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感恩,还居然对自己阴奉阳违,由李大器又想到了他那个不知好歹的儿子李延庆,李文贵心中一股怒火开始燃烧。
他喝了一口茶,冷冷问道:“那匹马牵来了吗?”
李大器沉默了,他今来就是想和李文贵商量马匹之事,他想请李文贵看在族长的面上,放过那匹马,但很显然,李文贵今天并没有妥协的意思,他也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李文贵狠狠瞪了他一眼,又追问道:“我在信中给你说得很清楚了,那匹马兄长已经答应给我孙子,却被你儿子横刀夺走,我就想知道,你几时把马匹给我牵回来?”
“这件事…侄儿恐怕要和族长先说一声才行。”
“哐当!”李文贵将茶碗重重往桌上一顿,双眉倒竖,怒视李大器道:“竟敢用族长来压我,李大器,你很有出息嘛!你以为你是谁,翅膀硬了,就可以不把我李文贵放在眼里了?是不是!”
李大器连忙解释道:“三叔误会侄儿的意思了,因为那匹马是族长给庆儿,如果没有得到族长的同意,就擅自把马匹送给别人,我们怕族长会不高兴,请三叔再宽延几天,小侄昨天已经写信给族长了,很快就会有答复,只有族长不反对,我们一定把马匹送回。”
李文贵并不是真想要那匹马,他很清楚李延庆天天在练习骑射,根本离不开马匹,他只是想借马匹生事,把事情闹大,逼自己兄长在他和李延庆之间做出选择,如果兄长还是想偏袒李延庆,那么兄弟就做不成了。
李文贵存心把事情闹大,他才不会听李大器的解释,依旧态度极为强硬道:“李大器,我不管你打的什么主意,但你给我听好了,就算你请来知州知县来压我,你明天也必须把马给我牵来,否则我们在宗祠好好谈一谈长幼之礼!”
说完,他起身怒气冲冲地走了,将李大器僵在客堂上,李大器只觉头皮发麻,他明白李文贵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族规中写得很清楚,如果族人之间因财物发生纠纷,即使无理,也必须把财物先交给长辈,然后可以向族长投诉,由族长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那就由族长在宗祠召集宗族长老做出裁决。
李文贵显然是利用了这条族规,如果儿子不肯把马交出来,就是违反族规在先,就算有理也会因不敬长辈而受到族规严惩,连族长也帮不了忙。
李大器双足像灌了铅一样,沉甸甸地走出了李文贵的府门,坐上租来的牛车,车夫问道:“请问夫子想去哪里?”
他头脑里一片空白,他不知自己该怎么说服儿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此事?便一时没有回答车夫的话。
车夫见他走神,便笑道:“夫子若不清楚去处,那我们先回骡马行吧!不要浪费了夫子的钱。”
车夫的话倒提醒李大器,他连忙道:“去王记骡马行!”
…
院子里,李延庆正负手来回踱步,默默背诵《周礼新义》,他虽然已经学了五年的《三经新义》,对经文早已烂熟于胸,但学习就是这样,三天不练则口生,他也必须时常背诵,以免日久生疏。
这时,小丫鬟喜鹊匆匆跑来,“小官人,外面有个大叔找你,他叫你乳名,还居然知道我的名字。”
李延庆心念一转,便笑道:“应该是我爹爹来了!”
“啊!”喜鹊吓了一跳,顿时心慌意乱道:“我…我刚才没有向老爷行礼!”
“这没什么,你又不认识我爹爹,他不会怪你的。”
李延庆安慰喜鹊几句,便快步向大门外走去,刚走到外院,却只见父亲牵着一匹赤色马,王贵正在仔细打量马匹。
见李延庆出来,王贵笑道:“老李,这匹火炭可是我家店里那匹镇店之宝啊!没想被你爹爹买下来了。”
李延庆脸色却沉了下来,他知道父亲想做什么?怎么可能!
第0087章 马匹风波(下)
李大器见儿子脸色不对,他心中有些愧疚,便强做笑颜道:“庆儿,看看这匹马如何?本来是不卖的,王家世叔听说是买给你用,才答应卖给我。”
李延庆上前打量一下马匹,马匹确实不错,肌肉强健,骨架粗壮,四肢修长,不亚于自己的雪剑,他也笑了笑:“这匹马确实不错,爹爹就留着自己骑吧!”
