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便听老太太您的。”那拉淑娴心下一动,隐隐猜到了几分,又听得贾母让她坐下喝茶,慢慢聊,当下便更笃定了。
果不其然,才过了一会儿,贾母便耐不住了,委婉的提出了替贾政牵线搭桥,寻个可靠先生的要求。说实话,听到这个要求,那拉淑娴还真有些高看贾母了,她原先还以为贾母会直接说,让她帮着给贾政活动一下,直接弄个三品四品的官儿当当呢。
那拉淑娴低垂着眼眸,先抿了一口茶,随后才展演一笑道:“母亲想给二弟寻位先生?”也不唤老太太和二老爷了,左右眼前这位要套近乎,遂了她的愿又如何?
贾母连连点头:“是啊,淑娴你可愿意帮衬一把?”这淑娴听起来可比赦儿媳妇儿亲热多了,贾母还特地放缓了声音,用甜得腻死人的眼神看着那拉淑娴。
“成呐,二弟愿意上进,自然是好事儿。让我想想……”那拉淑娴迟疑了一下,旋即合掌笑曰,“我记得闲鹤先生就不错,母亲可知晓那位?就是以闲云野鹤著称的当世大家,他原是圣上极为在意的重臣,乃是三朝元老,官拜正一品殿阁大学士。早在二十年前便恳请圣上放他告老,圣上百般劝慰,阻了一次又一次,终于在两年前,闲鹤先生八十大寿之日,允了他的辞呈。对了,闲鹤先生同我祖父极为熟稔,也曾教导过我父亲、我三位哥哥的学问。母亲若问我当朝何人学问最出众,那定然就是这一位了。”
闲鹤先生乃是别称,人家真名自然不叫这个。不过因着圣人都允了他的别称,外头的人渐渐的也就忘却了,皆这般称呼着。贾母虽学问不出众,可她乃是侯门贵女,自然是听过这位的大名的。事实上,在那拉淑娴说出闲鹤先生之名时,她便整个人都被震住了。
“这这这……”艰难的咽了咽口水,贾母狠狠的掐了一把自己,这才勉强平静下来,“淑娴,你是说真的?你父亲能请来这位吗?”
“请来估计不容易,当初我父亲和三位兄长都是上门拜访的,毕竟那位并不是随便几个束脩便能请来的私塾先生。”那拉淑娴淡笑着道。
“对对,要上门拜访!淑娴你说得对,你说的太对了!”贾母激动得不能自抑,双手都不由的轻颤了起来。偏这时,那拉淑娴又开口了。
“闲鹤先生最喜欢的就是努力上进之人了,若是母亲看重了他,回头我托父亲兄长带着二弟上门拜访。至于拜访礼,我看就拿二弟的文章,或者一些名家的手札罢。还有便是,闲鹤先生年岁到底有些大了,怕是没法在二弟身上花太多精力。要不,我再给您介绍几位?像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潘鼎、内阁学士傅沉珂、左都御史彭鑫德……”那拉淑娴一口气说了十来位当代名家,除了尚在仕途的,也有已经告老的,更有在本朝极为有名望却并未真正入仕的。
说了半响,那拉淑娴有些口干舌燥了,伸手端过茶盏小呷了一口,忽的心头一动,又添了一句:“对了,我怎的把那个人给忘了?曾官拜太师的凌宁仄!母亲,那位可是奇才!”
