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他们已经见到了,还说了一句话,有说一句的机会就有说千万句的,她不急。
终于每家都收拾好了,连地上跪的也上马车了,大队人马缓缓驶离西溪,尤氏搂着丫丫,黄氏抱着小石头,不约而同道:“真像做梦一样!”
“是啊。”夏百合这回赞同的附和她们,她才觉得接到圣旨官复原职的情景好像演古装片,没法去感同身受,她就遇上自己的青梅竹马兼战友兼队长了,不过她的反应可是比“古人”要好,毕竟是受过训练的嘛。
“丫丫,你不高兴吗?”尤氏才发现小女儿似乎安静过头了。
“娘,我们不能还住这里吗?”有烧得暖暖的炕,有肥肥的很可爱的大母鸡,有桂姐儿和云姑羡慕,丫丫觉得现在的日子挺好的,她不想再被穿着官服配着刀的人给带走了,谁知他们会把她带哪儿去?
尤氏和黄氏都愣了,想不到还会有人喜欢在西溪呆着,不过等反应过来看到丫丫怯怯的样子,两人都哭了,尤氏更是搂紧可怜的小女儿,连声说道:“丫丫放心,娘亲和你保证,有娘亲和你爹爹爷爷在,不会让你再受苦了,你回去是要过好日子的!我们都会保护好你的!”
可你们保护不了我的…丫丫的眼神依然暗淡,她缩在尤氏的怀里没再说话。
夏百合看在眼里却不知该怎么安慰,她不是学心理学的,不知道这种童年的苦难阴影该怎么消除,只盼等回来京城,夏家的富贵对比出西溪的贫困,小姑娘就不会再惦记留在西溪了,而父母亲人的关怀能让她重获安全感。
所有犯官的马车全驶进了昌隆县,临江郡主也安排妥善了,因为实在是人太多,县衙加驿馆也住不下,临江郡主干脆又包下了县城里最大的客栈,然后按这些官员的品级将他们分别送到县衙,驿馆和客栈。
夏家地位最高,女眷是住进县衙后宅由临江郡主亲自相陪的,“现在虽然是未时了,不过你们忙着搬家还没吃午饭吧,饭菜我已经准备在厅里了,先吃饭再休息如何?”
临江郡主对着尤氏她们的态度就像对日常来往很亲近的亲戚,不客套很熟悉,是位慈爱的长姐,而不是因为夏家又翻身才变脸讨好的势利小人。
尤氏她们可不敢忘临江郡主的身份,就算夏家复起了,谁又会没事得罪一位郡主的?夏家的女眷们福身问候并道谢。
“该是我对三姑娘道谢才是。”临江郡主这话说得由衷,夏百合对她是有救命之恩的,只是归义侯是奉皇命来昌隆县当官,君心难测,她之前不好对夏家另眼看待。
“这院子是原昌隆县令的夫人给布置的,我平常不来住,也就没按自己的喜好改动。”看着夏百合进后宅时打量了一下,临江郡主就忙着说明,夏家也是世家出身的,她可不愿她们因为这院子不起眼就怀疑一位郡主的品味。
夏百合哪懂建筑和身份是如何对等的?她笑笑:“我只是想不到,还会来到真正的县衙后宅。”这里比钱春烟住的地方可朴实多了,如果官家宅院都这样,那就难怪她大嫂一眼认出真假了。
“…”临江郡主是知道钱春烟用什么借口将夏百合骗进钱家的,不过当时夏百合是犯官的女儿,待罪之身低人一等,可她现在又成了当朝太傅的嫡出三小姐,当今太子的小姨子,今非昔比。
“我知道你们都奇怪我和候爷为什么会和个人牙子关系亲近,甚至还能容忍她对外说是昌隆县令的外室…”
是昌隆县令的外室而不是归义侯的,钱春烟没敢太嚣张忘形,而且她向来讨好联系的也只是临江郡主,所以临江郡主才不介意,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我和候爷成亲十一年,一共才生了一儿一女,他们比我的命还重要,可两年前我的秀琳,她当时也就丫丫现在这么大,我那时候住在临江郡望城的郡主府,那年元宵节她吵着要去街上看花灯,我当时身子不好,她爹又有客人,我就让下人和侍卫陪她一起去,结果街上人太多,孩子不知怎么的就丢了…”
临江郡主现在想想还是后怕:“我都快急疯了,封城找了三天三夜也没找到,可是再不开城门百姓要闹起来…我差不多要绝望了,却是钱春烟将我的女儿送了回来,她也没瞒我,说自己也是人牙子,正好有别的拐子送了几个孩子到她这里,她一看秀琳就觉得不是普通的孩子,就没敢动,后来听说封城更觉得不妙,思来想去决定还是把秀琳送回来了。”
临江郡主很感激钱春烟,要是钱春烟一收到“货”就出城,她再封城也晚了,要是钱春烟发现秀琳是烫手山芋,想着杀人灭口毁灭证据,她事后就是能找到凶手又如何?
