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夫人的肩膀簌簌抖着,她的声音不重,但句句都是心血泪,每一个字都沉甸甸的。
“三娘是我和郑家姐姐之间的秘密,我不敢告诉任何一个人!”梁夫人双手撑着床板,抬起头来,泪眼婆娑看着谢筝,“我和我们老爷青梅竹马,因着他高中,村里眼红我恨不得我下堂的人,我闭上眼睛都能想出他们的样子来。
国子监里头,老爷做事也不容易,真叫人知道了…
我当时满脑子都是那些念头,可你知道吗,三娘断气的时候,我就什么都不想了,我睁眼闭眼都是她!
明明那么小,就跟个猫儿一样,连好看不好看都不知道,我就是舍不得,就是心如刀割一般。
我怀上哥儿的时候,我没一天睡过安稳觉,我怕落下来的又是一个…
我无处宣泄,除了与郑家姐姐说一说,我没有旁的办法,连我们老爷跟前,我都没吐过一个字。
当初就没全说实话,只说姐儿早产,落下来就断气了,郑家姐姐见我悲痛难忍,就把孩子带走埋了,老爷虽有怨言,但也接受了。
阿黛姑娘,你还未出阁,你不知道,对一个女人来说,生下一个残缺的孩子,比不能生,更有罪过。
我就是个罪孽啊!
这些年,我时不时就想到三娘,我甚至想过,三娘再回来,再投到我肚子里,便是肢体不全,我也养她护她,毕竟,家里状况也和当年不同了,不用再看村里三姑六婆脸色,我们老爷都这把年纪了,没人再盯着他要如何如何,手上也有些银子,药罐子也能养了。
可我没想到,最后会变成这样。
郑家姐姐去宁国寺,是给三娘添这一季的香油钱的,我听说她出事,实在是又自责又难过。
当天我就做了个梦,我梦见三娘了,她跟我说,都是我的错,是我害了自己、害了她、也害了郑家姐姐…”
几十年埋在心中无处诉说的压抑一下子有了出口,梁夫人说了很多很多,她身体本就虚弱,长篇下来,整个人就像被掏空了一般。
谢筝静静听她说话,不知不觉地,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她吸了吸鼻尖,伸手拭去。
对错是非,其实并不难分辨。
三娘是月份不足,即便她是一个四肢健全的孩子,一样是养不活的,因而梁夫人绝不会去怪罪郑夫人,她只会自责、内疚、痛苦万分,她分得清好赖。
从事实上评断,郑夫人没有杀害三娘,只是她心底良善,起先也许是为了宽慰梁夫人,两个人一道分担,总比一个人扛着要强,但时间久了,郑夫人真的把三娘的死抗在了肩上,诵经祈福,关爱善堂里那些残缺的孩子。
谁也没料到的是,罗妇人会信以为真,以为郑夫人真的是凶徒。
良久,梁夫人才平缓下来,勉强挤出笑容,道:“听了这样的事情,心情一定很不好吧?”
谢筝犹豫了一瞬,还是点头承认了。
毕竟,摇头委实太假,不仅宽解不了人,反倒要让梁夫人愈忧愁。
“你说得对,三娘已经很可怜了,我不该也不能不认她,”梁夫人深吸了一口气,似是下定了决心,“等老爷回来了,我会把真相都告诉他,几十年夫妻了,还有什么是不能说的,他应该会原谅我吧?我跟他一起把三娘认回来,以后都亲自给她去添香油。”
“我想,三娘的长明灯不会断,郑夫人在底下也会安心许多的。”谢筝已经弄明白了来龙去脉,便起身告辞,让梁夫人好好养身体。
手撩开帘子时,梁夫人突然唤她。
谢筝顿住脚步,扭过头去。
面容苍白的梁夫人躺在引枕上,唇角含着淡淡笑意,道:“阿黛姑娘,人的一生总会有起起伏伏,谢谢你今日指点我,旁的我无以回报,只能盼着你将来能得一有心人,能听你说所有苦、能护你过所有难,风雨携行。”
谢筝怔在了原地,几乎是一瞬间,被她压在眼底的泪水又要涌出来,她死死咬住嘴唇,朝梁夫人点了点头,快步出了屋子。
从梁家出来,简直可以说是落荒而逃。
岁儿跟在后头,不解极了:“姐姐、阿黛姐姐,你怎么了?”
