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有面条吃,桂姐儿看着似乎更精神了几分,夏百合招呼丫丫:“走,你带路我们去厨房。”
“嗯,桂姐儿你要等着,一会儿面条便煮好了!”丫丫和桂姐儿打了招呼才和夏百合往厨房走,男孩子看看妹妹再望望夏百合她们,按理说客人去厨房主人哪有不陪着的,可桂姐儿没人看着行吗?
桂姐儿眼睛直直的追随丫丫的背影,直到消失了她还望着厨房的方向,面条,面条,丫丫是不会骗她的,她要有面条吃了!
“三姑姑,姜!油在这里,还有盐…”丫丫对肖家的厨房熟悉得如同自家。
“丫丫真厉害,这些你都认全了?”夏百合毫不吝啬的夸奖她。
“当然,我在家还帮娘亲借过盐呢,咱家的咸菜就是乔姨教娘亲腌的,我和桂姐儿都在旁帮忙过,”丫丫自豪的仰起小脖子,“肖受荫可不行,他至今认不准厨房的东西呢,不信三姑姑你一会儿问他哪是盐哪是糖,保准他分不清!”
肖受荫就是那个男孩的名字了吧?夏百合又多知道一些,她是会做饭的,在家也亲手擀过面条,野外生火更是拿手的,肖家厨房还有余火,燃起来更加容易,只一会儿锅子烧开,夏百合将自己擀出来切好的面条下进去,热气沸腾香味飘散开来。
丫丫不由得又咽咽口水:“三姑姑,你做的面条好象比娘亲做的还好吃?”
“是吗?”夏百合嘴里疑问心里得意,多新鲜,她会做饭都两辈子了,尤氏却是夏家落难后才进厨房的,光熟悉程度她就远胜一大节。
“嗯,”丫丫讨好的点头,讨好的请求,“三姑姑,等回家了,你能也做面条给丫丫吃吗?”
“当然可以。”夏百合答应着趁机问丫丫,肖家和夏家是不是一起流放的,他们受罪没有,从小姑娘嘴里套出来肖家的不少情况,原来肖家也是举家获罪,乔氏是肖家的小儿媳妇,肖家老爷夫人和大儿子还有个庶子一家住在隔壁村子。
果然乔氏公婆还在,夏百合刚进院子时听肖受荫说乔氏“去邻村找爷爷奶奶”,她就计划在乔氏回来前尽量弄清肖家有几口人。
面条煮好,夏百合盛了多半碗,却没放打在锅里的荷包蛋,丫丫见了便叫到:“三姑姑,你忘盛荷包蛋了!”
“没忘,桂姐儿还发烧是不能吃鸡蛋的,等她再好一点,叫她娘给她煮嫩嫩的蛋羹吃。”夏百合回答道。
“哦…”一说鸡蛋羹,丫丫想起自己昨晚吃的了,她想问今天还有吗?夏百合却已经端着碗去桂姐儿房间了。
“面条!?”桂姐儿是一直睁眼等着,看夏百合端着散发香味的碗,精神更振奋,居然自己坐起来了。
“桂姐儿别着急,得等凉些才能吃。”夏百合还专门带了一个空碗过来,她倒了一些面条进去,拿筷子不住的翻动,很快便可以入口了。
桂姐儿等得是度日如年,一见夏百合终于把碗递给她,她急忙接过来,自己拿筷子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肖受荫看得目瞪口呆:“三姑姑,桂姐儿之前一直躺着,娘亲喂饭到她嘴边,她都不张嘴的,她这是…好了吗?”
“你娘亲喂她吃什么了?”夏百合先问道。
“小米粥,娘专门找曲姨借的小米,我们都只有苞米糊糊喝,娘只给桂姐儿做了一碗,可她一口都不吃!”肖受荫强调小米粥是多珍贵的东西。
曲姨?夏百合想起卢嬷嬷问路遇上的曲大姑娘,这里原主的熟人不要太多!
