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把饭菜放到桌上,招呼李鸾儿:“妹,吃。”
李鸾儿心里感动,李春是真的真的很疼她和李凤儿的,就算是傻了。痴了,好多事情不懂,可骨子里还留着对两个妹妹的关切,还知道要和妹妹相亲相爱,要听妹妹的话。
这样的哥哥就算是个傻子又如何?她一样觉得有这样的兄长很幸福。便是要常常牵挂兄长,可那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哥!”这一刻,李鸾儿那颗冷硬的心又有一丝裂缝,她挽了李春的胳膊,头靠在他肩膀上:“有哥哥在真好,这几天,我很想哥哥。”
李春哭了,哭的稀里哗啦,也不嫌李鸾儿身上脏,直接抱住她:“我也想妹妹,妹妹也好,好。”
“我就不好了吗。”李凤儿暗自嘀咕,转头抹了抹眼泪:“妹,赶紧吃饭,再不吃面都冷了。”
她又朝李春吼着:“哥也是,姐吃的多你就多盛两遭,弄这么大盆子干嘛,知道的是姐吃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喂猪呢。”
多好的气氛啊,就这么硬生生的被李凤儿给破坏了,这丫头的那张嘴,当真是厉害着呢。
李鸾儿松开李春,过去一巴掌拍在李凤儿头上:“说什么呢,喂什么猪。”
她又转头看李春:“哥,下次吃饭给凤儿上大盆,叫她说咱们。”
“好。”李春抓着头傻傻的笑了,那种很开心,很纯真,很干净的笑容,让他更显的清俊异常。
这样俊秀的哥哥,这样心思纯净的哥哥,却因为医治不及时,竟生生烧成了傻子,李鸾儿心里一阵的疼,扭头,忍住眼中的酸意:“哥,我还要吃清炒小白菜。”
“哥炒。”李春笑着进了厨房。
李鸾儿这才坐下,拿起筷子先吃了两口面,又吃了几块排骨,端起瓷盆来喝了几大口汤,这身上更加的暖乎起来。
吃完饭,李鸾儿洗了澡,换了干爽的衣服,整个人才算又活了回来。
说实话,这几天在山上修炼精神力,那场景还有雪天的冷硬,都叫她恍忽间似乎又回到了末世,等回到家里,看到亲人,这才算是又把自己从冰冷无情中拉了回来。
她把头发擦干,松松的挽才头顶,才要把木桶中的水倒掉,就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李凤儿端端正正的站在门前,见她开门,一笑进屋,两只手放在木桶的边沿,一个用力,把一大桶水提了起来:“我帮姐姐倒水。”
倒掉桶中的水,当李凤儿再次进来的时候,李鸾儿拽她坐到床边,姐妹俩悄悄说话。
“你还想着秦冒?”李鸾儿问,伸手摸摸李凤儿显的瘦了好多的脸庞。
李凤儿摇头:“早不想了,我心里明白的很,本来就差了那么多,哪里有我想的余地,再说,我知道他是谁,单知道他叫秦冒,就算是秦冒这个名字,谁知道是真是假。”
看李凤儿自嘲的说着这些话,李鸾儿倒是放心了:“你能想开就好,你看看我,再瞧瞧金夫人,这世上的男人又有几个靠得住的,咱们女人啊,还得靠自己,不论到什么时候,咱们都不能丢了自己的心啊。”
