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信只觉胸中惊浪滔天,却硬生生堵着腔子里不得发泄,他几步上前将含章狠狠抱了抱,这才握着她双臂,定定看着,喃喃道:“老三,你还活着…”
他大力拥抱下,含章一时不妨,那条残了的左腿一滑险些摔倒,程熙一惊,想要出手阻止袁信的动作,却并未见含章有抗拒反应。
她只敛眉收了情绪,眸中如水雾迷蒙看不透其中真意,手偷偷缩回腿边捏了捏自己碍事的残腿,又自嘲一笑:“是呀,阎王没收我这条命,只要了我一条腿,又把我扔回来了。”说着一抖发,那瓣九重葛顺着将将过耳的短发飘零而落,含章的发粗且硬,但却非常黑,在阳光下泛着光,恍惚看去竟有些发白。
从两人对话看来,他们之间显然十分亲密熟悉。程熙伸出一半的手定在半空,又慢慢收回,背在身后。
骤然听闻含章身残的消息,袁信大惊,他不敢置信地去看她的腿,含章往后退了半步,淡淡笑道:“早养好了。”
那明显消沉许多的脸刺伤了袁信的眼,她不该是这个样子,神采飞扬、扬鞭纵马那才是她,袁信移开视线,艰涩道:“你到玉京,怎么不来找我。”
含章眼神乍变得古怪,忍不住哈哈一笑:“二哥,你瞧我这样子,不觉得奇怪么?”
袁信这才反应过来她身上所穿直裾是男女通用的款式,但那花纹却是古雅柔和,一头长发已经剪短及肩,样子比印象中瘦了许多,肤色白皙,体态单薄,这分明是一个女子,他彻底愣住了,脑中轰轰作响:“你是…姑娘?”
“咳咳咳,我说重约,你这样大大咧咧和你大姨子开玩笑,小心弟妹要吃醋了。”朱嘉捏腔捏调地打断了两人的相认。他摇着玉骨折扇,晃晃悠悠走过来,身后还跟着一头雾水的袁任。
袁信讷讷地收回握住含章双臂的手,眉头皱着:“大姨子?”眼神充满疑惑,仍看着含章。
含章抚平袖子,笑得云淡风轻:“二哥,我是沈含章。”袁信却听不明白,朱嘉看他仍是云里雾里,扇子一并拢敲在他肩上。啧啧笑道:“她是薛侯爷的女儿,崇礼的妹子,你家娘子的亲姐姐,怎么不是你大姨子?”
袁信只觉今日之事太过突然,大喜之后又是大惊,正茫然不解,电光石火,突然想起大半月前曾去过一趟侯府,妻子当时曾提及过自己二姐就是从胡杨回归,因着沈三弟之故自己原想照拂一二,但听闻那女子性子颇为狂放,又不守妇道,爱慕虚荣,自己又百事缠身,这才没有多理。不久后又听说那女子被圣上赐姓沈,似乎还在侯府闹出了不少动静,丢尽了昌安侯府的脸面。那段日子妻子躲在家中不敢见人,整天以泪洗面,自己还曾下过家令,一应人等不准再提那及那不知廉耻的女子,以免惹得妻子难过。
他这才反应过来,沉声问:“你是薛侯爷的女儿?”
