,嘴上骂他外行人瞎捣蛋,实则关心得紧,特特让他母亲嘱咐他出门带上些药膏,免得磕着碰着。
问小厮拿了药膏来,苏润卿交给了许嬷嬷:“这是宫里赐的,涂了就不会火辣辣的痛了。”
许嬷嬷连声道谢,打开那青瓷小圆罐子,沾了一点儿,仔细替谢筝涂上,又把罐子捧到苏润卿跟前。
苏润卿抬手要收回来,余光瞧见陆毓衍似笑非笑的唇角,明明没说话,他却品出了些嗤笑味道,陆毓衍仿若在说“你的感谢就只那么一指头尖的药膏?”
他是苏家最得宠的幺孙,怎么可能小气吧啦?
“妈妈收着吧,”苏润卿摆了摆手,“就这么一小罐,不用还我。”
许嬷嬷迟疑,瞄了陆毓衍一眼,见自家表公子不反对,便大大方方收下,替谢筝向陆毓衍道了谢。
谢筝的脖子舒服多了。
昨日傅老太太给的药膏也极好,也许是她捂了一日,伤口极不舒服,这药涂上去,让她整个人都舒坦了许多,果真是御赐的药更好些。
转过身来,谢筝见许嬷嬷收下了药膏,正欲向苏润卿道谢,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她下意识地就去看陆毓衍。
陆毓衍自顾自添茶,桃花眼隐在氤氲水汽后面,看不出丝毫情绪,更没有把一丝一毫的注意放在谢筝身上。
要不是陆毓衍刚才说话的语气,谢筝有那么一瞬,还当他是故意帮她的。
重新落座。
这顿饭,谢筝只简单用了些,倒不是不习惯对着陆毓衍和苏润卿,而是她的心思里满满都是案子。
等用完了,从酒楼里下来,许嬷嬷和谢筝就打算回府了。
从这儿回萧家,沿途经过国子监。
陆毓衍唤住了要上轿的谢筝,道:“顺路去一趟郑博士家吧,岁儿对着我和润卿就紧张得颠三倒四说不明白事情,你在一旁,她说话还通顺些。”
谢筝没立刻答应,只转头以目光询问许嬷嬷。
许嬷嬷估摸着时辰,此刻倒也不算迟,今儿个已经帮忙了,不如送佛送到西,也不差这么一程了。
她颔道:“那就听衍二爷的。”
轿子一路到胡同口,谢筝还未下去,就已经听见哀哀哭泣声与和尚做法事的诵经声了。
走到郑家外头,只瞧见门上挂着白灯笼,大门开着,里头动静越清楚。
四人一道进去。
郑博士伤心至极,已然卧病在床,白日里来悼念的客人,他都无法接待。
郑夫人的独子跪在灵堂里,一脸木然,事突然,他到此刻都没回过神来。
给郑夫人上了香,管事寻了岁儿来。
岁儿的两只眼睛肿得跟桃子似的,拉着谢筝的袖口,道:“阿黛姐姐,我们夫人真的是叫韩婆子给害了?衙门里昨夜带走了韩婆子,是不是她,是不是她?”
谢筝握着岁儿的手,柔声道:“衙门里还在审,是与不是,我也不晓得。只是有样事情,我想问问你。我去了几处善堂,做事的妈妈们和孩子们都很想念郑夫人,小六儿、安娘都伤心坏了。我晓得身有残疾的孩子不容易,听说夫人特别关心他们?”
提起这事儿,岁儿的眼泪又簌簌往下落:“我们夫人真的真的是个善心人,她待安娘他们是真的好,在我跟着夫人之前,夫人就在救济善堂了。
我听说过,安娘被扔在广德堂外头的时候,才三个月大。
当时广德堂都不太愿意收她,这么一个没有双腿的女娃,只能白养着,养大一些既不能帮着照顾其他年幼孩子,也不能帮着堂里做些活,是夫人正好经过,说服了广德堂收下安娘,答应了每年捐银子。
夫人总说,人这一辈子,都是戴罪身,做了罪孽事,要替自己赎罪…”
谢筝听了心里酸,吸了一口气,依旧说了正事:“我听堂中的王妈妈说,前回夫人遇见一个寻女儿的妇人,答应了要替她找女儿,不晓得后来寻到了没有?”
话音一落,岁儿猛得就止住了哭,瞪大着杏眼,别扭道:“姐姐怎么问起这一桩了?”