“爹爹不需要骑马,这是给你买的。”
李延庆摇了摇头,“我自己有马,养两匹马太奢侈了,爹爹平时往来于安阳和汤阴,正好需要一匹马。”
李大器无奈,这件事还真不能强迫儿子,只能讲道理说服儿子了,他便对李延庆道:“我今天下午去见过三族祖了,我们再好好谈一谈。”
李延庆心知肚明,父亲必然没有断然拒绝李文贵,一定是被李文贵拿出什么规矩框框套住了,这是父亲的软肋,自从十年前的科举事件后,父亲最害怕违反什么规定,尤其是族规。
李延庆不想为一点小事让父亲为难,他便点点头,让马夫把马先牵去马厩,这才和父亲回到自己院子。
“这房子不错嘛!”
李大器打量着院子笑道:“什么时候我们在安阳也买一栋这样的宅子,院子里种十几株桃李,这一直是我的梦想。”
李延庆笑道:“如果爹爹喜欢,我现在就可以买下一座宅子。”
李大器吓了一跳,连忙摆手道:“我只是说说而已,现在我们需要低调,再说房子这种事情不能急,得慢慢来。”
这时,喜鹊上前行个万福礼,“喜鹊参见老爷!”
李大器笑了起来,“原来你就是喜鹊,蛮乖巧的,我还要谢谢你照顾庆儿。”
喜鹊红着脸低声道:“谢老爷夸奖,这是喜鹊份内之事。”
李大器见她乖巧听话,心中也喜欢,便摸出一块两许重的碎银子,递给她道:“第一次见面,这个给你当零用钱。”
喜鹊见老爷居然递给自己一块银子,心中顿时有点惊慌,不知所措地望着李延庆,李延庆没想到一向拘束刻板的父亲也懂得这些人情世故了,他便笑道:“既然是老爷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
喜鹊这才怯生生地收下了银子,“谢谢老爷!”
李延庆请父亲进自己书房坐下,不用主人吩咐,喜鹊便乖巧地跑去点茶了。
这时,李大器忽然看到了桌子厚厚一叠笔记,一种熟悉的感觉涌入心中,他连忙拿起来,果然是自己当年的笔记。
十几年了,除了纸张有点发黄,其他保存完好,和当年完全一样,睹物思人,李大器又想到了过世的爱妻,他鼻子微酸,眼角有点发红了。
李延庆没有打扰父亲的思绪,过了好一会儿,喜鹊端茶走进房间,李大器这才从回忆中走出,两人坐了下来。
“我今天去见了三族…那个李文贵。”
李大器知道儿子极为反感李文贵,便急忙改口,又继续道:“不出所料,他果然提出马匹之事,要我们把马匹还给他,他一口咬定是他的马匹,我当然不会答应,就让他去找族长商量此事。”
“然后呢?”李延庆又问道,他很想知道父亲是怎么上了李文贵的套,居然牵了匹马回来。
“然后当然就翻脸了,后来李文贵放出了狠话…”
李大器踌躇片刻,整理一下思路又道:“庆儿,为父并不是害怕李文贵,当然也不会服软,把马匹交给他,只是他搬出了族规,对我们很不利啊!”
“族规!”
李延庆轻蔑地笑了笑,“难道族规要求我必须把马交给他?”
“正是如此!族规在族人财物纠纷一条中有明确规定,族人晚辈和长辈之间若发生财物纠纷,晚辈需先把财物交给长辈,然后向族长申诉调解,调解不成再由族中长老在宗祠进行裁决,李文贵就是用这一条来说事,要求我们把马匹先交给他,爹爹很难办啊!”
“我知道爹爹很在意族规,但族规中也有规定,族人落魄时,家族也要极力相助,当年我们连饭都吃不上,也不见族规发挥了什么作用?”
李延庆话不重,但极为尖锐,一句话便撕开了族规虚伪的外衣。李大器无奈地苦笑一下道:“族规是一把很锋利的刀,只是它握在李文贵的手中,刀锋之下,我们只能避让,庆儿,还是听为父一句话吧!先把马给他,堵住他的嘴,等族长回来后,我们再向族长申辩。”
“但我们的命运不是握在李文贵手中!”
李延庆斩钉截铁道:“让我把马交出去,向李文贵妥协认辱,我李延庆办不到。”
李大器顿时有点急了,儿子就怎么倔头认死理,一点也不懂得变通呢?