夏百合看着桂姐儿吃完一小碗面条,又给她盛了一些,然后吩咐肖受荫:“还有被子吗?桂姐儿得的是风寒,得多盖些让她发汗,能好得快些。”
“有的!”听说有利于妹妹,肖受荫跑回自己屋抱来自己的被子,放到桂姐儿的炕上,看着桂姐儿将夏百合送来的面条全吃完了,满意的摸摸小肚子,脸色也多了些光泽,他才大着胆子问:“三姑姑,桂姐儿是不是没事了?”
“嗯,桂姐儿不会有事的。”夏百合肯定的回答肖受荫,拿出手帕给桂姐儿擦拭额上的细汗,柔声说道,“桂姐儿乖,你躺下来再睡一觉,等醒了病就好了,三姑姑再给你做面条吃,好不好?”
“嗯,”肖家也没因受难了便放弃对孩子的家教,之前桂姐儿实在是太馋了,她心里眼里除了面条再没其他,等吃饱喝足她才意识到夏百合是谁,小姑娘挺不好意思的,听夏百合说还会给她做面条,红着脸道谢,“谢谢三姑姑。”
“乖啊…”夏百合把两层被子全给桂姐儿盖上,像哄自己前世小侄子一样轻拍着哄她睡觉。
第五十三章 风寒好了
乔氏抱着怀里的一小包面粉,像抱着无价之宝一样小心翼翼,她借遍了西溪每一户人家,哪怕是和她公公政见不合的她都厚颜上门了,可还是两手空空,大家都没有,是真的没有,这里住的全是犯官,谁会有钱谁舍得花钱买雪白雪白的面粉呢?
面粉这么奢侈的东西,是只有县城才有卖的,有好心人要借钱给她去城里买,她没答应,进城得走十里路,一去一回便是二十里,她不怕路难走,只担心桂姐儿等不了…
乔氏还是去邻村找公公婆婆,倒不是大房能过得比他们好,而是邻村住的不单是犯官,也有几户祖居于此种地为生的村民,还有村长,村长是奉命看管犯官的,有权的人家自然有钱,说不定就有面粉。
还真让她弄来了!婆婆一听桂姐儿快不行了便亲自去求村长夫人,村长夫人还真是个好心人,二话不说就给了一碗白生生的面粉!
肖家千恩万谢,考虑到乔氏出来也有一个半时辰了,她公公让她大嫂和她一块回去,这其实也是怕桂姐儿要有什么乔氏会受不了,她大嫂在三房的就不至于乱了阵脚。
肖家老两口身体都不是很好,急匆匆赶路肯定不行,他们出去还得向村长请假,更不能举家都出去,所以他们没法和乔氏同行,但孙女有事,他们是一定得过去看看的。
乔氏的大嫂姓伍,平常妯娌间关系还行,现在见乔氏抱着面粉急急往家走,看着实在是可怜,她想安慰几句,可差点儿就跟不上乔氏了。
乔氏只惦记着要让女儿吃上面条,她专心赶路也没计算走了多久,只是终于看到自家的院子,她更是三步并做两步的进去,结果看到自己男人和夏家老大有说有笑的坐着聊天,屋里也隐有笑声传出。
“你回来了?”见妻子呆在院子里,肖迈忙站起来,“桂姐儿没事了,夏家三妹送来面条,桂姐儿吃了就好了!”他知道妻子在担心什么,所以见面第一句话就说明,然后才向伍氏问候,“大嫂也过来了?家里可好?”
“…好,爹娘听说桂姐儿病了,也准备过来…”伍氏有些不相信,面条要能治病还要药店干什么?可要说三房的拿桂姐儿的安危骗人,那更不可能!