“嗯。”李凤儿点头微笑:“我知道。”
李鸾儿和李凤儿脱鞋上床。拉过一床被子盖住腿脚,靠着枕头慢慢说话,李鸾儿从记忆深入扒出她少年时看的那些有关宅斗啊宫斗类的书,小声的讲给李凤儿听。书中那些妻妾争斗,那些婆媳相争,还有那些用药或者栽赃的手段,才开始确实吓了李凤儿一跳,到后来,这丫头竟然听出趣味来,拉着李鸾儿要她多讲讲。
李鸾儿讲了一些宅斗类的书,又开始讲那些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讲到最后,就听李凤儿咬牙道:“我要是嫁了人。他敢一个女人接一个女人的往家里弄,敢朝三暮四的话,我就等生了两个儿子后直接给他下药,叫他再生不出孩子来,我看他还怎么宠爱别的女人。”
李凤儿脸红红的。捏着拳头捶了一下墙壁:“改天我找干妈问问,叫她帮我配两剂绝育的药。”
这丫头啊,狠起来是真够狠的,不过,李鸾儿是真真放心了,李凤儿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以后。就算是她嫁了人,也不会被人欺负。
这冬,又下了一次雪,就到了年根底下。
一进腊月,天就放晴,一天暖似一天。小店里的生意却一直不是很好。
无它,一进腊月,各家各户都忙着过年的过活,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饭庄吃饭。
李鸾儿和李凤儿商量了一下,就开始把饭庄的作息时间改了。早上开门晚了许多,晚上关门也早了许多,剩余的时间,她们开始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
因着关门的时间早了,每天关了门,就留下秦三儿和马家父子看店,剩下的人都进城里的宅子中,先把宅子打扫了一遍,又生火烧碳的,把整个家中弄的暖暖的,李鸾儿就和李凤儿上街,从屠户那里订了一口大肥猪。
腊月初六,宰好的猪运回来,李鸾儿和李凤儿就没有去店里帮忙,而是在前院支了一口大锅,开始煮肉。
这锅灶都是李鸾儿早早弄好的。
没进腊月前,李鸾儿就找了严家的铁匠铺子,让铁匠按照她画的图样打了铁制的炉灶。
说起来并不难,就是用一整片铁板圈成圆柱形,上下都没有封住,中间靠下的位置上安了炉条,铁灶打好了,李鸾儿又和了泥,在灶里抹了一圈,让它自然风干。
这灶的顶上又安了一截烟囟,在烧火的时候,就不用再安风箱,也让烟雾不能四散,显的干净了许多。
初六这日,李鸾儿把弄好的灶搬到前院的空地上,李凤儿弄来好多的柴火,架起来把灶烧热,灶上放了一口大铁锅,姐妹俩一边烧火,一边提了水洗锅。
把锅洗干净,添凉水,之后就把切好洗净的大块大块的肉放进锅里,因着是一整口猪,肉和内脏都多,一锅是煮不下的,要分几次去煮。
先煮的是瘦肉多的肉块和排骨还有大骨,早起就把肉放进去,等到快中午的时候,肉香传来,李凤儿弄了块肉尝,香软可口,便拿起铁钩子要起锅。
