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这位师兄已经打过几次交道了,肖萌隐约感觉到当这位师兄的嘴里说出问句的时候,那就代表他对这件事情有一定的兴趣。在今晚的这番交谈后她觉得自己和他已经算得上是朋友。于是她提出建议:“师兄,你有兴趣吗?我还可以让姐姐多找一张票。”
路之航神色莫测地看了她一会,然后点了头。
“好。”
正文卷 第27章
肖萌原以为“多要一张票”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岂料这个要求刚一出口,肖薇居然有点崩溃。
“为什么你不早说?”她在视频那边露出了抓狂的表情。
“我也是刚刚才知道……我不觉得路师兄会答应的,就是顺嘴问一问他,没想到他居然表态说要可以去看。”
肖薇震惊:“不会吧?你的忽悠能力这么强了吗?那位看着就很高冷的大神啊!老实交代,你们是什么关系?”
“同个学院的师兄师妹关系,”肖萌说,“姐,见面了我和你详说。”
“当然要跟我交代清楚!拿一张票是很麻烦的!”
肖萌有点不解:“姐姐,为什么会这么麻烦?你们的演出那么多人看吗?”
路之航这种人,看一次舞蹈演出可不容易,自己把他忽悠得对舞剧产生了兴趣,然后又弄不到票的话,那就太糟糕了,简直可以上春晚舞台表演小品忽悠大法了。
“我们的这次表演只是一场实验性的表演,在小礼堂。座位不多,票早就给分完,每个演员只有一张票,我刚刚问完了舞蹈队的好几十号人才又找到一张,现在还要再要拿一张,任务很艰巨的。”
肖萌的心往下一沉,难道她要对师兄食言?
“还有一张票是怎么回事?”
“几分钟前,我和清宁聊了聊,你知道的,他周五回国,要在京呆好几天,也说想来看我们的演出,”肖薇在视频那头用目光斜视她,“难道你想为了你的师兄把清宁赶出去?”
“没有没有,”肖萌给出主意,“姐姐,不然你问一下易师兄吧,总觉得他应该有办法的。”
“我不太想麻烦易思北,总觉得欠他人情会被他记账,以后要偿还是件麻烦事,”肖薇唉声叹气着挂了电话,“还能怎么办?只能找他了……”
易思北果然很给力,熄灯前的十分钟,肖薇打电话来表示已经弄到了票,肖萌也松了一口气,她终于不用对路之航食言而肥了。
“要好好谢谢易思北师兄……”
“谢不谢可以以后再说,反正人情总归是我还,”肖薇说,“问题是你要怎么面对接下来的修罗场?”
肖萌这辈子罕有跟不上肖薇思路的时刻,茫然问:“什么修罗场?”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周六晚上我要上台表演,你和清宁、还有你那位师兄坐在台下,这不是修罗场什么是修罗场?”
肖萌大声抗议:“我们可不是什么狗血的三角恋关系啊!”
“好吧,清宁这边可以暂且不谈,”肖薇开够了玩笑,换上了郑重其事的面孔,“只说你和你师兄,你知道和一个男生晚上周六晚看演出,是属于什么吗?”
“什么?”
“是约会!我真的很难相信你和你那位大神师兄没有点其他的瓜葛,”肖薇说,“刚刚我和易思北聊了一下你那位师兄,得知他要和你一起来看演出,易思北说了一句话,‘路之航和女生的距离是如此的遥远,以至于所有人都认为他会单身一辈子,难以想象他会和你妹妹走得这么近’。”
“……”
肖萌无语,这都是什么形容啊。中学时代的路之航到底是个什么状态真是谜。
肖薇当然也没打算马上就知道妹妹和路之航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她们之间是没有秘密的,从来不会对对方隐瞒,早晚会知道。
于是她转开了话题:“对了,周五上完课后咱们就去机场接人吧。”
“是清宁?我之前和他联系的时他说过不用去机场接他。”
“他说这话是不想我们太辛苦,实际上当我告诉他我们有空而且也不觉得辛苦的时候,他也很高兴的表示想早点见到我们,”肖薇笑起来,“所以,咱们要不要又来一场‘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两年不见,他应该猜不到了吧。”
肖薇举起一根手指,对肖萌摇了摇,笑容狡黠。
“就是这样才有意思,不是吗?”