乔氏也不信,她怀疑是不是夫君怕她受不了,故意做出歌舞升平的样子来哄她,桂姐儿是不是已经…
乔氏往桂姐儿的房间冲进去,她倒不忘抱着那来之不易的一小袋面粉,她得让桂姐儿看到,她带回来白面,有面条吃了!
“娘!”乔氏一进屋桂姐儿就欢快的跑向她,“您看,我好了!”
“桂姐儿!?”乔氏又惊又喜,腿一软竟是站不住跌到地上,她怀里下意识还紧紧抱住那一袋面粉。
“娘!?”桂姐儿欢声变成了惊呼,“三姑姑…”她求救道。
夏百合忙奔了过来,一看便明白了:“你娘是太累又担惊受怕的,如今见你没事松口气才站不稳的,扶她坐下歇歇,大嫂,锅里还有面汤,盛些给乔家姐姐压压惊。”
桂姐儿的呼声屋外也听见了,肖迈和夏伯洗吃惊的快步进来,正好听清夏百合说没事,夏伯洗便退了出来,肖迈则亲自上前抱起妻子把她放到炕上。
乔氏也是书香门第重规矩的淑女,自己夫君当众一抱顿时让她清醒,脸色比赶路时更红,她不好意思的轻推肖迈,小声埋怨:“你这是做什么,大嫂她们都在呢?”
“大嫂她们哪有力气?”肖迈怕妻子再摔着,何况他能为家人做的也只这些了。
人都到炕上了,再说什么也晚了,何况乔氏对夫君的举动心里还是暖暖的,她悄悄去看伍氏她们是否在笑话,却见伍氏拉着人叙话,连大儿子都过去很认真的在听,只有小女儿睁大眼睛看着爹娘。
乔氏最惦记的正是小女儿,她冲桂姐儿招招手:“桂姐儿过来娘这里,你真的好了吗?”
“嗯!”桂姐儿过来乔氏身边,又转身指向夏百合,“三姑姑做了面条给我吃,我就好了。”
乔氏这才注意到夏百合:“三妹妹,你不是…”夏家人到了西溪后,中间却少了一个,她当然私下问过尤氏,尤氏说夏百合去曹家了,她还为夏百合不用受罪而庆幸,这怎么…
“曹家势利小人,夏家如今这情况,毁婚算什么。”夏百合说了个意思,过来给乔氏把脉,“乔姐姐是太辛苦了,要注意歇息。”
“来,喝点面汤…”尤氏把面条汤给端了过来。
“有劳姐姐了!”乔氏忙伸手接过来,早上因为惦记桂姐儿,她匆匆喝了几口糊糊就没了胃口,结果跑了这么远的路,早就又渴又饿,当然桂姐儿平安无事也是让她有心情吃东西的最要原因。
看妻子没啥事了,肖迈退出屋去,一屋子的女眷他也不好意思待着。
夏百合说的虽简单,乔氏也能听明白,夏家成了犯官,再不是当朝太傅,帮不上曹家的忙,他们便不想认这门亲了,可怜三姑娘还没进门就成了弃妇,曹家实在可恨!
