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怀箴出了长春宫后,沿着花径向东一路走去。一路所见,皆是雕梁画栋,描绘着七彩蟠龙图案,精致华美,在阳光之下散发出金黄色的光泽。又有奇花异卉,满满铺陈开去,入眼繁花似锦,光彩如梦,美丽地如同画卷中颜色。
她刚走过花径,穿入永巷,冷不防有人斜里撞出来,重重撞在她身上。她眉心微蹙,撞她的人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竟捂着脸哇哇大哭起来。
倒在地上的是一个身量奇小的宫女,上身穿着蓝缎绣花大襟小坎肩,下面穿着团绣荷叶褶罗裙,罗裙不知被什么钩破一块,上面沾染很多污渍灰尘。她发丝蓬乱如草,头上几颗明珠熠熠生辉,与一身的落魄潦倒十分不相称。
“萦萦?你怎么会在这里?又怎么会这般打扮?”简怀箴微微有些惊讶,上前两步,把萦萦扶了起来。
萦萦转头看看,见四处无人,趴在简怀箴身上抽抽噎噎不停,泪水抹了简怀箴一身。简怀箴心中竟然生出一种莫名的矜悯之情,她轻轻拍打着萦萦的双肩,声音温柔地像是清风拂过琴弦:“你告诉我,出了什么事?你总是哭,我怎么能帮你?”
萦萦这才停止哭泣,歪着脑袋泪光莹莹望着简怀箴,可怜巴巴地说道:“你当真会帮我么?”阳光透过高大的玉兰花树,稀稀落落照在萦萦的面上,她的一双晶莹透亮的眸子,越发显得清澈动人,不染尘埃。简怀箴仿佛曾经见过那种眸子一般,只是什么时候见过,却无从记起。
也许,很多很多年以前,也许,是在午夜惊醒的梦里见过呵。
简怀箴轻轻拍打着她的肩头,目光渺远如天上漂泊的流云,每次见到萦萦,她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神恍惚,却从心底对这个小女孩儿,充满了爱与怜惜。
“你必须先告诉我,出了什么事儿,我才能帮助你,对么?”她轻声说道。
萦萦用力点点头,扁着一张小嘴儿,诺诺说道:“都怪可恶的落雪公主。我们两个那天把她吊到树上后,她就生病了。她让十三娘做一些清蒸荷香糯米丸子给她,那日十三娘筹备皇太孙的宴会,御厨房里头人人都忙着。就我闲的没事儿做。十三娘就吩咐我把糯米丸子给她送去。谁知…”萦萦说到这里,眉心一紧,眼泪滴滴答答地落下来。
简怀箴缓缓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我不小心打碎了一只什么老虎纹犀牛杯,那个可恶的公主就让人打我一顿。我不肯被她打,就用弹弓打在她身上,趁着混乱逃了出来。谁知从此以后,宫中就有好多人在抓我。我已经逃了两天两夜没吃东西了。”萦萦撇了撇嘴,又要张口大哭。
简怀箴觉得既好气又好笑。好气的是落雪公主受到这么多教训后,居然仍旧张扬跋扈,恣肆骄虐;好笑的是萦萦打破的那只应该是螭虎纹犀角杯,萦萦却称呼为“老虎纹犀牛杯”,只是越发如此,简怀箴越觉得萦萦冰心一片,不染纤尘。
简怀箴面色霁然,伴着四周花影疏朗,越发显得和蔼可亲,她柔声说道:“你莫要再哭。如果把侍卫引来,我想救你也救不成。你随我先回去长春宫吃些东西果腹,我央求贵妃娘娘救你一命。”
“你当真肯救我?”萦萦的眼睛刹那被点亮:“多谢你。我原以为这宫中好玩儿,谁知这里的人动不动就打打杀杀的。我要出宫去找师父。”
简怀箴听她言语天真,句句字字都是出自肺腑,也说在她的心坎之上。宫廷之中,人情淡漠如白纸,人人你争我夺,勾心斗角,谋算人心,与打打杀杀又有何异?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一道紫红色的深深宫门,隔住的,岂止是萧郎,还有人情——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爱。
第十九回 春衫泪
“萦萦,你怎生逃到这里来了?我遍寻宫中,找了你整整两日。”简怀箴还未来得及回答萦萦的问话,已然有人在旁边呼喊萦萦的名字。
简怀箴侧脸看过去,面前站了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妇人,那妇人身着四喜如意云纹锦锻宫装,腰间束着一串红宝石作腰带,头上绾着矮矮的清水髻,插卿云拥福簪,簪子上镶嵌着两颗炫目的红宝石,宛如晶亮猫眼。手上戴着猩红重彩的红宝石镯子,颈子上挂着赤金合和如意项圈,通身的宝气珠光,富贵逼人。
简怀箴冷眼旁观,看着她,沉身问道:“你是谁?”