……
时间很快来到周五,姐妹俩五点下课后就搭乘地铁,耗时一个小时到达了机场,在国际到达出口处开始等待。
周五的机场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或许是因为圣诞节和新年临近,机场也一派喜悦的气氛,各种圣诞装饰已经挂上,出口处还有颗挂着彩灯的巨大的圣诞树,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从树旁路过。三十分钟后,姐妹见到了梁清宁,他左手推着行李箱,右手提着他视若珍宝的小提琴琴盒,沿着出口处的通道走出,出现在姐妹俩的视线中。
姐妹俩兴奋地对他挥挥手。
“清宁,这里这里!”
姐妹二人是如此的引人注意,梁清宁第一眼就看到了两人,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大跨步走到姐妹俩面前。
“小薇小萌,好久不见。”
三人相视而笑。青梅竹马很久不见,自然是要好好打量一下对方的。在分开的近两年时间里,三人都迈过了十八岁,成为了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变化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梁清宁穿着合身的藏青色大衣,留着清爽的平头,比以前略高一些,更显得四肢修长。他的外表一直出色,是研究所职工小区里远近皆知的清俊少年,在国外生活两年后,他更成熟稳健,眼神温和坚定,举手投足间更多了一份从容笃定——至少姐妹俩都觉得,他比以前更出色,看上去已经完全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音乐家模样。
“是不是长高了?”肖薇伸手比划着两人的身高差。
梁清宁莞尔一笑,抬手轻轻拍了拍肖薇头顶,淡定道:“比在国内高了两厘米。”
“真是不科学啊!”肖萌说,“为什么我们不长高了!”
“不用气馁,你们虽然没长高,但看上去更漂亮了。”梁清宁笑。
“你也帅多了。”肖薇马上恭维。
这毫无技术含量的互相吹捧让三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青梅竹马的默契伴随着笑声迅速回归。
“你们俩今天的打扮,是为了考验我吗?”梁清宁把小提琴盒放在行李箱上。
为了增加“猜猜我是谁的难度”,姐妹俩今天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鞋袜,梳着同样的发型,就连那1厘米的微小身高差都通过鞋子里的鞋垫给补足了,看上去,姐妹俩宛如复制黏贴般相似。来机场的地铁上,姐妹俩也因此受到了远比往日多的围观目光,还有几个人试图和她俩搭讪。
“没错,猜猜看。”姐妹俩齐声道。
梁清宁笑着摇头,然后分别点了点两人:“肖薇,肖萌。”
双胞胎异口同声:“弄错啦!”
“不,没有错。”梁清宁非常淡定。
“真的错了!”
“真的没错。”
“……”
双胞胎无奈的对视一眼,不得不投降认输。这么多年来,梁清宁玩这个游戏无往而不利,就没有失败的时候,姐妹俩问其原因,他也总是露出高深莫测的“世上只有我知道”的模样。
“为什么你每次都能猜出我们?”
“猜猜看?”
“猜不到,告诉我们吧。”
梁清宁微笑着揭开了这个隐藏了十几年的秘密:“你们说话的音色虽然非常接近,但不完全相同,肖薇的声调要高一点。”
“这么细微的差别你都能听出来?”肖薇惊叹。
双胞胎的音色相当接近的,高中时代还发生过一件趣事。当时姐妹俩在学校的图书馆角落里悄悄说话,学校新来的心理医生在书架背后听到她俩的说话声,以为是一个人精神分裂于是自己对自己讲话,居然吓得面无人色。
“果然是长期和声音打交道的音乐家才有的素质。”肖萌说。
“一般一般。”梁清宁很谦虚。
一道爽朗的男声打断了青梅竹马三人组源源不断滔滔不绝的叙旧。
“清宁,这两位就是你常说的那对双胞胎姐妹?”
