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海后有两个出版信息,一个是比西天取经的磨难还要多的一本杂文集要出版,名字叫《杂的文》,里面的文章大部分是我在个人搏客里发表过的内容的选择。这本书本来是去年要出版,因为出版前闹出了点绯闻,版权也有点问题,就不高兴出,所以就一直拖延到现在。有一些质疑说我这是在欺骗读者,因为文章都在网络上免费发表过了,我想说,你们是王八蛋。我是全中国所有畅销书作者里唯一一个在博客里免费发表自己真正作品的作者。因为这些免费的文字对于一个靠写书来谋生的人是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全中国书卖的多的人里只有我一个人在坚持提供免费文字。你们都不花钱看过了,占了便宜还卖乖,不准我出版,只准盗版一本一本出我的杂文集,你们这个是什么样的心态。我自己的文字我自然有处置的权利,这就像一个老在报纸上发表专栏文章的人,难道等到出书的时候就不能收入这些文章吗?况且我每篇文章的点击大概10万左右,但我每本书大概销量在50万左右,所以你看过不要紧,还有40万人没看过呢,看过的就不要买了呗,你妈逼你了吗?
另外有一个本叫《儿子韩寒》的要出版,那是我父亲在2000年出版的一本书,在2003年的时候此书已经不再印刷买不到了。现在版权移到了另外一家出版社,所以会出版一个新的增订版。这个事先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原来的书买完了印刷一个新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你硬说是我用老书充当新书欺骗读者,那就只能说明你自己心怀叵测。某些“别有用心”的记者写文章说,“不少粉丝在网上狂批韩氏父子“新瓶装旧酒”,滥竽充数想赚粉丝钱”,这年头网民很可怜,什么都被拿来说事,你记者自己这么想就写自己的想法,何必要嫁祸在我的读者身上。如果我真有抱着上文这样想法的读者和粉丝,那就请你们滚蛋,去做厚道的郭敬明的粉丝吧。我做事光明磊落,这两本书也不塑封,也标明了大部分文章可以在我的博客上免费阅读,想吃白食的或者被最近的通货膨胀搞的穷的不行的可以去网上看。以后我也会继续提供免费的文字给我真正的读者和这批人看,社会不援助你我援助你。
你们这“一小撮”人,“别有用心”,你们也不知道我为降低每一本书的售价而作出的努力和牺牲,人家的书都在卖25,28,30的时候,我的书还在卖19,20。你们也不知道我为了不挂名做现在流行的”杂志”推掉了多少个人利益。我曾经最便宜的一本书卖9块钱,虽然字数少,但弄点画卖个15,20的也没问题,这却变成了销量最差的一本书,十万多本。而且因为价格太低批发销售的利润太少所以买书的人也不积极。我真酷你们真残酷。
另外再次感谢我真正的读者。你们会有礼物。
但这些都没关系。我依然会按照我的方式行事。哪怕你们都不能理解我的情怀。你们和我不一样。我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

 

 

没有山寨就没有新中国

前几天有记者问我,你对山寨文化怎么看,有人想要对山寨文化立法。因为我不知道别人的具体意思,所以我不好说,我只能说一说对于山寨的看法。
我认为,其实只要将山寨和盗版区分开来,这事情就解决了。比如我出版一本书,有人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就是盗版,有人随便起了一个书名,然后套上我的名字,就是侵权,当然,除非他妈当时就是这么给他起名字的,但是如果叫“我的国”“两座城池”,那就没问题,也算是一种山寨,我个人是完全不介意的。
有人担忧,山寨文化普及以后,中国将彻底沦为一个山寨大国。
我认为,这样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就是一个山寨大国,对山寨下手就是一种过河拆桥。
任何经济文化政治的起步,都是从山寨开始的,忘记山寨就是忘本。政协委员本身就是山寨的产物,他们是山寨版本的议员,而且是非常山寨。我们的国家建国初期就是山寨苏联,我们以前的XX思想,就是山寨的XX思想,我们的XX理论就是山寨的XX理论,我们的XXX,也是从山寨X起家的,可以说,没有山寨就没有新中国。
山寨是历史发展的必经过程,山寨可以建立新文化,但靠山寨做到有前途就比较困难。于是,我们有了XX特色的XXXX,有了XXXX,我们慢慢脱离山寨,当一个东西开始脱离山寨的时候,有人肯定会跟上,比如现在的朝鲜就是以前我们的山寨版本。
立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盗版和知识版权的保护立法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很差,而山寨只是一个新鲜而已,也许就是一个流行词,等你的法律法规出来了,说不定没人再愿意提起这两个字了,因为已经过时了,等到大家赚的钱多了,日子过的更好了,山寨产品自然就过去了,而山寨文化更是娱乐了。
可能某些官员看到这样的文章会觉得不爽,我们本来挺高尚的,还在正儿八经研究这个山寨,是老革命遇见新问题,怎么突然一下子我们自己都变成山寨了呢?究竟什么是山寨呢?究竟要不要封杀山寨呢?
其实很好理解的,你的老婆就是压寨夫人,你的二奶就是山寨夫人,你说怎么办。