含章嘿嘿一笑,摇头道:“已经不是了。”这便是承认了自己身份,袁信一时反应不过来,完全不能将她和那满是负面传闻的女子画上等号。
这两人当着朋友弟弟的面还旁若无人般亲密说话,看得袁任大为不满,心里直为大嫂薛定琰鸣不平,他上前一步插进含章和袁信之间,压低声音对袁信道:“大哥,两位王爷还在后面呢,你注意点影响,虽然沈小姐为人豪放,不在意这些,可也得为沈元帅和死去的沈将军想想。”
袁任对两位为国捐躯的将军至为崇敬,听说了含章的事后只觉得此人不配姓沈,白白丢了沈小将军的脸,此番见面自然也没好脸色,言语间不掩轻蔑。
袁信听得愠怒暗生,低声斥道:“住口,休得胡说。”袁任突然被兄长呼喝,不由一怔,嘴一撇忿忿看向一旁。
“呵呵。”宁王笑着走过来,深如黑潭、神色内敛的眼徐徐扫过几人,打圆场笑道,“原来重约和沈小姐是旧识,今日旧交重逢,想必是感慨颇多吧。”
平王带着赵慎君慢慢走来,赵慎君脸上笑容渐渐隐去,一双眼眸色极沉,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不知在想些什么。
平王仍是素衣谦谦,解颐淡笑,只目光看向袁信时微不可察地在他手上停了一瞬。
之后跟着的几人也都是京中仕宦或有爵人家的子弟,方才众目睽睽下亲眼目睹了袁信和那女子的亲密,但宦家子弟多风流,虽然袁信已娶妻,却也不妨再多个红颜知己,最多不过当成一桩风流轶事,涂添些许百炼钢与绕指柔的风雅情怀,享享齐人之福罢了。
其中一人与袁信颇熟,又是风趣性子,便打着哈哈笑道:“果然是倾国佳人,娥皇女英也是一段佳话,不知袁贤弟几时摆酒,我等定要去叨扰一杯的。”他前段时间不在京中,对京里新闻也不清楚,自然不知道英王曾有意纳含章做妾,此话一出,院子里突然安静下来。
这人察觉不对劲,心里一咯噔,偷眼看看两位王爷似乎都面色不佳,公主脸上更是阴沉一片,他不由大是后悔,微咳两声,不再说话。
但这话却惹到了另一个人。
袁信一腔兄弟情义被人这样曲解,好比有人当面嘲笑他断袖一般,这人一句话同时辱及自己和含章两人,袁信性子耿直,着实气得不轻,顿时浓眉倒竖,义正言辞道:“韩兄此言差矣,我与她是义结金兰,兄弟之情天地可鉴,岂能容你这般污言秽语诬陷我二人!”
那韩公子本是一番月老牵红线的好意,倒被狗咬吕洞宾,登时心头大怒,只是碍着两位王爷在此,不好发作,便冷哼一声退到一边。
袁信话一出口,猛然意识到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他正自懊悔,思索如何转圜,宁王眸光一闪,展颜笑道:“重约你和卢愚山、沈质三人结义,这段胡杨佳话无人不晓,什么时候又跑出个结义的侠女十三妹来了?”他目光微寒,有如冰网般冷冷落在两人身上。
含章本就觉得今日相见似乎太凑巧了,心里微微有违和之感,此时灵光一闪,似明白了些什么。她心里早就有觉悟事情会有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可是直到自己的“死亡”,那一天也没有到来,谁知今日阴差阳错,竟要就此在众人面前公开了。
含章抬头撇了几人一眼,这几个男子俱都衣着气度不凡,眉目间很是沉稳,显然都是各家族中的佼佼者,未来朝中的重臣。而这些人,却都不是她能够结交得了的。
她自入京以来,查案处处掣肘,最初是碍于一个薛家庶女的身份,后来纵脱离了薛家,却又有男女天堑,地位分明,那件事越查越深,水浑无比,有些事事关朝中机密,自己一个没有京中背景的孤身女子,是绝无可能全盘知悉的,唯一的一个渠道傅老侯爷,又因为和李家是姻亲而不得不有所顾虑。
今日之事,不管宁王到底是从何处得知,亦或存了什么心思,但也算是歪打正着。自己腿有残疾,骑不得马上不得战场,就算回了胡杨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会成为祖父的负累,只有留在京城,才有希望查出事情真相,为大哥报仇,也揪出内奸防范边关危机。
这其中许多事,沈含章做不到的,那就让沈质来做吧。
只要能过了皇帝那一关,之后就能试着打开另一片天地,会有新的人和事,新的方法新的渠道。这一切必然是兵行险着,但也不是毫无把握,此事艰难,需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些思绪在脑中飞速而过,不过几个呼吸就已经拿定了主意。含章抬手止住欲出口解释的袁信,唇边勾起一抹淡笑,目光徐徐扫过众人,字字清晰坦然承认道:“回王爷的话,我素日在胡杨的确与袁二哥有过八拜之交、金兰之义——我就是沈质。”
一言既出,众皆哗然。
第四十七章 临险境 ...