那妇人也疑惑地望着简怀箴,用大红的绢子掩口笑了笑,说道:“姑娘是哪个宫里面的宫女,竟连我也不识得?”
萦萦睁大眼睛,向简怀箴说道:“这就是带我进宫的公孙十三娘。”说毕,她把脸子转向十三娘,可怜兮兮地问道:“十三娘,你是要抓我去见落雪公主么?”
十三娘笑着走上前去,搀起萦萦道:“我待你像女儿一般,又怎么会送你入虎口?你乖乖听十三娘的话,跟我回去,我去向如妃娘娘讨个情,饶恕你就是。”
萦萦含泪咬唇,点点头“嗯”了一声道:“十三娘,我已经两天两夜没吃过东西呢。”
公孙十三娘笑得花枝乱颤,点点她的额头:“这有什么打紧,十三娘这就带你去吃东西。皇上亲自下旨传我入宫做御厨,莫说落雪公主,便是皇上面前,我也能说上几句话呢。你也没什么好害怕的。”她边说着话,边用绢子帮萦萦拭去眼角的泪痕。
简怀箴云鬟香雾,袅袅站在二人面前,静静听公孙十三娘听完这番话。她深觉十三娘对萦萦是一片好意,可是如妃是她曾经见过的。
如妃八面玲珑,看起来端庄贤淑,实则睚眦必报,心毒如蝎,又怎么会听从一个小小厨娘的劝告?萦萦若当真随了公孙十三娘回去,恐怕二人都性命堪虞。
因此,她微微沉吟道:“十三娘,得罪落雪公主不是小罪过。不如先带萦萦去长春宫,再从长计议。”
公孙十三娘擦满胭脂的面上,露出愠怒的神色,她瞥了简怀箴一眼,哼了一声道:“你是长春宫的宫女么?半分见识也没有。若是别个去找如妃说情,她或者不必买人家面子。我却与别个不同。我是皇上钦点入宫的御厨,皇上每日离了我那道‘攒盒一品’便食不下咽。难道我还怕她一个小小的如妃么?一个破杯子罢了,大不了赔她十个就是。”
说完,便扯着萦萦往御膳房走去。暮春的阳光明晃晃地倾泻而下,如薄薄的青玉铺在萦萦枯黄的发梢之上,她身量瘦小,形容娇怯,大有长颦减翠,瘦绿消红的不胜情态。
简怀箴蛾眉微蹙,心知倘若自己不出手搭救,萦萦此去,恐怕再也不能见到。她略一犹豫,还是跟了上去。
紫禁城中的御膳房共有二处。一处是在景运门外的外御膳房,专为品阶低下的后妃、外戚、内臣与当值大臣所设。另有一处位于乾清宫西侧,面阔数十间,前出廊,东与乾清宫偏殿相接,淡红色琉璃瓦硬山顶,便是内御膳房。内御膳房专门为皇上、品阶高的后妃、皇子公主们烹饪珍馐佳肴。
公孙十三娘是皇上钦点入宫的御厨,自然就任于内御膳房。她拉着萦萦穿堂回廊,绕过重重叠叠的花树,很快回到内御膳房后她的卧房之中。简怀箴紧紧跟了过去。她也不以为意。
公孙十三娘的卧房,果然与平常宫人不同。她住在厢房之中,房中摆着一张黄花梨雕花架子床,花纹雕以四喜如意纹,十分精致华丽。床榻旁边,另摆设有黄花梨五屏风式镜台,黄花梨无足内卷香几,黄花梨无束腰喷面小方桌等,方桌上有祭红釉刻花莲瓣纹壶杯、青花庭院人物高足杯等瓷器。
她搬了两个黄花梨八足圆凳给萦萦与简怀箴坐下,面露得色,对简怀箴说道:“你一个小小宫人,平日里不曾见过如此豪奢的摆设吧?在我这里,你大可以看个痛快。若是有喜欢的东西,尽管告诉我,带回去就是。”
简怀箴莞尔轻笑,盈盈不语。萦萦只在一旁嚷着饿。
公孙十三娘颇为自得道:“出去寻萦萦之前,我早就料到萦萦会挨饿,便命人炖了一盅品官燕,又准备好翠玉豆糕、栗子糕、双色豆糕、豆沙卷,还有慧仁米粥。我现在就命人端过来。”说完,她自然出去了。