 

文化大国


最近经常有记者问我关于谷歌图书馆将包括我在内的几百名作家的图书扫描以后免费放在网络上阅读一事,做何感想。我当时对记者的响应是,这是不可以的,这不是一个大企业的态度。
后来我仔细查了一下新闻和报纸摘要,发现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得到的信息是否全面,所以,这个问题的答丨案是分成两种的。
第一种,假设谷歌的确扫描了全书,并在网络上提丨供免费阅读和下载,那么毫无疑问的,这是非法的。管你事后事前给钱这不重要,这尤其对传统图书作家有巨大的伤害。
第二种,假设谷歌扫描和摘录了图书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些段落,并没有提丨供全文阅读,可显示和阅读的字数控制在一个很小的比例内,我个人并不认为这个行为违法。
我并不知道谷歌属于哪一种行为,如果是前者,严惩不贷,如果是后者,被人陷害。
中国图书的传统版权的保护已经做的非常之差,中国的百富榜中一大半都是房地产商,没有任何一家是互联网以外的文化产业,中国最大最顶级最挣钱的出版社拼命一年的利润还不如房地产商卖一套房子的利润,整个出版行业的利润还不如人家上海闵行一个倒楼的利润。我们是践踏文化的大国,绝对不是文化大国。现在谁跟你说他是一个文化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机场看了两集文化论坛的暴发户。
都说以后靠数字版权,但是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大家,我所有的图书,累积十年,所得到的数字版权的所有收益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也就是平均每年100元,平均写一本书通过数字阅读可以赚10元。数字盗版比传统盗版更加影响作者的收益,如果每个读者都乐意于看到自己的作者的免费文字的话(比如你观看本博客),那么很快你就可以看见这个作者转行再也不写了。很多读者愿意花200万买一套房子,给开发商赚去100万,2000块买一件衣服,给厂商赚去1800元,40000元买一个牌照,给政丨府赚去40000元,为什么不愿意20块钱买一本书,给作者赚一块六毛钱呢?
中国图书的价丨格一直很低,最主要是起点太低,最早的图书因为承担了宣扬政治思想的洗脑功能,所以国家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成本,并不是一种商品,一直遗传到现在。正常的市场,书价一定是要比电影票贵的。是的,我当然希望自己有更高的版税,书价可以卖的更高,就像你希望有更高的薪水一样。一个中国的顶级畅销书作家,出版三本顶级畅销书,在上海内环以内才能买一套公寓,我相信一个美国的顶级畅销书作家,出版一本顶级畅销书,在纽约的中心以买至少五十套公寓。所以说,这个国家的文化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都是严重畸形的。
从我出版图书的1999年到2009年间,纸张人工都飞涨,但是书价涨幅非常有限,当时三重门最早是16元,现在是25元,2003年的我的长安乱是20元,现在是25元。在2000年左右,图书售价其实已经在20元左右徘徊,但是2009年,也只在25元左右徘徊,每次稍微涨一点价,很多人都会说,出版社和作者好黑啊。事实上,在中国最黑的出版商,1年也就赚1000多万,乃是行业翘楚,却要承受和1年赚几百亿人民的房地产商一样的骂名,出版业是一个大产业,现在一个大出版社赚的还没有一个普通洗脚房多,所以,文艺如何复兴呢?不要以为金钱和文化是没有关系的甚至是反比的,只有一个穷凶极恶的文化市场才能产生这么多功利近视的文化垃圾。

 