“庆儿,父亲并不是真的把马给他,只是为了堵住他的口,不让他用族规来抓我们的把柄,为了我们赢得时间,只要族长回来,我就请族长把马要回来,这件事就了结了,这是一种策略,庆儿明白吗?”
李延庆暗暗摇头,父亲骨子里的懦弱并没有改变,总是以妥协让步来平息事端。
殊不知马匹事件只是李文贵的试探,妥协退让只会让对方更加嚣张,更加变本加厉,父亲压根就不该去找李文贵,不理睬李文贵就是最好的应对措施。
想到这,李延庆尽量用一种平静的语气对父亲道:“爹爹不要管这件事了,明天一早就回安阳,我自己会处理!”
“你…”
李大器一时说不出话来,他急得团团转,想再劝儿子,可儿子眼中透露的果断和坚毅又使他开不口。
思来想去,这件事还真不是自己能解决,李大器只得长长叹了口气,“好吧!我去找族长,看来这件事只有族长出面才能解决。”
…
次日一早,李大器便租了一辆驴备用车回安阳县了,那匹赤色马他还是坚持留给儿子,他担心万一李文贵真的把马抢走,儿子至少还有备用的马匹。
但李延庆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还是正常的跑步、读书、习武,随着李大器离去,马匹风波就像一个被戳破了的肥皂泡,没有了任何消息和踪迹,一连三天,李文贵也没有找李延庆的麻烦,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这天下午,李延庆和往常一样在校场上练习骑射,他的射箭天赋让周侗叹为观止,短短一个多月,李延庆达到的成就比普通人苦练诶三年还要强几分。
“王贵,我给说了多少遍了,射箭的同时一定要压住弓!”
眼看着王贵又是一箭射空,周侗有点动怒了,用木棍指着王贵喝道:“我让你每天练力量,你到底有没有练?”
王贵垂头丧气道:“学生确实练了,但不知为什么,拉弓那一刻,手臂就是稳不住!”
“那就是力量不足,估计你平时也是偷懒,没有苦练,从现在开始你暂停骑射,给我一心练力量,双臂平举二十斤石锁走五百步,现在就去!”
王贵满脸惧意,举二十斤石锁走五百步,自己的胳膊还要不要了?他战战兢兢问道:“师傅,能不能先提十斤锁?”
周侗眼睛一瞪,“你还敢跟我讨价还价?”
王贵吓得一窜多远,“我现在就去练!”
周侗狠狠瞪了王贵背影一眼,这才对李延庆喝道:“现在该你了,今天射三连发,射八十步!”
虽然李延庆已经可以练左右开弓,但周侗觉得还是不要操之过急,必须让李延庆积累沉淀半年后才开始着手。
这也是周侗看出了李延庆的一个弱项,那就是控马能力还不足,必须把基础打扎实了,李延庆将来才会成为真正的骑射高手。
李延庆一言不发,背上箭壶便翻身上马,策马向校场上奔去,目光凌厉地望着八十步外的箭靶。
第0088章 噩耗传来
李延庆的步弓能开一石,骑弓也能开八斗,一般而言,弓越重射程也就越远,这对弓手的力量要求就很大,要想射杀百步外的目标,那至少要开一石骑弓才行。
李延庆策马疾奔,抽出三支箭咬在口中,瞬间便奔至箭垛八十步外,这时他改用双腿控马,从口中取出一支箭便搭弓拉弦,他开弓如满月,一箭射出,箭如电光石火,一箭射中靶心。
但李延庆却没有看结果,箭脱弦而出的同时,他又抽出第二支箭,眼角觑准目标,再次拉弓一箭射出。
这时李延庆身体略有点倾斜,他迅速调整身体,但战马已奔出二十余步,周侗要求的三连发就是三十内连射三箭,他不能有半点犹豫,在马匹冲出三十步线的瞬间张弓搭箭,射出了最后一箭。
远处传来一片鼓掌喝彩声,李延庆三箭全部射中了靶心,这已经是极好成绩了,就算军队的专业骑射士兵也未必射得这样精彩,更何况李延庆只练了一个多月。
周侗却没有半点夸赞的表情,依然阴沉着脸问道:“你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吗?”