李鸾儿把洗好的几口大瓮搬出来,又把架好的小灶搬进院中,放了半锅的油,李凤儿那里把肉起锅,李鸾儿就再把煮好的肉切成小条,把油烧热,再把肉放进红糖水中上色,上好色的肉放入油锅中炸,这样,肉味更好,而且,不容易放坏,有的人家终年不买肉,吃的都是过年这样炸好的肉,从冬天夏,肉几乎没有异味。
炸好的肉坏泛着金黄,油汪汪的看起来就很好吃,李鸾儿就把这些肉坏放进瓮里码好,码一层,撒一层盐。
姐妹俩通力合作,到了傍晚时分,这才把肉都弄好。
弄好了肉还不算完,还要灌肠和炸丸子。
第八十一章 情深
灌肠要用肉汤去煮,才出了两锅肉的汤香浓味美,正适合着呢。
李凤儿进屋把开水里烫过又缝好的白布口袋拿出来,李鸾儿把用擀面杖压好的红薯粉再过一下筛子,把细面放到大大的盆子里,再把切好的生肉也放进去,当然,也少不了葱姜等调味料。
弄好了之后把锅里盛出来的肉汤放进去,开始慢慢搅拌均匀,再拿了漏斗和勺子,把调好的糊糊灌进布口袋中。
两个人一人灌一人扎口,才灌了约有一半,郑婶子和马小丫就回来了,正好,赶上炸丸子。
郑婶子干活利落,挽了袖子就开始切冷好的馒头,马小丫也帮着揉面拌馅。
等到李鸾儿和李凤儿把灌肠煮进锅中时,这俩人已经炸了小半盆丸子。
灌肠煮上了,灶里的火就不敢再添,慢慢用小火煮着,李鸾儿就招呼郑婶子和马小丫过来吃肉。
肥膘上带的瘦肉她们都没有动,李凤儿弄了两个大骨,把上面的肉连筋拆了下来,撕成小块放进碗里,郑婶子把前一天弄的煎饼拿出来一大盆子,把一张张的煎饼摞到一起,拿刀一切四块,随各人喜好往大碗里放。
之后,便盛了已经滚开的热热的肉汤,先把肉和煎饼烩一下,等热了之后把有些发凉的肉汤再倒入锅中,下一次盛的肉汤是不倒的,若是嫌太香太咸的话,可以放上一些开水,再洒上香菜,放上醋和香油,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煎饼烩肉就成了。
李鸾儿吃了一大碗肉厚的烩饼,又少弄了一些肉再吃一碗。
她看过去,便见天色已经黑了下来,郑婶子在院中点了好几盏灯笼,照的院子里通红一片,马小丫正坐着小马扎小口小口的喝肉汤呢。李鸾儿一笑:“小丫,呆会儿灌肠煮得了,给你弄半截吃。”
马小丫咳了一声,大约是呛着了。等了好一会儿才应了一声:“谢谢大娘子了,我正馋着呢。”
李鸾儿放下碗,过去夹了几个肉丸子吃,一边吃一边称赞:“郑婶子这丸子炸的真好,外焦里嫩,香酥可口,做大锅菜的话一定好吃。”
她这么一说,倒是引的李凤儿也顾不得吃烩煎饼了,拿了筷子就过来要吃丸子。
郑婶子吃过煎饼,也不歇着。叫了马小丫烧火,她又继续开始炸丸子,一边炸一边和李鸾儿商量着:“大娘子,眼瞅着要到腊八了,咱这腊八粥什么时候煮?”
“腊八煮不行吗?”李鸾儿奇道。
“这可不行。腊八粥是要走礼的,要是送别家也就算了,关键是要往严府送的,这果子好说,郎君做的果子极好,倒不比那些高门大户差什么,可这粥总不能熬庄户人家的粗粥吧。往严府送,要熬细果子粥的。”郑婶子一边麻利的夹丸子,一边道。
“这我还真不知道。”李鸾儿回头看李凤儿:“凤儿,你知道吗?”