过不多时,就有二个丫髻小宫女把甜品和糕点端了上来,十三娘满面喜色跟在后面。
萦萦接过慧仁米粥,一口气喝了半碗,又吃过些各色糕点,公孙十三娘便把官燕盅给递过来。萦萦挑起银匙,喝了一口,面上露出红润的颜色,喜滋滋道:“我有两天未曾吃过十三娘做的官燕,心里头可挂记着呢。”
简怀箴的笑容微微一滞,停在面上,心思一时百转千回。一品官燕是滋补佳品,极为珍贵,平日里也只有王贵妃、权贤妃这些从一品的妃嫔和皇子公主们可以日日享用。萦萦只是公孙十三娘带进宫来的小丫鬟,她却对她如此之好,不惜经常偷宫中的官燕炖给她吃,大为违背常理。
简怀箴正蹙眉深思而不得其解之时,萦萦举起银匙,瞪大眼睛说:“你也吃一口吧。”
简怀箴的目光中,藏有不易觉察的凌厉,她抬眼向珐琅彩白花锦纹盅中看去,盅壁已然莹润洁白,盅中的官燕却白得如如初雪新坠,蚕丝剥光一般,把盅壁黯淡了三分。这样白如琼瑶的官燕,可谓是极品中的极品。
萦萦手中银匙发出银灿灿的光华,晃得人眼睛微疼。她嘟着嘴巴向简怀箴道:“你就吃一口么。你对萦萦好,萦萦有好吃的自然也要请你吃。”
简怀箴见她双眸澄澈,十分虔诚,不忍心拒绝,便微微抿了一口。萦萦却开心地拍手大笑:“从今个儿开始,我们就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好姐妹。”说完,又持着银匙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简怀箴含着浅浅淡淡的笑意,看萦萦狼吞虎咽。入宫以来,她从未这般开怀,宫中纵有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却不尽半抹诚挚的笑意动人心魂。
只是,她的笑意,愈发地浅了,愈发地淡漠。有一种彻骨彻心的疼,涌上她的心间。她只觉得脊背发凉,像是有一把迟钝的刀子,正一点一点把自己的心撕裂开来。那种疼痛,一时间疼的分明,利利落落,仿佛浑身上下每一根骨头都被人用尖利的刀锋割裂,敲碎,焚化;一时之间却又疼的渺远,稀稀疏疏,全身却又仿佛被无数蛇虫鼠蚁啃噬。
最疼痛的,还是她的心。十八年来,她头一次心花柔弱,去全心全意相信一个人,却不曾想到遭遇她的暗算。
她指着萦萦,眼神中无穷无尽的伤感和悲悯如繁花错落,满地汹涌,她几乎有些歇斯底里,问:“你为何要骗我?为何要暗算于我?”
萦萦的小脑袋摇地如拨浪鼓一般,眼中满蓄清泪,惊慌失措道:“我没有骗你,我也没有暗算你。不是我,真的不是我——你好好么?”
公孙十三娘养的大花猫在地上哀哀嚎叫着,一声惨淡过一声。简怀箴神色黯然,眉际浮着一丝阴狠之色,冷冷道:“你们两个到底给我下了什么毒?快把解药交出来!否则,我便教你们向这花猫一样!”说完,她忍住剧痛,扬起手来,一支细若蚊蚋的梅花针没入花猫体内。大花猫在地上挣了一挣,便耷拉着身子死了。
公孙十三娘吓得花容失色,抱着头就往外跑,简怀箴的呼吸有些急促,声音中沾染了漫天的毒:“公孙十三娘,你若是敢走一步,我就叫你横尸当场!”