第二十五章 悬乎
谢筝凝着岁儿的眼睛,听得出来,岁儿对提起那件事情很是排斥,甚至对谢筝都透出了几分疏离感。
郑夫人帮着打听孩子下落,这原本是一桩好事,为何反过头来,岁儿是这种态度?
心中疑惑,谢筝斟酌了用词,故意又道:“安娘他们牵挂夫人,夫人如今在底下,也肯定很牵挂他们的,我想着,夫人从前应下过那么一桩事情,若是没有做好,只怕不能安心。
我们姑娘与夫人有缘,我就想着,要是这事儿没了,我们能出一份力,替夫人做完这件事,也是好的。
夫人那般心善,可不能让她就做了一个失言的人了。”
这番话说得真切,岁儿喃喃道:“可不是,夫人是真的好…”
晚风拂过,带着白日未曾消散的闷热,吹在身上黏糊糊的。
佛音顺风而来,木鱼声咚咚落在心田,岁儿抬手抱住了双臂,上下搓了搓,似是有些冷。
她低头又抬头,看了谢筝好几次,终是下定决心一般,压着声儿,几乎附耳与谢筝道:“那件事儿,也就是姐姐来问,我才说的。
我知道姐姐与你们家姑娘都是好心人,但好心人碰到的不一定就是好事,就跟我们夫人一样。
那是暮春时候了吧,具体是哪一日,我记不清了,但总归是过了端午,夫人在广德堂里遇见了那个妇人。
妇人哭得都没了魂了,说就这么一个女儿,实在是穷,家里不愿意养,就送到善堂来了,她晓得了之后跟家里吵了一架,心里舍不得,要接女儿回去。
广德堂里没收过,夫人就说去其他善堂帮着问,又留了那妇人名姓和住处,找到了孩子好告诉她。
夫人一直挂着这事儿,几个善堂里打听了两三日,也托了人去其他地方问了,倒是有几个刚收了女童的,但岁数对不上,也不知道那孩子去哪儿了。
又隔了天,那妇人自个儿来寻夫人,说是晓得女儿下落了,往后就在一处不分开了。
夫人塞给她一些碎银,她也没收,我和夫人瞧她神色不对,就让人去她住的村里打听了,一问才知道,可惨了!
那妇人是寡妇归家,婆家骂她克夫,又说孩子是赔钱货,不肯养,她就带回娘家来,哪知道娘家那几个也不是善人,她老娘骗她说送了善堂,其实是扔到山上了,等寻到的时候,孩子已经没气了。
听说死得挺惨的,我胆子小,夫人让我躲出来,别往下听了,等我再进去的时候,夫人都哭过了,说是各家都有各家的难事,但也太狠心了。
我知道夫人伤心,就全当没有这一桩事儿,其实,我也是怕,我们夫人待我好,她没了,我看着只是难受,不害怕,但不认得的,又死得惨的,我怕。”
岁儿年纪小,对生死恐惧,也是人之常情。
“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结果,”谢筝安慰似的拥着她的肩膀,拍了拍,道,“那个妇人住哪儿呀?”
岁儿想了想,道:“城南郊外山上的燕子村,那妇人娘家姓罗,三十多岁了吧,她是真的惨啊,听说前头也生了三四个孩子,都没养活,夭折了,后头生的这个姐儿,她很宝贝的。”
又安慰了岁儿几句,谢筝不着痕迹地把话题带开了,两人说了些琐碎事情,见岁儿平静了,谢筝才告辞。
四人出了郑家,陆毓衍他们没过来听岁儿说话,谢筝便把前因后果仔仔细细都说了。
许嬷嬷听了连连念佛号,不停说着孩子可怜妇人可怜。
“燕子村?”苏润卿抿唇,他前阵子似乎听说过有关那村子的事儿,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思及死在山里的女童,他一个激灵,拍着脑袋道,“我知道这事儿!这事儿在村里传得可悬乎了!”
几人同时把目光转向苏润卿。
苏润卿清了清嗓子,道:“我们府里有一个当差的就是燕子村人,他说出来的。
就是五月的时候,有一个老太失足摔下山死了。
他们村里都说,老太在山里害死了外孙女,那天正好是头七,小鬼厉害,抓了她去报仇。”
谢筝皱眉,道:“这老太是罗妇人的娘,被害死的外孙女就是妇人想在善堂里找的孩子?”
苏润卿点头。
许嬷嬷背后凉,低声道:“亏得是出了七月了,不然真是要吓死人了!”