这话奇才可不是夸张,实在是凌宁仄的经历有些太传奇了。他乃世家子弟,却不愿萌祖荫,靠着三元及第走上仕途,短短十年间便官拜正一品太师,极得圣上信任。偏他一身傲骨难以驯服,在官拜太师后三年,便递上辞呈飘然而去。在云游了十来年后,再度回到京城,以教授学生为生,而他的传奇就在于,凡是被他称之为学生的人,就没有一个未考中的,连着五届科举,他的学生皆包揽了前三甲。
“淑娴!淑娴!”贾母激动的都快晕过去了,连掐了自己好几把,却仍仿佛活在云里雾里一般。
这时,那拉淑娴开口安抚道:“母亲,左右我父亲他们还要一两月才能进京,不若您同二弟仔细商议一番?您放心,方才我提到的人,只要母亲和二弟中意,我定会让他们允了这事儿。不过,我也提醒您一句,贪多嚼不烂,这先生的人选在三人以内方是最佳的。”
“淑娴,你是个识大体的,母亲心里明白!”这会儿,贾母看那拉淑娴的目光里,也不单单是方才装出来的慈祥,而是真真正正的拿她当心头肉看待了。当然,跟贾政是肯定比不得的,可绝对比贾赦份量重多了。
那拉淑娴微微一笑,便要开口告退,只是忽的像是想起了甚么,脚步一顿。
贾母这会儿是拿那拉淑娴当心肝宝贝儿看的,当下便脱口而出:“可有甚么问题?咱们虽是婆媳,却情同母女,没甚么好顾忌的。”
“母亲,是这样的。有些话原不该由我来说,可我又怕阴差阳错的平白坏了交情,万一误了二弟的学业可就是大罪过了。”见贾母一下子紧张起来,那拉淑娴才叹息着道,“方才我所说的那些个老先生,皆是清高自傲之人,对于黄白之物最是不屑一顾。我这才想提醒一番,若母亲想送拜访礼,可千万别让弟妹插手。并不是我想说她的坏话,实在是她的喜好同我娘家那边的亲朋好友,相距甚远。”
闻言,贾母明显愣了一下,旋即忙不迭的点头称是:“淑娴你提醒的对,回头我定要亲自备礼,若是有些拿不准的,到时候再让你瞧瞧。”心下却道,当真是甚么样的人家养出甚么样的子嗣来,这王家一门莽汉,更是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能教养出甚么好东西来?成天就只知晓盯着那些个蝇头小利,哪里有老大媳妇儿那般知书达理。
见那拉淑娴告退离开了,贾母还颇有些感概的向一旁的珍珠道:“唉,其实赦儿媳妇儿还是极好的,到底是书香世家出来的,关键时候拎得清。珍珠,你将我的首饰匣子……不不,别送首饰了,瞧我,都被王氏给带得成甚么样儿!你去将我私库里的那套上好的天青釉汝窑茶具拿出来,亲自送到东院去。”
珍珠告了一声饶,拿了钥匙便去后头私库里寻去了。
却说那拉淑娴,在退出去后,才走出没两步,便听得东面传来阵阵怒斥声,登时脚步一顿,不由的望了过去:“嬷嬷,那可是东厢房?”
“回主子的话,确是。东厢房里住的是二房的珠哥儿,以往琏哥儿在时,住的是西厢房。”说这话时,容嬷嬷颇为不屑,虽说珠哥儿的确比琏哥儿要年长一岁,可别忘了,大房始终是大房,就算是大房的小儿子,那也比二房的长子来得金贵多了!
那拉淑娴倒没在意这一点,只是凝神听着东厢房里的动静,却是越听越颦眉。
“蠢货!叫你背个三字经,这都快一刻钟了,你连开头两句都背不下来?我给你三天时间,必须全部背下来。三天后,开始学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都会了,我再教你四书五经。来,跟我背,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教教教……”
啪——
响亮的巴掌声后,是珠哥儿嚎啕大哭的声音,可旋即又传来断断续续的背书声,伴随着磕绊声和哽咽声,时不时的还有脆巴掌响。
那拉淑娴在穿堂立了片刻,不多时,唇边浮起了一丝笑意:“嬷嬷走了,我还要给父亲去信。这介绍先生没必要让他亲自来,不是吗?再不然,让哥哥们早点儿进京也不坏。”珠哥儿不过比琏哥儿大了一岁,虚岁四岁,实则才三周岁。哪怕是在前世皇家,也没得这般折腾孩子的,而原主所在的张家,更是讲究一个寓教于乐,念书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都是最开心的游戏,而不是折磨。
贾政希望珠哥儿上进并不是错,错就在于龙生龙凤生凤,既然想要望子成龙,那就请先做个好榜样罢。
说到做到,那拉淑娴回去就铺纸研墨开始写信,及至开始写时,她才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拉淑娴本人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文字,写汉字自是不成问题。问题是,原主张氏的笔迹同她并不一致。信纸暂且搁在一旁,那拉淑娴寻出了原主之前的墨宝,又细细回忆了一遍,提笔模仿时,倒也能写的七八成像。这若是蒙骗一下外人应当不是问题,偏原主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更是由双亲共同为她启蒙,那拉淑娴思量了片刻,又再度提笔练了起来。
这一练便是小半个下午。
傍晚时分,贾赦回院子里一看,却愕然的发现那拉淑娴占了他的书房在写大字,登时不知道该说甚么才好,好半响才道:“淑娴,你这是怎的了?不是让你同娘家人好生叙叙旧吗?这人都去哪儿了?”
“她们已经走了。”那拉淑娴将手中的笔搁在一旁,招手唤贾赦过来,指着自己练了一下午的字问道,“老爷觉得我这字如何?”