公孙十三娘面容惨淡如残花堕落,瘫倒在地上,哭丧着脸说道:“姑奶奶,我当真不曾害过你!那盅官燕炖地好好的,谁知道你抿一口就中毒了?萦萦喝了一打大盅,这还不好端端地么?”
简怀箴的眸中,染上一层又一层阴郁的墨色,萦萦喝过没事,而她却中毒,自然是萦萦早就吃过解药。只是此时此刻,疼痛的感觉如同汹涌的洪水一般,一波比一波肆虐。如果再没有解药,她很快就会死去。
她镇定心神,凝神静气去想自己所中的是什么毒。谁知细想之下,却益发眉黛深锁,肩头忍不住轻轻颤抖。她的面容,惨白如纸,一双美丽的眼眸像是寒冰中浸过一般。她颤声道:“难道,来年今日,便是我的死祭?”
“当真不是我害你。你如果不肯相信,你便把我杀掉就是。”萦萦双眼蒙蒙,睫毛上泪水溶溶,半是委屈半是担忧地说。
房中,一时黯然无声,连风拂过窗棂发出的呜咽声都清晰可见。简怀箴的声音冰冷地不似来自人间,她说:“如果杀掉你能解掉我体内中的澜沧冰蚕毒,我一定不会放过你!”原来,简怀箴思量忖度后,惊觉自己所中的乃是乌思藏的第一奇毒——澜沧冰蚕毒。
“要怎样才能解掉澜沧冰蚕毒?”萦萦忽闪着大眼睛,泪光莹然道。她想去搀扶简怀箴,却被简怀箴尽力甩开。
简怀箴怒极冷笑,笑容冷如刀锋:“有两个法子,要么去西湖风萍居找龙语萍解毒。要么找炙人血解毒。”
“那我们快些去西湖风萍居吧。”萦萦的眼中,升起一丝希望,喜道。
简怀箴嗤笑:“从京城去杭州,最快也要两三日路程。恐怕再过两三个时辰,我就不在这世上了。”
第二十回 丑奴儿
“总还有别的法子。”萦萦长长的睫毛,覆盖在眼睑之上,显得别样晶莹明澈。她的眸子中,泪水盈盈。她抿着嘴唇想了想,猛然回身推开门冲了出去。简怀箴微微一滞,想去阻拦她,已然不及。
简怀箴冷笑,只当萦萦逃命去了。谁知不过一会儿,她又走了回来。她一张小脸子憋得通红,脸上似乎能看到血管隐约流动,脸色越发显得透明如红玉。她的手中,端着一个青花缠枝百合碗,碗中是一碗殷红的鲜血,宛如胶着的虹釉。
简怀箴低头看去,只见她雪白的手臂之上,竟被划开一个偌大的伤口,红色的鲜血仍在往外涌出,与白玉般的玉臂交相辉映,格外怵目惊心。
萦萦忽闪着大眼睛,越发显得天真无暇:“不是说要用血才能解掉你的毒么?这是我的血,你喝掉它吧。”
血色映在简怀箴的瞳孔之中,染成一眸霜红,她忍住体内的剧痛,抬眸看了萦萦一眼,叹口气说道:“不必了。”她挣着一口气说完这句话,浑身再也使不出半分气力,跌倒在黄花梨雕花架子床上。
萦萦跺跺脚,睫毛上一滴泪珠儿莹莹发亮,她咬着下唇说:“这皇宫里头,只有你和十三娘对我好。我不能让你死。”说完,就走上前去,把鲜血灌到简怀箴口中,鲜血洒了半碗,滴落在镶云纹如意被上,红得如斑斑点点的红梅绽开。
“你…”简怀箴气息越发的弱了,只觉得如同置身火海之中,忍受烈焰灼烧一般。过了一会儿,却又似置身冰天雪地之中,万里冰封,冻得人瑟瑟发抖,冷冽渗入骨髓之中。
在冰火两重中挣扎一会儿,竟像是过了半生半世那么久远。等到身子渐渐平复,简怀箴惊觉澜沧冰蚕毒的毒性在自己身上竟然已经不再起作用,疼痛和蛇虫啃噬的感觉竟在冰火两重的挣扎后化去。
“你…”她美丽的眼眸中,不知不觉披上一层寒意浓重的霜色。她素来沉静,却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道:“你竟是炙人?”