李延庆心知肚明,低下头道:“学生控马还是弱了一点。”
周侗点点头,“看来你心里也有数,今天你只是勉强射完三连发,既然控马较弱,就好好练习骑马,这个没有什么诀窍,熟能则生巧,我给你两个月时间练习骑马,两个月后我们开始练习射移动靶。”
“学生记住了!”
周侗便不再理会李延庆,又回头问岳飞道:“你的两石弩练得如何了?”
…
下午,李延庆和岳飞听完了律学讲座,便匆匆赶去学校的马厩,律学虽然不属于州试或者发解试的考试范畴,但却是进士科举和武举的考试内容,李延庆从来没有接触过,对岳飞也是如此。
“延庆,我觉得律法很枯燥,若不是将来要考试,我不会碰它,你觉得呢?”
李延庆笑了起来,“连一向以忍耐著称的岳飞都感到头痛,这律法看来真是枯燥之极,不过…我觉得它倒是很简单。”
“简单?”
岳飞不解地问道:“它哪里简单了?”
“你没听那个教授说嘛,就考一些条文,并不考什么案例,条文背熟就行了,这和从前的明经考试没有区别,至于武举考律法,我想只会更简单。”
“这可难说,那个顾教授是明经科出身,动不动就说,‘我们那时候考什么?’三十年前的老历了,还是明经科,说老实话,他的话我不太相信。”
“你说得对,我可能想得太简单了,不过这是多年后的事情,我们现在也不必把它放在心上。”
两人笑了笑,快步向不远处的马厩走去,县学的马厩紧靠宿舍区,占地颇大,平时这里寄存了几百头毛驴和数十匹马,几乎每个生员都有自己的毛驴,李延庆他们的马也存在这里,有专门的马夫照顾。
马棚在驴棚东面,面积要比驴棚小得多,他们离马棚还有十几步远,只见一名生员慌慌张张从马棚里出来,李延庆一眼便认出此人,正是李文贵的幼孙李宝儿。
李宝儿也在县学读书,但他是骑驴上学,并没有骑马,李延庆顿时生出一丝疑心,李宝儿来马棚做什么?
“喂!”
李延庆喊了一声,加快速度走过去,李宝儿回头看见了李延庆,他显得更加慌张,撒腿便向远处的宿舍区狂奔而去。
李延庆还想追上去,却被岳飞拉住了,“马匹没事,别追了!”
李延庆也看见马棚有马夫,他便停止追赶,狠狠瞪了李宝儿一眼,直觉告诉他,李宝儿一定是冲着自己的雪剑而来。
“那个宝哥儿很喜欢这匹白马!”
一个身材佝偻的老马夫指着李延庆的雪见慢慢吞吞道:“就是它,宝哥儿看了它快有半个时辰,看得出他真的很喜欢。”
“他没对我的马做点什么手脚吧!比如给马料里放点什么东西之类?”李延庆还是很怀疑,李宝儿只是喜欢自己的马这么简单吗?李文贵没有让他来做点什么恶心之事?
马夫笑了,脸上露出两颗兔子般的大龅牙,“我也很担心,所以一直盯着他,但小官人请放心,他没有做什么让人怀疑之事,只是喜欢这匹白马。”
停一下,马夫又加重语气补充道:“他真的很喜欢!”
李延庆大概也猜到了几分,李宝儿或许听到一点消息,以为他祖父胜利在握,这匹马很快就归他了,所以他提前跑来看看战利品,那小子心贪智短,却又胆小如鼠…
“延庆,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去吧!”
李延庆心中总觉得有点不安,便谢了马夫,这才翻身上马,和岳飞离开县学,向他们住处而去。
刚来到家门口,李延庆却见忠叔在房门口焦急地来回踱步,李延庆心中顿感不妙,连忙翻身下马,走上前问道:“忠叔,你怎么来了,发生了什么事?”
忠叔见到李延庆,连忙上前拉住他,焦急万分道:“小官人,族长出事了?”
李延庆吓了一跳,“族长出什么事了?慢慢说,别急!”
忠叔稳定一下心神道:“我也不知道出什么事了,是夫人收到一封从安阳发来的鸽信,说老爷好像受了重伤,情况很严重,夫人急得不行,又不知该怎么办,她便跑来找我,请你务必去安阳看一看。”
李延庆心中顿时焦急起来,族长会出什么事?那么自己的父亲呢?父亲可是去找族长了,他千万别出事!