李凤儿也赶紧摇头:“我哪知道这个,往常咱们家煮粥也就是放点枣子豆啊什么的,意思一下就成了。哪来那么多讲究。”
“照婶子的意思,咱们要尽早的熬上?”李鸾儿向郑婶子虚心请教。
郑婶子摇头:“大娘子,俺们也都是庄户人家出身,哪知道这细粥该怎么熬,俺就是在店里听别人那么一说。这不,回来和您商量一下么。”
“我问干娘去。”李凤儿一听真急了,扔下围裙就去了后院。
没过一会儿她又风风火火的回来:“姐,干娘说要明天熬,她说晚上列个单子,让你明天一大早就去照着买,上午她教咱们熬粥,这粥恐怕是要熬一整天的,等到腊八的时候,叫咱们往严家送去。”
“行了,我知道了。”李鸾儿一摆手:“我一会儿就去和夫人商量一下。”
李鸾儿又吃了几个肉丸子就把套袖和围裙摘下来,回屋先洗漱好了,把一身的肉味洗去,又换了一身干净衣裳,这才敲开金夫人的门。
金夫人房中灯火通明,她正端着碗喝小米粥呢,她面前的桌上摆放了好几样小菜,只全都是素的,并没有肉菜,倒是叫李鸾儿愣了一下,后来想着这大概是金夫人的什么日子,她也不方便问。
在金夫人对面坐定,李鸾儿把腊八粥的事情一问,金夫人笑着放下碗:“我正要和你们说这件事呢,这严家到底是高门大户,往他家送礼必是要尽心的,送的也都是细粥,这细粥熬制起来不容易,没弄过的人还真弄不好,这么着吧,你把东西买得了,我明儿亲自熬制。”
“有劳您了。”李鸾儿赶紧道了谢,又细细的问过腊八的规矩,这才回屋。
第二日,李鸾儿一大早起身,便去粮铺里买东西,先买了煮粥的米,又买了好几样豆子并核桃仁,栗子,大枣、青红丝等物。
买好了东西,李鸾儿就紧赶慢赶的回去,进了家门就见李凤儿正在烧水洗锅,金夫人弄了好几个大盆,叫李鸾儿把东西泡好,她往锅里添了水,先煮豆子再煮米,慢慢的开始熬粥。
李鸾儿也没闲着,弄了几口大坛子,把洗干净晒好的白菜梆子切成细条,加上蒜细细的码进坛子里,再往里边添醋,添好了之后把坛子封口,这是要等到正月里就饺子吃的。
这种菜不用盐,更不用别的调料,但是,腌制一段时间之后,白菜却是分外酸脆,蒜也变成绿色,就是那醋吃起来味道也好,正月里肉吃的多了,用这个解腻是最好不过的。
现代的时候,李鸾儿可记得清清楚楚,每年腊八的时候她妈妈都要泡制一大坛子,正月里她最喜欢盛出一小碗来下饭吃。
弄好了醋白菜,李鸾儿开始跟着郑婶子蒸馒头,做豆馅。
一直忙到下午,这粥味道越发的香甜,熬制的豆子烂的瞧不出来,那米也越发的稀软,看的李鸾儿很是稀罕。
到了晚间,这粥算是熬的差不多了。金夫人叫李鸾儿盛出来装盆盖好。
腊八这日,金夫人拿了几个细瓷小碗,把粥细细的盛好,又拿了小盘子。把李春做的各种精细点心装盘,用一个大红色的八宝攒盒装好,便叫马方提了送去严府。
马方去了一时,回来的时候换了个盒子,打开来瞧,是严府的回礼,同样的几碗粥和几样果子,只是,那粥熬的似乎不如金夫人熬的好,果子做的倒是挺精细的。
走了礼。剩下的粥李鸾儿就叫人分了,大家一边喝粥,一边称赞金夫人手艺好,这粥熬的,只怕比皇宫里弄的都不差什么。
李鸾儿也吃的香甜。一边吃,一边看李凤儿挤在金夫人身边讨教,金夫人正与她细细说着什么。
过了腊八,离年越发的近了,李家把肉煮了,临年根底下,又买了鸡鸭和鱼。金夫人教李鸾儿和李凤儿泡制了几样小菜,之后,又蒸了几锅豆包,花卷、年糕等吃食。
一个腊月忙忙活活的过来,到了腊月二十,小店关门。把店面打扫干净,一家人连同秦三儿都住进城里的宅子里。