所谓炙人,是一种古老阴狠的练功法子的产物。练功者会寻找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给她泡洗由天山毒蜘蛛为药引、血曼陀罗、银蟾毒、婴泉、鹤顶红等二十一种奇毒为药辅混合制成的毒水。如此泡洗八年之后,八岁的婴孩会变成炙人,其血炙热无比,可帮助主人修炼万毒寒冰掌。万毒寒冰掌又叫毒蛛掌,是一种阴狠毒辣的邪功。练习这种功夫的人,炼成之前,连续三个月缺少炙人血,就会奇寒逼身,冻成冰块死去。
因万毒寒冰掌过于阴毒,世间极少有修炼此功之人,因此炙人也不多见。炙人的结局,无外乎有两种,要么随着主人功力日增,需血量渐多,血尽人枯而起。便是能在主人炼成邪功后侥幸存活,也会对毒水形成依赖作用,随着毒药渗入五脏六腑,毒发后全身腐烂而亡。
萦萦转动着乌溜溜的眼珠儿,努了努小嘴儿,说:“我才不是什么炙人,我是好人,我没给你下过毒。”
简怀箴一时有些怔忡,她再不多言,从袖中取出刀伤药给萦萦敷药。又取出雪白的绢子,挽系在她的手臂之上。萦萦傻呵呵的看着简怀箴,嘻嘻的笑着。
简怀箴黛眉如螺,美目似星,盯着萦萦良久不语。半日,才低声问她一句:“你的手臂还疼么?是我不该误会你。”
萦萦摇摇头,摇了摇手臂,手臂上的金钏儿叮咚作响。她欢快说:“只要你信我,我就不疼呢。割腕放血有什么疼的,我都习惯了。”
简怀箴的目光,似十月的清溪,触目冰凉,她问:“你时常割腕放血?是怎么回事儿?”
她的话刚问完,瘫倒在地上骇怕地浑身颤抖的公孙十三娘,忽然站起身来就往门前抢过去。简怀箴新毒才解,手中无力,一只梅花针打过去,却也仍打中公孙十三娘的腿部穴道。她的腿脚一阵麻痹,再次瘫倒在地上。
“是她逼你放血的么?”简怀箴双目冷冽,似能穿透人心。
萦萦却笑得天真无暇,双眸清清浅浅:“不是哪。以前师父每天都叫我放血给她喝,把我关在房子里面不许我出去,动不动就打骂我。后来我偷偷跑出来,拿人家的包子吃被追着打。十三娘救了我,给我好吃的好玩儿的,带我进皇宫。萦萦没有什么报答十三娘的,就每天都给她一碗血。”
简怀箴心思沉沉浮浮,看着萦萦一派天真的小脸儿,心中莫名酸涩如斯。世情薄,人情恶,却不曾想到世情人情比纸还薄。
她的眼波中藏着凌厉的刀锋,穿透公孙十三娘的心肠:“公孙十三娘,你是不是在练万毒寒冰掌?若不然,为何要萦萦给你供血?”