谢筝脚下不停,一直走过了半条胡同,这才依着不知谁家的院墙,仰着头深呼吸。
岁儿怯怯,几次张口都没说出话来,只掏出帕子递给谢筝。
谢筝抹了眼泪,喑哑着道:“我没事,就是听梁夫人说了一些郑夫人的事儿,想到那么好的郑夫人却不在了,心里难受罢了。”
闻言,岁儿的眼眶亦通红一片,只能努力不叫自己哭出来:“是啊,我们夫人那么那么好…”
两人慢慢走到胡同口,送谢筝过来的轿子还等在树荫里,松烟抬头瞧见哭花了脸的两人,讪讪笑了笑,没吭声。
轿子一路回去,街上远比胡同里热闹,谢筝听着外头动静,情绪渐渐平复,到茶馆外头时,除了眼周泛红,看起来倒也没有那么惨烈了。
大堂里的客人换了一批,话题却还是之前的那些。
谢筝随着松烟上楼,推开了雅间的门,陆毓衍和苏润卿都抬头看了过来。
触及陆毓衍的视线,谢筝的心狠狠一痛。
收在袖口里的手下意识攥得紧紧的,谢筝脑海里是梁夫人最后与她说的那一番话。
她暗暗在心中问:能听我说所有苦,能护我过所有难,陆毓衍,你是这样一个有心人吗?
第四十六章 蠢样
茶馆生意好,二楼的走廊不时有人经过。
谢筝没有时间细想,垂下眸子,轻轻合上了雅间的门。
“怎么样?”苏润卿问她,“梁夫人是怎么说的?”
谢筝正要接话,就见陆毓衍不疾不徐把一盏茶推到了她之前的座位上,她哭过了,嗓子有些干涩,便上前端起了茶盏。
“你是去问话的,还是去陪哭的?”陆毓衍的指尖轻轻点着桌面,目光从谢筝红肿的眼睛上略过。
谢筝一口水含在口中,闻言险些呛着,深吸了一口气,轻哼道:“衍二爷这话就不对了。梁夫人哭得险些要背过气,奴婢少不得要陪些眼泪,总不能她哭了,奴婢反倒笑吧?要真这样,奴婢岂不是要叫人赶出来了。”
苏润卿扑哧笑出了声,连连点头,道:“说得在理,本就该是她哭你也哭,她笑了你才笑。”
陆毓衍没理会苏润卿,只是冲松烟抬了抬下颚。
松烟会意,出去唤小二打水进来。
谢筝没那般娇贵,背过身随意揉了揉眼睛,便把梁夫人说的事情细致转述给了陆毓衍与苏润卿。
“梁夫人的神情模样,看起来并非扯谎。”谢筝判断道。
梁夫人的确是三娘的母亲,要不然,也不会叫谢筝那么几句话就触动得把事情和盘托出。
三娘的死因亦与梁夫人所言一致,若是郑夫人谋害,杀女之仇,两位夫人不可能和睦亲近交往几十年。
晓得了来龙去脉,苏润卿是彻底松了一口气。
好不容易能破了连环凶案,无论是他,还是李昀,都不希望再牵扯出一桩官家女眷行凶的案子来,尤其是郑博士依旧在国子监任职,而郑夫人在京中口碑极好。
郑夫人清白,之前的案子亦断得干干净净,只要衙门里整理好了案卷,案子就算结了。
捻了两颗花生米,苏润卿笑了起来:“宫宴上,殿下总算是能交差了。”
谢筝的任务完成了,见小二端了水来,便绞了帕子按了按双眼,稍稍舒服一些之后,起身告辞。
陆毓衍站起身,理了理衣摆,与苏润卿道:“走吧,你去寻殿下,我去顺天府,把后头的事儿办了,免得整日里牵着脱不开身。”
“脱不开身的是你又不是我,你是被抓了壮丁,我是数年如一日替殿下跑腿,”苏润卿嘀嘀咕咕道,“脱身了能做什么?父母都不在京中,一个人赏月?难不能是要去镇江,未婚妻的坟给挖开来审审?”
声音压得虽低,但底下大堂里不晓得为什么,突然之间静了,使得苏润卿的嘀咕声在这小小的雅间里一下子清晰起来。
谢筝不禁打了个哆嗦,暗戳戳余光扫了陆毓衍一眼,心虚极了。
苏润卿还浑然不觉,直到陆毓衍清了清嗓子,他才醒悟过来,思及刚才说的话,摸了摸鼻尖,尴尬道:“其实…”
其实什么,苏润卿自个儿根本不知道,明明还算个思绪敏捷的,这个当口,只觉得背后阴测测的,让他连胡扯都扯不出来了。
“她的坟可不在镇江,要不然,还真要挖开来看看,几年不见,到底长成什么蠢样子了。”陆毓衍张口说完,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先一步推开了雅间走了出去。
苏润卿眨了眨眼睛,扭头问松烟:“那她埋哪儿了?”
