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哥在呢,我撑什么门面。”
这是钱先诚的习惯用语,听到钱串串耳朵里,就是推脱了,只见她拿着一方又旧又脏的破手帕,往脸上一捂,尖着嗓子便哭上了:“我怎么这么命苦呀——”
“好好好,我去还不行?”
钱串串手帕一撤,眼睛里一点湿气也没有,她咧嘴笑道:“这还差不多,你老姐这辈子第一次盖房子,你这当弟弟的不帮着,我指望谁呀。”
钱先诚只好给韦氏交代了几句,跟着出了家门。
钱先贵还在家呢,他看到弟弟,屈肘抖着府绸夹衣的袖子,露出带着玉石珠串的手腕,拿腔捏调地说道:“我明天就要去县衙,他姑姑建房的事情,就全权托付给你了。”
钱先诚一贯是个出不了头的,一听大哥说话这么大口气,立刻吓住了,一副谦虚谨慎是模样,诚惶诚恐地说道:“建房这大事,是姐夫该做主的,要我具体做个什么还行,全权负责的话,可担不起。”
钱先贵很生气,他觉得二弟越来越滑头:“这么说,你是不想出力了?”
“哪有?我这不是来了吗?”钱先诚非常委屈。
“那,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总行吧?”
“哦,行!”钱先诚松了口气,觉得这个能做到。
钱串串咧着大嘴,笑得露出深红的牙龈,满嘴的臭气乱喷:“二弟呀,这建房子可得给匠人吃好点,你给老姐拿些鸭蛋过来吧。”
“行!”
“还有,把你家的大米也拿些过来,这个可别小气了,百儿八十斤的,还不够塞牙缝,最起码都得六七百斤。”
钱先诚吓了一跳:“家里没那么多,文瑾都给卖了。”
钱串串的吹风眼立刻瞪圆了:“怎么可能?你家不吃了?”
“文瑾说,好些街坊借的种粮还了,就够吃一年的了。”他不好意思地放低声音,“都还没还呢。”
“你去要!”
“那怎么成?不行,不行!”
杨柄娃十分不高兴地走来:“先诚,这可是你的不对了。我们的好房子谁住着?让我们住了两年草屋,现在好容易建瓦房,你还不伸手帮一把?”
钱先诚可是在两家更换的时候生了大气的,闻听脸色立刻就涨得通红:“那是谁背着我换的?我宁愿住我的草屋,种我的麦田,谁把我换到山窝村的?欺负人也不是这样的!”
“吆喝!老二,出息了?敢给哥哥和姐姐发脾气了?换地也是为你好,谁现在的日子过得富得流油?得了便宜还卖乖!”
钱先贵恼了,盛气凌人地板起面孔,教训道。
钱先诚就算再面瓜,也被压地受不了了,他颤抖着手,指着钱先贵,立刻就被对方凶狠的眼光盯得转了方向,但他嘴里的话,还是忍不住喷涌而出:“我现在的日子好过?知道文瑾和文翰吃了多大的苦吗?两个孩子,他俩还是孩子呀,双手都是茧子,肩膀也不知磨破了多少层皮,还冒着生命危险去后山采摘,我的好日子,是他俩拿命搏来的。”
“二弟!”钱串串的泼劲儿上来了,“你说这话我不爱听,合着就你家的孩子拼命赶山,吃苦受累了?我若不是换了你这破房子,能有今天这么累吗?自从到了山窝,你一家上下,吃的也好,穿的也好,又是鱼又是鸭的,那都本该是我的!哼,什么两个孩子搏命了,两个小不点,加上弟妹那风一吹就倒的样子,能做什么?”
焦氏趁机帮腔道:“二弟呀,说话可要凭良心呢,就你家女人和孩子,加起来才多大劲儿?能有什么本事?沾了他姑的便宜,人家现在不说啥,只要你把得的好处拿出来些分给大家就罢了,你还在这里表什么功?谁在家不干活?侄子不就上了几天山吗?能出多大力?你说那些话,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我,我…”钱先诚越气,越是说不出话来,只有脖子上的青筋,暴起老高。想起前年和儿子一起赶山,两个小家伙咬着牙一声不吭,累得一天到晚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钱先诚的眼泪,一滴一滴地,顺着脸上的皱纹流下来,他只是厚道呀,没想到自己掏心掏肝讨好的亲人,竟然拿了他的,还要指责他,指责他可以,还要连他老婆孩子,连没有父母的侄子也不放过,这一回,他真伤心了。
他是哪一回都伤心,只是不长记性,好了伤疤忘了疼而已!