“挺好的。”贾赦飞快的瞥了一眼,不甚在意的道。随后又追问起方才的话题,只问为何不多留娘家人几日?虽说只是娘家的仆从,可能替主家打前阵来京城的,必然是心腹。将心比心,如果贾赦好几年不曾见到父母兄弟了,定也会抓着问东问西的。不由的,贾赦想偏了,“可是老太太那边说甚么了?你娘家人许久不来了,多叨扰几天又如何?她也太偏心了!”
“浑说甚么?”那拉淑娴颇为无语的摇了摇头,这一次,贾赦还真是错怪贾母了。思量了片刻,那拉淑娴索性拉着贾赦坐下,细细的说起了下午之事。
听说那拉淑娴打包票给贾政介绍先生,贾赦初时一愣,旋即却是险些笑破了肚子:“哈哈哈哈就那蠢货,还有天赋懂上进呢!他要是真如此,这些年来会连个秀才都考不上?还用得着父亲临终前上折子替他讨官职?讨的还是工部员外郎!淑娴,你可知晓,太|祖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吏部才是六部之首,掌百官甄选、考授、升调等,也管封爵、世职、恩荫、请封、捐封等,甚至连官员出继、入籍等等都要管,所以这吏部尚书又被称为天官。同时这吏部官员也是最不可得罪的,若是惹了他们,回头小鞋穿都穿不完。”
那拉淑娴惊疑不定的看了贾赦一眼,旋即换上了崇拜至极的神情,道:“老爷您竟然连这些都知晓?天,您才是大隐隐于市的高人罢?”


[正文 14|第014章]

“咳咳,这其实也没甚么。”
被猛地夸了一波的贾赦颇为有些不自在,尴尬的咳嗽两声之后,又说起了六部中的其他五部。在贾赦口中,吏部是最不可得罪的,户部是最容易捞钱的,礼部的地位最高,兵部的地位则根据战时还是和平时代呈现两个极端,刑部最可怕,至于工部则是因人而异。
“为何这般说?原先我还在娘家时,也听父兄提过工部。我记得像土木、水利之类的大工程一概缺不了工部。对了,皇室的陵寝也不得靠工部吗?还有矿冶、纺织……”那拉淑娴皱了皱眉头,旋即却笑开了,“是了,工部同其他地方不同,若没点儿真本事,光靠几本酸文是没法出头的。”
“也不是这么说,要是那种天生圆滑,极会左右逢源之人,去哪儿都成。”贾赦嗤笑一声,很明显贾政并不在此之列。
那拉淑娴但笑不语。
也许贾政是个彻头彻尾蠢货,可贾代善绝不是善茬,既然给儿子铺好了路,便明白这条路才是最适合的。也许贾政在工部不会有发展,可同样的也能避免闯祸结仇。只是,贾代善千算万算,却不曾算到他的妻儿这般贪心罢?想起贾母对贾政的殷切期待,以及贾政本人的能耐,那拉淑娴真心不抱甚么希望。这贾母能因着爱子之心一叶障目,她和贾赦却早已看得分明,这也是为何贾赦极为看不起贾政的缘由,绝不是贾母想象的那般,完完全全出于嫉妒。
俩口子说了几句,听得外头丫鬟问可要摆饭了,这才出了书房。待用罢了晚膳,略瞧了瞧琏哥儿,那拉淑娴又拉着贾赦进了书房,却是为了继续练大字。对此,贾赦虽有些不情愿却还是认命的陪着那拉淑娴,好在他虽学问不显,年幼时还是经过严苛教学的,至少字体瞧着还不赖,且很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洒脱之感。
约莫半个月后,那拉淑娴终于满意了自己的字体,其实她不单单在模仿原主的笔迹,更是在这基础上又加了一些自己对于书法的感悟。
待亲笔信送到了张老太爷的手里时,老太爷赞赏的点了点头:“看来淑娴过得不错。”若不然也不可能在成亲生子后还有闲情逸致练大字了。
两个月之后,张家终于进京了,他们来得低调,几乎没惊动任何人,只在安顿妥当之后,派人往荣国府送了个口信。
“也真是巧了,要是张家早来几天,咱们府上还在孝期,自是不能开席面邀他们过来。”收到了信儿之后,贾母连连庆幸。庆幸之余,她也忙不迭的吩咐下去安排席面,本着赶早不赶晚的态度,索性就将日子定在了两天之后,还特地唤了说书人添个乐子。除此之外,贾母也没有忘记特地将王夫人唤到跟前细细叮嘱,这那拉淑娴她并不担心,贾母担心的是王夫人到时候失了礼,那可就真的误事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贾母不单叮嘱了,还连着提醒了两天,就连宴请那日的晨间请安,都格外再多叮咛了一遍。王夫人明面上倒是恭敬的应承着,暗地里却是将那拉淑娴恨了一遍又一遍。先前贾母赏给那拉淑娴一套汝窑茶具之事,她也听说了,虽说她并不喜茶具本身,却清楚的知晓一套汝窑茶具的价值,想也知晓贾母手头上没便宜货,可把她心疼坏了,毕竟在她眼中,贾母所有的东西将来都是要留给他们二房的。
“母亲您放心罢,儿媳妇儿定不会给荣国府丢脸的。”甭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该有的态度还得有。王夫人一面忍气吞声的应着,一面却也在心里暗暗发誓,绝不会让张家小瞧了去!