公孙十三娘的眼中露出惶恐的神色,呼吸急促而沉重,仓皇道:“我不曾练过什么掌。是…是…当初我去参加天下名厨聚会,因是一介女流,被人瞧不起,我心里未免不服气。恰好当时我见到萦萦被人追打,我发现她的面容同一本《神厨札记》中提过的‘菜女’很像,便收留了她…”
公孙十三娘惊慌地看了简怀箴一眼,继续说道:“《神厨札记》中说,天下有一种人,从婴儿时期就服食二十多种毒药,他们的血是珍宝,做调料放入菜肴之中,菜肴会变得鲜美难胜。我见萦萦是‘菜女’,我就…”
简怀箴不觉心冷如碎,彻骨寒凉,天下之中,竟有这么荒谬难解的事情。可见从古至今,最毒的不是毒蛇,而是人心;最荒芜的不是沙漠,而是人的良知。
萦萦显然已经听懂是怎么回事。她的眼窝中,噙着两颗大大的泪花儿,手足无措站在那里发呆,整个人失魂落魄,显然是受到重大的打击。
简怀箴叹口气,拖着萦萦往外头走。她的手微微颤抖,可见心中极为隐忍。走到门前,她转过头来对公孙十三娘说道:“萦萦我带走了,以后你不必再见她。”说完,已从袖中飞出一只梅花针,梅花针直插入公孙十三娘头顶的百会穴,她还没来得及呻吟一声,便跌倒在地上气绝而死。
简怀箴早已若无其事带着萦萦走出门去。她心中明白,公孙十三娘留不得。她对萦萦惨绝人寰,为一己私欲不惜伤害弱质,已经是死有余辜。方才下毒害自己的事儿,她多半也参与其中,她若是知道自己身怀武功,泄露给如妃知道,带来的灾难恐怕难以预计。
所以,她非死不可。
只是,她不想让萦萦知道,不想让萦萦去面对。
简怀箴带萦萦回到长春宫,向王贵妃禀明所发生的事情,只略去公孙十三娘一节。王贵妃因着萦萦救简怀箴,便行使统领六宫只责,下诏命落雪公主不得再追求萦萦当日冒犯之罪。落雪公主虽然心中不忿,却也无可奈何。
公孙十三娘突然死去,太医查不出她的死因,便作是病死上报。等到消息传到萦萦耳中,已经是几日之后。她很是伤心几天,也很快就忘记了。
第二十一回 贺圣朝
五月初一,是朝中的大日子。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李元正前来京师访问。
李元正名叫李祹,字元正,年仅二十五岁,是朝鲜王朝的第四任君主。他年少有为,才华横溢,文治武功,无不精通。不仅政治上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在语言、医药、天文历法等皆有所成,又曾经于永乐十七年大败倭寇,解救一百四十余名大明子民。
然而,最教他得意的事儿有两样,一样礼乐,一样武功。
李元正到访那日,云意春深,天空像是被流泻的蓝色彩墨洗过一样,万里无云。抬头看去,入眼尽是大片大片的湛蓝蔓延无尽,仿佛是澄澈明净的琉璃瓦。
太子朱高炽率领皇太孙朱瞻基、三公、三孤、六部等各级官员亲自迎出北京城外,把朝鲜国王和大臣使节迎入紫禁城内。李元正先去乾清宫向朱棣行三跪九叩大礼,后去华盖殿参加宴会。
华盖殿檐牙高啄,四角攒尖,屋面黄色琉璃瓦异彩流光,中间铜胎鎏金宝顶富丽堂皇。
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
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整个殿堂屹立紫禁城诸殿中,犹如长桥卧波,金碧辉煌。
朱棣端坐在雕龙髹金大椅宝座之上,王贵妃陪坐在他身边的雕鸾髹金椅上。椅后设雕龙髹金屏风,左右各有宝象、仙鹤、角端、香筒各二对。
李元正见礼后,陪坐在朱棣下首右侧。再往后是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三公、三孤以及各正三品以上官员。左侧首座是权贤妃、再往后依次是如妃、各级妃嫔和公主们。
王贵妃一心希望朱棣与简怀箴父女相认,屡次为他们制造见面机会,便也带了她一同前来。
李元正头戴香皂皱纱九旒平天冠,身着紵丝大红织金衮龙暗骨朵云袍常服,腰间佩戴着五色珊瑚玉旒珠玉带,足蹬栗色皂鹿皮靴。
他年方二十五岁,生得面如冠玉,形容出众,眉目之间却自有一种王者威仪,整个人雄姿英发,举止不凡。宴会中的公主、侍女见到,无不为之倾心不已,芳心暗许。
宴会开始,一时间佳肴美酒次第送上,席间觥筹交错,丝竹声声,人人都为之赏心悦目,心神俱醉。
酒足兴浓,宾主俱欢之时,如妃抿了抿唇上的胭脂红,笑靥如花道:“本宫听闻大王不仅文才武略俱佳,于声乐、天文、医药也有研究,可谓是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说话之间,她头上绛红点翠珠钗上的红色流苏轻轻摇动,在酒樽中投下一抹妩媚的海棠红花影儿。