钱先贵的大女儿钱文茜,已经出嫁了,今天特地回娘家的,她就在草屋里坐着,听到外面的话,悄悄溜了出去,跑到隔壁,一五一十地讲给了老焦氏:“祖母,二伯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不光是顶撞大姑,连我爹的话也不听了。”
“哼!看祖母如何教训他!”
老焦氏气狠狠地捶了一下榻床的扶手,站起来走了两步,回头拿起拐杖,拧着肥胖的身子,来到隔壁。
要是有监控录像给钱先诚看,他一定震惊一个人,能在短短的几秒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进来的老焦氏,脚下颤巍巍的,就像一个行将就木地耄耋老人。
“先贵呀,让你和弟弟妹妹商量一下,怎样帮着赶紧把房子建起来,怎的这半天了,也不给我回个话呀?”
“娘,你怎么过来了,我这就准备给你说呢。”这母子俩,装逼的功夫,简直堪比影帝和影后了。
“娘,呜呜,你不知道,二弟现在也黑了心了,我只让帮我出些粮食,他推三阻四的不说,还诉苦说他儿子媳妇吃了多大的苦,说我们害的他。”
“我没说!”钱先诚在老焦氏面前,从来都唯唯诺诺,不敢多言,今天满腔的怒火,也只让他冒出这三个字,声音还小的跟蚊子一般。
老焦氏微微冷笑了一下,颐指气使地指派道:“既然没说,那就赶紧回家去,给这边送些粮食,还有鸭蛋,下午开始拆房子,明天匠人就进家了,给人家可不能吃的不好。”
“哦!”钱先诚习惯地答应了一声,低头往外走,他挺委屈,心里挺难受,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都弄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何总是这么背。
文瑾和文翰,此刻在家,却欢天喜地的,只因为韦成岚来了。
文瑾把稻米借给韦家湾的人,那边本来粮不够吃,怎舍得大米白面的这么奢侈?他们要换成小米和包谷面的。
稻子全都给了王继善,然后从那里兑换成粗粮,韦成岚今天是来镇上运粮食的,顺便看看老婆儿子,还有姐姐一家。
看着男人刚毅的脸,下巴上胡茬冒出好高,颧骨也瘦得突了出来,葛氏的心难受不已。
几个孩子还不懂这些,亮曦趴在父亲怀里,亮晴依偎在父亲身边,亮工拿着自己写的字,一页一页地翻着给爹爹看,文翰和文瑾,就站在不远处,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
韦氏悄悄抹了一把眼泪,不得不停下手,拿了布巾去洗脸。
钱先诚走进家门,看到就是这样一幅场景,要给杨家送东西的话,无论如何也没法说出来了。
韦成岚要吃过午饭才走,儿女腻歪了他一会儿,便被哄着去一边玩儿了,他很认真地和姐夫说起话来。
钱先诚对谁,都是一片好心,他很关心小舅子最近的生活。
“我们翻到了二道梁,哪里少有人去,我们采摘了好多核桃,现在已经把外皮去了,又晒了这些天,这几天就背回来了。”
“二道梁?那里面可是豺狼虎豹的,太危险了。”
“没事,我们都好着。”
“好着就好,赶紧把核桃背出来吧,换了粮食,冬天就不愁了。”
“是啊!”韦成岚语气十分感慨,“有粮吃,心不慌啊。”
文瑾见二伯一副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样子,知道他去林津镇,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事,她寻了个话头,插言道:“二伯,去年大姑就说,大伯没给够他们粮食,今年会不会还这样呀?”
她把大伯给几个字咬得很重,想提醒钱先诚,他们对钱串串,可没什么责任。
果然,钱先诚忍不住叹了口气,不过,声音一发出来,立刻便忍住了。
“在舅舅面前,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二伯还想为钱家遮丑吗?分家清单写得清楚,大伯种了姑姑的姑娘田,那边有什么事,咱们愿意出力,那是仁义,不愿意出力,那是应该,你还有什么顾虑的?”