我接受谷歌的六十美元,并欢迎谷歌扫描我的

我欢迎谷歌图书馆扫描我的每一本图书,并欣然接受在显示目录和摘要下60美元一本的条件。之前对于谷歌的指责是因为我在接受采访时受到了某些媒体的误导,而当时在外地比赛并无查证的时间和条件,特此收回。
经过对比,我发现这是非常合适的一个条件,谷歌只显示我的书的目录和摘要,就支付给我60美元。回首祖国,无数的网站都能下载我的书的全文,从1999年2009年,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一分钱。现在谷歌仅仅刊登了我的书的目录,就支付给我60美金,我觉得非常的满足。这十年来,我曾一度接近可以通过互联网赚点稿费,在2000年的时候,某中文网曾经和我签约第一本书的电子版权,在点击和下载量终于可以接近10000人民币的时候,突然间所有数据都变成0了,后来就再也没有人提起过这事。在中国,唯独起点中文网支付给我网络连载的费用,但那是针对尚未出版的新小说。
而谷歌支付的这60美元仅仅是个目录而已,如果有人要全文下载,那需要另外收费,如果我拿七谷歌拿三,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在传统出版中,我只拿一,书店要拿到四到五。
在谷歌数字图书馆之前,作为内行,我甚至都不知道中国还有文字著作协会。我一直以为在中国负责版权保护的人都已经死绝了。可能打击国内的盗版网站工作量大而且没有什么钱可以赚吧,所以他们一直潜伏着没有出动。也可能对中国的所谓版权保护协会来说,有奶才是敌。既然有这个协会,那我恳请他们帮我维权,打击除了谷歌以外一切可以免费阅读下载我的长篇小说全文的文学网站(我愿意将我的杂文,散文,短篇小说在网络上免费共享,但长篇小说和整本图书实在不行,希望大家留我一条生路,虽然如此,如果你要强行共享,也完全可以搜索到我的任何文字)。
谷歌是第一个愿意就已出版图书支付给我钱的网站,出于对先烈的优惠,我给他们打五折,也就是30美元一本,即可获得我的授权。
特此申明。

韩寒。

 

中国电影金鸡巴奖和百花痴奖

最近说我是百花节大众观影团的人,其实只不过是我接受了他们一个采访而已。我一直不知道金鸡百花奖到现在还在颁奖,我以为这些奖早就倒闭了。
关于采访,我回答了几个问题,在这里稍微整理一下。
第一就是集结号和疯狂的石头都是大热门,我会把票投给哪个呢?我的意思是反正我觉得这类的节不节的其实普通人的票基本都是炮灰,所以我就不投票了。但是我不想让疯狂的石头得奖。原因其实很自私,因为疯狂的石头算是好看的片子,但它并不是我心目中的好电影。而且因为疯狂的石头的成功,让中国电影的某一方面走到另外一个不好的概念里,我的一些年轻朋友在找投资的时候,投资人总是以我给你一百万,你要拍出一部疯狂的石头来说事。其实中国不缺宁浩那样的导演,未来也不会缺疯狂的石头那样的电影,中国缺少的是类似昆丁,科恩兄弟那个类型的导演。另外,疯狂的石头投资了几百万,赚了几千万,这当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它的成功是因为片子本身不错,而不是因为投资少。
第二就是说回来为什么中国缺少好的导演,其实不是因为没有,是因为不能,一些好的导演如果来中国,估计八成变成政治犯。当然,我说的不是娄烨,因为娄烨不算是好的导演。所以,很多时候责任不在导演们,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也相当的恶劣,年轻的时候要看投资方脸色,成功一点终于能拍自己想拍的东西了以后又要看电影局脸色,终于成功了又要看最不喜欢看古书但如果不根据古书拍个大片就不掏钱看电影的观众的脸色。在此希望电影局可以放宽电影的尺度,不要再延续前苏联那套了,你看前苏联都倒闭了。而且现在的老百姓不会因为看了一部拍的放一点的电影(其中的“放”不是指女演员)而社会动荡。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导演他们也不容易。
但是活该。
第三就说到了周星驰。周星驰是我很欣赏的一个演员,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而且作为演员他很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中国电影里,我认为大话西游其实要排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前的。而他早期的电影很多都非常的好看,无论是鹿鼎记,唐伯虎点秋香等都是很好的片子,但可惜的是他做了导演以后的三部片子在我看来不是很好,而且一部比一部差。所以,我只能说他是一个好演员,但至少现在还不是一个好导演,不是人飞到天上去就叫想象力的,想象力和特技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
第四就是关于国产电影节。因为国产影片选好的着实不易,但选不好的却竞争激烈,所以我建议金鸡百花节其实以后还不如专门评选中国电影的最差片子,然后改个名字,但也要延续传统,官方的就金鸡巴奖,民间的就叫百花痴奖,这样说不定能重现繁荣。我也不是什么电影节观影团的人,至于颁奖典礼,我这么多年就从来没看过。