五更末,天色一片漆黑,空中弥散着微润的冰凉味道,正是清晨。玉京城各处府宅仍是点着明晃晃的灯笼,只有晨起的下仆开始各处的扫洒,其他都是静谧着。
昌安侯府的深红朱门紧闭着,黑字红底的灯笼在门檐下摇曳,灯影凌乱。衔着门环的黄金大兽头被灯光拉出长长阴影。
街口响起一阵马蹄声,一架小巧马车停在侯府东侧门前,车夫跳下来去敲门。里头下仆不耐烦道:“是谁呀,这么大清早…”
那车夫忙道:“快开门,四小姐回来了。”“四小姐不是在府里么?哎哟,您快请…”下仆认出车夫,猛然反应过来,忙不迭开了门。
侧门大开,马车缓缓驶入府内,府外又恢复了应用的宁静。那下仆点头哈腰地送走四小姐一行,又将门掩好,见人走远,这才打着哈欠翻了个白眼,嘀咕道:“早不回来晚不会来,这么黑灯瞎火地摸回来,跟做贼似的,还小姐呢…”这些日子侯夫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在院里闭门不出,中馈由二少奶奶主持,主家遭逢变故,众下仆约束上松了些,私下里少不得要褒贬几句主人的是非。
不多久,侯夫人正房迅速燃起了灯烛,丫鬟们纷纷退出屋子,只留邓大家的在门口守着。
“你说什么?!那贱人…”侯夫人大惊,猛地起身,冷不防急了些,眼前一花,整个人摇摇欲坠。薛定琰忙上前将她扶住:“娘,您小心些。”
薛定琰扶着她慢慢稳坐,又把披风拢好。侯夫人神情有些恍惚,她抖索着手按了按绛红蜀锦披风,不过半月功夫,她原本保养得当的皮肤已经松弛暗淡,白皙素手上起了褶子,老态毕露。“那贱人当真是死掉的将军?”
薛定琰蹙紧眉头,苍白的脸有些阴沉:“重约昨夜很晚才回,回家后脸色一直很难看,问什么也不说,我悄悄叫人去套随性行小厮的话,说是,”她一时顿住,语气涩然得说不下去,咬了咬唇,才继续道,“说是重约遇上了自己结拜弟弟,整晚都在和他叙旧,更离奇的是,这个弟弟居然是个女子,还是我这个大少奶奶的亲姐姐。”
侯夫人听得头皮一炸,忙深吸了一口气:“纵然是结拜弟弟,也未必就是那死掉的沈将军。”
薛定琰唇边绽开一个惨淡笑容:“是重约亲口说的,她是三弟,他唤她阿质。”侯夫人头重重一沉,忙伸手扶住额角,薛定琰呆呆看着她,欲哭无泪,“娘,我们薛家又出了个将军。”
若是此事公开,族中耆老知道了,又要生出风波。薛家祖上本是从龙有功武将封侯,几代下来才转而从文,但族人心中对于出身仍是有着一分骄傲,旁支里就有几个儿郎在军中任职,只因战功不显,官职都不高。如今含章摇身一变换了身份,别的且不说,族人对她的厌恶之心就会先淡上几分。只怕还要转而来埋怨侯府亏待了人家,赶走了这样一个给家族增光添彩的人物。
再者这一突然之事,又不知会带来什么样的变故。
侯夫人脸色隐隐发青,心如乱麻般搅成一团,手上紧紧揪着锦披风,手背上暴起树枝般的青筋,半晌,她突然想到什么,便如醍醐灌顶一般脸上愁色一扫而空,眉头舒展带出一抹冷笑:“你担心什么,那贱人女扮男装犯了欺君之罪,只怕事情一旦公开,头一个要被问罪的就是她。”
薛定琰却完全无法高兴起来,她垂下眼睫,灰心丧气道:“可是重约已经安排她今日早朝去面圣,他一大早就急急忙忙赶着出门,只怕是忙着给那人铺路求情去了…”
“咳、咳,袁爱卿,你说的竟都是事实?”虚弱而衰老的声音从高高的丹陛上传来,这个王朝的主宰已经垂垂老矣,却仍不失威严气象。
“是。”袁信话音一落,朝上同时响起数道倒抽冷气之声,文武官员皆惊愕非常,只是碍于御前礼仪不能交头接耳讨论,但人人都是惊形于色,满眼讶然,面面相觑。薛侯爷脸色顿时变得极难看,也不看众人,自顾自微低了头。
皇帝歪着身子靠在龙椅扶手上,骨节分明的手指在龙案上无意识地敲了几下,仍然凌烈不减当年的眼瞟了一圈底下众人,颇为玩味地呵呵一笑,方道:“既然如此,就让她进来给大家伙见识见识,这小沈将军变成了个女子,到底是什么摸样。”他微不可察地一抬下巴,几缕白须微一动,旁边宦官心领神会,忙唱道:“宣沈含章觐见。”
远远有个影子慢慢走上长长的阶梯,穿过平台,缓缓步入,官员们在朝堂这些年,数年里奏事商讨的早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都没有变化,哪里出现过这样匪夷所思之事,便忍不住心中好奇,都偷偷侧了头去窥视含章,想看看这女扮男装的将军到底是何摸样。