张家的人很快就到了,按着荣国府的安排,男宾直接去了前院,由贾赦、贾政兄弟俩招呼,女眷则被领到了荣庆堂,由贾母出面招待。这样的安排,那拉淑娴倒很是满意,也许在外人看来,她恨不得跟娘家人凑一块儿说心里话,可事实上她却巴不得保持一定的距离,毕竟那是原主的亲娘,她真心没有太大的把握能够瞒过去。
“亲家母,你可来了。”
“史太君可好?我这淘气的闺女没少给你添麻烦罢?”
许久未见并不妨碍两位老太太套近乎,贾母是因着这场宴请关系到贾政的前程,发自内心的想同张家搞好关系。而张老太太则是因着闺女在人家家里当媳妇儿,若有可能,她并不吝啬多给亲家几分面子,不求旁的只求亲家待闺女好一些。
俩人虽想法不同,好在目的倒是类似,都有心好生相处,加之她俩原就有几分交情,故而场面倒是热络非凡。
两位老太太聊上了,下边的太太们自不会让场面尴尬起来。那拉淑娴带着王夫人走向张家太太们,一一为其介绍着。
在那拉淑娴眼中,虽说诸人的模样同记忆里的略有些不同,倒还能认得出来,尤其是张家大太太,却是在原主刚十岁时就嫁进来的,原主几乎是腻在她身边长大的,姑嫂俩的感情十分不错。至于另外两位,虽不是很亲近,却也不算陌生了,到底都是相处过一两年的。
“弟妹,这位是我娘家大嫂,你唤她张大太太便可。这是二嫂,那是三嫂,还有这个水灵灵的小姑娘……让我猜猜,你是小铃铛罢?”那拉淑娴笑得一脸和善,还伸手摸了摸小姑娘的头顶。
“小姑姑,我叫张昀铃,我已经长大了不叫小名儿了。”小铃铛是张家大太太进门次年生下的闺女,且因着上产时伤到了身子,直到原主出嫁,张家大太太也只得这么唯一的一根独苗苗,可是实打实的掌上明珠。
“好,姑姑知道了,你是小铃铛。”那拉淑娴好笑的看着她,又问道,“今个儿只你过来?弟弟们呢?”
“都在家里,没来。”小铃铛虽是独女,不过张家二太太、三太太倒是各有一个儿子。
说来也是凑巧,二太太家的哥儿跟瑚哥儿同年所生,三太太家的则是跟琏哥儿一般大小。这会儿听那拉淑娴问起,张家二太太笑着解释道:“两个哥儿都太淘气了,走远路也不安分,这不前两日有些累着了,索性等他们大好了再带来给妹妹瞧。”
一旁的张家三太太性子略有些腼腆,只附和的点了点头,并未开口。因着知晓她的性子,那拉淑娴并未太在意,倒是一旁的王夫人不知出于何等心理,主动凑上去跟张家三太太套起了近乎。好在,张家三太太虽性子腼腆,却并非不通礼数之人,倒也并不曾失礼。
很快,宴请便开始了,说书人也坐在角落里开始说起了故事。跟爷们那边的不同,这边是个女说书人,虽容貌平平,声音却是悦耳动听,说的故事也颇为有意思,不是惯常的才子佳人,而是颇为逗趣的市井小趣闻。
这吃喝说笑间,难免就提起了各家的琐事儿。尤其那拉淑娴已有两年多不曾同娘家人见面了,互相问候一下各自的情况实属寻常。不过,那拉淑娴也早有准备,无论是上次张家仆从过来拜访,还是之后她的亲笔书信,皆提到了瑚哥儿早夭的事儿。这难过是必然的,可与其让娘家人到了荣国府无意识的问起,还不如趁早给予提醒,左右他们同瑚哥儿并无甚么感情,顶多就是心疼她这个当娘的,可越是如此便越不会提到这个禁忌的话题。
在交谈之中,那拉淑娴渐渐的将眼前的娘家人,同记忆中的一一做了印证、比较。事实上,在未曾亲眼看到之前,那拉淑娴并非完全没有防备,一来是担心自己的身份被人察觉,二来则是不大相信这世间真有如此温情的人家,毕竟她前世的娘家可没这般的温馨和乐。