 

建国大业

今天看见一张《建国大业》的演员国籍表

陈凯歌 美国/陈红 美国/刘亦菲 美国/陈冲 美国/邬君梅 美国/顾长卫 美国/蒋雯丽 美国
胡静 美国/王姬 美国/郎朗 中国香港/李云迪 姜文法国/ 中国香港/章子怡 中国香港/胡军 中国香港/汤唯 中国香港/刘璇 中国香港 /童安格 加拿大/徐帆 加拿大/陈明 加拿大/张铁林 英国
许晴 日本/韦唯 德国/沈小岑 澳大利亚/苏瑾 新西兰/李连杰 新加坡/斯琴高娃 瑞士/
胡兵 泰国(描红部分为真实参演演员,该表其实是张国内部分演员的国籍表)

可以料想的是,这么多的明星是外国国籍,一定会引起很多的争议。很多人会觉得,为什么呢,是中国的影视,中国的观众捧红了你,你到头来怎么是外国籍呢?
我倒是没有这么想,我只是不知道胡兵加入泰国国籍是怎么想的。好在三年以后,我们有胡斌,哪怕是个假的,那我们也有胡赝斌。言归正题,我们不说出国方便,不说个人自由,不说漏税避税,我认为,一个国家,能让这么多艺人转变国籍,这个国家一定是有他的责任的。在我们谈个人责任和义务的时候,我们也要谈国家责任和义务。这代人要记住的是,国家利益不是高于一切的,国家的合理利益在特定的时候才可以高于一切。
这么多人跑了,说明建国以后很多的大业尚未完成,否则就是很多中国籍的外国人来参与制作或者演当时的反面角色。他们变换了国籍,是他们的选择,这个选择就像离婚一样,可能是感情破裂了,可能是遇见了更好的,在道德层面上是可以谴责的,但是在人格层面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你也难保你们自己啊,对吧。给你美国籍,计算机前的你要不?
反正我个人觉得我的国籍挺好的,也就是多交点税少享点福,出国麻烦点,其它也没什么。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就是吃不起住不起玩不起结不起生不起病不起死不起,但最关键的是,还移民不起,所以,看见你们跑了,不爽是肯定的。
在看得见的未来里,我是不会改变我的国籍的。但是计算机前的所有人,你们不要忘记了,这个国家给你提出了条件,你也是可以给这个国家提条件的。我的条件是,我无所谓我爱的国家对我们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利益几乎没有保护,我也无所谓这个国家纵容随便一套房子的利润就抵上中国最大的出版社的全年总利润,但我很喜欢小孩子,我可能无法遵守计划生育,更无法接受计生委的人碰我的女人,所以,如果我不小心生多了孩子,我就不会是这个国家至少不会是大陆的国籍了。
可能很多人要说,却,谁在乎你啊。话是没错,但我就更不在乎了。都互相不在乎了,这不就离了么。你看上面名单上的那些人,还不都是人模人样的。