罗妇人与郑夫人的遇害是否有关,谢筝说不上来,但真算起来,郑夫人是好心帮过罗妇人的,罗妇人即便不心存善念,也不该反过头去害郑夫人。
只是,心底里有那么一份怪异的感觉,总觉得有丝丝缕缕的关系,偏偏又理不顺畅。
谢筝拧眉沉思,猛然间,突然叫人抓住了胳膊狠狠往边上拉,力气颇大,她没站稳,踉跄了两步,额头撞在拉她的人身上。
她倒吸了一口气,抬头看去,对上的是陆毓衍的眼睛。
夜色之中,只那两盏惨白惨白的灯笼,桃花眼成了一潭深泉,看不透底。
谢筝想问陆毓衍做什么拉她,话没出口,就听见身后啪的一声,一个小厮模样的人摔坐在地上,惶恐不安极了。
她一看就明白了,这小厮应当是从胡同深处出来的,他跑得快,没想到这儿站着人,想停下时没收住,自个儿摔了。
正好是摔在谢筝刚刚站在位子上。
要不是陆毓衍拉开她,她跟那小厮大概要摔作一团。
虽然陆毓衍的胸膛硬邦邦,撞得她脑门疼,但谢筝想,总比摔地上好些。
箍在手臂上的力道小了,陆毓衍松开了她,谢筝退开两步,捂着脑门道谢。
陆毓衍瞥了她一眼,当是应了,又转眸去看那小厮。
小厮顾不上痛,麻溜从地上爬起来,一看苏润卿,赶紧道:“苏公子安好。”
“你又没撞上我,我怎么会不安好?”苏润卿嘀咕了一句,凑近去仔细打量那小厮,“你有点眼熟。”
“奴才是胡同里头梁司业梁大人家跑腿的。”
苏润卿恍然大悟:“梁大人府上出了什么事儿了?你这么着急做什么?”
第二十六章 有理
小厮苦着一张脸,道:“这不是、这不是自打郑夫人没了,我们夫人哭了好几回,身子骨一直不大好,白天刚叫大夫看了,刚才一个不留心,煎药的炉子被哥儿打翻了,哥儿烫着了手,奴才赶紧要去寻大夫。”
一听是孩童受伤,苏润卿忙道:“那你就别耽搁了,赶紧去吧。”
小厮忙不迭点头,又连连与谢筝道歉,这才风风火火去了。
苏润卿转头与陆毓衍道:“梁大人就这么一个老来子,我过去看一看。”
陆毓衍颔:“我送许嬷嬷和阿黛回萧家。”
许嬷嬷和谢筝交换了一个眼神,道:“衍二爷有事儿尽管去忙,这里离萧家也不远了,奴婢们坐轿子回去,很快就到了。”
陆毓衍没说话,淡淡看了两人一眼,转身往胡同口走。
谢筝与许嬷嬷只好跟上去,到了轿子边,她犹豫着道:“衍二爷不是还要去衙门里吗?让松烟送奴婢们回去就好。”
下午时候,松烟跟着她们跑了几处善堂,闻声抬起头来,见自家主子不说话,又赶紧低下头去。
胡同口通着大街,两边的铺子还有不少开着,比在郑家门口亮堂许多。
陆毓衍垂眼看向谢筝,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而是说了另一桩:“燕子村的罗妇人,你怎么看?”
谢筝没料到陆毓衍会问她这个,抬眸,道:“衍二爷认为那罗妇人与案子有关?”
“也许。”顿了顿,陆毓衍又补了一句,“燕子村也不远,替我去认认,她是不是在寺中行凶的人。”
饶是谢筝镇定,闻言都不禁愕然。
她是萧娴的丫鬟,到顺天府认人也就罢了,这是衙门办事,但人没抓回来,就去村子里认,这算哪门子事儿?
谢筝张口想要拒绝,话才到嘴边,又被陆毓衍抢了先。
“明日一早去,我现在要去衙门里,让松烟送你们回去。”陆毓衍说完,也不管谢筝和许嬷嬷应不应,朝松烟抬了抬下颚,示意他将人送回去,自个儿转身向西,往顺天府去了。
谢筝被他这自说自话的态度给震在了原地,等回过神来的时候,陆毓衍只剩一个远远的背影了。
虽说是扮作了丫鬟,谢筝骨子里的脾气还是冒了出来,忍不住咬牙,与松烟道:“你们爷素来如此?”
松烟眨巴眨巴眼睛,道:“爷是主子,我是奴才,他吩咐什么,我点头就是了,哪里还要问个子丑寅卯啊!”