从腊月二十一起,李家就开始变着花样做吃食,尤其是李春,劲头大的很。今儿做鱼,明儿蒸鸡的,还没过年,就把一家人养的白白胖胖的。
转眼到了小年夜,一家子合力打扫庭院,贴对联放鞭炮,到了晚上李春和郑婶子弄了两大桌的年夜饭,大伙围在厅堂里,守着烧的旺旺的炉子边吃边说笑。
吃完年夜饭就要守岁,为了防止大家睡着,李鸾儿提议一起包饺子。
一大家子又开始和面剁馅,一边守岁一边包饺子,这小年夜倒是过的很是欢喜。
大年初一,郑婶子早早起来煮熟了饺子,饺子没出锅,她就拍醒马冒,叫他放鞭炮,鞭炮声一响,饺子开始出锅,李鸾儿兄妹也都起来,穿上新衣裳吃了饺子,给马家一家子发了红包,就有些无所事事。
大年初一本就是拜年的时节,可是,李鸾儿几个搬出来,和李家庄的近亲几乎不行往,这时候也绝不会往村里拜年,去别人家,人家都是人来人往的忙着拜年,她们也不好去。
倒是金夫人有主意,叫了一家大小围了两桌开始打马吊。
李鸾儿一想,这倒也是个事,她就琢磨了几个小玩艺,比如五子棋,比如跳棋之类的,开始教大家玩了起来。
初一这日,李鸾儿大约是手气不好,别的倒还罢了,都是动脑子的,她赢了别人,可一打马吊就开始输钱,这一天输了快一两银子了,倒是叫和她一起打马吊的几个人都乐不可支。
初二初三李家也都不走亲戚,整日钻在家中,这年也过的越发没有味道。
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一家子人才开始精神起来,无它,十五元宵会,也称灯节,县城里是有灯会的,天还没黑,一家老小就开始穿了新衣裳,兴致勃勃的要去观灯。
同样是正月十五这天,京城里四门紧闭,安静肃然。
皇宫中几位内阁大臣都在殿前等着,宁安宫内,烧的暖暖的屋子散发着浓重的药味,宽大柔软的床上躺着显的干瘦的一代帝王。
皇后坐在一旁,紧紧握住明启帝的手,满脸的哀痛忧伤:“大郎,千万莫说丧气话,你一定能撑得住的,明儿还小,你要不看着他,谁知道他闯出什么祸来。”
“咳咳…”明启帝咳了好几声,一张脸胀的通红:“梓童,朕,朕怕是…明儿贪玩,以后,你要多多的看着他,朕这辈子,上无愧于祖宗,下无愧万民,唯一有愧的就是你了,朕没有好好陪你啊…也没有好好教导明儿。”
“大郎。”王皇后早已泣不成声:“别这么说,我这辈子万分庆幸,庆幸嫁与你,你待我的好我心里都明白着呢,自古至今,有哪一位帝王为了,为了一句承诺空置后宫这么多年,早先,我连生三女,你都没有一丝一毫的错待,我,嫁与你,我真的知足,大郎,来世,不,生生世世,我都要与你做夫妻。”
第八十二章 驾崩
“苦了你了。”
明启帝紧握住王皇后的手,眼中泪光闪现。
这位万民传颂的以仁厚著称的帝王一瞬间回忆起他不算长的一生。
明启帝出生的很是艰难,他的父皇高宗皇帝素爱田贵妃,对田贵妃可谓有求必应,以致于田贵妃在宫中横行,害死了两任皇后,又害死了不知道多少宫人妃子。
田贵妃自己不能生育,便也不叫别人生育,每当宫中有妃子怀孕,她就会明里暗里的下毒手,以至于高宗皇帝年近三十无一子一女。
高宗后娶的周皇后是个贤德的人,为此绞尽了脑汁,想要保下龙子,正好,当时明启帝的母亲怀了身孕,明启帝之母宋太后出身低微,不过是周皇后宫里的宫娥,当她跪求周皇后保住她腹中胎儿的时候,周皇后才知道她被高宗临幸,有了龙胎。
周皇后想尽办法把宋太后送出宫中,寻了民居安置,直到明启帝出身,都没敢说出这件事情,一直到明启帝在民间长到十来岁的时候,高宗因无子有些急迫,周皇后才把明启帝带回宫中,但是,宋太后却一直在民间,并没有跟随回宫。