人家姑娘的伤心事,乔氏自然不好细问,她打算私下再详细问问尤氏,看有什么是她能帮上忙的,“三妹妹,谢谢你给桂姐儿送的面条。”
“娘,不只是面条,桂姐儿的病是三姑姑给治愈的!”桂姐儿小,只觉得吃了面条便好了,肖受荫可是看到夏百合不单是下厨,可具体怎么让桂姐儿好得这么快,他看了没懂。
“三妹妹,桂姐儿她…”乔氏也知道夏百合有爱看医书的习惯,但没见过她给人诊治,可桂姐儿…
“桂姐儿是受了凉,起初这病并不难治,我看过你们从城里抓药的药方,方子是没错,服药后盖上厚被发汗,把寒气逼出来便会好上一大半,可你们始终让桂姐儿头上盖着凉巾,她的汗出不来…”夏百合解释道。
“我们还以为县城郎中的方子有问题,我们是怕桂姐儿会烧坏脑子…”乔氏懊恼道,如果是在京城的肖家,孩子生病她只要怪乳母不尽心,催着郎中甚至是太医必须给治好了,然后孩子想吃什么,出汗了换衣服这些事根本不用她亲自动手,她只须心疼的垂泪还有丫环婆子伺候她净面。
“人在得风寒之后,身体发热是自己在往外排除寒气,所以只要不是太热,只不需降温的,有时连发汗药都不须吃,因为小孩子体弱,汗出多身子会更虚的,所以那郎中只给你们开了一贴药,他是不是嘱咐说烧得太热时才服药?”夏百合没跟去县城,却像和开方的郎中面对面说过话一般清楚。
乔氏连连点头,她起初听肖迈说郎中不肯多抓药,还以为人家是瞧不起他们是犯官的家人,谁知人家真是好心,怕他们把孩子给吃坏了。
“桂姐儿汗出不来,体內还有发热的药气和寒气,她身体当然更不舒服,胃口会更差,所以我给她做的面条里加了能散寒的姜丝,吃完后给她盖上厚被,让她出了一层透汗,把汗擦干换了身衣服,她就能自己下地了,只要再不吹凉风,养上几天就没事了。”夏百合笑道。
乔氏听得和做梦一样,就这样好了?他们愁了好几天,甚至认为桂姐儿会…结果一碗加姜丝的面条,再盖上厚被出汗,桂姐儿就好了!?可活蹦乱跳的女儿此刻正在她跟前,她能不信吗?
伍氏听着也惊奇:“是不是得了风寒都不用吃药,喝上碗姜丝汤,盖被子出汗便会好的?”现在肖家和其他犯官家都穷得请不起郎中,要是这么简单便能治病,可真是太好了!
“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单独风寒的才能这么做,如果是伤食的,或者疑似风寒其实外寒内热的,开的方子可就不一样了。”夏百合摇摇头。
伍氏有些失望,这么说大家要看病还得找郎中了,县城离西溪和他们住的北潭都有十几里地,根本没郎中愿意过来的。
乔氏却已经很满意了:“真是多亏了三妹妹!”在桂姐儿刚生病时,乔氏便找尤氏借过小米,她也清楚夏家是肯定没面粉的,所以今天没去夏家再借,结果还就是夏家给她家送了面条,甚至还治好了桂姐儿!
“乔姐姐和我们无须客气的,”没事了夏百合和尤氏也该回去了,临走她不忘嘱咐,“我拿了几个鸡蛋和一小袋面粉,现在厨房放着,上午因为桂姐儿发烧,我没给她吃鸡蛋,鸡蛋这东西吃了会发热,不利于退烧,等明天你们可以给桂姐儿蒸碗蛋羹补补身体,这个比较好消食,要是有什么事再叫我。”
乔氏忙下地相送:“真是多谢三妹妹和尤姐姐…”脚一着地,她就感觉针刺般的疼,可自幼良好的礼仪教养让她装作若无其事,坚持送客人到门口。
第五十四章 言而有信
尤氏是洗完衣服回来,听黄氏说肖家乔氏的桂姐儿可能不行了,那孩子最后和唯一的愿望就是想吃面条,夏百合和丫丫拿面粉去肖家了。
尤氏吓了一跳,桂姐儿不只是风寒吗?不是大家凑钱去县城抓了药吗?这才几天,怎么…
尤氏和乔氏是闺中好友,她们的夫君还是同年的进士,两家富贵时亲厚,落难时也互助友爱,听到桂姐儿有事,她自然得去,还又带了四个鸡蛋一碗面粉一块腊肉。
结果等到了肖家,桂姐儿已经睡着在出汗了,夏百合边给桂姐儿擦汗,边让肖受荫去给桂姐儿找换洗的衣服,一个才八岁的男孩子哪清楚妹妹的衣服放哪里,还是尤氏帮的忙。
桂姐儿出了汗又换了衣服,人便清醒过来,还精神的不想再睡,谁看都明白这孩子绝对不会不行了的,夏百合对尤氏解释了一遍桂姐儿的病因和她治疗的方法,尤氏可算松口气。
肖迈是快中午提前从地里回来的,他本来惦记孩子不想下地的,可谁让西溪这边肖家只他们三房一户,他不去种地家里将来吃什么,再说能有地种已经是皇恩浩荡留给他们犯官一条生路,你不去干活,莫不是对朝廷还心怀怨恨?