“你姑姑,让咱给他们些鸭蛋,建房子的人吃。”
“这容易,我一会儿和哥哥一起送过去,你帮舅舅背山货去吧。”
韦成岚刚想说不用,看到文瑾冲他使眼色,赶紧换了话语:“是啊,姐夫,我们摘了好多的核桃,你若能帮一把,那就太好了。”钱先诚点头答应:“好,行!”他本来就不懂拒绝呀,何况,文瑾都说和文翰去镇上送东西了,他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

第五十一章 送礼

文瑾拿干草垫在一个大篮子底上,然后在上面摆了两层鸭蛋,她看了看,又拿了几个摆中间,看着篮子很满的样子,得意地笑了一下,然后把汪晗送的种子粮倒出来,先装了大半袋秕谷,上面加了几簸箕大米,扎紧了口袋,和文翰抬到驴车上,两人赶着毛驴,去了林津镇。
文瑾故意从东边进镇子,横穿街道,碰上人打招呼,便说是给钱串串建房送东西的。
看到这情景,有人忍不住嘀咕:“瞧这两个好侄子,钱串串还成天不满意。”
“是啊。”文瑾马上就接茬,“二伯也是命背,我家分家,本来有十亩姑娘田的,姑姑愣是给大伯节省,我二伯送这送那,她还不满意。”
文翰红着脸,低头一声也不吭,任凭文瑾一路跟个小喇叭似的,见人就诉苦。
镇上不乏长舌妇,有人就见不得别人家日子好过,焦氏这几天,张狂得不知天有多高,没少炫耀男人要去当官的事儿,背后各种羡慕嫉妒恨的女人多了去啦,她们好容易碰上机会,还不赶紧过来踩一脚呀,好歹能出点恶气。
当然,话还得换种说法,比如宋老四的弟媳妇,就来到钱家大房:“他钱嫂,你侄子给小姑送东西来了。”
焦氏奇怪:“你怎么知道?”
“哎呀,刚从街上过去了,好大一筐鸭蛋,还有一袋子稻米,啧啧,听说,你家分家,还有姑娘田的?那你家二房,可真仁义呢。”
焦氏脸色顿时黑了,二房搬走了,别人用脚趾头也能想到姑娘田是大房种着,钱串串建房,若是没了粮,没了油,人们背后肯定会指责她的。
那些人,不光有宋老四弟媳妇这样去大房说风凉话的,也有跟着文瑾看热闹的,她们好眼红那一筐鸭蛋,也眼红这袋子大米,文瑾还故意打开袋子,让钱串串瞧:“大姑,我今年的稻子都卖了,这还是向里长汪晗大叔借的,汪大叔也是个痛快人,二话不说就送来这么大一袋。”
“啧啧,瞧瞧人家这人情做的,里正都这么给面子。”看热闹的有人羡慕。
“你是不知道,这钱家二房,不知怎么学的种水稻,今年山窝好些家都跟着沾光了,人家帮着育秧,还答应收了稻子再还种子,山窝村的人,哪个不高看钱家二房呀?听说那里正,就种了二十多亩,收了上万斤的稻谷。”
“啧啧,要是我,别说借,就是送给钱家二房一袋子,也是心里乐意的。”
文瑾扭头,对着叽叽喳喳的一堆女人笑了笑:“汪大叔就是要送我,是我自己非要说是借的,谁家的粮食,不是汗珠子摔八瓣干出来的?我怎么有脸白拿别人的东西?”
钱串串正指挥了男人,和文翰把稻米往屋里抬呢,听文瑾的话,觉得特别的刺耳,合着,是她没脸吗?
和文瑾说话的女人,本来没几个是好人,巴不得挑出些毛病好笑话钱串串,文瑾这么**裸打脸的话,立刻就让她们觉得痛快了,嘻嘻哈哈笑着,附和道:“可不是嘛,谁脸皮那么厚,白拿别人东西呢?”
文翰从屋里出来,低头红脸,告辞道:“姑姑,我和文瑾下午还有事,不能帮你拆房子了。”
“他俩这么小,你不会指望着就帮你干活吧?”有人趁机腌臜钱串串。
“我哪有让他们干活的?回去吧,回去吧。”钱串串恨不能赶紧把人赶开,落个耳根清净。
“我爹,我爹他不能来,让我和文瑾来帮忙的。”文翰更为难地说到。
“你爹干什么去啦?”
“我舅舅有事请他。今年我家修鸭舍和猪圈,舅舅从头帮到尾,四十多天呢,现在他有事,我爹不可能不去,姑姑,真的很对不起。”
文瑾赶紧接话:“姑姑,你也别怪二伯,我家有事,姑父连影子都没见…”
钱串串恨不能把文瑾的嘴堵上,心说,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二弟不来,她就没法子再要东西了,这两个小家伙,可不能再来了,今天已经够丢人的了。
文瑾和文翰走了,看热闹的人群也散了,下午才拆房子,钱串串赶紧舀出两大碗白米,蒸到锅里,趁午饭没外人,她一家先好好享受享受,吃一顿白米干饭。
秋高气爽,加之林津镇离山近,空气清爽,杨家冒出的大米香味四处弥散,钱文才忍不住口水直流,钱文茜也只觉得馋虫挠心,两人都已经听说钱文瑾给姑姑送大米的事儿,便不约而同地跑过来。
钱串串刚开锅,就听见柴门吱呀一声,侄女和侄子来了:“姑姑,吃什么好的呀?”