幸而,事实并未让她失望,尽管张家二太太略有些精明,三太太较为腼腆,可至少张老太太和大太太却是真心在意她的,这便够了。
待酒过三巡,席面撤下了,贾母邀请张家老太太去花厅里喝茶,又向那拉淑娴道:“淑娴,你领着你娘家嫂子们去园子里逛逛,政儿媳妇儿也一道儿去罢。”单从称呼上便足以让人察觉到贾母对两个儿媳妇儿的态度,只怕任谁都不会想到,贾母偏疼二房。
那拉淑娴也乐得贾母在她娘家人跟前为她做脸,自然不会揭穿,当下便应了一声,领着娘家嫂子们去了后头园子里。一旁的王夫人虽憋着气,倒也老老实实的跟了上来,却故意落了一小段路,也不开口,不知在思量着甚么。
荣国府的园子倒是不错,可那拉淑娴很清楚,比起南方,北方的园子实在是略有些不够看,若是搁在往年倒也罢了,张家那头更不讲究这些,可张家如今刚从姑苏回来……
“妹妹,荣国府既已出孝了,你夫君如今领着甚么差遣?”张家大太太其实早就想问这个问题了,只是方才碍于诸人都在场,尤其贾家的人也在,她才隐而不谈。这会儿,她们跟前只有自个的贴身丫鬟,就连王夫人也略落后了一小段路,倒是不怕被人听了去。
“大嫂子,我夫君是袭的一等将军,他倒是想补个缺,可这一时半会儿的却是难办得很。”那拉淑娴笑了笑,又低声道,“府上老太爷临终前有遗言,不让子孙后代走武将之路。”
张家大太太悚然一惊,旋即立刻明白了那拉淑娴话里的意思,当下抿了抿嘴,极快的点了点头,旋即便岔开了话题,扬声笑道:“先前听老太爷说起,你们府上的二老爷是个能耐人。”张家二太太也接话道:“可不是?早些年就听说了,是个才华横溢的。”
因着她们几个停了脚步,原先略慢两步的王夫人这会儿赶上来了,听得这话,当下便笑开了。可没等她开口,那拉淑娴便已谦虚的道:“嫂子们可别取笑了,老太太早就说了,二老爷的学问不过尔尔,这才想着托父亲和兄长们帮忙给寻几个好先生。”
王夫人面色一沉,亏得她也不是完全好赖不分,明白贾政的学问是不可能同张家父子们相比的,加之荣国府这头还有求于人家,她便是心中再憋屈也只能强忍下来,只强笑着道:“可不是吗?我家老爷年岁轻,少不得再历练历练。倒是我娘家二哥,当真能耐得很,我记得他三岁就开始习武,五岁便能舞刀枪,十岁那年便去了兵营历练。如今堪堪二十五,就已升任京营节度使,这才是应了那句甚么……盖世英雄!”
那拉淑娴沉默了,张家太太们闻言也面面相觑,一时不知晓如何接话。


[正文 15|第015章]

也不知晓是憋了太久,还是王夫人铁了心要给那拉淑娴添堵,打从这开始,话题整个儿就不受控制的撒丫子狂奔而去。
那拉淑娴道:“这武将自是很能耐的,可如今天下太平,倒是文官更能为圣上效忠了。”
王夫人瞬间接口:“话可不能说的那般绝对,哪怕如今这世道太平,可边疆却时不时的传来战况。想当年我爹呀,也是去过边疆的,往往一场交锋下来,成千上万具尸首堆在城门口,太可怕了!还有还有……”
那拉淑娴耐着性子等王夫人说完可怕的边疆战役,又道:“说到底如今乃是太平盛世,就说咱们府上,原也是武将出身,老太爷却是希望子孙考科举走仕途。”
王夫人麻溜的接过话头:“考科举自是好的,不过这家风却不能忘却。像我娘家,也给我侄子仁哥儿请了先生为他启蒙,只盼着他能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