“钱春烟只是一个孤零零的女子,她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借着昌隆县令的名头不过是怕被别人欺负,我们也就默许当报恩了。”
临江郡主解释着也是想化解钱春烟和夏百合的矛盾,不过等她说完却发现夏百合用种非常复杂古怪的目光看着她,让她忽然觉得毛毛的。
第一百一十九章 说个故事
女眷们在后宅,又是和郡主面对面,都是摘了帷帽的,于是夏百合说不清道不明的含义颇深的视线,让临江郡主看的清清楚楚,然而却看不明白。
如果尤少君在,他是能翻译出来的,夏百合视线的意思就是:“愿以为你是个聪明人,没想到你是个智障。”
不过尤少君更了解,他家小珠是受过训练,绝对能在任何场合保持镇定的,要她为别人犯蠢而明显去吃惊,只是说她是故意让人发现的。
临江郡主就上当了,郡主不懂那眼神是因为以她的身份,谁看把她当蠢货的直接盯着瞧,她是只觉得这视线里有深意,然后她就问了出来:“三姑娘怎么了,可是我的病还没好利索?”她只望这方面想,还真有点怕了。
“我观郡主的气色比原先好多了…”夏百合用别人能看来的生硬转移话题,“郡主要是不放心的话,我再给您把把脉?”
“那就有劳三姑娘了。”临江郡主没推测,在她心里夏百合不说是神医也是名医了,反正绝对比郡主府的府医厉害多了。
夏百合就在饭厅找个椅子坐下来,给临江郡主号脉一分钟后松开:“郡主体内的寒气已经散了,不过这两天可是要注意别吃寒凉的食物。”
她现在正来月事呢…不过已经到了最后两天,想不到夏百合居然连这个也能把脉出来,不过想想她能治愈自己的重疾,这点小事更是不在话下呢,临江郡主信服的点点头:“三姑娘嘱咐的我哪能不听,是我耽误了时间,你们都饿了吧,其实都是自家亲戚,你们先吃就好。”
看到尤氏牵着女儿,黄氏抱着儿子依然站着,连坐都不坐,临江郡主忙亲自去拉尤氏坐下,又让丫环们伺候黄氏和夏百合。
“不用了…”一看有人要替她抱孩子,黄氏很紧张的拒绝了。
“这么小的孩子哪能离了娘呢…”临江郡主责怪自己的丫环一句,“来,大家别客气…”她也坐下来,又招呼丫环布菜。
临江郡主是吃过中午饭的,不过她是郡主兼主人,现在她要不象征性的吃上几口,尤氏她们是不会动筷子的,不过就算她是很热情很主动了,尤氏她们也不过动了几筷子。
“郡主…”红豆也回来了,在饭厅外有事要禀报。
“你们吃,我去看看别人家安置好了没。”临江郡主趁机离场,她觉得她不陪着夏家人反而会轻松些。
官复原职的犯官不只是夏家,像温家,肖家官职也不低,临江郡主是不可能单只陪着夏家的女眷的,她离开合情合理,她一走,除了夏百合之外的所有人都放松了。
“小石头没事吧?”尤氏先关心最小的。
“还睡着呢。”之前在马车里,黄氏就给孩子喂了奶也换了尿布,不过看小石头睡得这么安稳,她挺感激临江郡主的——郡主看到孩子在睡觉之后,说话一直没大声。
“那就好,来丫丫,你想吃什么娘亲给你夹…”临江郡主让丫环们也退到厅外伺候,尤氏没有被怠慢的感觉,反觉得轻松自在了。
丫丫也是如此,桌边坐的都是她熟悉的亲人,还是对她最好的,桌上各种好菜散发诱人的香味,她的胆子大了,小手指了又指:“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尤氏笑了,按女儿小手指的给她夹了菜花,鱼块,另一小盆排骨粉条炖豆角是在夏百合跟前的,由她伸手夹给丫丫。
一桌子六个菜加一大碗砂锅冬瓜丸子汤,一盆的白米饭,是平常夏家绝不舍得的“奢侈”,丫丫吃得很开心,不但吃了她最喜欢的几样,连打小就不爱吃的虾肉和茄泥都动了几筷子,尤氏终于放心,也有了食欲。
大家吃到七分饱的时候,小石头睡醒了,他小手也指向桌子,嘴里“呀呀”的叫着,丫丫一下就听懂了:“弟弟也想吃!”