拍一拍身上的土

今天上午有朋友给我发短信说,我们的《刺陵》上线了,你有空去看看。
今天下午有另外朋友给我发短信说,我们的《风云2》上线了,你有空去看看。
于是,我去了电影院,买了一张《三枪拍案惊奇》的票。
不得不说,我对一个拍出过《活着》的导演还是抱有期待的,尤其当这个导演选择了一个这么土的电影名字,选用了这么土的一堆演员的时候,我以为他要反时尚的玩些什么。
看完我发现,是真的很土。而且,我认为,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奔着时尚去的,也许他们认为,这就是现阶段的时尚。
我猜想这个电影的诞生是因为本山传媒的赵本山找到了张艺谋,两人拍一拍身上的土,坐在炕上说,艺谋,我们合作拍一个片子呗,你看,小沈阳他们这么红,你一用他票房也有保证,我这里演员也可以再往艺术的方向整一整。
张艺谋说,这个好啊,整一个,我就喜欢科恩兄弟,这次我玩一个HIGH的。
于是他们弄出了剧本,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张艺谋开始担心了,这未免也太土了,我们必须要加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进去。于是张艺谋开始问身边的人,最近流行些什么啊?
张艺谋身边的人拍一拍身上的土,说,最近流行武林外传,里面好多词都是网络流行词。
张艺谋一想,网络好啊,这就是时尚。
要知道,这些人们拍电影和化学家一样,最讲究的是“元素”两字,全剧组拍一拍身上的土,一思量,喜剧元素,西方元素,时尚元素,春晚元素,二人转元素,网络元素都齐了。于是,他们一头扎进了大西北的土里,开始拍这部电影。
看完以后,不得不说,小品有的时候就是小品,当你做到了电影的长度,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品,依然不是电影。电视剧有的时候就是电视剧,当你用了电影的配置,它充其量只是一个电视电影。从张艺谋对于高速摄影机的爱不释手,我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依然固守着已经落伍十年的美术风格不放,我建议张艺谋和他的团队继续固守,千万不要多想什么与时俱进,说不定某一天,时尚的轮回还是会转到他们那里去的。
整部电影我给的分数是1分,这一分是对于张艺谋放弃人海战术和片子中某些演员的表演还算不错的鼓励。这是一部比较适合在三线城市的县城里播放的电影。而看完电影我唯一的感受就是赵本山培养的演员都不大会走路。


看孔子

今天我去看了《孔子》,在进场之前,我又离场了,是因为我要看清楚我究竟坐在哪里,免得一进去以后打扰到别人。一进场我就后悔了,电影院里不到十人,座位基本是自助的。在中国的古代,产生了一堆的子,虽然他们今天曰的和昨天曰的甚至还会自相矛盾,他们的意义不在于他们说的足够好,而在于他们说的足够多,各个时空的政客们各取所需,或推崇或批判。孔子就是里面最富有代表意义的一位。
说实话,我一直不觉得这些古代题材有什么拍成电影的必要,从电影的角度,类似的电影从诞生的一瞬间做的就是最反电影的事情,那就是扼杀想象力。但你要真说中国这些古代大片没有想象力吧,也不一定,编剧们经常创造出非常反历史的桥段,所以这本身是非常纠结的一件事情。之所以中国的大片大多数都要拍古代著名人物或者故事,源于制片方投资方没有什么安全感,他们觉得投了大钱,要完全建立在靠编剧导演创造出来的故事上不大靠谱,而偶然有导演同时拥有了巨大投资和自由创造的权利之后,拍出来的电影居然更加差。这一切,拧成了中国大片的悲剧史。至于周润发说,看完电影不哭的都不是人,我相信这是他的错觉,一定是在内部的看片会上,制片方都哭了。制片方哭的是,这得要拉多少的中小学生政府机关包场才能保本啊。
我们抛去一切政治的因素,从电影的本身看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失败的电影。电影里的说教毫无感染力,孔子一边在电影里说礼说仁的时候,我边上那人还用手机大声聊了十分钟的天,里面的战争如同儿戏,鲁国国力不济即将不保,而孔子的弟子只需要设一点路障向空中射箭就能退敌,而影片中,人和人之间的口交都没有任何的说服力,就好比小时候家长经常告诉我们,今日事要今日毕,但这句话其实不能说服你。这已经不是一个子多曰几下就能忽悠人的年代了。通过电影,你很难理解孔子这个团队里的员工为什么一直追随着孔子。在渲染人物性格的地方,我忍受了他们花十分钟让一碗马肉汤,来宣扬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因为我已经忍了孔子二十九代后人孔融让一只梨的故事贯穿了我整个童年的时光。而任泉扮演的颜回最后居然为了多捞几卷文书,在冰水里冻死了,这不是感人,这是愚蠢。在前戏没有做够,过程乏善可陈的情况下,主人公就爽死了,这是不合逻辑的。在理想刻画的不够成功的情况下,这是毫无人性光环的桥段,放到现代电影里,就好比领导家被火烧了,领导的秘书冲进火海,救出了一本毛泽东文选,出来一看只救出了上卷,于是又冲了进去,又救出一本,出来一看妈的原来不是上下卷,自己救出的是一本中卷,于是明知道房子要塌了自己不行了,又冲了进去,然后房子就塌了他就死了。作为观众,你认为你能哭么。周迅的出场完全是因为制片方认为要加一个女人才能丰富电影,周迅扮演的南子对着孔子调情半天,但是子光曰不日,急死我了。最后南子的结局是不知道为什么被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