肖迈是不得不去地里的,他回来时心急如焚,生怕桂姐儿有个什么,结果一看桂姐儿居然好了,夏家的三姑娘还来了!
夏百合是年轻姑娘,肖迈是年轻的已婚男子,他妻子不在他是不方便和夏百合同在一间屋子里说话的,所以他退出屋里,在院子里听尤氏解释桂姐儿的病是怎么好的。
夏家父子也在地里干活,不过他们的苞米地和肖迈家的有着相当的距离,他们也是中午回来发现夏百合她们全不在,听黄氏说肖家可能会有事,夏伯洗和肖迈是同年,他当然也匆匆过去。
还好是有惊无险,轻而易举救人性命的还是自己亲妹子,夏伯洗与有荣焉,回去的路上对夏百合赞不绝口:“真是想不到,三妹妹读的医书这么管用,早知道学医是大好事,我当年真应该和三妹妹一块学。”
“我当初对书里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的,所以从不敢给人看病,直到在莲花庵生死一线,当时是不得不豁出去拿自己试药,结果还真成功了,我才明白光看书是不行的,多接触病患多动手,才是学医的根本,我这病好了,对之前医书上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也忽然就懂了,大概这就是所谓的顿悟吧!”
夏百合早想过解释她医术还不错的理由,说是在莲花庵生死一线时茅塞顿开的,夏家人一定不会再详细追问…虽说利用夏家对亲人的同情心不那么像好人,但她真的怕夏家人见到平安归来的她,会逐渐遗忘原主遭过的罪,她只是不想他们忘记真正的夏百合。
真正的夏百合孤零零的病死在莲花庵,除了她谁也不会想到那孩子临终前有多不舍有多恐惧有多恨,真正的夏家三姑娘绝不想被人遗忘。
果然夏伯洗一听夏百合说到莲花庵,马上自觉失言的闭上嘴,尤氏还瞪了他一眼,倒是丫丫还在为桂姐儿平安无事而兴奋,她欢蹦乱跳的走在夏百合身边,大人一不说话她就开口问道:“三姑姑,你答应回去给丫丫做面条的,可别忘了。”
“三姑姑答应的事当然不会忘。”夏百合笑道。
尤氏有心岔开话题,故意问丫丫:“丫丫你说过的,今天的中午饭你可以不吃,因为面条是你省下给桂姐儿的?”
丫丫一愣,顿时小脸蛋皱成一团,几个大人看着都想笑,但谁也没马上开口安慰…孩子得从小便教她什么叫言而有信。
再往回走的路因此而沉默了,于是等到了夏家住的院子,在门口等他们回来的夏式明一看妹妹快哭了的样子,居然不敢开口问了,事情已经很明显写在丫丫脸上了,不是吗?
“你们吃饭了吗?”尤氏问儿子。
“二婶煮了米粥,可爷爷说要等你们回来一起吃。”夏式明轻声回答。
是黄氏勉强出来做的午饭,因为夏侯祖孙都不会做饭,尤氏出门前是提前和黄氏说了,肖家要有事她中午可能会回不来,让黄氏尽量给夏家男人们弄点吃的,她的意思是烧点水再把夏百合带的点心拿出来,对付一下,想不到黄氏还认真的熬了粥。
“爹,肖家已经没事了,多亏了三妹妹…”夏伯洗向闻声出屋的夏侯行礼,将夏百合去肖家治好桂姐儿的种种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夏侯出屋时心里还嘀咕,肖家有事他们怎么还回来的这么快,是不是桂姐儿还能再挺挺,结果听到女儿把肖家孩子的病给看好了,欣慰的连连点头:“三丫头的医术没白学,三丫头自幼便是聪明懂事的!”