来人一袭靛蓝长袍,一头短发整齐地垂在耳边,她的外表和所有人想象中彪悍勇武的将军形象截然不同,看上去只是个普通的女子。可是待她步入殿堂,众人便察觉到了她的特别之处。这间朝堂是整个盛朝的政治核心地,汇集了这个国家的心脏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便能决定成千上万人的生死,光是这份至高无上的尊贵和弹指间的生杀大权就足以让所有人敬畏颤抖。
这是她第一次进入这里,却并没有畏惧的样子,甚至连脚步也不曾停顿。她用一种沉静自若的姿态徐徐走到丹陛前,下跪磕头行礼,动作行云流水,就像这于她而言是稀松平常事,并无一丝突兀,又或者这朝堂在她看来就和平日里所处之地一般,并不特别。
几个朝堂老油子不由眯了眼,凝神旁观。
“你就是沈质?”鸦雀无声的朝堂上,老皇帝满是兴味地问道。
“臣正是。”含章俯身应道。
“大胆!居然胆敢混淆男女,欺上瞒下,又虚报死讯,来呀,把她给我押下去!”不等含章多说,皇帝噙着一丝冷笑,骤然发难。
殿前金甲武士得令,齐声应道:“是!”众人声音洪亮,直叫重檐大殿也微颤了一颤。这一去,唯一的目的地就只有天牢。袁信心头大惊,忙跪地求道:“陛下恕罪!”英王极轻地冷哼一声,视线看向一旁,宁王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
皇帝高高在上,冷眼相对,亦丝毫不为所动。
天威难测,众臣互看几眼,低了头不敢发话。薛侯爷身子一颤,仍是低头垂手摸样。
两个武士迈步上前,就要押下含章。她仍旧态度沉静,并无一丝慌乱之色,恭敬地行礼,起身,便随武士们出了殿。既无留恋不舍,也没有出口求饶,真不知是吃了什么定心丸所以有恃无恐,还是自知罪重难逃一死,从而生无可恋。
不过是盏茶功夫,朝堂上又恢复了往日摸样,好像方才那个刚刚让人生出几分兴趣就戛然而止匆匆离去的人根本没有出现过。皇帝沉着眼沉吟片刻,又道:“谁还有本奏?”
众大臣都是历经风雨的,谁都明白皇帝压根不想继续那沈质之事,便都识趣地不再多话,有要奏本的便继续照着流程行事,全当刚才来过一遭的人是幻觉。
袁信有些失魂落魄,跪地起不了,旁边有熟识的人吓得不轻,忙将他搀扶而起,扯住他袖子,摇了摇头。
这日的早朝并没有特别重大的事,所以结束得也早了些。皇帝下了朝,心不在焉地拒绝了几位大臣的私下递牌请见,跟在内侍身后往偏殿而去。
殿内窗边站着一个人,正出神地看着窗边一株青碧喜人的黄山松,见他进来,便回身跪地请安。
“哼!”皇帝冷冷一哼,负手弓着背走到主位坐了,弹了弹身上金黄龙袍,眼中闪过一丝暗色,“沈含章,你可知罪?”
第四十八章 帝之谋 ...
含章低头伏地道:“臣知罪。”
皇帝不说话,捋着白须,眯眼打量这个跪在地上的人,方才医女已经禀报过,这人身上有几十道刀箭造成的伤疤,大多是陈年旧伤,左腿更是被铁棍之类的兵器生生打断。
若说之前对她的身份还有疑惑不能肯定,那这伤疤便能做铁证了。除了在战场打过滚的人,其他人身上断不可能留下这些痕迹。也不能在承受这样的伤痛后还能存活下来。
此时她下跪俯身,卑躬屈膝,礼仪很完美,挑不出一丝错来,但即便摆出卑微到尘埃里的姿势,以皇帝几十年练就的眼力,仍是一眼就看出这个女子她的内心仍是十分镇定的,并没有因为进了皇宫或是见了皇帝就变得丧失了自我,只余惊惧慌乱。
皇帝心中突然生出不满,虽然他平日里见了那些因初次得窥天颜而战战兢兢不能自已的臣子都会暗生鄙夷,觉得他们太不够稳重端持,可是今日,当这样一个稳重的人真正站到自己面前,他却又嫌弃她不够畏惧自己。
皇帝蜡黄生皱的手指揪着自己的须尾无意识地揉搓着,回想眼前这人曾经做过的事,又有些豁然,这女子桀骜不驯到连父族都可以舍弃的地步,这般傲然性子,实在不该指望她会御前失态。
但若是如此,就不能按之前的考量行事,该重新盘算斟酌一番此人到底可用还是不可用,若真是无法无天不服管束,只怕也留她不得。
内侍奉上茶水,皇帝伸手端起,揭开茶盖拨了拨鲜绿的新茶,偏殿里十分安静,茶盖茶盏相碰发出的清脆声响显得格外响亮。
皇帝浅饮一口盏中茶,慢条斯理道:“沈三那封信,你看过了?”含章似乎怔了一下,身子压得更低:“是,看过了。”语气不复平稳,隐隐动容,姿态也骤然变得拘谨起来,就像一潭被巨石叩破的静水,涟漪阵阵。
皇帝一语便击中对方软肋,心头微舒,放下茶盏道:“你既然看过,就该明白沈三对你是何等维护,老牛舐犊之情连朕都要动容,你却还接连闹出这些是非,存心要让他为难么?抑或,”皇上话语一顿,语气危险地拉长,“这一切原本就是沈三的授意?”