如妃是聪明人,一言一行自有她的打算。她见李元正天纵英才,朝鲜王朝现今声威卓壮,便想倾尽心力笼络,以图将来为己所用。
李元正拱手长笑,眉目间俱是倨傲之色:“娘娘过奖。元正至今尚为逢遇敌手者,也唯有武功与声乐两样。其余不过皮毛罢了。”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朱棣的面上也微微露出尴尬之色。若是承认李元正的武功与声音造诣所向匹敌,无疑会折辱明朝天朝大国的声威。若是言语责难,又难免显得狭促气短,招人话柄。
朱棣正犹豫间,如妃已然漫声笑道:“大王武功高强,率领臣民保家卫国,实乃朝鲜臣民的福祉。我们这紫禁城中,也有一位武功高手,迄今也不曾遇到敌手。两位可谓是势均力敌,可喜可贺。”
如妃笑得淡然,眉宇间藏着一丝不易为人察觉的自得。她在后宫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二十余年,自然是手段高明的人。她明白李元正少年得志,傲气满怀,若是想与他结交,自然要先挫挫他的锐气,教他心悦诚服才好。是以,她才用极其隐晦的言辞向其挑衅。
李元正闻言,面上当即露出不不屑一顾的神色。他的语气有些生硬,冷冷说道:“既然如此,不妨教他与元正切磋一下如何?元正听闻中原天朝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向来仰慕得很。”
朱棣扭头望着如妃,如妃粲然一笑,玉齿生华,似是成竹在胸。朱棣这才神色松动,朗声笑道:“既然元正这么说,如爱卿便教你所说的武功高手与他切磋吧。”
“好。”如妃盈盈一笑,眼波顾盼间,已然说道:“既然皇上和大王都已下令,江少傅就勉为其难吧。”
“是。”江少衡从座中站起身来,长身玉立,羽扇纶巾,显得飘逸绝伦,气质清华,一时之间竟把座上的皇子皇孙俱都比了下去,连朱棣和李元正也不禁暗暗赞叹。
朱棣略一沉思,又开口缓缓说道:“今日你们只是切磋,旨在精益求精,都要点到为止,免伤和气。”
江少衡与李元正俱都应着,走出席外,站到正殿中央。江少衡清逸出尘,一身白衣似雪,拂了光影还落。他面上笑颜疏离,容光清浅,自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气质。李元正则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眉心衔着一种从容不迫,浑身上下散发着王者之气。
李元正的武器,是一柄吴钩,遍体精亮,一眼就看得出是精铁打造。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自古以来,吴钩与英雄相得益彰。
而江少衡手中,除了那把韧纸精金的摺扇,再无他物。
李元正磊落一笑,抱拳,朗然道:“江少傅,请亮出武器吧。”
江少衡遥遥若高山之独立.颔首笑道:“少衡的兵器,已然在手中。大王请。”
李元正恼怒不已,窃以为江少衡以摺扇为武器,是仗着人多势众,羞辱于他。他举起吴钩,一记杀招,向着江少衡直冲过去。
眼看着吴钩的刀尖儿就要落在江少衡的肩头,他却丝毫也不惊慌,微微一个闪身,那一刀便已落空。
李元正见一袭成空,不禁老羞成怒,提着吴钩对江少衡连番杀来。他出刀狠辣,步步紧逼,每一招看上去都十分惊险,却都被江少衡一一避过。
江少衡衣袂翩翩,身姿矫捷,举手投足之间从容淡定,与李元正的狠毒锋锐大不相同。
简怀箴举起玉色琉璃樽,轻轻啜了一口葡萄美酒,微微轻而笑。李元正的武功带着一股彪悍狠辣之气,自是不弱,恐怕可与纪恻寒之流打个平手,若是遇到真正的武学高手,如江少衡、方寥等人,必败无疑。江少衡十招之内就可取胜,却避他十招不还手,只是想给他留几分颜面而已。
果然,十招一过,江少衡便开始反攻。他的武功大气天成,一举一动犹如玉树临风,只是三招而已,便用摺扇把李元正的吴钩打落。江少衡略一沉思,便以惊风之势把吴钩接住,捧在手中,深施一礼:“大王承让。”
李元正瞠目结舌,半晌没有反应过来。过了许久,才朗声长笑道:“好!好!大明天朝果然是人才济济,小王学艺未精,甘愿认输。”说完,恭恭谨谨把吴钩接过,也还了江少衡一礼。他虽是输了武功,却不曾输掉气度。
如妃娇媚一笑,艳光四射:“大王过谦,承让江少傅才是。皇上,您以为呢?”