夏伯洗却怕夏侯再让夏百合想起伤心事,忙说道:“爹,时间不早了,我们下午还得去地里干活,先吃饭吧!”
尤氏和夏伯洗一般想法,她微笑着把丫丫往前轻推:“爹,我们丫丫也是很懂事的…”她讲了丫丫从自己嘴里省吃的给桂姐儿。
夏侯和夏式明这才明白为什么桂姐儿没事,丫丫却依旧愁眉不展的。
“丫丫小小年纪便懂得仁义,不错,不错。”夏侯夸奖道。
“妹妹对朋友的情谊,很值得为兄学习,让为兄欣佩。”夏式明还正式的从丫丫抱拳作揖。
丫丫脸上很是矛盾挣扎了一会儿,然后下定决心:“娘,中午丫丫不吃了。”
夏侯是看出小孙女有后悔情绪,才特意夸奖她鼓励她的,但夏式明只看出妹妹难过不能吃午饭,看不出她在后悔,他是真心佩服丫丫的,也没有想饿着丫丫的念头,他想把自己的那份给妹妹,可没来得及说话,便让夏百合用眼神阻止了。
“嗯,那你回屋歇息去吧。”尤氏也没说别的。
丫丫低着头回屋,她去的正是现在夏百合住的屋子,尤氏想起来家里还有事呢:“爹,三妹妹挑好了住处,我想下午让她大哥去邻村找人来把炕砌上,炕砌好了还得烧上一阵子再住人,这件事越早办才好。”
后宅的事夏侯向来是教给大儿媳妇的,尤氏当家他放心从不主动过问,今天尤氏是因为要借夏伯洗这个壮劳力跑腿才专门说的,这是为了给夏百合安置住处,夏侯自然同意。
“对了,说肖家的事我还想到另一件事,今天下地的时候,有几个往日同僚向我询问,说有四辆马车找我们夏家,是谁来了?我说是我们家二姑娘托人带东西来看我,他们听了很是羡慕,你看是不是给他们每户也送点?”夏侯看着尤氏把粥盛上,没急着吃,先征求大儿媳妇的意见。
尤氏还没来得及说,夏式明吓了一跳,冲口就阻止:“爷爷,不行啊!”
夏伯洗板着脸训儿子:“大人在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夏家的礼仪可没这样教的。
“…可是…”一向知书达理是小君子的夏式明,为了些食物居然似乎要顶撞父亲?
夏伯洗更不悦,夏侯也奇怪了,夏式明怎么忽然还没丫丫懂事了?
“式明,夏家向来是积德行善的人家,听爷爷的话。”尤氏忙说道,她不想让儿子被父亲和祖父责罚,夏家教子向来是严格的。
“…可是…”夏式明还在挣扎,他并不认错。
“你书都白读了?!”夏伯洗终于怒了,“你妹妹都知道为救人一命能省下自己的午饭,你怎么这么吝啬?”
夏式明跪下来,但表情很明显不是在认错,他尊重的是父亲的权威,但不认为自己是说错做错了。
“我看今天的午饭你也别吃了!”夏伯洗更气,他不能因家贫就纵容孩子,让孩子变得小气贪婪。
夏式明没说话,他开始剧烈的咳嗽,咳嗽时还用帕子捂住嘴,近乎习惯性的掩饰什么。
夏百合还是第一次看夏式明这么咳嗽,当下皱皱眉,这不像偶尔嗓子发痒引起的,这孩子真的只是贫血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