松烟也被陆毓衍这番话说得莫名其妙,半晌摸了摸脑袋,道:“好像、好像埋旧都去了?”
谢筝站在一旁,捏着指尖,心里恼得要命却又半点表露不得。
什么叫几年不见成了什么蠢样子?
要不是还有其他人在,有那么一瞬,她都想站到陆毓衍跟前,叫他仔细看看,她现在就长这幅样子!
一行人前后出了茶楼。
留影去后头牵马,很快又小跑着回来,道:“奴才遇见驸马爷了,驸马爷刚得了一头鹿,说要请两位爷一道去五殿下府里尝一尝。”
“驸马爷?”苏润卿挑眉,顺着留影过来的方向抬眸望去。
谢筝亦看了过去,姿容出众的驸马爷在几位亲随小厮之中很是显眼,她虽从未见过驸马,也能一眼分辨出来。
“长安公主的驸马?”谢筝压着声询问松烟。
松烟赶紧点了点头。
驸马爷姓林,有一位翰林祖父,自身也颇有才情,一手山水画入了圣上的眼,又得长安公主亲睐下嫁。
谢筝以前曾听谢慕锦说过,林驸马的画技的确出众,并非徒有虚表之人。
林驸马笑着过来,道:“庄子里刚送来的,我让人运去五殿下那儿了,听说你们也要过去,不如与我一道走。”
“驸马爷客气了,”苏润卿拱手道,“你想讨的是殿下那几坛米酒,却偏偏拉我们做说客。”
林驸马笑意更浓:“公主喜欢,殿下怕娘娘怪罪,不肯给公主,我这也是尽力而为。”
苏润卿本就要过去李昀府中,便没有多推辞,与陆毓衍道:“一起去吧。”
陆毓衍点头应了。
站在边上的谢筝暗暗松了一口气,陆毓衍走了正好,若不然,再像昨夜一样把她送回萧家去,这一路上,她都不知道该以如何态度相待了。
陆毓衍留下松烟送谢筝回去。
谢筝静不下心琢磨与陆毓衍相关的事儿,干脆胡思乱想一般,琢磨其他事儿,想了一路,倒还真有一事让她琢磨不透了。
等轿子落在角门外,谢筝下来,问松烟道:“苏公子说段立钧段公子才学不行,徒有虚名,我听闻驸马爷丹青出众,怎么会与段公子往来的?”
突然被问起这么一桩,松烟微微怔了怔,凑过来低声道:“本事不行,不还能靠一张嘴皮子嘛!奉承拍马,那也是旁人学不来的能耐了。”
谢筝扑哧笑出了声。
“反正,我们爷和你们临大爷,跟那位段公子不是一路人。”松烟道。
谢筝了然点头。
贵女有贵女的圈子,勋贵子弟亦有各自熟悉往来的人群。
谢筝回了安语轩。
萧娴听了事情的详情,皱着眉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都不是那么个味道,最后也只是叹了一声气。
第四十七章 中秋
八月十二,秋闱的第二场开考,顺天府也把京中传得沸沸扬扬的凶案给结了,一切都尘埃落定。
萧家在做中秋的准备。
傅老太太的身子骨好了许多,这几日已经能在院子里走一走了。
自从萧柏外放明州以来,中秋佳节,府中人就没有聚齐过,如今好不容易齐了,傅老太太格外看重,仔细吩咐了沈氏,说家中人口虽少,但也要热闹一番。
沈氏自是应下,又依着傅老太太的心思,让人去陆家带了话,叫陆毓衍来萧家过中秋。
谢筝听萧娴提起来的时候,一时还转不过弯来,虽说两家是姻亲,陆毓衍又经常出入萧家,但中秋这样的日子,哪有姻亲串门子的?
可转念一想,倒也明白过来了。
陆培元出京巡视,孙氏又在旧都,哪有让陆毓衍与陆培元的一房妾室坐下来用团圆饭的道理?