李延庆连忙回头对岳飞道:“烦请明天替我给周师傅请个假,我要立刻赶去安阳县,我很担心父亲。”
岳飞点点头,“你就放心去吧!我会给周师傅讲清情况。”
李延庆回屋稍微收拾一下,便翻身上马,策马向安阳县疾奔而去。
…
安阳县是相州州治,距离汤阴县约八十里,同时也是河北西路南部最大的城池,城池周长三十余里,人口近二十万,是一座繁华的商业大城。
半夜一更时分,李延庆抵达了安阳县城,此时城门已关闭,要次日辰时才开启城门,但李记粮行并不仅仅在城内经营,它在城外洹水边也有一座仓库。
李延庆调转马头便向县城北面的洹水边奔去,他在三年前曾经来过一次,依稀还记得仓库的位子,只片刻,他便来到这座外表略显破旧的仓库前。
仓库虽然破旧,但位置极佳,距离码头不到五十步,而且容量足够大,能容纳数万石粮食,自从四年前李氏粮行迁到安阳县后,便租下它,一直是粮行的主仓库。
李延庆翻身下马,他刚疾走几步,却猛地停住了脚步,他这才发现大门和屋檐已被素白布包裹住了,里面隐隐传来哭声。
李延庆心中的焦虑转为了绝望,他知道自己还是来晚一步,就在这时,仓库门吱嘎一声开了,李大器从房间里走出来,他偷偷抹去眼中泪水,一抬头,却看见了李延庆,顿时吓了他一跳,“庆儿,你…你怎么来了?”
父亲的平安无事虽然让李延庆稍感欣慰,但心中的刺痛却丝毫没有减轻,他颤抖着声音问道:“爹爹,族长…他、他已经…”
李大器轻轻点头,又忍不住别过头去,李延庆双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大门前,匍匐在地上,泪水汹涌而出,双肩剧烈起伏,无声地恸哭着,李大器想安慰儿子几句,他扶住儿子的肩膀,嘴唇动了动,呜咽两声,却又再次枕着儿子肩膀放声痛哭起来…
第0089章 追查疑凶(一)
“族长是从真定府回来时遭遇了不幸,我写信给他,告诉他那匹马的事情,他便押着货物急急赶回来,甚至夜间也赶路,结果…结果就在船只进入相州后不久…”
李大器嘴唇剧烈哆嗦着,他快要说不下去了,李延庆握住父亲冰冷的手,冷静地注视着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族长船只应该是在夜间遇到伏击,两个伙计也死了,但族长却没有立刻死去,救他的人说,族长最后只说了一个‘福’字,便咽气了,致命伤是被一剑刺穿了身体。”
李延庆来回踱步,一种说不出来的愤怒在他胸中燃烧,他不相信兄弟之间会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可又无法解释这种巧合。
李文贵用马匹之事发难,父亲被迫向族长求救,族长连夜赶回相州,却在半路被人伏击。
还有,如果李文贵真想要自己的马匹,那为什么在威胁父亲后,马匹事件就不了了之,李文贵没有发起家族审问,也没有上门强夺马匹,这又是为什么?
这一切只能用“巧合”二字来解释吗?
“爹爹,李文贵来了吗?”李延庆回头问道。
李大器点点头,低声道:“他比你早到半天,此时他就在城内,族长的尸首也在那里,我实在不想看见他,才来城外仓库。”
说到这,李大器忽然惊觉,不敢相信地望着儿子道:“庆儿,你不会认为族长是被…”
“不!不!不!这绝不可能,他们虽不是同母,但也是兄弟,李文贵怎么可能对自己兄长…庆儿,你不能有这种想法!”
李延庆异常平静道:“我会往最方向好的去考虑,但族长决不能这么不明不白被人杀死,我一定会把凶手抓出来,亲手宰了他,用他的人头祭祀族长在天之灵!”