梁清宁转头对来人点头致意,为姐妹两人介绍了来人。
“这是冯冉,我的大学同学,他是钢琴专业的,这两位就是我的青梅竹马肖薇、肖萌了。”
姐妹俩早知道梁清宁在大学里认识里一个叫冯冉的同级留学生,两人关系很好,在京的这段时间他还会住冯冉家里——或许是因为偏见,她俩认为学钢琴的应该是清秀少年,此时见到冯冉本人,难免有些吃惊。他和梁清宁身高相仿,体型更魁梧,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子热情的活力,看上去更像是个运动员而不是钢琴系学生。
冯冉笑着抬抬手和姐妹俩打招呼:“早就从清宁那听说你俩的大名了,如雷贯耳,一个华大一个京大,梁清宁老在我面前夸你们。”
“是吗?说了什么?”
“说你们漂亮又聪明,温柔又大方。其实我对他的说法一直抱有怀疑态度,但见了你们俩的真人后,我才知道他说的完全不是夸张。”
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冯冉说话很客气,双胞胎也毫不犹豫赞美了他。能在柯蒂斯钢琴系就读,他的钢琴一定弹得很出色,其履历可能不会和梁清宁相差太多。
姐妹俩家教甚好,也会很说话,两人你一眼我一句的称赞之后,冯冉的喜悦之色完全藏不住,愉快地笑着说:“哪里哪里,过奖啦。”
正文卷 第28章
寒暄结束,冯冉笑着对双胞胎提出自己的建议:“我家司机马上就到出发厅门口了,我们一起回市内,去我家吃顿晚饭,然后我再送你们回学校?”
显然,梁清宁去冯冉家倒是无所谓,但双胞胎的教养决定他们不可能去刚刚认识的男生家吃饭,不过她俩想和梁清宁多聊一会,于是采纳了他的第一个意见。
“不用送我们回学校,现在是晚高峰,还是周五,路上一定非常堵,回城的路上看到地铁站把我们放下就好。”肖薇说。
梁清宁说:“吃饭就改天吧,想一想你家里是什么情况,她们怎么好意思去你家?”
冯冉哑然。为了庆祝儿子回来,冯妈妈请了不少亲朋好友,在家里准备了一大桌子菜,姐妹俩去他家确实显得有些奇怪——“那就改天一起吃饭”,冯冉很诚恳的和姐妹俩说。
“好呀。”姐妹俩答应下来。
回市区的路上,四个年轻人坐在车内闲聊,双胞胎才知道,梁清宁这次来京城的主要目是拜访小提琴家任洛之。任洛之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小提琴家,在全世界都具有相当知知名度,是当年梁清宁参加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的评委之一,对梁清宁一直颇为欣赏。得知梁清宁准备回国,就叫他来京一趟,看看他在美国这一年多来是否有进步。
梁清宁当然不会拒绝来自顶尖大师的好意,他也很期待有人能指点自己。
“我恰好也有一些演奏上的困惑,”梁清宁说,“可以趁机请教任老师。”
冯冉说:“依我看,你的小提琴演奏技术已经非常细腻了。更精益求精是好事。”
“我估计他对现在的我的演奏方式可能会有意见。”
“怎么回事?”双胞胎异口同声地问他。
梁清宁解释了一下现在的小提琴演奏技术上的改变。
简单来说,他之前的演奏风格是比较内敛细腻的,但去美国后,在柯蒂斯音乐学院里他接触到了另外一种表演特色浓郁的演奏风格并且按照这个风格逐步的调整、改变自己。
“简单来说,就是更自我、更秀一点?”肖薇问。
“或者可以说,更舞台风,像演员进行表演?”肖萌也说。
“一语中的。”冯冉摸了摸下巴,依次看向两姐妹说,“不愧是青梅竹马,太了解对方了。”
梁清宁对两人点头说:“一种无奈的调整吧。在现在这种时代,音乐家要想掌握自己的听众,那么他就应该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要建立在音乐家的个人魅力上。”
“这样挺好。”双胞胎发表意见。
“我也觉得没问题,因为你够帅。”冯冉说。
双胞胎忍俊不禁,相视一笑。
这话真的没错,姐妹俩这若干年的见闻足以说明这一点。
一直以来,为梁清宁倾倒的女生是很多的。因为家里的房子不够大,曾经有一度,梁清宁常常在小区的花园练琴,小区的小姑娘纷纷涌出来围在他身边看他——哪怕对小提琴一窍不通也能痴痴地站在那里看上半小时,双胞胎和她们交流意见的时候,一大半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因为人好看”。更有一位比双胞胎大一岁、名叫赵兰岚的小姐姐曾深沉地做了如此断言“出众的颜值值六十分,高超的小提琴演奏技能值四十分,加起来就是满分一百。我想梁清宁的观众缘一定会非常、非常好”。
梁清宁瞪她俩:“你们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笑什么。”
“我们只是很期待看到你的新风格而已。”肖薇嘟了嘟嘴,十分刻意地卖了个萌。
几人说说笑笑,姐妹俩也顺便和梁清宁敲定了明天的见面时间——他要倒时差,明早是肯定要睡觉休息的,他会在下午到华大和姐妹俩见面。
冯家的汽车也到了市内,在路过某地铁站时停了下来,姐妹俩下了车,手拉手走进地铁站台。
汽车再次启动疾驰而去。
冯冉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我终于有点明白你的困扰了,难怪你和Loraine的关系没什么进展。毕竟你有这么漂亮的青梅竹马!还是两个!”