傅老太太视陆毓衍与亲外孙儿无异,叫他过来过节,也是情理之中的。
十五这一日,萧娴起了个大早,让人在小厨房里备了材料,亲自动手给傅老太太做月饼,安语轩里忙到了中午,这才算做得了。
许嬷嬷乐呵呵进来,福身道:“姑娘的这份孝心,老太太准要高兴坏了。”
萧娴莞尔,道:“宫里赐了戏班子入府来唱戏,祖母最爱听了,我这点小花样,可比不得人家依依呀呀。”
“瞧姑娘说的,”许嬷嬷哈哈大笑,“这飞醋吃得太没道理了。”
屋里丫鬟们各个都笑了。
谢筝也笑了,笑过了之后,心里空荡荡的。
这还是头一回,她没有和父母一道过中秋,当真是不习惯…
用过了午饭,戏班子入了府,水榭搭了戏台。
阿碧去看了眼,回来连声夸赞,说不愧是宫里赐下来的,一看那架势,就与街上寻常的戏班子不同。
天色渐渐暗了,月上柳梢。
宴席摆在花厅里,窗户临水,把大窗板都卸了,正好对着戏台。
花厅外头另摆了流水席,给体面的丫鬟婆子们用。
谢筝原是不想去的,就打算留在安语轩里简单用些晚饭。
萧娴低声劝她:“府里哪个不晓得你是我身边得力的,你不去,越显眼了,连祖母都知道你前几日为了案子跑腿,今儿个见不到你,她准问起来,到时候,你让我怎么说?”
谢筝听着有理,便没有坚持,与浅朱一起过去花厅,挑了流水席最角落的位置。
陆毓衍和萧临一道过来。
谢筝遥遥就看见了他,一身牙色长袍衬得陆毓衍身形愈颀长,腰间还是那块红玉,伴着他的脚步轻轻晃动。
众人恭谨问安。
谢筝垂着头,也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她心虚,她总觉得陆毓衍迈进花厅时往她这方向看了一眼,叫她背后一阵凉。
好在,等人进了花厅,就看不见了。
花厅里开席,戏台上开戏。
谢筝蒙头吃饭,有对案子好奇的丫鬟婆子想凑过来与她说话,都叫浅朱和许嬷嬷给挡回去了。
酒过三巡,傅老太太津津有味听了一出折子戏,又叫了几个讨喜的丫鬟进去行酒令。
女眷们玩闹,萧柏他们不好凑着,与傅老太太告罪一声,便先离席了。
主子们有先行的,用过了席面的丫鬟婆子也陆续散了。
谢筝刚准备走,就听见里头傅老太太的声音。
“我们来些新鲜的,阿黛那丫头呢?赶紧叫她进来教教我们明州城里行酒令的规矩。”
谢筝脚步一顿。
浅朱轻轻推了推她,示意她趴在桌面上,自个儿抬步往里头走:“老太太,阿黛多吃了两杯酒,喏,趴下嘞!奴婢来给您讲明州城的规矩,有一回姑娘与城里的官家姑娘们一道赏花时,她们行的雅令可有意思了。”
傅老太太哈哈大笑,一面笑话阿黛酒力不济,一面催着浅朱说规矩。
谢筝趴着等了会儿,见里头玩得热闹了,便赶紧起身,悄悄往回走。
萧家花园依着旧都喜好建造,水边除了游廊,亦有其他与设宴花厅相似的小厅堂,都被一一卸了窗板,垂着纱幔。
谢筝不想回安语轩,经过一处厅堂,便抬步进去。
夜风吹拂纱幔,映出后头临水而坐的一人身影,谢筝脚步不禁一顿。
她认得快,只一眼便看出来,坐在那边的是陆毓衍。
暗暗念了声“冤家路窄”,谢筝蹑手蹑脚想退出去,刚一挪脚步,就被止住了。
“去哪儿?”陆毓衍声音清冷。
谢筝只好硬着头皮道:“奴婢不敢惊搅衍二爷赏月。”
陆毓衍微微偏过头来,隔着幔帐睨了谢筝一眼:“月色不错,既然来了,就坐下来陪我一起赏月吧。”
谢筝皱了皱眉头:“衍二爷,身份有别,男女不同。”
“哦?”陆毓衍似是轻轻笑了,“你与我之间,还需讲究这些?”
心扑通,慢跳了一拍,谢筝只觉得背后一片冰凉,寒意一直窜到了她的四肢。
陆毓衍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说她是一个丫鬟,他是表公子,她无需避让,还是,他其实根本就已经知道了她是谢筝,是他的未婚妻,因而无需讲究。
谢筝不自禁地咬住了下唇。
茶馆之后,她有几日不曾遇见陆毓衍了。
案子了结,谢筝不用再为罗妇人与郑夫人耿耿于怀,也终于能够沉下心来,细细分辨这些日子的事情。
她想,萧娴许是对的,陆毓衍恐怕知道她是谁,只是没有把握,没有实证,亦或是有别的理由,没有揭穿她的身份。
那她呢?
她该如实相告吗?