朱棣起初既担心江少衡落败,输了大明国体和声誉,又担心李元正落败,心有不忿。如今见到江少衡胜过李元正,李元正并无丝毫怨怼,反而对大明愈加臣服,大为开怀。他声如洪钟,大笑道:“如爱卿所言极是。方才元正称对声乐也有研究,朕之前曾命权爱妃准备几场歌舞丝竹,如今便命歌姬舞姬上殿表演,与元正同乐如何?”
李元正还未及回答,权贤妃已然在旁边娇声说道:“大王精于声乐,尤工琴箫,可谓天下无双。臣妾准备歌舞丝竹,也只是献丑罢了。不若请大王为皇上弹奏一曲,如何?”权贤妃是朝鲜人,对李元正难免庇护,方才见他输给江少衡,心中不悦,是以想为他挽回颜面。却不想“天下无双”四字,又触动朱棣心绪。
王贵妃见朱棣微露不悦之色,已然明白他所思想,因而打圆场说道:“大王工于琴箫,可喜可贺,皇上亦有心请大王演奏一曲。只是本宫听人说起,所谓‘锦瑟和鸣’‘琴箫合奏’,所将就者都是一个‘合’字,如今大王形单影只,无人应和,不如改日再行演奏。如妃以为如何?”
王贵妃刻意询问如妃,言语之间隐约责怪她不该挑起今日之事。如妃面上笑意凝僵,隐忍回答道:“贵妃娘娘所言甚是。”朱棣闻言,亦点头称是。
权贤妃却笑得幽雅,清冷高贵的气质扑面而来,犹如枝头傲雪绽放的寒梅:“谁说大王无人应和?难道皇上与诸位娘娘忘记本宫也勉强能吹奏玉箫么?”众人闻言,俱是神色一沉,谁都知道权贤妃不仅能歌善舞,更擅长吹箫,若是她要协同李元正琴箫合奏,恐怕当真是天下无双。
如果朱棣不能在一时三刻之间寻出人来胜过他们二人,恐怕大明的颜面会损失殆尽,各属国番邦都会嘲笑大明朝地广物博,却连精通声乐之人都没有。
第二十二回 点绛唇
“多谢娘娘。”早在朝鲜时,李元正就听说权贤妃权湖衣善于吹箫,人称其为“弄玉娘子”。见她肯与自己琴箫合奏,大为欣悦。
朱棣无奈,为表示皇者风范,只得命太监呈上宫中的珍藏的凤尾琴与水月箫。凤尾琴与水月箫俱是上古遗物,紫褐色,琴为七弦,箫有六孔,俱绘有大断背冰纹,纹路深入琴箫之中,颇具古韵。
权贤妃拂了拂衣袖,曼声说道:“水月箫虽好,我手中这管玉箫却是用惯了的。我便还用我这管。”于是,权贤妃持玉箫,李元正操古琴,共同演绎一曲“高山流水”。箫声清越,如黄莺出谷;琴声悠扬,似乳燕归林。二人的合奏,如鸣环佩,如流泉水,一曲既终,大有余音袅袅,绕梁不绝之意境。
“果然绝世好音!”朱棣虽心中不悦,却仍不减王者气度,赞叹道。其余妃嫔皇子官员见状,也随声附和几声。
李元正一时意气风发,笑容中洋溢出几分得意之色,显然他对方才的表现也颇为满意。他含笑道:“见笑见笑。方才小王的武功败在江少傅手下,小王心悦诚服。天朝文化博大精深,只不知宫中可有擅长声乐者,再来指点小王一二。”他的言辞之中,略带骄横,显然有挑衅之意,妄图挽回方才的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