“他还没长牙呢!”黄氏笑道,不过还是用筷子沾了点肉汤送到儿子嘴里,小石头舔了舔,“咯咯”的笑了,还手舞足蹈起来。
“弟弟说好吃!”丫丫又给翻译。
“这孩子越来越重了,我都要抱不动了。”黄氏欣喜的“抱怨”,孩子有力气有精神是好事,夏家的苦日子也都熬出来了。
小石头能养得这么好,夏百合功劳最大,尤氏看向自己小姑,夏百合吃饭是很淑女的,安安静静的喝汤,眉目中透着喜悦。
“对了,三妹妹,之前郡主说起那姓钱的女人,我看你的样子有点奇怪啊?”尤氏想起来就问,她们姑嫂自然不用像临江郡主那么顾虑。
“对啊,那姓钱的女人是不是欺负过你?”黄氏也关心的问道。
“钱春烟当时病得快没命了,她哪有心情欺负我,”夏百合先回答黄氏的,然后说,“我只是听郡主说怎么认识的钱春烟,忽然想起在莲花庵听到的一件事。”
莲花庵,是夏百合被弃差点儿送命的地方,夏家人从不主动去提,今天却是夏百合自己说了,尤氏和黄氏都严肃起来,夏百合受的委屈,等回了京城,夏家自然要向曹家讨回来的!
“莲花庵虽是庵堂,但世人都是有了烦心的俗事才来拜菩萨的,我在那儿呆的时间不长,但却是相当的长见识,原来世上居然有那么多匪夷所思的事,比如有一户乡绅,他家也是只有一儿一女,平常当宝贝似的疼爱,可有一天他家的小姐逛花园不小心掉进池塘里了,当时身边只有一个丫环,是那丫环奋不顾身救上来小姐的…”
夏百合不留痕迹的往饭厅外瞄一眼,临江郡主身边的人果然在关注厅里的她们,正好她大嫂配合,不用她另找机会讲这个故事了。
“倒是个忠仆…”尤氏称赞那丫环,同时看看自己的小女儿,等回了京城她还得给丫丫选伺候的人,可得挑忠心耿耿的。
“那乡绅的夫人也是这么想,对那丫环很感激,不但提了她的月钱,有什么好东西也不忘赏给她,小姐的年轻哥哥听母亲总是称赞那丫环,也是对她另眼看待,并越来越有好感,于是过了几个月,那丫环被发现有了身孕。”
这…尤氏和黄氏吓了一跳,才说是忠仆,怎么就…
第一百二十章 讨个公道
“哥哥和妹妹的婢女…真的是丑事,乡绅的夫人气极了忽然就觉得她是不是看错人了,再一细查还真是,你道小姐怎么就中午不休息去花园的,是被那丫环鼓动去的,而人掉池塘里,也是被动了手脚,人要想往上爬,真是什么招都想得出来。”夏百合一叹。
尤氏和黄氏沉默了一会儿,她们都是大户人家出身的,跟前自然也少不了是非,虽然没亲身经历这种事,但哪家的丫环勾搭男主人或少爷的还少吗?各种花招是层出不穷,苦肉计不过是其中之一。
尤氏觉得自己得警惕心再高些,她给小女儿挑丫环绝不能挑上这种的!
黄氏唯一的儿子还在吃奶,她一时半会儿还不用愁儿女的将来,所以她想的是自己身边可别有这样的人,利用自己的儿子去勾搭自己的夫君,然后她灵光一现:“三妹妹,你的意思是说那姓钱的女人,她救郡主的女儿可能也是苦肉计?”