在陆培元回京之前,在弄明白陆培元的立场之前,就坦言镇江生的一切…
谢筝缓缓跪坐下,陆毓衍望月,她隔着纱幔看陆毓衍。
月色皎洁,映在水面上,粼粼波光,伴着夜风,化作一阵阵涟漪,桂花香随风而来,沁人心脾。
“宫粉厌涂娇额,浓妆要压秋花。西真人醉忆仙家。飞佩丹霞羽化。十里芬芳未足,一亭风露先加。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清冽声音缓缓,陆毓衍没有回过头来,只是对着水面上倒影的圆月,念完了这一词。
谢筝的身子僵住了,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她的生辰是二月十六,顾氏直到二更过半才生下她,而谢慕锦在院子里等了好几个时辰,抬头就是明月。
那夜月色皎洁,琼宫、玉兔、丹桂,都能一一辨明。
所以,谢筝的小名是“丹娘”,只有谢慕锦和顾氏才会唤她一声“丹娘”。
而陆毓衍念的分明是一咏丹桂的词。
一直悬在心中的疑惑终于明了,谢筝垂着眼帘苦笑。
他果然是知道的…
第四十八章 丹桂
一室静谧。
陆毓衍没有再说什么,谢筝亦是沉默。
那词散了,像是浮于水面的银盘,在风中随着波光荡漾,下一刻就不见此刻模样,但它依旧映在那里,不曾消失。
一如她的身份,无论陆毓衍是不是点破,他们都心知肚明。
确认之后,很多事情亦变得清晰起来。
哪有那么多的凑巧,陆毓衍只是比谢筝以为的更了解她罢了。
他知道她会骑马,他的黑马叫做逾轮,她喜欢香客居的牛肉包子…
谢筝只对五年前的陆毓衍留有“一眼”的印象,而陆毓衍却在她浑然不知的时候,知道了那么多。
月光透过纱幔,朦朦胧胧落下。
谢筝突然想起了去年的中秋。
镇江府衙后院里,顾氏饮了几盏菊花酒,搂着谢筝坐在院子里赏月。
月色清亮,映在顾氏眼中,却添了几分不舍。
“月缺月圆,一眨眼,我们丹娘都这般大了,”顾氏捧着谢筝的脸颊看了又看,“丹娘还能陪娘过几个中秋?也就再一年了吧?等过了明年此时,再往后的中秋,就该与姑爷一道了。”
谢筝不耐烦提出阁的事儿,笑话顾氏吃多了酒,就想着早些把她嫁出去,明明娘家人该千不舍万不舍的,多留一年是一年。
母女两人似是拌嘴般打趣,叫谢慕锦听了直笑。
顾氏当时的话语声依旧在耳畔,一年过去,已然是物是人非。
她没有再陪着父母观月吃月饼,不管舍得不舍得,去年的中秋,是他们的最后一次。
而她的这个中秋,虽是与陆毓衍一起,却也不是什么夫妻。
人生的际遇起伏,当真是猜不透,也看不破…
想起父母,谢筝的胸口钝钝的痛。
早知今日,那时候她就不笑话顾氏了,一定要窝在母亲的怀里,好好撒娇。
丹桂香随风来,她凝视着陆毓衍的背影,深吸了一口气,似是下定了决心一般,唤道:“衍二爷…”
声音出口,后头的话哽在了嗓子眼里,谢筝想顺势都说出来,可话到了嘴边,却涩得又不晓得从哪里开始说起。
陆毓衍半侧过身来,似是看着她,又似是没有看。
纱幔在夜风中轻轻晃着,谢筝掐了掌心一下,终是让自己平静许多。
外头却突然骚乱起来。
一阵惊呼划破了月夜的宁静,似是水面上落下了石块,溅起一片水花,水中月骤然散开了。
惊叫声尖锐,谢筝霎时怔住了,所有的话语又都堵了回去。
陆毓衍站起身来,一把掀开了纱幔,神色凝重,经过谢筝身边时,他脚步顿了顿,垂眸与她道:“戏台那边传来的动静,我过去看看。”
话音一落,陆毓衍快步出去了。
谢筝见他走远,双手撑地想爬起来,许是跪坐久了,一时麻,等了片刻才舒服些。
素手撩开纱幔,谢筝走到水边,隔着湖水看戏台状况。
戏已经唱完了,戏班子的人正在收拾,不晓得出了什么事儿,这才惊呼起来,这会儿看过去,水榭那里还有些乱哄哄的。
花厅里的人也在往水榭张望,她们虽正对着水榭戏台,但走过去,不及谢筝所在的小厅堂近些。
谢筝沿着水面扫了一眼,便寻到了陆毓衍匆匆而行的身影。
清风迎面袭来,丹桂花香之中,另有一股其他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