梁清宁无奈的叹了口气。
“外表好也就罢了,性格更好,相处起来让人觉得如沐春风。我都有些动心了。”
梁清宁盯着冯冉看。
冯冉对他摊手一笑:“开个玩笑。就算有点动心也要考虑现实现的可能,隔了这么远,还有时差——打个电话都要预约时间。再说了,以她俩的条件,在大学里很容易遇到不错的男生。”
梁清宁轻声道:“是啊,中学时代她们就很受欢迎了。”
“她们有留学美国的打算吗?”
“以前一直有,”梁清宁说,“但中美关系不太好,几年后的情况比较难说,也许签证都拿不到。”
“情况应该不会恶化得那么快的,她俩学的也不是敏感专业。”冯冉说,“你需要考虑的是,如果三年后她们来了美国又该怎么样。”
“我的确在考虑这个问题。”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总是要做出选择的。”冯冉说,“否则的话,你也太自私了。”
看着路边一闪而过的街灯,看着这座陌生的城市,梁清宁叹了口气。
“是啊……我很自私。”
周六是繁忙的一天,肖薇因为即将正式表演的舞剧无法接待梁清宁——今天晚上舞剧就要正式开演,肖薇所在的文艺团要进行最后一次排练,排练结束后还要化妆,于是就由肖萌来接待梁清宁,带着他参观京大和华大两所学府。
这是一个萧瑟的冬天,冬日寒风凌冽,前几天下的雪早已融化,连阳光都有些虚弱无力,校园里的著名景点就像是脱了毛的兔子,草坪荒芜,树木凋零,湖水冻结,看着就萧瑟单薄,但这不怎么样的景观并不影响梁清宁当游客的热情——虽然他对“进入大学要登记身份证”表示了不解。
“美国的大部分大学连校门都没有,谁都可以进校参观,参观国内的大学居然要证件?”
“美国高校的参观人数再多也不可能比中国的参观人多,”两人先去京大——肖萌用的是姐姐的学生证,“游客太多了,不得不控制外人进校的人数。”
“是吗?”
“你运气好,现在是年底,没什么游客,”肖萌指了指大门口,“如果是暑假,排队能排出三百米!”
“……好吧,这是学校知名度太高的副作用。”
“问题不大,只要登记证件还可以进来参观,算是防小人不防君子吧,”肖萌一遍说一边带着梁清宁拐上了一条小路,“咱们这边走。”
进入大学已经近一学期,肖萌对京大已经相当了解,于是兴致勃勃带着梁清宁开始满校园溜达,介绍学校的各处地标。
在京大逛的时候,遇到了一件很好笑的事情——他们碰见了肖薇的某位熟人,此人有着神出鬼没的拍肩寒暄技巧,“你今晚不是有演出,怎么和男生在外闲逛”,肖萌和梁清宁被她吓了一跳。但数年经验让肖萌很擅长应对这种不请自来的招呼,于是自我介绍是肖薇的妹妹,又问她是谁,这才知道,这位是肖薇的室友。
梁清宁对此事惊讶地发表评论:“你连肖薇的室友都不认识了?”