谢筝被这话堵了个正着,所有的抱怨都给堵在了嗓子眼里,说不出来了。
简直太有道理了,只能怪她是个丫鬟,陆毓衍当惯了大爷,自然是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许嬷嬷在一旁听得清清楚楚,当着松烟的面,她不好开解谢筝,见谢筝鼓着腮帮子闷了会儿气,自个儿先平静下来了,她就放了心。
轿子到了萧家角门时,谢筝的那点儿不满都已经散了。
陆毓衍要她去燕子村,这事儿她点头摇头都不作数,先回去问问萧娴为好。
安语轩里,主屋里点着油灯,阿碧守在门口,见她们回来,长长松了一口气:“总算回来了,姑娘问了好几回了。”
萧娴坐在东次间里看书,听见动静,让浅朱迎了出来。
谢筝与许嬷嬷一前一后进去,依言坐下,仔细与萧娴说了今日的经过。
萧娴的眉头一直紧皱着,良久叹了一口气:“我与郑夫人只说了那么一回话,也感觉到她是个特别好的人,如今看来,她比我想得还要好。”
谢筝道:“衍二爷让奴婢明日与他上燕子村。”
“去认那个妇人?”萧娴抿唇,上上下下打量着谢筝,犹豫着道,“你是我身边的,怎么能由他指东画西的!我去明州这几年,是极少见他了,但他以前也不是这么个使唤人的性格。阿筝,他真的没有认出你?”
这个猜测,萧娴之前也提过。
前回像是打趣,这回更添了几分认真。
谢筝捏了捏指尖,下意识故作轻松答道:“前回就说了,真要认出来了,早就掐死奴婢了。”
毕竟,谢筝的死因并不好听,让陆毓衍颜面尽失。
若是认出来了,为何没有质问她?问谢家惨案,问谢筝为何还活着,问到底生了什么,可陆毓衍一个字都没问过。
他看到的应该只是阿黛吧。
隔了五年的远远的一眼,怎么可能会认得出来。
萧娴叹气,道:“你明日若要出门,记得戴上帷帽,也能挡挡瘀伤。”
“姑娘这是让奴婢去?”谢筝挑眉问道。
萧娴拍了拍谢筝的手:“早些结案早了事,其实父亲说得对,除了像我这般熟悉你的人,谁还能认出你来?祖母以前还见过你呢,都没认出来。”
“老太太分明说了眼睛像。”谢筝嘀咕道。
萧娴忍俊不禁,凑近了些,直直望着谢筝的凤眼,莞尔道:“眼睛是真的没变,还是这么好看。”
这天是浅朱守夜,谢筝等萧娴梳洗过后,就往厢房走。
刚到房门外,许嬷嬷唤了她一声,快步过来,从袖中取出那罐子药膏塞到谢筝手里:“睡前记得再擦一些药。”
青瓷罐子表面平滑,触及微凉,谢筝捏在掌心里,颔应了。
梳洗过后,她在镜子前坐下,仔细打量脖子上的伤痕。
确实有些泛红,但比起刚受伤的时候,已经好了许多。
看起来似乎也没有那么糟糕,怎么就招来了陆毓衍那么一番话。
打开盖子,挖了一指尖的药膏,仔细涂抹了,鼻尖闻到清新药香,很是舒服。
这一夜,许是白日里走了几处善堂,身体疲惫,谢筝一觉睡到了天亮。
萧娴用了早饭,还在与丫鬟们评说京城与明州早点的不同,前头就来传话了,说是松烟已经候在大门外,请阿黛姑娘走一趟。
许嬷嬷陪着谢筝出府,只见松烟牵着两匹马站在高树底下,左右不见马车踪迹。
她上前问道:“松烟,衍二爷让我们去城外,莫不是这马车还要萧家准备好?”
松烟挥了挥马绳,笑道:“妈妈,去燕子村走不了马车,爷说坐轿子太慢了,让阿黛姑娘跟我骑马上山。”
第二十七章 黑马
骑马?
许嬷嬷看向鼻尖出气,蹄子刨地的马儿,指了指自个儿:“你看我这样子,像是个会骑马的吗?”