当时,田贵妃还在世,她痛恨周皇后,也痛恨明启帝,几次三番想要下毒手毒害明启帝,但都被周皇后连同宫中位份高的嫔妃保下了。
再者,高宗年事已高,只得这一子,便是对田贵妃再多的宠爱,也不会任由她胡闹了,高宗也多次出手保下亲子。
只是,高宗到底对田贵妃情深意重,就算知道她的罪行,也不忍苛责。
王皇后是明启帝在民间时的旧相识,两个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明启帝回宫之前就已经许下承诺。长大后要娶她为妻,等到明启帝成年,果然请求高宗做主,与他娶了王皇后。
只是。这夫妻二人虽然是帝王子媳,可因为有田贵妃的存在,到底过的辛苦,夫妻二人同甘共苦,一起抵御田贵妃的手段,王皇后为了明启帝,流产两次,其中有一次还是一位已经成形的男胎,夫妻二人为此曾痛断肝肠。
幸好田贵妃过世的早,她一死。高宗也因思念过度而随后去世,明启帝继承大统,这才算无后顾之忧。
明启帝是个仁厚的人,虽然说田贵妃狠毒,可是。在田贵妃死后,明启帝并没有算后帐,也没有剥夺她贵妃的名份,更没有想要置田家于死地。
他又感念周皇后的维护之恩,素来善待这位已经是太后的恩人,就是王皇后对待周太后和宋太后也是恭敬孝顺。
除此,明启帝和高宗一样重情。高宗喜爱田贵妃,明启帝却是对王皇后一心一意,他心里明白田贵妃其实极爱高宗,所以才容不得别的女人生下高宗的孩子,登基之后,就空置后宫。那么大的后宫中,只有王皇后一人,就是王皇后连生三女时,他也顶住前朝和两位太后的压力,并不纳新人入宫。
等到王皇后生下太子。明启帝一心教导太子。
明启帝勤于朝政,知人善任,一手创出中兴大雍,只是,这位帝王因年少时被害多次,到底伤了根本,后来又实在太过于勤奋,太过于劳累,挖空了身子,导致一病不起。
想想他这一生,明启帝露出一丝笑容,一双有些浑浊的眼睛充满柔情的看着王皇后:“梓童,若是有来世,你我还当为夫妻,只这次,咱们就生在寻常人家,做一对寻常夫妻。”
“好!”王皇后含泪点头:“都听你的,就算来世你要做乞丐,我也乐意跟你做个乞丐婆。”
明启帝艰难的抬手,温柔的擦干净王皇后脸上的泪水:“你看你,怎么还哭上了,你一哭,我这心里总是难受。”
“我不哭,不哭。”王皇后忍下泪意:“大郎,你一定要好好的,你要是,要是…我就跟你一处。”
“胡说。”明启帝立刻板了脸,整个人都肃然下来:“咱们的明儿还小,我要是有个好歹,他就靠你扶持了,你不能,你要是敢寻短见,我就是去了地下,也绝不原谅你。”
明启帝深知王皇后表面看着温柔,却是个烈性的人,她素来说到做到,很害怕王皇后随他而去,就拿太子绊住王皇后:“梓童,我对这大雍江山付出了多少心血,你心里一清二楚,你又怎么能忍心让我的心血白流,明儿,还需要你的看顾教导啊。”
想到那个爱玩的太子殿下,明启帝又是不放心,又是气苦。
王皇后也知道儿子的德性,只好点头:“大郎放心,我们以后好好教导明儿,明儿聪慧,绝不会辜负你的一片苦心。”
“明儿,明儿呢?”说到太子,明启帝转头四顾,寻找太子的身影。
“明儿并不知你…”王皇后扭头,擦干净眼泪:“他去长宁府上了,我已经派人去叫他了。”
“把长宁、怀宁和永宁也叫来吧。”明启帝叹了口气:“我想她们了。”
正说话间,就见太子秦博明在前,三位公主随后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