李延庆语气虽然平静,但他的言语之间却饱含着强大的复仇念头,就仿佛杀气在他心中无法抑制,向四面八方流溢,令李大器有点不寒而栗,他呆呆地望着儿子,这一刻,他忽然发现儿子竟变得那么陌生。
…
天渐渐有点亮了,李延庆独自一人坐在距离城门不远的一座小山丘上,他抱膝凝视着东方天际,眼睛里充满了悲伤,突来的打击是那么沉重,让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以至于他五年来第一次和五更的跑步失约了。
他想起了五年前自己对族长编造的故事,他甚至还想找个机会向族长解释并坦白真相,但上苍却把这个机会剥夺了,这些年族长对自己的恩情他再也无法回报。
一种从未有过的愤懑和悲伤堵在他心中,让他无法发泄出来,李延庆站起身,向山下奋力奔去,他没有目标地沿着官道狂奔,他只想用猛烈的奔跑来减轻自己胸中的堵塞…
天终于亮了,安阳县城门开启,一支牛车队缓缓驶出了县城大门,最前面的牛车上摆放着一口黑色的棺木,李文贵带着几个族人以及伙计默默地骑马跟在灵柩旁,他的眼睛通红,微风吹拂着他头上灰白的发丝,他仿佛一夜老去了五岁。
这时,牛车忽然停住了,似乎被什么堵住了去路,李文贵诧异地向前方望去,只见李延庆站在道路中间,手握一把短剑,目光阴冷地盯着自己。
李文贵心中恼怒,冲上前喝问道:“李延庆,你想干什么?”
李延庆冷冷道:“我只问你,刘承弘现在何处?”
李延庆终于想到了一件事,族长临死前提到的“福”字极可能是指刘承弘的儿子刘福儿,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李文贵也脱不了干系。
李文贵浑身一震,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哼了一声道:“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给我速速闪开,不要阻挡族长的回乡之路。”
李延庆只是试探李文贵,他见李文贵神情异常,心中更加怀疑,他站到路旁,默默地望着族长灵柩从自己身边驶过,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李文贵身上。
李文贵已从刚才的失态中平静下来,他经过李延庆身旁,勒住了马匹,对李延庆冷冷道:“族长服丧期间我不跟你计较,但如果你胆敢肆意妄为,胡乱猜测,就休怪我对你不客气!”
李延庆也盯着他的眼睛针锋相对道:“族长死得不明不白,你不去配合官府破案,却急于将族长运回家乡,使族长之死最后不了了之,你又是何居心?”
不等李文贵回答,后面的李枫却怒道:“凶手早已逃之夭夭,送族长回乡是人之常情,你在胡思乱想什么?”
“是吗?”李延庆目光凌厉地转向李枫,“你又怎么知道凶手已逃之夭夭,莫非你认识凶手?”
李枫一时语塞,李文贵回头狠狠瞪了长孙一眼,不再理会李延庆,喝令道:“继续前行!”
牛车继续向南而去,李延庆却没有跟随,而是望着牛车慢慢走远。
一刻钟后,李延庆又赶到了码头仓库,只见父亲正在收拾行李,也准备回乡去参加治丧。
“庆儿,你跟我一起回去吧!”李大器一夜未睡,眼睛熬得通红,他着实有点疲惫不堪了。
“爹爹昨天给我说,族长是押着货物坐船回来,那船只和货物呢?”
李大器摇摇头,“船只不知踪影,价值几千两银子的上好毛皮也一并被劫走,哎!现在也顾不上这些了。”
李延庆沉吟一下又问道:“那么报官没有?”
“这么重大的谋杀案怎么可能没有报官?事实上,是官府的雷捕头通知我们,本来是我应对官府,但李文贵来了后便把和官府打交道之事接过去了,我也不知道近况如何?”
李大器虽然不敢怀疑族长之死是李文贵所为,但他也感到疑点甚多,而且李文贵能把族长尸首运走,那就表示他在官府已经销案了,这着实让李大器对李文贵不满,所以他在言语中也变得不客气,开始直呼其名。
李延庆牵过自己马匹便翻身上了马,李大器急了,连忙拉住缰绳劝道:“庆儿,先别再追究了,跟我回去给族长治丧吧!”
对方都是穷凶极恶的杀人凶犯,他是担心儿子的生命安全。
李延庆却紧咬一下嘴唇道:“若不查清真相,族长将死不瞑目,爹爹不用担心,我绝不会鲁莽行事。”
李大器慢慢松开了手,叹了口气道:“我能理解,你稍等一下!”
他回屋取出一份图纸,递给李延庆道:“我们的船只比较有特点,这是船只图案,你自己当心!”
李延庆接过图案揣入怀中,“我先去了,爹爹一路保重!”