“只在开学不久后见过她一次,一时没想起来。”
“你们平时见面不多?连肖薇的室友都不认识了。”
“刚入校的时候差不多隔天见一次,但后来就做不到了。学习压力很大,除了本科学习外,我还要刷ACM竞赛题,姐姐要排练舞蹈,见面时间少多了。我们现在一周也就见两次,甚至一次。”
“我印象中你和肖薇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不见面,感觉如何?”
“还好,大概是因为我们都太忙了。”
梁清宁看着肖萌,忍不住笑了,表情舒展愉快:“看来你们现在很难假扮对方了。”
很多年前,肖薇肖萌读了一本很有趣的故事书《两个小洛特》,故事里双胞胎互换身份,由此产生了一连串奇特有趣的故事。姐妹俩都很喜欢这个故事,因此也学着故事里的两个小姑娘一样常常互换身份玩——姐妹俩在同一所学校同意班级,交友圈几乎一样,假扮对方并不困难——因此,这种游戏通常都很成功,除了梁清宁和姐妹俩的父母外,能骗过绝大多数朋友和同学。
“可不是,”肖萌说,“我们现在不同校,姐姐的同学我基本都不认识了,冒充游戏的难度就忽然加大了,分分钟被戳穿。”
两人边走边聊,谈着对方的校园生活,感慨着中西方教育的差距,最后来到肖萌所在的信息学院楼下。
“这里就是我的学院了。”
正文卷 第29章
“这里就是我的学院了。”
肖萌手指学院大楼,以一种充满骄傲的主人公意识地介绍着自己的地盘。看着这栋灰色外表的大楼,梁清宁轻声感叹:“我们三个小时候的梦想都是考京大和华大,现在你们能实现梦想真是太好了。”
“你要在国内也可以考得上。”
“那也未必。”梁清宁摇头。
“可能性很大,”肖萌很认真地说,“你的文化课成绩一直以来相当好,如果你把学小提琴的时间和挪去学文化课,成绩不会比我和姐姐差,这一点我很有信心。”
梁清宁呼出一口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变成一股白烟:“其实偶尔我也会想,如果当时没有选择音乐,我的人生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话饱含怅然之意,肖萌听得一愣——她从来没听到梁清宁以这样怅然甚至有点遗憾的语气说话,一直以来,他对自己都是很有信心的。
“怎么?你后悔了吗?”
“后悔谈不上,”梁清宁说,“但在美国这段时间我才明白,当音乐家没那么容易,古典音乐一直在衰落,毕业后的出路也未必好。就算是大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年薪也不过十几万。”
“收入居然这么低啊?这已经是行业顶尖了。”
“音乐行业、尤其是古典音乐圈是高投入低产出的——我不过是一直以来运气好,得到了许多老师的赏识才没有让家里花太多钱,否则学音乐真的太不划算,”梁清宁说,“即便到了我现在的程度,距离成功还很遥远。”
“不会吧?”肖萌匪夷所思。梁清宁是肖萌能接触到的音乐圈的最高境界的人了,在她看来,梁清宁早就一只脚跨入“功成名就”的大门了。
梁清宁问:“这么说吧,你会把考上华大当作成功吗?”
“当然不会。”
“音乐圈也是一样的。包括柯蒂斯音乐学院在内,全世界有几十所顶尖的音乐学院,这些音乐学院每年都会培养上数百甚至上千名小提琴家,这上千人之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非常激烈。最后能获得成功的可能只有几十个,只有毕业生人数的十分之一。”
肖萌明白了,原来这位青梅竹马也遇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困惑。上大学之前,梁清宁在专业领域里碾压别人;上大学后,身边的同学都那么优秀,自己的优势不在,情不自禁地怀疑自己的选择了。肖萌有过这样的时刻,也因此而感到郁闷——但她有双胞胎的先天优势,什么事情都不需要自己一个人扛着,和肖薇一起无奈、吐槽、感慨之后,只留下前行的动力了。可梁清宁却没有,他在国外,举目无亲,这些负面情绪只能自己消化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