她本来就是借故事说钱春烟的,结果她两个嫂子首先警惕的是自家,看来她还是低估了古代女性对宅斗的天份,也好,她两个嫂子有这份警惕心将来是吃不了亏的了。
“郡主的女儿被拐子带走,这是多大的事,一般的人牙子要接手的肯定是滔天大罪,偏偏那个钱春烟,下狱的大事成了她攀上郡主和侯爷的通天梯,我这个人只相信本事不相信运气的,不过说不准人家就是运气好呢。”夏百合关于钱春烟的话就说到这里,过犹不及。
外面伺候的丫环那都是临江郡主身边的人,饭厅里的话被她们听着了,她们自然得禀报郡主的,而郡主府都是忠心耿耿的,她们也不怕郡主会联想谁用苦肉计对付主子的。
临江郡主倒的确是到温学士、肖尚书等官眷身边去招呼了,不过看她们一样是她在场反而更拘束,她找个理由就又出来了。
来回这么的跑,临江郡主又是身子才好的,久了也累了,她往自己住的院子走去想歇上一会儿,可是当进院子就看到跪在院子中间的人,眉头是又皱起来了。
“赵嬷嬷,不是让你回去歇着吗?”跪着的赵嬷嬷是归义侯的奶娘,临江郡主对着她向来是客气的。
赵嬷嬷已经跪了很长时间,现在听临江郡主问,她也不说话,只是磕头。
“好了好了,那姓吴的不是被拿下狱中,我说了随你儿子处置,你还要怎的,钱姑娘对郡主府有恩你不是不知道,再说底下人做什么她未必知情,而且你也知道秀琳有多重视钱姑娘的。”临江郡主也不耐了,奴大就可以欺主吗?
赵嬷嬷不答话也不起身,她命苦,头一个儿子就没保住,才一岁就夭折了,是她的大小姐当时的归义侯夫人怜惜她,让她来喂养小侯爷,大小姐不嫌她是失子之人,她当然感恩戴德把小侯爷看得比命还重。
所以直到小侯爷十岁,不需要奶嬷嬷紧盯着了,她才又生了个女儿,再过两年又有了个儿子,终于对得起婆家了。
好不容易儿子长大娶了媳妇,儿媳妇很争气,进门没半年就怀上了,她还以为后半辈子不用愁了,可谁会想到儿媳妇不过脚滑了一下,都没摔着怀的孩子就没了!?
赵嬷嬷还以为是自己命不好,结果今天儿子押着那保仁堂的伙计回来告状,她才明白是假药害人,是她抓回来的假药,可要不是保仁堂换成那姓钱的女人当东家,哪会出这样的事!?
赵嬷嬷嘴笨,又知道钱春烟对郡主府有恩,秀琳小姐对钱春烟十分的亲近厚待,所以她不说什么,她只是跪着,求一个公道。
“红绸,从我库房拿些药材赏赵嬷嬷,扶她回去吧。”临江郡主不想让人说,她仗着郡主的身份就不把婆婆身边的老人放在眼里,所以还是没动气。
赵嬷嬷可没打算起身回去,不讨个公道来,她对不起可怜的还没来得及出生的孙子!
“…”临江郡主真要生气了,就算是她婆婆的陪嫁丫环又奶过侯爷,但奴才就是奴才,还敢威逼主子不成!
“郡主,夏家的少奶奶和姑娘,还有姐儿哥儿对咱们准备的饭菜很满意…”原候在饭厅外的红叶过来禀报,看到还跪着的赵嬷嬷,眼中闪过一丝同情,赵嬷嬷的儿媳妇叫红锦,本来也是和她们一块在郡主身边当差的好姐妹。
于是红叶把本来想私下再说的话,索性就在院子里说了,“夏三姑娘和夏家少奶奶们聊天还说了…”
临江郡主听得愣了,老实说她和归义侯对钱春烟好到了容忍,不但是因为钱春烟救了他们的女儿,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夫妻觉得对不起女儿,出事的那天是元宵节,归义侯带着世子在前面应酬来客,她在后宅休息着因为身体不好很没精神,所以小秀琳闹着要出去时她还不耐烦,随口吩咐人抱走她。
女儿出了事,临江郡主是悔恨的要命,所以等秀琳回来了,他们夫妻把女儿宠得不得了,秀琳一天一天长大,逐渐的明白了要不是钱春烟救了她,她的遭遇难以想象的可怕,于是常在爹娘面前说钱春烟的好话,爹娘要是对钱春烟稍有忽略,那就是对她的不重视。
临江郡主身体不好,她以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她哪能带着女儿对自己的怨恨离开人世,正是出于弥补自己女儿的心理,临江郡主夫妻才对钱春烟的所有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当年的事那么可怕,临江郡主哪敢常常回忆自己当时是多糊涂的,所以她从没去想这件事是不是苦肉计。
可要真是呢,秀琳和他们夫妻一直在感激的其实是仇人呢?