“不像。”松烟耿直答道,“所以我们爷就让我牵了两匹马,一匹是姑娘的,一匹是我的,今儿个就不麻烦妈妈同往了。”
许嬷嬷晓得谢筝是会骑马的,可阿黛并不会,好在她们在明州五年,真问起来也能圆的过去。
“怎么办?”许嬷嬷低声问谢筝。
谢筝沉吟道:“那我就自个儿去吧。”
她是跟着松烟走的,又与陆毓衍一道,应当不会出什么状况。
松烟带来的是一黑一棕两匹马,谢筝从他手中接过缰绳,这才现,松烟给她的是那匹黑的。
她喜欢通体黑色的马儿,她在镇江的时候,也有一匹黑马,取名奔霄。
七夕时偷溜出城,怕叫父母现,她没有从马厩里牵走奔霄,听赵捕头说,夜里失火,奔霄受惊,撒开蹄子跑了,不晓得去了哪里。
拍了拍黑马的鬃毛,谢筝问道:“它有名字吗?”
松烟咧嘴笑:“有呀,叫逾轮。”
逾轮、奔霄,都是书上说的周天子用来驾车的骏马。
这还真是巧了…
谢筝暗暗想着,嘴上道:“好好的一匹黑马,叫什么逾轮呀,逾轮的毛色分明是青紫的。”
“姑娘也这么想?”松烟笑得合不拢嘴,“这马儿是两年前,大爷从关外找来的,带回京里的一共五匹,我们爷就挑了这匹,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大爷都笑坏了,说我们爷连颜色都分不清了。”
松烟说的大爷,指的是陆培元的兄长陆培故与萧玟的儿子陆毓岚,也就是傅老太太嫡嫡亲的外孙儿。
谢筝虽未见过陆毓岚,想起那场面还真有些好笑。
她今日的衣着倒也方便骑马,翻身上马,逾轮晃了晃脑袋,显得十分乖顺。
不管叫什么名字,好马总归是好马。
就跟她一样,不管叫阿黛还是阿碧、阿朱,她其实还是谢筝。
驱马到了正街上,一路往南城门而去。
谢筝许久没有摸着马绳了,如此意外之喜,即便城内不能撒开了跑,也叫她雀跃。
松烟不疾不徐在前头引路,回过头来,道:“姑娘骑马骑得不错。”
谢筝莞尔。
她虽是书香人家养出来的姑娘,但谢家早已没落,谢慕锦与族中人也没什么往来。
那些陈旧的规矩,谢慕锦都不喜欢,更不会来约束谢筝了。
自小,谢筝学会了琴棋书画女红,也学会了策马扬鞭、投壶套圈,她还学过射箭,只可惜手臂没多少力气,拉不开弓,只能作罢,就学了点儿花拳绣腿,摆个架势,能糊弄顾氏,却每每逗得谢慕锦哈哈大笑。
想起与父母在一起时的旧事,谢筝心口酸,笑容凝在唇角。
松烟察言观色,见谢筝突然就低落了,当即就闭了嘴,等到了城门处,才开口道:“姑娘,爷与苏公子在前头等我们。”
谢筝闻声,赶紧把那些悲伤情绪抛在脑后,打起精神来,顺着松烟指的方向,看见了坐在茶摊里的陆毓衍和苏润卿。
出入城依旧缓慢,因而城门附近的几处茶摊生意都特别好。
许是要去燕子村的缘故,那两人今天的衣着装扮也与前两日不同,用料朴素许多,只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世家子弟风骨依旧,离得还有些距离,都叫人一眼能瞧出与周边的人的不同来。
陆毓衍眼神好,看到了谢筝和松烟,起身往茶摊外走。
苏润卿跟出来,等他们近了,才抬头与马上的谢筝道:“毓衍说你能骑马,我以为就是摆摆样子,看起来似乎还不错。”
谢筝一愣,下意识偏过头去看陆毓衍,偏偏他背对着她与松烟说话,谢筝看不到他的神情。
许嬷嬷说,阿黛是不会骑马的,陆毓衍怎么会说能骑马呢…
莫不是真叫萧娴说中了,陆毓衍知道她是个李鬼,不是李逵。
可她的骑术是到了镇江之后才练的,从前在信上倒是与萧娴提过,可姑娘家之间打趣,萧娴会与她说些陆毓衍的事情,却并不会反过来,去陆毓衍那儿说道她,陆毓衍又是怎么知道的?
小厮牵了苏润卿和陆毓衍的马儿来,那两人利索地翻身上马,谢筝一面琢磨着,一面驱着逾轮跟了上去。
陆毓衍和苏润卿领头,他们一行人顺利出了城。
沿着官道往南跑,再岔口处绕行上山,行至半山腰,就是燕子村了。
山道不易走马车,策马倒是轻便。
谢筝习惯了镇江城外的丘陵起伏山道,并不觉得难行,逾轮又是匹好马,她能稳稳当当跟上前头几人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