他双腿策马,吆喝一声,白马迈开四蹄向官道方向疾奔而去,李大器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低低叹息一声,心中充满了担忧。
…
中午时分,在安阳县的望湖酒楼内,捕头雷颂走上了二楼,被伙计领到了李延庆的酒桌前,雷颂年约三十余岁,长得膀大腰圆,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一脸大胡子,看起来颇为粗鲁,但一双眼睛里却闪动着精明。
李延庆抱拳行一礼笑道:“多谢雷捕头能依约前来!”
雷颂每天要处理大量琐碎杂事,若不是看在三十两银子的份上,他才不会理睬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他摆了摆手,有点不耐烦道:“不要说这些客套话了,小官人也是李文佑的亲戚吧!”
“他是我的族长,却不幸遇难,我想具体了解一下他的案情。”
说着,李延庆给雷颂满上一杯酒,雷颂喝了一杯酒,稍稍稳住了急躁的性子,“你们族长的案子有点棘手,昨天他的兄弟已经办了销案手续,当然,我们还是会继续查找凶手,但如果实在查不出,家属也不能再来闹事了。”
“雷捕头说案子棘手是指案情复杂吗?”
第0090章 追查疑凶(二)
雷颂摇了摇头,“我说的棘手是另有所指,不过这桩凶杀案明显有预谋,对方做得干净利落,一点痕迹都不留,若不是李文佑跳水逃生,恐怕他就会沉尸河底,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听到“预谋”两个字,李延庆心中重重抽动一下,但他已经从最初的激愤中冷静下来,他只是因为对李文贵成见极深,所以先入为主,认定是李文贵谋害兄长。
不过当他冷静下来,再考虑到各种可能性,他也不得不承认,并不一定是李文贵所为,也有可能是族长在真定府就被人盯上了,对方谋财害命,族长最后说的“福”字可能是指“府”,真定府的意思。
至于李文贵选择销案,应该是他想把兄长的尸首早点运回故乡入土为安,他对官府破案也不报什么希望。
作案讲究动机,李延庆实在想不出李文贵有什么谋杀亲兄的动机,他们兄弟之间财富分割明确,族中地位也明确,五年来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如果说李文贵对兄长有什么不满,那就是李文佑瞒着他创办了李氏粮行,但本钱是李文佑自己的钱,并没有侵犯到李文贵的利益,最多是打破了兄弟二人的财富分配界线,但也不至于让李文贵产生杀人的念头。
所以李延庆思前想后,便暂时先排除了李文贵的杀人嫌疑,他现在怀疑是谋财害命了。
“雷捕头,真的一点线索都没有吗?”李延庆又问道。
雷颂沉思片刻道:“如果说一点线索也没有,那我们就是一帮没有的酒囊饭袋了,其实我们还是查到一点线索,只是不能对外说,我可以告诉小官人,请小官人务必替我们保密。”
“请捕头指点,我一定严守秘密。”
雷颂点点头道:“实际上是有目击证人,也就是救了李文佑的那艘船,它也是一艘货船,停泊在岸边,一名船员起夜小便,正好目睹了案件发生,他说大概有四个凶手,手法极为凶悍,船老大跪下苦苦求饶,也被他们一刀杀死,李文佑中了几刀后便跳水逃命,几个凶犯为是否追杀李文佑发生了内讧,有个长得很雄壮的胖子极力要求追杀到底,但另外三个人却反对,骂骂咧咧,差点杀了那个胖子。”
李延庆心中立刻勾画出了一个野猪的形象,这不就是刘承弘吗?他本来已经排除了李文贵,这会儿他又再次动摇起来。
雷颂看了他一眼,又继续道:“其实我们已经大概猜到凶手是什么人了?”
“是什么人?”李延庆急问道。
“应该就是活跃在相州和大名府永济渠上的三个水上悍匪,白氏三兄弟,白明、白亮、白光,号称白氏三雄,他们已经在永济渠上活跃了五六年,杀人劫财,心狠手辣,死在他们手中的客商已不下数十人,相州和大名府官府几次围捕都被他们逃脱,还死了好几名弟兄。”
“可刚才你说是杀人凶手可不止三个。”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白氏兄弟不光自己劫财,还接受别人的委托做事,我们觉得这次就是委托杀人,所以才差点发生内讧。”
说到这,雷颂很遗憾地叹了口气道:“这个案子说简单也简单,抓住白氏三兄弟就可以破案,可是相州和大名府这几年为了抓白氏三兄弟已经反目了,我们明知凶手就在大名府,却无法越境去办案,所以我才说这桩案子很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