跪在地上的赵嬷嬷眼中透出希望和感激,夏家三小姐…她听儿子说正是夏家三小姐发现钱春烟的保仁堂卖假药的,现在也是夏家三小姐揭穿钱春烟的真面目。
临江郡主看看自己身边的人,她们对钱春烟不喜她是知道的,但她从不愿意再听谁说秀琳被拐的事,所以她们没敢劝她,可今天她想和她们多说说了,这些丫环应该是能信任的。
第一百二十一章 互不顺眼
尤少君和归义侯一直忙着到各处传旨,中午饭也没来得及吃,所以他们和夏侯,温学士,曲学士,肖尚书坐了一桌,吃着客套着。
从发现夏百合就是他的小珠,尤少君是又仔细反复的翻了翻关于夏家的记忆,夏家是世家大户,他不用愁他和小珠的婚事会卡在门当户对上,不过原主和夏侯一直没啥交情,夏侯是一直瞧不起原主,认为他文不成武不就,整一个纨绔子弟!
就是现在,他带着圣旨来宣布犯官们官复原职了,夏侯对他也不过是对钦差的客气,没有一点点的另眼看待,估计是觉得他能再起来,绝不会是尤少君的功劳。
这倒也对,尤少君是因为四皇子儿子意外溺水的事回的京,他看着永安帝安抚四皇子罚了五皇子六皇子,又听说永安帝去见了三皇子,然后再听说永安帝在朝堂之上下旨,复立太子,犯官们也官复原职。
尤少君到现在也不清楚太子是为啥被废的,更不清楚为啥忽然也复立了,他相信满朝文武乃至全天下都和他一样认为皇帝是在抽风,不过永安帝居然派他当了钦差,来的还是昌隆县,他还是很感谢他的龙舅的。
如果他是去了别的地方传旨,那小珠要和夏家人回去京城,从此以后庭院深深侯门如海,他们什么时候还能再遇上?
“简郡王,您常在京城消息灵通,不知江南郑巡抚全家人可好?”肖尚书是忍不住问的,他一家被流放到西溪,最惦记的就是嫁到江南郑巡抚家的嫡出女儿,可是你看夏家的二女儿还从江东给家里送东西,他的女儿却连个口信都没有,他能不担心?
曲学士只一个女儿,还是女婿入赘,小两口加外孙子外孙女一直陪着他受罪,日子虽难过但和肖尚书的牵肠挂肚比起来,要好多了,温学士则是只有三个儿子,也在一块受罪又一块官复原职,他也不用惦记。
“江南郑巡抚已经调回京城,肖尚书回京城就能见到了。”尤少君没敢详细说,他怕肖尚书受不了,而想起肖家小姐目前的惨痛遭遇,他还有话和夏侯说呢,“对了,夏太傅,曹知府也回京城了。”
“他回来了?!”夏侯一下子便怒气冲天,回来好啊,他们正有账算呢!
“全家都回来了,我出京城前听我娘说,曹大人的夫人到处说夏家三小姐失踪了,没和夏家流放也没找去过他们,估计是凶多吉少,她计划着再给儿子选一门好亲事呢!”之前听说时,尤少君事不关己只想看曹家的笑话,但如今嘛…
夏侯手抖上了,脸色是青一阵白一阵的…
“夏太傅息怒,肖尚书也别太担心了,回去后自有分晓…”温学士好心相劝道。
尤少君才懒得劝夏侯别生气伤身,古代儿女的婚姻大事全由父母做主,夏侯发妻过世多年,他三个女儿找的人家都不怎么样,你能说不是当爹的错?
越看夏侯越不顺眼,因为尤少君觉得自己不会猜错的,小珠是和他一样,在原主死后才穿越的,意思就是说夏侯把女儿给坑死了,而且他今天还特意观察询问了夏家在西溪的居住情况,不用夏家人来掩饰,只看他们家“收获”的那些菜就能明白他们有没有生存能力了。
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还得靠他家小珠来养活,尤少君想着就有气。
“这是侯府厨子做的?”尤少君顺手夹了个炖豆腐泡,结果一咬满嘴肉馅香,他还是头回吃到带馅的豆腐泡,于是向归义侯问道。
“正是,我来昌隆县因为郡主也在身边,加上郡主之前身体不好,所以在饮食上是不得不注意。”归义侯怕尤少君误会他不满意永安帝“大材小用”,才依旧享受奢侈还带侯府厨子来上任,忙解释道。
“我听龙舅说临江表姐身子不好,还专门让我来问问,本来想着先公后私,等晚上再去后宅向表姐请安,不过正好姐夫先说起了,那我就先问姐夫,临江姐姐身子好些了吗,可需要再找太医给看看?”
尤少君今天一到昌隆县便说奉圣旨办事,通知了归义侯立刻往西溪北潭赶,他的确没时间叙旧,就是这亲戚间的称呼,也是才改口的,但谁能说他做得不对?包括一直看他不顺眼的夏侯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