钱串串想藏起都不行,她好恨,不该听了嫂子和大哥的话,搬来林津镇,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着,这日子实在过得没劲。
钱文茜都是出嫁女了,按风俗,也算是成人,竟然也跟文艳和文才一起蹭吃蹭喝,钱串串心里很是鄙夷。
她也没觉得奇怪哦,为何这个侄女,挺像自己生的?
吃晚饭,看着空锅,摸着还有些欠奉的肚子,钱串串心里特别不爽,大房常常关了门吃好的,自己也就沾了一回二弟的光,吃上白米饭,嫂子还派了三个孩子蹭饭,这也太过分了。
不过,令她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钱文茜碗一放,嘴一抹,意犹未尽地咂咂嘴,说出来的话,让钱串串目瞪口呆:“姑姑,你也不想想,这大白米可是我母亲为你争取来的?你怎么也得孝顺孝顺祖母吧?”
“文瑾刚才不是给你家也送了吗?”
“就那么点儿,怎能给你比?三四斤,你这儿,可是一大袋呢。”
钱串串无奈,只好舀了两大碗,让钱文茜端走了。
晚上,钱串串又稠稠地熬了一锅稀饭,只简单得弄了盘咸菜招待拆房子的人工,大家虽然觉得她懒,但看在香喷喷的大白米稀饭上,也没人计较了。第二天早上,人们开始挖地基,这活儿比较重,来的人也比较多,钱串串还是一大锅稠稠的白米稀饭,一盘咸菜。

第五十二章 弄错对象

“这也不给弄个其他的菜,谁家跟他家一样啊,这么累,好歹炒盘白菜豆腐。”
“算了,算了,大白米稀饭还塞不住嘴了。”有人安慰。
“他们家这稻米,跟不要钱似的。”
“可不是不要钱吗?二房送来的,估计吃完了,还能要来呢。钱二哥好说话。”
“哦,想起来了,都说钱二哥种了好几十亩的稻子,难怪呢。”“这钱二哥还真是好人,对哥哥姐姐都没的说,前年不是狠闹了一场吗?说是偷偷把地给换
了。”
“嗯呀,不然钱二哥能去山窝村住呀。”
“呿,我看,这钱老二就是个肉包子,谁看到都想咬一口,他家有姑娘田呢,自己又不种,还给姑娘这么重的礼,一大筐的鸭蛋,还有一大袋白米。”
“哎呀,我好命苦,怎么就没遇到钱二哥这么好的小舅子!”
“呿!”
钱串串和杨柄娃不是东西,在他家干活的人,嘴边就没个把门的,什么都说,钱串串听见也没办法,她不能把人嘴巴堵住吧?还有,就他俩的为人,有人肯为了省一顿饭,跑来白干活,都是祖上积德了。
钱串串本指望韦氏能过来帮忙做饭,没想到人家捎话说,家里走不开,等上梁那天,人多再来。她一听就傻眼了,焦氏干活极其偷懒,左边站一下,右边磨蹭一下,说是来帮忙,既不洗洗涮涮,也没有帮忙烧火做饭,就是务了个名声。钱串串也是个干活的时候尽量偷懒耍奸的,这饭就成问题了,经常饭点到了,人们都洗手歇下来,她们的饭还没熟呢。
连着吃了两天白米粥,工人都腻了,开始嚷嚷要吃面条,钱串串让焦氏活面,焦氏说手腕扭了,又推了过来,最后,钱串串厚着脸皮,又去挖米,准备继续吃白粥。
一碗下去,咦,手感不对,她赶紧扒开一看,顿时便叫唤上了:“哎呦,这是怎么回事?下面怎么成了秕谷?”