含章忙道:“不,不是这样。”她一时情急,顾不得礼仪规矩,两手撑地,抬起身看向皇帝,眼中一片惊乱之色。
“哼,”皇帝一声冷笑,手指在紫檀桌面重重一敲:“那你究竟为何假扮男子,又是为何谎报死讯?”他年轻时也曾征战沙场,在西狄战场上立下过战功,如今虽然已过耳顺之年,一旦发威,气势便犹如千斤坠一般从含章背上脑后重重压了下来。
含章俯□,神色一片黯然:“身为女子如何能参军,我在边关长大,所见所闻都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心里羡慕向往,却碍于身份不得成功,所以索性变换装束去参军。至于谎报,当时一场恶战后几乎连命都没有,活下来又成了个废人,实在无脸面再以沈质之名苟活于世。这才报的死讯。”
她说得悲切,皇帝却丝毫不为所动,凉凉道:“依你这说法,我大盛的将士,在沙场上受了伤的,成了残废的,都该隐姓埋名去?哼!若果真这样,真不知会寒了多少将士的心!真当我赵家是冷血无情的,竟如此亏待忠臣!你倒是乐得随心了,白白让朕担了这罪名去!”
含章忙道:“实在不敢如此。”
皇帝没好气地瞟了她一眼,在扶手上一拍:“你这般胆大妄为之人还有什么不敢的?自你当上将军,有哪次战役不是兵行险着?别人都不敢去做的,你带了三五千人就去了。每次还都能出其不意打得狄人措手不及,自己居然也都全身而退。”他说归说,骂归骂,言语中却已经和缓了许多,似贬实褒,那些叫人战栗的气势也消散许多。
含章心头才微松,皇帝顿了一下,又慢悠悠道:“若真如此,你如今怎么又敢公开自己的身份了?难不成你现如今就没有那些顾虑了?”
含章刚放松的心情骤然又紧绷起来,仍是不敢抬头,只觉得皇上的目光犹如两道寒利的箭直直射在背上,不寒而栗。
居上位者,果真喜怒无常,她暗暗吸了口气,如实以告:“因为遇到一位医者说他能为我医治,若顺利,便可恢复如常。所以…”
因为成了废人而诈死离开,因为有了痊愈的希望而选择回归,这解释倒也说得过去。皇帝眯着眼看了她半晌,方沉声道:“你起来吧。”
含章忙道:“是。”她知道这一关算是过去了。又或者说,这位皇帝本来就没打算为难她。含章在边关时就常听陈副帅说过,今上年轻为淳王时也是意气风发,当年西狄犯境,先孝文太子帅大军亲征,淳王随军为副将,伐西狄时,淳王也是一马当先,常常身先士卒,这才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为日后继承大统积累了资本。这样一个上过战场的帝王,对于和自己有过类似征战经历和习惯的人,也会多出几分容忍。
当然,这一点原因并不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真正决定自己命运的,是皇帝对于边疆沈三的顾虑以及含章自己伤势的发展,她将来上不上得了马,打不打得了仗。
昔日的沈质能征善战,杀敌近乎嗜血,确实是边疆一把难得的好刀。
如今边关能用的年轻将领寥寥几人,对于最会权衡利弊的帝王而言,无论为了是安定老臣的心或者是要给边疆增加一个长期的稳定因素。一个活的沈质比一个死了的沈含章要有用得多。身为皇帝,多的是机会去别人身上展示他不可被侵犯的至高威严,而在含章这里,他施展仁慈和宽宏能得到更多。
边疆重臣,尤其是执掌兵权的,这类人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长治久安,用得不好,便会反噬于己。所以他们能镇守一方,除了有本事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忠,或者说,皇帝能拿捏得住。