二房给了一篮子鸭蛋,还给了一袋大米,钱串串在她面前说了又说,就是逼焦氏出血呢,她这两天还没想出怎么逃过这一劫,没想到,二房居然玩花招了。
“哼,不说老二好了吧?他就是骗你的。”焦氏唯恐天下不乱。
“哎呀,这怎么活呀?亲亲的弟弟把我往死路上逼呀,给袋大米,竟然下面都是秕谷——”钱串串跟唱戏一般,哭上了,焦氏在一边,不停地给看热闹的人做宣传。她俩都忘了,来的人是干什么的?瞧完了热闹,就该开饭了。
人们议论钱先诚给姐姐一篮子鸭蛋和一袋大米的风潮未歇,忽然听到是假的的消息,顿时都来了精神,不赶山了,村村多的是闲人,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山窝,文翰很紧张,文瑾却十分淡定:“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你怕什么。”
流言最后才会说给当事的人,文瑾文翰假装不知道,平静地忙着喂鸭喂猪,山窝村的人,看他俩不像是那种偷奸耍滑的,议论起来,便有了各种猜测。其中一个,便是,那袋子米,是汪晗送的,袋子上还写字了。
汪陈氏听说了,急急忙忙报给了男人:“没想到这两个小家伙,还泼咱一身脏水,他爹,这可怎么办呀,有人怀疑是咱们给袋子里装了一半秕谷。”
汪晗想了想:“钱家两个小秀才,从来没有刻薄过哪个人,平时热心又仗义的,不会坑咱们吧?”
“可是——”
汪晗想了又想,最后猛一拍大腿:“肯定是钱串串和杨柄娃捣的鬼,他俩什么东西呀,无洞掘鼠,无风起浪,他们是想用这招,再讹钱二哥家什么东西呢。”
汪陈氏信服地点点头:“说不定就是。可,那袋子米是咱家送的,这现在,有人怀疑是咱做了手脚呀。”
“咱俩什么人?就凭杨柄娃和钱串串,还能坏了名声?明天我有事去镇上,找杨柄娃去,让他少耍这小伎俩,再敢污蔑咱和钱二哥家,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嗯,就得这样。”
汪陈氏拿着鞋底子出了门,女人比不得男人,就算再闲,也有活儿,比如这纳鞋底,一年四季,全家上下都得穿,费得很呢,有的半大小子淘得很,一年五六双都不够,当娘的就特别辛苦。
比如汪陈氏,三个儿子,大的十四岁,小的十一岁,个子不大,脚可不小,跟他爹穿一样大的鞋,吃一样多的饭,正是最拖累人的时候。
汪陈氏是出名的“快人”,嘴也快,手也快。别人出门拿一只鞋底,她出门,手里拿一只,咯吱窝还夹一只,做起活儿,眼睛都不待看的,手上的动作,快得让人看不清。活儿粗糙,可他家人从来就不存在没鞋穿的,自从她嫁过来,婆婆就没做过鞋子。
汪晗娘性子好,对媳妇很宽和,汪晗眼里,老婆是少有的能干人儿,也不计较她爱出门逛,爱谝闲传(说闲话,家长里短)。
汪陈氏四处给人赌咒发誓送给钱家的大米,是如假包换真材实料,为自己男人正名:“钱二哥家的人,多仗义呀,答应教大家种稻子不说,还拿了自己的种子育秧给大家,这么好的人家,我家人怎么能用秕谷来糊弄人家?”
汪家在山窝村的名声很不错,汪陈氏的话,信的人就多,见听众点头,汪陈氏来了精神:“你们说,是不是钱串串还想问弟弟家要大米,故意这么折腾呢?”
“嗯,有道理,她那两口子,都不是东西。”
“杨柄娃的两个儿子,也不是东西,唉,杨家老祖听说还不错,这祖坟没选好吧,家里一代不如一代,他爹就懒得要死,他又懒又奸。”
就在汪陈氏成功引导了舆论导向,有人走过来:“哎,你们知道不?钱串串在村西头打滚呢,说钱二哥诳她。”
“看看看,我说什么?人家为何要诳她?”
“就是呀,钱二哥家有事时,韦家的人过来帮好大的忙,钱家人影子都不见,人家凭什么给她那么多大米呀?何必诳她。”
汪陈氏跑到村西头,看到闹得不可开交,钱二嫂脸涨得通红,眼泪都快下来了,心里非常不忍,掉头跑回了家。
山窝村小,汪陈氏快,很快就找到了男人:“你去看看,钱串串在村西头撒泼打滚呢,钱二哥一家人那么好,可不能让欺负了。”
“嗯,就是。”
汪晗放下手里的活儿,拍拍身上的土,便往西边而去。
韦氏并不知道文瑾做过手脚,见钱串串这么闹腾,十分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